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6235A - 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6235A
CN114076235A CN202010838377.XA CN202010838377A CN114076235A CN 114076235 A CN114076235 A CN 114076235A CN 202010838377 A CN202010838377 A CN 202010838377A CN 114076235 A CN114076235 A CN 114076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channel
trachea
annular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83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震廷
王兆松
郭小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3D Medicin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3D Medicin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3D Medicin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3D Medicin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837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62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6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62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包括:座体结构与接通结构;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供气管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气管通道,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二端设有后端连通通道,所述气管通道与所述后端连通通道互相连通;所述座体结构内设有座体通道,所述接通结构穿设于所述座体通道,处于目标位置的所述接通结构能够随已插入的气管发生摆动。本发明可以使得气管在插入后依旧具有浮动的自由度,进而,通过一定范围内的浮动,可适应气管的位置变化,避免了卡盒的卡死,有效保障了卡盒的退出。

Description

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管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在部分应用领域中,需要实现气管的自动快速插拔,例如:在文库制备领域、医疗器械领域、厨卫领域等等,进而,以文库制备领域为例,可采用气管插接接头实现卡盒气管的快速插接。
现有相关技术中,气管插接接头具有供气管插入的气管通道,当气管插入气管通道之后,由于气管连接端的装置/设备变形或装配误差等原因,使得气管轴心与气管通道的轴心难以始终保持一致。在不一致时,会造成气管无法顺利退出接头,进而造成结构的卡死(例如文库制备领域中卡盒的卡死)。可见,现有技术的气管插接接头易于出现卡死现象。同时,现有的气管插接接头也不便于实现气管的拔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气管插接接头易于导致卡盒卡死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管插接接头,包括:座体结构与接通结构;
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供气管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气管通道,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二端设有后端连通通道,所述气管通道与所述后端连通通道互相连通;
所述座体结构内设有座体通道,所述接通结构穿设于所述座体通道;处于目标位置的所述接通结构能够随已插入的气管发生摆动。
所述接通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座体结构在所述目标位置与非目标位置之间运动;
所述气管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后,所述接通结构处于所述目标位置;
所述气管未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时,所述接通结构处于非目标位置;
其中,所述接通结构自所述非目标位置至所述目标位置的运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
可选的,气管插接接头,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分别连接所述座体结构与所述接通结构,其中,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提供弹性作用力,所述弹性作用力为用于驱动所述接通结构相对于所述座体结构沿第二方向运动的作用力;
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所述气管未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时,所述弹性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接通结构,所述非目标位置为所述接通结构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极限位置;
所述气管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后,所述弹性作用力与推动作用力均作用于所述接通结构,且所述接通结构处于所述目标位置,所述推动作用力为所述气管作用于所述接通结构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作用力。
可选的,所述座体通道的内壁具有第一环形对接面,所述接通结构的外壁具有第二环形对接面,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中至少之一为圆台面,所述圆台面的第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台面第二端的直径,所述圆台面的第一端为所述圆台面的靠近气管一侧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的轴心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接通结构处于沿第二方向的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匹配对接,且仅在匹配对接时,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的轴心才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的轴心重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第一环形对接面与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对接面一一对应,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对接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
可选的,所述座体结构包括安装座、前端盖与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一侧面,所述后端盖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朝向于气管一侧的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为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一侧;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端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
所述座体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座的通道本体与设于所述前端盖的前端盖通道,其中一个第一环形对接面设于所述前端盖通道;
所述接通结构处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极限位置时,所述后端盖阻挡对接于接通结构的第二端。
可选的,所述的气管插接接头,还包括具有拍合部的拍合结构;所述拍合部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接通结构能够锁紧与松开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的气管;
所述拍合部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拍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拍合并触动所述接通结构的拍合面,其中,所述接通结构能够在所述拍合面被触动时松开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的气管;
所述拍合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拍合部与所述拍合面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间隔。
可选的,所述拍合结构为拍合式电磁铁,所述拍合式电磁铁安装于所述座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拍合面为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一端端面。
可选的,所述接通结构包括直通部与转接轴,所述气管通道设于所述直通部的第一端,所述转接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通部的第二端,所述后端连通通道设于所述转接轴,所述直通部能够锁紧与松开插入所述气管通道的气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而来一种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应用于文库制备系统,包括气压监控仪器,以及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气管插接接头,所述气管插接接头通过所述后端连通通道与插入所述气管通道的所述气管连通于所述柱塞腔与气压监控仪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文库制备系统,包括柱塞腔与第二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
本发明提供的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通过接通结构相对于座体结构的摆动,气管在插入后,接通结构依旧具有浮动的自由度,进而,通过接通结构随气管的一定范围内的浮动,可适应气管的位置变化,避免了卡盒的卡死,有效保障了卡盒的退出。
本发明可选方案中,在满足浮动的情况下,由于浮动是在目标位置发生的,通过接通结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运动,气管的插入可不发生于接通结构处于目标位置时,进而避免了接通结构的浮动运动影响气管的插入,进一步的,通过弹性部件,可以提供第二方向上的弹性驱动力,进而,在气管插入时,可以通过该弹性驱动力稳固接通结构的位置,保障气管的稳定插入。
本发明进一步可选方案中,通过引入对接面,以及所述接通结构在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之间的匹配对接,可实现接通结构运动行程的限位,同时,由于其中至少之一对接面采用圆台面,且对接面匹配对接时环形对接面的轴心重合,接通结构轴向的运动可带来径向位置的定位,进而,可使得接通结构的中心位置被唯一确定,从而便于气管的插入。
本发明可选方案中,通过引入例如拍合式电磁铁的拍合结构,可利用拍合部拍合并触动接通结构的拍合面,进而,在拍合部拍合并触动拍合面时,可触发接通结构松开气管,从而有利于气管的快速拔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插接接头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接通结构浮动时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插接接头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插入前气管插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插入前气管插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插入后气管插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插入后气管插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拔出时气管插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拔出时气管插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接通结构;
11-气管通道;
12-后端连通通道;
13-直通部;
14-转接轴;
15-第二环形对接面;
2-座体结构;
21-座体通道;
211-第一环形对接面;
22-安装座;
23-前端盖;
24-后端盖;
3-弹性部件;
4-拍合结构;
41-拍合部;
5-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插接接头的构造示意图一。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接通结构浮动时的构造示意图。
请参考图1与图2,气管插接接头,包括:座体结构2与接通结构1。
其中的接通结构1,可理解为能够实现气管与后段相关设备气路连通的任意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接通结构1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供气管5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气管通道11,所述接通结构1的第二端设有后端连通通道12,所述气管通道11与所述后端连通通道12互相连通。
其中的气管通道11的内径可以与气管5的外径相匹配,该匹配,可理解为能够满足气管5插入需求的任意方式,进一步的,气管通道11的内径例如可以与气管5的外径相同或略有差别。根据气路密封性、气管材质等,可任意配置气管通道11的内径,使其满足实际的需求。
所述座体结构2内设有座体通道21,所述接通结构1穿设于所述座体通道,且所述接通结构能够相对于座体结构运动;进而,座体通道21可对接通结构1的运动产生的一定限位、导向作用。可见,座体结构2可以为具有座体通道21的任意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处于目标位置的所述接通结构1能够随已插入的气管5发生摆动。
其中,气管5与接通结构1的整体的运动可视作是一种摆动运动或称旋转运动,随着气管5的运动方式、幅度、角度等的变化,接通结构1的各部位运动的幅度、方向等也会随之变化,只要是能够随气管5发生摆动,就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可见,以上方案中,通过接通结构相对于座体结构的摆动,气管在插入后,接通结构依旧具有浮动的自由度,进而,通过接通结构随气管的一定范围内的浮动,可适应气管的位置变化,避免了卡盒的卡死,有效保障了卡盒的退出。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气管的插入和/或拔出,所述接通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座体结构在所述目标位置与非目标位置之间运动;
所述气管5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11后,所述接通结构1处于所述目标位置;
所述气管5未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11时,所述接通结构1处于非目标位置;
其中,所述接通结构1自所述非目标位置至所述目标位置的运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对应的,所述接通结构1自所述非目标位置至所述目标位置的运动包括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同时,目标位置与非目标位置之间运动时,除了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运动,还会同时发生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运动。
其中的目标位置,可理解为插入气管后适于实现摆动的任意单个或多个位置,对应的,非目标位置,可理解为区别于目标位置的任意单个或多个位置,例如可以是接通结构沿第二方向运动的极限位置。
以上方案中,由于浮动是在目标位置发生的,通过接通结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运动,气管的插入可不发生于接通结构处于目标位置时,进而避免了接通结构的浮动运动影响气管的插入。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插接接头的构造示意图二。
请参考图3,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件3分别连接所述座体结构2与所述接通结构1,其中,所述弹性部件3能够提供弹性作用力,所述弹性作用力为作用于所述接通结构1的沿第二方向的作用力;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
在图3所示举例中,弹性部件3可直接或间接连接于座体结构2的气管插入的第一侧,进而,弹性作用力为通过弹性部件3压缩后产生的;在其他举例中,弹性部件3也可直接或间接连接于座体结构2的与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进而,弹性作用力可以为通过弹性部件3拉伸后产生的。
其中的弹性部件3可例如是复位弹簧,其他举例中,弹性部件3也可以采用扭簧或其他可产生弹性作用力的部件。
所述气管5未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1时,所述弹性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接通结构1,所述非目标位置为所述接通结构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极限位置;该极限位置可以是弹性部件限定的,也可以是后文所涉及的环形对接面或其他限位结构限定的。
所述气管5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1后,所述弹性作用力与推动作用力均作用于所述接通结构1。
所述推动作用力为所述气管作用于所述接通结构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作用力,其可以是作用于气管通道的远离气管一侧的端面,也可以在气管外侧配置推动部,进而利用推动部推动接通结构1从而产生推动作用力。
以上方案中,在满足浮动的情况下,通过弹性部件,可以提供第二方向上的弹性驱动力,进而,在气管插入时,可以通过该弹性驱动力稳固接通结构的位置,保障气管的稳定插入。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插入前气管插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插入前气管插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插入后气管插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插入后气管插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二;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拔出时气管插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管拔出时气管插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所述接通结构1相对于所述座体结构2的运动可例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分量,所述接通结构1能够在所述弹性驱动力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至极限位置。此外,接通结构1相对于座体结构2的运动可不限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只要两者所能实现的相对运动中,具有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分量,就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其中沿第二方向的极限位置可理解为接通结构1沿第二方向运动至最远的位置,其可以由弹性部件3本身的结构形式来限定,也可通过其他可用于限位的结构来实现。对应可如图5所示。
请参考图2至图7,所述座体通道21的内壁具有第一环形对接面211,所述接通结构1的外壁具有第二环形对接面15。具体举例中,其中第二环形对接面15可以例如是凸起于接通结构1的外壁的环形凸起部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211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15中至少之一为圆台面,所述圆台面的第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台面第二端,所述圆台面的第一端为所述圆台面的靠近气管一侧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的轴心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图5与图7所示的举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211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15可均为圆台面,同时,呈对对接的两个圆台面的侧面倾斜角度是相同的,再进一步的,各圆台面的侧面倾斜角度均是相同的。其他举例中,也可仅将部分或全部第一环形对接面211配置为圆台面,或者仅将将部分或全部第二环形对接面15配置为圆台面。
所述接通结构1处于所述极限位置时,其可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211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15匹配对接,且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211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15的轴心重合。其中的匹配对接,可理解为各周向部位均可实现对接。
所述接通结构1未处于所述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211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15可部分接触,也可完全脱离,此时,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211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15的轴心不重合,例如可以是平行但不重合的,也可以是不平行的。以图7所示,接通结构1可支撑于座体通道21上,且接通结构1的上侧可与座体通道21及其第一环形对接面211部分形成间隔。
可见,所述接通结构1相对于所述座体结构2运动至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211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15匹配对接,且仅在匹配对接时,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的轴心才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的轴心重合。
以上方案中,通过引入对接面,以及所述接通结构在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之间的匹配对接,可实现接通结构运动行程的限位,同时,由于其中至少之一对接面采用圆台面,且对接面匹配对接时环形对接面的轴心重合,接通结构轴向的运动可带来径向位置的定位,进而,可使得接通结构的中心位置被唯一确定,从而便于气管的插入。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15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211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第一环形对接面211与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对接面15一一对应,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对接面211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环形对接面15也是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
在图5与图7所示的举例中,其中一个第二环形对接面15可设于接通结构1的第二端,此时,其可沿第二方向运动脱离座体通道21,故而,其最大径向尺寸可不受座体通道21限制。
在图5与图7所示的举例中,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15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211的数量均为两个。除了设于接通结构1第二端的第二环形对接面15,另一个第二环形对接面15可设于非第二端的位置(例如可设于转接轴14的靠近中点的位置)。
其中,若第一环形对接面211与第二环形对接面15均为圆台面时,且座体通道21内壁中除第一环形对接面211之外其他管壁的径向尺寸理解为通道径向尺寸,则:
设于接通结构1第二端的第二环形对接面15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通道径向尺寸;设于非第二端的第二环形对接面15(或可理解为处于座体通道21内的第二环形对接面15)的最大径向尺寸小于通道径向尺寸。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3与图5,所述座体结构2包括安装座22、前端盖23与后端盖24;所述前端盖23安装于所述安装座22的第一侧面,所述后端盖24安装于所述安装座22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朝向于气管一侧的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为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一侧;若配置有弹性部件3,则所述弹性部件3的第一端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23。
所述座体通道21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座的通道本体与设于所述前端盖的前端盖通道,其中一个第一环形对接面211设于所述前端盖通道;在图3与图5所示举例中,前端盖通道的内壁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第一环形对接面211,在其他举例中,也可有前端盖通道与通道本体组合形成第一环形对接面211,前端盖通道的内壁也可被配置为仅部分为第一环形对接面211。
所述接通结构1运动至沿第一方向的极限位置时,所述后端盖24阻挡对接于接通结构1的第二端。可见,通过后端盖24与对接面,可限制接通结构1的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运动行程处于两个极限位置之间。
其中的接通结构可以被配置为能够锁紧与松开插入所述气管通道的气管;其可通过部件的结构设计和/或已有部件选择应用的来实现。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4至图9,所述接通结构1包括直通部13与转接轴14,所述气管通道11设于所述直通部13的第一端,所述转接轴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通部13的第二端,所述后端连通通道12设于所述转接轴14,若配置有弹性部件3,则所述弹性部件3的第二端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所述转接轴14,所述直通部13能够锁紧与松开插入所述气管通道的气管。
其中的直通部13可例如通过外螺纹接入转接轴14,从而实现直通部13与转接轴14之间的固定连接,故而,直通部13也可理解为螺纹直通部。
具体的,螺纹直通部可以为快速连接的螺纹直通接头,螺纹直通接头可通过相应的锁紧结构(例如卡环)锁紧所插入的气管,一种举例中,螺纹直通接头的第一端可具有卡环,气管最终插入后,可通过卡环锁紧,同时,卡环被触动时,能够松开已锁紧的气管。
其他举例中,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直通部13与转接轴14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通过插销、外螺纹、径向螺纹等方式实现)。
具体的,直通部13还设有中间通道,中间通道的一端连接气管通道11,另一端连接后端连通通道12,从而实现气管通道11与后端连通通道12之间的连通。中间通道的内径可小于气管通道11,从而使得气管能够通过推动气管通道11端面产生对应的推动作用力。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也不排除一体成型的直通部13与转接轴14。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至图7,所述的气管插接接头,还包括具有拍合部41的拍合结构4;所述拍合部41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其中的第一位置,可理解为:所述拍合部4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拍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拍合并触动所述接通结构1的拍合面;其中,所述接通结构1(例如其直通部13)能够在所述拍合面被触动时松开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的气管。进一步方案中,当拍合部41处于第一位置时,接通结构1对应处于目标位置,此时,第一环形对接面211与第二环形对接面15的轴心可以是不重合的。
其中的第二位置,可理解为:所述拍合部41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拍合部41与所述拍合面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间隔,进而,不会阻挡接通结构1沿第二方向运动。具体举例中,所述拍合部41处于第二位置时,若接通结构处于目标位置,则:所述拍合部41依旧可以与所述拍合面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产生间隔。
在图4至图9所示的方案中,所述拍合面可以为所述接通结构1的第一端端面,具体为接通结构1中作为直通部13的螺纹直通接头中卡环的端面,通过对卡环的触动,可使得卡环松开气管。其他方案中,拍合面可以是设于接通结构1外侧的拍合配合部的朝向气管一侧的表面,只要其能使得气管被松开,就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在具体举例中,所述拍合结构4可以为拍合式电磁铁,所述拍合式电磁铁安装于所述座体结构2。拍合部41的运动可通过电磁作用的触动。
以上方案中,通过引入例如拍合式电磁铁的拍合结构,可利用拍合部拍合并触动接通结构的拍合面,进而,在拍合部拍合并触动拍合面时,可触发接通结构松开气管,从而有利于气管快速的拔出。
以图4至图9所示的结构为例,以下对气管的插入、拔出过程进行阐述。
请参考图4和图5,在气管5未插入时,拍合部41处于第二位置,接通结构1在弹性部件3的驱动作用力,以及环形对接面的作用下,运动至极限位置,此时,弹性部件3(例如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由于环形对接面中圆台面的作用,接通结构的中心位置被唯一确定,可便于气管的插入。
请参考图6和图7,在气管5插入后,气管5填充入气管通道11,气管5的内腔可连通后端连通通道,进而通过后端连通通道与其他装置连通。
请参考图8与图9,在需要拔出气管5时,可控制拍合部41到达第一位置,拍合部41可挡住接通结构1的第一端,此时,拔气管5时,接通结构1不会因气管与接通结构1之间的摩擦力而导致接通结构1也跟随发生运动,进而,该结构下,可便于气管5的拔出。
可见,在以上插入、拔出过程中:
通过转接轴与前端盖和安装座上的圆台面的配合,以及弹性部件(例如复位弹簧)的作用,可实现以下积极效果:
1)、弹性部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接通结构1的中心位置确定且唯一,便于气管插入;
2)、当气管插入后,接通结构1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以适应气管的位置。当气管为硬质材质时此效果尤为重要,在应用于气压监控仪器与卡盒柱塞腔之间的气路连接,则可有效防止气管卡死导致的卡盒卡死和无法弹出。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方案可应用于气管为硬质材料的场景,但也不排除气管为软管的应用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应用于文库制备系统,包括气压监控仪器,以及以上可选方案所涉及的气管插接接头,所述气管插接接头通过所述后端连通通道与插入所述气管通道的所述气管连通于所述柱塞腔与气压监控仪器之间。
在现有相关技术中,文库制备系统中,现有卡盒移液主要依靠柱塞在柱塞腔内的往复运动实现对液体的抽吸动作,由于活塞腔存在拔模斜度以及密封圈材质、尺寸等因素对密封效果的影响,柱塞与柱塞腔之间存在气体泄漏问题,严重影响移液精度。
为了提升移液精度,本发明实施例想到了可以实时监控柱塞腔内的气压。针对于该需求,可引入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气管插接接头实现快速插拔,以便于在仪器与卡盒内柱塞腔之间建立气路连接,且此气路连接可迅速建立与断开。
其中的卡盒,具体可以指封闭式测序文库制备卡盒,其可用于提供一个封闭环境,并在封闭环境中实现反应试剂及样本的吸取、添加与移液。以上所涉及的柱塞腔即为移液过程中所需使用的构造。
具体举例中,气管插接接头可通过所插入的气管连接柱塞腔,此时,后端连通通道可连通至气压监控仪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文库制备系统,包括柱塞腔与以上可选方案所涉及的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气管插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结构与接通结构;
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供气管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气管通道,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二端设有后端连通通道,所述气管通道与所述后端连通通道互相连通;
所述座体结构内设有座体通道,所述接通结构穿设于所述座体通道;处于目标位置的所述接通结构能够随已插入的气管发生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通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座体结构在所述目标位置与非目标位置之间运动;
所述气管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后,所述接通结构处于所述目标位置;
所述气管未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时,所述接通结构处于非目标位置;
其中,所述接通结构自所述非目标位置至所述目标位置的运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插接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分别连接所述座体结构与所述接通结构,其中,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提供弹性作用力,所述弹性作用力为用于驱动所述接通结构相对于所述座体结构沿第二方向运动的作用力;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
所述气管未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时,所述弹性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接通结构,所述非目标位置为所述接通结构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极限位置;
所述气管匹配插入所述气管通道后,所述弹性作用力与推动作用力均作用于所述接通结构,所述推动作用力为所述气管作用于所述接通结构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插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通道的内壁具有第一环形对接面,所述接通结构的外壁具有第二环形对接面,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中至少之一为圆台面,所述圆台面的第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台面第二端的直径,所述圆台面的第一端为所述圆台面的靠近气管一侧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的轴心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接通结构处于沿第二方向的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匹配对接,且仅在匹配对接时,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的轴心才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的轴心重合,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管插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对接面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环形对接面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第一环形对接面与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对接面一一对应,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对接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管插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结构包括安装座、前端盖与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一侧面,所述后端盖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朝向于气管一侧的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为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一侧;
所述座体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座的通道本体与设于所述前端盖的前端盖通道,其中一个第一环形对接面设于所述前端盖通道;
所述接通结构处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极限位置时,所述后端盖阻挡对接于接通结构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管插接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拍合部的拍合结构;所述拍合部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接通结构能够锁紧与松开插入所述气管通道的气管;
所述拍合部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拍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拍合并触动所述接通结构的拍合面,其中,所述接通结构能够在所述拍合面被触动时松开插入所述气管通道的气管;
所述拍合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拍合部与所述拍合面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管插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拍合结构为拍合式电磁铁,所述拍合式电磁铁安装于所述座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管插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拍合面为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一端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管插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通结构包括直通部与转接轴,所述气管通道设于所述直通部的第一端,所述转接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通部的第二端,所述后端连通通道设于所述转接轴,所述直通部能够锁紧与松开插入所述气管通道的气管。
11.一种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应用于文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压监控仪器,以及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气管插接接头,所述气管插接接头通过所述后端连通通道与插入所述气管通道的所述气管连通于所述柱塞腔与气压监控仪器之间。
12.一种文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塞腔与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
CN202010838377.XA 2020-08-19 2020-08-19 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 Pending CN1140762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8377.XA CN114076235A (zh) 2020-08-19 2020-08-19 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8377.XA CN114076235A (zh) 2020-08-19 2020-08-19 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6235A true CN114076235A (zh) 2022-02-22

Family

ID=80281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8377.XA Pending CN114076235A (zh) 2020-08-19 2020-08-19 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62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10942A (en) Valve for fluid lines and structures containing the same
US20210222793A1 (en) Fluid handling coupling body with latch
US10556099B2 (en) Lever lock male connector and male connector assembly
US11635162B2 (en) Fluid couplings
JPWO2005120630A1 (ja) 接続具
GB2528931A (en) Fluid fuel pipe connector
CN212377519U (zh) 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
CN114076235A (zh) 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
CN213609144U (zh) 气管插接接头、柱塞腔的气压监控组件与文库制备系统
CN114294499A (zh) 流体连接器系统
WO2023109098A1 (zh) 一种光纤连接头及光纤连接组件
US20200025310A1 (en) Low force valves for drug delivery pumps
CN214789763U (zh) 一种快接结构及净水龙头
CN114313319A (zh) 对接装置及模块化卫星
CN109692032B (zh) 一种穿刺器外壳及穿刺器
WO2023231548A1 (zh) 快接结构及控制盒
CN115382395B (zh) 反渗透膜过滤器
CN219071652U (zh) 一种高低压氧气输出结构及呼吸机
US20240027007A1 (en) Magnetic Fluid Connector
JP3188643U (ja) ソケット及び管継手
CN211536025U (zh) 快插接头和药物注射助推器
CN216143346U (zh) 一种阀芯及阀门快速接头
CN217272655U (zh) 一种流体连接器及储能散热系统
WO2019192412A1 (zh) 烟弹及电子烟
US20210386622A1 (en) Fluid coupl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