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9915A - 可固定式肾造瘘管 - Google Patents

可固定式肾造瘘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9915A
CN114099915A CN202111555059.3A CN202111555059A CN114099915A CN 114099915 A CN114099915 A CN 114099915A CN 202111555059 A CN202111555059 A CN 202111555059A CN 114099915 A CN114099915 A CN 114099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layer
fixing
tube
fix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50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跃
王卫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ir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ir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079574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3456995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ir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ingbo First Hospit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9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99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A61M25/0026Multi-lumen catheters with stationary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2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2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 A61M2025/0253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where the catheter is attached by straps, bands or the like secured by adhesiv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包括:一造瘘管主体和一固定底盘,所述造瘘管主体具有一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造瘘管主体的两端;所述固定底盘固定连接于所述造瘘管主体的一端,所述固定底盘具有一中心孔,所述中心孔连通所述流体通道,以便于在手术后通过所述固定底盘固定所述造瘘管主体于身体的预定位置。

Description

可固定式肾造瘘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及医疗器械用品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
背景技术
肾盂造瘘术的目的是引流肾盂,改善肾功能,减轻肾盂和肾实质感染。肾盂造瘘术的适应症状如:输尿管因某种原因梗阻(如损伤或结核等),全身情况不允许用其他方法解除梗阻者;肾积脓,全身情况不允许作肾切除术,或有其他原因必须保存病肾者;膀胱癌晚期,使两侧输尿管堵塞者;肾结石取石术后。
肾造瘘手术最后一步,用肠线缝合肾盂切口及肾切口,造瘘口外置导管引流。在肾盂造瘘术之后通常需要设置一根导管至造瘘通道内,并且作为手术的最后处理,需要对造瘘管进行固定处理。
参考图1是现有的造瘘管手术后的一种固定处理操作。肾造瘘管或者说被放置于身体内的导管,主体是一个硅胶管,其接头被留置于身体外部,而作为固定所述造瘘管的方式是,在身体造瘘口位置进行缝针,通过手术线连接于身体造瘘口,并且将手术线缠绕于造瘘管外部,由此来固定肾造瘘管。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方式中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的造瘘管其自身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固定方式,也就是说,不能和身体进行直接地固定,其只能通过诸如缝针的手术操作方式来间接固定。由于造瘘管主体的管状接口,以及为了保持造瘘管的基本导流功能,其不能穿过造瘘管主体进行缝针,只能以绕线的方式间接固定,且从手术实际效果来看,现有的这种缝针效果并不理想。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包括一固定底盘,通过所述固定底盘能够使得所述肾造瘘管稳定地固定于身体造瘘口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能够被简便地固定于身体的皮肤表面,不需要缝针固定造瘘管主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能够较好地防止造瘘管主体的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能够较大面积地与患者皮肤表面固定,从而分散皮肤表面的牵扯拉力,适当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其能够通过粘接的方式简便地被固定于身体的皮肤表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其提供平面的固定位置,以便于操作者对固定底盘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固定底盘一体地连接于所述造瘘管主体,也就是说,借助所述造瘘管主体自身的结构来固定,而不是辅助的方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造瘘管主体具有一引流头段,所述引流头段设有延伸的引流槽,从而减少端部堵塞的情况。
为了实现以上至少一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包括:
一造瘘管主体,所述造瘘管主体具有一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造瘘管主体的两端;和
一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固定连接于所述造瘘管主体的一端,所述固定底盘具有一中心孔,所述中心孔连通所述流体通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固定底盘包括一基层、一粘合剂层和一可剥离层,所述粘合剂层被设置于所述基层,所述可剥离层通过所述粘合剂层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叠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一表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可剥离层具有一间断线,所述间断线将所述可剥离层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形成两个部分。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基层包括一外层、一夹层和一内层,所述夹层被一体夹持于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的中心部分。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固定底盘包括一上端部和一下端部,所述上端部包括两个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两个所述第一部分对称地分布于所述第二部分两侧,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向内凹陷,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下端部对称。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固定底盘由柔性材料制成。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固定底盘包括一塞体,所述塞体适于插接于所述固定底盘的中心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塞体具有多个凸起环,多个所述凸起环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塞体的外周壁。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造瘘管主体包括一引流头段和一延伸段,所述引流头段和所述延伸段依次连接形成所述造瘘管主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引流头段具有至少二引流槽,各所述引流槽自所述引流头段外端向后开放延伸预定距离。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造瘘管主体的所述引流头段处于弯曲状态。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引流头段包括至少一遮盖区,所述遮盖区设置于至少一所述引流槽的开口区域。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包括:
一造瘘管主体;和
一造瘘固定装置,所述造瘘管固定装置包括一固定底盘和一盖体,所述盖体具有一内空间,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固定底盘,所述盖体适于盖接于所述造瘘管主体,并且使得所述造瘘管主体的外置端部容纳于所述内空间,以固定所述造瘘管主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盖体包括一固定塞,所述固定塞自所述盖体底部向内延伸预定长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固定塞具有多个凸起环,多个所述凸起环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塞的外周壁。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盖体包括一固定区和一变形区,所述固定区和所述变形区形成所述内空间,所述变形区高度可变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区。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当所述变形区在受到压力时,所述变形区能够向所述固定底盘所在平面方向移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当所述盖体的侧部受到向内施加压力时,所述变形区能够向所述盖体高度所在方向移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变形区在受到压力时,所述变形区产生折叠。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当所述盖体的侧部受到向内施加压力时,所述变形区向所述盖体高度所在方向展开。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固定底盘包括一基层、一粘合剂层和一可剥离层,所述粘合剂层被设置于所述基层,所述可剥离层通过所述粘合剂层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叠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一表面。
依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包括:
一引导主体,其中所述引导主体包括一引流部、一气囊部以及一输送部,其中所述引流部具有一引流通道和连通所述引流通道的至少一流体入口,其中所述气囊部具有一流体通道和一容气腔室,所述容气腔室环绕于所述流体通道的外侧,所述输送部具有一流体输送通道、一气体输送通道以及连通所述流体输送通道的一流体出口,所述气体输送通道间隔地位于所述流体输送通道的外侧,所述气囊部自所述引流部一体地向外延伸,且所述气囊部的所述流体通道连通于所述引流部的所述引流通道,所述输送部自所述气囊部一体地向外延伸,且所述输送部的所述流体输送通道和所述气体输送通道分别连通于所述气囊部的所述流体通道和所述容气腔室,所述气囊部能够在一自然状态和一膨胀状态之间切换,且在所述气囊部自所述自然状态切换至所述膨胀状态,所述气囊部的横截面增大;和
一固定主体,其中所述固定主体具有一粘贴面,所述固定主体能够以所述粘贴面的朝向与所述引导主体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输送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进一步包括一进气主体,其中所述进气具有一进气通道,其中所述进气主体以所述进气通道被连通于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输送部的所述气流输送通道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固定主体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主体具有一气流通道,其中所述固定主体的所述气流通道被连通于所述输送部的所述气体输送通道,所述进气主体以所述进气通道被连通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进一步包括一封闭主体,其中所述封闭主体包括一连接部和一封闭部,其中所述封闭部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封闭部被可拆卸地保持于所述输送部的所述流体出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封闭部的结构选自:圆锥结构、圆台结构以及楔形结构组成的结构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主体以环绕于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输送部的所述流体出口的方式被结合于所述输送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封闭主体的所述连接部具有一气体流道,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输送部和所述固定主体,且所述连接部的所述气体流道连通所述输送部的所述气体输送通道和所述固定主体的所述气流通道,所述封闭主体的所述封闭部自所述固定主体向外延伸,且所述封闭部和所述粘贴面位于所述固定主体的同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主体包括一硬质维持层和一软质粘贴层,其中所述硬质维持层具有一外表面和相对所述外表面的一内表面,其中所述软质粘贴层具有所述粘贴面和相对所述粘贴面的一结合面,所述软质粘贴层的所述结合面能够被贴合于所述硬质维持层的所述内表面,所述软质贴合层的硬度小于所述硬质维持层的硬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主体进一步包括一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具有一气流流通通道,其中所述结合部自所述输送部的外侧向外延伸,所述气流流通通道连通于所述输送部的所述气体输送通道,所述结合部以所述气流流通通道连通所述固定主体的所述气流通道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结合部和所述固定主体的所述硬质维持层或所述软质粘贴层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结合部以被贴合于所述软质粘贴层的所述结合面或是所述粘贴面的方式被结合于所述固定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结合部以被贴合于所述硬质维持层的所述外表面或是所述内表面的所述方式被结合于所述固定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结合部被间隔地保持于所述硬质维持层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软质粘贴层的所述结合面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硬质维持层环绕于所述流体出口的区域向外凸起,所述软质粘贴层的所述粘贴面呈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硬质维持层保持平面,所述软质粘贴层环绕于所述流体出口的区域向内凸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封闭主体的所述连接部具有一气体流道,所述固定主体的所述硬质维持层包括一维持部和一封闭罩,其中所述封闭罩具有一容纳空间和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的一开口,其中所述维持部自所述封闭罩的所述开口的外侧向外延伸,所述封闭主体的所述封闭部自所述封闭罩的顶部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延伸,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输送部和所述固定主体,且所述连接部的所述气体流道连通所述输送部的所述气体输送通道和所述固定主体的所述气流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主体的所述软质结合层和所述硬质维持层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主体的所述软质结合层和所述硬质维持层为分体式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引流部具有一牵引开口,其中所述牵引开口被连通于所述引流部的所述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部能够在一弯曲状态和一伸直状态之间切换,处于所述弯曲状态的所述引流部以所述牵引开口朝向内侧壁的方式向内收卷,处于所述伸直状态的所述引流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输送部的延伸方向能够保持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引流部自所述气囊部向外呈直线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引流部具有多个相互间隔的所述流体入口。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俯视示意图。
图1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可剥离层部分剥离示意图。
图2A是沿图1A中的A-A线剖视示意图。
图2B是沿图1A中的B-B线剖视示意图。
图2C是图2B对应的塞体插入所述造瘘管主体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制造方式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使用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示意图。
图7B、7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适应不同使用长度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9A-9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长度调整示意图。
图10A-10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2A-12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示意图。
图13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13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13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分解图示意图。
图13D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应用图示意图。
图13E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应用图示意图。
图13F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应用图示意图。
图14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14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14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应用图示意图。
图14D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应用图示意图。
图15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15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15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应用图示意图。
图15D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应用图示意图。
图16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16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16C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16D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16E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16F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21A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分解图示意图。
图21B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的结构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实施例”、“各种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引用指示这样的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是不是每个实施例必须包括该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一些实施例可具有对其它实施例的描述的特征中的一些、全部或没有这样的特征。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的俯视示意图。图1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的可剥离层23部分剥离示意图。图2A是沿图1A中的A-A线剖视示意图。图2B是沿图1A中的B-B线剖视示意图。图2C是图2B对应的塞体30插入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的制造方式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的使用示意图。
参考图1A至图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被阐释。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包括一造瘘管主体10和一固定底盘20,所述固定底盘20固定地连接于所述造瘘管主体10,以便于通过所述固定底盘20固定造瘘管主体10和患者皮肤表面的相对的位置,或者说通过所述固定底盘20确定所述造瘘管主体10和患者的造瘘口的相对位置,减少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伸缩移动。
进一步,所述固定底盘20自所述造瘘管主体10周侧大致横向地延伸形成一扩展的固定平面,以提供较大区域的固定位置,使得固定力扩散,而不会集中于造瘘口附近或者周围,且大区域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接关系更加牢固。
所述造瘘管主体10具有一流体通道101,所述流体通道101连通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两端,以沿着所述造瘘管主体10输送液体,如,由人体肾脏内部向外输送液体。
所述造瘘管主体10包括一引流头段11和一延伸段12,所述引流头段11和所述延伸段12依次连接形成所述造瘘管主体10。更进一步,所述引流头段11和所述延伸段12依次由内向外连接形成所述流体通道101。
优选地,所述引流头段11和所述延伸段12一体成型地连接。
参考图1A,所述造瘘管主体10包括一定位线14,所述定位线14用于定位所述造瘘管主体10进入身体的位置。所述定位线14沿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所述延伸段12一体地设置。举例地但不限于,当所述造瘘管主体10进入人体造瘘通道后,所述定位线14能够在X光或者B超检测的情况下进行显影,也就是说,能够从影像显示设备中观察到所述定位线14。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线14也可以被延伸设置于所述引流头段11或者所述接口段,本发明在这方面并不限制。
所述引流头段11具有至少二引流槽1101,各所述引流槽1101自所述引流头段11外端向后开放延伸预定距离。所述引流槽1101具有一开口1102,所述引流槽1101通过所述开口1102在横向连通外部空间。所述引流槽1101连通所述延伸段12,以便于通过所述引流槽1101向所述延伸段12段输送液体。也就是说,在使用时,膀胱内的尿液通过所述引流槽1101被输送至所述延伸段12端,由此向外输送。
参考图1A-图2C,所述引流头段11具有至少两引流面111,至少两所述引流面111形成所述引流槽110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两所述引流面111呈预定夹角地侧方连接形成所述引流槽1101,比如一横截面呈三角型的沟槽。
参考图2A,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头段11还具有一内连接面112,所述内连接面112连接于两所述引流面111之间以形成所述引流槽1101。也就是说,形成截面为梯形或者一侧弧形的梯形截面。
进一步,所述引流头段11包括至少二引流片113,所述引流片113的表面形成所述引流面11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二所述引流片113侧端连接形成至少二所述引流槽1101。也就是说,至少二所述引流片113将一个柱体空间分隔为至少二间隔空间。
换句话说,所述引流片113的两侧表面分别对应一所述引流槽1101。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A,所述引流头段11包括三个引流片113,以及具有三个所述引流槽1101,三个所述引流槽1101由三个所述引流片113间隔形成。
进一步,三个所述引流片113呈辐射状的端部连接,也就是说,三个所述引流片113各自间隔形成截面为大致三角形的三个所述引流槽1101。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以所述引流头段11包括三个引流片113以及形成三个所述引流槽1101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头段11还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所述引流片113以及形成其它数量的所述引流槽1101。举例地但不限于,2、4、5以及以上,本发明在这方面并不限制。
所述引流槽1101尾端形成至少一连通孔1103,所述引流槽1101通过所述连通孔1103连通所述延伸段12。
所述延伸段12具有一延伸通道1201,所述延伸通道1201用于输送液体。所述延伸通道1201连通所述引流槽1101,以形成所述流体通道101。
参考图2A,由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三个所述引流片113呈辐射状地连接形成多个引流槽1101,一方面,通过开放的所述引流槽1101使得液体从不同方向和高度都可以进入所述引流槽1101被引流,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小孔进入;另一方面,所述引流面111引流液体,即液体能够沿着所述引流面111流动,从而对于一些具有粘性颗粒,可以停留于所述引流面111的局部表面,而不是直接被输送到引流槽1101的端部的连通孔1103。
参考图2A,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引流头段11包括至少一外弧面114,所述被设置于所述引流片113的外端,以防止所述引流片113的端部直接接触外部,举例地,防止所述引流片113的平面端部直接接触人体气管内膜,引起不良刺激反应。
优选地,所述外弧面114呈弧形地设置于所述引流片113的外端。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外弧面114还可以是其它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中,多个所述外弧面114分别被设置多个所述引流片113外端,也就是说,所述外弧面114的数量和所述引流片113的数量配合。相邻的两个所述外弧面114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引流槽1101和外部。
多个所述外弧面114间隔地布置形成一大致环形的外表面,也就是说,整体形成一个相对平整的弧形表面,而不是引流片113端面直接形成的条纹状间隔表面。换句话说,通过所述外弧面114来缓和所述引流片113的刺激。所述外弧面114呈弧形地遮盖于引流片113外部,相邻的外弧面114之间形成间隙,使得液体能够通行的情况下,形成趋向圆周的防护引导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弧面114延伸凸出于所述引流片113的两侧,即,形成一个大致T型的结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弧面114单向延伸于所述引流片113的一侧,即,所述外弧面114和所述引流片113形成L型结构,本发明在这方面并不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藉由本发明的所述手术用外引流导尿管1的所述引流槽1101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手术用导尿管能够适应不同的人体的姿态,比如,卧床平躺的姿态、站立的姿态等,换句话说,在不同的姿态都能够比较顺畅的进行引流。举例地,当使用者处于卧床平躺的姿态时,导尿管的延伸方向和重力大致垂直,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能够沿由所述开口1102从横向到达所述引流面111,进而沿着所述引流面111向所述连通孔1103输送液体。换句话说,从不同的方向都可以进入对应的引流槽1101,而不论是平躺还是侧躺。而对于传统的进入孔,由于两个进入孔对称的分布,只有两个方向可以进入,但是如果其不是正对液体的流向,则不能容易进入,但是如果正对,则容易从一个孔进入,另一个孔出,或者说实质上能够进入的是一个孔。
参考图2B-图3,所述造瘘管主体10包括一扩展片13,所述扩展片13自所述延伸段12的尾端横向地扩展形成。所述扩展片13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底盘20。所述扩展片13具有一开孔1301,所述开孔1301连通所述延伸通道1201,也就是说,所述扩展片13是一环绕于所述延伸段12的环形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展片13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扩展片13的两侧表面,在形成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时,所述固定底盘20的所述基层21部分地延伸进入所述通孔,以增强所述扩展片13和所述基层21的结合强度。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中,所述扩展片13具有一第一表面131和一第二表面132,所述第一表面131和所述第二表面132相对的设置。所述第一表面131弧形地延伸,所述第二表面132大致平面地延伸。也就是说,所述扩展片13的厚度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减小,从而形成一凸部。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展片13的所述第一表面131是背离所述造瘘管主体10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132是与所述造瘘管主体10同侧的表面。
所述固定底盘20整体呈柔性,能够被弯折变形,也就是说,所述固定底盘20能够随着患者固定位置的形状变化。进一步,所述固定底盘20在使用时,能够形成适于患者腰侧部的弧形。
所述固定底盘20具有一中心孔201,所述中心孔201连通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所述流体通道101,以便于藉由所述中心孔201引出所述流体通道101的液体,即,引流患者肾盂内部的液体。
所述固定底盘20包括一基层21、一粘合剂层22和一可剥离层23,所述粘合剂层22被设置于所述基层21,所述可剥离层23通过所述粘合剂层22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叠层设置于所述基层21的一个面。也就是说,所述固定底盘20是所述可剥离层23借助所述粘合剂层22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叠在所述基层21的一个表面而构成的大致片体。所述片体具有较小的厚度,从而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所述基层21、所述粘合剂层22和所述可剥离层23各自形成部分所述中心孔201,或者说所述造瘘管主体10所在位置设置对应的开孔。
所述造瘘管主体10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层21。进一步,所述造瘘管主体10通过所述扩展片13一体连接于所述基层21。
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患者使用状态为参考,定义靠近患者皮肤的一侧为内,与之相反或者相背的一侧为外,由此来说明相对位置关系。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层22被设置于所述基层21的内侧面,相应地,所述可剥离层23被叠层于所述基层21的内侧面,由此当所述固定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被使用时,操作者如医生或者护士剥离所述可剥离层23,使得所述粘合剂层22粘接于患者的皮肤表面。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粘合剂层22是适于多次或者反复粘合、分离的材料,也就是说,所述粘合剂层22并不是定型剂或者一次性的固定剂。所述固定底盘20能够被多次或者反复粘接、脱离于患者表皮。
所述固定底盘20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上端部24和一下端部25,以及具有沿着所述固定底盘2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左端部26和一右端部27。所述上端部24和所述下端部25作为一组,所述左端部26和所述右端部27作为一组。所述上端部24的两端和所述下端部25的两端与所述左端部26以及所述右端部27的两端各自连接。也就是是说,所述上端部2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端部26和所述右端部27的一端,所述下端部2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端部26和所述右端部27的另一端,由此形成一个闭合的边缘。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端部24和所述端部形状一致,以使得所述固定底盘20正着或者倒着粘接效果相当,或者说正、倒都可以使用。
所述固定底盘20呈关于长度方向垂直的中心轴线Y左右对称的形状。也就是说,所述固定底盘20呈相对于所述固定底盘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面左右对称的形状。所述固定底盘20呈关于宽度方向垂直的中心轴线X上下对称的形状。也就是说,所述固定底盘20呈相对于所述固定底盘20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上下对称的形状。
所述上端部24和所述下端部25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左端部26和所述右端部27的延伸长度,以便于延伸粘接固定于患者的腰侧部。
所述上端部24具有一第一部分241和一第二部分242,所述下端部25具有一第一部分251和一第二部分252,所述上端部24的第一部分241和所述下端部25的第一部分251关于X轴上下对称,所述上端部24的第二部分242和所述下端部25的第二部分252关X轴上下对称。所述上端部24的第二部分242和所述下端部25的第二部分252关于X轴上下对称。所述上端部24的第二部分242关于Y轴对称,所述下端部25的第二端部分252关于Y轴对称。所述上端部24的第一部分241位于中心轴Y外侧,所述上端部24的第二部分242的中心轴与所述固定底盘20的中心轴Y一致。所述下端部25的第一部分251位于中心轴Y外侧,所述下端部25的第二部分252的中心轴与所述固定底盘20的中心轴Y一致。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端部24的所述第一部分241形成朝向所述固定底座的X轴外方弯曲的凸部,所述上端部24的所述第二部分242形成朝向所述固定底盘20的X轴内方弯曲的凹部。相应地,所述下端部25的所述第一部分251形成朝向所述固定底座的X轴外方弯曲的凸部,所述下端部25的所述第二部分252形成朝向所述固定底盘20的X轴内方弯曲的凹部。优选地,所述上端部24的第一部分241和第二部分242呈弧形变化。所述下端部25的第一部分251和第二部分252呈弧形变化。
优选地,在使用时,所述上端部24的第二部分242和所述下端部25第二部分252适于被粘接于患者腰侧肩,所述上端部24的所述第一部分242和所述下端部25的第一部分251适于被粘接于患者的腰部靠近腹部位置,由此,使得所述固定底盘20提供的固定条件和患者的固定位置匹配,使得粘接更加牢固以及更加便利,比如,在患者腰肩的粘接面积较小,方便患者转身活动,减少牵拉感,而两侧的粘接面积较大,能够提供更加牢固的粘接力,且靠近腹部的位置转动需求较小,较大的粘接面积不会影响使用感受。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端部24的第一部分241呈大致直线地延伸,所述上端部24的第二部分242自所述第一部分242一端逐渐向内凹陷形成凹部。所述下端部25的第一部分251大致呈直线的延伸,所述第二部分252自所述第一部分251的一端逐渐向内凹陷形成凹部。所述上端部24的第一部分241大致平行所述下端部25的第一部分251。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端部24的形状与所述下端部25的形状不是关于X轴对称,也就是说,所述固定底盘20的上下形状不同。
所述固定底盘20的所述基层21包括一操作部210,所述操作部210被设置于所述基层21的边缘位置,以提供便于剥离的操作点。所述操作部210未设置所述粘接剂层,也就是说,所述操作部210不能被粘接。所述可剥离层23包括一剥离头231,所述剥离头231被设置于所述可剥离层23的边缘位置,所述可剥离层23的剥离头231的位置与所述操作部210位置对应,也就是说,所述剥离头231和所述操作部210在起始状态不会粘合,而所述基层21和所述可剥离层23剩余的位置借由所述粘合剂层22可剥离地粘合。换句话说,所述剥离头231和所述操作部210以起始分离的方式提供便于操作剥离所述可剥离层23的操作起点位置。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可剥离层23的所述剥离头231的设置,使得操作者在操作时不会直接接触所述粘合剂层22,防止粘合力下降。举例地,操作者在操作时,可以一手捏住所述操作部210,而另一只手剥离所述可剥离层23。
所述可剥离层23具有一间断线232,所述间断线232将所述可剥离层23以能够撕开的方式形成两个部分。所述间断线232形成的两个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两侧,也就是说,所述间断线232的设置使得所述可剥离层23能够从所述固定组件的两侧分别脱离所述可剥离层23,而不会被所述固定组件阻挡。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剥离层23是相互分离的两个部分,也就是说,不需要设置所述间断线232而直接分离。在操作时,可以分别剥离而分离的两个部分。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层21包括一外层211和一内层213,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所述扩展片13被一体地夹持于所述外层211和所述内层213之间。举例地但不限于,所述外层211、所述内层213和所述扩展片13通过热压的方式一体成型。所述粘合剂层22被设置于所述内层213。
进一步,所述扩展片13位于所述外层211和所述内层213的中心部分28,也就是说,所述基层21的中心部分28包括三层材料,而边缘部分29包括两层材料。换句话说,所述基层21的中心部分28包括所述外层211、所述扩展片13和所述内层213。所述基层21的边缘部分29包括所述外层211和所述内层21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展片13的材料硬度可以略大于所述外层211和所述内层213的材料硬度,以便于更好地确定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方向性。优选地,所述扩展片13可以是由中心向边缘厚度逐渐减小的凸片。
为了减少所述固定底盘20粘接于皮肤时的不适感,优选所述固定底盘20具有一定的柔性,以及具有伸缩性。且具有伸缩性的所述固定底盘20易于跟随患者身体皮肤,而使得所述造瘘管固定装置100不易于脱离,对所述造瘘管主体10能够提供相对较稳定的固定作用。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由于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所述扩展片13的一体设置,使得所述固定底盘20的中心的硬度略大于所述固定底盘20的周边的硬度,并且所述固定底盘20的中心部分28的厚度略大于周边部分的厚度。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所述固定底盘20的这种内硬外软的结构设置,使得所述固定底盘20的可操作性、固定的牢固性相互平衡。举例地,由于所述固定底盘20的中心部分28较厚以及相对较硬,也就是说,且表面具有较好的保持形状的性能,换句话说,其表面大致平面延伸,因此操作者能够快速地将其施压固定于人体的柔软的皮肤表面,但是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而由于所述固定底盘20的边缘部分29相对较软,因此操作者可以由中心向外推开,使得更加柔软的所述固定底盘20的边缘部分29随身体形态变化,从而在边缘部分29牢固地连接于身体皮肤表面。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所述固定底盘20包括一塞体30,所述塞体30适于插接于所述固定底盘20的中心孔20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塞体30主要被塞接于所述固定底盘20的凸出部分,也就是说,不会延伸进入身体内部,以避免对患者造瘘口的破坏引起二次创伤。
所述塞体30包括多个凸起环31,多个所述凸起环31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塞体30的外周壁,以便于插拔所述塞体30,并且使得所述塞体30和所述固定底盘20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所述塞体30具有一锥形头32,所述锥形头32便于引导所述塞体30进入所述固定底盘20的所述中心孔201。另一方面,由于所述锥形头32尺寸逐渐缩小,因此能够被宽松地容纳于所述造瘘管主体10,因此即使所述锥形头32延伸进入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所述流体通道101,也不会引起对患者造瘘管的损伤。
所述塞体30通过一连接带33连接于所述固定底盘20,以防止所述塞体30在不使用状态时遗失。
参考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为简明起见,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以及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固定底盘20的形成的凸部位于内侧。也就是说,所述固定底盘20的外侧面是大致的平面,所述固定底盘20的内侧面中心部分28弧形地微凸起。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展片13的所述第一表面131是背离所述造瘘管主体10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132是与所述造瘘管主体10同侧的表面。所述第一表面131大致平面地延伸,所述第二表面132弧形地延伸。也就是说,所述扩展片13的厚度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减小,从而形成向内侧凸出的一凸部。
参考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为简明起见,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以及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所述扩展片13是一平面的片体,也就是说,所述扩展片13不形成所述凸起。所述基层21包括一夹层212,所述扩展片13被包覆于夹层212内,所述基层21的所述外层211和所述内层213夹持所述夹层212。
所述夹层212形成由中心向边缘厚度逐渐减小的凸起。
在制造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时,可以先一体成型带有所述扩展片13的所述造瘘管主体10,而后一体成型所述扩展片13和所述夹层212,也就是说,使得所夹层212包覆所述扩展片13,从而进一步扩展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可固定区42域;而后热压成型所述外层211、所述内层213和所述夹层212,使得三层材料连接于一体。更进一步,由于所述扩展片13、所述外层211、所述内层213和所述夹层212主体都是由塑料制造而成,在热压成型的过程中相互融合,因此在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的产品中,并不能看到明显的分层结构。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的剖视示意图。图7B-7C是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的适应不同长度的使用状态图。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包括一造瘘管主体10、一固定底盘20和一盖体40,所述盖体40连接于所述固定底盘20,所述盖体40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造瘘管主体10,以便于通过所述固定底盘20固定所述造瘘管主体10和患者皮肤表面的相对的位置,或者说通过所述固定底盘20确定所述造瘘管主体10和患者的造瘘口的相对位置,减少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伸缩移动。
所述固定底盘20和所述盖体40组成一造瘘管固定装置100。也就是说,所述造瘘管固定装置100通过固定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头端来固定所述造瘘管主体10和人体表皮的相对位置,从而不需要对所述造瘘管主体10进行缝针绕线等方式来进行固定。
进一步,所述固定底盘20位于所述造瘘管主体10周侧大致横向地延伸形成一扩展的固定平面,以提供较大区域的固定位置,使得固定力扩散,而不会集中于造瘘口附近或者周围,且大区域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接关系更加牢固。
进一步,所述造瘘管固定装置100盖接于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一端。当所述造瘘管主体10被置入身体后,所述造瘘管主体10端部暴露于外部,所述造瘘管固定装置100被盖接于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端口102后,将所述固定底盘20固定于身体表面,由此固定所述造瘘管主体10和身体的相对位置,不需要通过缝针的方式固定所述造瘘管主体10。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40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底盘20形成所述造瘘管固定装置100。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40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固定底盘20,举例地但不限于,螺纹连接的方式。
所述盖体40形成一内空间401以及包括一固定塞41,所述固定塞41自所述盖体40的底部向内延伸预定长度。当所述盖体40盖接于所述造瘘管主体10时,所述固定塞41插接于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端口102。
所述固定塞41具有多个凸体环411,多个所述凸起环411间隔的设置,一方面使得所述塞体30能够在不需要太大的作用力的情况下进入所述造瘘管主体10,另一方面,借助所述多个所述凸起环411和所述造瘘管主体10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塞体30和所述造瘘管主体10连接稳定。
进一步,所述盖体40的内空间401具有预定的高度,所述凸起环411具有预定的长度,从而使得盖体40的内空间401能够容纳不同长度的所述造瘘管主体10,也就是说,对于不同外置长度的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使用情况都可以适应。
举例地,当身体相对较胖的使用者或者男性使用者在使用所述造瘘管主体10时,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外置长度相对较短,进入所述内空间401的长度较短,所述固定塞41进入所述造瘘管主体10端口102的长度较短。当身体相对较瘦的使用者或者女性使用者在使用所述造瘘管主体10时,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外置长度相对较长,进入所述内空间401的长度较长,所述固定塞41进入所述造瘘管主体10端口102的长度较长。
图8-9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
与上述第四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40包括一固定区42和一变形区43,所述固定区42和所述变形区43形成所述内空间401。所述固定塞41自所述固定区42向内延伸。
所述变形区43高度可变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区42,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变形区43的高度调节,能够调节所述空间的高度H,从而适应不同的插接长度。也就是说,适应不同外置长度的所述造瘘管主体10。
进一步,所述变形区43在受到压力时或者说操作者如医生自所述盖体40的顶部向下施加压力时,所述变形区43能够向所述固定底盘20所在平面方向移动,也就是说,从高度方向转移到水平方向,从而减小所述盖体40的内空间401高度。当操作者如医生由所述盖体40的侧部向内施加压力时,所述变形区43能够向所述盖体40高度所在方向移动,也就是说,从水平放行转移到竖直或者垂直方向,从而增大所述盖体40的内空间401高度。由此,通过所述变形区43的变形来实现对插接固定高度的调节。
参考图9A,所述盖体40处于一常规状态410,在所述常规状态410,所述盖体40的所述内空间的高度较大,也就是说,能够插接容纳较大置留长度的所述造瘘管主体10。参考图9B,所述盖体40被操作后处于一调整状态420,在所述调整状态420,所述盖体40的所述内空间的高度减小,也就是说,能够插接容纳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置留长度减小。参考图9C,所述盖体40被进一步操作后处于所述调整状态420,在所述调整状态420,所述盖体40的所述内空间的高度继续减小,也就是说,能够插接容纳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置留长度进一步减小。也就是说,所述盖体40适于固定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置留长度能够被连续地调整。换句话说,所述盖体40的变化能够达到更大的调节精度。
图10A至图10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
与上述第四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40包括一固定区42和一变形区43,所述固定区42和所述变形区43形成所述内空间401。所述固定塞41自所述固定区42向内延伸。
所述变形区43高度可变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区42,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变形区43的高度调节,能够调节所述空间的高度H,从而适应不同的插接长度。也就是说,适应不同外置长度的所述造瘘管主体10。
所述变形区43在受到压力时或者说操作者如医生自所述盖体40的顶部向下施加压力时,所述变形区43能够产生折叠,从而减小所述盖体40的内空间401高度。当操作者如医生由所述盖体40的侧部向内施加压力时,所述变形区43能够向所述盖体40高度所在方向展开,从而增大所述盖体40的内空间401高度。由此,通过所述变形区43的变形来实现对插接固定高度的调节。
所述变形区43包括多个可折叠单元,各所述可折叠单元相互可活动地连接,从而使得当所述变形区43受到预定方向的作用力时,所述变形区43的折叠单元向预定方向折叠或者展开。进一步,依据所述变性区受到的作用力的位置和大小,所述折叠单元的折叠或者展开高度不同。也就是说,所述变形区43能够形成多个不同的高度,由此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参考图10A-10C,所述变形区43由完全折叠状态430,逐步变形至半折叠状态440,再变形至未折叠状态450,其适应的高度由最小调整至最大,对应的,其能够固定的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端部长度由最小改变至最大,由此能够适应较大的使用范围,比如男性、女性、身体肥胖或者消瘦等不同情况。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
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造瘘管主体10的所述引流头段11处于弯曲状态,也就是说,当所述引流头端自然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引流头段11弯曲,换句话说,当所述造瘘管主体10被置入身体后,所述引流头段11弯曲,从而阻止所述造瘘管主体10从身体脱离。
当所述造瘘管主体10需要被置入身体时,导丝穿过所述造瘘管主体10,使得所述造瘘管主体10伸直,以便于引导所述造瘘管主体10进入身体内部,当所述造瘘管主体10进入预定位置后,导丝被抽离,所述引流头段11恢复弯曲状态。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1。
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造瘘
参考图12A-12C,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头段11包括至少一遮盖区115,所述遮盖区115设置于至少一所述引流槽1101的开口1102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所述遮盖区115自所述引流槽1101的一预定位置延伸至另一预定位置,也就是说,所述引流槽1101的中间部分区域被遮盖。也就是说,所述引流槽1101的所述开口1102上方,所述遮盖区115的两侧分别连通外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盖区115被交替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引流槽1101。所述遮盖区115自所述气囊当向上延伸至所述引流槽1101预定高度位置。也就是说,所述引流的部分直接连通外部,部分被遮盖。
参照说明书附图13A至图21B,根据本发明的一些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8100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其中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8100包括一引导主体810和一固定主体820,其中所述固定主体820具有一粘贴面8201,所述固定主体820能够以所述粘贴面8201朝向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外端部,即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粘贴面8201的朝向和所述引导主体810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在所述引导主体810以内端部进入患者的造瘘通道后,所述肾造瘘管8100可以通过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粘贴面8201被粘贴于患者身体的方式被固定于患者身体。所述肾造瘘管8100被设置有定位线,以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在所述肾造瘘管8100被插入至患者身体之后藉由检测设备观察到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位置和进入的深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导主体810被实施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造瘘管主体,所述固定主体820被实施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固定底盘。
具体来说,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导主体810包括一引流部811、一气囊部812以及一输送部813,其中所述引流部811具有一引流通道81101和连通所述引流通道81101的至少一流体入口81102,其中所述气囊部812具有一流体通道81201和一容气腔室81202,所述容气腔室81202环绕于所述流体通道81201的外侧,所述输送部813具有一流体输送通道81301和一气体输送通道81302,所述气体输送通道81302间隔地位于所述流体输送通道81301的外侧。所述气囊部812自所述引流部811一体地向外延伸,且所述气囊部812的所述流体通道81201连通于所述引流部811的所述引流通道81101。所述输送部813自所述气囊部812一体地向外延伸,且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流体输送通道81301和所述气体输送通道81302分别连通于所述气囊部812的所述流体通道81201和所述容气腔室81202。
所述输送部813进一步具有一流体出口81303,所述固定主体820能够以被环绕于所述流体出口81303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引导部810的所述输送部813的外端部,且所述固定主体820具有一气流通道8202,其中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气流通道8202被连通于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气体输送通道81302。
所述肾造瘘管8100进一步包括一进气主体830,其中所述进气主体830包括一进气通道8301,其中所述进气主体830以所述进气通道8301被连通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气体输送通道81302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固定主体820的外侧。优选地,所述进气主体830以所述进气通道8301被连通于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气流通道8202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820的外侧,藉由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气流通道8202连通所述进气主体830的所述进气通道8301和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气体输送通道81302。可选地,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的外端部被保持于所述固定主体820的外侧,所述进气主体830以所述进气通道8301被连通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气体输送通道81302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输送部813。
参照图13E和图13F、图14C和图14D、图15C和图15D,在本发明所述的肾造瘘管8100的这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气囊部812能够在一自然状态和一膨胀状态之间切换。参照图13B,处于所述自然状态的所述气囊部812的横截面尺寸接近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引流部811和所述输送部813的横截面尺寸,且所述引流部811、所述气囊部812以及所述输送部813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患者身体的造瘘通道的尺寸,以使得所述肾造瘘管8100能够以所述引流部811的内端部朝向患者身体的方式顺利地通过造瘘通道进入患者体内。
通过将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进气主体830连接于一充气装置,在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气囊部812进入患者的体内后,所述充气装置产生气体,气体依次通过所述进气主体830的所述进气通道8301、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气流通道8202、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流体输送通道81301后持续进入所述气囊部812的所述容气腔室81202,所述气囊部812自所述自然状态转换成膨胀状态。
参照图13F、图14D以及图15D中,当所述气囊部812处于所述膨胀状态时,所述气囊部820的横截面尺寸变大,所述气囊部81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引流部811和所述输送部813的横截面尺寸,并在所述气囊部812膨胀至横截面尺寸大于患者的造瘘通道的开口尺寸后,所述肾造瘘管8100能够以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引流部811和所述气囊部812被保持于患者体内的方式被稳定地连接于患者身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固定主体820包括一硬质维持层821和一软质粘贴层822,其中所述硬质维持层821具有一外表面8211和相对于所述外表面8211的一内表面8212。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粘贴面8201形成于所述软质粘贴层822,且所述软质粘贴层822具有相对所述粘贴面8201的一结合面8221。进一步地,所述硬质维持层821具有一引导通道82101,所述软质粘贴层822具有一流通通道82201。所述软质粘贴面822以所述结合面8221贴合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内表面82202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内侧,且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流通通道82201被连通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引导通道82101,进而形成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气流通道8202。
优选地,所述硬质维持层821和所述软质粘贴层822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和所述软质粘贴层822通过热压工艺被结合为一体,结构牢固,不易分离,方便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承重。
可选地,所述硬质维持层821和所述软质粘贴层822为分体式结构。具体来说,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结合面8221和所述粘贴面8201均具有粘性,在使用前,所述软质粘贴层822和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相互独立,且相互分离,在使用时,将所述软质粘贴层822以所述结合面8221朝向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方式粘贴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内表面8212,使得所述硬质维持层821和所述软质粘贴层822固定连接。
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硬度大于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硬度,所述固定主体820以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粘贴面8201朝向患者身体的方式被粘贴于患者身体,与患者身体直接接触的所述软质粘贴层822材质柔软,有利于避免所述固定主体820在和患者身体发生摩擦时,所述软质粘贴层822刮伤患者的人体。例如但不限于,所述软质粘贴层822采用硅胶、橡胶等材质制得。所述硬质维持层821材质较硬,不仅能够维持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形状,方便直接粘贴,也使得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固定主体820在后续能够稳定安装承接患者体内排出的液体的容器。
所述进气主体830以所述进气通道8301被连通于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引导通道82101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外表面8211。
所述固定主体8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覆盖层823,其中所述覆盖层823被可撕拉地覆盖于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粘贴面8201,所述覆盖层823保护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粘贴面8201,避免所述粘贴面8201的粘性降低而影响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牢固性。在使用时,通过撕拉的方式件所述覆盖层823和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粘贴面8201分离,使得所述粘贴面8201暴露,将所述肾造瘘管8100以所述粘贴面8201朝向患者身体的方式将所述引导主体810插入患者身体,在所述固定件820的所述粘贴面8201被粘贴于患者身体后,所述肾造瘘管8100被稳定地保持于患者身体的造瘘通道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覆盖层823为两片式结构。具体来说,所述覆盖层823包括两个覆盖片8231,其中所述覆盖片8231具有一缺口82310,两个所述覆盖片8231以所述缺口82310对应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的方式被粘贴于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粘贴面8201,两个所述覆盖片8231分别保持于所述输送部813的两侧,且两个所述覆盖片8231完全覆盖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粘贴面8201,避免所述粘贴面8201被污染。优选地,两个所述覆盖片8231完全独立地被保持于所述输送部813的两侧。可选地,两个所述覆盖片8231以部分连接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输送部813的两侧。例如但不限于所述覆盖片8231由塑料材质制得,且所述覆盖片8231表面光滑,易于撕拉。
具体来说,在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导主体810进入患者体内后,分别撕拉两个所述覆盖片8231,所述覆盖片8231和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粘贴面8201分离,所述粘贴面8201暴露,进而可以将所述固定主体820固定于患者的腰部。
可选地,所述覆盖层823为一片式结构,即两个所述覆盖片8231一体成型。在使用时,先将所述覆盖片8231与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粘贴面8201分离,使得所述粘贴面8201暴露后,将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导主体810保持于患者体内,进而藉由所述粘贴面8201粘贴于患者腰部的方式使得所述固定主体820被固定于患者腰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所述覆盖层823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可固定式生造瘘管8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优选地,参照图13A至图13D,所述固定主体820的中部宽度小于所述固定主体820的两个端部的宽度,且所述引导主体810被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810的中部。所述固定主体820的形状和患者的腰部弧度相适配,有利于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粘贴面8201牢固地粘贴于患者的身体。并且,在分离所述肾造瘘管8100和患者时,可以减小对患者造瘘位置的撕拉作用力,减轻疼痛感。
可选地,所述固定主体820被实施为圆形、长方形、梯形、正方形、菱形、环形等规则图形或是其他不规则图形,所述固定主体820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肾造瘘管8100进一步包括一封闭主体840,其中所述封闭主体840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流体出口81302,并在所述封闭主体840被设置于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流体出口81302后,所述封闭主体840能够封闭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流体出口81302。
在本发明所述的肾造瘘管8100的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导主体810、所述固定主体820、所述进气主体830以及所述封闭主体840为一体式结构,节省医生在使用时组装的时间,且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导主体810、所述固定主体820、所述进气主体830以及所述封闭主体840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参照图13A至图13F,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固定主体820以环绕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流体出口81303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外端部。
优选地,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和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硬质维持层821或所述软质粘贴层822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主体810进一步包括一结合部814,其中所述结合部814具有一气流流通通道81401,其中所述结合部814自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流体出口81303的外周向外延伸,且所述气流流通通道81401连通于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气体输送通道81302。所述结合部814以所述气流流通通道81401连通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气流通道8202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820,以使得所述引导主体810被固定于所述固定主体820。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粘贴面8201的面积远远大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横截面积,增大了所述肾造瘘管8100和患者身体的接触面积和粘贴面积,有利于牢固地将所述肾造瘘管8100固定于患者身体。
优选地,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结合部814和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硬质维持层821或所述软质粘贴层822一体成型。
参照图16A和图16C,优选地,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结合部814以被贴合于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结合面8221或是所述粘贴面8201的方式被结合于所述固定主体820。比如说,所述软质粘贴层822具有一通孔,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结合部814以所述输送部813被保持于所述通孔的方式贴合于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结合面8221,进一步,通过胶黏或是热压等方式使得所述软质粘贴层822被贴合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结合部814,并且所述粘贴面8201朝向所述引导主体810,然后再将所述硬质维持层821通过胶粘或是热压等工艺结合于所述软质粘贴层822,且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引导通道82101被连通于所述结合部814的所述气流流通通道81401。
可选地,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结合部814以被贴合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外表面8211或是所述内表面8212的所述方式被结合于所述固定主体820,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引导通道82101被连通于所述结合部814的所述气流流通通道81401。所述软质粘贴层822通过胶粘或是热压等工艺结合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内表面8212。
参照图16A和图16B,可选地,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结合部814被间隔地保持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内表面8212和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结合面8221之间。比如说,所述软质粘贴层822和所述硬质维持层821通过胶粘或是热压工艺结合后,在所述软质粘贴层822和所述硬质维持层821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通孔的一装配空间,所述引导主体810以所述结合部814被保持于所述装配空间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固定主体820的一侧,在所述装配空间内灌入胶水或是熔融状态的其他粘性材料,待粘性材料凝固后,粘性材料被填充于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结合面8221和所述结合部814之间以及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内表面8212和所述结合部814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所述引导主体810和所述固定主体820的具体结合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13A至图13D,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封闭主体840包括一连接部841和一封闭部842,其中所述连接部841的自所述固定主体820悬空地向上延伸,所述封闭部842被设置于所述封闭部842的端部。所述连接部841具有弹性,以允许所述封闭部842可以远离所述引导主体810或是靠近所述引导主体810。在所述封闭部842被保持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所述流体出口81303后,所述流体出口81303被封闭。在所述封闭部842离开所述流体出口81303后,所述流体出口81303被暴露,允许液体通过所述流体出口81303流出。
优选地,参照图16D至图16F,在所述结合层814被固定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和所述软质粘贴层822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邻近于所述流体出口81303的部分区域向外凸起,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粘贴面8201呈平面,便于牢固地粘贴于患者的腰部。并且,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邻近于所述流体出口81303的部分区域向外凸起,有利于在所述粘贴面8201被粘贴于患者皮肤时,增大了患者的皮肤和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外表面8211之间的距离,进而避免所述封闭部842在塞入所述流体出口81303时,撑开患者的皮肤和身体,减小对患者造成的疼痛感。
可选地,参照图16A至图16C,在所述结合层814被固定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和所述软质粘贴层822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保持平面,所述软质粘贴层822的所述粘贴面8201向内凸起。这样,也可以增大患者皮肤和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外表面8211之间的距离,避免所述封闭部842在塞入所述流体出口81303时,撑开患者的皮肤和身体,减小对患者造成的疼痛感。
优选地,所述封闭主体840的所述封闭部842为圆锥结构,即沿着所述引导主体810的延伸方向,所述封闭部842的横截面逐渐减小,避免所述封闭部842在塞入所述流体出口81303时,撑开患者的皮肤和身体,减小对患者造成的疼痛感。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封闭主体840的所述封闭部842也可以被实施为楔形结构,圆台结构等,所述封闭部842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可固定式肾造瘘管8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无需利用所述肾造瘘管8100进行排液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操作所述封闭主体840的方式暴露所述流体出口81303,并通过所述流体出口81303观察手术位置的愈合状况。所述肾造瘘管8100无需额外预留固定部分于患者的体外,在医生通过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通道观察患者手术位置的恢复状况时,所述肾造瘘管8100对医生视野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医生清楚地观察患者手术位置的恢复状况。在观察后,将所述封闭主体840的所述封闭部842设置于所述流体出口81303,以遮挡所述流体出口81303,操作简单,无需对所述固定主体820反复进行撕拉和粘贴操作,不仅减小了患者的疼痛感,而且避免在撕拉和粘贴操作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参照图14A至图14D,所述封闭主体840的所述连接部841具有一气体流道8401,所述封闭主体840的所述连接部841的两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和所述固定主体820,且所述封闭主体840的所述气体流道8401连通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气体输送通道81302和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气流通道8202。所述封闭主体840的所述封闭部842自所述固定主体820向外延伸,且所述封闭部842和所述粘贴面8201位于所述固定主体820的同一侧。
通过操作所述固定主体820可以使得所述封闭主体840的所述封闭部842封闭所述流体出口81303或是暴露所述流体出口81303。具体地,在所述封闭部842被保持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流体出口81303后,所述粘贴面8201能够被粘贴于患者身体。在将所述粘贴面8201与患者分离后,所述封闭主体840的所述封闭部842能够离开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流体出口81303。这样,避免所述封闭主体840的所述封闭部842在无人操作时自行离开所述流体出口81303而使得所述流体出口81303暴露。
参照图15A至图15D,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硬质维持层821包括一维持部8213和一封闭罩8214,其中所述封闭罩8214具有一容纳空间82141和连通所述容纳空间82141的一开口82142,其中所述维持部8213自所述封闭罩8214的所述开口82142的外侧向外延伸。所述封闭主体840的所述封闭部842自所述封闭罩8214的顶部向所述容纳空间82141内延伸,所述软质粘贴层821被设置于所述硬质维持层821的所述维持部8213。所述连接部841的两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和所述固定主体820,且所述连接部841的所述气体流道8401连通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气体输送通道81302和所述固定主体820的所述气流通道8201。
在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导主体810被保持于患者身体的造瘘通道后,将所述固定主体820以所述封闭罩8214对应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流体出口81303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外端部,并使得被设置于所述封闭罩8214顶部的所述封闭部842封闭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流体出口81303。在所述粘贴面8201粘贴于患者身体后,所述肾造瘘管8100被固定于患者的造瘘通道,所述封闭主体840的所述封闭部842稳定地封闭所述流体出口81303。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引流部811具有一牵引开口81103,其中所述牵引开口81103被连通于所述引流部811的所述引流通道81101,所述牵引开口81103形成于所述引导主体810的内端部。医生可以将一直线形的牵引件8200自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流体出口81303插入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输送部813的所述流体输送通道81301,依次经过所述气囊部812的所述流体通道81201和所述引流部811的所述引流通道81101后,自所述牵引开口81103穿出,进而达到手术部位,以进行后续的手术作业。
参照图13A至图16A、图21A和图21B,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引流部811能够在一弯曲状态和一伸直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引流部811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呈所述弯曲状态,处于所述弯曲状态下的所述引流部811自所述气囊部812弯曲地向外延伸,且所述引流部811以所述牵引开口81103朝向内侧壁靠近的方式收卷。进一步地,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引流部811具有弹性,进入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牵引件8200在经过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引流部811后,笔直延伸的所述牵引件8200牵引处于所述弯曲状态的所述引流部811趋于直线延伸,所述引流部81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输送部813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进而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引流部811自所述弯曲状态被切换至所述伸直状态。
在所述牵引件8200离开所述肾造瘘管8100后,所述牵引件8200受到的牵引作用力被撤销,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引流部811释放弹性势能,并恢复至初始状态,即在所述牵引件8200被取出后,所述引流部811自所述伸直状态恢复至所述弯曲状态,并以保持于所述弯曲状态的方式被保持于患者的体内,所述引导主体810的内端部被收卷,避免触碰患者体内的器官而造成不良刺激。
参照图17至图20,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引流部811自所述气囊部812向外呈直线延伸,即无需受到所述牵引件8200的牵引,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流部811始终处于所述伸直状态,所述引流部811的延伸方向始终和所述输送部813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
参照图13A至图21B,在本发明的这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引流部811的所述流体入口81102被实施为多个,多个所述流体入口81102相互间隔地分布,患者体内的液体可以从不同的所述流体入口流出体外,有利于避免出现堵塞的现象。
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所述引导主体810的所述引流部811包括一管体8111和至少二引导叶8112,其中所述流体入口81102和所述引流通道81101形成于所述管体8111,至少两个所述引导叶8112相互间隔地自所述管体8111的内壁向所述引流通道81101之间延伸,在所有所述引导叶8112的内壁之间形成一引导通道,避免所述引导叶8112阻碍所述牵引件8200穿过,所述流体入口81102形成于相邻的所述引导叶8112之间,藉由所述引导叶8112引导液体的流动,避免出现堵塞。
优选地,所述引导叶8112间隔均匀地设置于所述管体8111。可选地,相邻的所述引导叶8112之间的间距各不相同。优选地,相邻的所述流体入口81102的间隔距离一致。可选地,相邻的所述流体入口81102的间隔距离不同。优选地,所有的所述流体入口81102的宽度一致。可选地,至少两个所述流体入口81102的宽度不同。
优选地,多个所述流体入口81102的延伸长度一致。可选地,多个所述流体入口81102的延伸长度不一致。可选地,形成于所述引流部811的外侧部的所述流体入口81102的长度大于形成于所述引流部811的内侧部的所述流体入口81102的长度,这样,在所述引流部811以所述牵引开口81103朝向所述引流部811的内侧部弯曲后,患者体内的液体可以经过位于所述引流部811的外侧部的所述流体入口81102流出,使得处于所述弯曲状态的所述引流部811仍然可以顺畅地引导液体流出。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引导叶8112和所述流体入口81102的具体数量和实施方式不受限制,所述引导叶8112和所述流体入口81102的数量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说明书中文字描述的和说明书附图中示出的所述引导叶8112和所述流体入口81102的具体数量和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肾造瘘管8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造瘘管主体,所述造瘘管主体具有一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造瘘管主体的两端;和
一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固定连接于所述造瘘管主体的一端,所述固定底盘具有一中心孔,所述中心孔连通所述流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固定底盘包括一基层、一粘合剂层和一可剥离层,所述粘合剂层被设置于所述基层,所述可剥离层通过所述粘合剂层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叠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一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可剥离层具有一间断线,所述间断线将所述可剥离层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形成两个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基层包括一外层、一夹层和一内层,所述夹层被一体夹持于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的中心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固定底盘包括一上端部和一下端部,所述上端部包括两个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两个所述第一部分对称地分布于所述第二部分两侧,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向内凹陷,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下端部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固定底盘由柔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固定底盘包括一塞体,所述塞体适于插接于所述固定底盘的中心孔,其中所述塞体具有多个凸起环,多个所述凸起环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塞体的外周壁,其中所述造瘘管主体包括一引流头段和一延伸段,所述引流头段和所述延伸段依次连接形成所述造瘘管主体,其中所述引流头段具有至少二引流槽,各所述引流槽自所述引流头段外端向后开放延伸预定距离,其中所述造瘘管主体的所述引流头段处于弯曲状态,其中所述引流头段包括至少一遮盖区,所述遮盖区设置于至少一所述引流槽的开口区域。
8.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造瘘管主体;和
一造瘘固定装置,所述造瘘管固定装置包括一固定底盘和一盖体,所述盖体具有一内空间,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固定底盘,所述盖体适于盖接于所述造瘘管主体,并且使得所述造瘘管主体的外置端部容纳于所述内空间,以固定所述造瘘管主体。
9.一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引导主体,其中所述引导主体包括一引流部、一气囊部以及一输送部,其中所述引流部具有一引流通道和连通所述引流通道的至少一流体入口,其中所述气囊部具有一流体通道和一容气腔室,所述容气腔室环绕于所述流体通道的外侧,所述输送部具有一流体输送通道、一气体输送通道以及连通所述流体输送通道的一流体出口,所述气体输送通道间隔地位于所述流体输送通道的外侧,所述气囊部自所述引流部一体地向外延伸,且所述气囊部的所述流体通道连通于所述引流部的所述引流通道,所述输送部自所述气囊部一体地向外延伸,且所述输送部的所述流体输送通道和所述气体输送通道分别连通于所述气囊部的所述流体通道和所述容气腔室,所述气囊部能够在一自然状态和一膨胀状态之间切换,且在所述气囊部自所述自然状态切换至所述膨胀状态,所述气囊部的横截面增大;和
一固定主体,其中所述固定主体具有一粘贴面,所述固定主体能够以所述粘贴面的朝向与所述引导主体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输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固定式肾造瘘管,其中所述引导主体的所述引流部具有一牵引开口,其中所述牵引开口被连通于所述引流部的所述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部能够在一弯曲状态和一伸直状态之间切换,处于所述弯曲状态的所述引流部以所述牵引开口朝向内侧壁的方式向内收卷,处于所述伸直状态的所述引流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输送部的延伸方向能够保持一致。
CN202111555059.3A 2021-07-14 2021-12-17 可固定式肾造瘘管 Pending CN1140999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4922 2021-07-14
CN202110795741.3A CN113456995A (zh) 2021-07-14 2021-07-14 可固定式肾造瘘管
CN2021107949224 2021-07-14
CN2021107957413 2021-07-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9915A true CN114099915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65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5059.3A Pending CN114099915A (zh) 2021-07-14 2021-12-17 可固定式肾造瘘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99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8089A1 (zh) * 2022-10-26 2024-05-02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可调式术后安全管及其使用方法和一种医用留观通道形成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8089A1 (zh) * 2022-10-26 2024-05-02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可调式术后安全管及其使用方法和一种医用留观通道形成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9508B2 (en)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urine collection
US8777912B2 (en)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US11207097B2 (en) Fluid management device for medical tubes and drainage incisions
US10660784B2 (en)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EP2150218B1 (en) Ostomy appliance
US20170312116A1 (en)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ternal urinary incontinence treatment for women
US20110282311A1 (en)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US11779485B2 (en)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urine collection
GB2559883A (en) Urinary catheter
CN114099915A (zh) 可固定式肾造瘘管
CN114470490A (zh) 可固定的外接式肾造瘘管和引流盛装工具
CN114288527A (zh) 肾造瘘管固定装置和肾造瘘管套件
CN110292480B (zh) 体液收集装置
CN113456995A (zh) 可固定式肾造瘘管
CN211132573U (zh) 一种无痛胃肠镜专用的鼻导管吸氧装置
CN113456994A (zh) 带有外承载部件的固定式肾造瘘管装置
JP2024518737A (ja) 改良型栄養カテーテ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Weihong

Inventor after: Cheng Yue

Inventor after: Xie Haofen

Inventor before: Cheng Yue

Inventor before: Wang Weih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