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1779A - 用于多链路空间复用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多链路空间复用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1779A
CN114071779A CN202110884963.2A CN202110884963A CN114071779A CN 114071779 A CN114071779 A CN 114071779A CN 202110884963 A CN202110884963 A CN 202110884963A CN 114071779 A CN114071779 A CN 114071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wireless device
mld
transceiver
lin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49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纳里博尔
S.坎达拉
李旭峰
A.兰加纳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71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17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bear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设备可以包括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进行通信的收发器。该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收发器指示与第一链路相关联的空间流的数量。该无线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RF)链,并且可以被配置为指示该一个或多个RF链在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之间的共享能力。该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将RF链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来执行冲突避免操作。该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第一链路的可用性在第一链路上使用RF链。一种执行探测操作的方法可以包括基于无线设备的探测反馈能力在链路上发起探测序列。

Description

用于多链路空间复用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8月7日提交的题为“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Multi-Link Spatial Multiplexing”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3/063,215号以及于2020年8月17日提交的题为“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Multi-Link SpatialMultiplexing”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3/066,805号的优先权和利益,这两个申请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通信系统,并且特别地,涉及用于多链路空间复用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通信系统可以通过实施多链路操作来提高性能,在多链路操作中,两个或更多个设备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多个链路来传递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链路可以使用多个空间流来进一步提高性能。对于每个空间流来说可能需要射频链(例如,接收链或发送链)。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链可以在链路之间共享。
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从而其可能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一种无线设备可以包括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进行通信的收发器,其中该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收发器指示与第一链路相关联的空间流的数量。与第一链路相关联的空间流的数量可以包括第一链路的空间链路的最大数量。该无线设备还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收发器指示第二链路的空间流的最大数量。
一种无线设备可以包括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进行通信的收发器,其中该收发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RF)链,其中该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收发器指示一个或多个RF链的共享能力。共享状态可以指示收发器能够在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之间共享一个或多个RF链中的至少一个RF链。共享状态可以指示收发器能够在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之间共享的RF链的数量。
一种无线设备可以包括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进行通信的收发器,其中该收发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之间共享射频(RF)链,其中该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将RF链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来执行冲突避免操作。冲突避免操作可以包括监控第二链路。冲突避免操作可以包括基于等待时间来监控第二链路。
一种无线设备可以包括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进行通信的收发器,其中该收发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之间共享射频(RF)链,其中该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确定第一链路的可用性,并且基于第一链路的可用性在第一链路上使用RF链。该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通过监控第一链路来确定第一链路的可用性。该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基于等待时间监控第一链路来确定第一链路的可用性。该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第一链路的第一特性和第二链路的第二特性来略过监控。该无线设备还可以被配置为基于与在该无线设备处接收的请求相关联的信息,在第一链路上使用RF链。该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在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之间切换RF链的信息。该无线设备还可以被配置有默认操作。默认操作可以包括基于在无线设备处接收到请求,将RF链切换到第一链路。
一种执行探测操作的方法可以包括:在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第一链路上发起第一探测序列,以及基于第二无线设备的探测反馈能力在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第二链路上发起第二探测序列。发起第二探测序列可以包括调度第二探测序列以避免第一探测序列和第二探测序列重叠。发起第二探测序列可以包括基于来自第二无线设备的请求发起第二探测序列。
附图说明
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并且为了说明性目的,在所有附图中,具有相似结构或功能的元素通常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或其部分表示。附图仅旨在便于描述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附图没有描述本文公开的教导的每个方面,并且没有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为了防止附图不清楚,可能并非所有的组件、连接等都被示出,并且可能并非所有的组件都具有附图标记。然而,组件配置的模式可以从附图中容易地显而易见。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实施多链路操作的系统的示例实施例。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链路空间复用操作的示例实施例。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利用空间复用的多链路设备的能力指示操作的实施例。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基于能力指示的多链路空间复用操作的示例实施例。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利用具有非对称能力的链路的多链路空间复用操作的实施例。
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在链路之间没有链共享的多链路空间复用操作的实施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利用接收链共享的多链路操作的示例实施例。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利用立即切换的多链路空间复用操作的示例实施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利用非立即切换的多链路空间复用操作的示例实施例。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链路探测操作的实施例。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无线站的示例实施例。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无线接入点的示例实施例。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执行探测操作的方法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无线多链路操作(multi-link operation,MLO)可以涉及被配置为通过多个链路来传递数据的两个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例如,第一MLD可以具有多个接入点(AP),并且第二MLD可以具有多个站(STA)。第一MLD处的每个AP可以与第二MLD处的相对应的STA进行通信,从而形成相对应的链路。为了增加带宽,一个或多个链路可以使用多个空间流。在一些实施例中,MLD可以具有用于每个链路的每个空间流的专用射频(RF)链(例如,接收链或发送链)。然而,为了降低成本、复杂性、功耗等,MLD可以在链路之间共享一个或多个链。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空间复用,非AP MLD可以向AP MLD指示一个或多个能力。例如,非AP MLD可以指示它在每个链路上可以容纳的空间流的最大数量。作为另一示例,非AP MLD可以指示它是否在链路之间共享任何接收链。取决于实施细节,这可能实现一种或多种附加的MLO操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MLD可以实施冲突避免技术,以减轻可能由共享接收链导致的同步问题。例如,如果第一链路没有接收链,而第二链路正在使用该链,则当接收链切换回第一链路时,第一链路的网络分配矢量(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NAV)可能不会被正确同步。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通过当所共享的接收链被切换到链路时实施等待周期,MLD可以避免由该链路的丢失同步导致的冲突。
在一些实施例中,MLD可以实施响应于传输请求而立即切换到链路的最大数量的空间流的策略。这种策略可以例如作为默认策略来实施。在一些实施例中,MLD可以在向链路提交资源之前确定一个或多个其他链路的可用性。例如,MLD可以在接收到对于第一链路的传输请求之后实施等待时间,以确定具有更好性能的第二链路是否变得可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每个链路的基础上应用等待时间或用于确定可用性的其他技术。例如,MLD可以立即将接收链切换到具有相对高性能的链路,但是在将接收链切换到具有相对低性能的链路之前,MLD可以等待以查看更高性能的链路是否变得可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共享一个或多个波束形成探测资源,MLD可以实施一个或多个探测过程或策略。例如,MLD可能不会发起可能在共享用于探测序列的波束形成反馈资源的两个链路上重叠的两个探测序列。作为另一示例,MLD可以请求重新发起可能与用于该MLD的另一探测序列重叠的探测序列。
本公开涵盖许多与空间复用和MLD相关的发明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具有独立的实用性,并且可以单独实施,并且不是每个实施例都可以利用每个原理。此外,这些原理也可以以各种组合来体现,其中一些可以以协同的方式来放大各个原理的益处。
本文描述了说明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可能的实施细节的系统、装置、设备、过程、方法等的一些示例实施例。提供这些示例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但是这些原理不由这些实施例、实施细节等限制或定义。例如,可以在Wi-Fi(例如,IEEE 802.11)无线通信系统的上下文中描述一些实施例,但是这些原理也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类型的有线和/或无线系统。
空间复用和多链路设备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实施多链路操作的系统的示例实施例。图1所示的系统可以包括AP MLD 102和非AP MLD 110。AP MLD 102可以包括多个AP 104(AP 1、AP2、……),并且STA MLD 110可以包括多个STA 112(STA 1、STA 2、……)。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AP MLD 102处的每个AP 104可以与非AP MLD 110处的相对应的STA 112进行通信,从而形成相对应的链路118(链路1、链路2、……)。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链路。
STA 112也可以被称为客户端,并且非AP MLD 110也可以被称为客户端MLD或非APMLD。
AP MLD 102可以包括共享链组106,共享链组106包括可以在AP 104之间共享的一个或多个RF发送(Tx)链108和/或一个或多个RF接收(Rx)链109。非AP MLD 110可以包括共享链组114,共享链组114包括可以在STA 112之间共享的一个或多个RF发送链116和/或一个或多个RF接收链117。
一个或多个链路118可以实施空间复用,在空间复用中,AP 104和相对应的STA112可以在相对应的链路118上同时使用两个或更多个空间流进行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链或接收链可以支持单个(1×1)空间流。因此,在链路的每一端可能需要两个链来实施两个同时的空间流(2×2),在链路的每一端可能需要三个链来实施三个同时的空间流(3×3),等等。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在任何链路上使用任何数量的空间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AP 104和/或STA 112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具有足够的专用的发送链和/或接收链来支持特定级别的空间复用(例如,1×1、2×2等)。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共享的发送链108和116或所共享的接收链109或117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分别在AP104之间或STA 112之间共享,例如,以降低MLD的成本、复杂性、功耗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AP MLD 102中的AP 104可以利用无线收发器来实施,其中AP104各自具有分离的到无线介质的物理(PHY)接口,但是共享到介质接入控制(MAC)和/或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的单个接口。因此,AP 104的集合可以作为对上层协议的单个设备而出现。类似地,非AP MLD110中的STA 112可以分离PHY但共享介质接入控制接口。
例如,图1所示的系统可以用于实施本文公开的任何过程、方法、技术等。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链路空间复用操作的示例实施例。例如,可以使用图1所示的系统来实施图2所示的实施例。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非AP MLD可以使用两个链路(链路1和链路2)来与AP MLD进行通信,每个链路最多能够使用两个空间流。在这个示例中,非AP MLD可以具有可在链路1与链路2之间共享的两个接收链。链路1上从AP MLD到非AP MLD的数据传输(AP1)显示在链路1的水平时间线上方,并且链路1上从非AP MLD到AP MLD的数据传输(STA1)显示在链路1的时间线下方。类似地,链路2上去往/来自非AP MLD的数据传输(AP2/STA2)显示在链路2的水平时间线的上方/下方。
非AP MLD最初可以将一个接收链切换到链路1和将一个接收链切换到链路2。因此,非AP MLD最初可以在每个链路上以1×1模式进行监听。
在时间t0,非AP MLD可以在链路2上从AP MLD接收请求传送(request-to-send,RTS)类型的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RTS类型消息可以是可包括附加信息的增强RTS类型消息,附加信息诸如是关于要使用的空间流的数量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强RTS类型消息可以基于多用户RTS(multi-user RTS,MU-RTS),MU-RTS可以包括关于要使用的空间流的数量的信息。在时间t1,非AP MLD可以在链路2上向AP MLD传送清除传送(clear-to-send,CTS)消息,并且开始将接收链从链路1切换到链路2。在切换延迟T1之后,在时间t2,链路2可以被配置用于使用两个共享接收链进行2×2操作(两个空间流)。在链路2被配置用于2×2操作的时间期间,非AP MLD可能无法在链路1上执行任何监听、发送和/或接收操作。
然后,非AP MLD可以在链路2上使用两个空间流(2×2模式)从APMLD接收数据。在数据传递完成之后,非AP MLD可以向AP MLD传送确认消息(BA)。在时间t3,非AP MLD可以开始将接收链之一切换回链路2。在切换延迟T3之后,在时间t4,两个链路可以再次被配置用于单流操作,并且非AP MLD可以恢复在两个链路上的监听。
在时间t5,非AP MLD可以在链路1上从AP MLD接收增强RTS类型消息。在时间t6,非AP MLD可以在链路1上向AP MLD传送CTS消息,并且开始将接收链从链路2切换到链路1。在切换延迟T6之后,在时间t7,链路1可以被配置用于使用两个共享接收链进行2×2操作。在链路1被配置用于2×2操作的时间期间,非AP MLD可能无法在链路2上执行任何监听、发送和/或接收操作。
然后,非AP MLD可以在链路1上以2×2模式从AP MLD接收数据。在数据传递完成之后,非AP MLD可以向AP MLD传送确认消息(BA)。在时间t8,非AP MLD可以开始将接收链之一从链路1切换回链路2。在切换延迟T8之后,在时间t9,两个链路可以再次被配置用于单流操作,并且非APMLD可以恢复在两个链路上的监听。
能力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非AP MLD可以向AP MLD指示与空间复用和/或多链路操作相关的一个或多个能力。例如,非AP MLD可以指示每个链路可以如何使用许多空间流。作为另一示例,非AP多链路设备可以使用二进制标志来指示非AP MLD是否能够在链路之间共享一个或多个RF链。作为又一示例,非AP MLD可以指示它可以在链路之间共享的RF链(例如,发送和/或接收链)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非AP MLD可以通过在多链路元素或字段中包括关于其可在多链路建立过程期间使用的能力的信息来向AP MLD指示一个或多个能力。例如,非AP MLD可以在多链路(multi-link,ML)元素中包括关于其能力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诸如同时发送和接收(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STR)操作、所支持的链路数量等。作为另一示例,非AP MLD可以使用在操作模式指示(operating mode indication,OMI)过程期间所使用的操作模式(operating mode,OM)指示机制(诸如OM控制子字段)向APMLD指示一个或多个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链路上的空间流的最大数量可以在建立之后以类似于例如在IEEE 802.11ax标准中的动态STR能力信令和OMI更新的方式进行更新。
在一些实施例中,AP MLD可以向非AP MLD指示与空间复用和/或多链路操作相关的能力。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除了如上所述的技术之外,AP MLD可以在信标帧中(例如,在一个或多个能力信息字段中)向非AP MLD提供与空间复用和/或多链路操作相关的能力信息。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利用空间复用的MLD的能力指示操作的实施例。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非AP MLD 310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机制(诸如在如上所述的ML元素或OM控制子字段中)向AP MLD 302传送能力信息320。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能力信息320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以下元素。一个或多个元素NK可以指示链路K所支持的空间流的最大数量。因此,NA、NB、……可以分别指示链路A、链路B等所支持的空间流的最大数量。元素SHARED可以是二进制标志,其可以指示非AP MLD能够(SHARED=1)或不能够(SHARED=0)在链路之间共享一个或多个RF链。元素NS可以指示非AP MLD能够在链路之间共享的RF链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力信息320可以包括更少信息或附加信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附加元素以在发送操作和/或接收操作的能力之间进行区分,以区分可能仅在链路的子集之间共享的链等。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基于能力指示的多链路空间复用操作的示例实施例。取决于实施细节,图4A所示的实施例可以被描述为增强的单链路无线电操作。链路A上从APMLD到非AP MLD的数据传输(AP A)显示在链路A的水平时间线上方,并且链路A上从非APMLD到AP MLD的数据传输(STA A)显示在链路A的时间线下方。类似地,链路B上去往/来自非AP MLD的数据传输(AP B/STA B)显示在链路B的水平时间线上方/下方。
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非AP MLD可以使用两个链路:链路A和链路B。每个链路按链路最多可以使用2个空间流,因此,NA=2并且NB=2。非AP MLD可以具有利用两个1×1接收链的收发器,这两个1×1接收链中的任一个可以由链路A或链路B来使用。因此,标志SHARED="1"。
图4A所示的操作通常可以以类似于图2所示的操作的方式进行。参考图4A,非APMLD最初可以将一个接收链切换到链路A和链路B中的每一个,并且以1×1模式来监听两个链路。在时间t0,非AP MLD可以在链路B上从AP MLD接收增强RTS类型消息,以发起传输机会(TXOP)。然后,非AP MLD可以将共享接收链从链路A切换到链路B,以将链路B配置用于2×2空间流操作。在以2×2模式完成TXOP数据传递之后,非AP MLD可以将共享接收链从链路B切换到链路A,并且以1×1模式恢复在两个链路上的监听。在时间t5,AP MLD可以发起另一TXOP,这一次是在链路A上。非AP MLD可以执行另一操作序列,其中共享接收链从链路B临时切换到链路A,因此链路A可以以2×2模式进行操作以用于数据传递。在链路A上完成TXOP之后,非AP MLD可以将共享接收链从链路A切换回链路B,并且以1×1模式恢复在两个链路上的监听。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4B至图4C所示,将能力指示从非AP MLD传送到AP MLD可以实现附加的空间复用操作。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利用具有非对称能力的链路的多链路空间复用操作的实施例。在图4B所示的示例中,非AP MLD可以具有可支持最多两个空间流(NA=2)的第一链路(链路A),以及可支持最多一个空间流(NB=1)的第二链路(链路B)。因此,非AP MLD可以在链路A上切换到2×2模式,然而,链路B可能仅以1×1模式进行操作。非AP MLD可以具有利用两个1×1接收链的收发器,这两个1×1接收链中的任一个可以由链路A来使用,但是这两个1×1接收链中只有一个可以由链路B来使用。因为非AP MLD能够共享至少一个接收链,所以标志SHARED="1"。因此,从非AP MLD向AP MLD指示的能力可以是NA=2、NB=1和SHARED="1"。取决于实施细节,在链路B上发起TXOP可能不需要请求(例如,RTS或增强RTS类型消息)。
参考图4B,链路A在时间间隔t0期间可能在忙碌(例如,以1×1模式执行操作)。链路B最初可以在链路A忙碌的同时以1×1模式进行监听。在时间t1,链路B可以在链路A忙碌的同时从AP MLD接收对于TXOP的请求(例如,RTS或增强RTS类型消息)。在时间t2,非AP MLD可以在链路B上传送CTS消息。由于链路B最多可以支持一个空间流,因此可以不执行切换操作,并且在时间t4,链路B可以开始以1×1模式进行接收。在时间t5,链路A可以开始以1×1模式接收TXOP的数据,因为链路B正在使用另一1×1接收链。在时间t6,两个链路可以完成它们各自的数据传递,向AP MLD传送确认(BA),并且在两个链路上以1×1模式返回监听。由于两个链路都已经被配置用于1×1操作,因此不会切换共享接收链。
在时间t7,非AP MLD可以在链路A上从AP MLD接收请求(例如,RTS或增强RTS类型消息)。在时间t8,非AP MLD可以在链路A上向AP MLD传送CTS消息,并且开始将共享接收链从链路B切换到链路A。在切换延迟T8之后,在时间t9,链路A可以被配置用于使用两个共享接收链来进行2×2操作。在链路A被配置用于2×2操作的时间期间,非AP MLD可能无法在链路B上执行任何监听、发送和/或接收操作。
然后,非AP MLD可以在链路A上使用2×2模式从AP MLD接收数据。在数据传递完成之后,非AP MLD可以向AP MLD传送确认消息(BA)。在时间t10,非AP MLD可以开始将接收链之一从链路A切换回链路B。在切换延迟T10之后,在时间t11,两个链路可以再次被配置用于单流操作,并且非AP MLD可以在两个链路上以1×1模式恢复监听。
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在链路之间没有链共享的多链路空间复用操作的实施例。在图4C所示的实施例中,非AP MLD可以具有两个链路,每个链路最多可以使用两个空间流。非AP MLD可以每个链路具有利用两个专用的1×1接收链(或一个专用的2×2接收链)的收发器。然而,非AP MLD可能不能够共享任何接收链。因此,从非AP MLD向AP MLD指示的能力可以是NA=2、NB=2和SHARED="0"。取决于STR能力,两个链路可能是可同时接入的。
参考图4C,链路B在从时间t0到时间t2的时间间隔T0期间可能在忙碌。在时间t1,非AP MLD可以开始以2×2模式在链路A上接收数据,而不需要任何类型的RTS,因为没有接收链可以被切换到链路A。类似地,在时间t3,非AP MLD可以开始以2×2模式在链路B上接收数据,而不需要任何类型的RTS,因为没有接收链可以被切换到链路B。链路A和链路B上的数据传递可以在时间t4完成。确认BA可以在两个链路上被传送,并且两个链路都可以返回监听(例如,以1×1模式)。
在一些附加的示例实施例中,非AP MLD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链路,并且在链路之间共享任何数量的接收链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非AP MLD可以使用三个链路,并且可以具有利用两个1×1接收链的收发器,这两个接收链可以在任何链路之间共享。因此,从非AP MLD向AP MLD指示的能力可以是NA=2、NB=2、NC=2和SHARED="1"。
在这个示例中,非AP MLD可以在三个链路中的两个链路上以1×1模式进行监听。响应于在监听链路之一上接收到增强RTS类型消息,非APMLD可以将共享接收链之一切换到接收到增强RTS类型消息的链路,并且将该链路配置用于TXOP期间的2×2数据传递。其他两个链路在TXOP期间可能无法接入。可替代地,如果非AP MLD具有利用可在链路之间共享的三个1×1接收链的收发器,则所有三个链路都可以以1×1模式进行监听,并且当一个链路被配置用于2×2模式时,其他链路之一可以保持可接入。
NAV同步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利用接收链共享的多链路操作(MLO)的示例实施例。在图5所示的操作中,非AP MLD可以使用两个链路(链路A和链路B),每个链路最多可以使用两个空间流。非AP MLD可以具有利用两个1×1接收链的收发器,这两个链都可以在链路A与链路B之间共享。
参考图5,非AP MLD最初可以将一个接收链切换到链路A和链路B中的每一个,并且以1×1模式来监听两个链路。在时间t0,非AP MLD可以在链路B上从AP MLD接收增强RTS类型消息,以发起传输机会(TXOP)。然后,非AP MLD可以将共享接收链从链路A切换到链路B,以将链路B配置用于2×2空间流操作。在以2×2模式完成TXOP数据传递之后,非AP MLD可以向AP MLD传送确认消息(BA)。在时间t3,非AP MLD可以开始将接收链之一从链路B切换回链路A。在切换延迟T3之后,在时间t4,两个链路可以再次被配置用于单流操作,并且非AP MLD可以以1×1模式在两个链路上恢复监听。
然而,在链路A没有接入任一共享接收链的时间期间(例如,从时间t1到时间t4),非AP MLD可能无法在链路A上进行监听。因此,在时间t4之后,如果非AP MLD试图在链路A上发起传输,则它可能不知道可能导致链路A上的冲突的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例如,其他业务)。例如,一些实施例可以实施涉及网络分配矢量(NAV)的冲突避免技术,NAV可以提供倒计时定时器。然而,在从时间t1到时间t4的时间段期间(在此期间,非AP MLD可能无法在链路A上进行监听),NAV可能变得不同步。例如,如果在非AP MLD不能在链路A进行监听的时间期间,非AP MLD错过了在链路A上发送的报头,则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非AP MLD可能违反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SMA)的原理,其中非AP MLD可能被期望监控信道,并且当它确定信道空闲时,在发送之前等待由NAV确定的退避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这种类型的同步问题,根据本公开的非AP MLD可以基于将共享接收链切换到先前不能接入接收链的链路来执行冲突避免操作。例如,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非AP MLD可以被配置为在链路A上进行发送之前,从非AP MLD第一次能够在链路A进行监听的时间(例如,时间t4)开始等待预定退避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非AP MLD可以在退避时间期间监控链路A,例如,以确定链路A是否仍然空闲。作为另一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链路A上进行发送之前,非AP MLD可以等待直到链路A与NAV重新同步。
切换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MLD可以实施响应于传输请求而立即切换到每个链路上可以使用的最大数量的空间流的默认策略。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利用立即切换的多链路空间复用操作的示例实施例。在图6所示的操作中,非AP MLD可以使用两个链路(链路A和链路B),每个链路最多可以使用两个空间流。非AP MLD可以具有利用至少两个1×1接收链的收发器,这些1×1接收链中的至少两个可以由链路A来使用。
参考图6,在时间t0与时间t3之间的间隔T0期间,链路B可能在忙碌。在时间t1,非APMLD可以在链路A上接收增强RTS类型消息。响应于RTS,非AP MLD可以尝试立即最大化每个链路上的、可用于由增强RTS类型消息发起的TXOP的数据传递的空间流的数量。在这个示例中,在时间t1,因为链路B在忙碌,所以非AP MLD可以忽略链路B,并且切换到链路A上的最大数量的空间流。因此,在时间t4,非AP MLD可以开始在链路A上以2×2模式进行发送。
然而,如果链路B具有可能比链路A更好的特性(例如,更高的带宽、更好的质量、更低的延迟、更低的功耗等),则非AP MLD可能无法利用使用链路B的一个或多个优点。例如,如果链路B具有比链路A高得多的带宽,并且链路B在非AP MLD切换到链路A上的最大数量的空间流之后不久变得可用(例如,如图6所示,链路B在时间t3变得可用),则非AP MLD可能会失去它在等待直到链路B变得可用的情况下可能已经实现的性能增益。如图6所示,链路B可以在链路A上的TXOP数据传递的整个持续时间期间都是可用的。如果非AP MLD已经等待相对短的持续时间直到时间t3(而不是在时间t1立即最大化链路A上的空间流数量),则非APMLD可能已经使用链路B(否则其是空闲的)来达到更高的吞吐量。例如,非AP MLD可能已经将整个TXOP数据传递移动到可以提供比链路A更好的性能的链路B。作为另一示例,非APMLD可能已经将链路A和链路B两者都用于数据传递,与仅使用链路A或仅使用链路B相比,这可以提供更大的性能增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MLD可以实施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切换操作,这可以使MLD能够利用可能具有一个或多个优点的一个或多个链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向链路提交资源(例如,将共享RF链切换到链路)之前,MLD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其他链路的可用性。例如,MLD可以在接收对于第一链路的传输请求之后实施等待时间,以使MLD能够确定具有一个或多个更好性能特性的第二链路是否变得可用。这可以称为非立即切换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进行等待以确定第二链路是否变得可用可能是有益的,即使它不具有更好的性能特性,因为添加第二链路可能仍然会给TXOP增加附加的带宽。
本文公开的任何不同类型的切换操作都可以应用于AP MLD和/或非AP MLD。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共享一个或多个接收链的链路组中的一些或所有链路上,可以默认启用立即切换模式。然后,非立即切换模式可以由AP MLD和/或非AP MLD基于任何合适的标准(诸如具有多种性能特性的链路的存在)来选择性地启用。在非AP MLD实施非立即切换模式的情况下,非AP MLD可以传送对于AP MLD的请求或通知,以启用一个或多个链路的非立即切换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默认启用一个或多个非立即切换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每个链路的基础上应用等待时间或用于确定另一链路的可用性的其他技术。例如,MLD可以立即将接收链切换到具有相对高性能的链路,但是在将接收链切换到具有相对低性能的链路之前,MLD可以等待以查看更高性能的链路是否变得可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MLD可以通过监控一个或多个其他链路来确定一个或多个其他链路的可用性。例如,MLD可以持续地检查链路的状态,以确定它是忙碌还是可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等待时间来对监控进行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等待时间可以基于链路的性能特性而变化。例如,如果特定链路具有特别高的带宽,则可能值得为其等待更长的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MLD可以被配置为基于一个或多个链路的一个或多个特性来略过(override)监控。例如,如果第一链路比第二链路具有更高的性能特性,则MLD可以略过等待时间,并且立即将接收链切换到第一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切换操作可以由任何MLD的任何类型的动作发起。例如,在一些情况下,非立即切换模式的等待时间可以通过接收用于TXOP的增强RTS类型消息来发起。然而,在一些其他情况下,AP MLD可以传送增强RTS类型触发而不是增强RTS类型消息,以在启用了非立即切换的一组链路上发起TXOP。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强RTS类型触发可以伴随有MLD可用来实施一个或多个切换操作的信息。例如,AP MLD可以向非AP MLD传送增强RTS类型触发,该增强RTS类型触发可以包括诸如关于如何执行链切换的指令的信息,以及关于对于由增强RTS类型触发发起的TXOP所要使用的空间流(例如,从TXOP中的数据接收开始)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信息可以包括切换之前的倒计时等待时间和/或对物理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数量的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倒计时等待时间和/或PPDU限制可以被设置为零,这可以指示立即切换操作,例如,如果在TXOP中仅存在一个PPDU的话。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强RTS类型触发可以包括附加信息,诸如要使用的空间流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并且取决于实施细节,根据本公开的立即和非立即切换方案可以分别实现有效率的实施例和/或成本效益好的实施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利用非立即切换的多链路空间复用操作的示例实施例。在图7所示的操作中,非AP MLD可以使用两个链路(链路A和链路B),每个链路最多可以使用两个空间流。非AP MLD可以具有利用两个1×1接收链的收发器,这两个1×1接收链可以在链路A与链路B之间共享。
在这个示例中,可设置为默认立即切换的链路A可以在6GHz频段上进行操作,链路带宽为160MHz。可设置为非立即切换的链路B可以在5GHz频段上进行操作,链路带宽为40MHz。
参考图7,链路A在时间间隔T0期间可能在忙碌。链路B最初可以在链路A忙碌的同时以1×1模式进行监听。在时间t1,链路B可以在链路A忙碌的同时从AP MLD接收用于TXOP的增强RTS类型触发。如果链路B正以立即切换模式进行操作,则它会立即将两个共享接收链切换到链路B。然而,因为链路B正以非立即切换模式进行操作,所以它可以等待以确定链路A是否在倒计时等待时间内变得可用。此外,在时间t1的触发还可以包括指示非AP MLD使用1×1模式并实施倒计时等待时间的信息。在时间t2,非AP MLD可以在链路B上传送CTS消息。在时间t4,非AP MLD可以在具有40MHz带宽的链路B上以1×1模式开始TXOP的数据传递。
然而,在时间t3,链路A可能变得可用。因此,在时间t5,非AP MLD可以开始使用链路A来协助TXOP的数据传递。因为链路A的带宽为160MHz,所以这可能会大大提高TXOP的数据传递的速度。相比之下,如果以立即切换模式进行操作,则它可能会立即将两个共享接收链切换到链路B,并且未能利用链路A的更大带宽。
在时间t6,链路A和链路B可以完成它们对于TXOP的数据传递,向AP MLD传送确认(BA),并在两个链路上以1×1模式返回监听。
在时间t7,非AP MLD可以在链路A上从AP MLD接收增强RTS消息。在时间t8,非APMLD可以在链路A上向AP MLD传送CTS消息,并且开始将共享接收链从链路B切换到链路A。在切换延迟T8之后,在时间t9,链路A可以被配置用于使用两个共享接收链来进行2×2操作。在数据传递完成之后,非AP MLD可以向AP MLD传送确认消息(BA)。在时间t8,非AP MLD可以开始将接收链之一从链路A切换回链路B。在切换延迟T10之后,在时间t11,两个链路可以再次被配置用于单流操作,并且非AP MLD可以在两个链路上以1×1模式恢复监听。因此,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链路B上传送的增强RTS类型触发可以在链路B上发起TXOP,而在链路A上传送的增强RTS类型消息可以在链路A上发起TXOP。
多链路操作中的探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MLD可以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来增加链路的带宽。为了支持MIMO操作,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波束形成技术。例如,在用于波束形成操作的探测序列中,第一MLD(其可以被称为波束形成器(beamformer))可以向第二MLD(其可以被称为波束接收器(beamformee))传送空数据分组(null data packet,NDP)通告,随后是实际的NDP。NDP可以包含波束接收器可以分析以确定传送NDP的链路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的已知数据模式。基于该分析,波束接收器可以例如以压缩波束形成报告(compressed beamformingreport,CBR)和/或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形式向波束形成器传送反馈。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析NDP可能涉及波束接收器硬件块的使用。为了降低成本、复杂性、功耗等,MLD可以在一个或多个链路之间共享波束接收器块。然而,在链路之间共享波束接收器块可能会导致如下所示的性能问题。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链路探测操作的实施例。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波束形成器可以被实施为AP MLD,并且波束接收器可以被实施为非AP MLD。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波束形成器和波束接收器可以被实施为任何类型的MLD。
参考图8,AP MLD可以发起探测序列,在该探测序列中,AP MLD可以在链路A和链路B上同时发送NDP通告。然后,AP MLD可以在链路A和链路B上同时发送NDP。然而,如果在链路A与链路B之间共享单个波束接收器块,则一次只可以对一个链路执行CBR和/或CQI报告处理。因此,只有一个链路(在这个示例中为链路A)能够将CBR和/或CQI报告传送回AP MLD。由于缺乏处理资源,链路B可能不会向AP MLD传送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能传送响应可能对非AP MLD的性能不利。例如,可能需要周期性的探测来维持波束形成器与波束接收器之间的波束形成操作。如果波束形成器未能接收到对NDP的响应,则波束形成器可以使用过时的反馈数据,这可能降低波束形成操作的性能。
为了减少或消除可能由链路之间共享波束接收器块导致的潜在问题,如果第二探测序列可能与波束接收器的第一链路上正在进行的第一探测序列重叠或潜在地重叠,则根据本公开的波束形成器的一些实施例可以不在波束接收器的第二链路上发起第二探测序列。因此,波束形成器的这种实施例可以不发送图8所示的同时NDP通告和NDP。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波束接收器可以向波束形成器指示其探测处理能力。这可以使波束形成器能够避免产生可能导致波束接收器无法传送对探测序列的响应的情况。例如,非AP MLD波束接收器可以向AP MLD波束形成器指示非AP MLD在三个特定链路之间共享单个波束接收器块,AP MLD可以避免发起可能在三个特定链路中的任何一个上重叠的任何探测序列。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波束接收器可以请求重新发起可能与用于非AP MLD的另一探测序列重叠的探测序列。例如,如果波束形成器AP MLD在多个链路上同时向同一非AP MLD波束接收器传送NDP通告(NDP-A)和NDP,则非AP MLD的机制可以请求在至少一个链路上重新发起探测序列。相应地,AP可以在非AP MLD所请求的一个或多个链路上重新发起探测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链路之间的波束接收器硬件块的共享可以完全独立于链路之间的RF链的共享。然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波束形成器的探测行为可能与链路之间的RF链的共享有关。因此,如果非AP MLD在链路之间共享一个或多个RF链,则AP MLD可能不会在共享接收链的多个链路上执行同时探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并且取决于实施细节,本文描述的用于防止在可共享波束接收器块的多个链路上的探测序列重叠的任何技术可以实现成本有益的MLD实施方式,而不会损害多个链路上的波束形成操作的性能。
无线站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无线站的示例实施例。图9所示的无线站900(也称为STA、客户端和/或非AP MLD)可以包括无线电收发器902和设备控制器904,设备控制器904可以控制收发器902和/或无线站900中的任何其他组件的操作。例如,无线站900可以用于实施本公开中描述的任何无线站功能,诸如与能力指示、冲突避免、切换操作、多链路操作上的探测等相关的功能。
设备控制器904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6和存储器908,存储器908可以存储用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6执行以实施本公开中描述的任何无线站功能的指令。
无线接入点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无线接入点的示例实施例。图10所示的无线接入点1000(也称为AP MLD)可以包括无线电收发器1002和设备控制器1004,设备控制器1004可以控制收发器1002和/或无线接入点1000中的任何其他组件的操作。无线接入点1000可以用于例如实施本公开中描述的任何无线接入点(AP)功能,诸如与能力指示、冲突避免、切换操作、多链路操作上的探测等相关的功能。
设备控制器1004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6和存储器1008,存储器1008可以存储用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6执行以实施本公开中描述的任何AP功能的指令。
在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收发器902和1002可以用接收和/或发送RF信号的各种组件来实施,诸如放大器、滤波器、调制器和/或解调器、A/D和/或D/A转换器、天线、开关、移相器、检测器、耦合器、导体、传输线等。收发器902和1002可以用于例如实施图1所示的AP 104、STA 112、RF链108、109、116和/或117等中的任何一个。控制器904和1004可以用硬件、软件和/或其任何组合来实施。例如,全部或部分硬件实施方式可以包括组合逻辑、时序逻辑、定时器、计数器、寄存器、门阵列、放大器、合成器、复用器、调制器、解调器、滤波器、矢量处理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片上系统(SOC)、状态机、诸如ADC和DAC的数据转换器等。全部或部分软件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核、存储器、程序和/或数据存储等,它们可以位于本地和/或远程,并且可以被编程为执行指令以执行控制器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一些实施例可以包括执行存储在任何类型的存储器中的指令的一个或多个CPU(例如,诸如x86处理器的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处理器,和/或诸如ARM处理器的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等。
附加实施例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执行探测操作的方法的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开始于操作1102。在操作1104,该方法可以在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第一链路上发起第一探测序列。在一些实施例中,发起第二探测序列可以包括调度第二探测序列以避免第一探测序列和第二探测序列重叠。在操作1106,该方法可以基于第二无线设备的探测反馈能力在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第二链路上发起第二探测序列。在一些实施例中,发起第二探测序列可以包括基于来自第二无线设备的请求发起第二探测序列。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以及本公开中描述的其他实施例中,所示的组件和/或操作仅是示例性的。一些实施例可能涉及未示出的各种附加的组件和/或操作,并且一些实施例可以省略一些组件和/或操作。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组件的布置和/或操作的时间顺序可以变化。尽管一些组件可以被示为单独的组件,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开示出的一些组件可以被集成到单个组件中,和/或被示为单个组件的一些组件可以用多个组件来实施。
本文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各种实施细节的上下文中描述,但是本公开的原理不限于这些或任何其他具体细节。一些功能已经被描述为由某些组件来实施,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功能可以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不同系统和组件之间。对组件或元素的引用可以仅指组件或元素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公开和权利要求中使用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可能仅仅是为了区分它们所修饰的事物,并且可能不指示任何空间或时间顺序,除非从上下文中显而易见。对第一事物的引用并不意味着第二事物的存在。此外,根据本专利公开的发明原理,如上所述的各种细节和实施例可以被组合以产生附加的实施例。为了方便起见,可以提供各种组织辅助,诸如章节标题等,但是根据这些辅助和本公开的原理而布置的主题不受这些组织辅助定义或限制。
由于本专利公开的发明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概念的情况下在布置和细节上进行修改,因此这种改变和修改被认为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无线设备,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收发器指示与第一链路相关联的空间流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与所述第一链路相关联的空间流的数量包括第一链路的空间链路的最大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收发器指示第二链路的空间流的最大数量。
4.一种无线设备,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收发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RF链;
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收发器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RF链的共享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共享能力指示所述收发器能够在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之间共享所述一个或多个RF链中的至少一个RF链。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共享能力指示所述收发器能够在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之间共享的RF链的数量。
7.一种无线设备,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在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间共享射频RF链;
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被配置为基于将所述RF链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来执行冲突避免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冲突避免操作包括监控第二链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冲突避免操作包括基于等待时间来监控第二链路。
10.一种无线设备,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在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之间共享射频RF链;
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被配置为:
确定第一链路的可用性;以及
基于第一链路的可用性在第一链路上使用所述RF链。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被配置为通过监控第一链路来确定第一链路的可用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被配置为通过基于等待时间监控第一链路来确定第一链路的可用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被配置为基于第一链路的第一特性和第二链路的第二特性来略过所述监控。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还被配置为基于与在所述无线设备处接收的请求相关联的信息,在第一链路上使用所述RF链。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信息包括用于在第一链路与第二链路之间切换所述RF链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还被配置有默认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默认操作包括基于在所述无线设备处接收到请求,将所述RF链切换到第一链路。
18.一种执行探测操作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第一链路上发起第一探测序列;以及
基于第二无线设备的探测反馈能力,在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第二链路上发起第二探测序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发起第二探测序列包括调度所述第二探测序列以避免第一探测序列和第二探测序列重叠。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发起第二探测序列包括基于来自第二无线设备的请求来发起第二探测序列。
CN202110884963.2A 2020-08-07 2021-08-03 用于多链路空间复用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40717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63215P 2020-08-07 2020-08-07
US63/063,215 2020-08-07
US202063066805P 2020-08-17 2020-08-17
US63/066,805 2020-08-17
US17/373,762 2021-07-12
US17/373,762 US20220046621A1 (en) 2020-08-07 2021-07-12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link spatial multiplex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1779A true CN114071779A (zh) 2022-02-18

Family

ID=77071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4963.2A Pending CN114071779A (zh) 2020-08-07 2021-08-03 用于多链路空间复用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46621A1 (zh)
EP (2) EP4195528A1 (zh)
KR (1) KR20220018925A (zh)
CN (1) CN114071779A (zh)
TW (1) TW20220765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6579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24045080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48489A1 (en) * 2021-02-03 2022-08-04 Nxp Usa, Inc. Multi-link device (mld) association
KR20230131575A (ko) * 2022-03-07 2023-09-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네트워크에서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1634B2 (ja) * 2017-11-16 2021-07-14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測定ギャップ構成
US10911349B2 (en) * 2017-11-17 2021-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 aggregation with floating primary link
CN113630229B (zh) * 2018-06-27 2022-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061051A1 (en) * 2018-09-19 2022-0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11804923B2 (en) * 2018-10-24 2023-10-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link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links
US11134542B2 (en) * 2019-03-20 2021-09-28 Intel Corporation Multi-link discovery signaling in 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 (EHT) systems
US11606841B2 (en) * 2019-09-16 2023-03-14 Intel Corporation Multi-link operation for a single radio multi-link device
US11641660B2 (en) * 2019-11-12 2023-05-02 Nxp Usa, Inc. Multi-antenna processing in multi-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6579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24045080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18925A (ko) 2022-02-15
EP4195528A1 (en) 2023-06-14
TW202207652A (zh) 2022-02-16
EP3952132A3 (en) 2022-06-29
EP3952132A2 (en) 2022-02-09
US20220046621A1 (en)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41660B2 (en) Multi-antenna processing in multi-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220046621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link spatial multiplexing
US11855723B2 (en) Beamforming tr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131504B2 (en) Method to enable Wi-Fi direct usage in radar bands
JP5214033B2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デバイスにおける高効率且つ高柔軟性の送信用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セクタスイープ
JP5073066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アソシエーションおよび再アソシエーション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構成
TW201840144A (zh) 無線通信方法、發起者設備和應答器設備
CN111934736B (zh) 一种发送波束优化协议包的方法及设备
WO2015161319A1 (en) Mu-mimo implementation with configurable antenna system
KR20090129303A (ko) 지향성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WO2018177224A1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3122380A1 (en) Low latency solutions for restricted target wake time (r-twt) during multi-link operation (mlo)
CN116569524A (zh) 用于多链路设备的机会式链路外信道探测
JP2023534684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機器
US7768971B2 (en) Central frequency modification without communication disruption
CN106571855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147086A1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20220294583A1 (en) Enhanced multi-link operation switching mechanisms
WO2023112513A1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14340019A (zh) 一种数据发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43192A (zh) 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8102423A (zh) 信息指示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