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6885B - 气化炉系统及其半焦分配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气化炉系统及其半焦分配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6885B
CN114106885B CN202111396513.5A CN202111396513A CN114106885B CN 114106885 B CN114106885 B CN 114106885B CN 202111396513 A CN202111396513 A CN 202111396513A CN 114106885 B CN114106885 B CN 114106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ke
collecting device
fly ash
synthesis gas
gasification furn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65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06885A (zh
Inventor
孙中卫
周三
刘明
段所行
王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965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6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6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6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06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6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46Gasification of granular or pulverulent flues in suspension
    • C10J3/48Apparatus; Plants
    • C10J3/52Ash-removing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72Other features
    • C10J3/723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gasification proce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气化炉系统及其半焦分配控制方法,气化炉系统包括气化炉本体、半焦收集装置和飞灰收集装置,气化炉本体的半焦出口连通半焦收集装置,第一合成气出口连通飞灰收集装置,半焦收集装置还连通至飞灰收集装置的入口端,第一合成气出口和飞灰收集装置之间设有主路阀门,半焦收集装置和飞灰收集装置之间设有辅路阀门,半焦收集装置中的料位达到第一料位高度时,主路阀门开度增大,辅路阀门开度减小,飞灰收集装置中料位升高,或者当飞灰收集装置中的料位达到第二料位高度时,主路阀门开度减小,辅路阀门开度增大,半焦收集装置中料位升高,实现了使气化炉系统更好地适应满负荷运行下的最佳工作状态。

Description

气化炉系统及其半焦分配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煤气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化炉系统及其半焦分配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加氢气化是指将含碳化合物与氢气在中温(700~1000℃)和高压(5~10Mpa)条件下反应,生成富甲烷的粗煤气、高附加值芳烃油品和高热值半焦,而气化炉则是用来进行气化反应的常用设备。通常,气化炉的底部存在半焦缓冲区,反应后的半焦和合成气经过初步的气固惯性分离后,大部分半焦下落至半焦缓冲区,然后经锁斗系统排出。少部分半焦被合成气夹带经过合成气出口进入合成气过滤器进行精除尘,过程中被分离下来的半焦同样经过锁斗系统排出。
要想使整体系统进行满负荷运行,则需要使两套锁斗系统在循环周期内处理的半焦量保持稳定,但是由于合成气夹带量不稳定,即经过合成气过滤器进行精除尘的半焦量无法确定,导致其附属的锁斗系统无法稳定运行,从而导致整体半焦分配比例不协调,使系统无法满足长周期的满负荷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气化炉系统及其半焦分配控制方法。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气化炉系统,其包括:
气化炉本体,具有半焦出口和第一合成气出口;
半焦收集装置,与所述半焦出口连通,所述半焦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气化炉本体内反应产生的半焦颗粒,所述半焦收集装置还具有第二合成气出口;
飞灰收集装置,具有合成气入口,所述第一合成气出口和所述第二合成气出口分别与所述合成气入口连通,所述飞灰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气化炉本体内反应产生的合成气中夹带的半焦颗粒;
所述第一合成气出口和所述合成气入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主路阀门,所述第二合成气出口和所述合成气入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辅路阀门,以在所述飞灰收集装置中的料位达到第一设定高度时,使所述主路阀门的开度减小,所述辅路阀门的开度增大,以使所述半焦收集装置中的半焦料位升高,或者在所述半焦收集装置中的料位达到第二设定高度时,使所述主路阀门的开度增大,所述辅路阀门的开度减小,以使所述飞灰收集装置中的半焦料位升高。
可选的,所述半焦收集装置包括半焦收集罐和半焦锁斗,所述气化炉本体、所述半焦收集罐和所述半焦锁斗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合成气出口设置在所述半焦收集罐上,所述半焦收集罐和所述半焦锁斗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连通阀,以使所述半焦收集罐中的半焦量达到设定料位后排放至所述半焦锁斗中。
可选的,所述飞灰收集装置包括飞灰收集罐和飞灰锁斗,所述气化炉本体、所述飞灰收集罐和所述飞灰锁斗依次连通,所述合成气入口设置在所述飞灰收集罐上,所述飞灰收集罐和所述飞灰锁斗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连通阀,以使所述飞灰收集罐中的半焦量达到设定料位后排放至所述飞灰锁斗中。
可选的,所述半焦锁斗和所述飞灰锁斗的容积比为6:4。
可选的,所述气化炉本体中设置有内导流筒,所述气化炉本体内的底部区域形成半焦缓冲区,所述内导流筒位于所述半焦缓冲区的上方,所述内导流筒的外壁与所述气化炉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第一合成气出口连通于所述环形空间。
可选的,所述内导流筒的筒底面与所述第一合成气出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可选的,所述内导流筒的底部设置有干扰板,所述干扰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内导流筒的筒底,所述干扰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合成气出口的下方延伸。
可选的,所述干扰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干扰板分别自所述内导流筒的筒底朝向相反的方向倾斜且向下延伸,并且其中一个所述干扰板朝向具有所述第一合成气出口的所述气化炉本体的一侧侧壁延伸,两个所述干扰板之间形成夹角。
可选的,所述气化炉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气化炉本体内通入激冷气的激冷气入口,所述激冷气入口朝向所述内导流筒的筒底。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气化炉系统的半焦分配控制方法,其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气化炉系统中,所述半焦分配控制方法包括:
将气化炉本体内产生的半焦颗粒经半焦出口通入至半焦收集装置中;
将气化炉本体内产生的合成气经第一合成气出口通入至飞灰收集装置中;
将半焦收集装置中的合成气经第二合成气出口通入至飞灰收集装置中;其中,在半焦收集装置中的料位达到第一料位高度时,将第一合成气出口和飞灰收集装置的合成气入口之间的主路阀门的开度调大,将第二合成气出口和合成气入口之间的辅路阀门的开度调小,使半焦缓冲区内的料位高度增加,合成气夹带的半焦颗粒增多,半焦收集装置接收排焦的状态为密相输送状态,或者在飞灰收集装置中的料位达到第二料位高度时,将主路阀门的开度调小,辅路阀门的开度调大,使半焦缓冲区内的料位高度减小,合成气夹带的半焦颗粒减少,以使半焦收集装置接收排焦的状态为稀相输送状态。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气化炉系统及其半焦分配控制方法通过根据半焦收集装置和飞灰收集装置的料位高度指示来提示半焦分配状态,并且能够通过调整两个位置处的连接阀门的开度大小改变气化炉本体内以及两个收集系统中的半焦颗粒以及合成气的流速,从而改变合成气中的半焦夹带量以及自气化炉本体流入半焦收集装置中的半焦量,实现了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动态地调整半焦分配比例,使其最大程度地满足最佳工作状态以维持满负荷运行,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气化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半焦分配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二所述的气化炉本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二所述的气化炉本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二所述的气化炉本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化炉本体;10、半焦缓冲区;11、第一合成气出口;12、半焦出口;2、半焦收集装置;21、第二合成气出口;22、半焦收集罐;23、半焦锁斗;24、第一连通阀;3、飞灰收集装置;30、合成气入口,31、飞灰收集罐;32、飞灰锁斗;33、第二连通阀;4、粗煤气过滤器;41、合成气收集口;5、主路阀门;6、辅路阀门;7、内导流筒;70、环形空间;8、干扰板;9、激冷气入口;90、激冷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过气化炉系统进行加氢气化时,粉煤与氢气在气化炉本体内进行加氢气化反应,产生的大部分半焦颗粒经过惯性和重力沉降作用被分离下来进入半焦缓冲区,然后经过逐步降温进入半焦收集装置内。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合成气会夹带少量半焦颗粒从中部合成气出口排出,然后经粗煤气过滤器进行精除尘,被分离下来的飞灰(即含有半焦的固体颗粒)进入飞灰收集装置中,分离净化后的合成气通过合成气收集口进入下一单元。
半焦收集装置和飞灰收集装置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具有收料、泄压、置换、排料等四个关键过程,要想使整体系统进行满负荷运行,则需要使两套锁斗系统的循环周期内处理的半焦量保持稳定,但是由于合成气夹带量不稳定,即经过合成气过滤器进行精除尘的半焦量无法确定,导致其附属的锁斗系统无法稳定运行,从而导致整体半焦分配比例不协调,使系统无法满足长周期的满负荷稳定运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化炉系统及半焦分配控制方法,其通过控制两个收集装置及气化炉本体相互之间的流通气流流速的大小来实现对半焦收集量的控制,保证两个收集系统内的半焦收集及处理量满足满负荷运行状态下的处理量需求,其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化炉系统,其包括气化炉本体1、半焦收集装置2和飞灰收集装置3,其中,
气化炉本体1具有半焦出口12和第一合成气出口11,半焦收集装置2用于收集气化炉本体1内反应产生的半焦颗粒,气化炉本体1的半焦出口12连通至半焦收集装置2,半焦收集装置2还具有第二合成气出口21;飞灰收集装置3用于收集气化炉本体1内反应产生的合成气中夹带的半焦颗粒,飞灰收集装置3具有合成气入口,第一合成气出口11和第二合成气出口21均连通至飞灰收集装置3的合成气入口30,以使半焦收集装置2内的合成气流入飞灰收集装置3中;
进一步地,第一合成气出口11和合成气入口30的连接管路上设有主路阀门5,第二合成气出口21和合成气入口30的连接管路上设有辅路阀门6,以在半焦收集装置2中的料位达到第一料位高度时,使主路阀门5的开度增大,辅路阀门6的开度减小,以使飞灰收集装置3中的半焦料位升高,或者在飞灰收集装置3中的料位达到第二料位高度时,使主路阀门5的开度减小,辅路阀门6的开度增大,以使半焦收集装置2中的半焦料位升高。
通常,气化炉本体1的半焦出口12位于本体的底部,半焦收集装置2进而连接于半焦出口12进行收集,第一合成气出口11通常位于气化炉本体1的中部,即半焦缓冲区10的上方,然后依次连通粗煤气过滤器4以及飞灰收集装置3的合成气入口30。
在气化炉本体1内进行气化反应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半焦颗粒经过惯性和重力沉降作用被分离下来进入半焦缓冲区10,然后经过降温系统进行降温继而落入半焦收集装置2中,最后排出系统外进行收集;中部的第一合成气出口11会夹带部分飞灰经过粗煤气过滤器4进行精除尘,被分离下来的飞灰进入飞灰收集装置3中进行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飞灰颗粒排出系统外进行收集,而净化后的合成气在粗煤气过滤器4的下游排出,进入后续的单元进行进一步净化。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要保证两个收集系统的分配稳定,则在结构的基础上来通过以下控制方式实现:
在运行过程中,当半焦收集装置2首先到达第一料位高度时,则调节主路阀门5的开度,使其开度增大,调节辅路阀门6的开度,使其开度减小,即一方面增加主路合成气的半焦夹带量,另一方面降低气化炉本体1的底部排焦量。上述调节能够增加半焦在气化炉本体1的半焦缓冲区10的料位高度,减小气固分离的空间,从而增加了半焦夹带量,以此达到了动态调节两个系统的排焦量的效果。而半焦收集装置2的接收半焦的方式从稀相输送状态变为密相排焦状态。
相反地,在运行过程中,当飞灰收集装置3首先到达第二料位高度,即飞灰收集装置3接近满负荷排焦能力时,则调节辅路阀门6的开度,使其开度增大,同时调节主路阀门5的开度,使其开度减小,即降低半焦缓冲区10的半焦料层高度,增加气固分离空间,进而减少中部的第一合成气出口11的半焦夹带量,气化炉本体1底部为稀相排焦状态,半焦夹带少量合成气被压排至半焦收集装置2中,然后经过沉降分离,合成气并入主路系统进入粗煤气过滤器4进一步精除尘,然后通过合成气收集口41再排出系统外。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气化炉系统对应的半焦分配控制方法具体为以下步骤:
步骤101、将气化炉本体内产生的半焦颗粒经半焦出口通入至半焦收集装置中;
步骤102、将气化炉本体内产生的合成气经第一合成气出口通入至飞灰收集装置中;
步骤103、将半焦收集装置中的合成气经第二合成气出口通入至飞灰收集装置中;其中,在半焦收集装置首先到达第一料位高度时,将第一合成气出口和飞灰收集装置的合成气入口之间的主路阀门的开度调大,将第二合成气出口和合成气入口之间的辅路阀门的开度调小,使半焦缓冲区内的料位高度增加,合成气夹带的半焦颗粒增多,半焦收集装置接收排焦的状态为密相输送状态,或者在飞灰收集装置首先到达第二料位高度时,将主路阀门的开度调小,辅路阀门的开度调大,使半焦缓冲区内的料位高度减小,合成气夹带的半焦颗粒减少,以使半焦收集装置接收排焦的状态为稀相输送状态。
该气化炉系统通过根据半焦收集装置2和飞灰收集装置3的料位高度指示来提示半焦分配状态,并且能够通过调整两个连通路上的连接阀门的开度大小改变气化炉本体1内以及两个收集装置中的流速,从而改变合成气中的半焦夹带量以及自气化炉本体1流入半焦收集装置2中的半焦量,实现了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动态地调整半焦分配比例,使其更好地适应满负荷运行下的最佳工作状态,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
半焦收集装置2进一步包括半焦收集罐22和半焦锁斗23,气化炉本体1、半焦收集罐22和半焦锁斗23依次连通,并且半焦收集罐22和半焦锁斗23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连通阀24,以使半焦收集罐22中的半焦量达到第一设定料位后排放至半焦锁斗23中。半焦收集罐22起缓冲作用,使半焦颗粒先在半焦收集罐22内进行收集,然后再输送进半焦锁斗23中,使半焦锁斗23进行分离作用。
飞灰收集装置3进一步包括飞灰收集罐31和飞灰锁斗32,气化炉本体1、飞灰收集罐31和飞灰锁斗32依次连通,并且飞灰收集罐31和所述飞灰锁斗32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连通阀33,以使飞灰收集罐31中的半焦量达到第二设定料位后排放至飞灰锁斗32中。飞灰收集罐31起缓冲作用,使半焦颗粒先在飞灰收集罐31内进行收集,然后再输送进飞灰锁斗32中,使飞灰锁斗32进行分离作用。
在上述半焦收集装置2和飞灰收集装置3的进一步设置的基础上,通过监测半焦收集罐22和飞灰收集罐31的料位高度来判断两路半焦分配的比例。例如,在半焦收集罐22和飞灰收集罐31的轴向高度上设置有料位计进行料位指示,从而判断两个收集系统中的实时料位变化。
第一设定料位对应半焦收集装置2满负荷运行下的设定处理量,而半焦收集装置2中的第一料位高度与第一设定料位不同,第一料位高度为收集过程中在监测和调节两个系统的分配比例时设定的料位高度,其小于第一设定料位。第一料位高度可以设置为超过第一设定料位的80%的值,即当料位高度首先达到第一设定料位80%时,则需要对收集系统进行调整以控制分配比例,具体以本实施例中前面所述的实现方式来进行。飞灰收集装置3的第二设定料位和第二料位高度与上述的第一料位高度和第一设定料位同理。
通常,锁斗一个循环周期会有收料、泄压、置换、排料等四个关键过程,一个周期时间接近1小时,在设计值范围内,优选地使半焦收集装置2和飞灰收集装置3的容积设计为固定的,即,在一个循环周期内,使两套系统的排焦量固定,当系统满负荷运行时,半焦分类比例对应两套系统的设计容积比,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两套系统的处理量保持一定,以支撑满负荷运行状态。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使半焦锁斗23和飞灰锁斗32的容积比为6:4,即系统满负荷运行时,半焦收集装置2处理60%的半焦量,飞灰收集装置3处理40%的半焦量,从而提供一个最优选的分配比例。
而对于半焦收集罐21和飞灰收集罐31来说,由于其主要起收集作用,体积会远远大于锁斗的体积,并且,半焦收集罐21与半焦锁斗23之间、飞灰收集罐31与飞灰锁斗32之间均设置有开启阀门,因此,半焦收集罐21和飞灰收集罐31可以设置为半焦收集罐21的体积大于飞灰收集罐31的体积,以匹配两个收集系统的处理量的大小比例,而设置的具体容积大小可以依据处理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只要保证不影响两个系统的分配比例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中气化炉系统的基本设置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其唯一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3所示,气化炉本体1中还设置有内导流筒7,气化炉本体1内的底部区域形成半焦缓冲区10,内导流筒7位于半焦缓冲区10的上方,内导流筒7的外壁与气化炉本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70,第一合成气出口11连通于该环形空间70。内导流筒7的设置能够增加气化本体中部位置处的合成气流速,有利于半焦和合成气进行初步的惯性分离。
由于惯性分离的效率不够稳定,无法保证合成气夹带的半焦量满足飞灰收集装置3的处理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控制气化炉本体1中部的合成气中的半焦夹带量。
进一步地,可使内导流筒7的筒底面与第一合成气出口1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两者平齐式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消除合成气在排出过程中内导流筒7对半焦颗粒产生的阻碍作用,从而增加合成气的半焦夹带量,也使半焦夹带量更为稳定,更能够使流入飞灰收集装置3的半焦量更加接近满负荷状态下的设定处理量。
由于针对于不同的收集系统,或者针对于不同的处理状态,内导流筒7的最佳设置位置会有不同,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内导流筒7的筒底面的高度,例如较高于第一合成气出口11设置,或者较低于第一合成气出口11设置均可,只要能够更加趋近于理想的分配状态,同时保证正常使用即可。
同时,为了进一步影响气化炉内部的半焦分配过程,还可以在内导流筒7的筒底部设置干扰板8,如图4所示。干扰板8的一端连接至内导流筒7的筒底,干扰板8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合成气出口11的下方延伸。干扰板8能够使半焦缓冲区10在稀相输送的状态下减少大气量抽引对上部分半焦分配过程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半焦分配比例。
为了提高优化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将干扰板8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并且,其中一个干扰板8自内导流筒7的筒底朝向第一合成气出口11的下方延伸,其中另一个干扰板8自内导流筒7的筒底朝向远离第一合成气出口11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两个干扰板8的设置,使内导流筒7筒底处的气流扰动效果更佳,从而进一步影响气化炉本体1内半焦的分配效果。
两个干扰板8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在90°~150°之间,本实施例中选用120°作为设置角度。另外,干扰板8也可设置为更多数量,以起到更好地扰流效果。
对于变工况而言,颗粒粒径、密度、合成气的组成等各种不可控的参数变化均会对半焦的惯性分离作用产生不确定的影响,因此,可向气化炉本体1内部通入激冷气,用来进一步增强干扰效果。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气化炉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向气化炉本体1内通入激冷气的激冷气入口9,并且激冷气入口9朝向内导流筒7的筒底,也就是说,激冷气入口9位于与内导流筒7的筒底或者干扰板8相同的水平高度上。激冷气可以在气化炉本体1内起卷吸携带作用,从而改变气化炉本体1内上部气流的运动方向,进而控制第一合成气出口11的合成气半焦夹带量。另一方面,激冷气也起到了激冷效果来终止气化炉本体1内的气化反应的目的。激冷气可以设置一股,也可以设置多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朝向扰流板以及位于扰流板下方高度的位置处设置两股激冷气流。
在使用气化炉进行气化反应的过程中,将上述结构和实施例1中提供的气化炉系统中的连通结构以及操作方法进行结合,来优化半焦在气化炉本体1中的惯性分离作用,达到较好的稳定分配过程,达到更佳的分配比例,使最大程度地保证系统的满负荷运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使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设置来实现优化半焦分离的效果,而具体的设置位置,例如筒底高度或者干扰板8角度,可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气化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化炉本体(1),具有半焦出口(12)和第一合成气出口(11);
半焦收集装置(2),与所述半焦出口(12)连通,所述半焦收集装置(2)用于收集所述气化炉本体(1)内反应产生的半焦颗粒,所述半焦收集装置(2)还具有第二合成气出口(21);
飞灰收集装置(3),具有合成气入口(30),所述第一合成气出口(11)和所述第二合成气出口(21)分别与所述合成气入口(30)连通,所述飞灰收集装置(3)用于收集所述气化炉本体(1)内反应产生的合成气中夹带的半焦颗粒;
所述第一合成气出口(11)和所述合成气入口(30)的连接管路上设有主路阀门(5),所述第二合成气出口(21)和所述合成气入口(30)的连接管路上设有辅路阀门(6),以在所述半焦收集装置(2)中的料位达到第一料位高度时,使所述主路阀门(5)的开度增大,所述辅路阀门(6)的开度减小,以使所述飞灰收集装置(3)中的半焦料位升高,或者在所述飞灰收集装置(3)中的料位达到第二料位高度时,使所述主路阀门(5)的开度减小,所述辅路阀门(6)的开度增大,以使所述半焦收集装置(2)中的半焦料位升高;
所述气化炉本体(1)中设置有内导流筒(7),所述气化炉本体(1)内的底部区域形成半焦缓冲区(10),所述内导流筒(7)位于所述半焦缓冲区(10)的上方,所述内导流筒(7)的外壁与所述气化炉本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70),所述第一合成气出口(11)连通于所述环形空间(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焦收集装置(2)包括半焦收集罐(22)和半焦锁斗(23),所述气化炉本体(1)、所述半焦收集罐(22)和所述半焦锁斗(23)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合成气出口(21)设置在所述半焦收集罐(22)上,所述半焦收集罐(22)和所述半焦锁斗(23)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连通阀(24),以使所述半焦收集罐(22)中的半焦量达到设定料位后排放至所述半焦锁斗(23)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化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灰收集装置(3)包括飞灰收集罐(31)和飞灰锁斗(32),所述气化炉本体(1)、所述飞灰收集罐(31)和所述飞灰锁斗(32)依次连通,所述合成气入口(30)设置在所述飞灰收集罐(31)上,所述飞灰收集罐(31)和所述飞灰锁斗(32)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连通阀(33),以使所述飞灰收集罐(31)中的半焦量达到设定料位后排放至所述飞灰锁斗(3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化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焦锁斗(23)和所述飞灰锁斗(32)的容积比为6: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流筒(7)的筒底面与所述第一合成气出口(1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流筒(7)的底部设置有干扰板(8),所述干扰板(8)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内导流筒(7)的筒底,所述干扰板(8)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合成气出口(11)的下方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化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板(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干扰板(8)分别自所述内导流筒(7)的筒底朝向相反的方向倾斜且向下延伸,并且其中一个所述干扰板(8)朝向具有所述第一合成气出口(11)的所述气化炉本体的一侧侧壁延伸;两个所述干扰板(8)之间形成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气化炉本体(1)内通入激冷气的激冷气入口(9),所述激冷气入口(9)朝向所述内导流筒(7)的筒底。
9.一种气化炉系统的半焦分配控制方法,其应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化炉系统中,所述半焦分配控制方法包括:
将气化炉本体内产生的半焦颗粒经半焦出口通入至半焦收集装置中;
将气化炉本体内产生的合成气经第一合成气出口通入至飞灰收集装置中;
将半焦收集装置中的合成气经第二合成气出口通入至飞灰收集装置中;其中,在半焦收集装置中的料位达到第一料位高度时,将第一合成气出口和飞灰收集装置的合成气入口之间的主路阀门的开度调大,将第二合成气出口和合成气入口之间的辅路阀门的开度调小,使半焦缓冲区内的料位高度增加,合成气夹带的半焦颗粒增多,以使半焦收集装置接收排焦的状态为密相输送状态,或者在飞灰收集装置中的料位达到第二料位高度时,将主路阀门的开度调小,辅路阀门的开度调大,使半焦缓冲区内的料位高度减小,合成气夹带的半焦颗粒减少,以使半焦收集装置接收排焦的状态为稀相输送状态。
CN202111396513.5A 2021-11-23 2021-11-23 气化炉系统及其半焦分配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106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6513.5A CN114106885B (zh) 2021-11-23 2021-11-23 气化炉系统及其半焦分配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6513.5A CN114106885B (zh) 2021-11-23 2021-11-23 气化炉系统及其半焦分配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6885A CN114106885A (zh) 2022-03-01
CN114106885B true CN114106885B (zh) 2022-07-26

Family

ID=80440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6513.5A Active CN114106885B (zh) 2021-11-23 2021-11-23 气化炉系统及其半焦分配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688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7591A (zh) * 2016-04-01 2016-06-08 南京理工大学 固体燃料流化床热解气化燃烧分级转化装置及方法
CN107502389A (zh) * 2017-09-07 2017-12-22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气化排焦冷却系统及其工艺
CN108865306A (zh) * 2018-06-27 2018-11-23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排焦及成浆耦合工艺
CN210085389U (zh) * 2019-04-03 2020-02-18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返料系统及气化炉系统
CN211199137U (zh) * 2019-09-24 2020-08-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粉煤热解-气化装置
CN213232137U (zh) * 2020-09-06 2021-05-18 中科聚信洁能热锻装备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碳飞灰智能输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5179B (zh) * 2017-01-23 2019-03-08 江苏华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流化床与热解床复合气化的工艺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7591A (zh) * 2016-04-01 2016-06-08 南京理工大学 固体燃料流化床热解气化燃烧分级转化装置及方法
CN107502389A (zh) * 2017-09-07 2017-12-22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气化排焦冷却系统及其工艺
CN108865306A (zh) * 2018-06-27 2018-11-23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排焦及成浆耦合工艺
CN210085389U (zh) * 2019-04-03 2020-02-18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返料系统及气化炉系统
CN211199137U (zh) * 2019-09-24 2020-08-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粉煤热解-气化装置
CN213232137U (zh) * 2020-09-06 2021-05-18 中科聚信洁能热锻装备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碳飞灰智能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6885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61771A (zh) 含钛高炉渣氯化装置
CN104081124B (zh) 带有稀释相去除氧化区内的灰烬和细粒的化学回路燃烧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EP1807657B1 (en) Cyclone bypass for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eactor
CN111286356B (zh) 一种高温费托合成生产烃类的系统
EP3719398B1 (en) Moving granular bed dust filtration device with automatic particle size stratification and stratified filter material replacement
EP145632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asifying carbonaceous material
CN105189712B (zh) 用于再循环细灰的方法和装置
CN114106885B (zh) 气化炉系统及其半焦分配控制方法
CN105273764A (zh) 煤气化装置及气化方法
US11634644B2 (en) Fast pyrolysis heat exchanger system and method
CN106554018A (zh) 一种冷氢化除尘系统及工艺
CN104525392B (zh) 带渐扩型入口、导流板和防尘网的旋风分离器和实验系统
US4813381A (en) Controlling thermal transmission rate at a fast fluidized bed reactor
CN212236464U (zh) 含焦油燃料气移动颗粒床除尘装置
CN108130134B (zh) 一种煤气化炉
US3698874A (en) Dust control apparatus for fluidized bed reactors
CN207330862U (zh) 同时生产甲烷热解气和合成气的气化系统
CN105537121A (zh) 处理低阶煤的系统和方法
KR20150051519A (ko) 용철 제조 설비의 환원가스 제진장치 및 제진방법
CN112044195A (zh) 含焦油燃料气移动颗粒床除尘装置与方法
CN106497606A (zh) 煤直接加氢热解方法
CN206624799U (zh) 有机含氧化合物制烯烃装置
CN201815202U (zh) 多晶硅废气焚烧的分离除尘包装系统
CN105861056B (zh) 一种用于有机固体燃料的高效清洁气化炉装置
CN114015476B (zh) 一种烘焙-热解-气化分级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