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0982A -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 Google Patents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0982A
CN114110982A CN202111417547.8A CN202111417547A CN114110982A CN 114110982 A CN114110982 A CN 114110982A CN 202111417547 A CN202111417547 A CN 202111417547A CN 114110982 A CN114110982 A CN 114110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heat exchanger
exchange system
heat exchange
throttl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75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10982B (zh
Inventor
徐振坤
李金波
杜顺开
黄剑云
高卓贤
刘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777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72500A/zh
Priority to CN202111417547.8A priority patent/CN114110982B/zh
Priority to CN202310877852.8A priority patent/CN1169725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0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098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2239 priority patent/WO202309328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10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0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风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新风设备包括第一换热系统和第二换热系统,该方法通过在接收模式设置指令时,根据模式设置指令确定目标运行模式,根据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新风设备中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提高了新风设备的能效状态。由于在新风设备中设置了多个换热系统,根据目标运行模式调节第一换热系统与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组合即可满足全年不同季节的出风温度要求,且还可根据目标运行模式调整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使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使得新风设备在可兼顾制热调温需求的同时,也保证了效率。

Description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室内热环境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冷热,而且上升到健康的需求,对新鲜度与洁净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风作为有效而重要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被应用。
传统的房间空调器由于售价安装与尺寸的限制,新风仅过滤后直接送入室内,由空调器来承担负荷的处理。另一方面建筑节能的发展气密性越来越好,超低能耗建筑日渐增多,新风机作为室内关键的环境处理设备,不在仅仅是新风的洁净,还需要处理新风的温湿度。不论是哪一种形态的新风设备均是在原来室内热湿环境处理基础上新增了新风的热湿处理,带来了能耗的上升。于是在新风机的发展阶段上出现了一些新风节能的解决方案,目前已有的成熟产品方案主要是全热交换回收,或热泵再热回收,或双冷源预冷除湿分离等。
但是,全热交换回收可以实现热与湿的回收,但存在加工难度大、尺寸大、风阻大、容易脏堵、冬季易结冰、风机能耗大、成本高和效率受室内外温差限制的问题。热泵再热回收可以提高热泵效率,但仅在制冷与除湿时效率高,且大多仅为一级再热回收,新风调温能力有限,除湿与节能无法同时兼顾。双冷源预冷除湿分离可以改善制冷与除湿的能源浪费,但是新风调温能力有限,而且本身水冷方案存在二次换热的热损失,存在冷却热的浪费,仅提高了新风的处理效率,却将能耗转嫁给了制冷机组。
以上方案均无法很好的兼顾制热调温需求,冬季采用电辅热升温,或部分配合全热交换使用,但在低温高湿的时候全热交换器结冰的问题仍待解决,因此冬季效率十分低下。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新风设备无法很好的兼顾制热调温需求,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所述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新风设备,所述新风设备包括: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用于在新风通道与室外环境之间进行换热,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用于在所述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进行换热;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运行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一新风换热器及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三新风换热器及第四新风换热器;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将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制冷模式;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及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可选的,所述新风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室外环境的室外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二风机和所述在所述排风通道内的第三风机;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依次串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四通阀、第三节流元件、第四节流元件和排风换热器,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排风换热器、所述第三节流元件、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所述第四节流元件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依次串联设置;
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及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一运行温度参数和第一目标温度参数;以及
在所述第一运行温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参数时,降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第一运行温度参数大于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参数时,提高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提高所述第三风机的转速、提高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一新风换热器及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三新风换热器及第四新风换热器;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除湿模式或再热除湿模式时,将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制冷模式;
控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以及
控制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可选的,所述新风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室外环境的室外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二风机和所述在所述排风通道内的第三风机;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依次串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四通阀、第三节流元件、第四节流元件和排风换热器,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排风换热器、所述第三节流元件、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所述第四节流元件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依次串联设置;
所述控制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运行湿度参数及目标湿度参数;
在所述运行湿度参数小于所述目标湿度参数时,降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四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运行湿度参数大于所述目标湿度参数时,提高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提高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四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运行湿度参数小于所述目标湿度参数时,降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二运行温度参数及第二目标温度参数;
在所述第二运行温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参数时,降低所述第三风机的转速、提高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四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第二运行温度参数大于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参数时,提高第三风机的转速、降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增大第四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一新风换热器及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三新风换热器及第四新风换热器;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将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制热模式;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及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可选的,所述新风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室外环境的室外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二风机和所述在所述排风通道内的第三风机;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依次串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四通阀、第三节流元件、第四节流元件和排风换热器,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排风换热器、所述第三节流元件、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所述第四节流元件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依次串联设置;
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及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提高所述新风设备的冷凝器面积,从而提高所述新风设备的能效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三运行温度参数及第三目标温度参数;以及
在所述第三运行温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三目标温度参数时,提高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提高所述第三风机的转速、提高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第三运行温度参数大于所述第三目标温度参数时,降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新风设备控制装置,所述新风设备控制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运行模式;
参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新风设备控制程序,所述新风设备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新风设备,所述新风设备包括: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用于在新风通道与室外环境之间进行换热,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用于在所述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进行换热;所述新风设备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新风设备控制程序,所述新风设备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
本发明新风设备包括第一换热系统和第二换热系统,通过在接收模式设置指令时,根据模式设置指令确定目标运行模式,根据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新风设备中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提高了新风设备的能效状态。由于在新风设备中设置了多个换热系统,根据目标运行模式调节第一换热系统与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组合即可满足全年不同季节的出风温度要求,且还可根据目标运行模式调整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使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使得新风设备在可兼顾制热调温需求的同时,也保证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风设备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新风设备的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新风设备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新风设备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新风设备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新风设备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C1 第一压缩机 C2 第二压缩机
V1 第一四通阀 V2 第二四通阀
H1 室外换热器 H2 第一新风换热器
H3 第二新风换热器 H4 排风换热器
H5 第三新风换热器 H6 第四新风换热器
K1 第一节流元件 K2 第二节流元件
K3 第三节流元件 K4 第四节流元件
10 新风通道 20 排风通道
Y1 第一风机 Y2 第二风机
Y3 第三风机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新风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新风设备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外网,与其他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用户设备,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本发明电子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新风设备控制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参照图3进行举例说明,图3为新风设备的系统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新风设备可以具有第一换热系统和第二换热系统,其中,第一换热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压缩机C1、第一四通阀V1、室外换热器H1、第一新风换热器H2、第二新风换热器H3、第一节流元件K1以及第二节流元件K2。第二换热系统可以包括第二压缩机C2、第二四通阀V2、排风换热器H4、第三新风换热器H5、第四新风换热器H6、第三节流元件K3、第四节流元件K4。其中,第一节流元件K1、第二节流元件K2、第三节流元件K3和第四节流元件K4可以为电子膨胀阀。
此外,第一换热系统和第二换热系统还可以共用一多缸压缩机。具体的,新风设备包括一具有两个独立气缸的压缩机。该压缩机的第一气缸与第一四通阀V1、室外换热器H1、第一新风换热器H2、第二新风换热器H3、第一节流元件K1以及第二节流元件K2连接,形成第一换热系统。该压缩机的第二气缸与第二四通阀V2、排风换热器H4、第三新风换热器H5、第四新风换热器H6、第三节流元件K3、第四节流元件K4连接,形成第二换热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新风设备还具有新风通道10及排风通道20,新风通道10用于从室外环境向室内环境输送空气,排风通道20用于从室内环境向室外环境输送空气。第一换热系统中的室外换热器可以处于室外环境中,第一新风换热器H2级第二新风换热器H3可以处于上述新风通道10内,用于实现新风通道10与排风通道20之间的换热。相应的,第一换热系统还包括与室外换热器H1对应的第一风机Y1,该风机用于实现室外换热器H1中的冷媒与室外环境之间的换热。新风通道中还设置有第二风机Y2,第二风机Y2用于从室外环境向新风通道10内抽取空气。排风通道20中还设置有第三风机Y3,第三风机Y3用于从室内环境向排风通道20内抽取空气。
上述新风设备的工作原理为:第二风机Y2从室外环境抽取新风,新风依次经过第二新风换热器H3、第四新风换热器H6、第一新风换热器H2、第三新风换热器H5进行四次换热,然后输送向室内环境。第三风机Y3从室内环境抽取排风,排风经过排风换热器H4进行一次换热后输送至室外。新风设备可以具有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再热除湿模式,其中制冷模式是指通过第二新风换热器H3、第四新风换热器H6、第一新风换热器H2、第三新风换热器H5对新风进行降温之后输送至室内;制热模式是指通过第二新风换热器H3、第四新风换热器H6、第一新风换热器H2、第三新风换热器H5对新风进行加热之后输送至室内;再热除湿模式是指通过第二新风换热器H3、第四新风换热器H6、第一新风换热器H2、第三新风换热器H5先对新风降温除湿之后再进行加热,在加热之后再输送至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不同出风温度与节能的需要,需要对换热器的面积进行限制,其中,第一新风换热器H1的面积应该小于或等于室外换热器H1的面积的50%,第三新风换热器H5的面积应该小于或等于排风换热器H4的面积的150%。新风设备还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获得不同的部件布置,例如:在新风设备中设置更多级换热系统或增加各换热系统中换热器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目标运行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上述新风设备,该新风设备可以包括新风机以及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通常,新风设备中各组件的运行可以由一核心控制器进行驱动,故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还可以为上述新风设备内的核心控制器,该核心控制器可以为上述的处理器,本实施方式对核心控制器作为执行主体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模式设置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遥控器或其他方式控制新风设备更换运行模式时发送至新风设备的核心控制器的指令,也可以是新风设备根据周边环境信息判断需要进行模式更换时自动生成并发送至核心控制器的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模式设置指令中可以带有模式标识参数,对模式设置指令进行解析,可以获取模式设置指令中的模式标识参数,根据模式标识参数即可确定目标运行模式。
步骤S20: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涉及的新风设备相比常规新风设备,具备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在控制新风设备运行时,为了保证新风设备的运行能效较高,需要根据目标运行模式选择不同的控制方法调整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调整第一换热系统与第二换热系统中的各部件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能效状态,令新风设备以高能效状态运行。
本实施例新风设备包括第一换热系统和第二换热系统,通过在接收模式设置指令时,根据模式设置指令确定目标运行模式,根据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新风设备中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提高了新风设备的能效状态。由于在新风设备中设置了多个换热系统,根据目标运行模式调节第一换热系统与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组合即可满足全年不同季节的出风温度要求,且还可根据目标运行模式调整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使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使得新风设备在可兼顾制热调温需求的同时,也保证了效率。
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新风设备控制方法的所述步骤S20,可以包括:
步骤S201: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将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制冷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则表示需要对新风设备摄入的新风进行降温,此时,可以将第一换热系统与第二换热系统调整为以制冷模式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在换热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空气正常流动,提高换热效率,在对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整之前,还可以检测新风设备中的第二风机及第三风机是否开启运行,在第二风机和/或第三风机未开启运行时,启动第二风机和/或第三风机。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对第一换热系统中的第一四通阀进行调整,从而将第一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修改为制冷模式,例如:以图3为例,通过调整第一四通阀V1的状态,改变第一换热系统中的冷媒循环流向,使第一换热系统中的冷媒循环流向变为:第一压缩机C1-第一四通阀V1-室外换热器H1-第一节流元件K1-第一新风换热器H2-第二节流元件K2-第二新风换热器H3-第一四通阀V1-第一压缩机C1,从而使得第一换热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对第二换热系统中的第二四通阀进行调整,从将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修改为制冷模式,例如:以图3为例,通过调整第二四通阀V2的状态,改变第二换热系统中的冷媒循环流向,使第二换热系统中的冷媒循环流向变为:第二压缩机C2-第二四通阀V2-排风换热器H4-第三节流元件K3-第三新风换热器H5-第四节流元件K4-第四新风换热器H6-第二四通阀V2-第二压缩机C2,从而使得第二换热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
步骤S202:控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及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第一换热系统的第一新风换热器及第二新风换热器与第二换热系统中的第三新风换热器及第四换热器均作为蒸发器运行,吸取新风中的热量,从而对新风降温,可以大幅提高新风接触的蒸发器的面积,提高对新风降温时的能效,从而提高新风设备的能效状态。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控制第一换热系统第一节流元件工作,进行节流降压,控制第二节流部件停止工作或开启旁通,使得第一新风换热器及第二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对新风进行冷却,增大第一换热系统的蒸发器面积,提高第一换热系统的蒸发温度,从而提高第一换热系统的能效。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控制第二换热系统中第三节流元件工作,进行节流降压,控制第四节流元件停止工作或开启旁通,使得第三新风换热器及第四新风换热器均作为蒸发器运行,对新风进行冷却,增大第二换热系统的蒸发器面积,提高第二换热系统的蒸发温度,从而提高第二换热系统的能效。还可以是控制第三节流元件与第四节流元件开启,进行节流降压,但保持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大大于第四节流元件的开度,从而提高第二换热系统的蒸发温度,从而提高第二换热系统的能效。
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保证使用新风设备的用户的舒适度,提高用户体验,本实施例所述步骤S202之后,还可以获取第一运行温度参数及第一目标温度参数;根据第一运行温度参数及第一目标温度参数判断是否制冷量过高,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新风设备的运行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运行温度参数可以是室内温度、出风温度或新风温度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其中,室内温度可以是新风设备服务的房间中的温度,出风温度可以是新风设备在向室内送风时送风的温度,新风温度可以是新风设备吸入的新风的温度。
在实际使用中,若第一运行温度参数大于第一目标温度参数,则判断结果为制冷量过低;若第一运行温度参数小于第一目标温度参数,则判断结果为制冷量过高。其中,第一目标温度参数可以是由用户进行设定,也可以是由新风设备的管理人员预先设置,第一目标温度参数与制冷模式对应,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若制冷量过高,则需要调整新风设备的运行参数,降低新风设备的制冷量;若制冷量过低,则需要调整新风设备的运行参数,提高新风设备的制冷量,从而保证室内的温度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高用户舒适度。
在具体实现中,若制冷量过高,即第一运行温度参数小于第一目标温度参数,则需要降低新风设备的制冷量,因此,可以执行降低第一换热系统或第二换热系统中压缩机的转速、增大第一换热系统中第一节流部件的开度、增大第二换热系统中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或降低新风设备中第二风机的转速中的至少一个,从而降低新风设备的制冷量,其中,对第一换热系统进行调节的优先级高于第二换热系统。
在具体实现中,若制冷量过低,即第一运行温度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目标温度参数,则需要提高新风设备的制冷量,因此,可以执行提高第一换热系统或第二换热系统的压缩机转速、减小第一换热系统中第一节流部件的开度、减小第二换热系统中第三节流部件的开度、提高第二换热系统中第三风机转速或提高第一换热系统中第一风机的转速中的至少一个,从而提高新风设备的制冷量,其中,对第二换热系统调节的优先级高于第一换热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温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根据第一运行温度参数确定,例如:若第一运行温度参数为室内温度,则第一目标温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5-32℃;若第一运行温度参数为新风温度,则第一目标温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0-50℃;若第一运行温度参数为出风温度,则第一目标温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32℃。
本实施例通过在确定目标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对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中各部件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中的新风换热器均作为蒸发器运行,以对新风进行降温,从而提高了新风设备中蒸发器面积,提升了新风设备在制冷模式运行时的运行能效,提高了新风设备在制冷模式运行时的能效状态。
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新风设备控制方法的所述步骤S20,可以包括:
步骤S201':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除湿模式或再热除湿模式时,将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制冷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运行模式为除湿模式或再热除湿模式,则表示需要将新风设备摄入的新风先进行降温除湿,再进行加热,此时,可以将第一换热系统与第二换热系统调整为以制冷模式运行。同理,在调整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之前,还可以检测第二风机及第三风机是否开启,在第二风机和/或第三风机未开启运行时,启动第二风机和/或第三风机。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对第一换热系统中的第一四通阀进行调整,从而将第一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修改为制冷模式,例如:以图3为例,通过调整第一四通阀V1的状态,改变第一换热系统中的冷媒循环流向,使第一换热系统中的冷媒循环流向变为:第一压缩机C1-第一四通阀V1-室外换热器H1-第一节流元件K1-第一新风换热器H2-第二节流元件K2-第二新风换热器H3-第一四通阀V1-第一压缩机C1,从而使得第一换热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对第二换热系统中的第二四通阀进行调整,从将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修改为制冷模式,例如:以图3为例,通过调整第二四通阀V2的状态,改变第二换热系统中的冷媒循环流向,使第二换热系统中的冷媒循环流向变为:第二压缩机C2-第二四通阀V2-排风换热器H4-第三节流元件K3-第三新风换热器H5-第四节流元件K4-第四新风换热器H6-第二四通阀V2-第二压缩机C2,从而使得第二换热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
步骤S202':控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控制第一换热系统中的第一节流元件停止工作或开启旁通,控制第二节流元件工作,进行节流降压,使得第一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对新风进行预热,第二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对新风进行冷却除湿,从而降低冷凝温度,增大过冷度,从而提高第一换热系统的能效。
步骤S203':控制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控制第二换热系统中的第三节流元件停止工作或开启旁通,控制第四节流元件工作,进行节流降压,使得第三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对新风进行再次加热,使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对新风进行冷却除湿,降低冷凝温度,增大过冷度,从而提高第二换热系统的能效,使得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保证使用新风设备的用户的舒适度,提高用户体验,本实施例所述步骤S203'之后,还可以获取运行湿度参数、目标湿度参数、第二运行温度参数及第二目标温度参数;根据运行湿度参数、目标湿度参数、第二运行温度参数及第二目标温度参数调整所述新风设备的运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运行温度参数可以是室内温度、出风温度或新风温度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运行湿度参数可以是室内含湿量、出风含湿量或新风含湿量,其中,室内湿度可以是新风设备服务的房间的含湿量,出风含湿量可以是新风设备向室内送风时送风的含湿量,新风含湿量可以是新风设备吸入的新风的含湿量。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先将运行湿度参数与目标湿度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湿度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新风设备的运行参数,并根据湿度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将第二温度运行参数与第二目标温度参数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温度比较结果确定是否需要继续调整新风设备的运行参数。其中,第二目标温度参数及目标湿度参数与再热除湿模式对应,可以由用户进行设定,也可以由新风设备的管理人员预先进行设置。
例如:将运行湿度参数与目标湿度参数进行比较,在运行湿度参数大于目标湿度参数时,执行提高第一换热系统或第二换热提醒中的压缩机转速、减小第一换热系统中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或减小第二换热系统中第四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且此时不必再将第二温度运行参数与第二目标温度参数进行比较;在运行湿度参数小于目标湿度参数时,执行降低第一换热系统或第二换热系统的压缩机转速、增大第一换热系统中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或增大第二换热系统中第四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且此时可以将第二温度运行参数与第二目标温度参数进行比较,在第二温度运行参数大于第二目标温度参数时,可以执行提高新风设备中第三风机的转速、降低第二换热系统中压缩机转速或增大第二换热系统中第四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温度运行参数小于第二目标温度参数时,可以执行降低新风设备中第三风机的转速、提高第二换热系统中压缩机的转速或减小第二换热系统中第四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目标温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根据第二运行温度参数的确定,例如:若第二运行温度参数为室内温度,则第二目标温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5-32℃;若第二运行温度参数为新风温度,则第二目标温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0-50℃;若第二运行温度参数为出风温度,则第二目标温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32℃。目标湿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根据运行湿度参数确定,例如:若运行湿度参数为室内含湿量,则目标湿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14g/kg;若运行湿度参数为出风含湿量,则目标湿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16g/kg;若运行湿度参数为新风含湿量,则目标湿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18g/kg。
本实施例通过在确定目标运行模式为除湿再热模式时,对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中各部件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第一换热系统中第一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对新风进行预热,第二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对新风进行冷却除湿,第二换热系统中第三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对新风进行再热,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对新风进行冷却除湿,从而实现了对新风的除湿再热,满足了室内对除湿再热的需求。
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新风设备控制方法的所述步骤S20,可以包括:
步骤S201”: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将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制热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则表示需要对新风设备摄入的新风进行加热,此时,可以将第一换热系统与第二换热系统调整为以制热模式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在换热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空气正常流动,提高换热效率,在对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整之前,还可以检测新风设备中的第二风机及第三风机是否开启运行,在第二风机和/或第三风机未开启运行时,启动第二风机和/或第三风机。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对第一换热系统中的第一四通阀进行调整,从而将第一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修改为制热模式,例如:以图3为例,通过调整第一四通阀V1的状态,改变第一换热系统中的冷媒循环流向,使第一换热系统中的冷媒循环流向变为:第一压缩机C1-第一四通阀V1-第二新风换热器H3-第二节流元件K2-第一新风换热器H2-第一节流元件K1-室外换热器H1-第一四通阀V1-第一压缩机C1,从而使得第一换热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对第二换热系统中的第二四通阀进行调整,从将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修改为制热模式,例如:以图3为例,通过调整第二四通阀V2的状态,改变第二换热系统中的冷媒循环流向,使第二换热系统中的冷媒循环流向变为:第二压缩机C2-第二四通阀V2-第四新风换热器H6-第四节流元件K4-第三新风换热器H5-第三节流元件K3-排风换热器H4-第二四通阀V2-第二压缩机C2,从而使得第二换热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
步骤S202”:控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及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第一换热系统的第一新风换热器及第二新风换热器与第二换热系统中的第三新风换热器及第四换热器均作为冷凝器运行,对新风进行加热,可以大幅提高新风接触的冷凝器的面积,提高对新风加热时的能效,从而提高新风设备的能效状态。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控制第一换热系统中的第一节流元件工作,进行节流降压,控制第二节流元件停止工作或开启旁通,使得第一新风换热器与第二新风换热器均作为冷凝器运行,对新风进行加热,提高第二换热系统的冷凝器面积,降低冷凝温度,提高过冷度,从而提高第一换热系统的能效。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控制第二换热系统中的第三节流部件工作,进行节流降压,控制第二节流元件停止工作或开启旁通,使得第三新风换热器及第四新风换热器均作为冷凝器运行,对新风进行加热,提高第二换热系统的冷凝器面积,降低冷凝温度,提高过冷温度,从而提高第二换热系统的能效。
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保证使用新风设备的用户的舒适度,提高用户体验,本实施例所述步骤S202”之后,还可以获取第三运行温度参数及第三目标温度参数;根据第三运行温度参数及第三目标温度参数判断是否制热量过高,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新风设备的运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运行温度参数可以是室内温度、出风温度或新风温度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其中,室内温度可以是新风设备服务的房间中的温度,出风温度可以是新风设备在向室内送风时送风的温度,新风温度可以是新风设备吸入的新风的温度。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将第三运行温度参数与第三目标温度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制热量是否过高,例如:若第三运行温度参数小于目标温度参数,则判断结果为制热量过低;若第三运行温度参数大于目标温度参数,则判断结果为制热量过高。其中,目标温度参数可以是由用户进行设定,也可以是由新风设备的管理人员预先设置,目标温度参数与制冷模式对应,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若制热量过高,则需要调整新风设备的运行参数,降低新风设备的制热量;若制热量过低,则需要调整新风设备的运行参数,提高新风设备的制热量,从而保证室内的温度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高用户舒适度。
在具体实现中,若制热量过高,即第三运行温度参数大于第三目标温度参数,则需要降低新风设备的制热量,因此,可以执行降低第一换热系统或第二换热系统中压缩机的转速、增大第一换热系统中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第二换热系统中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降低新风设备中第三风机的转速或降低第一换热系统中第一风机的转速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对第一换热系统的调节优先级高于第二换热系统。
在具体实现中,若制热量过低,即第三运行温度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三目标温度参数,则需要提高新风设备的制热量,因此,可以执行提高第一换热系统或第二换热系统中压缩机的转速、减小第一换热系统中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第二换热系统中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提高新风设备中第三风机的转速或提高第一换热系统中第一风机的转速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对第二换热系统的调节优先级高于第一换热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目标温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根据第三运行温度参数的确定,例如:若第三温度参数为室内温度,则第三目标温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2-32℃;若第三运行温度参数为新风温度,则第三目标温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30-25℃;若第三运行温度参数为出风温度,则第三目标温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5-60℃。
本实施例通过在确定目标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对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中各部件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中的新风换热器均作为冷凝器运行,以对新风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新风设备中冷凝器面积,提升了新风设备在制热模式运行时的运行能效,提高了新风设备在制热模式运行时的能效状态。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新风设备控制程序,所述新风设备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
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新风设备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新风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100,用于获取目标运行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模式设置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遥控器或其他方式控制新风设备更换运行模式时发送至新风设备的核心控制器的指令,也可以是新风设备根据周边环境信息判断需要进行模式更换时自动生成并发送至核心控制器的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模式设置指令中可以带有模式标识参数,对模式设置指令进行解析,可以获取模式设置指令中的模式标识参数,根据模式标识参数即可确定目标运行模式。
参数调整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涉及的新风设备相比常规新风设备,具备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在控制新风设备运行时,为了保证新风设备的运行能效较高,需要根据目标运行模式选择不同的控制方法调整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修改第一换热系统与第二换热系统中的各部件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能效状态,令新风设备以高能效状态运行。
本实施例新风设备包括第一换热系统和第二换热系统,通过在接收模式设置指令时,根据模式设置指令确定目标运行模式,根据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新风设备中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提高了新风设备的能效状态。由于在新风设备中设置了多个换热系统,根据目标运行模式调节第一换热系统与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组合即可满足全年不同季节的出风温度要求,且还可根据目标运行模式调整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使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使得新风设备在可兼顾制热调温需求的同时,也保证了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工作流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此处不做限制。
另外,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新风设备,所述新风设备包括: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用于在新风通道与室外环境之间进行换热,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用于在所述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进行换热;
所述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运行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一新风换热器及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三新风换热器及第四新风换热器;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将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制冷模式;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及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室外环境的室外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二风机和所述在所述排风通道内的第三风机;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依次串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四通阀、第三节流元件、第四节流元件和排风换热器,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排风换热器、所述第三节流元件、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所述第四节流元件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依次串联设置;
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及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一运行温度参数和第一目标温度参数;以及
在所述第一运行温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参数时,降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第一运行温度参数大于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参数时,提高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提高所述第三风机的转速、提高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一新风换热器及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三新风换热器及第四新风换热器;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除湿模式或再热除湿模式时,将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制冷模式;
控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以及
控制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室外环境的室外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二风机和所述在所述排风通道内的第三风机;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依次串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四通阀、第三节流元件、第四节流元件和排风换热器,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排风换热器、所述第三节流元件、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所述第四节流元件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依次串联设置;
所述控制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运行,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运行湿度参数及目标湿度参数;
在所述运行湿度参数小于所述目标湿度参数时,降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四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运行湿度参数大于所述目标湿度参数时,提高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提高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四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运行湿度参数小于所述目标湿度参数时,降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二运行温度参数及第二目标温度参数;
在所述第二运行温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参数时,降低所述第三风机的转速、提高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四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第二运行温度参数大于所述第二目标温度参数时,提高第三风机的转速、降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增大第四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一新风换热器及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三新风换热器及第四新风换热器;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将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制热模式;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及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室外环境的室外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的第二风机和所述在所述排风通道内的第三风机;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依次串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四通阀、第三节流元件、第四节流元件和排风换热器,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排风换热器、所述第三节流元件、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所述第四节流元件和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依次串联设置;
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二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三新风换热器及所述第四新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运行,提高所述新风设备的冷凝器面积,从而提高所述新风设备的能效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三运行温度参数及第三目标温度参数;以及
在所述第三运行温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三目标温度参数时,提高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提高所述第三风机的转速、提高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第三运行温度参数大于所述第三目标温度参数时,降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减小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9.一种新风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设备控制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运行模式;
参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及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新风设备处于高能效状态。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新风设备控制程序,所述新风设备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
11.一种新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设备包括:第一换热系统及第二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用于在新风通道与室外环境之间进行换热,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用于在所述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进行换热;所述新风设备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新风设备控制程序,所述新风设备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设备控制方法。
CN202111417547.8A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Active CN114110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77766.7A CN116972500A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CN202111417547.8A CN114110982B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CN202310877852.8A CN116972501A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PCT/CN2022/122239 WO2023093286A1 (zh) 2021-11-24 2022-09-28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7547.8A CN114110982B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77852.8A Division CN116972501A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CN202310877766.7A Division CN116972500A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0982A true CN114110982A (zh) 2022-03-01
CN114110982B CN114110982B (zh) 2023-06-30

Family

ID=8037375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77766.7A Pending CN116972500A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CN202310877852.8A Pending CN116972501A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CN202111417547.8A Active CN114110982B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77766.7A Pending CN116972500A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CN202310877852.8A Pending CN116972501A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69725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3286A1 (zh) * 2021-11-24 2023-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5786A (zh) * 2011-05-06 2013-05-01 荣国华 热回收空调机组
US20130104589A1 (en) * 2011-10-31 2013-05-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 Conditioner with Series/Parallel Secondary Evaporator and Single Expansion Valve
CN106546028A (zh) * 2016-09-29 2017-03-29 同济大学 一种无霜型制冷剂双循环新风空调机组
CN112503680A (zh) * 2020-11-30 2021-03-16 同济大学 一种多级热泵热回收的全工况高效新风机
CN113446673A (zh) * 2021-06-08 2021-09-2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直膨式转轮复合深度除湿新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5786A (zh) * 2011-05-06 2013-05-01 荣国华 热回收空调机组
US20130104589A1 (en) * 2011-10-31 2013-05-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 Conditioner with Series/Parallel Secondary Evaporator and Single Expansion Valve
CN106546028A (zh) * 2016-09-29 2017-03-29 同济大学 一种无霜型制冷剂双循环新风空调机组
CN112503680A (zh) * 2020-11-30 2021-03-16 同济大学 一种多级热泵热回收的全工况高效新风机
CN113446673A (zh) * 2021-06-08 2021-09-2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直膨式转轮复合深度除湿新风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3286A1 (zh) * 2021-11-24 2023-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2500A (zh) 2023-10-31
CN114110982B (zh) 2023-06-30
CN116972501A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1877B (zh) 一种多联机系统除霜控制方法
CN112212480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14061095B (zh)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51287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e compensator reheat valve
US20110185751A1 (en) Hybri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4087740B (zh) 新风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10982B (zh)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CN110398036B (zh) 一种空调制冷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061106B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02486A (zh) 恒温恒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01433A (zh) 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93286A1 (zh)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新风设备
CN114110980B (zh)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80302A (zh) 利用冷冻水进行再热的调湿装置及方法
CN114087735B (zh) 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01437B (zh) 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44987B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4227586U (zh) 一种双冷源潜热处理低温空调机组
CN211476145U (zh) 一种具有热管热回收的泳池除湿机
CN211060239U (zh) 一种空调器
WO2024060836A1 (zh) 新风设备的控制方法、新风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087739A (zh)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
Liang et al. Low-grade energy-bu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ing energy efficient three-fluid heat exchange terminals
JP2022109494A (ja) 外気処理機
CN104359166A (zh) 一种双冷源潜热处理低温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