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9332B - 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9332B
CN114089332B CN202111450514.3A CN202111450514A CN114089332B CN 114089332 B CN114089332 B CN 114089332B CN 202111450514 A CN202111450514 A CN 202111450514A CN 114089332 B CN114089332 B CN 1140893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geological
sub
early warn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505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9332A (zh
Inventor
郭棋武
蔡宇
彭学先
罗治
胡泽超
喻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da Testing Hun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da Testing Hun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da Testing Hun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505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93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9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9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9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9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10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calamitous events, e.g. tornados or earthquak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6Combinations of radar systems with non-radar systems, e.g. sonar, direction find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85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ground probing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08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lin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31/00Predictive alarm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extrapolation or other computation using updated historic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涉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数据采集终端和遥感单元所获得的地质参数数据与实际的地质参数数据之间往往会存在偏差,因此通过数据采集终端与遥感单元同步获取地质参数数据,结合两种方式获取到的地质参数数据,从而对地质参数数据进行矫正,使得能够获得更加接近实际的地质参数数据,进而确保所获得地质参数数据更加可靠和有效,为最后对地质参数数据的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打下基础,最后通过对地质参数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待监测区域内的子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建筑物分布情况,对灾害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便于提前进行防灾和预警。

Description

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地质灾害主要有自然或人为地质所用引起,对地质环境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主要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近年来,地址灾害呈高发态势,造成人力财力的十分惨重的损失,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对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做好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现有的地址灾害监测多采用人工进行监测,人工通过测量设备采集数据,然后将监测结果记录下来送到上级部门进行统计;
遥感单元能够有效的探测地下水、岩石和土壤的特性,雷达技术能够完整的获取监测区域的地形地貌,如何利用雷达和遥感单元,消除传统地质灾害检测方法所带来的数据失真、误判等问题,使得对地质参数的检测分析过程更加准确,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提供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包括监控中心,所述监控中心通信连接有地质参数数据库、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以及预警模块;
所述地质参数数据库用于存储待监测区域的地形模型;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由遥感单元和若干个数据采集终端组成,将若干个数据采集终端设置在待监测区域内,通过遥感单元和数据采集终端获得待监测区域内的地质参数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所获得的地质参数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将遥感单元与数据采集终端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结合,从而能够使得在对地质参数数据进行获取后,对数据进行矫正处理,从而获取所需要的处理结果,再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由数据分析模块对待监测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分析,所述预警模块用于接收灾害预警信息,并根据灾害预警信息生成地质灾害影响等级。
进一步的,待监测区域的地形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通过雷达探测技术扫描待监测区域,并获得待监测区域的三维地形模型图;对待监测区域的地形表面进行子区域划分,并将每个子区域映射至三维地形模型图上;根据待监测区域的土壤深度,将待监测区域的不同地表层映射至三维地形模型图上,最后获得待监测区域的地形模型,通过遥感单元获取待监测区域中地面的建筑物分布情况以及植被覆盖情况,并将建筑物分布情况映射在地形模型上。
进一步的,地质参数数据的获取过程包括:将待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并在每个子区域的中心安装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数据采集终端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土壤湿度和土壤压力;再通过遥感单元获取待监测区域中的每个子区域的土壤湿度和土壤压力;获取每个子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
进一步的,数据处理模块对地质参数数据的处理过程包括:根据数据采集模块和遥感单元所获得的地质参数数据生成湿度变化图和压力变化图;每间隔T时间段,设置取样线,取样线分别与湿度变化图和压力变化图内的数据采集模块与遥感单元获得获取到的地质参数数据形成的变化曲线相交,从而获得取样点,根据取样点的参数分别获得对应子区域内的土壤湿度变化系数和土壤压力变化系数。
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过程包括:将当前时刻每个子区域中的数据采集模块与遥感单元所获取到的土壤湿度以及土壤压力进行标记,然后通过上述参数获得地质变化系数SYi;当SYi≥ai时,则判断该子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则生成灾害预警信息,并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至预警模块,当SYi<ai时,则判定该子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则不生成灾害预警信息。
进一步的,地质灾害影响等级的生成过程包括:当预警模块接收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标记产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子区域;获取被标记的子区域的地质变化系数SYi,并将子区域中的数据采集终端的所在位置进行标记,以数据采集终端为中心,获取地质灾害影响范围R;获取以数据采集终端为中心,半径为R的范围内的建筑物分布情况,从而获取半径R范围内的建筑物数量;然后获得地质灾害影响系数;设置灾害等级阈值,并将地质灾害影响系数分别与灾害等级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获得预警信息等级,将预警信息等级以及灾害影响范围发送至监控中心,同时映射至地形模型上。
进一步的,其中ai为地质变化系数阈值,且ai的取值与子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正相关。
进一步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R的大小与地质变化系数正相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数据采集终端和遥感单元所获得的地质参数数据与实际的地质参数数据之间往往会存在偏差,因此通过数据采集终端与遥感单元同步获取地质参数数据,结合两种方式获取到的地质参数数据,从而对地质参数数据进行矫正,使得能够获得更加接近实际的地质参数数据,进而确保所获得地质参数数据更加可靠和有效,为最后对地质参数数据的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对地质参数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待监测区域内的子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建筑物分布情况,对灾害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便于提前进行防灾和预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包括监控中心,所述监控中心通信连接有地质参数数据库、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以及预警模块;
所述地质参数数据库用于存储待监测区域的地形模型,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待监测区域的地形模型的建立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M1:通过雷达探测技术扫描待监测区域,并获得待监测区域的三维地形模型图;
步骤M2:对待监测区域的地形表面进行子区域划分,并将每个子区域映射至三维地形模型图上;
步骤M3:根据待监测区域的土壤深度,将待监测区域的土壤内部划分为若干层地表层,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土壤深度为土壤内部某个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步骤M4:将待监测区域的不同地表层映射至三维地形模型图上,最后获得待监测区域的地形模型。
步骤M5:通过遥感单元获取待监测区域中地面的建筑物分布情况以及植被覆盖情况,并将建筑物分布情况映射在地形模型上。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由遥感单元和若干个数据采集终端组成,将若干个数据采集终端设置在待监测区域内,通过遥感单元和数据采集终端获得待监测区域内的地质参数数据,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将待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并在每个子区域的中心安装数据采集终端;
步骤C2:通过数据采集终端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地质参数数据,所述地质参数数据包括土壤湿度以及土壤压力,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待监测区域中的每个子区域记为编号i,i=1,2,……,n,n为整数,然后将数据采集终端所获取到的每个子区域内的土壤湿度和土壤压力分别标记为STSi和STYi
步骤C3:通过遥感单元获取待监测区域中的每个子区域的土壤湿度和土壤压力,并将通过遥感单元获得的土壤湿度和土壤压力分别标记为YTSi和YTYi
步骤C4:获取每个子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并将植被覆盖率标记为ZBFi
步骤C5:将数据采集终端和遥感单元获得的地质参数数据同步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数据采集终端和遥感单元所获得的地质参数数据与实际的地质参数数据之间往往会存在偏差,因此通过数据采集终端与遥感单元同步获取地质参数数据,对地质参数数据进行矫正,从而获得更加接近实际的地质参数数据,进而确保所获得地质参数数据更加可靠和有效,为最后对地质参数数据的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打下基础。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所获得的地质参数数据进行处理,具体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数据采集模块和遥感单元所获得的地质参数数据生成湿度变化图和压力变化图;其中同一个子区域内的数据采集模块所获取的土壤湿度数据与遥感单元获得的土壤湿度数据位于同一张湿度变化图内,生成土壤湿度数据变化曲线,同一个子区域内的数据采集模块所获取的土壤压力数据与遥感单元获得的土壤压力数据位于同一张压力变化图内,生成土壤压力数据变化曲线;
步骤S2:每间隔T时间段,设置取样线,取样线分别与湿度变化图和压力变化图内的数据采集模块与遥感单元获得获取到的地质参数数据形成的变化曲线相交,从而获得取样点,将每个取样线标记为j,j=1,2,……,m,m为整数,并将通一个变化曲线内的取样点依次连接;则由数据采集模块获取到的土壤湿度数据形成的变化曲线中的取样点所表示的土壤湿度为STSj;遥感单元获取到的土壤湿度数据形成的变化曲线中的取样点所表示的土壤湿度为YTSj;由数据采集模块获取到的土壤压力数据形成的变化曲线中的取样点所表示的土壤压力为STYj;遥感单元获取到的土壤压力数据形成的变化曲线中的取样点所表示的土壤压力为YTYj
步骤S3:通过公式SSBi=[|STSj-1-YTSj-1|/|STSj-YTSj|]×[(STSj+YTSj)/(STSj-1+YTSj-1)]获得子区域内的土壤湿度变化系数SSBi;通过公式SYB=[|STYj-1-YTYj-1|/|STYj-YTYj|]×[(STYj+YTYj)/(STYj-1+YTYj-1)]获得子区域内的土壤压力变化系数SYBi;其中j>1;
步骤S4:将数据处理模块所处理地质参数数据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单独通过遥感单元对地质参数数据进行获取时,容易收到大气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遥感单元所获得的数据与实际值存在偏差;
单独通过数据采集终端获取地质参数数据,往往会存在延时性;
通过将遥感单元与数据采集终端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结合,从而能够使得在对地质参数数据进行获取后,对数据进行矫正处理,从而获取所需要的处理结果,再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由数据分析模块对待监测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模块对待监测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的分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F1:将当前时刻每个子区域中的数据采集模块与遥感单元所获取到的土壤湿度分别记为SSDi以及YSDi;将当前时刻每个子区域中的数据采集模块与遥感单元所获取到的土壤压力分别记为SYDi以及YYDi
步骤F2:通过公式SYi=[(SSDi+YSDi)×SSBi+(SYDi+YYDi)×SYBi]/ZBFi获得子区域内的地质变化系数SYi
步骤F3:当SYi≥ai时,则判断该子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则生成灾害预警信息,并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至预警模块,当SYi<ai时,则判定该子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则不生成灾害预警信息,其中ai为地质变化系数阈值,且ai的取值与子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正相关。
所述预警模块用于接收灾害预警信息,并根据灾害预警信息生成地质灾害影响等级,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Y1:当接收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标记产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子区域;
步骤Y2:获取被标记的子区域的地质变化系数SYi,并将子区域中的数据采集终端的所在位置进行标记,以数据采集终端为中心,获取地质灾害影响范围R,地质灾害影响范围R的大小与地质变化系数正相关;
步骤Y3:获取以数据采集终端为中心,半径为R的范围内的建筑物分布情况,从而获取半径R范围内的建筑物数量JZ;
步骤 Y4:通过公式ZX=α×R+β×JZ获得地质灾害影响系数ZX;其中α、β均为系统因子,且α、β均大于0;
步骤Y5:设置灾害等级阈值Z1和Z2,当ZX<Z1时,则生成一级预警信息,当Z1≤ZX<Z2时,则生成二级预警信息;当ZX≥Z2时,则生成三级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等级以及灾害影响范围发送至监控中心,同时映射至地形模型上。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法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

1.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包括监控中心,所述监控中心通信连接有地质参数数据库、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以及预警模块;
所述地质参数数据库用于存储待监测区域的地形模型,待监测区域的地形模型的建立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M1:通过雷达探测技术扫描待监测区域,并获得待监测区域的三维地形模型图;
步骤M2:对待监测区域的地形表面进行子区域划分,并将每个子区域映射至三维地形模型图上;
步骤M3:根据待监测区域的土壤深度,将待监测区域的土壤内部划分为若干层地表层,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土壤深度为土壤内部某个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步骤M4:将待监测区域的不同地表层映射至三维地形模型图上,最后获得待监测区域的地形模型;
步骤M5:通过遥感单元获取待监测区域中地面的建筑物分布情况以及植被覆盖情况,并将建筑物分布情况映射在地形模型上;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由遥感单元和若干个数据采集终端组成,将若干个数据采集终端设置在待监测区域内,通过遥感单元和数据采集终端获得待监测区域内的地质参数数据,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将待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并在每个子区域的中心安装数据采集终端;
步骤C2:通过数据采集终端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地质参数数据,所述地质参数数据包括土壤湿度以及土壤压力,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待监测区域中的每个子区域记为编号i,i=1,2,……,n,n为整数,然后将数据采集终端所获取到的每个子区域内的土壤湿度和土壤压力分别标记为STSi和STYi
步骤C3:通过遥感单元获取待监测区域中的每个子区域的土壤湿度和土壤压力,并将通过遥感单元获得的土壤湿度和土壤压力分别标记为YTSi和YTYi
步骤C4:获取每个子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并将植被覆盖率标记为ZBFi
步骤C5:将数据采集终端和遥感单元获得的地质参数数据同步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所获得的地质参数数据进行处理,具体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数据采集模块和遥感单元所获得的地质参数数据生成湿度变化图和压力变化图;其中同一个子区域内的数据采集模块所获取的土壤湿度数据与遥感单元获得的土壤湿度数据位于同一张湿度变化图内,生成土壤湿度数据变化曲线,同一个子区域内的数据采集模块所获取的土壤压力数据与遥感单元获得的土壤压力数据位于同一张压力变化图内,生成土壤压力数据变化曲线;
步骤S2:每间隔T时间段,设置取样线,取样线分别与湿度变化图和压力变化图内的数据采集模块与遥感单元获得获取到的地质参数数据形成的变化曲线相交,从而获得取样点,将每个取样线标记为j,j=1,2,……,m,m为整数,并将同一个 变化曲线内的取样点依次连接;则由数据采集模块获取到的土壤湿度数据形成的变化曲线中的取样点所表示的土壤湿度为STSj;遥感单元获取到的土壤湿度数据形成的变化曲线中的取样点所表示的土壤湿度为YTSj;由数据采集模块获取到的土壤压力数据形成的变化曲线中的取样点所表示的土壤压力为STYj;遥感单元获取到的土壤压力数据形成的变化曲线中的取样点所表示的土壤压力为YTYj
步骤S3:通过公式SSBi=[|STSj-1-YTSj-1|/|STSj-YTSj|]×[(STSj+YTSj)/(STSj-1+YTSj-1)]获得子区域内的土壤湿度变化系数SSBi;通过公式SYB=[|STYj-1-YTYj-1|/|STYj-YTYj|]×[(STYj+YTYj)/(STYj-1+YTYj-1)]获得子区域内的土壤压力变化系数SYBi;其中j>1;
步骤S4:将数据处理模块所处理地质参数数据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对待监测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的分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F1:将当前时刻每个子区域中的数据采集模块与遥感单元所获取到的土壤湿度分别记为SSDi以及YSDi;将当前时刻每个子区域中的数据采集模块与遥感单元所获取到的土壤压力分别记为SYDi以及YYDi
步骤F2:通过公式SYi=[(SSDi+YSDi)×SSBi+(SYDi+YYDi)×SYBi]/ZBFi获得子区域内的地质变化系数SYi
步骤F3:当SYi≥ai时,则判断该子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则生成灾害预警信息,并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至预警模块,当SYi<ai时,则判定该子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则不生成灾害预警信息,其中ai为地质变化系数阈值,且ai的取值与子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正相关;
所述预警模块用于接收灾害预警信息,并根据灾害预警信息生成地质灾害影响等级,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Y1:当接收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标记产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子区域;
步骤Y2:获取被标记的子区域的地质变化系数SYi,并将子区域中的数据采集终端的所在位置进行标记,以数据采集终端为中心,获取地质灾害影响范围R,地质灾害影响范围R的大小与地质变化系数正相关;
步骤Y3:获取以数据采集终端为中心,半径为R的范围内的建筑物分布情况,从而获取半径R范围内的建筑物数量JZ;
步骤Y4:通过公式ZX=α×R+β×JZ获得地质灾害影响系数ZX;其中α、β均为系统因子,且α、β均大于0;
步骤Y5:设置灾害等级阈值Z1和Z2,当ZX<Z1时,则生成一级预警信息,当Z1≤ZX<Z2时,则生成二级预警信息;当ZX≥Z2时,则生成三级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等级以及灾害影响范围发送至监控中心,同时映射至地形模型上。
CN202111450514.3A 2021-12-01 2021-12-01 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Active CN1140893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0514.3A CN114089332B (zh) 2021-12-01 2021-12-01 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0514.3A CN114089332B (zh) 2021-12-01 2021-12-01 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9332A CN114089332A (zh) 2022-02-25
CN114089332B true CN114089332B (zh) 2022-08-16

Family

ID=80305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50514.3A Active CN114089332B (zh) 2021-12-01 2021-12-01 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93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8047B (zh) * 2023-05-10 2023-07-14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的数据质量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6594011B (zh) * 2023-07-18 2023-09-26 中地华北(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下病害体遥感与地质雷达的联合探测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4617A (zh) * 2021-01-23 2021-04-30 千居智人工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定位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监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8517B (zh) * 2015-04-30 2019-01-25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微气象与卫星遥感数据的微气象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5719053A (zh) * 2016-01-13 2016-06-29 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多终端的灾害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
CN105678967A (zh) * 2016-04-20 2016-06-15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泥石流预警系统
CN109636131A (zh) * 2018-11-21 2019-04-16 北京域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通信智能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CN112598881B (zh) * 2020-12-03 2022-03-25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3538861B (zh) * 2021-09-16 2021-12-07 山东金科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矿产地质勘查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4617A (zh) * 2021-01-23 2021-04-30 千居智人工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定位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监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9332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89332B (zh) 基于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Dunn et al. HadISD: A quality-controlled global synoptic report database for selected variables at long-term stations from 1973–2011
Chen et al. The Earthworm based earthquake alarm reporting system in Taiwan
CN111536429B (zh) 一种基于决策融合的油气管道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CN113051519B (zh) 一种基于地球物理的地面沉降预警监测系统
CN113538861B (zh) 基于矿产地质勘查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Horspool et al. ShakeMapNZ: Informing post‐event decision making
CN116645789A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测绘的土地自然灾害预警管控系统
CN107403004B (zh) 一种基于地形数据的遥测雨量站点可疑数值检验方法
EP33292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ground position changes
CN112750280B (zh) 一种复合式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方法和装置
CN112750281B (zh) 一种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方法和装置
CN110084986A (zh) 一种周界安防方法及装置
CN207182625U (zh) 一种泥石流预警系统
CN115457739B (zh) 一种地质灾害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79315A (zh) 基于土壤氡地震前兆异常识别及地震预测方法
CN115439018A (zh) 一种大范围输变电设施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13074694B (zh) 用于隧道断面变形的自动监测装置
CN114374716A (zh) 地质灾害远程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LU501229B1 (en)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big data
CN218886674U (zh) 一种适用于矿山灾害遥感监测系统
CN112255691B (zh) 一种激电复合频率检测深厚断裂地质方法
CN116261150B (zh) 一种无线网桥数据传输干扰抵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210695323U (zh) 一种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系统
CN114333246B (zh) 地质灾害户内警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0000 Bachelor's Street,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755 Bachelor's Road

Patentee after: Zhong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0 Bachelor's Street,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755 Bachelor's Road

Patentee before: CUHK testing (Hunan)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Geological Disaster Early Warning System Based on Radar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16

Pledgee: Changsha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Bachelor's Branch

Pledgor: Zhong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7118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