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8627B - 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8627B
CN114118627B CN202111513492.0A CN202111513492A CN114118627B CN 114118627 B CN114118627 B CN 114118627B CN 202111513492 A CN202111513492 A CN 202111513492A CN 114118627 B CN114118627 B CN 1141186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camera
camera
field
area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34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18627A (zh
Inventor
陈鹏
胡绍湘
苏枚芳
侯蓉
刘鹏
罗敏
俞传涛
廖志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Priority to CN2021115134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86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8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8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18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8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及系统,涉及红外相机应用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监测区域的数字地图和数字地形模型;确定红外相机布设区域;确定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的信号传播环境,并根据信号传播环境建立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根据相机端通信参数和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计算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根据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和数字地形模型在红外相机布设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本发明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及系统,基于已经确定的监测区和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新型野外红外相机,结合地形数据,实现了新型野外红外相机的可视化布控选址。从而构建数据无线回收网络,有效提高监测的时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相机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红外相机被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的监测与保护,目前已成为物种多样性监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传统的红外相机没有无线联网功能,依赖于人工回收数据,导致采集的数据有一定的延迟。采用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新型红外相机,可以构建无线数据回收网络,提高监测的时效性。
传统的红外相机通常采用单纯的公里网格规范布设,在布设前对监测样方制成1平方公里的网格,在网格中预设点位。然而对于进行无线联网的野外红外相机来说,无线信号会受到地形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传统方式进行均有无线联网功能的野外红外相机容易造成信号无法入网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传统方式进行均有无线联网功能的野外红外相机容易造成信号无法入网等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及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个方面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包括:
获取待监测区域的数字地图和数字地形模型;
根据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和监测需求在所述数字地图上确定红外相机布设区域;
根据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确定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的信号传播环境,并根据所述信号传播环境建立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
根据相机端通信参数和所述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计算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
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
现有技术中,对于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新型野外红外相机,若仅仅采用网格化布设,由于受野外地形环境的限制,不能有效地组成无线数据回收网络,从而无法及时回收布控相机的数据。
本实施例实施时,基于数字题图和数字地形模型进行野外红外相机的布设,其中需要根据数字地形模型和监测需求确定需要进行红外相机布设的基础区域,而通过数字地形模型可以进行无线电信号传播分析,从而建立起对应数字地形模型的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所述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为在当前的数字地形模型中,相机收发信号的功率变化。应当理解的是,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可以通过多种现有的无线电传播技术进行计算获取。而相机端通信参数和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就可以计算出相机在进行通信时,可以覆盖的范围,再通过数字地形模型对这个范围进行修正后,既可实现野外红外相机的布设。本实施例基于已经确定的监测区和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新型野外红外相机,结合地形数据,实现了新型野外红外相机的可视化布控选址。从而构建数据无线回收网络,有效提高监测的时效性。
进一步的,所述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采用下式:
式中, P r 为信号接收功率, P t 为信号发射功率, G为增益,为损耗,其中,d为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的距离, H r 为发射端天线的有效高度, H t 为接收端天线的有效高度, ζ为地形修正因子。
进一步的,采用下式计算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
式中, P i 为相机端信号接收功率, P j 为相机端信号发射功率, L i 为接收端馈线损耗, L j 为发射端馈线损耗, G i 为接收端天线增益, G j 为发射端天线增益, f为无线电频率, ζ为地形修正因子, r为相机通信距离。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包括:
在所述数字地图上有无线网络的位置选择初始相机的位置;
当新增红外相机时,获取已有相机的三维坐标数据,并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所述三维坐标数据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生成已有相机的信号覆盖范围;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属于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区域内新增红外相机。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所述三维坐标数据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生成已有相机的信号覆盖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三维坐标数据将所述红外相机布设于所述数字地形模型上,并以所述三维坐标数据为原点发出长度为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的线段;
当所述线段与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的地形相交时,以所述相交点为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边界;
当所述线段未与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的地形相交时,以所述线段远离所述原点的一端为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边界。
进一步的,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属于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区域内新增红外相机包括:
通过覆盖率优化模型形成相机的最优数据回收网络;所述最优数据回收网络为使用最少的相机数目达到最大程度的布设区域覆盖网络。
根据所述最优数据回收网络确定布设相机的数量和位置,并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属于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区域内新增红外相机。
进一步的,所述覆盖率优化模型采用下式:
式中, C为所有红外相机的集合, C i C j 为集合 C中的相机,为相机 C i 和相机 C j 之间距离,为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为相机 C i 的信号覆盖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覆盖率优化模型采用下式求解:
式中, g为覆盖率目标函数, S为需红外相机布设区域总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最优数据回收网络中,每个相机的信号覆盖范围均是连通的。
在另一个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采用上述中任意一种方法的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待监测区域的数字地图和数字地形模型;
区域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和监测需求在所述数字地图上确定红外相机布设区域;
建模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确定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的信号传播环境,并根据所述信号传播环境建立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
距离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相机端通信参数和所述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计算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
布设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及系统,基于已经确定的监测区和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新型野外红外相机,结合地形数据,实现了新型野外红外相机的可视化布控选址。从而构建数据无线回收网络,有效提高监测的时效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相机通信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数据回收网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中的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系统,进一步地,所述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步骤S5所描述的内容。
S1:获取待监测区域的数字地图和数字地形模型;
S2:根据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和监测需求在所述数字地图上确定红外相机布设区域;
S3:根据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确定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的信号传播环境,并根据所述信号传播环境建立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
S4:根据相机端通信参数和所述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计算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
S5: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
现有技术中,对于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新型野外红外相机,若仅仅采用网格化布设,由于受野外地形环境的限制,不能有效地组成无线数据回收网络,从而无法及时回收布控相机的数据。
本实施例实施时,基于数字题图和数字地形模型进行野外红外相机的布设,其中需要根据数字地形模型和监测需求确定需要进行红外相机布设的基础区域,而通过数字地形模型可以进行无线电信号传播分析,从而建立起对应数字地形模型的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所述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为在当前的数字地形模型中,相机收发信号的功率变化。应当理解的是,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可以通过多种现有的无线电传播技术进行计算获取。而相机端通信参数和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就可以计算出相机在进行通信时,可以覆盖的范围,再通过数字地形模型对这个范围进行修正后,既可实现野外红外相机的布设。本实施例基于已经确定的监测区和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新型野外红外相机,结合地形数据,实现了新型野外红外相机的可视化布控选址。从而构建数据无线回收网络,有效提高监测的时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采用下式:
式中, P r 为信号接收功率, P t 为信号发射功率, G为增益,为损耗,其中,d为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的距离, H r 为发射端天线的有效高度, H t 为接收端天线的有效高度, ζ为地形修正因子。
本实施例实施时,列举出了一种具体的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即建立信号收发功率、增益和损耗之间的关系的方式,其中损耗是所述距离、有效高度和地形修正因子的函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下式计算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
式中, P i 为相机端信号接收功率, P j 为相机端信号发射功率, L i 为接收端馈线损耗, L j 为发射端馈线损耗, G i 为接收端天线增益, G j 为发射端天线增益, f为无线电频率, ζ为地形修正因子, r为相机通信距离。
本实施例实施时,列举出了一种具体的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为无线电传输损耗的原理,在此不多做复述,应当理解的是,无论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计算,都应当本认为和本实施例等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包括:
在所述数字地图上有无线网络的位置选择初始相机的位置;
当新增红外相机时,获取已有相机的三维坐标数据,并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所述三维坐标数据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生成已有相机的信号覆盖范围;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属于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区域内新增红外相机。
本实施例实施时,需要先在数字地图中有无线网络的地方选择初始相机的位置,选择方式可以根据过去的选择方式,也可以进行随机选择。而当需要在已有相机的基础上新增相机时,需要获取已有相机的三维坐标数据,并且以三维坐标数据为基础生成已有相机的信号覆盖范围。示例的,三维坐标数据采用经度、纬度和海拔,基于经度和纬度将已有相机布设在数字地图上,再基于海拔和无线电通信规则对由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形成的圆形范围进行修正,修正方式可以从去除被数字地形模型中高度遮挡区域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以数字地形模型中山脊线划界的方式进行。在最终生成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新增红外相机就可以保证新增的红外相机可以与已经形成的相机的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交互。应当理解的是,每次新增相机都可以循环这个过程,实现全相机便捷组网,通过数字地形模型定量化表示地形,划分公里网格,建立野外无线信号(WiFi)传播模型,实现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可视化,在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内选择相机布设点位,构建野外监控数据无线回收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所述三维坐标数据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生成已有相机的信号覆盖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三维坐标数据将所述红外相机布设于所述数字地形模型上,并以所述三维坐标数据为原点发出长度为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的线段;
当所述线段与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的地形相交时,以所述相交点为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边界;
当所述线段未与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的地形相交时,以所述线段远离所述原点的一端为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边界。
本实施例实施时,为了将三维坐标数据结合到数字地形模型实现信号覆盖范围的确定,本实施例中,根据三维坐标数据进行红外相机布设,并以红外相机布设所对应的三维坐标数据位置作为原点做出线段,如果线段可以穿过数字地形模型所表征的地形,说明这个线段对应的方向可以覆盖到最远的无线电传输范围,而如果被阻隔,则说明传输过程被地形阻隔,将距离原点最近的相交点作为信号覆盖范围的边界。上述的线段方向可以参考无线电传输方向,该方向一般和天线方向存在对应关系。而判断是否相交可以通过线性拟合差值的方式进行计算。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属于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区域内新增红外相机包括:
通过覆盖率优化模型形成相机的最优数据回收网络;所述最优数据回收网络为使用最少的相机数目达到最大程度的布设区域覆盖网络。
根据所述最优数据回收网络确定布设相机的数量和位置,并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属于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区域内新增红外相机。
本实施例实施时,为了通过最少的相机数目实现最大程度的在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的覆盖网络,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对覆盖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的方式进行相机数量和相机位置的计算,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进行红外相机的新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盖率优化模型采用下式:
式中, C为所有红外相机的集合, C i C j 为集合 C中的相机,为相机 C i 和相机 C j 之间距离,为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为相机 C i 的信号覆盖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盖率优化模型采用下式求解:
式中, g为覆盖率目标函数, S为需红外相机布设区域总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最优数据回收网络中,每个相机的信号覆盖范围均是连通的。
请参阅图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基于数字地形模型和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来实现野外相机的布控,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加载数字地图和数字地形模型;
其中,数字地形模型数据为GDEMV2 30M分辨率数字地形模型,作为红外相机选址的地形依据。
步骤2:将监测区划分为1km×1km的监测样方网格,根据地形以及监测经验,确定红外相机布设区域;
步骤3:基于数字地形模型划分信号传播环境,建立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
设Pr为相机端信号接收功率,Pt为相机端信号发射功率,G为总增益,为总损耗,其中,d为两个相机间的距离,Hs为相机发射端天线的有效高度,Hr为相机接收端天线的有效高度,ζ为根据布设区域的数字地形确定的修正因子。采用的传播模型为:
步骤4:基于相机端信号发射接收功率以及信号传播模型,计算相机通信距离;
设相机端信号接收功率Pi,相机端信号发射功率Pj,接收端馈线损耗Li,发射端馈线损耗Lj,接收端天线增益Gi,发射端天线增益Gj,无线电频率f,地形修正因子ζ,则相机通信距离r为:
步骤5:依据步骤4计算通信距离,结合监测样方网格布控野外红外相机,在数字地图设置相机布设位置,构建监控及数据回收网络;
设构建回收网络时,初始相机位置有网,从而保证网络中的其他相机最终能通过该相机回传拍摄数据。后续布设相机时,设C为其他所有红外相机的集合,Ci为相机。基于数字地形模型,输入布设相机Ci的经度xCi,纬度yCi,天线角度θCi,通信距离rCi为红外相机Ci和其他红外相机Cj的距离,为保证覆盖区域连通性即实现数据传输,相机Ci覆盖区域可简单表示为。构成无线数据回收网络的最终目标是,使用最少的相机数目达到最大程度的布设区域覆盖,用公式表示为,设需红外相机布设区域总面积S,覆盖率目标函数g,当g=1时,达到最优目标,g表示为:
如图4所示,在数字地形模型上进行通视分析。以布设点为中心,基于一定的高度发出射线,若在相机通信范围内和地形相交,则布设点至相交点可视;若无相交点,则整个通信范围内都可视。设布设点x1的经度lng1,纬度lat1,高度height1,通信半径处信号接收点x2的经度lng2,纬度lat2,高度height2,从布设点和接受点之间取n个点插值,则第i个点经度为,纬度为,高度为。若其高度高于地形高度,则该点可视,若低于或等于地形高度,则该点至接收点间设为不可视。
查找相机通信范围内布设点所能通视覆盖的区域,将信号覆盖情况可视化。图中网格为划分的公里网格,设图中所示网格均为红外相机布设区域,连通区域D1表示已布设相机p1~p6的信号覆盖区域,则下一个相机布设后仍能形成一个连通区域,如c1~c3点位在覆盖范围内,可以布设相机;若在c4点位布设则无法形成无线数据回收网络;而若在c5点位布设,相机覆盖区域仍然连通。
相机布设后,形成的无线数据回收网络如图5所示。图中相机c1~c12为已经布设的相机,使所有单个相机都在其他任一相机通信范围内,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
步骤6:当完成布设区域相机的最大覆盖后,此时形成无线数据回收网络,结束相机布设。
请参阅图2,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还提供了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系统,所述系统采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布控选址方法实现,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待监测区域的数字地图和数字地形模型;
区域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和监测需求在所述数字地图上确定红外相机布设区域;
建模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确定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的信号传播环境,并根据所述信号传播环境建立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
距离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相机端通信参数和所述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计算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
布设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格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监测区域的数字地图和数字地形模型;
根据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和监测需求在所述数字地图上确定红外相机布设区域;
根据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确定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的信号传播环境,并根据所述信号传播环境建立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
根据相机端通信参数和所述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计算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
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
所述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采用下式:
式中,P r 为信号接收功率,P t 为信号发射功率,G为增益,为损耗,其中,d为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的距离,H r 为发射端天线的有效高度,H t 为接收端天线的有效高度,ζ为地形修正因子;
采用下式计算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
式中,P i 为相机端信号接收功率,P j 为相机端信号发射功率,L i 为接收端馈线损耗,L j 为发射端馈线损耗,G i 为接收端天线增益,G j 为发射端天线增益,f为无线电频率,ζ为地形修正因子,r为相机通信距离;
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包括:
在所述数字地图上有无线网络的位置选择初始相机的位置;
当新增红外相机时,获取已有相机的三维坐标数据,并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所述三维坐标数据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生成已有相机的信号覆盖范围;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属于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区域内新增红外相机;
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属于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区域内新增红外相机包括:
通过覆盖率优化模型形成相机的最优数据回收网络;所述最优数据回收网络为使用最少的相机数目达到最大程度的布设区域覆盖网络;
根据所述最优数据回收网络确定布设相机的数量和位置,并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属于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区域内新增红外相机;
所述覆盖率优化模型采用下式:
式中,C为所有红外相机的集合,C i C j 为集合C中的相机,为相机C i 和相机C j 之间距离,为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为相机C i 的信号覆盖范围;
所述覆盖率优化模型采用下式求解:
式中,g为覆盖率目标函数,S为需红外相机布设区域总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所述三维坐标数据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生成已有相机的信号覆盖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三维坐标数据将所述红外相机布设于所述数字地形模型上,并以所述三维坐标数据为原点发出长度为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的线段;
当所述线段与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的地形相交时,以所述相交点为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边界;
当所述线段未与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的地形相交时,以所述线段远离所述原点的一端为所述信号覆盖范围的边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数据回收网络中,每个相机的信号覆盖范围均是连通的。
4.采用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待监测区域的数字地图和数字地形模型;
区域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和监测需求在所述数字地图上确定红外相机布设区域;
建模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数字地形模型确定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中的信号传播环境,并根据所述信号传播环境建立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
距离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相机端通信参数和所述野外无线信号传播模型计算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
布设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野外红外相机通信距离和所述数字地形模型在所述红外相机布设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
CN202111513492.0A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1186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3492.0A CN114118627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3492.0A CN114118627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8627A CN114118627A (zh) 2022-03-01
CN114118627B true CN114118627B (zh) 2023-04-07

Family

ID=80364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3492.0A Active CN114118627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862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38076A2 (en) * 1995-04-14 1996-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CN108986070A (zh) * 2018-05-30 2018-12-11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高速视频测量的岩石裂缝扩展实验监测方法
CN109526019A (zh) * 2018-12-26 2019-03-26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实测数据的无线专网基站覆盖范围传播模型校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8565B1 (en) * 1999-08-31 2005-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te-controlling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in image sensing system
CN212112570U (zh) * 2020-07-06 2020-12-08 深圳市瑞立视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人扫场的相机标定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38076A2 (en) * 1995-04-14 1996-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CN108986070A (zh) * 2018-05-30 2018-12-11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高速视频测量的岩石裂缝扩展实验监测方法
CN109526019A (zh) * 2018-12-26 2019-03-26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实测数据的无线专网基站覆盖范围传播模型校正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公路野生动物通道研究进展;王云等;《交通运输研究》;第5卷(第5期);第79-87、109页 *
基于无线图像传感器网络的野生动物监测系统设计;陈善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第04期);D05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8627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61600B1 (ko) 실재 환경관련 정보를 고려한 통신 채널 분석과 무선 망 설계 방법 및 장치
US9446791B2 (en) Refined row guidance parameterization with Hough transform
CN105430664B (zh) 一种基于分类拟合预测传播路损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74146B (zh) 一种预测路损的方法及装置
US9374940B2 (en) Row guidance parameterization with hough transform
EP1191804A2 (en) Path loss data normalization for growth management of a cellular system
CN103281711B (zh) 一种短距离无线宽带通信方法和系统
KR20070089119A (ko) 무선 네트워크 향상을 위해 무선 장치 또는 기반 구조의 위치를 결정하고 이용하는 방법
CN101896826A (zh) 电波传播解析结果显示系统
CN101796863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和定向性控制方法
US20140031055A1 (en) Wireless network coverage estimation using down-sampled crowd-sourced data
US11044613B2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imag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mage
US10943392B2 (e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quality control
EP2863675A1 (en) Wearable network coverage analyzer
US11095377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morphology data
CN108966120B (zh) 一种用于动态集群网络改进的组合三边定位方法及系统
US20210273852A1 (en) Self-Configuring Wireless Networks
US11240676B2 (en) Analysi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processing-based network desig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223270B (zh) 天线信号处理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天线及存储介质
CN114118627B (zh) 一种野外红外相机布控选址方法及系统
CN109167688B (zh) 用于无线网络优化分析的地理化监控平台及实现方法
KR102649097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드라이브 테스트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031309B (zh) 一种组网气象雷达系统的拓扑结构优化方法及装置
JP2020053881A (ja) 伝搬障害判定装置、伝搬障害判定システム及び伝搬障害判定方法
CN109994832A (zh) 一种天馈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