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5117A - 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5117A
CN114095117A CN202010862001.2A CN202010862001A CN114095117A CN 114095117 A CN114095117 A CN 114095117A CN 202010862001 A CN202010862001 A CN 202010862001A CN 114095117 A CN114095117 A CN 114095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net frame
retransmitted
ethernet
identifi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20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德胜
牛乐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620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511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4293 priority patent/WO202204254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5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5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接收以太网帧;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修改所述以太网帧,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之后,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第一标识可以表示发生错误的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恢复,接收该错误的以太网帧的目的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标识选择是否发起全局重传请求,能够节省错误帧的传输时间,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方式是以太网系统中常用的传输方式。在这种传输方式中,节点设备先将入口(ingress)侧到来的数据包缓存起来,检查帧的正确性(例如,基于循环冗余校验技术进行检查);确定包正确后,根据帧头携带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找到需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地址,然后将该数据包发送出去。由于节点设备在ingress侧需要缓存整个帧,缓存时延较长,影响传输效率。
为了提升传输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直通交换(CUT-Through)方式。在这种传输方式中,节点设备在ingress侧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缓存以太网帧的一部分(例如,缓存用于寻址的部分),之后根据这部分包含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找到想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地址,再将该数据包发送出去。与存储转发方式相比,CUT-Through方式可以大大降低传输时延。
但由于CUT-Through方式并未缓存完整的数据包,在数据包发生错误的情况下,节点设备不能在检测到数据包出错后丢弃错误的数据包(因为数据包在缓存到一部分之后就开始寻址转发了)。所以,在采用CUT-Through方式的情况下,为了保障数据可靠性,需要依赖接收端上层的校验机制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校验,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当接收端检测到自身接收到的是错误的报文,则需要向发起端发送重传请求。那么,这个数据包的传输时延将是未发生错误时的传输时延的3倍。如何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以太网帧;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修改所述以太网帧,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通过这种方式,第一标识可以表示发生错误的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恢复,接收该错误的以太网帧的目的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标识选择是否发起全局重传请求,能够节省错误帧的传输时间,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还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无效。在本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第二标识确定以太网帧是否有效。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则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对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在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发送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在本实现方式中,在检测到以太网帧出现错误的情况下,传输过程中的节点设备可以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那么,接收该以太网帧的目的设备无需再向该以太网帧的发送设备发送全局重传请求,节省错误帧的传输时间,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包括: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局部重传请求;接收响应于所述局部重传请求发送的重传的以太网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包括: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得到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发送所述以太网帧。在本实现方式中,以太网帧校验失败且无效,表明该以太网帧已被修改;则本次无需再对以太网帧进行修改。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修改所述以太网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已被修改,若未被修改,则执行修改所述以太网帧的步骤;若已被修改,则不修改所述以太网帧,并直接发送所述以太网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以太网帧的净荷字段之后。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以太网帧的发送是按照字节排布顺序依次发送,第一标识位于净荷字段之后的方式,可以便于修改以太网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包括: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并发送所述以太网帧中的部分比特;所述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继续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中除所述部分比特之后的比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以太网帧,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若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时,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通过这种方法,在接收到错误的以太网帧后,若检测到该错误的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则目的设备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无需再向该以太网帧的发送设备发送全局重传请求,可以节省错误帧的传输时间,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无效,所述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包括: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包含第二标识;若包含,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无效;若不包含,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有效。在本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第二标识确定以太网帧是否有效。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以太网帧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所述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一状态,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无效;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状态,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有效。在本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第二标识确定以太网帧是否有效。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所述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四状态,则确定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五状态,则确定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在本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第一标识确定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时,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当确定所述以太网帧可被本地恢复时,对以太网帧进行本地恢复。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不可被本地恢复时,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包括: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若所述以太网帧有效,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在本实现方式中,以太网帧校验失败且有效,表明以太网帧在目的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之前的以太网链路的传输中出现了错误,且以太网帧在该以太网链路之前的传输过程中未发生错误,则目的设备尝试对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因此,目的设备无需向该以太网帧的发送设备发送全局重传请求,节省错误帧的传输时间,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以太网帧校验失败且无效,表明以太网帧在目的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之前的以太网链路的传输中出现了错误,且以太网帧在该以太网链路之前的传输过程中已发生错误,以太网帧已被修改,那么,目的设备可以等待接收节点设备获取的重传的以太网帧。因此,目的设备无需向该以太网帧的发送设备发送全局重传请求,节省错误帧的传输时间,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当前时刻距离接收到所述以太网帧的时刻超过预设时长,则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在本实现方式中,为了确保能够获取到正确的以太网帧,在检测到等待时长超过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目的设备将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校验单元、修改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以太网帧;所述校验单元,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所述修改单元,用于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修改所述以太网帧,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还包括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无效。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的情况下,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所述校验单元,还用于对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进行校验;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发送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局部重传请求;接收响应于所述局部重传请求发送的重传的以太网帧。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得到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以太网帧的净荷字段之后。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校验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并发送所述以太网帧中的部分比特;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继续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中除所述部分比特之后的比特。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校验单元、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和接收单元,其中:所述校验单元,用于接收以太网帧,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若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时,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无效,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包含第二标识;若包含,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无效;若不包含,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有效。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以太网帧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一状态,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无效;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状态,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有效。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四状态,则确定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五状态,则确定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时,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和恢复单元,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所述恢复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以太网帧可被本地恢复时,对以太网帧进行本地恢复。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若所述以太网帧有效,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若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若当前时刻距离接收到所述以太网帧的时刻超过预设时长,则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又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以太网帧;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又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以太网帧;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被实现。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被实现。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用于支持第一设备实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接收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站点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用于支持第一设备实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接收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接入点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可以表示发生错误的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恢复,接收该错误的以太网帧的目的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标识选择是否发起全局重传请求,能够节省错误帧的传输时间,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帧的帧格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系统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流程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流程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帧的帧格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帧的帧格式的示意图;
图8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的流程图;
图8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的流程图
图9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流程的示意图;
图9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流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流程的示意图;
图1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的流程图;
图1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以太网(Ethernet),它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举例来说,本申请的应用场景可以是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3标准或者IEEE 802.1标准的以太网,或者是基于IEEE 802.3下一代标准的以太网。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一些概念进行介绍。
1、以太网帧
以太网帧是在以太网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帧的帧格式的示意图。该以太网帧可以包含如下字段:
前导码(preamble)字段,包括7个字节,该前同步码1和0交替。接收端的适配器在接收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帧时能够根据该前同步码字段调整时钟频率,使它和发送端的频率同步。帧开始定界符(SFD)字段,包括1个字节,其中8位中前六位1和0交替,最后两位为连续1,表示后续内容为帧信息。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字段,包括6字节,用于指示该以太网帧的接收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源地址(source address)字段,包括6字节,用于指示该以太网帧的发送设备的MAC地址。类型(type)字段,包括2字节,用来标记上一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以便把收到的MAC帧的净荷字段上交给上一层的这个协议。例如,该字段为0x0800时,表示净荷(或称为有效载荷、数据)交付给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该字段为0x0806时,表示将净荷交付给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该字段为0X8035时,表示将净荷交付给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RARP)。在一些标准中,类型字段所在的位置处的2个字节为长度字段,长度字段用于指示净荷字段的长度。示例性的,可以根据这个字段的数值大小来判断是什么字段,若小于或等于1536(0x600),则这个字段是长度字段;若大于1536,则这个字段是类型字段。净荷(payload)字段,也可以称为有效载荷字段或者数据字段,它包括需要交付给上层的数据。其中,以太网帧数据长度规定最小为46字节,最大为1500字节(或者为1504、1982字节,不同的标准中可以有不同的规定),如果数据不到46字节时,会用填充字节填充到最小长度。最大值也叫最大传输单元(MTU)。帧检验序列(FCS)字段,包括4字节,用于检测该以太网帧是否发生错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以太网帧还可以包括扩展(extension)字段。
2、以太网帧校验
节点设备对接收到的以太网帧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表明该以太网帧在节点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的传输过程中未出现错误;若校验失败,表明该以太网帧在节点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的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CRC校验的方式对以太网帧进行校验。
CRC校验的原理是:发送设备根据要发送的数据按照预设计算方式计算出CRC值,并随着数据一同发送给接收设备。示例性的,参见图1,FCS字段中包含CRC值。接收设备对收到的数据按照相同的计算方式计算出CRC值,之后,接收设备比较接收到的CRC值与计算出的CRC值。具体的,若两个CRC值不相同,则以太网帧校验失败;若两个CRC值相同,则以太网帧校验成功。
但需要说明的是,节点设备不能通过校验结果知晓以太网帧在之前的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举例而言,若上一个节点设备发送给该节点设备的以太网帧原本就是错误的以太网帧,且错误的以太网帧在上一个节点设备到该节点设备的以太网链路的传输过程中并未出现错误,那么,节点设备对该以太网帧的校验也是成功的。
另外,节点设备也可以对以太网帧采用其他的校验方式,例如,检验和(checksum)、比特交织奇偶校验(bit interleaved parity,BIP),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校验的方式。以下实施例主要以CRC校验为例进行介绍。
3、以太网帧有效
由于以太网帧的校验结果只能表明以太网帧在节点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的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目的设备对接收到的以太网帧校验成功之后,还需要对以太网帧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其中,目的设备是最终接收该以太网帧的设备,目的设备的MAC地址与该以太网帧中的目的地址字段包含的MAC地址相同。
具体的,以太网帧有效,表示该以太网帧在目的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的以太网链路之前的传输过程中未出现过错误;以太网帧无效,表示该以太网帧在目的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的以太网链路之前的传输过程中出现过错误。后续内容中,将对判定以太网帧是否有效的方式进行具体的介绍。
4、局部重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节点设备校验以太网帧失败之后,节点设备可以通过局部重传的方式来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局部重传的含义为:节点设备通过自身能力对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得到重传的以太网帧;或者,节点设备向上一个节点设备发送针对以太网帧的重传请求,通过本节点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从上一个节点设备处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其中,节点设备向上一个节点设备发送的针对以太网帧的重传请求,可以称为局部重传请求。另外,在获取了重传的以太网帧之后,节点设备向下一个节点设备发送该重传的以太网帧。
5、全局重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全局重传的含义是:目的设备向源设备发送针对以太网帧的重传请求,通过目的设备与源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从源设备处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其中,源设备是生成所述以太网帧的设备,源设备的MAC地址与所述以太网帧的源地址字段中包含的MAC地址相同。目的设备向源设备发送的针对以太网帧的重传请求,可以称为全局重传请求。
6、本地恢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目的设备对接收到的以太网帧校验失败之后,可以通过本地恢复的方式来获取恢复的以太网帧。本地恢复的含义为:目的设备通过自身能力对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得到恢复的以太网帧;或者,目的设备向上一个节点设备发送针对以太网帧的重传请求,通过本目的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从上一个节点设备处获取恢复的以太网帧。在获取了恢复的以太网帧之后,目的设备再次对恢复的以太网帧进行校验,以及后续的操作,可参照后续内容中的介绍。
参见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系统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以太网系统包括计算机设备(示例为第一计算机设备、第二计算机设备)以及交换机(示例为第一交换机、第二交换机和第三交换机)。在该以太网系统中,节点设备两两之间通过以太网链路连接,以实现数据传输。需要说明的是,该以太网系统中至少包括两个节点设备,可以包含相比于图2更多或者更少的设备,此处不作限制,仅以图2作为示例。其中:
计算机设备,可以用于实现数据生成、接收,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等功能。可选的,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为服务器(例如,网络管理服务器,设备管理服务器,认证服务器,定位服务器)等网络设备。
交换机,可以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等功能。它可以按照通信两端的信息传输需求,把需要传输的数据向目的地址发送。可选的,该交换机还可以为网卡、集线器、路由器等网络连接设备。
示例性的,第一计算机设备生成以太网帧,向第二计算机设备发送该以太网帧。在该以太网帧的传输过程中,经过以太网链路“第一计算机设备-第一交换机”“第一交换机-第二交换机”“第二交换机-第三交换机”和“第三交换机-第二计算机设备”,以及以太网节点设备“第一交换机”“第二交换机”和“第三交换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适用于以太网系统中以太网帧的传输过程。
首先,对现有技术中的一些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进行介绍,以第一计算机设备生成以太网帧,向第二计算机设备发送该以太网帧为例。
在一种方式中,以太网采用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方式传输以太网帧。在这种传输方式中,节点设备先将入口(ingress)侧到来的数据包缓存起来,检查帧的正确性(例如,基于循环冗余校验技术进行检查)。若检测以太网帧正确,则节点设备根据帧头携带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找到需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地址,然后将该以太网帧发送出去。若检测到以太网帧出现错误,则节点设备丢弃这个以太网帧。
参见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流程的示意图。对于一个以太网帧而言,H为帧头(head)部分,P为净荷(或称为有效载荷)(Payload)部分,F为帧检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部分。需要说明的是,F部分图中示例为F1、F2,是为了区分不同的两个帧校验序列。示例性的,F部分可以包括CRC-32字段,用于校验以太网帧的正确性。其中,示例了以太网帧传输正确和传输出现错误两种情况。
传输正确的情况:第一交换机接收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的以太网帧,第一交换机对以太网帧进行CRC校验。在传输正确的情况下,接收设备计算出的CRC值(示例为F1)与接收到的以太网帧中包含的CRC值(示例为F1)相同。
第一交换机校验以太网帧成功之后,向第二交换机发送该以太网帧。按照相似的流程,该以太网帧经过第二交换机、第三交换机的传输,最终达到目的接收设备,即第二计算机设备。
传输出现错误的情况(以以太网帧在以太网链路“第一计算机设备-第一交换机”发生误码为例):第一交换机接收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的以太网帧,第一交换机对以太网帧进行CRC校验。由于以太网帧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第一交换机计算出的CRC值(示例为F2)与接收到的CRC值(示例为F1)不相同,则判定该以太网帧有误,则丢弃该以太网帧。第二计算机设备检测到丢包(例如,采用超时机制判定丢包、判定接收到下一个以太网帧),则向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重传请求(示例为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ment,NAK)报文)。接下来,第一计算机设备根据该重传请求向该第二计算机设备发送重传的以太网帧。可以看出,采用这种错误帧的重传方式,接收到重传的以太网帧的时延,会是以太网帧传输未发生错误的情况下的至少三倍。
在另一种方式中,为了提升传输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直通交换(CUT-Through)的传输方式。在这种传输方式中,节点设备在ingress侧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缓存以太网帧的一部分(例如,缓存用于寻址的部分,示例为帧头),之后根据这部分包含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找到想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地址,再将该数据包发送出去。与存储转发方式相比,CUT-Through方式可以大大降低传输时延。但由于CUT-Through方式并未缓存完整的数据包,在数据包发生错误的情况下,节点设备不能在检测到数据包出错后丢弃错误的数据包(因为数据包在缓存到一部分之后就开始寻址转发了)。所以,在采用CUT-Through方式的情况下,为了保障数据可靠性,需要依赖接收端上层(MAC层的上层,即IP层、应用层等等)的校验机制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校验,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当接收端检测到自身接收到的是错误的报文,则需要向发起端发送重传请求。
参见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流程的示意图。图4的以太网系统架构与图2相似,第一计算机设备生成以太网帧,向第二计算机设备发送该以太网帧。该以太网的传输过程可参照上述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在该以太网帧中,H为head部分,P为Payload部分,F为FCS部分,f为检验部分(例如,可以是CRC-16字段)。第二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f,依赖应用层校验机制,判断接收到的以太网帧是否有误。
传输正确的情况:第一交换机接收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的以太网帧,第一交换机对以太网帧进行CRC校验。第一交换机校验以太网帧成功之后,向第二交换机发送该以太网帧。按照相似的流程,该以太网帧经过第二交换机、第三交换机的传输,最终达到目的接收设备,即第二计算机设备。第二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f,依赖应用层校验机制,判断接收到的以太网帧无误。
传输出现错误的情况(以以太网帧在以太网链路“第一计算机设备-第一交换机”发生误码为例):第一交换机首先缓存以太网帧head部分,之后根据head部分包含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找到想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地址,再将以太网帧发送给第二交换机。由于发生误码,f部分发生错误,发生错误后的这部分示例为f’部分。第一交换机向发生错误的以太网帧发送给第二交换机。由于第二交换机接收到以太网帧已经是发生了错误的以太网帧,第二交换机接收到的以太网帧的CRC值(示例为F2)与计算出的CRC值(示例为F2)相同,第二交换机校验该错误的以太网帧成功。之后,第二交换机将发生错误的以太网帧发送给第三交换机,第三交换机将发生错误的以太网帧发送给第二计算机设备。第二计算机设备校验该接收到的以太网帧成功,之后第二计算机设备根据f’,依赖上层校验机制,判定接收到的以太网帧为错误的以太网帧。接下来,第二计算机设备向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重传请求,对应的,第一计算机设备根据该重传请求向该第二计算机设备发送重传的以太网帧。可以看出,采用这错误帧的重传方式,接收到重传的以太网帧的时延,会是以太网帧传输未发生错误的情况下的至少三倍。
鉴于此,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的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以太网帧的传输过程中,一个节点设备接收上一个节点设备发送的以太网帧之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在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这个节点设备修改所述以太网帧,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接下来,这个节点设备再向下一节点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通过这种方式,第一标识可以表示发生错误的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恢复。接收该错误的以太网帧的目的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标识选择是否发起全局重传请求,能够节省错误帧的传输时间,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基于图1所示的以太网系统来实现,下面描述的第二节点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第一交换机、第二交换机或者第三交换机。第一节点设备是第二节点设备的上一个节点设备,第三节点设备是第二节点设备的下一个节点设备。其中,上一个节点设备、下一个节点设备是根据以太网帧的传输方向来决定的。示例性的,在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二节点设备是第一交换机,那么,第一节点设备为第一计算机设备,第三节点设备为第二交换机。在又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二节点设备是第二交换机,那么,第一节点设备为第一交换机,第三节点设备为第三交换机。在又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二节点设备是第三交换机,那么,第一节点设备为第二交换机,第三节点设备为第二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101、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以太网帧。
S102、在第二节点设备接收了该以太网帧之后,第二节点设备对该以太网帧进行校验。
示例性的,第二节点设备可以对以太网帧进行CRC校验。以太网帧的FCS字段包括CRC-32字段。第二节点设备可以根据以太网帧的净荷字段,按照与第一节点设备已协商好的计算方式计算CRC值。之后,再比较以太网帧的FCS字段和计算出的CRC值。若计算出的CRC值与FCS字段不相同,则以太网帧校验失败;若计算出的CRC值与FCS字段相同,则以太网帧校验成功。
通过校验的方式,第二节点设备可以明确以太网帧在第一节点设备(即上一个节点设备)到第二节点设备的以太网链路的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错误。但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节点设备不能通过校验结果,知晓以太网帧在之前的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举例而言,若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给第二节点设备的以太网帧原本就是错误的以太网帧,且错误的以太网帧在第一节点设备到第二节点设备的以太网链路的传输过程中并未出现错误,那么,第二节点设备对该以太网帧的校验也是成功的。示例性的,可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第二交换机为第一节点设备,第三交换机为第二节点设备。第二交换机接收到的以太网帧已经发生了错误(包含F2字段)。那么,第二交换机向第三交换机发送的原本就是错误的以太网帧,第三交换机根据净荷字段计算出的CRC值与F2字段相同,第三交换机校验该以太网帧成功。
S103、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第二节点设备向第三节点设备发送所述以太网帧。
S104、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第二节点设备修改所述以太网帧。
具体的,以太网帧校验失败,表明该以太网帧在第一节点设备到第二节点设备的以太网链路的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其中,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可选的,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四状态,则指示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五状态,则指示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
具体的,若第二节点设备确定该以太网帧可被局部重传,则修改后的以太网帧中的第一标识为第四状态;若第二节点设备确定该以太网帧不可被局部重传,则修改后的以太网帧中的第一标识为第五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太网帧中可以一直包括第一标识,在之前的传输过程中,该第一标识为初始状态。若第二节点设备校验以太网帧失败,在以太网帧可被局部重传的情况下,第二节点设备将第一标识从初始状态修改为第四状态;在以太网帧不可被局部重传的情况下,第二节点设备将第一标识从初始状态修改为第五状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二节点设备校验以太网帧失败,在以太网帧可被局部重传的情况下,第二节点设备在以太网帧中添加第四状态的第一标识;在以太网帧不可被局部重传的情况下,第二节点设备在以太网帧中添加第五状态的第一标识。
示例性的,该第一标识的值为1,表示为第四状态,指示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该第一标识的值为0,表示为第五状态,指示所述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可选的,该第一标识的值还可以为其他取值,例如,11(表示为第四状态,指示将被局部重传)、00(表示为第五状态,指示不会被局部重传),等等。可选的,该第一标识还可以为预设的序列。示例性的,当该第一标识为第一预设序列时,表示为第四状态,指示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当该第一指示字段的值为第二预设序列时,表示为第五状态,指示所述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
另外,针对所述以太网帧中一直包括第一标识的这种情况。为了提升第一标识的可靠性,第一标识可以包括重复多次的指示字节。示例性的,指示字节为11时,表示为第四状态,指示将被局部重传;指示字节为00时,表示为第五状态,指示不会被局部重传。第一标识包括重复4次的指示字节。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标识为11111111时,表示为第四状态,指示将被局部重传,第一标识为00000000时,表示为第五状态,指示不会被局部重传。若在传输过程中,第一标识出现了误码,第一标识为其他值(例如,11111010),可视为第一标识为第六状态,第六状态的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标识失效。可以理解的是,第四状态的第一标识以及第五状态的第一标识可以指示所述第一标识有效。
进一步的,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为了提升第一标识的容错率,在指示字节的正确率不小于预设值(示例为75%)的情况下,可视为第一标识有效。其中,指示字节的正确率可以为重复较多次的指示字节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进而,第一标识为第四状态还是第五状态可以由重复较多次的指示字节的值来判定。举例而言,第一标识为11111110,其中重复次数较多次的指示字节为11,重复次数为3,指示字节中总的重复次数为4。指示字节的正确率为3/4,即75%,那么视为第一标识有效。重复较多次的指示字节为11,则该第一标识为第四状态,指示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标识位于该以太网帧的预设位置。例如,该第一标识位于所述以太网帧净荷字段之后。示例性的,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帧的帧格式的示意图。在图6中,第一标识位于FCS字段之前,净荷字段(或称为数据字段)之后。需要说明的是,以太网帧的传输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内容中介绍的CUT-Through方式。第二节点设备首先缓存以太网帧的帧头部分(可参照图5,该帧头部分包括目的地址字段、源地址字段和类型/长度字段),之后,根据帧头部分包含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找到想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地址(即,第三节点设备的MAC地址),再将该以太网帧发送出去。第二节点设备至少有缓存帧头部分的时间可以对以太网帧进行校验。由于以太网帧的发送是按照字节排布顺序依次发送,第一标识位于净荷字段之后的方式,可以便于第二节点设备修改以太网帧。
另外,第二节点设备校验以太网帧的失败之后,还需要修改该以太网帧,表明该修改后的以太网帧无效。其中,该以太网帧无效的含义是,该以太网帧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该以太网帧有效的含义是,该以太网帧在传输过程中未出现错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告知接收该以太网帧的目的设备该以太网帧是否已经发生错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还包括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无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设备校验以太网帧的失败之后,第二节点设备在以太网帧中添加第二标识。也即是说,以太网帧中包含所述第二标识,则表明该以太网帧无效;若以太网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标识,则表明该以太网帧有效。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以太网帧中一直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具体的,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一状态,则表明所述以太网帧无效;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状态,则表明所述以太网帧有效。
在这种方式中,第二节点设备校验以太网帧的失败之后,第二节点设备将所述以太网帧的第二标识从第二状态修改为所述第一状态,所述修改后的第二标识(即第一状态的第二标识)指示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无效。
示例性的,该第二标识的值为1,表示为第一状态,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无效。该第二标识的值为0,表示为第二状态,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有效。可选的,该第二标识的值还可以为其他取值,例如,11(表示为第一状态,指示无效)、00(表示为第二状态,指示有效),等等。可选的,该第二标识还可以为预设的序列。示例性的,当该第二标识为第一预设序列时,表示为第一状态,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当该第二标识为第二预设序列时,表示为第二状态,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有效。
可选的,该第二标识可以位于该以太网帧的预设位置。例如,该第二标识位于所述以太网帧的净荷字段(或称为数据字段)之后。示例性的,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帧的帧格式的示意图。在图7中,第二标识位于FCS字段之前,净荷字段之后。另外,在这种实施例中,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的相对位置不作限定,第一标识可以位于第二标识的前方,或者,第一标识也可以位于第二标识的后方。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可以通过反转以太网帧的FCS字段来表示以太网帧无效。示例性的,FCS字段中包括CRC值,第二节点设备计算出的CRC值为11110000,与以太网帧包含的CRC值不同。为了表示以太网帧无效,第二节点设备将以太网帧的FCS字段反转,修改后的以太网帧的FCS字段的CRC值为00001111。
S105、第二节点设备向第三节点设备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设备传输该以太网帧的方式为CUT-Through方式。在这种方式中,第二节点设备接收到以太网帧之后,首先缓存以太网帧的帧头部分,之后,根据帧头部分包含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找到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再将该以太网帧发送出去。其中,第二节点设备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的方式包括: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并发送所述以太网帧中的部分比特。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的方式包括:继续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中除所述部分比特之后的比特。可以理解为,该以太网帧和该修改后的以太网帧的所述部分比特是相同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修改所述以太网帧之前,所述以太网帧的部分比特已被发送;所述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继续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中除所述部分比特之后的比特。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在所述校验的过程中,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中的部分比特;在所述修改后,继续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中除所述部分比特之后的比特。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式,第一标识可以表示发生错误的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恢复。接收该错误的以太网帧的目的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标识选择是否发起全局重传请求,能够节省错误帧的传输时间,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以下对第二节点设备确定以太网帧是否可以被局部重传的方式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设备确定自身与上一个节点设备(即第一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是否具有重传能力。示例性的,若该以太网链路采用ACK/NAK(Acknowledgment/Negative Acknowledgment)的错误重传机制,则该以太网链路具有重传能力。其中,ACK/NAK是一种由硬件实现的,自动的传输机制,目的是保证事务层数据包(Transaction Layer Packet,TLP)有效可靠地传输。具体的,在TLP的传输过程中,发送设备会对每一个需要发送的TLP在重传缓存区(Replay Buffer)中做备份。接收设备会对接收到的TLP进行校验,并向发送设备反馈接收结果。其中,ACK数据链路层包(DLLP)用于指示TLP被成功接收,NAK DLLP则用于指示TLP传输中出现了错误。若发送设备接收到接收设备发送的ACK DLLP,确认该TLP已经成功的被接受,会删除Replay Buffer中的备份。若发送设备接收到接收设备发送的NAK DLLP,确认该TLP的传输出现了错误,则发送设备会从ReplayBuffer中取出数据,重新发送该TLP。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设备确定自身具有恢复以太网帧的能力。示例性的,第二节点设备可以通过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算法或者其他冗余帧处理方式对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第二节点设备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的方式不作限定。
参见图8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基于图1所示的以太网系统来实现,下面描述的第二节点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第一交换机、第二交换机或者第三交换机。第一节点设备是第二节点设备的上一个节点设备,第三节点设备是第二节点设备的下一个节点设备。其中,上一个节点设备、下一个节点设备是根据以太网帧的传输方向来决定的。在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二节点设备是第一交换机,那么,第一节点设备为第一计算机设备,第三节点设备为第二交换机。在又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二节点设备是第二交换机,那么,第一节点设备为第一交换机,第三节点设备为第三交换机。在又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二节点设备是第三交换机,那么,第一节点设备为第二交换机,第三节点设备为第二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201、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以太网帧。
该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上述内容中步骤S101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S202、在第二节点设备接收了该以太网帧之后,第二节点设备对该以太网帧进行校验。
该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上述内容中步骤S102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S203、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第二节点设备向第三节点设备发送所述以太网帧。
S204、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第二节点设备修改所述以太网帧。
该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上述内容中步骤S104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针对所述以太网帧中一直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的这种情况。为了提升第二标识的可靠性,第二标识可以包括重复多次的指示字节。示例性的,指示字节为10时,表示以太网帧无效;指示字节为01时,表示以太网帧有效;第二标识包括重复4次的指示字节。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标识为10101010时,表示为第一状态,指示以太网帧无效,第二标识为01010101时,表示为第二状态,指示以太网帧有效。若在传输过程中,第二标识出现了误码,第二标识为其他值(例如,11111010),可视为第二标识为第三状态,第三状态的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标识失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状态的第二标识以及第二状态的第二标识可以指示所述第二标识有效。
进一步的,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为了提升第二标识的容错率,在指示字节的正确率不小于预设值(示例为75%)的情况下,可视为第二标识有效。其中,指示字节的正确率可以为重复较多次的指示字节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进而,第二标识为第一状态还是第二状态可以由重复较多次的指示字节的值来判定。举例而言,第二标识为10101011,其中重复次数较多次的指示字节为10,重复次数为3,指示字节中总的重复次数为4。指示字节的正确率为3/4,即75%,那么视为第二标识有效。重复较多次的指示字节为10,则该第二状态为第一状态,指示以太网帧无效。
可选的,以太网帧中包含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可以合并为一个指示标识。示例性的,这个指示标识包括两个指示字节,第一个指示字节和第一标识具有相似的作用,可以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第二个指示字节和第二标识具有相似的作用。可以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可选的,为了提升指示标识的可靠性,指示标识中可以包括重复多次的指示字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在修改所述以太网帧之前,需要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未被修改。对应于前述内容中介绍的修改所述以太网帧的方式,第二节点设备可以判定接收到的以太网帧是否已被修改。举例而言,若修改以太网帧的方式为:节点设备检测以太网帧失败之后,将以太网帧中的第一标识从初始状态修改为第四状态或者第五状态;且将第二标识修改为从第二状态修改为第一状态。那么,第二节点设备可以检测以太网帧中包含的第一标识是否为第四状态或者第五状态,第二标识是否为第一状态。
若是,表明当前接收到的以太网帧已被修改(也即是说,该以太网帧是之前传输过程中的节点设备修改之后的以太网帧),那么,第二节点设备无需执行修改以太网帧,以及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的操作,直接向第三节点设备发送该以太网帧。这是因为,当前接收到的以太网帧已被修改,代表该以太网帧在之前的传输过程中已经发生过错误,该以太网帧在第一节点设备处已是错误的以太网帧。第二节点设备无法通过自身能力或者从第一节点设备处获取到正确的重传的以太网帧。
若不是,表明当前接收到的以太网帧未被修改,那么,第二节点设备修改所述以太网帧,并执行后续介绍的操作。这是因为,当前接收到的以太网帧未被修改,代表该以太网帧在之前的传输过程中都没有发生过错误,在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传输过程中第一次发生错误。第二节点设备可以通过自身能力或者从第一节点设备处获取到正确的重传的以太网帧。示例性的,这种方式可参照图8B所示的方法流程图。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判定以太网帧是否已被修改的方式仅为示例,对应于不同的修改所述以太网帧的方式,判定以太网帧是否已被修改的方式不同。在又一示例中,若修改以太网帧的方式为:节点设备检测以太网帧失败之后,将以太网帧中的第一标识从初始状态修改为第四状态或者第五状态;且在以太网帧中添加第二标识。那么,第二节点设备可以检测以太网帧中包含的第一标识是否为第四状态或者第五状态,以太网帧中是否包含第二标识。
S205、第二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
S206、第二节点设备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节点设备确定以太网帧可被局部重传,则第二节点设备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即第一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具有重传能力。第二节点设备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的过程可以为:
S2061、第二节点设备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局部重传请求。
示例性的,第二节点设备可以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NAK报文(或称为NAK DLLP)。
S2062、第二节点设备接收该第一节点设备响应于所述局部重传请求发送的重传的以太网帧。
结合上述内容中的介绍,第一节点设备接收到NAK报文,确认该以太网帧的传输中出现了错误。第一节点设备从Replay Buffer中取出备份的以太网帧,重新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以太网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设备自身具有恢复以太网帧的能力。第二节点设备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的过程可以为:第二节点设备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得到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示例性的,第二节点设备可以通过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correction,FEC)算法或者其他冗余帧处理方式对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第二节点设备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的方式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可以先对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得到重传的以太网帧。若该重传的以太网帧校验失败,第二节点设备再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局部重传请求,以获取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的重传的以太网帧。
S207、第二节点设备对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进行校验。
S208、在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第二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
S210、在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第二节点设备修改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节点设备修改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内容中的介绍。也即是说,修改后的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该修改后的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中还包括第二标识,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修改后的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无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获取一次重传的以太网帧,那么,在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校验失败的情况下,修改后的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中包括的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可以尝试最多获取预设次数的重传的以太网帧。以3次作为示例,那么,在第1次、第2次获取的重传的以太网帧校验失败的情况下,修改后的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中包括的第一标识,用于指示重传的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在第3次获取的重传的以太网帧校验失败的情况下,修改后的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中包括的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若多次中的一次获取的重传的以太网帧校验成功,第二节点设备可以不再继续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
参见图9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流程的示意图。该流程可以基于图2所示的以太网架构来实现。第一计算机设备生成以太网帧,向第二计算机设备发送该以太网帧。该以太网的传输过程可参照上述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其中,最初的以太网帧中包含第二标识和第一标识,其中,第二标识为00(第二状态),用于指示以太网帧有效;第一标识为00(初始状态)。
传输正确的情况:第一交换机接收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的以太网帧,第一交换机对以太网帧进行CRC校验。第一交换机校验以太网帧成功之后,向第二交换机发送该以太网帧。按照相似的流程,该以太网帧经过第二交换机、第三交换机的传输,最终达到目的接收设备,即第二计算机设备。在整个传输过程中,以太网帧未发生错误,各个节点设备均未修改以太网帧。第二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标识判定以太网帧有效。
传输出现错误的情况(以以太网帧在以太网链路“第一计算机设备-第一交换机”发生误码为例):第一交换机首先缓存以太网帧head部分,之后根据head部分包含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找到想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地址,再将以太网帧发送给第二交换机。由于发生误码,第一交换机校验以太网帧失败,且第一交换机确定以太网链路“第一计算机设备-第一交换机”具有重传能力,那么,第一交换机修改以太网帧的第一标识为第四状态(10,指示将被局部重传),修改第二标识为第一状态(11,指示无效)。另外,第一交换机向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局部重传请求(NAK报文)以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响应于该局部重传请求,第一计算机设备向第一交换机发送重传的以太网帧,第一交换机校验该重传的以太网帧成功,向下一个节点设备(即第二交换机)发送该重传的以太网帧。
假设后续的传输过程均不发生错误,那么,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和重传的以太网帧会先后发送到第二计算机设备处。第二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修改后的以太网帧中的第二标识确定该以太网帧无效,并且根据第一标识判定已有节点设备进行了局部重传,则无需第二计算机设备向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全局重传请求。第二计算机设备丢弃修改后的以太网帧,无需上传给上层。第二计算机设备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在接收了重传的以太网帧之后,第二计算机设备校验该重传的以太网帧成功,并且根据第二标识确定该重传的以太网帧有效。接下来,第二计算机设备则可将该重传的以太网帧上传给上层进行处理。
参见图9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流程的示意图。该流程可以基于图2所示的以太网架构来实现。与图9A所示的重传流程不同的是,第一交换机通过对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来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其他流程可参照上述内容中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对在后续的传输过程中,又出现传输错误的情况进行举例说明。以以太网链路“第二交换机-第三交换机”为例。第三交换机首先缓存以太网帧head部分,之后根据head部分包含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找到想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地址,再将以太网帧发送给第二计算机设备。由于发生误码,第三交换机校验以太网帧失败,第一交换机根据第一标识(10)以及第二标识(11)判定该以太网帧已被修改,那么,第三交换机不对以太网帧进行修改,且不对该以太网帧进行局部重传,直接向第二计算机设备发送该以太网帧。
以下通过示例,比较在传输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正确传输一个以太网帧所需的时间。示例性的,每条以太网链路的速率为10G比特/秒(bits persecond,bps),每条以太网链路的收发单元以及链路的传播时延Tlink为500ns,CUT-Through只需缓存以太网帧帧头的20个字节,交换时延除存储以太网帧或以太网帧帧头时延外还需要增加100ns的固定时延。重传请求包(NAK报文)的大小为64字节。以太网帧中承载用户消息的净荷字段为1500字节。
采用现有技术一(可参考图3对应实施例的介绍),总时延Terror1=T1+T2+T3,其中,T1为第二计算机设备检测到以太网帧丢包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最短为传输该以太网帧所需的传输时间,即T1=4*500+3*(1500*8/10+100)=5900ns;T2为重传请求包的所需的传输时间,T2=4*500+3*(64*8/10+100)=2453.6ns;T3为重传该以太网帧所需的传输时间,T3=4*500+3*(1500*8/10+100)=5900ns。那么,总时延Terror1=5900+2453.6+5900=14253.6ns。
若考虑在一个节点设备传输的内部阻塞情况,比如第一交换机正在发送上一个长度为1500字节的以太网帧,那么需要最多等待约1500*8/10=1200ns才能发送当前需要发送的以太网帧。一共考虑3个节点设备的内部阻塞,阻塞总时长T12=1200*3=3600ns。在这种情况下,总时延Terror1=T1+T2+T3+T12=5900+3600+2453.6+5900=17853.6ns。可视为,现有技术一的总时延在14253.6ns-17853.6ns之间。
采用现有技术二(可参考图4对应实施例的介绍),总时延Terror2=T4+T5+T6,其中,T4为第二计算机设备检测到错误的以太网帧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最短传输该以太网帧所需的传输时间,即T4=4*500+3*(20*8/10+100)=2348ns;T5为重传请求包的所需的传输时间,T5=4*500+3*(20*8/10+100)=2348ns;T6为重传该以太网帧所需的传输时间,T6=4*500+3*(20*8/10+100)=2348ns。Terror2=2348+2348+2348=7044ns。
采用本发明技术(可参考图9A对应实施例的介绍),则总时延Terror3=T7+T8,其中,T7为错误的以太网帧传输到第一交换机,第一交换机再发送重传请求包所需的时间,T7=500+500=1000ns;T8为重传该以太网帧所需的传输时间,T8=4*500+3*(20*8/10+100)=2348ns。Terror3=1000+2348=3348ns。
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一比较,本申请实施例的时延降低了76.5%-81.2%;与现有技术二比较,本申请实施例的时延降低了52.5%。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参见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流程的示意图。图10传输过程与图9A和图9B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以太网帧在第一交换机处不可被局部重传。那么,在第一交换机修改以太网帧的第一标识为第五状态(01,指示不会被局部重传),修改第二标识为第一状态(11,指示无效)。
假设后续的传输过程均不发生错误,那么,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发送到第二计算机设备处。第二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修改后的以太网帧中的第二标识确定该以太网帧无效,并且根据第一标识判定以太网帧并未进行局部重传,则第二计算机设备可以向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全局重传请求。第二计算机设备丢弃修改后的以太网帧,无需上传给上层。第二计算机设备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在接收了重传的以太网帧之后,第二计算机设备校验该重传的以太网帧成功,并且根据重传的以太网帧中的第二标识确定该重传的以太网帧有效。接下来,第二计算机设备则可将该重传的以太网帧上传给上层进行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本发明技术,则总时延Terror4=T9+T10+T11,其中,T9为第二计算机设备检测到错误的以太网帧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最短传输该以太网帧所需的传输时间,即T4=4*500+3*(20*8/10+100)=2348ns;T10为重传请求包的所需的传输时间,T5=4*500+3*(20*8/10+100)=2348ns;T11为重传该以太网帧所需的传输时间,T6=4*500+3*(20*8/10+100)=2348ns。Terror4=2348+2348+2348=7044ns。
采用现有技术一,可参照上述内容中的介绍,现有技术一的总时延在14253.6ns-17853.6ns之间。
采用现有技术二,总时延与本申请的实施方案相当。
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一比较,本申请实施例的时延降低了50.6%-60.5%;与现有技术二比较,本申请实施例的时延相当。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以上介绍了在以太网帧的传输过程中,各个节点设备对以太网帧的处理方式。接下来将介绍目的设备对以太网帧的处理方式。其中,目的设备的MAC地址与该以太网帧中的目的地址字段包含的MAC地址相同。
参见图1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基于图1所示的以太网系统来实现,下面描述的目的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第二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301、目的设备接收以太网帧,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
S302、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目的设备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
其中,以太网帧是否有效可以理解为,在目的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的以太网链路之前的传输过程中,该以太网帧的是否出现过错误。具体的,以太网帧有效,表示该以太网帧在之前的传输过程中未出现过错误;以太网帧无效,表示该以太网帧在之前的传输过程中出现过错误。
对应于上述内容中介绍的修改以太网帧,以表明以太网帧无效的方式;以下对目的设备检测以太网帧是否有效的方式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节点设备校验以太网帧的失败之后,节点设备在以太网帧中添加第二标识。那么,目的设备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的方法可以为: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包含所述第二标识。具体的,若以太网帧中包含所述第二标识,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无效;若以太网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标识,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有效。
目的设备可以根据以太网帧中的长度字段确定净荷字段的长度,若实际检测出的净荷字段的字节数大于长度字段指示的字节数,可以确定所述以太网帧中包含所述第二标识;若实际检测出的净荷字段的字节数等于长度字段指示的字节数,可以确定所述以太网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以太网帧中一直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目的设备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的方法可以为: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具体的,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一状态,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无效;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状态,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有效。
可选的,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三状态,所述第三状态的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标识失效。那么,表明标识在之前的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目的设备确定以太网帧无效。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节点设备可以通过反转以太网帧的FCS字段来表示以太网帧无效。那么,目的设备校验以太网帧成功,则表明该以太网帧有效。
另外,若校验以太网帧失败,且反转后的CRC值与该以太网帧中包含的CRC值相同,则目的设备可以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无效。若校验以太网帧失败,且反转后的CRC值与该以太网帧中包含的CRC值也不相同,则表明以太网帧在目的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的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S303、若所述以太网帧有效,则将所述以太网帧上传给上层进行处理。
其中,以太网帧校验成功,表明以太网帧在以太网链路“第三交换机-第二计算机设备”的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错误;以太网帧有效,表明以太网帧在以太网链路“第三交换机-第二计算机设备”之前的各个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错误。因此,可确定以太网帧正确传输,第二计算机设备可以将该以太网帧交付给上层进行数据处理。
S304、若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目的设备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目的设备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的方式为: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具体的,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四状态,则确定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五状态,则确定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标识的相关介绍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104中对第一标识的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六状态,所述第六状态的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标识失效。那么,表明第一标识在之前的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目的设备无法确定以太网帧是否可被重新恢复。可选的,目的设备可以向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其中,第一计算机设备是生成该以太网帧的设备。第一计算机设备的MAC地址与所述以太网帧的源地址字段中包含的MAC地址相同。全局重传请求是指,以太网帧的目的设备向该以太网帧的源设备发送的重传请求。
S305、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时,目的设备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
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表明在之前的传输过程中,接收到错误的以太网帧的节点设备具备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的能力,该节点设备已尝试对该错误的以太网帧进行了局部重传。在这种情况下,目的设备无需依靠自身去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可以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示例性的,可参照图9A或者图9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当前时刻距离接收到以太网帧的时刻超过预设时长,则目的设备向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该预设时长可以人为设定,也可以是目的设备统计出的传输一个以太网帧所需的传输时长。通过这种方式,在节点设备局部重传以太网帧失败的情况下,目的设备可以发起针对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以提升以太网帧传输的可靠性。
S306、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时,目的设备向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示例性的,可参照图10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介绍。
S307、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目的设备确定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
具体的,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表明以太网帧在目的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的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目的设备首先尝试恢复该以太网帧。
目的设备确定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的方式可以为:目的设备确定自身与上一个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是否具有重传能力;或者,目的设备确定自身是否具有恢复以太网帧的能力。
S308、若所述以太网帧可被本地恢复,则目的设备对以太网帧进行本地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的设备与上一个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具有重传能力。目的设备可以通过向上一个节点设备发送局部重传请求,以获取恢复的以太网帧。之后,目的设备再对恢复的以太网帧执行校验,后续的操作可参照步骤S302及其后续步骤的介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的设备自身具有恢复以太网帧的能力。第二节点设备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得到恢复后的以太网帧。之后,目的设备再对恢复的以太网帧执行校验,后续的操作可参照步骤S302及其后续步骤的介绍。
若获取的恢复的以太网帧校验失败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则目的设备可以向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S309、若以太网帧不可被本地恢复,则目的设备向第一计算机设备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的情况下,目的设备确定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之前,该目的设备还可以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示例性的,这种实施方式可以参照图11B所示的方法流程图。
若有效,则表明以太网帧在目的设备和上一个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的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但在之前的传输过程中未出现错误,则目的设备确定该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之后执行的步骤可以参照上述内容步骤S308-步骤S310中的介绍。
若无效,则表明以太网帧在目的设备和上一个节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的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并且在之前的传输过程中也出现了错误,则目的设备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下面对相应的装置实施例进行介绍。
参见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20可以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介绍的第二节点设备。该通信装置120可以是任意形态的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或网卡等;或者是任意形态的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或网卡等中的装置。该通信装置120包括接收单元1201、校验单元1202、修改单元1203和发送单元1204。下面对该接收单元1201、校验单元1202、修改单元1203和发送单元1204进行介绍。
所述接收单元1201,用于接收以太网帧。
所述校验单元1202,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
所述修改单元1203,用于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修改所述以太网帧,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
所述发送单元1204,用于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还包括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无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的情况下,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所述校验单元1202,还用于对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进行校验;所述发送单元1204,还用于在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发送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局部重传请求;接收响应于所述局部重传请求发送的重传的以太网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得到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以太网帧的净荷字段之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校验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并发送所述以太网帧中的部分比特;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继续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中除所述部分比特之后的比特。
需要说明的是,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的各个单元执行的操作可以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上述各个单元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通过图12所述的通信装置,第一标识可以表示发生错误的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恢复,接收该错误的以太网帧的目的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标识选择是否发起全局重传请求,能够节省错误帧的传输时间,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参见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30可以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介绍的目的设备。该通信装置130可以是任意形态的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或网卡等;或者是任意形态的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或网卡等中的装置。该通信装置130包括校验单元1301、第一检测单元1302、第二检测单元1303和接收单元1304。下面对该校验单元1301、第一检测单元1302、第二检测单元1303和接收单元1304进行介绍。
所述校验单元1301,用于接收以太网帧,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302,用于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1303,用于若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
所述接收单元1304,用于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时,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无效,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302具体用于: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包含第二标识;若包含,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无效;若不包含,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有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以太网帧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3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一状态,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无效;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状态,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有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所述第二检测单元13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四状态,则确定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五状态,则确定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时,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和恢复单元,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所述恢复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以太网帧可被本地恢复时,对以太网帧进行本地恢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若所述以太网帧有效,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1304还用于:若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若当前时刻距离接收到所述以太网帧的时刻超过预设时长,则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图13所示的通信装置的各个单元执行的操作可以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上述各个单元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通过图13所述的通信装置,在检测到以太网帧无效的情况下,可以检测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若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则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可以看出,在接收到错误的以太网帧后,若检测到该错误的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则目的设备无需再向该以太网帧的发送设备发送全局重传请求,可以节省错误帧的传输时间,提升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效率。
参见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通信装置14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401。所述处理器14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1401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任意形态的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或网卡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14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4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14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1401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4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14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所述处理器1401和存储器14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14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405、天线1406。所述收发器14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或收发电路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收发器1405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可以称为接收机或接收电路等,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可以称为发送机或发送电路等,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
处理器1401用于通过收发器1405接收以太网帧。
处理器1401还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修改所述以太网帧,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
处理器1401还用于通过收发器1405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14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处理器1401执行的操作可以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
处理器1401用于通过收发器1405接收以太网帧。
处理器1401还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若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时,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14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目的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处理器1401执行的操作可以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收发器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或者是接口电路。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代码/数据的读写,或者,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或传递。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处理器1401可以存有指令1403,指令1403在处理器1401上运行,可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4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指令1403可能固化在处理器1401中,该种情况下,处理器1401可能由硬件实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4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
本申请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电子设备等上。
以上实施例描述中的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点或者站点,但本申请中描述的通信装置的范围并不限于此,而且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受图14的限制。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
(1)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子系统;
(2)具有一个或多个IC的集合,可选的,该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指令的存储部件;
(3)ASIC,例如调制解调器(Modem);
(4)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
(5)接收机、智能终端、无线设备、手持机、移动单元、车载设备、云设备、人工智能设备等等;
(6)其他等等。
对于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的情况,可参见图15所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的芯片1500包括处理器1501和接口1502。其中,处理器15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口150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
对于芯片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的功能的情况:
所述接口1502,用于接收以太网帧。所述处理器1501,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修改所述以太网帧,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所述接口1502,还用于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
对于芯片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目的设备的功能的情况:
所述接口1502,用于接收以太网帧。所述处理器1501,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若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时,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
可选的,芯片还包括存储器1503,存储器1503用于存储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和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也表示先后顺序。
本申请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描述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本申请不做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一种技术特征,通过“第一”、“第二”、“第三”、“A”、“B”、“C”和“D”等区分该种技术特征中的技术特征,该“第一”、“第二”、“第三”、“A”、“B”、“C”和“D”描述的技术特征间无先后顺序或者大小顺序。
本申请中各表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被配置,也可以是预定义的。各表中的信息的取值仅仅是举例,可以配置为其他值,本申请并不限定。在配置信息与各参数的对应关系时,并不一定要求必须配置各表中示意出的所有对应关系。例如,本申请中的表格中,某些行示出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不配置。又例如,可以基于上述表格做适当的变形调整,例如,拆分,合并等等。上述各表中标题示出参数的名称也可以采用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名称,其参数的取值或表示方式也可以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取值或表示方式。上述各表在实现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数据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数组、队列、容器、栈、线性表、指针、链表、树、图、结构体、类、堆、散列表或哈希表等。
本申请中的预定义可以理解为定义、预先定义、存储、预存储、预协商、预配置、固化、或预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7)

1.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以太网帧;
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
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修改所述以太网帧,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
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还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无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则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
对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进行校验;
在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发送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包括:
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局部重传请求;
接收响应于所述局部重传请求发送的重传的以太网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包括:
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得到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以太网帧的净荷字段之后。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包括: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并发送所述以太网帧中的部分比特;
所述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继续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中除所述部分比特之后的比特。
8.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以太网帧,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
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
若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
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时,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无效,所述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包括:
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包含第二标识;
若包含,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无效;
若不包含,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有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帧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所述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
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一状态,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无效;
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状态,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有效。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所述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
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四状态,则确定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
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五状态,则确定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时,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
当确定所述以太网帧可被本地恢复时,对以太网帧进行本地恢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以太网帧不可被本地恢复时,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包括:
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
若所述以太网帧有效,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
17.根据权利要求8-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时刻距离接收到所述以太网帧的时刻超过预设时长,则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校验单元、修改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以太网帧;
所述校验单元,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
所述修改单元,用于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修改所述以太网帧,修改后的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还包括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无效。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的情况下,获取重传的以太网帧;
所述校验单元,还用于对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进行校验;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发送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局部重传请求;
接收响应于所述局部重传请求发送的重传的以太网帧。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恢复处理,得到所述重传的以太网帧。
23.根据权利要求18-2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以太网帧的净荷字段之后。
24.根据权利要求18-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并发送所述以太网帧中的部分比特;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继续发送所述修改后的以太网帧中除所述部分比特之后的比特。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校验单元、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和接收单元,其中:
所述校验单元,用于接收以太网帧,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校验;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成功时,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若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时,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装置,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无效,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包含第二标识;
若包含,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无效;
若不包含,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有效。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帧包括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
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一状态,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无效;
若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状态,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有效。
28.根据权利要求25-2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帧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将被局部重传;
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四状态,则确定以太网帧将被局部重传;
若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五状态,则确定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
29.根据权利要求25-2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以太网帧不会被局部重传时,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30.根据权利要求25-2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和恢复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
所述恢复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以太网帧可被本地恢复时,对以太网帧进行本地恢复。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以太网帧校验失败时,检测所述以太网帧是否有效;
若所述以太网帧有效,则确定所述以太网帧是否可被本地恢复。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以太网帧无效,则等待接收重传的以太网帧。
33.根据权利要求25-3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
若当前时刻距离接收到所述以太网帧的时刻超过预设时长,则发送针对所述以太网帧的全局重传请求。
3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以太网帧;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以太网帧;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8-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8-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CN202010862001.2A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40951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2001.2A CN114095117A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
PCT/CN2021/114293 WO2022042543A1 (zh) 2020-08-24 2021-08-24 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2001.2A CN114095117A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5117A true CN114095117A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95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2001.2A Pending CN114095117A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5117A (zh)
WO (1) WO20220425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3990A (zh) * 2022-06-15 2022-10-11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
CN115865281A (zh) * 2022-11-17 2023-03-28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仪表通信数据丢包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82134B1 (en) * 2002-01-18 2006-07-25 Juniper Networks, Inc. Redirect checking in a network device
CN100384184C (zh) * 2005-02-03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T.38网关对非标准帧的处理方法
EP2200228A1 (en) * 2008-12-22 2010-06-23 Nokia Siemens Network Oy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warding of data packets
CN107370674B (zh) * 2016-05-13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0391992B (zh) * 2019-07-11 2021-02-23 清华大学 基于交换机主动队列管理的拥塞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3990A (zh) * 2022-06-15 2022-10-11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
CN115865281A (zh) * 2022-11-17 2023-03-28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仪表通信数据丢包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2543A1 (zh) 2022-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9052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using parity check combining
US20080195912A1 (en) Method of communicatoin
JP4703310B2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4985565B2 (ja) 送受信回路、受信回路及び送受信回路の制御方法
PL182761B1 (pl) Sposób i system do transmisji danych
JP2008503967A (ja) データを通信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データを送信する局
CN111030785A (zh) 在无线网络中进行数据重传的方法、系统以及无线接收器
US962214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in a WLAN system
WO2011046056A1 (ja) パケット通信の伝送制御方法及び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
WO2022042543A1 (zh) 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1075973A1 (zh) 物理层的数据报文请求重传方法及装置
US8427951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e data packet recovery in a link layer of a data center ethernet network
US9203441B2 (en) Partial packet recovery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1278514A (zh) 用于纠错和选择性重传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JP3406513B2 (ja) 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送信装置
US11996936B2 (en) Bit error correction for Bluetooth low energy
CN115412197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
US20240356671A1 (en) Bit error correction for bluetooth low energy
WO2024169301A1 (zh) 数据重传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20556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correction
Bansal et al. Analysis of Sliding Window Protocol for Connected Node
CN116260553A (zh) 数据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202436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error rate of a serial/de-serial backplane connection
CN117061388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N116055011A (zh) Uwb数传系统的harq重传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