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4112A - 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4112A
CN114114112A CN202010903223.4A CN202010903223A CN114114112A CN 114114112 A CN114114112 A CN 114114112A CN 202010903223 A CN202010903223 A CN 202010903223A CN 114114112 A CN114114112 A CN 1141141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unit
adjusting
power supply
div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32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14112B (zh
Inventor
伍瑞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Shenzhen Magnetic Resonanc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Shenzhen Magnetic Resonanc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Shenzhen Magnetic Resonance Ltd filed Critical Siemens Shenzhen Magnetic Resonance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32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41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4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4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14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41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6Electrical details, e.g. matching or coupling of the coil to the receiv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电路包括:用于采集线圈的当前负载电压的采样单元;接入电源电压的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用于对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进行分压处理的分压单元;用于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所述分压单元的分压情况进行调节的调节单元;和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电压、一调谐/失谐单元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以及预设的电压余量,确定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输出的预期电压值,根据所述预期电压值控制所述调节单元输出对应的调节量的控制单元。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小调谐/失谐单元的功率损耗。

Description

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磁共振现象进行成像的一种技术。磁共振成像系统通常包括一个腔型超导磁体、环绕在超导磁体内的梯度线圈、位于梯度线圈内的腔型的体线圈、放置病人的检查台床板,以及用于覆盖病人某个部位的局部线圈,如膝盖线圈、肩线圈、脊柱线圈、手腕线圈、体部线圈以及头颈线圈等。
其中,体线圈和局部线圈是采用调谐/失谐的控制来传输和接收射频信号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和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方法,用以实现体线圈和/或局部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减小调谐/失谐单元的功率损耗。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包括:一采样单元、一控制单元、一直流开关电源单元、一分压单元和一调节单元;其中,所述采样单元用于采集磁共振系统中一线圈的当前负载电压,并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的输入端用于接入一电源电压;所述分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线圈的调谐/失谐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分压端与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的反馈端电连接,调节端与所述调节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调节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所述分压单元的分压情况进行调节;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电压、所述调谐/失谐单元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以及预设的电压余量,确定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输出的预期电压值,根据所述预期电压值控制所述调节单元,使所述调节单元向所述分压单元输出对应的调节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压单元包括:一上分压电阻和一下分压电阻;其中,所述上分压电阻的一端作为分压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另一端与所述下分压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且所述上分压电阻和所述下分压电阻的连接端为所述分压单元的分压端和调节端;所述下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下分压电阻并联连接的调节电阻,所述至少一个调节电阻的阻值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各不相同;和与所述至少一个调节电阻数量一致的控制开关,每个控制开关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控制一个调节电阻的通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压单元包括:一上分压电阻和一下分压电阻;其中,所述上分压电阻的一端作为分压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另一端与所述下分压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且所述上分压电阻和所述下分压电阻的连接端为所述分压单元的分压端;所述下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分压单元的调节端;所述调节单元包括:一参考电压单元,其输出端与所述分压单元的调节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电压单元包括一正负电源供电的运放模块,所述运放模块的供电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分压单元的调节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具有一使能控制端,用于与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的使能端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采样单元通过一电阻分压电路或一数模转换电路实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采样单元按照设定采样频率采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上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包括:上电后,首先控制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输出满足线圈的最大负载电压需求的高电压;利用所述采集单元按照设定频率采集当前负载电压,并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电压、调谐/失谐单元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以及预设的电压余量,确定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经所述分压单元输出的预期电压值;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预期电压值控制所述调节单元,使所述调节单元向所述分压单元输出对应的调节量,以改变所述分压单元的电压分配,进而改变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又一种采用上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包括:上电后,所述控制单元接通所有控制开关,并控制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输出满足线圈的最大负载电压需求的高电压;利用所述采集单元按照设定频率采集当前负载电压,并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电压、调谐/失谐单元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以及预设的电压余量,确定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经所述分压单元输出的预期电压值;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预期电压值,计算得到所述下分压电阻需要并联的电阻,并通过关断相应的控制开关来降低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再一种采用上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包括:上电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参考电压单元输出0V的参考电压作为所述下分压电阻的接地端,并控制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输出满足线圈的最大负载电压需求的高电压;利用所述采集单元按照设定频率采集当前负载电压,并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电压、调谐/失谐单元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以及预设的电压余量,确定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经所述分压单元输出的预期电压值;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预期电压值,计算得到当前需要提供的参考电压,并通过所述参考电压单元输出对应的参考电压来调节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
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用于采集线圈当前负载电压并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反馈给控制单元的采集单元,并提供了向调谐/失谐单元输出电压的直流开关电源单元以及用于对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进行分压的分压单元和对所述分压单元的电压分配进行调节的调节单元,进而所述控制单元可根据所述采集单元反馈的当前负载电压控制所述调节单元向所述分压单元输出的调节量,从而实现了对提供给调谐/失谐单元的电压的调节,使得提供给调谐/失谐单元的电压略高于当前负载电压和调谐/失谐单元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从而减小了调谐/失谐单元的功率损耗,解决了调谐/失谐单元的发热问题。
具体实现时,通过在调节单元中设置与分压单元中的下分压电阻进行并联的多个电阻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多个电阻各自通断的控制开关,使得控制过程简单且易于实现。
此外,通过在调节单元中设置用于与下分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的参考电压单元,可以实现对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的高精度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为目前一种体线圈和/或局部线圈的调谐/失谐解决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例子中一种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例子中一种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标号 含义
1 线圈
2 调谐/失谐单元
3 采样单元
4 控制单元
5 直流开关电源单元
6 分压单元
61 分压单元的输入端
62 分压单元的输出端
63 分压单元的分压端
64 分压单元的调节端
R1 上分压电阻
R2 下分压电阻
7 调节单元
81 参考电压单元
R71~R7n 调节电阻
SW1~SWn 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目前一种体线圈和/或局部线圈的调谐/失谐解决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线圈1可以为体线圈或局部线圈,且线圈1可以等效为一可变电阻负载R,流经线圈1的电流应该是恒定的,因此线圈1的负载电压Vload满足如下公式(1):
Vload=I×(Rmin,Rmax) (1)
其中,Rmin为线圈1等效的最小电阻负载,Rmax为线圈1等效的最大电阻负载。
调谐/失谐单元2中包括一个恒流电路,用于在不同的负载阻值条件下为负载提供恒流,因此调谐/失谐单元2的功率损耗Ploss满足如下公式(2):
Ploss=[Vin-I×(Rmin,Rmax)]×I (2)
其中,Vin为初始输入电压,即电源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到一般情况下,从最小负载到最大负载的范围相对较大,因此为了满足不同的阻抗范围,需要设置较高的初始输入电压Vin。这样一来,在线圈1等效的负载阻抗较小时,Vin将远大于负载,此时调谐/失谐单元2的功率损耗将较大,导致调谐/失谐单元2将产生较多热量,为此需要设计良好的冷却系统,以保持调谐/失谐单元2和线圈1等组件在良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而无论是水冷、风冷散热还是较大的散热片都会增加设计成本、服务成本,并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提供一种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以调节提供给调谐/失谐单元2的电压,使得提供给调谐/失谐单元2的电压略高于线圈1的负载电压Vload和调谐/失谐单元2单元中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Von之和,这样一来,调谐/失谐单元2上的功率损耗便可以一直维持在较小的量,进而不会产生较大的热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的示例性结构图。如图2所示,该输入电压调节电路可包括:一采样单元3、一控制单元4、一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一分压单元6和一调节单元7。
其中,采样单元3用于采集线圈1的当前负载电压,并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反馈给控制单元4。具体实现时,采样单元3可按照设定采样频率采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
直流开关电源单元(DCDC)5的输入端用于接入初始输入电压Vin,输出端与分压单元6的输入端电连接。
此外,该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还具有一使能端EN,该使能端EN可以由控制单元4控制其使能和失能,或者也可以一直处于使能状态。
分压单元6用于对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其输入端61与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62与线圈1的调谐/失谐单元2的输入端电连接,分压端63与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反馈(FB,Feed Back)端电连接,调节端64与调节单元7的一端电连接。
调节单元7用于在控制单元4的控制下对分压单元6的分压情况进行调节,调节单元7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4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4的控制下向分压单元6的调节端输出对应的调节量,以调节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输出电压。
控制单元4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电压、调谐/失谐单元2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以及预设的电压余量,确定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预期电压值,根据所述预期电压值控制调节单元7,使调节单元7输出对应的调节量。
此外,控制单元4还可以具有一使能控制端,用于与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使能端EN电连接。用于在系统需要采用该输入电压调节电路时,使能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并在系统不需要采用该输入电压调节电路时,关断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
实际应用中,具体调节过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A1、上电后,首先控制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满足线圈1的最大负载电压需求的高电压。
A2、利用采集单元3按照一设定频率采集当前负载电压,并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反馈给控制单元4。
A3、控制单元4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电压、调谐/失谐单元2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以及预设的电压余量,确定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预期电压值。
A4、控制单元4根据所述预期电压值控制调节单元7向分压单元6输出对应的调节量,以改变分压单元6的电压分配,进而改变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电压值。
具体实现时,上述各个单元模块都有多种具体实现形式。
例如,采样单元3可通过一电阻分压电路或一数模转换电路等实现。
又如,控制单元4可以是由各种运算器和相关元件搭成的控制电路,也可以是微处理控制器或其他控制芯片等。
再如,图3和图4中分别示出了两个例子中的分压单元和调节单元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例子中一种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分压单元6包括:一上分压电阻R1和一下分压电阻R2。
其中,上分压电阻R1的一端作为分压单元的输入端61和输出端62,另一端与下分压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且上分压电阻R1和下分压电阻R2的连接端为分压单元6的分压端63和调节端64。
下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具体实现时,上分压电阻R1和下分压电阻R2中的任一个或两个可以为单一的电阻或者多个电阻的组合又或者其他元器件的等效电阻等,此处不对其进行限定。
调节单元7包括:至少一个调节电阻R71,…,R7n和与至少一个调节电阻R71,…,R7n数量一致的控制开关SW1,…,SWn。
其中,至少一个调节电阻R71,…,R7n与下分压电阻R2并联连接,且至少一个调节电阻R71,…,R7n的阻值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各不相同。
至少一个控制开关SW1,…,SWn中的每个控制开关用于在控制单元4的控制下控制一个调节电阻的通断。例如,SW1用于在控制单元4的控制下控制调节电阻R71的通断,SW2用于在控制单元4的控制下控制调节电阻R72的通断,……,SWn用于在控制单元4的控制下控制调节电阻R7n的通断。
这样一来,通过为下分压电阻R2并联不同阻值和/或不同数量的电阻,可以改变分压单元6的阻值分配,进而改变分压单元6的电压分配,相应地可以调节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输出电压Vout,即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输出电压Vout满足如下公式(3):
Vout=Vref×[1+R1/(R2//R71//...//R7n)] (3)
公式(3)中,Vref为直流电源单元5内部的固定参考电压,与R2并联的电阻需要根据实际接通并联的电阻情况确定,例如,若只接通了R71与R2的并联,则公式(3)中小括号内的内容为R2//R71,若同时接通了R72和R7n与R2的并联,则公式(3)中小括号内的内容为R2//R72//R7n。
实际应用中,具体调节过程可包括:上电后,控制单元4首先通过EN信号锁定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然后,控制单元4接通所有控制开关SW1、SW2、…、SWn,根据调节精度,计算出需要多少个开关。控制单元4通过EN信号打开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此时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Vout是一个高电压,该高电压应该满足负载在最大阻抗下的应用场景。之后,采样模块3监测负载端的负载电压Vload,并将负载电压Vload反馈给控制单元4。控制单元4根据所述负载电压Vload、调谐/失谐单元2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Von、以及预设的电压余量,确定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预期电压值Vout,然后根据公式(3)计算得到R2需要并联的电阻,进而通过关断相应的控制开关来降低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电压Vout,以使得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电压Vout略高于负载电压Vload和调谐/失谐单元2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Von的和。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例子中一种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分压单元6包括:一上分压电阻R1和一下分压电阻R2。
其中,上分压电阻R1的一端作为分压单元的输入端61和输出端62,另一端与下分压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且上分压电阻R1和下分压电阻R2的连接端为分压单元6的分压端63。
下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为分压单元6的调节端64。
调节单元7包括:一参考电压单元81,该参考电压单元81输出端与分压单元6的调节端64连接,输入端与控制单元4的控制端电连接。
具体实现时,该参考电压单元81可包括一正负电源供电的运放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运放模块的供电端与控制单元4的控制端电连接,输出端与分压单元6的调节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图4中的电流I1、I2、I3满足:I1=I2+I3,因为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FB端对地有很大的阻抗,因此I3≈0,又因为(Vout-Vref)/R1=(Vref-Vr)/R2,因此可以得出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输出电压Vout满足如下公式(4):
Vout=R1/R2×(Vref-Vr)+Vref (4)
这样一来,通过在下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不同的参考电压Vr,可以改变分压单元6的电压分配,相应地可以调节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输出电压Vout
实际应用中,具体调节过程可包括:上电后,控制单元4首先通过EN信号锁定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然后,控制单元4控制参考电压单元81输出0V的参考电压Vr作为下分压电阻R2的接地端。控制单元4通过EN信号打开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此时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Vout是一个高电压,该高电压应该满足负载在最大阻抗下的应用场景。之后,采样模块3监测负载端的负载电压Vload,并将负载电压Vload反馈给控制单元4。控制单元4根据所述负载电压Vload、调谐/失谐单元2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Von、以及预设的电压余量,确定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预期电压值Vout,然后根据公式(4)计算得到当前需要提供的参考电压Vr,当参考电压Vr为正值时,可降低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电压Vout,当参考电压Vr为负值时,可增加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电压Vout,以使得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电压Vout略高于负载电压Vload和调谐/失谐单元2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Von的和。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
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用于采集线圈当前负载电压并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反馈给控制单元的采集单元,并提供了向调谐/失谐单元输出电压的直流开关电源单元以及用于对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进行分压的分压单元和对所述分压单元的电压分配进行调节的调节单元,进而所述控制单元可根据所述采集单元反馈的当前负载电压控制所述调节单元向所述分压单元输出的调节量,从而实现了对提供给调谐/失谐单元的电压的调节,使得提供给调谐/失谐单元的电压略高于当前负载电压和调谐/失谐单元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从而减小了调谐/失谐单元的功率损耗,解决了调谐/失谐单元的发热问题。
具体实现时,通过在调节单元中设置与分压单元中的下分压电阻进行并联的多个电阻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多个电阻各自通断的控制开关,使得控制过程简单且易于实现。
此外,通过在调节单元中设置用于与下分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的参考电压单元,可以实现对直流开关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的高精度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采样单元(3)、一控制单元(4)、一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一分压单元(6)和一调节单元(7);其中,
所述采样单元(3)用于采集磁共振系统中一线圈的当前负载电压,并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4);
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输入端用于接入一电源电压;
所述分压单元(6)的输入端(61)与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62)与线圈的调谐/失谐单元(2)的输入端电连接,分压端(63)与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反馈端电连接,调节端(64)与所述调节单元(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分压单元(6)用于对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输出电压进行分压处理;
所述调节单元(7)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4)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4)的控制下对所述分压单元(6)的分压情况进行调节;
所述控制单元(4)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电压、所述调谐/失谐单元(2)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以及预设的电压余量,确定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预期电压值,根据所述预期电压值控制所述调节单元(7),使所述调节单元(7)向所述分压单元(6)输出对应的调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单元(6)包括:一上分压电阻(R1)和一下分压电阻(R2);
其中,所述上分压电阻(R1)的一端作为分压单元(6)的输入端(61)和输出端(62),另一端与所述下分压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且所述上分压电阻(R1)和所述下分压电阻(R2)的连接端为所述分压单元(6)的分压端(63)和调节端(64);
所述下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调节单元(7)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下分压电阻(R2)并联连接的调节电阻(R71,……,R7n),所述至少一个调节电阻(R71,……,R7n)的阻值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各不相同;和
与所述至少一个调节电阻(R71,……,R7n)数量一致的控制开关(SW1,……,SWn),每个控制开关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4)的控制下控制一个调节电阻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单元(6)包括:一上分压电阻(R1)和一下分压电阻(R2);
其中,所述上分压电阻(R1)的一端作为所述分压单元(6)的输入端(61)和输出端(62),另一端与所述下分压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且所述上分压电阻(R1)和所述下分压电阻(R2)的连接端为所述分压单元(6)的分压端(63);
所述下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为所述分压单元(6)的调节端(64);
所述调节单元(7)包括:一参考电压单元(81),其输出端与所述分压单元(6)的调节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4)的控制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压单元(81)包括一正负电源供电的运放模块,所述运放模块的供电端与所述控制单元(4)的控制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分压单元(6)的调节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4)还具有一使能控制端,用于与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使能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单元(3)通过一电阻分压电路或一数模转换电路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单元(3)按照设定采样频率采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
8.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电后,首先控制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满足线圈的最大负载电压需求的高电压;
利用所述采集单元(3)按照设定频率采集当前负载电压,并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4);
所述控制单元(4)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电压、调谐/失谐单元(2)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以及预设的电压余量,确定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预期电压值;
所述控制单元(4)根据所述预期电压值控制所述调节单元(7),使所述调节单元(7)向所述分压单元(6)输出对应的调节量,以改变所述分压单元(6)的电压分配,进而改变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输出电压值。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电后,所述控制单元(4)接通所有控制开关(SW1,……,SWn),并控制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满足线圈(1)的最大负载电压需求的高电压;
利用所述采集单元(3)按照设定频率采集当前负载电压,并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4);
所述控制单元(4)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电压、调谐/失谐单元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以及预设的电压余量,确定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预期电压值;
所述控制单元(4)根据所述预期电压值,计算得到所述下分压电阻需要并联的电阻,并通过关断相应的控制开关来降低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输出电压。
11.一种采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电后,所述控制单元(4)控制所述参考电压单元输出0V的参考电压作为所述下分压电阻(R2)的接地端,并控制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满足线圈的最大负载电压需求的高电压;
利用所述采集单元(3)按照设定频率采集当前负载电压,并将所述当前负载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4);
所述控制单元(4)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电压、调谐/失谐单元(2)中的恒流电路的开关压降、以及预设的电压余量,确定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输出的预期电压值;
所述控制单元(4)根据所述预期电压值,计算得到当前需要提供的参考电压,并通过所述参考电压单元(81)输出对应的参考电压来调节所述直流开关电源单元(5)的输出电压。
CN202010903223.4A 2020-09-01 2020-09-01 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Active CN1141141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3223.4A CN114114112B (zh) 2020-09-01 2020-09-01 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3223.4A CN114114112B (zh) 2020-09-01 2020-09-01 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4112A true CN114114112A (zh) 2022-03-01
CN114114112B CN114114112B (zh) 2023-08-29

Family

ID=80360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3223.4A Active CN114114112B (zh) 2020-09-01 2020-09-01 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411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67475B1 (ko) * 2006-11-17 2007-10-17 주식회사 오.엘.티 고전압 자동전압 조정장치 및 이를 내장한 변압기
CN101132147A (zh) * 2006-08-23 2008-02-27 王悦 一种直流-直流开关电源及其输出电压调节方法
CN102721916A (zh) * 2012-06-29 2012-10-10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电源调压测试装置
CN105188232A (zh) * 2015-10-23 2015-12-23 深圳市奇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Led恒流驱动电路、调光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34183A (zh) * 2018-01-26 2018-07-27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电压自适应调节电路
CN109164399A (zh) * 2018-09-10 2019-01-08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测试系统与测试方法
CN109727564A (zh) * 2019-03-07 2019-05-0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过电压检测方法
CN110086265A (zh) * 2019-06-10 2019-08-0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可调节负载输出电压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与方法
CN110138218A (zh) * 2019-06-25 2019-08-16 深圳市海浦蒙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输出电压的抱闸电源
CN209963967U (zh) * 2019-03-26 2020-01-17 深圳市航嘉聚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可调电源电路
CN111458542A (zh) * 2020-04-03 2020-07-28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恒流源输出电压凸波的处理电路及处理方法
JP2020137257A (ja) * 2019-02-19 2020-08-31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電源制御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147A (zh) * 2006-08-23 2008-02-27 王悦 一种直流-直流开关电源及其输出电压调节方法
KR100767475B1 (ko) * 2006-11-17 2007-10-17 주식회사 오.엘.티 고전압 자동전압 조정장치 및 이를 내장한 변압기
CN102721916A (zh) * 2012-06-29 2012-10-10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电源调压测试装置
CN105188232A (zh) * 2015-10-23 2015-12-23 深圳市奇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Led恒流驱动电路、调光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34183A (zh) * 2018-01-26 2018-07-27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电压自适应调节电路
CN109164399A (zh) * 2018-09-10 2019-01-08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测试系统与测试方法
JP2020137257A (ja) * 2019-02-19 2020-08-31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電源制御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9727564A (zh) * 2019-03-07 2019-05-0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过电压检测方法
CN209963967U (zh) * 2019-03-26 2020-01-17 深圳市航嘉聚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可调电源电路
CN110086265A (zh) * 2019-06-10 2019-08-0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可调节负载输出电压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与方法
CN110138218A (zh) * 2019-06-25 2019-08-16 深圳市海浦蒙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输出电压的抱闸电源
CN111458542A (zh) * 2020-04-03 2020-07-28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恒流源输出电压凸波的处理电路及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4112B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48155A (en) Regulated power supply using multiple load sensing
US5445635A (en) Regulated-current power supply and methods for resistively-heated surgical instruments
US6150802A (en) Adjustable voltage controlled DC to DC switcher current source
US20040169499A1 (en) Active current sharing circuit
US20040062063A1 (en) Dynamic DC source and load energy recycling power system
EP2015158A1 (en) Paralleling voltage regulators
JPH0744835B2 (ja) 負荷を等しく分配する並列直流電源
WO1987001528A1 (en) Partial shunt switching limiter for a spacecraft solar-panel or like power-source array
EP2449663B1 (en) Power supply with dynamic input current suppression
US7960958B2 (en) Voltage regulator feedback pro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149957A1 (en) Priority based power distribution arrangement
US4253055A (en) Adjustable switching current regulator
US6774612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DC/DC converter initial set-point error and margining error
CN112034918B (zh) Avs调压电路和装置
US7952335B2 (en)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version
US5945815A (en) Current sha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arallel power devices
CN110677043B (zh) 一种输出电压自适应调节的多相dcdc电源控制电路
US4668904A (en) Controlled source of current
CN114114112B (zh) 线圈的输入电压调节电路、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CN109445501B (zh) 一种高精度高压电流源电路
US11442481B2 (en) Digital regulato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58226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limit in-rush current
US7317306B2 (en) Nonlinear adaptive voltage positioning for DC-DC converters
CN113179016A (zh)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CN113126684B (zh) 高压负压线性稳压器及具备其的磁共振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