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5094A - 一种可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5094A
CN114125094A CN202010900292.XA CN202010900292A CN114125094A CN 114125094 A CN114125094 A CN 114125094A CN 202010900292 A CN202010900292 A CN 202010900292A CN 114125094 A CN114125094 A CN 114125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fixing
positioning
mounting groove
fold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02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威
钱鹏
钱云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02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509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4481 priority patent/WO20220425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5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50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可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转轴和线缆组件。其中: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中的至少一个与转轴转动连接。线缆组件包括线缆,及第一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和第三固定结构。线缆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于第一折叠部,通过第二固定结构固定于第二折叠部,通过第三固定结构固定于转轴,在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绕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线缆位于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之间的部分弯曲或拉伸。该可折叠结构通过将线缆分别与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及转轴固定连接,可减少线缆在三者之间的自由度,从而可以减少线缆在三者之间的运动,进而可以减少线缆与其它部件之间发生磨损,延长线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显示屏幕变得越来越大,这是由于更大的显示屏幕能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提高人机交流的效率,并且能够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但是,随着屏幕的增大,电子设备基体的外形尺寸也会相应地增大;电子设备基体尺寸的增大,会带来携带、存放不方便的问题,这就制约了显示屏幕的扩大。
目前,可折叠技术很好的找到了电子设备基体的小型化发展与显示屏幕的大屏化发展的折中点,比如可折叠手机在折叠后跟常规手机大小差不多,可以很方便的携带。而当把屏幕展开时,则可以获得一块显示面积较大的屏幕。
可折叠电子设备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要使得其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均具有良好的通讯信号,折叠形态的变化给传统的线缆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例如,在折叠运动过程中线缆(cable)容易与其它器件发生剐蹭,易导致线缆被磨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以对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线缆进行固定,从而减少线缆的磨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结构,该可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转轴和线缆组件。其中: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分设于转轴的两侧。线缆组件包括线缆,以及第一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和第三固定结构。线缆可以但不限于为视频线缆或者数字线缆,第一固定结构与线缆的第一部分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结构与线缆的第二部分固定连接,第三固定结构与线缆的第三部分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结构安装于第一折叠部,第二固定结构安装于第二折叠部,第三固定结构安装于转轴,在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绕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线缆位于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之间的部分弯曲或者拉伸。
采用本申请的可折叠结构,通过在线缆组件上设置第一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以及第三固定结构,以将线缆分别与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以及转轴固定连接,可有效的减少线缆在第一折叠部、转轴和第二折叠部之间的部分的自由度,从而可以减少线缆在三者之间的部分的运动,进而可以减少线缆与其它部件之间发生的磨损,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使第一固定结构能够固定于第一折叠部,可以在第一折叠部上开设第一安装槽,以通过将第一固定结构安装于该第一安装槽,来实现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一折叠部的固定。另外,还可以使第一固定结构采用可发生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并使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一安装槽过盈配合来实现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一安装槽的卡接固定,从而提高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一安装槽的连接可靠性。
在具体设置第一固定结构时,第一固定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一定位结构。其中,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于第一固定主体的沿线缆的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且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一固定主体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主体包裹线缆的第一部分,第一定位结构的垂直于线缆的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一固定主体的垂直于线缆的截面的面积。
此时,可使第一安装槽包括第一定位槽,在将第一固定结构安装于第一安装槽时,第一定位结构可卡接于第一定位槽。另外,还可使第一定位槽为条形槽,该条形槽的延伸方向与转轴的延伸方向相交,以通过对条形槽的延伸方向与转轴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调整,来对线缆位于第一安装槽与第三安装槽之间的部分的弯折形态进行调整,从而调整满足线缆的拉伸和弯曲的冗余长度。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使第二固定结构能够固定于第二折叠部,可以在第二折叠部上开设第二安装槽,以通过将第二固定结构安装于该第二安装槽,来实现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二折叠部的固定。另外,还可以使第二固定结构采用可发生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并使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二安装槽过盈配合来实现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二安装槽的卡接固定,从而提高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二安装槽的连接可靠性。
在具体设置第二固定结构时,第二固定结构可以包括第二固定主体和第二定位结构。其中,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第二固定主体的沿线缆的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且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二固定主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主体包裹线缆的第二部分,第二定位结构的垂直于线缆的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固定主体的垂直于线缆的截面的面积。
此时,可使第二安装槽包括第二定位槽,在将第二固定结构安装于第二安装槽时,第二定位结构可卡接于第二定位槽。另外,还可使第二定位槽为条形槽,该条形槽的延伸方向与转轴的延伸方向相交,以通过对条形槽的延伸方向与转轴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调整,来对线缆位于第二安装槽与第三安装槽之间的部分的弯折形态进行调整,从而调整满足线缆的拉伸和弯曲的冗余长度。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使第三固定结构能够固定于第三折叠部,可以在第三折叠部上开设第三安装槽,以通过将第三固定结构安装于该第三安装槽,来实现第三固定结构与第三折叠部的固定。另外,还可以使第三固定结构采用可发生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并使第三固定结构与第三安装槽过盈配合来实现第三固定结构与第三安装槽的卡接固定,从而提高第三固定结构与第三安装槽的连接可靠性。
在具体设置第三固定结构时,第三固定结构可以包括第三固定主体和第三定位结构。其中,第三定位结构设置于第三定位主体的中间部位,第三定位结构与第三定位主体固定连接。第三固定主体包裹线缆的第三部分,第三定位结构的垂直于线缆的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三固定主体的垂直于线缆的截面的面积。
第三安装槽包括第三定位槽,第三定位结构与该第三定位槽相卡接。这样,可实现第三固定结构在转轴上的定位。在该实现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对第三安装槽的开槽形态进行调整,例如将第三安装槽设置为弧形槽等,来对线缆的弯曲形态进行调整。
另外,还可以在第三固定主体的一处或者多处进行减薄设计,以形成开窗。由于开窗处设置的用于形成第三固定主体的材料较少,其可有效的减少线缆弯曲时第三固定主体的结构特征对其产生的阻力,以降低线缆断裂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对第一安装槽的第一定位槽的延伸方向与转轴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第二安装槽的第二定位槽与转轴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三安装槽的形态进行调整,以在可折叠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使线缆位于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之间的部分弯曲成M形、W形或者S形等形态。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折叠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其中,第一电子元件可位于第一折叠部上,第二电子元件可位于第二折叠部上,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之间可通过线缆信号连接。
另外,第一电子元件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处理器和射频器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电子元件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射频器件和天线器件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在可折叠结构的第一折叠部上设置第一电子元件,在第二折叠部上设置第二电子元件,并将第一电子元件与第二电子元件通过线缆进行连接,其可实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之间的信号传输。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后壳、显示屏,以及第一方面的可折叠结构。其中,可折叠结构位于显示屏与后壳之间。
另外,为了避免固定于可折叠结构上的线缆组件弯曲时对显示屏造成挤压,以影响其显示功能,可以使显示屏与线缆组件位于可折叠结构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的两侧。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由于线缆组件分别与可折叠结构的第一折叠部、转轴以及第二折叠部固定连接,当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线缆组件的线缆可通过弯曲的方式将冗余的部分藏在可折叠结构的第一折叠部、转轴和第二折叠部之间。当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线缆被拉伸,这样可通过对能够满足电子设备折叠和展开要求的线缆的长度进行计算,来控制线缆的冗余长度,从而避免线缆弯曲后触碰周围其它部件,以在线缆的弯曲与拉伸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对线缆起到保护的作用,降低摩擦造成的线缆破损的风险,提高线缆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壳包括可折叠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与可折叠结构的第一折叠部固定连接,第二壳体可与可折叠结构的第二折叠部固定连接。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壳体与可折叠结构的第二折叠部固定连接,第二壳体与可折叠结构的第一折叠部固定连接,在本申请中不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与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的对应关系进行具体限定,从而提高其安装的灵活性。
除了上述结构外,在电子设备中还可以设置有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可以但不限于设置于可折叠结构和后壳之间,线缆组件的线缆与该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信号连接,以用于实现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功能。示例性的,线缆组件中的线缆的位于可折叠结构的第一折叠部上的端部可与第一电路板连接,线缆的位于第二折叠部上的端部均可与第二电路板进行连接,以实现可折叠结构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之间的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结构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结构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一安装槽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二安装槽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固定结构与第三安装槽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的弯曲形态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的弯曲形态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折叠部;11-第一安装槽;111-第一定位槽;2-第二折叠部;21-第二安装槽;
211-第二定位槽;3-转轴;31-第三安装槽;311-第三定位槽;4-线缆组件;41-线缆;
42-第一固定结构;421-第一固定主体;422-第一定位结构;43-第二固定结构;
431-第二固定主体;432-第二定位结构;44-第三固定结构;441-第三固定主体;
4411-开窗;4412-肋条;442-第三定位结构;5-后壳;51-第一壳体;52-第二壳体;
6-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结构是可以折叠的,其可应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结构,下面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该可折叠结构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包含诸如个人数字助理和/或音乐播放器等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或车载设备等。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具有在折叠状态时尺寸较小,便于携带;且在展开状态时,能够为用户带来较好的视觉感受的优点,其已成为未来电子设备发展的一大趋势。为了使电子设备能够进行折叠,其通常包括两个折叠主体,由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有限,大量的电子元件需要分布在两个折叠主体中,而分布在两个折叠主体中电子元件之间需要进行信号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两个折叠主体之间的电子元件通过线缆进行信号连接,以用于实现电子设备的正常通信以及显示等功能。
由于可折叠电子设备在折叠以及展开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两个折叠主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一直在发生变化,而线缆通常是采用没有弹性或者弹性较小的材料制成,特别是当线缆传输射频信号时,传输射频信号的同轴线缆对电磁的屏蔽性能以及阻抗要求比较高,如果同轴线缆被磨破,则会影响同轴线缆的屏蔽功能;而如果同轴线缆被挤压变形,则会影响同轴线缆的阻抗。为了避免线缆被拉断或磨损,通常情况下会使线缆具有较大的冗余长度,在一种实施例中,将该部分线缆容置于两个折叠主体之间的转轴内。但可折叠电子设备在折叠以及展开的运动过程中,线缆较容易被转轴夹到,其存在较大的被夹断的风险。另外,线缆也容易与转轴内的其它部件之间发生剐蹭,其易导致线缆被磨损。线缆被夹断或者磨损均可能导致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的通讯异常,从而影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折叠结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以实现对线缆的固定,减少线缆的磨损。
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折叠结构例如为可折叠手机的中框,该中框具有两个可以绕转轴转动的框体,线缆穿过转轴后,其两端可分别与中框的两个框体固定。在该可折叠手机折叠以及展开的过程中,线缆的位于两个框体以及转轴的部分会随之发生拉伸或者弯曲。除了可折叠手机的中框外,例如智能眼镜的镜腿和镜框之间,或者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和键盘之间等均存在两个折叠主体之间通过线缆进行通信连接的情况,其均涉及两个折叠主体在折叠以及展开的过程中,线缆的冗余长度容置的问题。
另外,用于使两个折叠主体连接的线缆例如可为射频(radio-frequency,RF)线缆。RF线缆可用于电磁波信号的传输。通常RF线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电路板连接,其中一个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可以是射频天线电路板,其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射频信号)。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电子元件可以包括射频前端器件等射频器件、天线开关等天线器件、多个天线或多组天线(多组天线包括两个以上的天线)中的至少一个,每个天线或多组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多个天线可以为多频天线、阵列天线或片上(on-chip)天线中的一种或几种。射频前端器件例如功率放大器、双工器、滤波器或切换开关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器件。
与RF线缆连接的另一个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可以通过同轴连接器、同轴线缆与第一电路板相耦合,用以实现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相关联的各种功能。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电子元件可以包括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和射频电路)、内存、SIM卡接口和射频前端器件等射频器件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当电子设备发射信号时,基带将待发射的数据(数字信号)合成即将发射的基带信号,基带信号由射频电路转化为发送信号(射频信号),发送信号经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功率放大器输出的放大输出信号传递给切换开关,并经第一电路板上的天线电路发射出去。发送信号由处理器发送到切换开关的路径为发射链路(或称为发射路径)。当电子设备需要接收信号时,天线电路将接收信号(射频信号)发送给切换开关,切换开关将射频信号发送给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射频信号处理为基带信号,射频电路将处理后的基带信号转化为数据后,发送给相应的应用处理器。射频信号由切换开关发送到处理器的路径为接收链路(或称为接收路径)。
在电子设备中,除了RF线缆外,还设置有用于传输电信号或者数字信号等的其它线缆,其在两个折叠主体上的设置方式与RF线缆相类似,故在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不对线缆进行分类,均统称为线缆。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折叠部1、第二折叠部2、转轴3以及线缆组件4,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可折叠结构为中框,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分别为可以相对转动的两个框体。其中,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分设于转轴3的两侧,且可分别绕转轴3转动。线缆组件4的两端可分别延伸至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这样可使得第一折叠部1与第二折叠部2之间进行信号的传输。另外,线缆组件4与第一折叠部1、第二折叠部2以及转轴3固定连接,从而减少线缆组件的自由度,减少线缆与第一折叠部1、第二折叠部2以及转轴3之间的摩擦,降低线缆被损坏的风险。
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线缆组件4的结构示意图。在具体设置线缆组件4时,线缆组件4可以包括线缆41、第一固定结构42、第二固定结构43和第三固定结构44。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条线缆41内可包括一条或者多条的导线,另外线缆组件4中可包括一条或者多条的线缆41,示例性的,线缆组件4包括两条线缆41,该两条线缆41可均为RF线缆(例如同轴线缆),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可能类型的线缆,其可根据包括该可折叠结构的电子设备的射频信号或者数字信号等的传输要求进行设置。
继续参照图2,第一固定结构42和第二固定结构43设置于第三固定结构44的两侧。一并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结构4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固定结构42可采用塑胶等可塑性的材料,通过注塑或者热压等工艺固定于线缆41。由于塑胶等可塑性的材料可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其可以减小线缆41在弯曲的过程中,对应于设置有该第一固定结构42的部分所受的应力。另外,第一固定结构42通过注塑或者热压的方式形成于线缆41,可有效的提高第一固定结构42与线缆41连接的可靠性。并且,塑胶作为绝缘体,其可避免对线缆41的信号传输造成干扰。
参照图3,第一固定结构42包括第一固定主体421,以及第一定位结构422,第一固定主体421用于将线缆41的第一部分包裹,以实现第一固定结构42与线缆41的可靠连接。第一定位结构422与第一固定主体421固定连接,第一定位结构422可以设置于第一固定主体421的沿线缆41的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使第一定位结构422的垂直于线缆41的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一固定主体421的垂直于线缆41的截面的面积,第一定位结构422的截面形状可以但不限于为矩形、椭圆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422与第一固定主体42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分别形成,再通过热压等工艺固定在一起。
在具体设置第二固定结构43时,可一并参照图2和图4,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第二固定结构4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固定结构43可采用塑胶等可塑性的材料,通过注塑或者热压等工艺固定于线缆41。第二固定结构43包括第二固定主体431,以及第二定位结构432,第二固定主体431用于将线缆41的第二部分包裹,以实现第二固定结构43与线缆41的可靠连接。第二定位结构432与第二固定主体431固定连接,第二定位结构432可以设置于第二固定主体431的沿线缆41的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另外,可使第二定位结构432的垂直于线缆41的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固定主体431的垂直于线缆41的截面的面积,第二定位结构432的截面形状可以但不限于为矩形、椭圆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结构432与第二固定主体43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分别形成,再通过热压等工艺固定在一起。
可参照图2、图3和图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将第一固定结构42和第二固定结构43设置于线缆41时,可以使第一固定主体421和第二固定主体431设置于第一定位结构422和第二定位结构432之间,这样可使第一固定主体421以及第二固定主体431在对线缆41起到保护的作用的同时,减小对线缆41弯折时的阻力。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固定结构42,和第二固定结构43相对于第三固定主体441对称设置,以使线缆组件4的结构更加简洁。另外,第一固定结构42与第三固定结构44之间的间距,和第二固定结构43与第三固定结构44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其间距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设计。
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第三固定结构44的结构示意图。在具体设置第三固定结构44时,其中,第三固定结构44也可采用塑胶等可塑性的材料,通过注塑或者热压等工艺固定于线缆41。第三固定结构44包括第三固定主体441,以及第三定位结构442,第三固定主体441用于将线缆41的第三部分包裹,以实现第三固定结构44与线缆41的可靠连接。
第三定位结构442与第三固定主体441固定连接,第三定位结构442可以设置于第三固定主体441的沿线缆41的延伸方向上的任意位置,示例性的,当第三固定主体441沿线缆41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较长时,可以设置于第三固定主体441的中间部位。另外,可使第三定位结构442的垂直于线缆41的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三固定主体441的垂直于线缆41的截面的面积,第三定位结构442的截面形状可以但不限于为矩形、椭圆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定位结构442与第三固定主体44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分别形成,再通过热压等工艺固定在一起。
继续参照图5,第三固定主体441的局部进行了减薄设计,以形成开窗4411。由于开窗4411处设置的用于形成第三固定主体441的材料较少,其可有效的减少线缆41弯曲时第三固定主体441的结构特征对其产生的阻力,以降低线缆41断裂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延长线缆41的使用寿命。
另外,参照图5,在第三固定主体441的一处或者多处均可形成开窗4411,每处可形成有一个开窗4411,或者形成多个开窗4411。示例性的,每处形成一个开窗4411,且该开窗4411为绕线缆41形成的环形开窗4411,以使线缆41的弯曲较为灵活。当每处形成有多个开窗4411时,该多个开窗4411可绕线缆41的周向间隔设置。
当需要在第三固定主体441的多处设置开窗4411时,可使第三定位结构442设置于第三固定主体441的中间位置,以在位于第三定位结构442的两侧的第三固定主体441上分别形成开窗4411,从而进一步减小对线缆41的阻力。可以理解的是,各处的开窗4411的结构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继续参照图5,在位于第三定位结构442的两侧的第三固定主体441上分别形成开窗时,针对第三定位结构442的每一侧,可使开窗4411设置于第三固定主体441的中间区域。这样可增加线缆41的弯折阻力,从而防止弯折半径较小,以延长线缆41的弯折寿命。另外,还可使第三定位结构442的每一侧的第三固定主体441之间通过肋条4412相连接,该肋条4412可与第三固定主体441一体成型,并且该肋条4412可对第三固定结构44的开窗4411处起到保护的作用,以避免开窗4411处与其它结构之间直接接触产生摩擦。
为了将本申请实施例的线缆组件4与中框的第一折叠部1、第二折叠部2以及转轴3相固定。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中框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一折叠部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1,在第二折叠部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1,同时在转轴3上开设有第三安装槽31。
继续参照图6,在将线缆组件4与第一折叠部1、第二折叠部2以及转轴3进行组装时,线缆组件4的第一固定结构42可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1,由于第一固定结构42由可塑性的材料制成,在对其施加压力时,其可发生一定的形变,因此可通过使第一固定结构42和第一安装槽11过盈配合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卡接固定。相类似的,可使第二固定结构43和第二安装槽21过盈配合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卡接固定,并使第三固定结构44和第三安装槽31的过盈配合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卡接固定。
通过将第一固定结构42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1内,第二固定结构43安装在第二安装槽21内,第三固定结构44安装在第三安装槽31内,可以便于实现线缆组件4在第一折叠部1、转轴3以及第二折叠部2上的定位,并可使其组装工艺得到简化。另外,还可以有效的减少位于第一折叠部1、转轴3以及第二折叠部2之间的线缆41的晃动,从而减少线缆41与其它结构之间的摩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6。当中框处于展开状态(第一折叠部1与第二折叠部2之间的夹角为180°)时,由于此时第一安装槽11和第三安装槽31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二安装槽21和第三安装槽31之间的间距均为中框展开过程中的最小值,则此时位于第一安装槽11和第三安装槽31之间,以及位于第二安装槽21和第三安装槽31之间的线缆41会弯曲。设定在中框展开状态下,第一安装槽11到第三安装槽31,和第二安装槽21到第三安装槽31的间距的和为L1,此为用于连接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21的线缆41的最小长度。
而中框在折叠状态下,位于第一安装槽11和第三安装槽31之间,以及位于第二安装槽21和第三安装槽31之间的线缆41会被拉伸。设定在中框折叠状态下,第一安装槽11到第三安装槽31,和第二安装槽21到第三安装槽31的间距的和为L2,此为用于连接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21的线缆的最大长度。可以理解的是,L2大于L1,也就是说,位于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21之间的线缆41的长度至少要大于L1,且在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至少有长度为(L2-L1)的线缆41作为冗余被弯曲在第一折叠部1、转轴3和第二折叠部2之间。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中框,当中框处于展开状态时,线缆41可通过弯曲的方式将冗余的部分藏在第一折叠部1、转轴3和第二折叠部2之间。另外,可通过计算来控制线缆41的冗余长度,从而避免线缆41弯曲后触碰周围其它部件,以在线缆41的弯曲与拉伸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对线缆41起到保护的作用,降低摩擦造成的线缆41破损的风险,提高线缆41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固定结构42与第一安装槽11的安装,第二固定结构43与第二安装槽21的安装,以及第三固定结构44与第三安装槽31的安装,以实现线缆组件4与中框的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1、第二安装槽21以及第三安装槽31的设置方式会对位于第一安装槽11与第二安装槽21之间的线缆41的冗余长度,以及其弯曲形式产生影响。
参照图7,在具体设置第一安装槽11时,第一安装槽11包括第一定位槽111,第一固定结构42的第一定位结构422可卡接于该第一定位槽111,以实现第一固定结构42在第一折叠部1上的定位。
另外,继续参照图7,第一定位槽111可为条状槽,且该条状槽的延伸方向可与转轴3(图7中未示出,可参照图6)的延伸方向相交。如图7所示,该条状槽的延伸方向可与第一折叠部1的与转轴3的延伸方向相平行的框边之间呈一设定的夹角12,该夹角12可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整该夹角12可对位于第一安装槽11与第三安装槽31(图7中未示出,可参照图6)之间的线缆41的弯曲形态以及弯曲尺寸进行调整。
参照图8,在具体设置第二安装槽21时,第二安装槽21包括第二定位槽211,第二固定结构43的第二定位结构432可卡接于该第二定位槽211,以实现第二固定结构43在第二折叠部2上的定位。
另外,继续参照图8,第二定位槽211可为条状槽,且该条状槽的延伸方向可与转轴3(图8中未示出,可参照图6)的延伸方向相交。如图8所示,该条状槽的延伸方向可与第二折叠部2的与转轴3的延伸方向相平行的框边之间呈一设定的夹角22,该夹角22可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整该夹角22可对位于第二安装槽21与第三安装槽31(图8中未示出,可参照图6)之间的线缆41的弯曲形态以及弯曲尺寸进行调整。
参照图9,图9给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第三安装槽31的设置方式示意图。第三安装槽31包括第三定位槽311,第三固定结构44的第三定位结构442可卡接于该第三定位槽311,以实现第三固定结构44在转轴3上的定位。
另外,继续参照图9,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三安装槽31可以设置为弧形槽,该弧形槽的弧度以及开口方向对于位于第一折叠部1、转轴3和第二折叠部2之间的线缆41的弯曲方向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该实施例中,可在第三固定结构44的第三固定主体441的局部设置开窗4411,这样,在将第三固定结构44固定于第三安装槽31时,第三固定结构44的开窗4411处可进行弯曲,以便于其与第三安装槽31的安装固定。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通过在第三固定结构44的第三固定主体441上设置开窗4411后,可使第三固定结构44弯折形成U形。
参照图7至图9,通过以上实施例对于第一安装槽11、第二安装槽21以及第三安装槽31的具体设置方式的介绍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通过对夹角12和夹角22的角度大小的调整,以及对于第三安装槽31的设计形态的调整,来实现对于线缆41的弯曲半径的调整,从而减小线缆41所受到的弯曲应力,其可有效的延长线缆41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0a,图10a为图6中的中框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其展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槽11、第二安装槽21,和第三安装槽31的设置方式,以及位于第一折叠部1、转轴3以及第二折叠部2之间的线缆41的弯曲形态。从图10a中可以看出,中框处于展开状态,此时第三安装槽31呈弧形设置,通过对图7中的夹角12和图8中的夹角22的角度大小的调整,可使位于第一折叠部1的第一安装槽11、转轴3的第三安装槽31以及第二折叠部2的第二安装槽之间的线缆41弯曲成M形,其可节省转轴3用于容置线缆41的空间。
除了图10a中展示的线缆41的弯曲形态以外,参照图10b,在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对第一安装槽11、第二安装槽21和第三安装槽31的设置方式,以及图7中的夹角12和图8中的夹角22的角度大小进行调整,以使位于第一折叠部1的第一安装槽11、转轴3的第三安装槽31以及第二折叠部2的第二安装槽21之间的线缆41弯曲成S形。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安装槽11、第二安装槽21和第三安装槽31的设置方式,以及线缆41的弯曲形式只是本申请给出的一些示例性的说明,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一系列的变形,例如,将图10a中所示的第一安装槽11、第二安装槽21和第三安装槽31均旋转180°,以使线缆41弯曲成W形等,其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中框,在将线缆组件4与第一折叠部1、转轴3和第二折叠部2进行组装时,可通过对第一折叠部1上的第一安装槽11、第二折叠部2上的第二安装槽21,以及转轴3上的第三安装槽31进行调整,以对位于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21之间的线缆41的弯曲形态进行调整,以减小线缆41所受的应力,以在线缆41的弯曲与拉伸的往复运动过程中,降低线缆41断裂的风险,从而延长线缆41的使用寿命,提高线缆41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11,图1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后壳5、显示屏6,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可折叠结构。其中,可折叠结构位于显示屏6与后壳5之间,后壳5包括可折叠连接的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第一壳体51可与可折叠结构的第一折叠部1固定连接,第二壳体52可与可折叠结构的第二折叠部2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壳体51可与可折叠结构的第二折叠部2固定连接,第二壳体52可与可折叠结构的第一折叠部1固定连接,在本申请中不对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与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的对应关系进行具体限定,从而提高其安装的灵活性。另外,为了避免固定于中框上的线缆组件4弯曲时对显示屏6造成挤压,以影响其显示功能,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显示屏6与线缆组件4位于中框的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功能,在电子设备中还可以设置有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例如可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图中未示出),第二电路板例如也可以为PCB。第一电路板可位于第一折叠部1上,第二电路板可位于第二折叠部2上。另外,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可以但不限于设置于可折叠结构和后壳5之间,线缆组件4的线缆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信号连接。示例性的,线缆组件4中的线缆的位于可折叠结构的第一折叠部1上的端部与第一电路板连接,线缆的位于可折叠结构的第二折叠部2与第二电路板进行连接,以实现可折叠结构的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之间的信号传输。
参照图12,图12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当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可折叠结构、后壳5以及显示屏6均可以被折叠。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的后壳5位于整个电子设备的外侧,以对显示屏6起到保护的作用。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还可使显示屏6位于这个电子设备的外侧,从而满足用户的小屏幕显示的需求。另外,电子设备除了可实现两折的折叠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折叠部的数量来实现电子设备的三折或者三折以上的折叠方式,其可参照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两折的电子设备进行具体设置,在此不进行赘述。在其它实施例中,后壳5可以设置有显示区域。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由于线缆组件4分别与中框的第一折叠部1、转轴3以及第二折叠部2固定连接,参照图11,当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线缆组件4的线缆41(可参照图10b)可通过弯曲的方式将冗余的部分藏在中框的第一折叠部1、转轴3和第二折叠部2之间。参照图12,当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线缆41被拉伸,这样可通过对能够满足电子设备折叠和展开要求的线缆41的长度进行计算,来控制线缆41的冗余长度,从而避免线缆41弯曲后触碰周围其它部件,以在线缆41的弯曲与拉伸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对线缆41起到保护的作用,降低摩擦造成的线缆41破损的风险,提高线缆41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转轴和线缆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分设于所述转轴的两侧;
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线缆、第一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和第三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线缆的第一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与所述线缆的第二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结构与所述线缆的第三部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折叠部上,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二折叠部上,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安装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中的至少一个绕所述转轴转动,带动所述线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之间的部分弯曲或者拉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主体的沿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且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包裹所述线缆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垂直于所述线缆的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垂直于所述线缆的截面的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卡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为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槽。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第二固定主体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沿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且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主体包裹所述线缆的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垂直于所述线缆的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固定主体垂直于所述线缆的截面的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卡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包括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为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卡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槽。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包括第三固定主体和第三定位结构,所述第三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定位主体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三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三固定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主体包裹所述线缆的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三定位结构垂直于所述线缆的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固定主体垂直于所述线缆的截面的面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主体的一处或者多处设置有开窗。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槽,且所述第三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三安装槽卡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槽包括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定位结构卡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槽。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线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之间的部分弯曲成M形、W形或S形。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结构还包括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位于所述第一折叠部上,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位于所述第二折叠部上,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通过所述线缆信号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包括处理器和射频器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包括射频器件和天线器件中的至少一个。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为射频线缆或数字线缆。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壳、显示屏,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结构,其中:所述可折叠结构位于所述后壳与所述显示屏之间,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可折叠结构的所述线缆组件位于所述可折叠结构的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的两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折叠部上,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第二折叠部上,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所述线缆信号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折叠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折叠部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折叠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折叠部固定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终端,所述可折叠结构为中框。
CN202010900292.XA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可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1250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0292.XA CN114125094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可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PCT/CN2021/114481 WO2022042585A1 (zh) 2020-08-31 2021-08-25 一种可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0292.XA CN114125094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可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5094A true CN114125094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54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0292.XA Pending CN114125094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可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5094A (zh)
WO (1) WO2022042585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9825A (zh) * 2009-02-27 2010-09-0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折叠式线缆及使用该线缆的电子装置
CN102469189A (zh) * 2010-11-09 2012-05-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CN106707577A (zh) * 2017-01-22 2017-05-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CN209402552U (zh) * 2018-10-26 2019-09-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设备转轴连接件、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1147630A (zh) * 2019-12-20 202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屏设备
CN211126035U (zh) * 2020-02-19 2020-07-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9825A (zh) * 2009-02-27 2010-09-0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折叠式线缆及使用该线缆的电子装置
CN102469189A (zh) * 2010-11-09 2012-05-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CN106707577A (zh) * 2017-01-22 2017-05-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CN209402552U (zh) * 2018-10-26 2019-09-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设备转轴连接件、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1147630A (zh) * 2019-12-20 202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屏设备
CN211126035U (zh) * 2020-02-19 2020-07-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2585A1 (zh) 2022-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37364B1 (en) Antenna device, conversion adaptor, and receiver
WO2018137531A1 (en) Capping member,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RU235404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с внутренней антенной системой
EP1120854B1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wristwatch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US20070273594A1 (en) Laptop personal computer with a radio communication antenna
JPH08279027A (ja) 無線通信カード
JPH08321370A (ja) 導体を導く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3069441A (ja) 折り畳み型携帯無線機
JP2005303721A (ja) 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無線機
JP2006148517A (ja) 携帯無線端末及びアンテナ電流のアース方法
WO2011016160A1 (ja) 携帯無線機
CN209860135U (zh) 电子设备
EP1424747B1 (en) Antenna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equipped with a hinge
US7869842B2 (en) Folder type portable terminal with variable-type grounding unit
CN108024444B (zh) 柔性电子设备
CN114125094A (zh) 一种可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JP3923984B2 (ja) 無線通信端末
CN101385198A (zh) 便携式无线机
CN113658519B (zh) 电子设备
EP2257033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7478772A (zh) 折叠屏设备
JP2001267696A (ja) フレキシブル型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携帯電話装置
CN108039568B (zh) 柔性电子设备
CN113764857B (zh) 电子设备
CN219419525U (zh) 天线模块及可折叠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