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6351B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6351B
CN114076351B CN202010791233.3A CN202010791233A CN114076351B CN 114076351 B CN114076351 B CN 114076351B CN 202010791233 A CN202010791233 A CN 202010791233A CN 114076351 B CN114076351 B CN 1140763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supply
columns
bas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12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6351A (zh
Inventor
曹华
翟富兴
马阅新
闫大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912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63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6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6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6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6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3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空调柜机包括:机座;多个送风柱,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座上,每个所述送风柱构设出具有出风口的风道,通过改变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相对于所述机座的位置来调整送风角度;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座内和/或所述送风柱内,用于驱动气流循环进出所述风道。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通过设置多个送风柱,且至少一个送风柱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上,每个送风柱均具有出风口,通过改变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相对于所述机座的位置来调整送风角度,双风道旋转结构可实现强劲气流、环抱气流和对撞气流等多种出风方式调节,可以实现差异化送风模式。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是通过空调柜机的当前执行指令,对空调柜机的至少一个送风柱进行控制,以实现对空调柜机的送风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风道采用单一风口,风道设置有导风板和导风百叶等风道部件,送风方向和角度调节通过导风部件控制。为提升送风舒适体验,在大导风板上设置微孔等形式。微孔出风形式可以实现无风感送分,然而微孔结构,出风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出风体验需求,同时,采用孔或者其他散风形式,带来的风阻较大,影响到出风风量,制约舒适风状态下的制冷和制热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柜机,该空调柜机可以实现差异化送风。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实现对上述空调柜机的送风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包括:机座;多个送风柱,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座上,每个所述送风柱构设出具有出风口的风道,通过改变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相对于所述机座的位置来调整送风角度;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座内和/或所述送风柱内,用于驱动气流循环进出所述风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通过设置多个送风柱,且至少一个送风柱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上,每个送风柱均具有出风口,通过改变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相对于所述机座的位置来调整送风角度,双风道旋转结构可实现强劲气流、环抱气流和对撞气流等多种出风方式调节,可以实现差异化送风模式。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柜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送风柱,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风口相对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送风柱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座上,另一个所述送风柱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座上。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送风柱均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座上,两个所述送风柱同向旋转或相向旋转。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送风柱其中一个出常温风,另外一个出制冷风或制热风。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驱动件包括多个,所述机座内设有离心风机,所述送风柱内设有贯流风机。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座内,所述新风模块构设出与所述风道相通的新风风道,所述离心风机集成设置于所述新风模块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座限定出与所述风道相通的风腔,所述空调柜机的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座内,所述机座设有回风口。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柱设有与所述风道相通的常温风入口。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常温风入口与所述风道的进口相对,在所述常温风入口与所述风道的进口之间设有净化模块。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柱和所述机座的其中一个设有定位轴,另一个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轴相对于所述定位孔可转动。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送风柱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柱包括:风壳和风道结构,其中,所述风壳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风道结构设于所述风壳内,所述风道结构构设出所述风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设于所述风壳上,所述齿轮设于所述机座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座上设有导向柱,所述风壳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空调柜机,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空调柜机的当前执行指令;根据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送风柱进行控制,以对空调柜机的送风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空调柜机根据接收的执行指令来控制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送风柱的送风参数或送风模式,从而满足用户不同的送风需求。
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送风柱、且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时,根据所述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进行控制,包括:当所述当前执行指令为广角送风指令时,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同时向一个方向转动,并在两个所述送风柱均到达预设的极限位置时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同时向相反方向转动,以及在两个所述送风柱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的送风风速分别进行变化。
进一步地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送风柱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的送风风速分别进行变化,包括:在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左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所述左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小风速逐渐增加到预设的最大风速,且在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右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所述右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大风速逐渐减少到预设的最小风速;在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左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所述左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大风速逐渐减少到预设的最小风速,且在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右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所述右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小风速逐渐增加到预设的最大风速。
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送风柱、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时,根据所述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进行控制,包括:当所述当前执行指令为制热化霜指令时,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并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如果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一个送风柱的换热器停止工作且控制该送风柱开启PTC送风,并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另一个送风柱的换热器进行工作且控制该送风柱关闭送风;如果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的换热器均进行工作且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关闭送风。
进一步地实施例中,当所述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送风柱、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时,所述机座构设出具有回风口的风腔,所述风腔内设有第一换热器,两个所述送风柱内均设有第二换热器,其中,根据所述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进行控制,包括:当所述当前执行指令为制热化霜指令时,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并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如果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的第二换热器均停止工作且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开启PTC送风,并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工作且控制所述机座关闭送风;如果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的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均进行工作且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和所述机座均关闭送风。
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送风柱、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时,所述机座构设出具有回风口的风腔,所述风腔内设有第一换热器,其中,根据所述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进行控制,包括:当所述当前执行指令为制冷指令或制热指令时,对两个所述送风柱单独进行送风控制,以便在同一时刻两个所述送风柱均执行送风功能。
进一步地实施例中,当所述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送风柱、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时,两个所述送风柱内均设有第二换热器,其中,根据所述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进行控制,包括:当所述当前执行指令为制冷指令或制热指令时,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一个送风柱的第二换热器停止工作且控制该送风柱开启送风,并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另一个送风柱的第二换热器进行工作,以便在同一时刻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一个送风柱执行送风功能、另一个送风柱执行制冷功能或制热功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气流流向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处于强劲气流模式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处于对撞气流模式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处于环抱气流模式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主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主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主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侧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主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的广角送风逻辑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的左右送风柱的风速变化逻辑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的双换热器化霜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的三换热器化霜控制逻辑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柜机100,
机座10,回风口11,风腔101,
送风柱20,风壳21,出风口211,常温风入口212,定位轴213,风道结构22,风道201,
气流驱动件30,离心风机31,贯流风机32,
换热器40,第一换热器41,第二换热器42,
净化模块50,
驱动组件60,齿轮61,齿条62,
导风板70,
导向柱81,导向槽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图21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100和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
如图1所示,该空调柜机100大体可以包括:机座10、多个送风柱20和气流驱动件30。
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示,至少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每个送风柱20构设出具有出风口211的风道201,通过改变至少一个送风柱20相对于机座10的位置来调整送风角度。
换言之,送风柱20包括多个,举例而言,送风柱20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
下面以送风柱20为两个时为例,至少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可以是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安装于机座10上,另一个送风柱20与机座10相对固定地连接,还可以是两个送风柱20均可旋转地安装于机座10上。
当送风柱20为三个,可以是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安装于机座10上,另外两个送风柱20相对固定地安装于机座10上,也可以是其中两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安装于机座10上,另外一个送风柱20相对固定地安装于机座10上,还可以是三个送风柱20均可旋转地安装于机座10上。
当送风柱20为三个以上时,申请人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多个送风柱20中,每个送风柱20均构设出具有出风口211的风道201,由于至少一个送风柱20可相对机座10旋转,送风柱20旋转时,多个送风柱20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相应地,多个送风柱20上的出风口211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这样,不同的出风口211之间的气流的出风位置和方向发生了相对变化。
举例而言,以多个送风柱20为两个送风柱20且两个送风柱20中的其中一个可相对机座10转动为例,其中一个送风柱20旋转,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朝向彼此吹出,并在两个送风柱20的中间区域形成为两股风向大致相同的气流,使得该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中吹出的气流与另一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全部或部分汇流后朝向远离送风柱20的方向吹出,此时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彼此交汇形成为一股风,也即此时空调柜机100处于强劲风模式,实现超远距离定向送风,如图6所示;或者其中一个送风柱20旋转,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朝向彼此吹出,且在两股气流交汇时,两股气流具有一定夹角,使得该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与另一个送风柱20的送风口吹出的气流彼此对撞,这样,经过对撞后,气流的方向和流速会发生一定改变,两股气流在对撞区域的下游转变为大面积的区域送风,由于碰撞会损失动能,这样,可以降低风速,实现无风感送风,此时,空调柜机100处于对撞风模式,如图7所示;或者其中一个送风柱20旋转,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超彼此远离的方向扩散,使得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互不干涉,这样,可以实现大范围送风,实现全屋环绕送风,吹风均匀,此时,空调柜机100处于环绕风模式,如图8所示。
如图1和图4所示,气流驱动件30设于机座10内和/或送风柱20内,用于驱动气流循环进出风道201。换言之,气流驱动件30可以是设于机座10内,也可以是设置于送风柱20内,还可以是机座10内和送风柱20内均设有气流驱动件30,通过气流驱动件30来驱动气流进入和排出风道20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100,通过设置多个送风柱20,且至少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每个送风柱20均具有出风口211,通过改变至少一个送风柱20相对于机座10的位置来调整送风角度,双风道201旋转结构可实现强劲气流、环抱气流和对撞气流等多种出风方式调节,可以实现差异化送风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气流驱动件30可以是轴流风机、离心风机、贯流风机和斜流风机中的至少一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机座10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送风柱20,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相对设置。将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相对设置,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可以朝彼此靠近的方向吹出,可以更方便地将两个送风柱20的送风口吹出的气流汇流或者彼此碰撞。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还可以是彼此背离或彼此平行的设置,实现不同方向和区域的吹风。在通过转动送风柱20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多种模式的吹风。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且两个送风柱20可以相互独立或彼此联动地控制,以送风柱20包括两个为例:
其中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另一个送风柱20固定连接于机座10上。通过将其中一个送风柱20设置为可旋转,可以减小驱动件和传动件的数量,精简结构。
两个送风柱20均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两个送风柱20同向旋转或相向旋转。通过将两个送风柱20均设置为可旋转,可以更快速地实现模式的切换,且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位置均可改变,送风范围较大,可以覆盖更多的房间区域。
如图1、图13和图15所示,两个送风柱20其中一个出常温风,另外一个出制冷风或制热风。也即两个送风柱20可以吹出不同温度的气流,实现差异化送风,在两个出风口211的送风范围不同时,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吹常温自然风、冷风或热风,在两个出风口211的送风范围存在交叉时,两个出风口211流出的气流可以混合,并彼此换热,实现混合出风效果,避免吹出的气流达到人体后人体感到较为生硬的过冷或过热感。
如图1所示,气流驱动件30包括多个,机座10内设有离心风机31,送风柱20内设有贯流风机32。机座10内的离心风机31用于驱动气流进入机座10内随后流入送风柱20内,在送风柱20内的贯流风轮的驱动下从出风口211吹出,通过设置多个气流驱动件30,可以增大进风量和增大送风距离,避免出现因动力不足导致的出风量小、送风距离小等问题。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气流驱动件30包括多个,机座10内设有离心风机,送风柱20内设有轴流风机,或者,机座10内设有轴流风机,送风柱20内设有离心风机等。
另外,气流驱动件30还可以是仅为一个,例如,在机座10内设置轴流风机,或者在机座10内设置离心风机31,或者在机座10内设置贯流风机32,或者在送风柱20内设置轴流风机、离心风机31或贯流风机32。
还包括新风模块(图中未示出),新风模块设置于机座10内,新风模块构设出与风道201相通的新风风道201,离心风机31集成设置于新风模块上。通过设置新风模块,可以将室内与室外的空气互换,从而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室内空气长期处于密闭情况下变得混浊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具体而言,离心风机31驱动室外新风进入新风风道201,随后再贯流风机32的驱动下进入送风柱20内的风道201,并从出风口211吹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度。
如图1所示,机座10限定出与风道201相通的风腔101,空调柜机100的换热器40设于机座10内,机座10设有回风口11。气流驱动件30驱动气流从回风口11进入风腔101内,在经过机座10内的换热器40时与换热器40换热,此时气流被加热或制冷,随后,被制冷或制热后的气流进入到送风柱20的风道201内,最终通过出风口211排出,通过将换热器40设置于机座10上,可以增大底座的重量,降低整机的重心,使其放置更加平稳,不易倾倒。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送风柱20设有与风道201相通的常温风入口212。可以理解,这里的常温风入口212并非指代该入口只能流入常温风,事实上,该常温风入口212流入的空气为室内的空气,也即,从常温风入口212流入风道201内的气流温度为室内空气温度。通过设置常温风入口212,一部分气流通过常温风入口212进入到送风柱20内,这部分气流与从机座10内经过换热器40换热后流入风道201内的另一股气流混合后从出风口211吹出,这样,可以在风道201内对这两股温度不同的气流进行混合换热,使从风道201内吹出的气流更接近房间温度,这部分气流与室内温度温差较小,用户的体感较好,而不会因吹出一股比较生硬的冷风或热风而影响体感。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常温风入口212可以是由进风格栅限定而出,优选地,在进风格栅上还设有纱网,这样,可以减小灰尘、小动物等进入风道201内的可能性,保证风道201的整洁,避免吹出的气流被污染影响用户健康。
如图1和图4所示,常温风入口212与风道201的进口相对,在常温风入口212与风道201的进口之间设有净化模块50。通过设置净化模块50,从常温风入口212进入送风柱20后经过净化模块50净化,可以起到除尘和/或除菌等作用,使吹出的气流较为洁净,有利于用户的健康。举例而言,净化模块50可以是电净化、海帕、UV杀菌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1所示,送风柱20和机座10的其中一个设有定位轴213,另一个设有定位孔,定位轴213相对于定位孔可转动。举例而言,可以是送风柱20上设有定位轴213,机座10上设有定位孔,还可以是送风柱20上设有定位孔,机座10上设有定位轴213,定位轴213适于伸入到定位孔内以使得送风柱20可相对机座10转动。
还包括驱动组件60,驱动组件60驱动送风柱2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设置驱动组件60,可以主动驱动送风柱20旋转,不用用户手动调节,产品的自动化程度高。其中,驱动组件60可以是包括驱动电机、齿轮61传动机构,驱动电机与齿轮61传动机构传动连接,齿轮61传动机构与送风柱20连接。
更具体地,齿轮61传动机构包括齿轮61和齿条62,齿条62与送风柱20固定连接,齿条62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齿轮61和齿条62啮合。
下面进一步对其详细描述,如图1结合图4所示,送风柱20包括:风壳21和风道结构22,其中,风壳21设有出风口211,风道结构22设于风壳21内,风道结构22构设出风道201;驱动组件60包括相互配合的齿轮61和齿条62,齿条62设于风壳21上,齿轮61设于机座10上。驱动组件60中的驱动电机旋转以带动与该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齿轮61转动,齿轮61转动以带动与该齿轮61啮合连接的齿条62移动,由于齿条62与风壳21固定连接,这样,可以驱动风壳21移动,风壳21上设有出风口211,实现出风方向的改变。
在上述实施例中,风道结构22可以是与风壳21固定连接,风道结构22也可以是与风壳21相对可转动地连接。当风道结构22可以是与风壳21固定连接时,驱动组件60驱动送风柱20整体相对机座10转动,当风道结构22也可以是与风壳21相对可转动地连接时,风道201形成于风壳21内,驱动组件60仅驱动风壳21转动,这样,可以实现风道201和出风口211位置的转变,相较于整体驱动,风壳21的质量较小,其所需要的驱动力较小,可以节约能量。
如图1结合图4所示,机座10上设有导向柱81,风壳21上设有与导向柱81配合的导向槽82。在送风柱20相对机座10转动时,导向柱81适于沿导向槽82滑动,优选的,导向柱81靠近风壳21的外圈设置,导向柱8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送风柱20整体承压于定位轴213,其结构容易被破坏,这样,可以使得送风柱20与机座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100,如图1结合图9、图10、图13和图16所示,空调柜机100大体可以包括:机座10、多个送风柱20、第一换热器41和气流驱动件30。
具体而言,如图1结合图5所示,机座10构设出具有回风口11的风腔101,多个送风柱20设置于机座10上,每个送风柱20构设出具有出风口211的风道201,风道201与风腔101相通,第一换热器41设于风腔101内,用于制冷或制热进入风腔101内的气流,气流驱动件30设于机座10内和/或送风柱20内,用于驱动气流循环进出风道201。
可以理解,空调柜机100由于长度方向的尺寸较大,其重心不宜设置的较高,否则很容易发生倾倒砸坏机体甚至砸伤用户。本申请通过将第一换热器41设置于机座10内,由于机座10设置于送风柱20的下方,这样,可以降低重心,起到防倾倒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气流驱动件30设于机座10和/或送风柱20内,也即气流驱动件30可以是设置于机座10内,有利于进一步地降低重心,也可以是设置于送风柱20内,气流驱动件30更靠近出风口211,可以使出风距离较远,还可以是送风柱20和机座10内均设有气流驱动件30,通过设置多个气流驱动件30,可以增大风量,提高送风距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100,通过将第一换热器41设于机座10上,可以增大机座10的重量,相对地,也会减小送风柱20的重量,也即可以使得空调柜机100的重心下移,使得空调柜机100的放置可以更加稳定,具有更好的防倾倒效果,安全性能较高。
如图5所示,每个送风柱20沿竖直方向延伸,相应地,风道201也沿竖直方向延伸。将送风柱20设置为沿竖直方向延伸,且风道201沿竖直方向延伸,出风气流顺从风道201内吹出,沿竖直方向的覆盖面积广,可以照顾到人体的较多的部位,而非一小块局部区域吹风,让用户感受到更均匀地吹风效果。
如图13、图14、图15、图16和图17所示,送风柱20内设有第二换热器42,从风腔101内流出的气流预先经过第二换热器42换热之后,再进入风道201内。通过设置多个换热器40,可以使得气流被充分换热以达到预设的温度,有利于室内快速达温。
优选地,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相对独立地工作,也即,可以是第一换热器41工作时,第二换热器42不工作,也可以是第一换热器41不工作而第二换热器42工作,还可以是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同时工作。单独某个换热器40工作时,可以减小能量损耗,起到节能的效果,多个换热器40同时工作时,可以使得室内快速达温。
第二换热器42的迎风面小于风道201的入口流通面,第二换热器42位于送风柱20的顶部。可以理解,从风腔101内经过第一换热器41换热后的气流进入到风道201内时,由于风道201沿竖直方向延伸,气流在远离机座10的方向上温度会逐渐发生变化,通过在送风柱20的顶部设置第二换热器42,可以起到补偿换热的作用,使风道201内的气流温度趋于一致,这样,从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温度均匀,体感较好。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送风柱20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进风格栅,进风格栅沿竖直方向延伸,进风格栅与风道201连通,第二换热器42设于风道201与进风格栅之间并沿竖直方向延伸,这样,送风柱20可以通过进风格栅进风,这部分气流单独通过第二换热器42换热后进入风道201内。
至少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于机座10上。举例而言,以多个送风柱20为两个送风柱20且两个送风柱20中的其中一个可相对机座10转动为例,其中一个送风柱20旋转,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朝向彼此吹出,并在两个送风柱20的中间区域形成为两股风向大致相同的气流,使得该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中吹出的气流与另一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全部或部分汇流后朝向远离送风柱20的方向吹出,此时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彼此交汇形成为一股风,也即此时空调柜机100处于强劲风模式,实现超远距离定向送风;或者其中一个送风柱20旋转,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朝向彼此吹出,且在两股气流交汇时,两股气流具有一定夹角,使得该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与另一个送风柱20的送风口吹出的气流彼此对撞,这样,经过对撞后,气流的方向和流速会发生一定改变,两股气流在对撞区域的下游转变为大面积的区域送风,由于碰撞会损失动能,这样,可以降低风速,实现无风感送风,此时,空调柜机100处于对撞风模式;或者其中一个送风柱20旋转,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超彼此远离的方向扩散,使得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互不干涉,这样,可以实现大范围送风,实现全屋环绕送风,吹风均匀,此时,空调柜机100处于环绕风模式。
如图2和图3所示,机座10的顶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送风柱20,两个送风柱20的出口相对。将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相对设置,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可以朝彼此靠近的方向吹出,可以更方便地将两个送风柱20的送风口吹出的气流汇流或者彼此碰撞。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还可以是彼此背离或彼此平行的设置,实现不同方向和区域的吹风。在通过转动送风柱20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多种模式的吹风。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且两个送风柱20可以相互独立或彼此联动地控制,以送风柱20包括两个为例:
其中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另一个送风柱20固定连接于机座10上。通过将其中一个送风柱20设置为可旋转,可以减小驱动件和传动件的数量,精简结构。
两个送风柱20均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两个送风柱20同向旋转或相向旋转。通过将两个送风柱20均设置为可旋转,可以更快速地实现模式的切换,且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位置均可改变,送风范围较大,可以覆盖更多的房间区域。
如图1、图13和图15所示,两个送风柱20其中一个出常温风,另外一个出制冷风或制热风。也即两个送风柱20可以吹出不同温度的气流,实现差异化送风,在两个出风口211的送风范围不同时,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吹常温自然风、冷风或热风,在两个出风口211的送风范围存在交叉时,两个出风口211流出的气流可以混合,并彼此换热,实现混合出风效果,避免吹出的气流达到人体后人体感到较为生硬的过冷或过热感。
如图1所示,气流驱动件30包括多个,机座10内设有离心风机31,送风柱20内设有贯流风机32。机座10内的离心风机31用于驱动气流进入机座10内随后流入送风柱20内,在送风柱20内的贯流风轮的驱动下从出风口211吹出,通过设置多个气流驱动件30,可以增大进风量和增大送风距离,避免出现因动力不足导致的出风量小、送风距离小等问题。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气流驱动件30包括多个,机座10内设有离心风机31,送风柱20内设有轴流风机,或者,机座10内设有轴流风机,送风柱20内设有离心风机31等。
另外,气流驱动件30还可以是仅为一个,例如,在机座10内设置轴流风机,或者在机座10内设置离心风机31,或者在机座10内设置贯流风机32,或者在送风柱20内设置轴流风机、离心风机31或贯流风机32。
还包括新风模块(图中未示出),新风模块设置于机座10内,新风模块构设出与风道201相通的新风风道201,离心风机31集成设置于新风模块上。通过设置新风模块,可以将室内与室外的空气互换,从而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室内空气长期处于密闭情况下变得混浊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具体而言,离心风机31驱动室外新风进入新风风道201,随后再贯流风机32的驱动下进入送风柱20内的风道201,并从出风口211吹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度。
可以理解,这里的常温风入口212并非指代该入口只能流入常温风,事实上,该常温风入口212流入的空气为室内的空气,也即,从常温风入口212流入风道201内的气流温度为室内空气温度。通过设置常温风入口212,一部分气流通过常温风入口212进入到送风柱20内,这部分气流与从机座10内经过换热器40换热后流入风道201内的另一股气流混合后从出风口211吹出,这样,可以在风道201内对这两股温度不同的气流进行混合换热,使从风道201内吹出的气流更接近房间温度,这部分气流与室内温度温差较小,用户的体感较好,而不会因吹出一股比较生硬的冷风或热风而影响体感。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常温风入口212可以是由进风格栅限定而出,优选地,在进风格栅上还设有纱网,这样,可以减小灰尘、小动物等进入风道201内的可能性,保证风道201的整洁,避免吹出的气流被污染影响用户健康。
如图1所示,常温风入口212与风道201的进口相对,在常温风入口212与风道201的进口之间设有净化模块50。通过设置净化模块50,从常温风入口212进入送风柱20后经过净化模块50净化,可以起到除尘和/或除菌等作用,使吹出的气流较为洁净,有利于用户的健康。举例而言,净化模块50可以是电净化、海帕、UV杀菌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1所示,送风柱20和机座10的其中一个设有定位轴213,另一个设有定位孔,定位轴213相对于定位孔可转动。举例而言,可以是送风柱20上设有定位轴213,机座10上设有定位孔,还可以是送风柱20上设有定位孔,机座10上设有定位轴213,定位轴213适于伸入到定位孔内以使得送风柱20可相对机座10转动。
如图1结合图4所示,还包括驱动组件60,驱动组件60驱动送风柱2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设置驱动组件60,可以主动驱动送风柱20旋转,不用用户手动调节,产品的自动化程度高。其中,驱动组件60可以是包括驱动电机、齿轮61转动机构,驱动电机与齿轮61传动机构传动连接,齿轮61传动机构与送风柱20连接。
更具体地,齿轮61传动机构包括齿轮61和齿条62,齿条62与送风柱20固定连接,齿条62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齿轮61和齿条62啮合。
下面进一步对其详细描述,如图1结合图4所示,送风柱20包括:风壳21和风道结构22,其中,风壳21设有出风口211,风道结构22设于风壳21内,风道结构22构设出风道201;驱动组件60包括相互配合的齿轮61和齿条62,齿条62设于风壳21上,齿轮61设于机座10上。驱动组件60中的驱动电机旋转以带动与该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齿轮61转动,齿轮61转动以带动与该齿轮61啮合连接的齿条62移动,由于齿条62与风壳21固定连接,这样,可以驱动风壳21移动,风壳21上设有出风口211,实现出风方向的改变。
在上述实施例中,风道结构22可以是与风壳21固定连接,风道结构22也可以是与风壳21相对可转动地连接。当风道结构22可以是与风壳21固定连接时,驱动组件60驱动送风柱20整体相对机座10转动,当风道结构22也可以是与风壳21相对可转动地连接时,风道201形成于风壳21内,驱动组件60仅驱动风壳21转动,这样,可以实现风道201和出风口211位置的转变,相较于整体驱动,风壳21的质量较小,其所需要的驱动力较小,可以节约能量。
如图1结合图4所示,机座10上设有导向柱81,风壳21上设有与导向柱81配合的导向槽82。在送风柱20相对机座10转动时,导向柱81适于沿导向槽82滑动,优选的,导向柱81靠近风壳21的外圈设置,导向柱8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送风柱20整体承压于定位轴213,其结构容易被破坏,这样,可以使得送风柱20与机座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申请通过设置可旋转双风道结构22,实现气流出风方式调节,双风道201旋转结构可实现环抱气流,对撞气流等多种出风方式调节,同时,由于采用了独立控制的多风柱结构,可以实现差异化送风模式。
当然,如图1结合图4所示,本申请的出风口211处还可以设置导风板70,通过调节导风板70的角度来调节出风角度,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上述空调柜机100,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空调柜机100的当前执行指令;根据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送风柱20进行控制,以对空调柜机100的送风进行控制。
具体地,空调柜机100的当前执行指令包括但不限于:广角送风指令、制热化霜指令、制冷指令和制热指令。广角送风指令可以控制多个送风柱20一起联动送风,实现大广角的送风范围;制热化霜指令可以分别控制一个或多个送风柱20进行化霜操作;制冷指令可以分别控制多个送风柱20,实现定方位制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100的控制方法,空调柜机100根据接收的执行指令来控制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送风柱20的送风参数或送风模式,从而满足用户不同的送风需求。
下面以空调柜机100安装有两个送风柱20为例,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当空调柜机100的当前执行指令为广角送风指令时,左送风柱20和右送风柱20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转动,且空调柜机100的送风柱20的转动设置有极限位置,所述极限位置包含左侧极限位置和右侧极限位置。左送风柱20保持转向极限位置并进入步骤S101;右贯流保持转向极限位置并进入步骤S102。
S101,判断左送风柱20是否转动到极限位置,若左送风柱20转动到极限位置,左送风柱20停止转动,进入步骤S103;否则,左送风柱20保持转向极限位置并进入步骤S101。
S102,判断右送风柱20是否转动到极限位置,若右送风柱20转动到极限位置,右送风柱20停止转动,进入步骤S103;否则,右送风柱20保持转向极限位置并进入步骤S102。
用户上一次对空调柜机100的控制会影响左出风柱20和右出风柱20的初始位置,在左右出风柱20开始同向转动后,造成左出风柱20到极限位置的行程与右出风柱20到极限位置的行程不同,左出风柱20及右出风柱20到达极限位置的过程存在时间差,需要步骤S103判定。
S103,判断左送风柱20和右送风柱20是否都达到极限位置,若左右送风柱20都达到了极限位置,控制左右送风柱20同时向相反方向转动;否则,重新进入步骤S103。
左出风柱20及右出风柱20在开始对外送风前,进行初始位置的统一,有利于空调柜机100对出风角度的控制,使空调柜机100的送风方向具有规律性及可控性,完整覆盖广角送风指令限定出的送风范围。
进一步地,在控制两个送风柱20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转动时,进入步骤S201,控制风柱20的送风风速分别进行变化。
进一步地实施例中,对上述左右送风柱20的风速变化过程进行控制,如图19所示,左右送风柱20都设置有相同的最大风速及最小风速。
S201,判断左右送风柱20的极限位置为左侧极限位置或右侧极限位置,若左右送风柱20处于左侧极限位置,进入步骤S202;若左右送风柱20处于右侧极限位置,进入步骤S203。
S202,左右送风柱20从左侧极限位置同时向相反方向转动。
在左送风柱20从预设的左侧极限位置转向预设的右侧极限位置转动过程中,控制左送风柱20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小风速逐渐增加到预设的最大风速;在右送风柱20从预设的左侧极限位置转向预设的右侧极限位置过程中,控制右送风柱20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大风速逐渐减少到预设的最小风速。左右送风柱20都到达右侧极限位置后,回到步骤S201。
S203,左右送风柱20从右极限位置同时向相反方向转动。
在左送风柱20从预设的右侧极限位置转向预设的左侧极限位置转动过程中,控制左送风柱20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大风速逐渐减少到预设的最小风速;在右送风柱20从预设的右侧极限位置转向预设的左侧极限位置过程中,控制右送风柱20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小风速逐渐增加到预设的最大风速。左右送风柱20都到达左侧极限位置后,回到步骤S201。
可以理解的是,左右送风柱20处于左侧极限位置时,左送风柱20对外输送弱风,右送风柱20对外输出强风,此时空调柜机100的送风方向沿右出风柱20的送风方向延展;在左右送风柱20从预设的左侧极限位置转向中间位置时,左右出风柱20的风速理论上相同,且左出风柱20与右出风柱20的送风方向相反,两个出风20柱送出的气流互相挤压,使空调柜机100的送风方向沿两个出风柱20的中间方向延展;当左右出风柱20都运动到右极限位置时,左送风柱20对外输送强风,右送风柱20对外输出弱风,此时空调柜机100的送风方向沿右出风柱20的送风方向延展。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当空调柜机100的当前执行指令为制热化霜指令时,空调柜机100设置有第一预设温度,两个送风柱20内分别设置有换热器40。
S301,空调柜机100实时检测室内环境温度,进入步骤S302。
S302,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控制左送风柱20中的换热器40停止工作且控制左送风柱20开启PTC(一种陶瓷电热元件的简称,它利用风机鼓动空气流经PTC电热元件强迫对流,以此为主要热交换方式)送风,并控制右送风柱20的换热器40进行工作且控制右送风柱20关闭PTC送风;或是控制右送风柱20中的换热器40停止工作且控制右送风柱20开启PTC送风,并控制左送风柱20的换热器40进行工作且控制左送风柱20关闭PTC送风。即此时仅有左送风柱20或右送风柱20进行化霜操作,最后进入步骤S301;
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控制两个送风柱20的换热器40均进行工作且控制两个送风柱20关闭送风,此时两个送风柱20都进行化霜操作,最后进入步骤S301。
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做出小范围的调整,这里不做限制。当室内环境温度过高时,仅开启一个送风柱20进行化霜操作,在保证化霜效果的同时,还能够节省一定的电能。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就需要两个送风柱20同时开启PTC送风,使化霜过程达到预期效果。
进一步地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空调柜机100的机座10构设出具有回风口11的风腔101,所述风腔101内设有第一换热器41,两个送风柱内分别设有第二换热器42。
S401,空调柜机100实时检测室内环境温度,进入步骤S402。
S402,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分别控制两个送风柱20的第二换热器42停止工作且分别控制两个送风柱20开启PTC送风,并控制第一换热器41进行工作且控制所述机座关闭PTC送风,即只有风腔101进行化霜操作,最后进入步骤S401;
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分别控制两个送风柱20的第二换热器42以及第一换热器41进行工作,且分别控制两个送风柱20和所述机座10关闭PTC送风,即两个送风柱20和风腔101都进行化霜操作,最后进入步骤S402。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当空调柜机100的当前执行指令为制冷指令时,空调柜机100的机座10构设出具有回风口11的风腔101,所述风腔101内设有第一换热器41,两个送风柱内分别设有第二换热器42。此时,空调柜机100对左送风柱20和右送风柱20实行独立控制,即左送风柱20可以进行送风操作或制冷操作,右送风柱20也可以进行送风操作或制冷操作,二者的运行互不干扰。
具体地,当左送风柱20进行制冷操作,右送风柱20进行送风操作时,控制左送风柱20内的第二换热器42进行工作且开启PTC送风,同时控制右送风柱20内的第二换热器42停止工作且开启PTC送风;当右送风柱20进行制冷操作,左送风柱20进行送风操作时,控制右送风柱20内的第二换热器42进行工作且开启PTC送风,同时控制左送风柱20内的第二换热器42停止工作且开启PTC送风;当左送风柱20进行制冷操作,右送风柱20进行制冷操作时,分别控制左右送风柱20内的第二换热器42进行工作且同时开启PTC送风;当左送风柱20进行送风操作,右送风柱20进行送风操作时,分别控制左右送风柱20内的第二换热器42停止工作且同时开启PTC送风。
举例来说,当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时,用户在左送风柱20的转动范围内需要制冷,但右送风柱20转动范围内有身体不适应冷风的老人、儿童或没人,即右送风柱20转动范围内不需要制冷,可以控制右送风柱20仅开启送风功能,对外输送常温风,且在左送风柱20的转动范围内送出冷风,满足了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另一个实施例中,当空调柜机100的当前执行指令为制热指令时,空调柜机100的控制方法与空调柜机100执行制冷指令时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9)

1.一种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包括机座和多个送风柱,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座上,每个所述送风柱构设出具有出风口的风道,通过改变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相对于所述机座的位置来调整送风角度,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空调柜机的当前执行指令;
根据所述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进行控制,以对所述空调柜机的送风进行控制;
当所述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送风柱、且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时,根据所述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当前执行指令为广角送风指令时,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同时向一个方向转动,并在两个所述送风柱均到达预设的极限位置时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同时向相反方向转动,以及在两个所述送风柱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的送风风速分别进行变化;
在两个所述送风柱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的送风风速分别进行变化,包括:
在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左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所述左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小风速逐渐增加到预设的最大风速,且在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右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所述右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大风速逐渐减少到预设的最小风速;
在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左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所述左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大风速逐渐减少到预设的最小风速,且在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右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所述右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小风速逐渐增加到预设的最大风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送风柱、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时,根据所述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当前执行指令为制热化霜指令时,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并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如果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一个送风柱的换热器停止工作且控制该送风柱开启PTC送风,并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另一个送风柱的换热器进行工作且控制该送风柱关闭送风;
如果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的换热器均进行工作且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关闭送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送风柱、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时,所述机座构设出具有回风口的风腔,所述风腔内设有第一换热器,两个所述送风柱内均设有第二换热器,其中,根据所述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当前执行指令为制热化霜指令时,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并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如果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的第二换热器均停止工作且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开启PTC送风,并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工作且控制所述机座关闭送风;
如果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的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均进行工作且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和所述机座均关闭送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送风柱、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时,所述机座构设出具有回风口的风腔,所述风腔内设有第一换热器,其中,根据所述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当前执行指令为制冷指令或制热指令时,对两个所述送风柱单独进行送风控制,以便在同一时刻两个所述送风柱均执行送风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送风柱、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时,两个所述送风柱内均设有第二换热器,其中,根据所述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当前执行指令为制冷指令或制热指令时,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一个送风柱的第二换热器停止工作且控制该送风柱开启送风,并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另一个送风柱的第二换热器进行工作,以便在同一时刻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一个送风柱执行送风功能、另一个送风柱执行制冷功能或制热功能。
6.一种空调柜机,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
多个送风柱,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座上,每个所述送风柱构设出具有出风口的风道,通过改变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相对于所述机座的位置来调整送风角度;
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座内和/或所述送风柱内,用于驱动气流循环进出所述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送风柱,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风口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送风柱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座上,另一个所述送风柱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送风柱均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座上,两个所述送风柱同向旋转或相向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送风柱其中一个出常温风,另外一个出制冷风或制热风。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件包括多个,所述机座内设有离心风机,所述送风柱内设有贯流风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座内,所述新风模块构设出与所述风道相通的新风风道,所述离心风机集成设置于所述新风模块上。
13.根据权利要求6-12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限定出与所述风道相通的风腔,所述空调柜机的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座内,所述机座设有回风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柱设有与所述风道相通的常温风入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风入口与所述风道的进口相对,在所述常温风入口与所述风道的进口之间设有净化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柱和所述机座的其中一个设有定位轴,另一个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轴相对于所述定位孔可转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送风柱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柱包括:风壳和风道结构,其中,所述风壳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风道结构设于所述风壳内,所述风道结构构设出所述风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设于所述风壳上,所述齿轮设于所述机座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设有导向柱,所述风壳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槽。
CN202010791233.3A 2020-08-07 2020-08-07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076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1233.3A CN114076351B (zh) 2020-08-07 2020-08-07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1233.3A CN114076351B (zh) 2020-08-07 2020-08-07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6351A CN114076351A (zh) 2022-02-22
CN114076351B true CN114076351B (zh) 2022-11-18

Family

ID=80279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1233.3A Active CN114076351B (zh) 2020-08-07 2020-08-07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6351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2639A (zh) * 2015-11-12 2015-12-30 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出风口柜式空调
CN106091215A (zh) * 2016-06-07 2016-11-0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可远距离送风的柜式空调器
CN106247594A (zh) * 2016-09-30 2016-12-21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6440031A (zh) * 2016-09-30 2017-02-22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6440032A (zh) * 2016-09-30 2017-02-22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8105862A (zh) * 2017-12-12 2018-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17011A (zh) * 2018-09-28 2018-11-3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器
CN109114673A (zh) * 2018-09-27 2019-01-01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109708205A (zh) * 2018-12-29 2019-05-0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CN111207448A (zh) * 2020-03-03 2020-05-2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及其出风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37876A (zh) * 2020-01-17 2020-06-0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2639A (zh) * 2015-11-12 2015-12-30 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出风口柜式空调
CN106091215A (zh) * 2016-06-07 2016-11-0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可远距离送风的柜式空调器
CN106247594A (zh) * 2016-09-30 2016-12-21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6440031A (zh) * 2016-09-30 2017-02-22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6440032A (zh) * 2016-09-30 2017-02-22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8105862A (zh) * 2017-12-12 2018-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14673A (zh) * 2018-09-27 2019-01-01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108917011A (zh) * 2018-09-28 2018-11-3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器
CN109708205A (zh) * 2018-12-29 2019-05-0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CN111237876A (zh) * 2020-01-17 2020-06-0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
CN111207448A (zh) * 2020-03-03 2020-05-2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及其出风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6351A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3120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控制方法
WO2021051895A1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JP2007101171A (ja) 風向調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器
CN109520019A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06006622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CN110762627A (zh) 空调器
CN109780708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1941052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114076351B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976330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060926B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JPH0557922B2 (zh)
CN105240939B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827243A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118845U (zh) 空调室内机
JP2004090681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976329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06191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260125U (zh)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
CN218955146U (zh) 一种出风装置及空调
CN21559748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2390517U (zh) 空调器
CN2197354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889653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