CN114125402A - 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25402A CN114125402A CN202210024185.4A CN202210024185A CN114125402A CN 114125402 A CN114125402 A CN 114125402A CN 202210024185 A CN202210024185 A CN 202210024185A CN 114125402 A CN114125402 A CN 1141254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urity
- data
- monitoring data
- receiving
- monito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9/00—Alarms responsive to two or more different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s, e.g. burglary and fire, abnormal temperature and abnormal rate of flow
- G08B19/005—Alarms responsive to two or more different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s, e.g. burglary and fire, abnormal temperature and abnormal rate of flow combined burglary and fire alarm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包括:传感端,用于基于安防选择指令和多个安防监控硬件构建出传感网络,基于所述传感网络接收并整合对应安防监控硬件的初始监控数据,获得整合监控数据;传输端,用于基于所述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接收终端的传输端口构建出对应的传输网络,基于所述传输网络将所述整合监控数据共享至多个接收终端;处理端,用于分析所述整合监控数据获得分析结果,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发出相应报警信号;用以将安防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传统人防中多方面安防都是通过独立的安防系统实现监控报警会出现现场综合情况判断错误的情况,提升建筑物安全管理等级、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和智能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公共安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智能安防技术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安防系统中入侵安防、火灾安防、烟雾安防等多方面安防都是通过独立的安防系统实现监控报警,会出现现场综合情况判断错误的情况。要解决此问题,仅仅通过视频手段很难解决,而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大大提升识别结果、效率。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它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个人健康、食品溯源等领域。因此,将安防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人防带来的弊端,实现区域入侵检测报警、现场视频监控及录像取证。安防系统通过与人防手段结合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升建筑物安全管理等级、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用以将安防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人防中入侵安防、火灾安防、烟雾安防等多方面安防都是通过独立的安防系统实现监控报警,会出现现场综合情况判断错误的情况,大大提升识别结果、效率,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升建筑物安全管理等级、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包括:
传感端,用于基于安防选择指令和多个安防监控硬件构建出传感网络,基于所述传感网络接收并整合对应安防监控硬件的初始监控数据,获得整合监控数据;
传输端,用于基于所述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接收终端的传输端口构建出对应的传输网络,基于所述传输网络将所述整合监控数据共享至多个接收终端;
处理端,用于分析所述整合监控数据获得分析结果,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发出相应报警信号。
优选的,所述传感端,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从安全验证平台接收移动终端输入的权限获取指令,基于所述权限获取指令为满足安全验证条件的移动终端配置获取权限,接收获取权限的移动终端输入的安防选择指令;
硬件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安防选择指令筛选出对应的第一安防监控硬件;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的硬件属性和所述安防选择指令构建出对应的传感网络;
数据整合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实时接收对应的初始监控数据,基于所述传感网络接收所述初始监控数据并进行整合,获得对应的整合监控数据。
优选的,所述第一构建模块,包括:
端口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的硬件属性确定出对应的第一传输端口;
项目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安防选择指令确定出对应的安防项目;
硬件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中筛选出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
网络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每个第二安防监控硬件对应的第一传输端口确定出每个安防项目的传输端口集合,基于所述传输端口集合和虚拟中继节点构建出传感网络。
优选的,所述数据整合模块,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实时接收对应的初始监控数据;
路径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初始监控数据中筛选出每个安防项目包括的第一监控数据,基于所述传感网络确定出所述虚拟中继节点和每个安防项目包括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之间的传输路径;
数据整合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传输路径接收并整合所述第一监控数据,获得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第二监控数据,将所有安防项目的第二监控数据进行二次整合,获得对应的整合监控数据。
优选的,所述传输端,包括:
终端确定模块,用于接收每个获取权限的移动终端输入至所述安全验证平台的设置指令,基于所述设置指令确定出对应的接收终端;
端口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确定出对应的虚拟中继节点,基于预设传输方式列表为所述虚拟中继节点配置对应的第二传输端口列表,同时,基于预设传输方式列表为所述接收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三传输端口列表;
通信链接模块,用于基于每种预设传输方式和对应的第二传输端口以及对应的第三传输端口,建立每个接收终端和所述虚拟中继节点之间对应的通信链接,获得每种预设传输方式对应的通信链接数据包;
第二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传感网络和每种预设传输方式对应的通信链接数据包,构建出每种预设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网络;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接收终端的接收环境数据,基于所述接收环境数据从预设传输方式列表中筛选出所述接收终端对应的第一传输方式,基于所述第一传输方式将所述整合监控数据传输至对应接收终端并显示。
优选的,所述端口配置模块,包括:
节点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确定出对应的虚拟中继节点;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基于预设传输方式为所述虚拟中继节点设置输出属性标识;
配置请求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预设传输方式生成每个接收终端对应的输入属性标识,基于每个接收终端对应的所有输入属性标识生成对应的标识簇,基于所述标识簇打包生成每个接收终端的配置文件,基于预设路径将所述配置文件传输至端口配置平台;
文件检验单元,用于检验所述端口配置平台接收的配置文件是否合法,若合法,则基于所述配置文件生成对应的反馈配置文件,并将所述反馈配置文件发送至对应的接收终端,否则,向对应接收终端发送端口配置失败指令;
第二配置单元,基于所述反馈配置文件为对应的接收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三传输端口。
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
数据解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接收终端的接收环境数据,解析所述接收环境数据确定出对应接收终端的接收位置,基于所述接收位置确定出对应的接收距离;
方式筛选单元,用于基于接收距离和预设传输方式的对应关系列表,从预设传输列表中筛选出每个接收终端对应的第一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传输方式将所述整合监控数据传输至对应的接收终端。
优选的,所述处理端,包括:
分析模块,用于从所述整合监控数据中解析出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第二监控数据,分析所述第二监控数据获得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分析结果;
报警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
优选的,所述分析模块,包括:
数据解析单元,用于从所述整合监控数据中解析出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第二监控数据,从所述第二监控数据中解析出每个安防项目包含的每个第二安防监控硬件对应的第一监控数据;
第一分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安防项目包含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总个数是否为1,若是,则将对应的第一监控数据与预设时间轴融合,获得所述安防项目对应的待判断监控数据;
所述第一分析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安防项目包含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总个数不是1时,确定出所述第一监控数据的数据属性,判断所述安防项目包含的所有第一监控数据中是否存在数据属性一致的第一监控数据,若是,则将属性一致的第一监控数据融合获得对应的第四监控数据,将所述第四监控数据和剩余保留的第一监控数据与预设时间轴对齐并融合,获得所述安防项目对应的待判断监控数据;
第二分析单元,用于按照分析方式列表确定出所述待判断监控数据对应的数据分析方式,基于所述数据分析方式分析所述待判断监控数据,获得对应的判断数据;
数据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判断数据与对应的安全判断阈值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判断对应安防项目是否发生危险,获得对应的判断结果,将所述判断结果作为对应的分析结果。
优选的,所述报警模块,包括:
声电报警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对应安防项目发生危险,则基于对应安防项目生成对应的声音报警信号,否则,保持当前工作状态;
光电报警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对应安防项目发生危险,则基于对应安防项目生成对应的发光报警信号,否则,保持当前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报警信号包括:声音报警信号、发光报警信号。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传感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一构建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整合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传输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端口配置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传输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处理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分析模块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报警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参考图1,包括:
传感端,用于基于安防选择指令和多个安防监控硬件构建出传感网络,基于所述传感网络接收并整合对应安防监控硬件的初始监控数据,获得整合监控数据;
传输端,用于基于所述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接收终端的传输端口构建出对应的传输网络,基于所述传输网络将所述整合监控数据共享至多个接收终端;
处理端,用于分析所述整合监控数据获得分析结果,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发出相应报警信号。
该实施例中:安防选择指令即为用户输入的选择安防项目的指令。
该实施例中;安防项目即为安全监控项目,例如有:烟雾安防、入侵安防、火灾安防等,具体根据用户需求设置。
该实施例中:安防监控硬件即为用于监控安防的基层设备,例如:监控摄像机、烟雾传感器等。
该实施例中:传感网络即为用于接收安防监控数据的网络,有利于将接收的初始监控数据按照安防项目进行整合。
该实施例中:初始监控数据即为安防监控硬件直接获得的监控现场的数据。
该实施例中:整合监控数据即为基于传感网络接收并整合对应安防监控硬件的初始监控数据后获得的数据。
该实施例中:传输网络即为用于将初始监控数据整合并传输至对应接收终端的网络,包括传感网络。
该实施例中:分析结果即为分析整合监控数据获得的结果。
该实施例中:报警信号即为用于提醒用户发生监控范围内对应安全项出现危险情况。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安防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人防中入侵安防、火灾安防、烟雾安防等多方面安防都是通过独立的安防系统实现监控报警,会出现现场综合情况判断错误的情况,大大提升识别结果、效率,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升建筑物安全管理等级、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传感端,参考图2,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从安全验证平台接收移动终端输入的权限获取指令,基于所述权限获取指令为满足安全验证条件的移动终端配置获取权限,接收获取权限的移动终端输入的安防选择指令;
硬件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安防选择指令筛选出对应的第一安防监控硬件;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的硬件属性和所述安防选择指令构建出对应的传感网络;
数据整合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实时接收对应的初始监控数据,基于所述传感网络接收所述初始监控数据并进行整合,获得对应的整合监控数据。
该实施例中:安全验证平台即为智能安防系统中用于接收并验证想获取系统权限的用户的身份是否安全的平台。
该实施例中:权限获取指令即为请求获取智能安防系统权限的指令。
该实施例中:满足安全验证条件即为对应移动终端输入的权限获取指令中的身份信息是安全的。
该实施例中:获取权限即为接收终端可登录进入智能安防系统的用户平台的权限,可以向用户平台发送安防选择指令,也可以在监控范围内发生危险时,接收对应的报警指令。
该实施例中:第一安防监控硬件即为可以为用户选择的所有安防项目提供安防情况分析的初始监控数据的安防监控硬件,例如:烟雾安防对应的第一安防监控硬件有:监控摄像机。烟雾传感器。
该实施例中:硬件属性即为第一安防监控硬件的接口属性。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传感端基于对接收终端输入的权限获取指令进行安全验证,可以避免陌生人进入智能安防系统,充分保证了智能安防系统的安全性,基于用户选择的安防选择指令确定对应的安防项目,可以为用户提供多个安防项目的一体化管理和提示,也可针对用户需求生成对应的个性化安防系统;基于用户选择的安防项目生成对应的传感网络,有利于在有限的安防监控硬件的情况下,实现安防项目的多项监控,也可以实现一个安防监控硬件的初始监控数据可以用于多个安全项目的现场安防情况分析,进一步提升识别结果、效率,提升建筑物安全管理等级、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构建模块,参考图3,包括:
端口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的硬件属性确定出对应的第一传输端口;
项目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安防选择指令确定出对应的安防项目;
硬件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中筛选出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
网络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每个第二安防监控硬件对应的第一传输端口确定出每个安防项目的传输端口集合,基于所述传输端口集合和虚拟中继节点构建出传感网络。
该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端口即为第一安防监控硬件出厂自备的硬件端口(传输端口)。
该实施例中:第二安防监控硬件即为可以为对应安防项目提供安防情况分析的初始监控数据的安防监控硬件,例如:烟雾安防对应的第一安防监控硬件有:监控摄像机。烟雾传感器。
该实施例中:传输端口集合即为可以为对应安防项目提供安防情况分析的初始监控数据的安防监控硬件的硬件端口(传输端口)集合。
该实施例中:虚拟中继节点即为智能安防系统中一个用于接收所有初始监控数据的虚拟节点。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基于用户选择的安防项目生成对应的传感网络,有利于在有限的安防监控硬件的情况下,实现安防项目的多项监控,也可以实现一个安防监控硬件的初始监控数据可以用于多个安全项目的现场安防情况分析,进一步提升识别结果、效率,提升建筑物安全管理等级、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同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接收对应的初始监控数据并整合,为后续将整合后的数据传输给对应接收终端提供了基础,也为后续进行安防情况分析提供了基础。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数据整合模块,参考图4,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实时接收对应的初始监控数据;
路径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初始监控数据中筛选出每个安防项目包括的第一监控数据,基于所述传感网络确定出所述虚拟中继节点和每个安防项目包括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之间的传输路径;
数据整合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传输路径接收并整合所述第一监控数据,获得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第二监控数据,将所有安防项目的第二监控数据进行二次整合,获得对应的整合监控数据。
该实施例中:第一监控数据即为从初始监控数据中筛选出的对应安防项目包括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对应的初始监控数据。
该实施例中:第二监控数据即为基于传输路径接收并整合第一监控数据后获得的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监控数据(也是分析对应安防项目的安防情况所需要的所有初始监控数据)。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基于每个安防项目将获取的初始监控数据进行筛选并整合,使得获得的整合数据为后续进行安防情况分析提供了基础。
实施例5: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传输端,参考图5,包括:
终端确定模块,用于接收每个获取权限的移动终端输入至所述安全验证平台的设置指令,基于所述设置指令确定出对应的接收终端;
端口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确定出对应的虚拟中继节点,基于预设传输方式列表为所述虚拟中继节点配置对应的第二传输端口列表,同时,基于预设传输方式列表为所述接收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三传输端口列表;
通信链接模块,用于基于每种预设传输方式和对应的第二传输端口以及对应的第三传输端口,建立每个接收终端和所述虚拟中继节点之间对应的通信链接,获得每种预设传输方式对应的通信链接数据包;
第二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传感网络和每种预设传输方式对应的通信链接数据包,构建出每种预设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网络;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接收终端的接收环境数据,基于所述接收环境数据从预设传输方式列表中筛选出所述接收终端对应的第一传输方式,基于所述第一传输方式将所述整合监控数据传输至对应接收终端并显示。
该实施例中:设置指令即为用户输入至安全验证平台的用于设置接收报警指令的结合搜终端的指令。
该实施例中:预设传输方式列表即为预先提供的多种数据传输方式,例如有:WiFi无线传输、红外传输、蓝牙传输。超宽带传输等。
该实施例中:第二传输端口列表即为为虚拟中继节点配置的与预设传输方式中每个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端口所构成的列表。
该实施例中:第三传输端口列表即为为对应接收终端配置的与预设传输方式中每个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端口所构成的列表。
该实施例中:通信链接数据包即为包含对应传输方式对应的虚拟中继节点和所有接收终端中间的通信链接的数据包。
该实施例中:接收环境数据即为表征对应接收终端的接收环境的数据,例如有:接收终端的接收位置。
该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方式即为基于接收环境数据从预设传输方式列表中筛选出接收终端对应的传输方式。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接收用户输入的设置指令可以设置多个接收报警指令的接收终端,扩大了接收终端的数量,并且可以为数据的传输提供多种传输方式,提高了安防报警和安防识别的效率和精准度,通过接收终端的实际接收环境针对性地选择出精准度最高和传输效率最快的最优传输方式,使得接收终端可以接收多种格式的监控数据和报警指令,也可以为各种接收终端传输报警指令和监控数据,实现监控硬件和接收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多样性,也提供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端口配置模块,参考图6,包括:
节点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确定出对应的虚拟中继节点;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基于预设传输方式为所述虚拟中继节点设置输出属性标识;
配置请求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预设传输方式生成每个接收终端对应的输入属性标识,基于每个接收终端对应的所有输入属性标识生成对应的标识簇,基于所述标识簇打包生成每个接收终端的配置文件,基于预设路径将所述配置文件传输至端口配置平台;
文件检验单元,用于检验所述端口配置平台接收的配置文件是否合法,若合法,则基于所述配置文件生成对应的反馈配置文件,并将所述反馈配置文件发送至对应的接收终端,否则,向对应接收终端发送端口配置失败指令;
第二配置单元,基于所述反馈配置文件为对应的接收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三传输端口。
该实施例中:输出属性标识即为在传输网络中预设传输方式对应的输出端口识别标识。
该实施例中:输入属性标识即为在传输网络中预设传输方式对应的输入端口识别标识。
该实施例中:标识簇即为每个接收终端对应的所有输入属性标识构成的簇。
该实施例中:配置文件即为包含每个接收终端对应的标识簇的文件。
该实施例中:端口配置平台即为在传输过程中根据传输方式为虚拟中继节点和接收终端配置传输端口的平台。
该实施例中:检验所述端口配置平台接收的配置文件是否合法,包括:
当γ>1时,则判定端口配置平台接收的配置文件不合法;
式中,α为配置文件中的非法字符占比,x为配置文件中的非法字符总数,n为配置文件中的子文件总数,m为平均每个子文件的字符总数,e为自然常数且取值为2.73,β为误差因子且取值为[0.01,0.1],i为配置文件中的第i个子文件,j为子文件中的第j个语句,yij为配置文件中的第i个子文件中的第j个语句中的非法字符个数,Yij为配置文件中的第i个子文件中的第j个语句中的字符总个数;
例如,x为1,n为1,m为3,β为0.1,y11为1,y12为1,y13为1,Y11为10,Y12为10,Y12为10,则α为0.4,则判定端口配置平台接收的配置文件合法。
该实施例中:反馈配置文件即为用于供接收终端下载,从而为接收终端自动配置接收端口的文件。
该实施例中:端口配置失败指令即为用于提示用户对应接收终端未能成果配置接收端口(即不能接收报警指令)的指令。
该实施例中:第三传输端口即为对应接收终端的与预设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端口。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端口配置模块通过基于预设的传输方式生成每个接收终端对应的标识簇,进而基于标识簇生成对应的配置文件和反馈配置文件供对应接收终端下载,使得对应接收终端可以接收不同传输方式传输的监控数据和传输指令。
实施例7: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参考图7,包括:
数据解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接收终端的接收环境数据,解析所述接收环境数据确定出对应接收终端的接收位置,基于所述接收位置确定出对应的接收距离;
方式筛选单元,用于基于接收距离和预设传输方式的对应关系列表,从预设传输列表中筛选出每个接收终端对应的第一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传输方式将所述整合监控数据传输至对应的接收终端。
该实施例中:接收距离即为接收位置与中继虚拟节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该实施例中:接收距离和预设传输方式的对应关系列表即为表征结合搜距离和预设传输方式之间对应关系的列表。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数据传输模块可以根据接收终端的接收环境数据针对性地筛选出最佳传输方式,并基于确定出的最佳传输方式将整合监控数据传输至对应接收端,提高了安防报警和安防识别的效率和精准度。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处理端,参考图8,包括:
分析模块,用于从所述整合监控数据中解析出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第二监控数据,分析所述第二监控数据获得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分析结果;
报警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用于基于安防项目分批式地分析整合监控数据,从而基于分析结果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大大提升识别结果、效率,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升建筑物安全管理等级、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所述分析模块,参考图9,包括:
数据解析单元,用于从所述整合监控数据中解析出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第二监控数据,从所述第二监控数据中解析出每个安防项目包含的每个第二安防监控硬件对应的第一监控数据;
第一分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安防项目包含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总个数是否为1,若是,则将对应的第一监控数据与预设时间轴融合,获得所述安防项目对应的待判断监控数据;
所述第一分析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安防项目包含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总个数不是1时,确定出所述第一监控数据的数据属性,判断所述安防项目包含的所有第一监控数据中是否存在数据属性一致的第一监控数据,若是,则将属性一致的第一监控数据融合获得对应的第四监控数据,将所述第四监控数据和剩余保留的第一监控数据与预设时间轴对齐并融合,获得所述安防项目对应的待判断监控数据;
第二分析单元,用于按照分析方式列表确定出所述待判断监控数据对应的数据分析方式,基于所述数据分析方式分析所述待判断监控数据,获得对应的判断数据;
数据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判断数据与对应的安全判断阈值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判断对应安防项目是否发生危险,获得对应的判断结果,将所述判断结果作为对应的分析结果。
该实施例中:预设时间轴即为预先设置的与现在实际时间相对应的时间轴。
该实施例中:待判断监控数据即为当安防项目包含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总个数是1时,将对应的第一监控数据与预设时间轴融合获得的监控数据(或当安防项目包含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总个数不是为1时,则将第四监控数据和剩余保留的第一监控数据与预设时间轴对齐并融合,获得的监控数据)。
该实施例中:数据属性即为第一监控数据的属性,例如:视频数据、文字数据、声音数据等。
该实施例中:第四监控数据即为安防项目中数据属性一致的第一监控数据融合获得的监控数据。
该实施例中:分析方式列表即为表示每种数据属性的数据对应的数据分析形式,例如:视频数据对应的数据分析形式即为图像识别。
该实施例中:判断数据即为分析待判断数据获得的用于判断对应安防项目是否出现危险情况的数据。
该实施例中:安全判断阈值即为对应数据属性的判断数据出现危险情况时对应的阈值。
该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判断对应安防项目是否发生危险具体基于实际情况确定,例如:当将数据属性为视频数据的待判断监控数据分析后获得的判断数据为某疑似人体图像,则将该疑似人体图像与预设的安全人体图像库中的安全人体图像进行匹配,若匹配度低于安全阈值则判定出现危险情况。
该实施例中:判断结果即为表征基于比较结果判断对应安防项目是否发生危险的结果。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分析模块根据每个安防项目中包含的第一监控数据的总个数和数据属性对整合监控数据进行分、筛选、判断、进而获得对应的判断结果,使得获得的分析结果充分考虑了各种数据属性的监控数据,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了智能安防系统的误报情况。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所述报警模块,参考图10,包括:
声电报警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对应安防项目发生危险,则基于对应安防项目生成对应的声音报警信号,否则,保持当前工作状态;
光电报警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对应安防项目发生危险,则基于对应安防项目生成对应的发光报警信号,否则,保持当前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报警信号包括:声音报警信号、发光报警信号。
该实施例中:声音报警信号即为用声音提示用户对应安防项目发生危险的信号。
该实施例中:发光报警信号即为用发光提示用户对应安防项目发生危险的信号。
以上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多种报警方式为提示用户对应安防项目发生危险,丰富了报警信号的形式,也提高了用户对报警信号的察觉程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端,用于基于安防选择指令和多个安防监控硬件构建出传感网络,基于所述传感网络接收并整合对应安防监控硬件的初始监控数据,获得整合监控数据;
传输端,用于基于所述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接收终端的传输端口构建出对应的传输网络,基于所述传输网络将所述整合监控数据共享至多个接收终端;
处理端,用于分析所述整合监控数据获得分析结果,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发出相应报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端,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从安全验证平台接收移动终端输入的权限获取指令,基于所述权限获取指令为满足安全验证条件的移动终端配置获取权限,接收获取权限的移动终端输入的安防选择指令;
硬件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安防选择指令筛选出对应的第一安防监控硬件;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的硬件属性和所述安防选择指令构建出对应的传感网络;
数据整合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实时接收对应的初始监控数据,基于所述传感网络接收所述初始监控数据并进行整合,获得对应的整合监控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建模块,包括:
端口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的硬件属性确定出对应的第一传输端口;
项目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安防选择指令确定出对应的安防项目;
硬件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中筛选出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
网络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每个第二安防监控硬件对应的第一传输端口确定出每个安防项目的传输端口集合,基于所述传输端口集合和虚拟中继节点构建出传感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整合模块,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安防监控硬件实时接收对应的初始监控数据;
路径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初始监控数据中筛选出每个安防项目包括的第一监控数据,基于所述传感网络确定出所述虚拟中继节点和每个安防项目包括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之间的传输路径;
数据整合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传输路径接收并整合所述第一监控数据,获得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第二监控数据,将所有安防项目的第二监控数据进行二次整合,获得对应的整合监控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端,包括:
终端确定模块,用于接收每个获取权限的移动终端输入至所述安全验证平台的设置指令,基于所述设置指令确定出对应的接收终端;
端口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确定出对应的虚拟中继节点,基于预设传输方式列表为所述虚拟中继节点配置对应的第二传输端口列表,同时,基于预设传输方式列表为所述接收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三传输端口列表;
通信链接模块,用于基于每种预设传输方式和对应的第二传输端口以及对应的第三传输端口,建立每个接收终端和所述虚拟中继节点之间对应的通信链接,获得每种预设传输方式对应的通信链接数据包;
第二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传感网络和每种预设传输方式对应的通信链接数据包,构建出每种预设传输方式对应的传输网络;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接收终端的接收环境数据,基于所述接收环境数据从预设传输方式列表中筛选出所述接收终端对应的第一传输方式,基于所述第一传输方式将所述整合监控数据传输至对应接收终端并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配置模块,包括:
节点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确定出对应的虚拟中继节点;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基于预设传输方式为所述虚拟中继节点设置输出属性标识;
配置请求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预设传输方式生成每个接收终端对应的输入属性标识,基于每个接收终端对应的所有输入属性标识生成对应的标识簇,基于所述标识簇打包生成每个接收终端的配置文件,基于预设路径将所述配置文件传输至端口配置平台;
文件检验单元,用于检验所述端口配置平台接收的配置文件是否合法,若合法,则基于所述配置文件生成对应的反馈配置文件,并将所述反馈配置文件发送至对应的接收终端,否则,向对应接收终端发送端口配置失败指令;
第二配置单元,基于所述反馈配置文件为对应的接收终端配置对应的第三传输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
数据解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接收终端的接收环境数据,解析所述接收环境数据确定出对应接收终端的接收位置,基于所述接收位置确定出对应的接收距离;
方式筛选单元,用于基于接收距离和预设传输方式的对应关系列表,从预设传输列表中筛选出每个接收终端对应的第一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传输方式将所述整合监控数据传输至对应的接收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端,包括:
分析模块,用于从所述整合监控数据中解析出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第二监控数据,分析所述第二监控数据获得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分析结果;
报警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包括:
数据解析单元,用于从所述整合监控数据中解析出每个安防项目对应的第二监控数据,从所述第二监控数据中解析出每个安防项目包含的每个第二安防监控硬件对应的第一监控数据;
第一分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安防项目包含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总个数是否为1,若是,则将对应的第一监控数据与预设时间轴融合,获得所述安防项目对应的待判断监控数据;
所述第一分析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安防项目包含的第二安防监控硬件总个数不是1时,确定出所述第一监控数据的数据属性,判断所述安防项目包含的所有第一监控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数据属性一致的第一监控数据,若是,则将属性一致的第一监控数据融合获得对应的第四监控数据,将所述第四监控数据和剩余保留的第一监控数据与预设时间轴对齐并融合,获得所述安防项目对应的待判断监控数据;
第二分析单元,用于按照分析方式列表确定出所述待判断监控数据对应的数据分析方式,基于所述数据分析方式分析所述待判断监控数据,获得对应的判断数据;
数据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判断数据与对应的安全判断阈值比较,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判断对应安防项目是否发生危险,获得对应的判断结果,将所述判断结果作为对应的分析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包括:
声电报警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对应安防项目发生危险,则基于对应安防项目生成对应的声音报警信号,否则,保持当前工作状态;
光电报警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对应安防项目发生危险,则基于对应安防项目生成对应的发光报警信号,否则,保持当前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报警信号包括:声音报警信号、发光报警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24185.4A CN114125402A (zh) | 2022-01-04 | 2022-01-04 | 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24185.4A CN114125402A (zh) | 2022-01-04 | 2022-01-04 | 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25402A true CN114125402A (zh) | 2022-03-01 |
Family
ID=80363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24185.4A Withdrawn CN114125402A (zh) | 2022-01-04 | 2022-01-04 | 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2540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67233A (zh) * | 2022-07-12 | 2023-01-03 | 南京六六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大数据电子信息安全监测系统 |
-
2022
- 2022-01-04 CN CN202210024185.4A patent/CN11412540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67233A (zh) * | 2022-07-12 | 2023-01-03 | 南京六六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大数据电子信息安全监测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50287295A1 (en) | Smart Emergency Exit Signs | |
US10878323B2 (en) | Rules engine combined with message routing | |
EP3111428A1 (en) | Smart emergency exit signs | |
CN109872491A (zh) | 火灾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 |
US10181255B2 (en) | Broadcast mode for non-paired devices and critical messages | |
CN110112825A (zh) | 电网设备在线监测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
CN106652308A (zh) | 一种基于ZigBee和Android的火灾信号监测系统 | |
US20170082997A1 (en) | Fast replacement z-wave device in home automation | |
CN110660189A (zh) | 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多功能火灾报警器及报警方法 | |
CN114125402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安防系统 | |
Ahmed et al. | An indoor emergency guidance algorith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
CN209962374U (zh) | 一种烟感报警装置及系统 | |
KR102391895B1 (ko) | 기존 센서를 활용한 센서 통합 운영 IoT 플랫폼 시스템 | |
KR20120108626A (ko) | 센서 네트워크 기반의 노드 진단 방법 및 시스템 | |
WO2011144811A1 (en) | Monitoring module, system and method | |
CN209028762U (zh) | 一种基于LoRaWAN的火灾探测联动报警系统 | |
KR102530210B1 (ko) | 하이브리드 소방용 시설물 관리시스템 | |
CN207473791U (zh) | 一种物联网下家庭安全防护与远程监控系统 | |
CN105978999A (zh) | 告警方法及装置 | |
CA3150968C (en) |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civil air defense equipment maintenance | |
KR101008949B1 (ko) | 센서 네트워크의 데이터 통합 관리방법 | |
CN104539720B (zh) | 装置对装置的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 |
CN210222823U (zh) | 一种基于探针的社区人口流量分析系统 | |
Satyanarayana et al. | Application Oriented Sensor Database System | |
CN105374150A (zh) | 报警控制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