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1372B - 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1372B
CN114111372B CN202111206145.3A CN202111206145A CN114111372B CN 114111372 B CN114111372 B CN 114111372B CN 202111206145 A CN202111206145 A CN 202111206145A CN 114111372 B CN114111372 B CN 1141113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
annular
rotating shaft
bevel gea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61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11372A (zh
Inventor
潘宏刚
赵天宇
徐有宁
王强
姜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1112061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1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1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1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11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1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28C1/16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precipitation or mist formation, outside the coo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9/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 F28F19/006Preventing deposits of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1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feeding gas or vapour
    • F28F25/12Ducts; Guide vanes, e.g. for carrying currents to distinct zo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ling to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具体涉及冷却塔防冻技术领域,包括两个半环形底板,两个半环形底板拼接成一个环形,两个所述半环形底板顶部均设有半环形顶板,两个所述半环形顶板能够拼接成一个环形,所述半环形顶板与半环形底板之间设有多个挡风帆布帘,所述挡风帆布帘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有多个竖杆,所述竖杆远离挡风帆布帘一端固定设有滑轮。本发明通过在半环形底板和半环形顶板之间安装多个挡风帆布帘和多个导流风板,通过调节挡风帆布帘的遮挡面积和导流风板的开启角度从而能够侧风并进行保暖,而且挡风帆布帘和导流风板的控制能够通过远程实现,从而能够避节省人力资源,避免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Description

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防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的提出以及我国能源结构的限制,水电、风电、核电及光伏发电等其他发电形式高速发展,装机容量快速提升,但是我国的发电形式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以火力发电为主。
从火电厂水循环系统流程图可以看出,冷却塔在整个循环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火电厂包含两套水循环系统:一套是汽水系统中工质水循环流程:循环水在锅炉中吸收燃料的热量升温升压变成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机旋转做功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经汽轮机做功后的乏汽在凝汽器中与循环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变为凝结水,之后经过各种化学处理提升品质后经给水泵增压回到锅炉循环使用;另一套是冷却水的循环流程:吸收乏汽废热之后的高温冷却水经水泵通过管道送到冷却塔中与空气直接或间接接触将热量传递到大气中变为低温冷却水落入底部集水池,然后被循环水泵送入凝汽器继续冷却乏汽从而开始下一个循环。自然通风冷却塔通过塔内外空气密度差产生抽力使空气连续不断进入塔内,通过汽水间的接触传热和水的蒸发传热带走热量,从而使塔内循环水温度降低。冷却塔作为火电机组重要的附属设备,它能否长期安全经济运行直接影响火电厂运行的经济性,但是以往人们都忽视了冷端设备尤其是冷却塔的节能潜力,以至于并没有对冷却塔的节能优化研究产生足够的重视。如今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节能减排等政策的提出,火电机组的节能减排工作就成了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冷却塔的冷却配水设计均采用一维均风方式,并没有考虑侧风影响,也很少考虑季节昼夜温差、周期性回暖、风速风向、进风阻力等环境因素对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以及发电负荷调整带来的循环水温度变化等问题,而这也导致冷却塔实际运行热力参数严重偏离设计参数,使冷却塔偏离设计工况进而影响机组经济性。以300MW机组为例,循环冷却水温度每升高1℃,机组煤耗增加0.798 g/kW•h。我国东北地区火电机组冷却塔冬季还面临着防冻问题,目前大多采用人工悬挂挡风板措施解决寒冷地区的冷却塔冻害问题,可这种方法不仅耗费人力,还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通过在半环形底板和半环形顶板之间安装多个挡风帆布帘和多个导流风板,通过调节挡风帆布帘的遮挡面积和导流风板的开启角度从而能够侧风并进行保暖,而且挡风帆布帘和导流风板的控制能够通过远程实现,从而能够避节省人力资源,避免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人工悬挂挡风板导致的无法阻挡侧风以及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包括两个半环形底板,两个半环形底板拼接成一个环形,两个所述半环形底板顶部均设有半环形顶板,两个所述半环形顶板能够拼接成一个环形,所述半环形顶板与半环形底板之间设有多个挡风帆布帘,所述挡风帆布帘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有多个竖杆,所述竖杆远离挡风帆布帘一端固定设有滑轮,所述滑轮外端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分别固定镶嵌在半环形顶板内部底端与半环形底板内部顶端,两个所述滑轨远离挡风帆布帘一侧均固定设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外端缠绕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远离绕线轮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设在靠近绕线轮的竖杆顶端,靠近绕线轮的竖杆贯穿滑轨并与滑轨相接触,所述连接座一侧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距离绕线轮最远的竖杆顶端固定连接,距离绕线轮最远的竖杆贯穿滑轨并与滑轨固定连接,所述绕线轮内部固定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绕线轮并延伸出绕线轮后侧,位于所述半环形顶板内部的第一转轴两端与半环形顶板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位于所述半环形底板内部的第一转轴两端与半环形底板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转轴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挡风帆布帘外端设有多个导流风板,所述导流风板内部一侧固定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半环形顶板底部、半环形底板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底端延伸入半环形底板内部,多个所述第三转轴之间设有第二传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一皮带轮,多个所述第一皮带轮分别固定设在多个第一转轴外端,位于同一个滑轨后侧的两个上下分布的第一皮带轮之间设有第一皮带,位于所述半环形顶板内部的多个第一转轴外端均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在第一皮带轮后侧,所述第一锥齿轮顶部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顶端固定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端与半环形顶板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外端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多个所述第二皮带轮之间设有第二皮带,位于所述半环形底板内部的其中一个第一转轴外端固定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顶部啮合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顶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底端穿过半环形底板并与半环形底板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且该输出轴底端与第四锥齿轮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运行通过远程控制中心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三皮带轮,多个所述第三皮带轮均固定设在第三转轴外端底部,每两个所述第三皮带轮之间均设有第三皮带,其中一个第三转轴穿过半环形顶板并延伸出半环形顶板顶部,该所述第三转轴顶端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底端与第三转轴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运行通过远程控制中心控制。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半环形底板顶部均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前后分布在半环形底板顶部,位于后侧的所述第一凹槽贯穿半环形底板顶部,位于所述半环形底板内部的滑轨均设在后侧的第一凹槽内部,所述第三皮带轮和第三皮带均设在前侧的第一凹槽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半环形顶板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互相连通,位于所述半环形顶板顶部的滑轨均设在第二凹槽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轴、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均设在第二凹槽内部。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半环形顶板内部的滑轨顶部开设有滑槽,位于所述连接座底部的竖杆贯穿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半环形底板顶部开设有多个矩形槽,所述第一皮带贯穿矩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半环形底板顶部固定设有多个柱墩,所述柱墩设在挡风帆布帘后侧,多个所述柱墩顶部均固定设有两个支柱,两个所述支柱顶端均与半环形顶板底部固定连接,位于同一个所述柱墩顶部的两个支柱呈倒“八”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风板的转动角度为0-180°。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冷却塔的外端安装两个半环形底板和两个半环形顶板,并在半环形底板和半环形顶板之间安装多个挡风帆布帘,通过在挡风帆布帘的顶部和底部安装竖杆、滑轮和滑轨,使得挡风帆布帘能够在半环形底板和半环形顶板之间滑动,从而能够调节挡风帆布帘的遮挡面积大小,以阻挡外界的风吹向冷却塔,从而能够起到保温防冻的功能,此外还在挡风帆布帘外围安装多个导流风板,并通过第三转轴带动导流风板转动,以调节导流风板开启的角度,导流风板在春秋两季可设置成“旋涡式”使侧风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冷却塔从而使冷却塔雨区的空气动力场分布更加均匀;夏季导流风板设置成“过堂风式”加强雨区中部的换热强度;冬季导流风板可设置成“关闭式”配合挡风帆布防止塔内结冰,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安装能够滑动的挡风帆布帘和角度可调节的导流风板能够有效的防止侧风对冷却塔的影响,而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时令季节对冷却塔进行保暖防冻;
本发明通过利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能够通过第一转轴将连接绳收卷到绕线轮上以带动连接座移动,并通过连接座带动挡风帆布帘的一侧移动,从而能够调节挡风帆布帘的遮挡面积,而且多个挡风帆布帘之间通过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轴、第二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进行传动,使得多个挡风帆布帘能够同时进行调节,此外第二电机通过第三转轴、以及多个第三转轴之间的第三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能够带动多个导流风板同时转动,以达到同时调节多个导流风板开启角度的目的,而且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的开启可通过控制中心进行远程控制,无需浪费较多的人力资源,从而能够避免造成意外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图3中B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图3中C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挡风帆布帘与竖杆、滑轮、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半环形顶板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图7中D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半环形底板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图9中E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仰视图。
图中:1半环形底板、2半环形顶板、3挡风帆布帘、4竖杆、5滑轮、6滑轨、7绕线轮、8连接绳、9连接座、10弹簧、11第一转轴、12第一皮带轮、13第一皮带、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第二转轴、17第二皮带轮、18第二皮带、19滑槽、20第三锥齿轮、21第四锥齿轮、22第一电机、23导流风板、24第三转轴、25第三皮带轮、26第三皮带、27第二电机、28第一凹槽、29第二凹槽、30矩形槽、31柱墩、32支柱。
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4、6、7和9-11,该实施例的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包括两个半环形底板1,两个半环形底板1拼接成一个环形,两个所述半环形底板1顶部均设有半环形顶板2,两个所述半环形顶板2能够拼接成一个环形,所述半环形顶板2与半环形底板1之间设有多个挡风帆布帘3,所述挡风帆布帘3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有多个竖杆4,所述竖杆4远离挡风帆布帘3一端固定设有滑轮5,所述滑轮5外端设有滑轨6,所述滑轨6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6分别固定镶嵌在半环形顶板2内部底端与半环形底板1内部顶端,两个所述滑轨6远离挡风帆布帘3一侧均固定设有绕线轮7,所述绕线轮7外端缠绕有连接绳8,所述连接绳8远离绕线轮7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座9,所述连接座9固定设在靠近绕线轮7的竖杆4顶端,靠近绕线轮7的竖杆4贯穿滑轨6并与滑轨6相接触,所述连接座9一侧固定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另一端与距离绕线轮7最远的竖杆4顶端固定连接,当绕线轮7反向转动时,弹簧10会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带动连接座9反向移动,从而能够带动挡风帆布帘3的一端反向移动,以减小遮挡面积,距离绕线轮7最远的竖杆4贯穿滑轨6并与滑轨6固定连接,所述绕线轮7内部固定设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贯穿绕线轮7并延伸出绕线轮7后侧,位于所述半环形顶板2内部的第一转轴11两端与半环形顶板2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位于所述半环形底板1内部的第一转轴11两端与半环形底板1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转轴11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挡风帆布帘3外端设有多个导流风板23,所述导流风板23的转动角度为0-180°,所述导流风板23内部一侧固定设有第三转轴24,所述第三转轴24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半环形顶板2底部、半环形底板1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24底端延伸入半环形底板1内部,多个所述第三转轴24之间设有第二传动机构。
位于所述半环形顶板2内部的滑轨6顶部开设有滑槽19,位于所述连接座9底部的竖杆4贯穿滑槽19,便于竖杆4在滑轨6内部移动,从而能够方便控制挡风帆布帘3的遮挡面积。
所述半环形底板1顶部固定设有多个柱墩31,所述柱墩31设在挡风帆布帘3后侧,多个所述柱墩31顶部均固定设有两个支柱32,两个所述支柱32顶端均与半环形顶板2底部固定连接,位于同一个所述柱墩31顶部的两个支柱32呈倒“八”字型,通过利用柱墩31和支柱32能够将半环形顶板2支撑在半环形底板1顶部并且还能够固定半环形顶板2的位置,而且两个支柱32倾斜放置还能够提高支撑时的稳定性。
实施场景具体为:通过将多个挡风帆布帘3围在冷却塔的外围,并通过在挡风帆布帘3的顶部和底部安装竖杆4、滑轮5和滑轨6,使得滑轮5能够在滑轨6内部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滑轮5和竖杆4带动挡风帆布帘3在半环形底板1和半环形顶板2之间滑动,以调节挡风帆布帘3的遮挡面积,挡风帆布帘3的一侧在移动时可以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转轴11转动,再通过第一转轴11带动绕线轮7转动,使得绕线轮7能够将连接绳8收卷在其外端,然后连接绳8在收卷的过程中能够拉动连接座9向靠近绕线轮7的一侧移动,从而能够通过连接座9带动与其相连接的竖杆4移动,进而能够带动挡风帆布帘3的一端移动。通过利用第二传动机构还能够带动第三转轴24转动,然后就能够通过第三转轴24带动导流风板23转动,从而能够调节多个导流风板23的开启角度。在夏季时可以将导流风板23的角度调节成20°,多个导流风板23设置为“过堂风式”加速冷却塔底部通风,强化对流换热作用,提高雨区的换热效果,在春秋两季可设置为“旋涡式”导流,即所有导流风板的开度均为45°,让空气尽可能的沿着导流风板的方向进入塔内,使冷却塔塔底的空气均匀旋转,提高空气动力场周向的均匀分布,有利于充分换热,降低循环冷却水温度,提高机组效率,冬季可以设置为“关闭式”关闭迎风侧的导流风板以提高冷却塔内部的温度,防止结冰现象出现。
参照说明书附图1-3、5-8和10,该实施例的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还包括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一皮带轮12,多个所述第一皮带轮12分别固定设在多个第一转轴11外端,位于同一个滑轨6后侧的两个上下分布的第一皮带轮12之间设有第一皮带13,位于所述半环形顶板2内部的多个第一转轴11外端均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14,所述第一锥齿轮14设在第一皮带轮12后侧,所述第一锥齿轮14顶部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5,所述第二锥齿轮15顶端固定设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顶端与半环形顶板2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6外端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17,多个所述第二皮带轮17之间设有第二皮带18,位于所述半环形底板1内部的其中一个第一转轴11外端固定设有第三锥齿轮20,所述第三锥齿轮20顶部啮合有第四锥齿轮21,所述第四锥齿轮21顶部设有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输出轴底端穿过半环形底板1并与半环形底板1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且该输出轴底端与第四锥齿轮2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2的运行通过远程控制中心控制。
所述半环形顶板2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29,多个所述第二凹槽29互相连通,位于所述半环形顶板2顶部的滑轨6均设在第二凹槽29内部,所述第一转轴11、第一皮带轮12、第一皮带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第二转轴16、第二皮带轮17、第二皮带18均设在第二凹槽29内部。通过第二凹槽29能够限制滑轨6的位置,还能够方便第一转轴11、第一皮带轮12、第一皮带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第二转轴16、第二皮带轮17、第二皮带18在半环形顶板2内部转动。
所述半环形底板1顶部开设有多个矩形槽30,所述第一皮带13贯穿矩形槽30,便于方便第一皮带13带动两个第一皮带轮12转动。
实施场景具体为:通过远程控制中心控制第一电机22的运行,利用第一电机22带动第四锥齿轮21转动,由于第三锥齿轮20与第四锥齿轮21啮合,所以第四锥齿轮21能够带动第三锥齿轮20啮合,然后第三锥齿轮20转动会带动其中一个第一转轴11转动,然后该第一转轴11会通过其外端的第一皮带轮12和第一皮带13带动另一个第一转轴11转动,接着由于多个第一转轴11外端均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14,且第一锥齿轮14与第二锥齿轮15啮合,多个第二锥齿轮15上均设有第二转轴16且每两个第二转轴16之间通过第二皮带轮17和第二皮带18连接,所以一个第一转轴11转动就能够带动多个第一转轴11一起转动,从而能够使多个挡风帆布帘3向同一个方向移动,达到同时调节多个挡风帆布帘3遮挡面积的目的,本发明的经济成本较低,在控制多个挡风帆布帘3的开启过程中使用到的设备成本较低,使得本发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而且多个挡风帆布帘3控制可以远程进行操控,使得所使用的人力成本较低,而且也能够避免造成人身意外事故。
参照说明书附图1-4和10,该实施例的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还包括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三皮带轮25,多个所述第三皮带轮25均固定设在第三转轴24外端底部,每两个所述第三皮带轮25之间均设有第三皮带26,其中一个第三转轴24穿过半环形顶板2并延伸出半环形顶板2顶部,该所述第三转轴24顶端设有第二电机27,所述第二电机27输出轴底端与第三转轴24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7的运行通过远程控制中心控制。
两个所述半环形底板1顶部均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28,两个所述第一凹槽28前后分布在半环形底板1顶部,位于后侧的所述第一凹槽28贯穿半环形底板1顶部,位于所述半环形底板1内部的滑轨6均设在后侧的第一凹槽28内部,便于限制滑轨6的位置,从而能够限制挡风帆布帘3的移动轨迹,所述第三皮带轮25和第三皮带26均设在前侧的第一凹槽28内部,便于第三皮带轮25和第三皮带26正常转动,以方便多个第三转轴24能够同时转动。
实施场景具体为:通过远程控制中心控制第二电机27运行,然后第二电机27会带动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三转轴24转动,由于每两个第三转轴24之间均通过第三皮带轮25和第三皮带26连接,所以一个第三转轴24转动就能够带动剩余的多个第三转轴24一起转动,然后第三转轴24会带动其外端的导流风板23转动,从而能够调节导流风板23的开启角度,操作人员可以在远程控制中心设定相应的数据,使得导流风板23能够在特定的季节开启为特定的角度,在夏季时可以将导流风板23的角度调节成20°,多个导流风板23设置为“过堂风式”加速冷却塔底部通风,强化对流换热作用,提高雨区的换热效果,在春秋两季可设置为“旋涡式”导流,即所有导流风板的开度均为45°,让空气尽可能的沿着导流风板的方向进入塔内,使冷却塔塔底的空气均匀旋转,提高空气动力场周向的均匀分布,有利于充分换热,降低循环冷却水温度,提高机组效率,冬季可以设置为“关闭式”关闭迎风侧的导流风板以提高冷却塔内部的温度,防止结冰现象出现。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包括两个半环形底板(1),两个半环形底板(1)拼接成一个环形,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半环形底板(1)顶部均设有半环形顶板(2),两个所述半环形顶板(2)能够拼接成一个环形,所述半环形顶板(2)与半环形底板(1)之间设有多个挡风帆布帘(3),所述挡风帆布帘(3)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有多个竖杆(4),所述竖杆(4)远离挡风帆布帘(3)一端固定设有滑轮(5),所述滑轮(5)外端设有滑轨(6),所述滑轨(6)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6)分别固定镶嵌在半环形顶板(2)内部底端与半环形底板(1)内部顶端,两个所述滑轨(6)远离挡风帆布帘(3)一侧均固定设有绕线轮(7),所述绕线轮(7)外端缠绕有连接绳(8),所述连接绳(8)远离绕线轮(7)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座(9),所述连接座(9)固定设在靠近绕线轮(7)的竖杆(4)顶端,靠近绕线轮(7)的竖杆(4)贯穿滑轨(6)并与滑轨(6)相接触,所述连接座(9)一侧固定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另一端与距离绕线轮(7)最远的竖杆(4)顶端固定连接,距离绕线轮(7)最远的竖杆(4)贯穿滑轨(6)并与滑轨(6)固定连接,所述绕线轮(7)内部固定设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贯穿绕线轮(7)并延伸出绕线轮(7)后侧,位于所述半环形顶板(2)内部的第一转轴(11)两端与半环形顶板(2)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位于所述半环形底板(1)内部的第一转轴(11)两端与半环形底板(1)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转轴(11)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挡风帆布帘(3)外端设有多个导流风板(23),所述导流风板(23)内部一侧固定设有第三转轴(24),所述第三转轴(24)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半环形顶板(2)底部、半环形底板(1)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24)底端延伸入半环形底板(1)内部,多个所述第三转轴(24)之间设有第二传动机构;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一皮带轮(12),多个所述第一皮带轮(12)分别固定设在多个第一转轴(11)外端,位于同一个滑轨(6)后侧的两个上下分布的第一皮带轮(12)之间设有第一皮带(13),位于所述半环形顶板(2)内部的多个第一转轴(11)外端均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14),所述第一锥齿轮(14)设在第一皮带轮(12)后侧,所述第一锥齿轮(14)顶部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5),所述第二锥齿轮(15)顶端固定设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顶端与半环形顶板(2)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6)外端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17),多个所述第二皮带轮(17)之间设有第二皮带(18),位于所述半环形底板(1)内部的其中一个第一转轴(11)外端固定设有第三锥齿轮(20),所述第三锥齿轮(20)顶部啮合有第四锥齿轮(21),所述第四锥齿轮(21)顶部设有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输出轴底端穿过半环形底板(1)并与半环形底板(1)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且该输出轴底端与第四锥齿轮(2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2)的运行通过远程控制中心控制;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三皮带轮(25),多个所述第三皮带轮(25)均固定设在第三转轴(24)外端底部,每两个所述第三皮带轮(25)之间均设有第三皮带(26),其中一个第三转轴(24)穿过半环形顶板(2)并延伸出半环形顶板(2)顶部,该所述第三转轴(24)顶端设有第二电机(27),所述第二电机(27)输出轴底端与第三转轴(24)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7)的运行通过远程控制中心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半环形底板(1)顶部均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28),两个所述第一凹槽(28)前后分布在半环形底板(1)顶部,位于后侧的所述第一凹槽(28)贯穿半环形底板(1)顶部,位于所述半环形底板(1)内部的滑轨(6)均设在后侧的第一凹槽(28)内部,所述第三皮带轮(25)和第三皮带(26)均设在前侧的第一凹槽(28)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顶板(2)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29),多个所述第二凹槽(29)互相连通,位于所述半环形顶板(2)顶部的滑轨(6)均设在第二凹槽(29)内部,所述第一转轴(11)、第一皮带轮(12)、第一皮带(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第二转轴(16)、第二皮带轮(17)、第二皮带(18)均设在第二凹槽(29)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半环形顶板(2)内部的滑轨(6)顶部开设有滑槽(19),位于所述连接座(9)底部的竖杆(4)贯穿滑槽(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底板(1)顶部开设有多个矩形槽(30),所述第一皮带(13)贯穿矩形槽(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底板(1)顶部固定设有多个柱墩(31),所述柱墩(31)设在挡风帆布帘(3)后侧,多个所述柱墩(31)顶部均固定设有两个支柱(32),两个所述支柱(32)顶端均与半环形顶板(2)底部固定连接,位于同一个所述柱墩(31)顶部的两个支柱(32)呈倒“八”字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风板(23)的转动角度为0-180°。
CN202111206145.3A 2021-10-16 2021-10-16 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 Active CN114111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6145.3A CN114111372B (zh) 2021-10-16 2021-10-16 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6145.3A CN114111372B (zh) 2021-10-16 2021-10-16 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1372A CN114111372A (zh) 2022-03-01
CN114111372B true CN114111372B (zh) 2023-09-22

Family

ID=80376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6145.3A Active CN114111372B (zh) 2021-10-16 2021-10-16 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137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52547A (en) * 1963-09-19 1967-11-14 L T Mart Company Ltd Cooling towers
FR2593902A1 (fr) * 1986-02-06 1987-08-07 Electricite De France Refrigerant atmospherique a courants croises equipe d'un systeme antigel
SU1677475A1 (ru) * 1988-09-28 1991-09-15 Всесоюз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ю Организации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Оргэнергострой" Градирн
CN102455151A (zh) * 2010-10-18 2012-05-16 谭旭 冷却塔智能控风系统
CN103335553A (zh) * 2013-05-18 2013-10-02 辽宁赛沃斯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冷却塔的堆积门装置
CN204730697U (zh) * 2015-05-27 2015-10-28 北京创时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厂冷却塔防冻调控系统
CN204787904U (zh) * 2015-04-30 2015-11-18 亿吉埃冷却系统有限公司 冷却塔
CN107152876A (zh) * 2017-05-15 2017-09-12 辽宁龙电伟业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帘式冷却塔进风自动调节装置
CN207963613U (zh) * 2017-12-26 2018-10-12 中创清洁能源发展(沈阳)股份有限公司 堆积帘装置及具有其的冷却塔
CN210741149U (zh) * 2019-09-30 2020-06-12 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冷却柱防冻装置
CN112212711A (zh) * 2020-11-20 2021-01-12 哈尔滨润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冻装置的间接式冷却塔
CN214010028U (zh) * 2020-06-11 2021-08-20 哈尔滨润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冻装置的间接式冷却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76090B2 (en) * 2010-03-22 2014-11-04 Spx Cooling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air bypass system for a natural draft cooling tower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52547A (en) * 1963-09-19 1967-11-14 L T Mart Company Ltd Cooling towers
FR2593902A1 (fr) * 1986-02-06 1987-08-07 Electricite De France Refrigerant atmospherique a courants croises equipe d'un systeme antigel
SU1677475A1 (ru) * 1988-09-28 1991-09-15 Всесоюз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ю Организации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Оргэнергострой" Градирн
CN102455151A (zh) * 2010-10-18 2012-05-16 谭旭 冷却塔智能控风系统
CN103335553A (zh) * 2013-05-18 2013-10-02 辽宁赛沃斯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冷却塔的堆积门装置
CN204787904U (zh) * 2015-04-30 2015-11-18 亿吉埃冷却系统有限公司 冷却塔
CN204730697U (zh) * 2015-05-27 2015-10-28 北京创时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厂冷却塔防冻调控系统
CN107152876A (zh) * 2017-05-15 2017-09-12 辽宁龙电伟业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帘式冷却塔进风自动调节装置
CN207963613U (zh) * 2017-12-26 2018-10-12 中创清洁能源发展(沈阳)股份有限公司 堆积帘装置及具有其的冷却塔
CN210741149U (zh) * 2019-09-30 2020-06-12 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冷却柱防冻装置
CN214010028U (zh) * 2020-06-11 2021-08-20 哈尔滨润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冻装置的间接式冷却塔
CN112212711A (zh) * 2020-11-20 2021-01-12 哈尔滨润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冻装置的间接式冷却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冬季严寒地区湿式冷却塔防冻措施探究;柳桐;应用能源技术;第251卷(第11期);22-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1372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pdam et al. Closed greenhouse: a starting point for 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hip in horticulture
CA2198407A1 (en) Solar energy powerplant
CN112648676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取暖的绿色建筑节能装置
CN103712473A (zh) 加力通风直接空冷塔
CN109217779A (zh) 一种风光互补供能的冷却塔
CN206309125U (zh) 电力施工自发电安全围栏装置
CN114111372B (zh) 一种火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防冻及换热优化结构
CN207132588U (zh) 一种太阳能降温追光装置
CN114413492A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通风节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1703114U (zh) 一种新型农业大棚
CN111802141A (zh) 热管-pv/t一体化遮阳装置
CN209399588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KR101024826B1 (ko) 냉각탑의 통풍풍력을 이용한 풍력 발전시스템
CN108253814B (zh) 一种电厂循环水的组合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112460818A (zh) 一种槽式光热电站回路双向循环预热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1442548A (zh) 一种用于光热发电的集热装置
CN221122560U (zh) 2+1轴槽式集热装置
CN218627832U (zh) 一种带导流一体化竖直防冻百叶窗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
CN213543268U (zh) 一种高寒地区空冷机组防冻装置
CN216591884U (zh) 一种热电联供余热回收采暖烘干系统
CN214626908U (zh) 一种光伏发电设备用遮阳装置
KR101138503B1 (ko) 태양열 집 열기와 수직축 집 풍기를 갖는 풍력 발전기의 하이브리드 온수 생산 방식
CN214853100U (zh) 一种基于线性菲涅尔的大棚供暖系统
KR101919063B1 (ko) 지열을 이용한 태양전지 냉각장치와 폐열회수 급탕장치가 연계된 지열 냉난방시스템
CN213848279U (zh) 一种风光互补型增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