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2174B - 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2174B
CN114122174B CN202111420626.4A CN202111420626A CN114122174B CN 114122174 B CN114122174 B CN 114122174B CN 202111420626 A CN202111420626 A CN 202111420626A CN 114122174 B CN114122174 B CN 1141221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cover
transparent
phase
wall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06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2174A (zh
Inventor
谷雨
巩利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sheng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sheng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sheng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sheng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06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2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2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2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52Cooling mean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integrated Peltier elements for active cooling or heat sinks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H02S20/22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 H02S20/23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of structures
    • H02S20/25Roof tile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安装板相对的两个面中,一面为波浪形的曲面,另一面为平面;透明罩的一端开口,其他端均为封闭端,且透明罩的开口端连接在安装板的平面上,同时安装板覆盖透明罩的开口;太阳能电池板位于透明罩内,并与透明罩的内壁连接;相变蓄能结构位于透明罩内,并与透明罩的内壁连接。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贴靠在呈波浪形的屋顶上,从而提高本发明连接在呈波浪形屋顶的稳定性,并且避免太阳能电池板所处环境的温度忽高忽低,同时使太阳能电池板避免被风吹,因此可以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发电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节能环保的意识逐渐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而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可再生、能量大、绿色环保和普遍的特点,因此广受人们的欢迎。目前,一般在建筑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则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增强建筑的发电能力。
但是,目前部分建筑物的屋顶是通过多片三曲瓦形成的波浪形结构,而太阳能电池板为平板结构,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在呈波浪形的屋顶上不服帖,则容易导致太阳能板掉落。并且,目前是将太阳能电池板直接固定在屋顶,则太阳能电池板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则不仅会直面狂风的侵袭,而且白天和夜晚的温度不同,会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容易损坏。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仅可以稳定连接在呈波浪形的屋顶上,而且能够避免遭受外界恶劣环境的摧残,从而提高使用寿命的三曲面晶硅发电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贴靠在呈波浪形的屋顶上,从而提高本发明连接在呈波浪形屋顶的稳定性,并且避免太阳能电池板所处环境的温度忽高忽低,同时使太阳能电池板避免被风吹,因此可以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相对的两个面中,一面为波浪形的曲面,另一面为平面;
透明罩,所述透明罩的一端开口,其他端均为封闭端,且所述透明罩的开口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平面上,同时所述安装板覆盖所述透明罩的开口;
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所述透明罩内,并与所述透明罩的内壁连接;
相变蓄能结构,所述相变蓄能结构位于所述透明罩内,并与所述透明罩的内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相变蓄能结构包括:
第一透明板,所述第一透明板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受光面和所述透明罩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面之间,且所述第一透明板的侧壁连接在所述透明罩的内壁上,同时所述第一透明板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槽口朝向所述透明罩远离所述安装板一面的第一容置槽,并且每个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贯通有第一传温孔;
第一相变体,所述第一相变体为多个,一一对应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内,且每个所述第一相变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一相变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明板上贯通有多个第二传温孔,且多个所述第二传温孔分布在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之间的多个间隔处。
优选的,所述透明罩位于所述第一透明板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板与所述透明罩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面之间的内壁上均涂覆有反射层。
优选的,所述透明罩远离所述安装板一面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沉降槽。
优选的,所述相变蓄能结构还包括:
第二透明板,所述第二透明板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背光面和所述透明罩的开口端之间,且所述第二透明板的侧壁连接在所述透明罩的内壁上,同时所述第二透明板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槽口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第二容置槽;
第二相变体,所述第二相变体为多个,一一对应位于多个所述第二容置槽内,且每个所述第二相变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二相变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明板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面与所述安装板贴合并连接,所述第二透明板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面通过多个透明支撑柱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背光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均为两端封闭的条形,同时所述第一相变体和所述第二相变体均为条形。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间隔贯通有多个所述第一传温孔。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相变体通过多个第一弹力绳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壁,同时每个所述第二相变体通过多个第二弹力绳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壁。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安装板的一面为波浪形的曲面,因此可以使本发明贴合在通过多个三曲瓦片形成的呈波浪形的屋顶上,从而提高本发明连接在呈波浪形屋顶的稳定性。
2、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板位于透明罩内,则可以避免被风吹。
3、本发明透明罩内具有相变蓄能结构,则可以通过相变蓄能结构的相变过程调节透明罩内的温度,使透明罩内的温度基本保持恒定,从而避免太阳能电池板所处环境的温度忽高忽低,因此可以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
5、本发明绿色环保,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透明板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透明板的俯视图。
其中,1-安装板;2-透明罩;3-太阳能电池板;41-第一透明板;410-第一容置槽;411-第一传温孔;42-第一相变体;412-第二传温孔;5-反射层;20- 沉降槽;43-第二透明板;430-第二容置槽;44-第二相变体;6-透明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包括;
安装板1,安装板1相对的两个面中,一面为波浪形的曲面,另一面为平面;
透明罩2,透明罩2的一端开口,其他端均为封闭端,且透明罩2的开口端连接在安装板1的平面上,同时安装板1覆盖透明罩2的开口;
太阳能电池板3,太阳能电池板3位于透明罩2内,并与透明罩2的内壁连接;
相变蓄能结构,相变蓄能结构位于透明罩2内,并与透明罩2的内壁连接。
本发明安装板1的一面为波浪形的曲面,因此可以使本发明贴合在通过多个三曲瓦片形成的呈波浪形的屋顶上,从而提高本发明连接在呈波浪形屋顶的稳定性,并且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板3位于透明罩2内,则可以避免被风吹,同时透明罩2内具有相变蓄能结构,则可以通过相变蓄能结构的相变过程调节透明罩2内的温度,使透明罩2内的温度基本保持恒定,从而避免太阳能电池板3所处环境的温度忽高忽低,因此可以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相变蓄能结构包括:
第一透明板41,第一透明板41位于太阳能电池板3的受光面和透明罩2 远离安装板1的一面之间,且第一透明板41的侧壁连接在透明罩2的内壁上,同时第一透明板41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槽口朝向透明罩2远离安装板1一面的第一容置槽410,并且每个第一容置槽410的槽底贯通有第一传温孔411;
第一相变体42,第一相变体42为多个,一一对应位于多个第一容置槽 410内,且每个第一相变体42与对应的第一容置槽410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一相变间隙。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第一透明板41不会影响太阳能电池板3的受光面接受阳光,并且第一透明板41承载多个第一相变体42,则通过多个第一相变体42的相变过程(第一相变间隙的作用是为第一相变体42提供相变的活动空间,从而避免由于第一相变体42相变导致第一透明板41炸裂等问题),可以调节太阳能电池板3采光面附近的温度,且被调节的温度通过第一传温孔411传递至太阳能电池板3上,从而避免太阳能电池板3所处环境的温度忽高忽低,因此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透明板41上贯通有多个第二传温孔 412,且多个第二传温孔412分布在多个第一容置槽410之间的多个间隔处。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第一相变体42相变调节的温度还可以通过第二传温孔412传递至太阳能电池板3上,提高太阳能电池板3接受第一相变体42相变调节温度的效率。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透明罩2位于第一透明板41与太阳能电池板3之间,以及位于第一透明板41与透明罩2远离安装板1的一面之间的内壁上均涂覆有反射层5。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承载有多个第一相变体42的第一透明板41位于太阳能电池板3的受光面的上方,则承载有多个第一相变体42的第一透明板41会对阳光造成散射,而反射层5可以将其散射的光反射至太阳能电池板3的受光面,从而会减少光损失,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板3的光吸收率,进而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板3的光电转化效率。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透明罩2远离安装板1一面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沉降槽20。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多个沉降槽20会收集外界的灰尘,则本发明借助大自然使透明罩2的顶端成为不均匀的介质,从而提高本发明对阳光的散射作用,则在反射层5的作用下,从而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板3的光吸收率,并且无需可再生能源,也无需其他额外的设备就可以使透明罩2的顶端成为不均匀的介质,因此本发明不仅节约能源,而且成本较低。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相变蓄能结构还包括:
第二透明板43,第二透明板43位于太阳能电池板3的背光面和透明罩2 的开口端之间,且第二透明板43的侧壁连接在透明罩2的内壁上,同时第二透明板43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槽口朝向太阳能电池板3的第二容置槽430;
第二相变体44,第二相变体44为多个,一一对应位于多个第二容置槽 430内,且每个第二相变体44与对应的第二容置槽430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二相变间隙。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第二透明板43承载多个第二相变体44,则通过多个第二相变体44的相变过程(第二相变间隙的作用是为第二相变体44提供相变的活动空间,从而避免由于第二相变体44 相变导致第二透明板43炸裂等问题),可以调节太阳能电池板3背光面附近的温度,从而使太阳能电池板3的整体所受相变调节温度均匀,则进一步可以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透明板43靠近安装板1的一面与安装板1贴合并连接,第二透明板43远离安装板1的一面通过多个透明支撑柱 6连接太阳能电池板3的背光面。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提高本发明的强度,则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容置槽410和第二容置槽430均为两端封闭的条形,同时第一相变体42和第二相变体44均为条形。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使第一相变体42不易从第一容置槽410中脱出,同时也使第二相变体44不易从第二容置槽430 中脱出,则提高本发明的使用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每个第一容置槽410的槽底间隔贯通有多个第一传温孔411。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提高相变温度传递的效率。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每个第一相变体42通过多个第一弹力绳连接在对应的第一容置槽410内壁,同时每个第二相变体44通过多个第二弹力绳连接在对应的第二容置槽430内壁。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多个第一弹力绳将第一相变体42连接在第一容置槽410内壁,则不仅不会影响第一相变体 42的相变过程,而且避免第一相变体42从第一容置槽410中脱落,因此提高本发明的使用效果;通过多个第二弹力绳将第二相变体44连接在第二容置槽 430内壁,则不仅不会影响第二相变体44的相变过程,而且避免第二相变体 44从第二容置槽430中脱落,因此提高本发明的使用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相变体42和第二相变体4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
两层复合膜,两层复合膜热封形成密封袋;
相变填充物,相变填充物填充在密封袋内。
并且第一相变体42的密封袋外壁上粘接多个第一弹力绳的一端,同时多个第一弹力绳的另一端粘接在第一容置槽410内壁;且第二相变体44的密封袋外壁上粘接多个第二弹力绳的一端,同时多个第二弹力绳的另一端粘接在第二容置槽430内壁。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相变填充物包括:有机固液相变材料、无机固液相变材料、有机相变凝胶、无机相变凝胶、石墨复合相变材料、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相变微胶囊、水、水凝胶、石蜡相变材料、生物相变材料、一次性化学反应制冷材料或一次性化学反应制热材料。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不同的相变材料,达到不同的相变温度。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高分子膜包裹相变蓄能材料而使相变填充物形成凝胶、微胶囊等形态,或者将相变蓄能材料嵌入在石墨的孔隙中以使相变填充物形成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则当将相变填充物填充在密封袋中后,相变填充物在相变前后均为固态(相变后,即使相变材料由固态转变为液态,但由于相变材料外有高分子膜或石墨包裹,因此使相变填充物在相变后也可以为固态),从而不仅防止相变填充物从密封袋中泄露,而且还可以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1为铝制材料制成,重量较轻。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透明罩2、第一透明板41、第二透明板 43和透明支撑柱6均为超白钢化玻璃,晶莹剔透、透光性好、抗冲击强度高、抗弯强度大、热稳定性好,且在遇超强冲击破坏时,碎片呈分散细小颗粒状,无尖锐棱角。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1与透明罩2的开口端粘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电池板3的侧壁与透明罩2的内壁粘接,或者透明罩2的内壁一体连接有第一透明搭接板,则太阳能电池板3 同时搭接在第一透明搭接板上,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透明板41的侧壁与透明罩2的内壁粘接,或者透明罩2的内壁一体连接有第二透明搭接板,则第一透明板41同时搭接在第二透明搭接板上,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透明板43的侧壁与透明罩2的内壁粘接,或者透明罩2的内壁一体连接有第三透明搭接板,则第二透明板43同时搭接在第三透明搭接板上,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
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整体呈扁平状,工作原理如下:
将本发明的安装板1呈波浪形的曲面贴合在通过多个三曲瓦片形成的呈波浪形的屋顶上,且两者粘接或通过螺栓进一步固定;
光线通过透明罩2的顶端,并由于透明罩2顶端上的多个沉降槽20会收集外界的灰尘,则本发明借助大自然使透明罩2的顶端成为不均匀的介质,则会将光线散射,并在透明罩2位于第一透明板41与透明罩2远离安装板1 一面之间的反射层5作用下,将光线反射至第一透明板41上;
并且由于第一透明板41上承载有多个第一相变体42(则承载有多个第一相变体42的第一透明板41(成为不均匀介质)会对光线进行散射,并在透明罩2位于第一透明板41与太阳能电池板3之间的反射层5作用下,将光线反射至太阳能电池板3上,则太阳能电池板3吸收被两次散射和折射的光线,不仅会将吸收的光转换为电能,本发明还降低了光损失,提高太阳能电池板3 对光的吸收率,因此可以提高本发明的光电转换效率。
本发明在光电转换的工作中,太阳能电池板3上端的第一相变体42和下端的第二相变体44,根据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同时发生相变过程,则可以同时蓄热或同时蓄冷,并且根据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同时发生相变过程,会同时释放热或释放冷(例如,当外界环境突然变冷,则第一相变体42和第二相变体 44就会放热,当外界环境突然变热,则第一相变体42和第二相变体44就会吸热而使太阳能电池板3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因此太阳能电池板3所处环境的温度会基本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避免忽高忽低,并且太阳能电池板3被透明罩2保护,因此会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并且本发明通过相变蓄能结构使太阳能电池板3所处环境的温度忽高忽低,则绿色环保,节约能源。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相对的两个面中,一面为波浪形的曲面,另一面为平面;
透明罩(2),所述透明罩(2)的一端开口,其他端均为封闭端,且所述透明罩(2)的开口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的平面上,同时所述安装板(1)覆盖所述透明罩(2)的开口;
太阳能电池板(3),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位于所述透明罩(2)内,并与所述透明罩(2)的内壁连接;
相变蓄能结构,所述相变蓄能结构位于所述透明罩(2)内,并与所述透明罩(2)的内壁连接;
所述相变蓄能结构包括:
第一透明板(41),所述第一透明板(41)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的受光面和所述透明罩(2)远离所述安装板(1)的一面之间,且所述第一透明板(41)的侧壁连接在所述透明罩(2)的内壁上,同时所述第一透明板(41)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槽口朝向所述透明罩(2)远离所述安装板(1)一面的第一容置槽(410),并且每个所述第一容置槽(410)的槽底贯通有第一传温孔(411);
第一相变体(42),所述第一相变体(42)为多个,一一对应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410)内,且每个所述第一相变体(4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容置槽(410)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一相变间隙;
所述透明罩(2)位于所述第一透明板(41)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板(41)与所述透明罩(2)远离所述安装板(1)的一面之间的内壁上均涂覆有反射层(5);
所述透明罩(2)远离所述安装板(1)一面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沉降槽(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板(41)上贯通有多个第二传温孔(412),且多个所述第二传温孔(412)分布在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410)之间的多个间隔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能结构还包括:
第二透明板(43),所述第二透明板(43)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的背光面和所述透明罩(2)的开口端之间,且所述第二透明板(43)的侧壁连接在所述透明罩(2)的内壁上,同时所述第二透明板(43)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槽口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的第二容置槽(430);
第二相变体(44),所述第二相变体(44)为多个,一一对应位于多个所述第二容置槽(430)内,且每个所述第二相变体(44)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容置槽(430)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二相变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板(43)靠近所述安装板(1)的一面与所述安装板(1)贴合并连接,所述第二透明板(43)远离所述安装板(1)的一面通过多个透明支撑柱(6)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的背光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410)和所述第二容置槽(430)均为两端封闭的条形,同时所述第一相变体(42)和所述第二相变体(44)均为条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容置槽(410)的槽底间隔贯通有多个所述第一传温孔(4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相变体(42)通过多个第一弹力绳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容置槽(410)内壁,同时每个所述第二相变体(44)通过多个第二弹力绳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容置槽(430)内壁。
CN202111420626.4A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 Active CN114122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0626.4A CN114122174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0626.4A CN114122174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174A CN114122174A (zh) 2022-03-01
CN114122174B true CN114122174B (zh) 2024-02-02

Family

ID=80370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0626.4A Active CN114122174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217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26058A (ja) * 2013-12-26 2015-07-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堆積物検知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204652295U (zh) * 2015-06-05 2015-09-16 湖北慧聚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屋瓦结构
CN108428758A (zh) * 2018-05-09 2018-08-21 苏州浩顺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太阳能电池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1279B2 (en) * 2004-04-27 2006-09-05 O'hagin Harry T Solar-powered attic vent with a one-piece, fitted skeleton
US7509775B2 (en) * 2006-06-30 2009-03-31 Lumeta, Inc. Profile roof tile with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module
US20180278198A1 (en) * 2017-03-27 2018-09-27 Solarcity Corporation Tiling format photovoltaic arra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26058A (ja) * 2013-12-26 2015-07-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堆積物検知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204652295U (zh) * 2015-06-05 2015-09-16 湖北慧聚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屋瓦结构
CN108428758A (zh) * 2018-05-09 2018-08-21 苏州浩顺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太阳能电池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174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Radiative cooling of commercial silicon solar cells using a pyramid-textured PDMS film
He et al. Hybrid photovoltaic and thermal solar-collector designed for natural circulation of water
CN102183099B (zh) 光伏与光热互补平板太阳能组件
CN101743490A (zh) 反射镜结构体
CN201918411U (zh) 光伏与光热互补平板太阳能组件
CN114122174B (zh) 一种三曲面晶硅发电瓦
AU698042B2 (en) Solar collector
CN205900562U (zh) 一种多功能的光谱选择性封装材料
Dupré et al. Thermal Issues in Photovoltaics and Existing Solutions
CN206164468U (zh) 一种具有反光板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
CN114337477A (zh) 一种智能热电光伏一体化热管理系统
CN115765526A (zh) 一种基于光谱调节的全天候温差发电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21989B (zh) 一种基于辐射制冷-温室效应的温差发电装置
CN204063622U (zh) 太阳能分频聚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10693821U (zh) 一种太阳能电站双面光伏电池组件
JPH118775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ル用伝熱部材スペ−サ−
CN208298849U (zh) 一种屋顶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热回收式太阳能电池板
CN114078981B (zh) 相变水凝胶透光光伏组件
JP201122282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排熱回収方法とその排熱回収装置
CN206806343U (zh) 双面发电光伏组件
CN117200672B (zh) 一种立体的光伏组件结构
CN214069647U (zh) 一种离网光伏系统
CN217135447U (zh) 一种基于辐射制冷的太阳能板冷却装置
CN220873599U (zh) 一种具有储能能力的太阳能电池模组
CN202134561U (zh) 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