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5086A - 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5086A
CN114125086A CN202010880576.7A CN202010880576A CN114125086A CN 114125086 A CN114125086 A CN 114125086A CN 202010880576 A CN202010880576 A CN 202010880576A CN 114125086 A CN114125086 A CN 114125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amera
display
lay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05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哲睿
林信伯
郑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805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50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5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50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层、背光层、摄像模组、补光组件和控制器。背光层设于显示层的背面,背光层开设有摄像孔,摄像孔的开口朝向显示层;摄像模组与摄像孔正对;补光组件包括设于摄像模组的侧方的发光件,用于向正对摄像孔的显示层发射光线;控制器与补光组件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关闭拍摄模式,控制发光件向正对摄像孔的显示层发射光线,以为显示层正对摄像孔的区域补光,使该区域正常显示。这样,通过背光层和补光组件配合使整个显示层完整显示,通过增大显示层的面积利于实现全面屏化。另外,基于摄像模组与摄像孔正对的方式,利于提升显示设备的集成度,使质量轻化。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设备的快速发展,全面屏越来越备受用户青睐。但是,若摄像模组设于显示设备的正面的非显示区域,这不利于将显示屏的面积做大,不利于实现全面屏化。目前,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广泛应用于显示设备,LCD屏包括显示层和设于显示层背面的背光层。通过在背光层开设摄像孔,将摄像模组正对摄像孔,利于做大LCD屏的显示面积,但是,摄像孔处不能为显示层提供背光,这影响LCD屏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层;
背光层,设于所述显示层的背面,所述背光层开设有摄像孔,所述摄像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显示层;
摄像模组,与所述摄像孔正对;
补光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摄像模组的侧方的发光件,所述发光件用于向正对所述摄像孔的所述显示层发射光线;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补光组件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关闭拍摄模式,控制所述发光件向正对所述摄像孔的所述显示层发射光线。
可选地,所述补光组件组装于所述背光层。
可选地,所述发光件组装于所述摄像孔的壁上。
可选地,所述补光组件还包括保护筒,所述保护筒的一端与所述背光层背向所述显示层的一面连接,且所述保护筒与所述摄像孔连通,所述发光件组装于所述保护筒内。
可选地,所述补光组件还包括第二柔性线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组装于所述保护筒的内壁,所述发光件组装于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
可选地,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摄像模组组装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补光组件还包括基底,所述摄像模组组装于所述基底,所述发光件组装于所述摄像模组侧方的所述基底。
可选地,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摄像孔正对;
所述发光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光件沿所述摄像头的周向分散布设于所述摄像头的侧方。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包括用于接收光线的拍摄端,所述拍摄端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摄像孔。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响应于开启所述拍摄模式,控制所述发光件停止发射光线。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方法,所述显示方法应用于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层、背光层、摄像模组和补光组件;所述背光层设于所述显示层的背面,所述背光层开设有摄像孔,所述摄像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显示层;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摄像孔正对;所述补光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摄像模组的侧方的发光件;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关闭拍摄模式,控制所述发光件向正对所述摄像孔的所述显示层发射光线。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开启拍摄模式,控制所述发光件停止发射光线。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提及的任一种所述的显示设备。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基于补光组件的发光件设于摄像模组的侧方,控制器响应于关闭拍摄模式,控制发光件向正对摄像孔的显示层发射光线,以为显示层正对摄像孔的区域补光,使该区域正常显示,这样,通过背光层和补光组件配合使整个显示层完整显示,通过增大显示层的面积利于实现全面屏化。另外,基于摄像模组与摄像孔正对的方式,利于提升显示设备的集成度,使质量轻化,摄像模组不用借助机械升降机构,这使摄像模组的使用寿命长,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2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6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7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补光组件和摄像模组组装为一体的俯视图;
图8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9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图1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参考图1,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层110、背光层120和摄像模组(未图示)。背光层120设于显示层110的背面,摄像模组可以设于显示层110和背光层120的边缘,但这减小了显示面积,不利于实现全面屏。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参考图1,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层110、背光层120,以及未图示的摄像模组、机械升降机构和机身。背光层120设于显示层110的背面,摄像模组可以设于机身内。当开启拍摄模式时,通过机械升降机构将摄像模组由机身伸出。当关闭拍摄模式时,通过机械升降机构将摄像模组收纳于机身内。这样,虽然可以实现全面屏化,但是,机械升降机构占用机身较大的空间,不利于显示设备的高度集成和质量轻化,机械升降机构的寿命有限,不利于摄像模组使用的可靠性。
图2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参考图2,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层210、背光层220和摄像模组230。背光层220设于显示层210的背面,用于为显示层210提供背光。背光层220朝向显示层210开设有摄像孔221,摄像模组230与摄像孔221正对。这样,相较于将摄像模组230设于显示层210的边缘而言,利于做大显示层210的面积;相较于设置机械升降机构来驱动摄像模组230升降而言,利于显示设备的高度集成和质量轻化,还利于提升摄像模组230使用的可靠性。但是,背光层220不能为与摄像孔221相对的显示层210区域提供背光,这使显示层210与摄像孔221相对的区域无法正常显示,影响显示层210的整体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图3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4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中背光层可以为图4中背光层沿A-A线的剖视图。为了方便描述,本公开所涉及的“上”和“下”方位均以图3中所示的“上”和“下”方向为基准。结合参考图3和图4,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层310、背光层320、摄像模组330、补光组件340和控制器(未图示)。
显示层310可以为LCD层。LCD层需要背光层320提供背光。示例性地,显示层310包括液晶层311、设于液晶层311的正面的第一偏振层312和设于液晶层311的背面的第二偏振层313。
背光层320设于显示层310的背面,背光层320开设有摄像孔321,摄像孔321的开口朝向显示层310。示例性地,继续参考图4,背光层320包括背光层发光件322和导光层323,背光层发光件322设于导光层323的一侧,背光层发光件322发出的光线经导光层323导光,以为显示层310提供背光。示例性地,导光层323可以包括顺次叠层设置的扩散板(DiffuserPlate,DP)324、棱镜325、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326、反射板(ReflectingPlate,RP)327和保护层(Protective Layer,PL)328。其中,扩散板324相对于保护层328靠近显示层310,通过扩散板324、棱镜325、导光板326、反射板327和保护层328的配合作用,使导光层323为显示层310提供均匀的背光。
摄像模组330与摄像孔321正对,通过摄像孔321拍摄目标对象。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摄像模组330通过显示层310进行拍摄,摄像模组330为前置摄像模组。示例性地,摄像模组330包括摄像头331,摄像头331包括用于接收光线的拍摄端332,拍摄端332的至少部分伸入摄像孔321,这样,提高显示设备的集成度。示例性地,摄像模组330位于背光层320的下方。
补光组件340包括设于摄像模组330的侧方的发光件341,发光件341用于向正对摄像孔321的显示层310发射光线。控制器与补光组件340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关闭拍摄模式,控制发光件341向正对摄像孔321的显示层310发射光线。示例性地,控制器可以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以显示设备为手机为例,当关闭拍摄模式时,用户可以触发关闭按键,控制器接收关闭按键被触发而产生关闭信号,控制器基于关闭信号确定关闭拍摄模式,然后控制器控制补光组件340的发光件341向正对摄像孔321的显示层310发射光线,这样为显示层310正对摄像孔321的区域补偿背光,保证该区域正常显示,这配合背光层320使显示层310能够完整地显示,利于实现全面屏化。
基于上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基于补光组件340的发光件341设于摄像模组330的侧方,控制器响应于关闭拍摄模式,控制发光件341向正对摄像孔321的显示层310发射光线,以为显示层310正对摄像孔321的区域补光,使该区域正常显示,这样,通过背光层320和补光组件340配合使整个显示层310完整显示,通过增大显示层310的面积利于实现全面屏化。另外,基于摄像模组330与摄像孔321正对的方式,利于提升显示设备的集成度,使质量轻化,摄像模组330不用借助机械升降机构,这使摄像模组330的使用寿命长,可靠性好。而且补光组件340不会影响显示设备的其他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响应于开启拍摄模式,控制发光件341停止发射光线。需要说明的是,在拍摄模式下,摄像模组330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图像信息,与摄像孔321相对的显示层不需要显示目标对象的图像,与摄像孔321相对的显示层310的其他区域可以显示目标对象的图像。为了避免补光组件340的发光件341发射的光线影响摄像模组330正常拍摄,需要控制器控制发光件341停止发射光线。以显示设备为手机为例,当开启拍摄模式时,用户可以触发开启按键,控制器接收开启按键被触发而产生开启信号,控制器基于开启信号确定开启拍摄模式,控制器基于开启信号确定开启拍摄模式,然后控制器控制补光组件340的发光件341停止向正对摄像孔321的显示层310发射光线。
图5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6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7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补光组件340和摄像模组330组装为一体的俯视图。补光组件340可设为多种方式,在基于结构简单,方便设置的前提下,以下结合图3、图5、图6和图7给出几种实施例:
在第一类实施例中,参考图3或图5,补光组件340组装于背光层3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发光件341组装于摄像孔321的壁上。这样,当发光件341发光时,其发射的光线能够准确地发射至显示层310。示例性地,发光件34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发光件341相对设于摄像头331的两侧。示例性地,发光件341的数目为多个,多个发光件341沿摄像头331的周向均匀布设。示例性地,补光组件340包括第一柔性线路板(未图示),发光件341组装于第一柔性线路板,第一柔性线路板固定于摄像孔321的壁上,进而将发光件341固定于摄像孔321的壁上。第一柔性线路板还与控制器和显示设备的电池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柔性线路板上的电路使发光件341和电池是否导通来控制发光件341是否发光。示例性地,发光件341包括LED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5,补光组件340还包括保护筒342,保护筒342的一端与背光层320背向显示层310的一面连接,且保护筒342与摄像孔321连通,发光件341组装于保护筒342内。这样,方便补光组件340和背光层320组装,且通过保护筒342和背光层320配合将发光件341发射的光线的引导至显示层310,保护筒342还对发光件341起到保护作用。示例性地,摄像模组330也可位于保护筒342的内腔。示例性地,发光件34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发光件341相对设于摄像头331的两侧。示例性地,发光件341的数目为多个,多个发光件341沿摄像头331的周向均匀布设。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5,补光组件340还包括第二柔性线路板343,第二柔性线路板343组装于保护筒342的内壁,发光件341组装于第二柔性线路板343。这样,方便将发光件341组装于保护筒342的内腔。第二柔性线路板343可以与控制器和显示设备的电池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柔性线路板343上的电路使发光件341和电池是否导通来控制发光件341是否发光。示例性地,第二柔性线路板343可通过胶层粘结于保护筒342的内壁。
在第二类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补光组件340和摄像模组330组装为一体。这样,方便补光组件340和摄像模组330与背光层320和其他部件之间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6和图7,补光组件340还包括基底344,摄像模组330组装于基底344,发光件341组装于摄像模组330侧方的基底344。该结构简单,方便补光组件340和摄像模组330组装为一体,方便组装为一体的补光组件340和摄像模组330组装于显示设备中。另外,基底344为摄像模组330和发光件341提供支撑,利于保护摄像模组330和发光件341。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图5或图6,摄像模组330包括摄像头331,摄像头331与摄像孔321正对;发光件341的数目为多个,多个发光件341沿摄像头331的周向分散布设于摄像头331的侧方,参考图7。这样,利于有效地对显示层310与摄像孔321相对的区域补光,不会出现局部光线弱,局部光线强的问题,确保显示层310完整显示。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基于补光组件340的发光件341设于摄像模组330的侧方,控制器响应于关闭拍摄模式,控制发光件341向正对摄像孔321的显示层310发射光线,以为显示层310正对摄像孔321的区域补光,使该区域正常显示,这样,通过背光层320和补光组件340配合使整个显示层310完整显示,提升显示效果,通过增大显示层310的面积利于实现全面屏化。控制器响应于开启拍摄模式,控制发光件341停止发射光线,这利于摄像模组330正常拍摄。另外,上述几种补光组件340的结构简单,容易设置,利于降低成本。而且,相较于设计机械升降机构而言,该显示设备的集成度高,质量轻,摄像模组330的使用寿命较长,可靠性好,且补光组件340不会影响显示设备的其他功能。
图8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应用于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层、背光层、摄像模组和补光组件;背光层设于显示层的背面,背光层开设有摄像孔,摄像孔的开口朝向显示层;摄像模组与摄像孔正对;补光组件包括设于摄像模组的侧方的发光件。参考图8,该方法包括:
步骤81、响应于关闭拍摄模式,控制发光件向正对摄像孔的显示层发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开启拍摄模式,控制发光件停止发射光线。
基于上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通过响应于关闭拍摄模式,控制发光件向正对摄像孔的显示层发射光线,以为显示层正对摄像孔的区域补光,使该区域正常显示,这样,通过背光层和补光组件配合使显示层完整显示,提升显示效果,通过增大显示层的面积利于实现全面屏化。通过响应于开启拍摄模式,控制发光件停止发射光线,这利于摄像模组正常拍摄。基于摄像模组与摄像孔正对的方式,利于提升显示设备的集成度,使质量轻化,摄像模组不用借助机械升降机构,这使摄像模组的使用寿命长,可靠性好,且补光组件不会影响显示设备的其他功能。
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装置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装置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方法实施例和装置实施例互为补充。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提及的任一种显示设备。图9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900可以是包含调整耳机音频参数的设备中发射线圈、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的智能手机,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考图9,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902,存储器904,电源组件906,多媒体组件908,音频组件9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909,传感器组件914,以及通信组件916。
处理组件902通常电子设备9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20来执行指令。此外,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9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908和处理组件9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9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9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9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9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906为电子设备9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9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9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908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900和目标对象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目标对象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音频组件9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9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电子设备9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904或经由通信组件9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9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909为处理组件9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
传感器组件9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电子设备9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914可以检测到电子设备9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电子设备900的显示屏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检测电子设备900或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9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电子设备9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电子设备900的温度变化。
通信组件916被配置为便于电子设备9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电子设备9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9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9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920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提及的任一种显示方法。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公开上述各个实施例,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互为补充。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层;
背光层,设于所述显示层的背面,所述背光层开设有摄像孔,所述摄像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显示层;
摄像模组,与所述摄像孔正对;
补光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摄像模组的侧方的发光件,所述发光件用于向正对所述摄像孔的所述显示层发射光线;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补光组件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关闭拍摄模式,控制所述发光件向正对所述摄像孔的所述显示层发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组件组装于所述背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组装于所述摄像孔的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组件还包括保护筒,所述保护筒的一端与所述背光层背向所述显示层的一面连接,且所述保护筒与所述摄像孔连通,所述发光件组装于所述保护筒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组件还包括第二柔性线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组装于所述保护筒的内壁,所述发光件组装于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摄像模组组装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组件还包括基底,所述摄像模组组装于所述基底,所述发光件组装于所述摄像模组侧方的所述基底。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摄像孔正对;
所述发光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光件沿所述摄像头的周向分散布设于所述摄像头的侧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包括用于接收光线的拍摄端,所述拍摄端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摄像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响应于开启所述拍摄模式,控制所述发光件停止发射光线。
11.一种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方法应用于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层、背光层、摄像模组和补光组件;所述背光层设于所述显示层的背面,所述背光层开设有摄像孔,所述摄像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显示层;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摄像孔正对;所述补光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摄像模组的侧方的发光件;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关闭拍摄模式,控制所述发光件向正对所述摄像孔的所述显示层发射光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开启所述拍摄模式,控制所述发光件停止发射光线。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
CN202010880576.7A 2020-08-27 2020-08-27 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1250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0576.7A CN114125086A (zh) 2020-08-27 2020-08-27 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0576.7A CN114125086A (zh) 2020-08-27 2020-08-27 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5086A true CN114125086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74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0576.7A Pending CN114125086A (zh) 2020-08-27 2020-08-27 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5086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4989A (zh) * 2017-10-27 2018-03-0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摄像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9683664A (zh) * 2018-11-29 2019-04-26 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19154072A1 (zh) * 2018-02-09 2019-08-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显示屏及拍照控制方法
CN110568643A (zh) * 2019-07-22 2019-1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摄像安装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9237270A1 (zh) * 2018-06-13 2019-1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CN111050045A (zh) * 2019-12-25 2020-04-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0894768U (zh) * 2019-05-10 2020-06-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11266907U (zh) * 2020-01-06 2020-08-14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11294502U (zh) * 2020-01-06 2020-08-18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4989A (zh) * 2017-10-27 2018-03-0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摄像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WO2019154072A1 (zh) * 2018-02-09 2019-08-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显示屏及拍照控制方法
WO2019237270A1 (zh) * 2018-06-13 2019-1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CN109683664A (zh) * 2018-11-29 2019-04-26 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0894768U (zh) * 2019-05-10 2020-06-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568643A (zh) * 2019-07-22 2019-1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摄像安装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050045A (zh) * 2019-12-25 2020-04-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1266907U (zh) * 2020-01-06 2020-08-14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11294502U (zh) * 2020-01-06 2020-08-18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翟俊伟;: "有关TFT-LCD液晶显示光线利用效率探索", 电子世界, no. 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315799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modu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200043427A1 (en) Backlight adjusting method and backlight adjusting device
US1091515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state of terminal
US1109283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terminal
CN106919914B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7424472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125086A (zh) 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129074B (zh)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US1120086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light sensing and brightness contro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016162A1 (zh) 一种平面光波导方式的定向放光反射屏及显示设备
CN212569360U (zh) 显示屏
CN215496710U (zh) 一种背板组件及终端设备
US20210120112A1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9928185U (zh) 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13805379A (zh) 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装置、显示方法及装置和介质
CN219039525U (zh) 发光组件和终端
CN112087539A (zh) 用于终端设备的屏幕光调节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706099A (zh) 一种背板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11464670B (zh) 电子设备
CN217825054U (zh) 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CN115226327A (zh) 一种背板结构及终端设备
KR20150123086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
CN216123089U (zh) 电子设备
KR102475592B1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단말 기기 및 디스플레이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CN214670319U (zh) 终端设备以及云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