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1781A - 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1781A
CN114091781A CN202111440704.7A CN202111440704A CN114091781A CN 114091781 A CN114091781 A CN 114091781A CN 202111440704 A CN202111440704 A CN 202111440704A CN 114091781 A CN114091781 A CN 114091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product
production process
consumption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07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文鑫
李哲
吴高翔
戴豪礽
刘丁豪
王雪文
文钟谊
向菲
崔洪博
高晋
陈涛
陈咏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407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17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1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17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测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根据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测算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根据测算得到的所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和测算得到的所述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得到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总量。通过企业的生产运营用电量推算出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完善了电力系统由发电、输配电和用电的全环节碳排放监测,同时也降低了用能企业低碳管理成本;客户侧用电数据具有法律效益,基于用电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更利于碳核查流程的标准化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碳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
背景技术
碳排放测算是用能企业重要的碳监测手段,对于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至关重要。现有的碳排放测算方法主要以碳核查标准和企业自设碳监测装置为主。碳核查机构主要按照国家标准核算方法,结合企业用能数据核算出每个周期的碳排放量;现行的核查方法中主要使用的是区域性的系数进行计算,其结果与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有一定差异。企业通过自设碳监测装置(主要是温室气体检测装置)对碳排放量的监测相对较为准确,但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差异较大,企业使用的碳监测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缺乏统一标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相比现有技术,该方法的碳排放量测算结果更加准确。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测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根据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测算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
根据测算得到的所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和测算得到的所述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得到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总量。
优选地,所述根据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测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包括:
对于生产类企业而言,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由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EF产物来计算,该碳排放因子可以通过实测和经验数值获得;
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用电量与产物产量的关系式,结合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获得企业相关环节用电量与对应的碳排放量的关系。
优选地,所述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用电量与产物产量的关系式,结合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获得企业相关环节用电量与对应的碳排放量的关系,具体为:
设用电量Q与企业目标产物M产物的关系在一个相关环节的关系是为: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21
其中,fi为基于历史数据对于第i个生产环节消耗的电量Qi与在该环节使用的生产原料M原料i的关系式,由最小二乘法获得拟合曲线,则生产流程的总碳排放量为: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22
对于生产环节i,其拟合关系式fi(Qi)由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公式进行选取。
优选地,所述拟合关系式fi(Qi)由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公式进行选取,包括:
设信息采集终端的采集点为(Qi,M原料i)的点集,每日00:00开始,每隔15分钟采集一个点,其中Qi为第i环节累计电量,M原料i为原料累计质量,设:
M产物=ai·M原料i
其中,ai为第i个环节所使用原料质量与最终产物质量的比例系数,设一个月为30天,每月共采集N=2880个点;设线性拟合曲线为:
M原料i=fi(Qi)=k·Qi+b (3)
其中,本月的k,b值由上个月2880个点的数据拟合得出: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31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32
优选地,所述企业目标产物为多种产物时,对于其中每种产物,均通过公式(1)和公式(2)进行测算。
优选地,所述根据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测算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包括:
对于生产类企业而言,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化石能源消耗量可以用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EF燃料来计算,该碳排放因子可以通过实测和经验数值获得;
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用电量与化石能源消耗的关系式,结合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可以获得企业能耗环节用电量与对应的碳排放量的关系。
优选地,所述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用电量与化石能源消耗的关系式,结合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可以获得企业能耗环节用电量与对应的碳排放量的关系,具体为:
设用电量Q与企业能源消耗M燃料的关系在一个相关环节j的关系式为:
M燃料j=gj(Qj) (6)
其中,gj为基于历史数据对于第j个生产环节消耗的电量Qj,由最小二乘法获得拟合曲线,则生产流程的总碳排放量为: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41
对于生产环节j,其拟合关系式gj(Qj)由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公式进行选取,η为燃料质量与热值的换算系数。
优选地,所述拟合关系式gj(Qj)由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公式进行选取,包括:
设信息采集终端的采集点为(Qj,M燃料j)的点集,从每日00:00开始,每隔15分钟采集一个点,其中Qj为第j环节累计电量,M燃料j为化石燃料累计质量,设一个月为30天,每月一个采集N=2880个点;设线性拟合曲线为:
M燃料j=k·Qj+b (8)
则本月的k,b值由上个月2880个点的数据拟合得出: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42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43
优选地,所述企业能源消耗有多种燃料消耗时,对于其中每种燃料消耗,均通过公式(6)和公式(7)进行测算。
优选地,所述根据测算得到的所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和所述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得到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总量,包括:
测算得到的所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与测算得到的所述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加,得到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总量。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通过企业的生产运营用电量推算出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完善了电力系统由发电、输配电和用电的全环节碳排放监测,同时也降低了用能企业低碳管理成本;客户侧用电数据具有法律效益,基于用电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更利于碳核查流程的标准化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具体地,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01:根据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测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S102:根据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测算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
S103:根据测算得到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和测算得到的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得到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总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测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包括:
对于生产类企业而言,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由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EF产物来计算,该碳排放因子可以通过实测和经验数值获得,如表1所示;
表1部分工业产物的碳排放因子
生产类别 单位 数值
水泥生产过程排放因子 吨二氧化碳/吨孰料 0.538
石灰生产过程排放因子 吨二氧化碳/吨石灰 0.683
电石生产过程排放因子 千克二氧化碳/吨电石 1154
己二酸生产过程排放因子 吨氧化亚氮/吨己二酸 0.293
HCFC-22生产排放因子 吨HFC-23/吨HCFC-22 0.0292
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用电量与产物产量的关系式,结合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获得企业相关环节用电量与对应的碳排放量的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用电量与产物产量的关系式,结合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获得企业相关环节用电量与对应的碳排放量的关系,具体为:
设用电量Q与企业目标产物M产物的关系在一个相关环节的关系是为: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71
其中,fi为基于历史数据对于第i个生产环节消耗的电量Qi与在该环节使用的生产原料M原料i的关系式,由最小二乘法获得拟合曲线,则生产流程的总碳排放量为: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72
对于生产环节i,其拟合关系式fi(Qi)由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公式进行选取。
在本实施例中,拟合关系式fi(Qi)由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公式进行选取,包括:
设信息采集终端的采集点为(Qi,M原料i)的点集,每日00:00开始,每隔15分钟采集一个点,其中Qi为第i环节累计电量,M原料i为原料累计质量,设:
M产物=ai·M原料i
其中,ai为第i个环节所使用原料质量与最终产物质量的比例系数,设一个月为30天,每月共采集N=2880个点;设线性拟合曲线为:
M原料i=fi(Qi)=k·Qi+b (3)
其中,本月的k,b值由上个月2880个点的数据拟合得出: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73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74
在本实施例中,企业目标产物为多种产物时,对于其中每种产物,均通过公式(1)和公式(2)进行测算。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测算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包括:
对于生产类企业而言,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化石能源消耗量可以用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EF燃料来计算,该碳排放因子可以通过实测和经验数值获得,如表2所示;
表2.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81
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用电量与化石能源消耗的关系式,结合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可以获得企业能耗环节用电量与对应的碳排放量的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用电量与化石能源消耗的关系式,结合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可以获得企业能耗环节用电量与对应的碳排放量的关系,具体为:
设用电量Q与企业能源消耗M燃料的关系在一个相关环节j的关系式为:
M燃料j=gj(Qj) (6)
其中,gj为基于历史数据对于第j个生产环节消耗的电量Qj,由最小二乘法获得拟合曲线,则生产流程的总碳排放量为: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91
对于生产环节j,其拟合关系式gj(Qj)由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公式进行选取,η为燃料质量与热值的换算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拟合关系式gj(Qj)由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公式进行选取,包括:
设信息采集终端的采集点为(Qj,M燃料j)的点集,从每日00:00开始,每隔15分钟采集一个点,其中Qj为第j环节累计电量,M燃料j为化石燃料累计质量,设一个月为30天,每月一个采集N=2880个点;设线性拟合曲线为:
M燃料j=k·Qj+b (8)
则本月的k,b值由上个月2880个点的数据拟合得出: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92
Figure BDA0003382745320000093
在本实施例中,企业能源消耗有多种燃料消耗时,对于其中每种燃料消耗,均通过公式(6)和公式(7)进行测算。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测算得到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和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得到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总量,包括:
测算得到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与测算得到的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加,得到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总量。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用于以计算机(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送信息的任何机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测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根据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测算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
根据测算得到的所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和测算得到的所述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得到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测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包括:
对于生产类企业而言,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由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EF产物来计算,该碳排放因子可以通过实测和经验数值获得;
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用电量与产物产量的关系式,结合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获得企业相关环节用电量与对应的碳排放量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用电量与产物产量的关系式,结合目标产物碳排放因子,获得企业相关环节用电量与对应的碳排放量的关系,具体为:
设用电量Q与企业目标产物M产物的关系在一个相关环节的关系是为:
Figure FDA0003382745310000011
其中,fi为基于历史数据对于第i个生产环节消耗的电量Qi与在该环节使用的生产原料M原料i的关系式,由最小二乘法获得拟合曲线,则生产流程的总碳排放量为:
Figure FDA0003382745310000012
对于生产环节i,其拟合关系式fi(Qi)由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公式进行选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合关系式fi(Qi)由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公式进行选取,包括:
设信息采集终端的采集点为(Qi,M原料i)的点集,每日00:00开始,每隔15分钟采集一个点,其中Qi为第i环节累计电量,M原料i为原料累计质量,设:
M产物=ai·M原料i
其中,ai为第i个环节所使用原料质量与最终产物质量的比例系数,设一个月为30天,每月共采集N=2880个点;设线性拟合曲线为:
M原料i=fi(Qi)=k·Qi+b (3)
其中,本月的k,b值由上个月2880个点的数据拟合得出:
Figure FDA0003382745310000021
Figure FDA00033827453100000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目标产物为多种产物时,对于其中每种产物,均通过公式(1)和公式(2)进行测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测算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包括:
对于生产类企业而言,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化石能源消耗量可以用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EF燃料来计算,该碳排放因子可以通过实测和经验数值获得;
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用电量与化石能源消耗的关系式,结合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可以获得企业能耗环节用电量与对应的碳排放量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用电量与化石能源消耗的关系式,结合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可以获得企业能耗环节用电量与对应的碳排放量的关系,具体为:
设用电量Q与企业能源消耗M燃料的关系在一个相关环节j的关系式为:
M燃料j=gj(Qj) (6)
其中,gj为基于历史数据对于第j个生产环节消耗的电量Qj,由最小二乘法获得拟合曲线,则生产流程的总碳排放量为:
Figure FDA0003382745310000031
对于生产环节j,其拟合关系式gj(Qj)由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公式进行选取,η为燃料质量与热值的换算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合关系式gj(Qj)由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公式进行选取,包括:
设信息采集终端的采集点为(Qj,M燃料j)的点集,从每日00:00开始,每隔15分钟采集一个点,其中Qj为第j环节累计电量,M燃料j为化石燃料累计质量,设一个月为30天,每月一个采集N=2880个点;设线性拟合曲线为:
M燃料j=k·Qj+b (8)
则本月的k,b值由上个月2880个点的数据拟合得出:
Figure FDA0003382745310000032
Figure FDA000338274531000004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能源消耗有多种燃料消耗时,对于其中每种燃料消耗,均通过公式(6)和公式(7)进行测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测算得到的所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和所述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得到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总量,包括:
测算得到的所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与测算得到的所述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加,得到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总量。
CN202111440704.7A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 Pending CN1140917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0704.7A CN114091781A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0704.7A CN114091781A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1781A true CN114091781A (zh) 2022-02-25

Family

ID=80305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0704.7A Pending CN114091781A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178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1265A (zh) * 2022-09-27 2022-11-01 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碳卫星数据的电能碳流转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5310877A (zh) * 2022-10-11 2022-11-0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血缘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计量方法
CN115330089A (zh) * 2022-10-11 2022-11-11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用户侧行企业动态碳监测分析方法
CN116307264A (zh) * 2023-05-11 2023-06-23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统计电力变压器全寿命周期内碳排放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17273276A (zh) * 2023-10-10 2023-12-22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监测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1265A (zh) * 2022-09-27 2022-11-01 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碳卫星数据的电能碳流转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5310877A (zh) * 2022-10-11 2022-11-0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血缘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计量方法
CN115330089A (zh) * 2022-10-11 2022-11-11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用户侧行企业动态碳监测分析方法
CN116307264A (zh) * 2023-05-11 2023-06-23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统计电力变压器全寿命周期内碳排放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17273276A (zh) * 2023-10-10 2023-12-22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监测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91781A (zh) 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碳排放测算方法
CN104268659B (zh) 一种光伏电站发电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
CN102645523B (zh) 基于制粉系统热平衡的入炉煤收到基水分在线辨识方法
CN111080099B (zh) 基于碳排放管理的综合能源系统调度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9283898A (zh) 一种厂区能耗监测管理系统
CN111416388B (zh) 一种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储能需求和储能时长确定方法
CN115879632A (zh) 工业企业碳排放测算数据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5184493A (zh) 一种用于电网企业能源绩效评价的方法
CN107844896A (zh) 适用于高风电渗透率电力系统的风电置信容量评估方法
CN114943480A (zh) 一种钢铁企业碳排放监控方法
CN116911486A (zh) 锂离子电池碳效比计量方法及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低碳性能评估的方法
CN113744079A (zh)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优化运行方法
CN110675039B (zh) 一种燃煤电厂实时燃煤成本输出方法及系统
CN114077788B (zh) 一种碳排放分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03225A (zh) 一种区域配电网重点排放行业碳排放轨迹分析方法
CN116759005A (zh) 一种用于燃煤发电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1313415A (zh) 一种热电厂及供热机组负荷分配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6433440B (zh) 一种数据自回归增强的碳排放测算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7557305A (zh) 示范区碳排放数字化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6596329A (zh) 一种多能互补企业电力碳排放因子传导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4445235A (zh) 一种高含硫气田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CN116976596A (zh) 一种行业级电碳因子的核算方法及装置
TWI815666B (zh) 分散式虛擬電廠整合智慧淨零的混合系統及其方法
CN111080135A (zh) 一种动态增量能耗数据的处理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42470B (zh) 电力系统新能源电站配套储能合理规模测算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