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1505B - 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71505B CN114071505B CN202010790550.3A CN202010790550A CN114071505B CN 114071505 B CN114071505 B CN 114071505B CN 202010790550 A CN202010790550 A CN 202010790550A CN 114071505 B CN114071505 B CN 1140715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mode
- pcp
- working mode
- 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和装置。目标节点可以自主决定进行模式变换,并向中心协调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以通知该中心协调节点即将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也就是说,目标节点可以主动进行工作模式的变换,从而提高了通信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高频频段进行通信是5G和无线网(wireless fidelity,Wi-Fi)通信系统的热点研究技术之一。高频传输需要使用具有高天线增益的窄辐射波束来克服毫米波传输具有的高路损缺陷,即波束成型技术(beam forming)。波束成型技术需要计算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最佳路径,所以接收端需要给发送端反馈一定的信息。发送端可以通过该信息计算出最好的发送天线和波束参数。
无线网络协议标准的802.11ad/ay版本使用的是60GHz高频通信的Wi-Fi标准。802.11ad/ay版本的信标周期可以被划分为多个接入时间段,每个时间段有不同的目的及接入机制。具体地,信标头区间(beacon header interval,BHI)包括信标传输间隔(beacontransmission interval,BTI),关联波束训练(associ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A-BFT)及公告传输区间(announcement transmission interval,ATI)。
其中,802.11ad的PCP/AP clustering的通信架构包括非中央控制的PCP/APclustering和中央控制的PCP/AP clustering。在非中央控制的PCP/AP clustering架构中,一个BTI只能用于一个PCP/AP进行数据传输。在中央控制的PCP/AP clustering架构中,一个BHI只能用于一个PPCP/AP进行数据传输。
在新一代基于60GHz高频段通信的Wi-Fi标准中,引入了基本服务PCP/AP簇(basicservice set PCP/AP cluster,BPAC)架构。该BPAC架构包括多个PCP/AP,该多个PCP/AP能够同时服务多个STA。因此,在BPAC架构中如何执行协调工作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的方法和装置,能够通过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执行中心协调功能,从而实现中心协调功能的节点切换。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和中心协调节点的系统中,所述多个节点分别与所述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多个节点中的目标节点向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目标节点即将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目标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中心协调节点的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心协调节点接收到所述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所述目标节点根据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生效时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模式或成员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和中心协调节点的系统中,所述多个节点分别与所述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所述多个节点中的目标节点的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目标节点即将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心协调节点接收到所述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多个节点中除所述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所述更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节点更改节点参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生效时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模式或成员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第二方面,提供了接入节点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所述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所述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的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请求接入所述节点簇;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接入响应消息,所述接入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节点簇;所述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入确认消息,所述接入确认消息用于确认所述第一节点成功接入所述节点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多个节点中除所述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所述更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节点更改节点参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更改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节点簇想要的工作模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响应消息包括所述节点簇的中心协调节点的标识、为该第一节点分配的标识、该第一节点的排名、中心协调节点的活跃计时器基本值、中心协调节点活跃计时器偏移量单元和该节点簇的参数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为非激活态的节点或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节点簇成为成员节点或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退出节点簇的方法,所述节点簇包括多个节点,所述多个节点分别与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所述方法包括:所述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所述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的退出请求,所述退出请求用于所述第一节点请求退出所述节点簇;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退出响应消息,所述退出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退出请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节点簇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所述更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节点更改节点参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更改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退出所述节点簇的原因,和/或波束训练计时时长,所述波束训练计时时长为所述节点簇中的其他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服务的站点波束训练的时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处于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的节点或成员节点中的任一项。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退出节点簇的方法,所述节点簇包括多个节点,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向中心协调节点发送退出请求,所述退出请求用于请求退出所述节点簇;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中心协调节点的退出响应消息,所述退出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接收所述退出请求;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退出响应消息,确定退出所述节点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服务的站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服务的站点与所述多个节点中除所述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进行波束训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退出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退出所述节点簇的原因。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处于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的节点或成员节点中的任一项。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节点(例如,目标节点),也可以是目标节点内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该收发模块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接收器、发射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收发模块可以包括射频电路或天线。该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例如可以是存储器。当包括存储模块时,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模块与该存储模块连接,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该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或源自其他的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意一项的方法。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装置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该收发模块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例如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处理模块可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内的芯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任意可能的实现的通信方法。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存储模块中的指令,该存储模块可以为芯片内的存储模块,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模块还可以是位于通信设备内,但位于芯片外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各方面通信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中心协调节点,也可以是中心协调节点内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该收发模块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接收器、发射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收发模块可以包括射频电路或天线。该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例如可以是存储器。当包括存储模块时,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模块与该存储模块连接,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该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或源自其他的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任意一项的方法。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装置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该收发模块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例如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处理模块可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内的芯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任意可能的实现的通信方法。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存储模块中的指令,该存储模块可以为芯片内的存储模块,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模块还可以是位于通信设备内,但位于芯片外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各方面通信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中心协调节点,也可以是中心协调节点内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及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该收发模块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接收器、发射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收发模块可以包括射频电路或天线。该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例如可以是存储器。当包括存储模块时,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模块与该存储模块连接,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该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或源自其他的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其任意一项的方法。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装置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该收发模块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例如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处理模块可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内的芯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以及任意可能的实现的通信方法。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存储模块中的指令,该存储模块可以为芯片内的存储模块,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模块还可以是位于通信设备内,但位于芯片外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各方面通信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节点(例如,第一节点),也可以是第一内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四方面,及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该收发模块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接收器、发射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收发模块可以包括射频电路或天线。该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例如可以是存储器。当包括存储模块时,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模块与该存储模块连接,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该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或源自其他的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其任意一项的方法。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装置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该收发模块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例如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处理模块可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内的芯片执行上述第四方面,以及任意可能的实现的通信方法。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可以执行存储模块中的指令,该存储模块可以为芯片内的存储模块,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模块还可以是位于通信设备内,但位于芯片外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各方面通信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四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节点可以自主决定进行模式变换,并向中心协调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以通知该中心协调节点即将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也就是说,目标节点可以主动进行工作模式的变换,从而提高了通信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信标周期(beacon interval)的示意图;
图2是同步PCP/AP的信标周期的示意图;
图3是BTI的调度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BPAC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BPAC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BPAC系统的又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BPAC系统的又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工作模式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入节点簇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退出节点簇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工作模式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工作模式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工作模式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工作模式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工作模式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工作模式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入节点簇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入节点簇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退出节点簇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2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退出节点簇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一个信标周期的示意图。一个信标周期包括信标头区间(beaconheader interval,BHI)和数据传输区间(data transfer interval,DTI)。其中,BHI包括BTI,A-BFT和ATI。
1、BTI:
PCP/AP可以在一个BTI内广播一个或更多的信标帧。具体地,PCP/AP可以使用不同的扇区方向发送这些信标帧,信标帧里会携带PCP/AP发送该信标帧使用的天线ID和扇区ID。
2、A-BFT:
BFT包含从多个STA到PCP/AP的波束方向的训练过程以及对应的波束反馈过程。在A-BFT过程中,可以是STA扫描不同的发送波束扇区和天线;也可以是STA固定其发送波束扇区和天线,而PCP/AP扫描其接收扇区和天线。一个A-BFT包含一个或多个扇区扫描时间段(sector sweep slot,SSW Slot)。每一个SSW Slot内STA可以用来发送至少一个扇区扫描帧(SSW frame),一个SSW Slot的长度为aSSSlotTime。每一个A-BFT里,STA随机选一个SSWSlot来发送SSW Frame。一个SSW Slot内发送SSW Frame个数不能超过PCP/AP的指示(通过DMG beacon frame中的FSS域指示)。如果STA要发送的SSW Frame在该SSW Slot内发不完,STA可以在下一个SSW Slot继续发送SSW Frame。在一个SSW Slot内,STA发送完一个或者多个SSW Frame后,PCP/AP基于其检测的SSW Frame结果,在STA回复SSW-Feedback Frame。SSW-Feedback Frame的回复在一个SSW Slot的末尾处。SSW-Feedback Frame的回复时间要保证STA最多发送的FSS个SSW Frame都已经发送完毕。
3、DTI:
DTI包含任意个数及次序的服务时间段(service period,SP)和竞争接入时间段(contention-based access period,CBAP)。其中,SP为分配给某一对STA的接入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内只允许指定的STA对进行通信,别的STA不能抢占信道。CBAP为分配给所有(或者一对)STA的接入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STA的接入需采用竞争接入信道的方式。
4、非中央控制的PCP/AP clustering:
一个cluster内的所有AP由一个同步PCP/AP(synchronization PCP/AP,S-PCP/AP)协调工作。除了同步PCP/AP外,其他PCP/AP被称为成员PCP/AP(member PCP/AP)。所有的AP的信标周期长度相同,但是开始的位置不同。同步PCP/AP的信标周期被分成N多个等份。同步PCP/AP选第一个等份的开头部分作为自己的BTI,其他成员PCP/AP各自选一个没有被占用的等份开头作为自己的BTI(通过检测每个等份的开头是否有其他成员PCP/AP发送的beacon)。如图2所示,同步PCP/AP选择了第一行的第一个BTI位置,AP2选择第二行的第二个BTI位置,AP3选择第三行的第三个BTI位置。此外,每个PCP/AP还在其他PCP/AP的BTI的位置调度一个信标服务时间段(beacon SP)。在信标服务时间段内STA不能发送数据,PCP/AP也不能发送数据,如图2中的Rx的位置。这样一个cluster内不同PCP/AP的BTI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即时间上错开),同时又有信标服务时间段对每个BTI进行保护,避免BTI被别的PCP/AP的BTI或者STA发送的信号进行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成员PACP/AP与同步PCP/AP之间没有直接通信的渠道。
5、中央控制的clustering:
中央控制的clustering对BTI的调度与图3所示的结果类似,主要区别点为:
(1)一个cluster包含多个同步PCP/AP;
(2)信标服务时间段(beacon SP)的保护范围是BHI(BHI=BTI+A-BFT+ATI),而不仅是BTI;
(3)一个cluster内的所有同步PCP/AP由一个中央协调服务源来协调工作,其功能包括配置信标周期、配置信标服务时间段的长度、对齐各个同步PCP/AP的时间,提供各个信标周期等份例BTI的占用情况等。如果一个PCP/AP想成为一个cluster的成员PCP/AP,他先以一个非PCP/AP的STA身份和一个同步PCP/AP进行关联,得到本cluster的相关参数,然后成为一个成员PCP/AP。
6、基本服务PCP/AP簇(basic service set PCP/AP cluster,BPAC):
BPAC也可以叫虚拟PCP/AP(virtual PCP/AP,V-PCP/AP)。一个V-PCP/AP可以看作是一个单独的PCP/AP来为STA提供关联、鉴权、通信调度等服务,由一个中心协调PCP/AP来管理。BPAC中的多个PCP/AP可以同时服务多个STA,以达到提升系统容量的目的。例如,如图3所示的BPAC架构,下述实施例也可以称为BPAC系统。
此外,BPAC的中心协调PCP/AP(coordination PCP/AP,C-PCP/AP)与非中央控制的PCP/AP clustering中的同步PCP/AP类似,但具有更多的功能。中心协调PCP/AP负责管理虚拟PCP/AP,BPAC的建立及维护,BPAC内的PCP/AP协作、同步、调度等操作。其中,BPAC中的其他PCP/AP称为成员“PCP/AP”(member PCP/AP,M-PCP/AP)。
可以理解的是,BPAC中M-PCP/AP与中心协调PCP/AP有直接通信的渠道。如果M-PCP/AP与中心协调PCP/AP是通过空口通信,成员PCP/AP与中心协调PCP/AP之间已经建立好波束成型链路。
还可以理解的是,BPAC的信标周期中还包括PCP/AP协调时间段(PCP/APcoordination interval)。该协调时间段用于PCP/AP之间交换波束扫描信息和调度信息。
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节点可以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车载终端、远方站、远程终端等。终端具体的形态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pad)、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一体机、车载终端、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终端可以应用于如下场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无人驾驶(self driving)、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智能电网(smart grid)、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智慧城市(smart city)、智慧家庭(smart home)等。终端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以支持至少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新无线(new radio,NR)、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等。
802.11ad的PCP/AP clustering的通信架构包括非中央控制的PCP/APclustering和中央控制的PCP/AP clustering。在非中央控制的PCP/AP clustering架构中,一个BTI只能用于一个PCP/AP进行数据传输。在中央控制的PCP/AP clustering架构中,一个BHI只能用于一个PPCP/AP进行数据传输。而在新一代基于60GHz高频段通信的Wi-Fi标准中,引入了BPAC架构。该BPAC架构包括多个PCP/AP,该多个PCP/AP能够同时服务多个STA。因此,在BPAC架构中如何执行协调工作亟待解决。
下述描述本申请涉及到的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PCP/AP PCP/AP工作模式(operational modes)也可以称为PCP/AP状态(PCP/AP state);相应的,如上消息中的MODE_CHANGE可以替换为STATE_CHANGE,以下内容类似,不做赘述。
节点之间交互的消息细节如下:
1)PCP/AP Cluster接入请求消息:BPAC_JOIN_REQ
一个PCP/AP(新成员PCP/AP)请求加入PCP/AP Cluster(例如BPAC)的消息。该消息由新成员PCP/AP(AP1)发送给C-PCP/AP(AP2),用来请求接入请求加入PCP/AP Cluster(例如BPAC)。该消息包含发送端地址/标识、接收端地址/标识、消息类型(PCP/AP Cluster接入请求)、PCP/AP的能力、requested AP mode(加入后的PCP/AP mode)等。其中发送端地址/标识、接收端地址/标识、消息类型为必选参数,其他为可选参数。
PCP/AP Cluster接入请求消息BPAC_JOIN_REQ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
其中,
a)发送端地址/标识用来指示新成员PCP/AP(AP1),可以是AP1的MAC地址、关联IDAID、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b)接收端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PCP/AP(AP2),可以是AP2的MAC地址、关联ID AID、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c)消息类型用来指示该消息的类型/目的,此处表示AP1请求加入PCP/AP Cluster(例如BPAC)
d)可选的,包含PCP/AP的能力,用来指示AP1的能力(例如,可以支持的PCP/APmode等),具体表示可以为bit map的方式,或者枚举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e)可选的,包含requested AP mode,用来指示AP1加入PCP/AP Cluster(例如BPAC)之后的PCP/AP mode(建议值)。
2)PCP/AP Cluster接入响应消息BPAC_JOIN_RSP
C-PCP/AP对PCP/AP Cluster接入请求消息BPAC_JOIN_REQ的反馈消息。
该消息由C-PCP/AP(AP2)发送给新成员PCP/AP(AP1),用来反馈对AP1加入PCP/APCluster(例如BPAC)的请求。该消息包含发送端地址/标识、接收端地址/标识、消息类型(PCP/AP Cluster加入反馈)、result code(加入结果)、C-AP AID(C-PCP/AP的AID)、AP AID(新分配的ID)、AP mode(加入后的PCP/AP mode)、AP rank(AP排名)、C-PCP/AP activetimer base value(C-AP活跃计时器基本值)、C-PCP/AP active timer offset unit(C-AP活跃计时器偏移量单元)、BPAC parameters(PCP/AP Cluster、BPAC参数)等。其中发送端地址/标识、接收端地址/标识、消息类型为必选参数,其他为可选参数。
PCP/AP Cluster接入响应消息BPAC_JOIN_RSP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
PCP/AP Cluster接入响应消息BPAC_JOIN_RSP另外一种定义如下(C-PCP/APactive timer base value和C-PCP/AP active timer offset unit作为子元素包含在BPAC parameters内):
PCP/AP Cluster接入响应消息BPAC_JOIN_RSP另外一种定义如下(C-AP AID、C-PCP/AP active timer base value和C-PCP/AP active timer offset unit作为子元素包含在BPAC parameters内):
其中,
a)发送端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PCP/AP(AP2),可以是AP2的MAC地址、关联ID AID、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b)接收端地址/标识用来指示新成员PCP/AP(AP1),可以是AP1的MAC地址、关联IDAID、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c)消息类型用来指示该消息的类型/目的,此处表示AP2对AP1请求加入PCP/APCluster(例如BPAC)的反馈;
d)result code用来指示AP2对AP1请求加入PCP/AP Cluster(例如BPAC)的反馈结果,比如1表示YES/SUCCESS/成功,0表示NO/FAILURE/失败;
e)C-AP AID用来指示C-PCP/AP的AID或者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当result code为YES/SUCCESS/成功时有效;
f)AP AID用来指示为AP1新分配的AID或者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当result code为YES/SUCCESS/成功时有效;
g)可选的,包含AP mode,用来指示AP1加入PCP/AP Cluster(例如BPAC)之后的PCP/AP mode,该值可以和BPAC_JOIN_REQ中的requested AP mode相同或者不同,或者如果C-PCP/AP采用BPAC_JOIN_REQ中包含的requested APmode作为AP mode,该参数可以省略;
h)AP rank用来指示AP1的排名,当result code为YES/SUCCESS/成功时有效;
i)C-PCP/AP active timer base value为C-AP活跃计时器基本值,当resultcode为YES/SUCCESS/成功时有效;C-PCP/AP active timer base value用来计算C-PCP/APactive timer(C-AP活跃计时器)的基本值,见实施例三;
j)C-PCP/AP active timer offset unit为C-AP活跃计时器偏移量单元,当result code为YES/SUCCESS/成功时有效;C-PCP/AP active timer offset unit用来计算C-PCP/AP active timer(C-AP活跃计时器)的偏移值,见实施例三;
k)BPAC parameters用来指示PCP/AP Cluster(例如BPAC)的其他参数,例如其他成员PCP/AP的AID或者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rank等,当result code为YES/SUCCESS/成功时有效。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PCP/AP Cluster(例如BPAC)公共参数比如C-AP AID、C-PCP/AP active timer base value、C-PCP/AP active timer offset unit等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也可以作为子元素包含在BPAC parameters内。AP1的参数比如AP AID、AP rank也可以作为子元素包含在BPAC parameters内,例如和PCP/AP Cluster(例如BPAC)已经有的其他PCP/AP的AP AID和AP rank封装在子元素里。
3)PCP/AP Cluster接入确认消息BPAC_JOIN_CFM
新成员PCP/AP(AP1)对PCP/AP Cluster接入响应消息BPAC_JOIN_RSP的确认消息。该消息由新成员PCP/AP(AP1)发送给C-PCP/AP(AP2),用来确认收到AP2的PCP/AP Cluster(例如BPAC)加入反馈。该消息包含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PCP/AP Cluster加入确认)等。
PCP/AP Cluster接入确认消息BPAC_JOIN_CFM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
其中,
a)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新成员PCP/AP(AP1),可以是AP1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b)接收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PCP/AP(AP2),可以是AP2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c)消息类型用来指示该消息的类型/目的,此处表示AP1确认加入PCP/AP Cluster(例如BPAC)。
4)PCP/AP Cluster退出请求消息BPAC_LEAVE_REQ
成员PCP/AP(AP1)请求离开PCP/AP Cluster(例如BPAC)的消息。
该消息由成员PCP/AP(AP1)发送给C-PCP/AP(AP2),用来请求离开PCP/AP Cluster(例如BPAC)。该消息包含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PCP/APCluster退出请求)等。
PCP/AP Cluster退出请求消息BPAC_LEAVE_REQ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
其中,
a)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成员PCP/AP(AP1),可以是AP1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b)接收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PCP/AP(AP2),可以是AP2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c)消息类型用来指示该消息的类型/目的,此处表示AP1请求离开PCP/AP Cluster(例如BPAC)。
5)PCP/AP Cluster退出响应消息BPAC_LEAVE_RSP
C-PCP/AP对PCP/AP Cluster退出请求消息BPAC_LEAVE_REQ的反馈消息。
该消息由C-PCP/AP(AP2)发送给请求离开的成员PCP/AP(AP1),用来反馈对AP1离开PCP/AP Cluster(例如BPAC)的请求。该消息包含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PCP/AP Cluster退出响应)、BF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等。其中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为必选参数,其他为可选参数。
PCP/AP Cluster退出响应消息BPAC_LEAVE_RSP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
其中,
a)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PCP/AP(AP2),可以是AP2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b)接收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离开的成员PCP/AP(AP1),可以是AP1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c)消息类型用来指示该消息的类型/目的,此处表示AP2对AP1请求离开PCP/APCluster(例如BPAC)的反馈;
d)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为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用来指示原本由AP1服务的STA和新的服务PCP/AP之间的波束成形/波束训练时长。可以用一个特殊值(例如0)来表示AP1可以立即离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即原本由AP1服务的STA无需波束成形/波束训练。
6)PCP/AP Cluster更改请求消息BPAC_UPDATE_REQ
C-PCP/AP使用该消息来指示成员PCP/AP更改PCP/AP Cluster(例如BPAC)参数。该消息由C-PCP/AP或者即将成为C-PCP/AP的PCP/AP(AP2)发送给一个或者多个成员PCP/AP(AP1),用来指示PCP/AP Cluster(例如BPAC)参数的更改。该消息包含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PCP/AP Cluster参数更改)、reason code(PCP/APCluster参数更改原因)、old AP mode(更改模式的PCP/AP的原来mode)、new AP mode(更改模式的PCP/AP的新mode)、AP AID(有更改模式的PCP/AP的AID)、mode change effectivetime(新mode的生效时间)、BF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STA INFO(离开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updated BPAC parameters(PCP/AP Cluster、BPAC参数)等。其中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reason code为必选参数,其他为可选参数。
PCP/AP Cluster更改请求消息BPAC_UPDATE_REQ可以有多种定义,方式A、B、C、D、E等。首先介绍消息格式,之后介绍消息参数。
以【方式A】为例,BPAC_UPDATE_REQ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包括下划线 的字体表示某些条件下对应参数无效或者不存在):
1)reason code为PCP/AP mode change时
2)reason code为param change时
当BPAC_UPDATE_REQ指示有一个或者多个参数更改原因时,BPAC_UPDATE_REQ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reason code,以【方式A】为例,有两种定义方式如下。
1)方式一,包含reason code num,表示有几个更改原因(为了清晰,下划线参数没有显示)
2)方式二,包含more reason code,表示是否有更多的更改原因,例如可以用0表示没有更多的参数更改原因,1表示后续还有参数更改原因
或者,
当BPAC_UPDATE_REQ指示有一个或者多个参数更改原因(reason code)时,使用其他定义方式如方式B、C、D、E等,BPAC_UPDATE_REQ的扩展类似,此处不赘述。下文详细介绍当BPAC_UPDATE_REQ包含一个reason code时,不同的定义方式。
【方式A】
BPAC_UPDATE_REQ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下划线字体表示某些条件下对应参数无效或者不存在):
1)reason code为PCP/AP mode change,
·只有一个PCP/AP mode有变化:
特别的,当new AP mode为Inactive时候,可以为如下定义:
·或者有至少一个PCP/AP mode有变化,通过PCP/AP mode change num表示更改的PCP/AP个数(为了清晰,下划线参数没有显示):
·或者有至少一个PCP/AP mode有变化,通过more PCP/AP mode change表示是否有更多PCP/AP更改mode(more PCP/AP mode change的位置可前可后)
2)reason code为param change时。
或者,
【方式B】
BPAC_UPDATE_REQ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下划线字体表示某些条件下对应参数无效或者不存在):
1)reason code为new PCP/AP join,
2)reason code为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
3)reason code为PCP/AP mode change to L-AP,PCP/AP mode change to M-AP,PCP/AP mode change to SC-AP或者PCP/AP mode change to C-AP,
4)reason code为param change
【方式C】
BPAC_UPDATE_REQ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下划线字体表示某些条件下对应参数无效或者不存在):
1)reason code为new PCP/AP join或者PCP/AP mode change,
2)reason code为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
3)reason code为param change,
4)可选的,当有至少一个PCP/AP mode有变化,可以通过PCP/AP mode change num表示更改的PCP/AP个数,或者通过more PCP/AP mode change表示是否有更多PCP/AP更改mode,类似【方式A】的示意,此处不赘述。
【方式D】
BPAC_UPDATE_REQ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下划线字体表示某些条件下对应参数无效或者不存在):
1)reason code为new PCP/AP join或者PCP/AP mode change,
特别的,当reason code为PCP/AP mode change且new AP mode为Inactive时候,可以为如下定义。
2)reason code为param change,
3)可选的,当有至少一个PCP/AP mode有变化,可以通过PCP/AP mode change num表示更改的PCP/AP个数,或者通过more PCP/AP mode change表示是否有更多PCP/AP更改mode,类似【方式A】的示意,此处不赘述。
【方式E】
BPAC_UPDATE_REQ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下划线字体表示某些条件下对应参数无效或者不存在):
1)reason code为Inactive to C-AP,Inactive to M-AP,Inactive to L-AP,L-AP to C-AP,L-AP to M-AP,L-AP to Inactive,M-AP to C-AP,M-AP to SC-AP,M-AP toL-AP,M-AP to Inactive,SC-AP to C-AP,SC-AP to M-AP,SC-AP to L-AP,SC-AP toInactive,C-AP to SC-AP,C-AP to M-AP,C-AP to L-AP或者C-AP to Inactive,
特别的,当reason code为PCP/AP mode change且new AP mode为Inactive时候,可以为如下定义。
2)reason code为param change,
结束BPAC_UPDATE_REQ多种定义方式A、B、C、D、E等的消息结构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BPAC_UPDATE_REQ多种定义方式A、B、C、D、E也可以换成另外一种定义如下(部分或者全部更改参数作为子元素封装在updated BPAC parameters结构内,即old AP mode、new AP mode、AP AID、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BF timer、STA INFO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子元素封装在updated BPAC parameters里):
或者(reason code也包含在updated BPAC parameters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AP1给多个AP2发送该消息时,发送可以是独立的,可以是顺序的,可以是广播的,可以是多播的,也可以是并行的(类似于DL MU-MIMO的方式)。
如上消息结构中,
a)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PCP/AP或者即将成为C-PCP/AP的PCP/AP(AP2),可以是AP2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b)接收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成员PCP/AP(AP1),可以是AP1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当AP1给多个AP2发送该消息时,如果发送是广播的,接收端AID/地址/标识可以是广播AID/地址/标识;如果发送是多播的,接收端AID/地址/标识可以是多播AID/地址/标识;
c)消息类型用来指示该消息的类型/目的,此处表示PCP/AP Cluster(例如BPAC)参数更改;
d)可选的,包含reason code num,即有一个或者多个参数更改原因(reasoncode);
e)可选的,包含more reason code,表示有更多的参数更改原因;比如可以用0表示没有更多的参数更改原因,1表示后续还有参数更改原因;
【方式A】
f)reason code用来指示PCP/AP Cluster(例如BPAC)参数更改原因,原因有{PCP/AP mode change,param change}等;具体表示可以为bit map的方式,或者枚举的方式(例如reason code=0表示PCP/AP mode change,reason code=1表示param change等)或者其他方式;
g)old AP mode用来表示更改模式的PCP/AP的原来mode,当reason code为PCP/APmode change时有效,否则为无效值或者该域不存在。old AP mode含义可以为{Inactive,L-AP,M-AP,SC-AP,C-AP};具体表示可以为bit map的方式(例如old AP mode为5比特长度,比特0置1表示Inactive,比特1置1表示L-AP等),或者枚举的方式(例如old AP mode=0表示Inactive,old APmode=1表示L-AP等)或者其他方式。备注:如果没有可选模式或者只使用部分模式,old AP mode的取值相应减少;
h)new AP mode用来表示更改模式的PCP/AP的新mode,当reason code为PCP/APmode change时有效,否则为无效值或者该域不存在。new AP mode含义可以为{Inactive,L-AP,M-AP,SC-AP,C-AP};具体表示可以为bit map的方式,或者枚举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同上)。备注:如果没有可选模式或者只使用部分模式,new AP mode的取值相应减少;
i)AP AID用来指示新成员PCP/AP的AID、或者更改模式的PCP/AP的AID、或者离开PCP/AP的AID,当reason code为PCP/AP mode change时有效,否则为无效值或者该域不存在。AP AID的含义和old AP mode及new AP mode的含义有关,对应关系如下表格(也就是各个模式转换的对应)。备注:如果没有可选模式或者只使用部分模式,如下对应关系相应减少。
j)可选的,包含PCP/AP mode change num,有mode变化的PCP/AP的个数
k)可选的,包含more PCP/AP mode change,表示有更多的PCP/AP有mode更改;比如可以用0表示没有更多的PCP/AP有mode更改,1表示后续还有PCP/AP有mode更改;
【方式B】
d)reason code用来指示PCP/AP Cluster(例如BPAC)参数更改原因,原因有{newPCP/AP join,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PCP/AP mode change to L-AP,PCP/AP mode change to M-AP,PCP/AP mode change to SC-AP,PCP/APmode change toC-AP,param change}等;具体表示可以为bit map的方式(例如reson code为3比特长度,比特0置1表示new PCP/AP join,比特1置1表示PCP/AP leave或者mode change to Inactive等),或者枚举的方式(例如reason code=0表示new PCP/AP join,reason code=1表示PCP/AP leave或者mode change to Inactive等)或者其他方式;
e)new AP mode新加入的PCP/AP的新mode,当reason code为new PCP/AP join时有效,否则为无效值或者该域不存在。new AP mode含义可以为{L-AP,M-AP,SC-AP,C-AP};具体表示可以为bit map的方式,或者枚举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同上)。备注:如果没有可选模式或者只使用部分模式,new AP mode的取值相应减少;
f)AP AID用来指示新成员PCP/AP的AID、或者更改模式的PCP/AP的AID、或者离开PCP/AP的AID,当reason code为new PCP/AP join、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Inactive)、PCP/AP mode change to L-AP、PCP/AP mode change to M-AP、PCP/AP modechange to SC-AP、PCP/AP mode change to C-AP时有效,否则为无效值或者该域不存在。AP AID的含义和reason code的含义有关,当reason code为new PCP/AP join时,AP AID表示新成员PCP/AP的AID;reason code为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时,APAID表示离开的PCP/AP的AID;否则AP AID表示模式有更改的PCP/AP的AID;
【方式C】
d)reason code用来指示PCP/AP Cluster(例如BPAC)参数更改原因,原因有{newPCP/AP join,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PCP/AP mode change,param change}等;具体表示可以为bit map的方式(例如reson code为2比特长度,比特0置1表示new PCP/AP join,比特1置1表示PCP/AP leave或者mode change to Inactive等),或者枚举的方式(例如reason code=0表示newPCP/AP join,reason code=1表示PCP/APleave或者mode change to Inactive等)或者其他方式;
e)new AP mode新加入的PCP/AP的新mode或者用来表示更改模式的PCP/AP的新mode,当reason code为new PCP/AP join或者PCP/AP mode change时有效,否则为无效值或者该域不存在。new AP mode含义可以为{L-AP,M-AP,SC-AP,C-AP};具体表示可以为bitmap的方式,或者枚举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同上)。备注:如果没有可选模式或者只使用部分模式,new AP mode的取值相应减少;
f)AP AID用来指示新成员PCP/AP的AID、或者更改模式的PCP/AP的AID、或者离开PCP/AP的AID,当reason code为new PCP/AP join、PCP/AP leave(modechange toInactive)、PCP/AP mode change时有效,否则为无效值或者该域不存在。AP AID的含义和reason code的含义有关,当reason code为new PCP/AP join时,AP AID表示新成员PCP/AP的AID;reason code为PCP/AP leave(modechange to Inactive)时,AP AID表示离开的PCP/AP的AID;否则AP AID表示模式有更改的PCP/AP的AID;
g)可选的,包含PCP/AP mode change num,有mode变化的PCP/AP的个数
h)可选的,包含more PCP/AP mode change,表示有更多的PCP/AP有mode更改;比如可以用0表示没有更多的PCP/AP有mode更改,1表示后续还有PCP/AP有mode更改
【方式D】
d)reason code用来指示PCP/AP Cluster(例如BPAC)参数更改原因,原因有{newPCP/AP join,PCP/AP mode change,param change}等;具体表示可以为bit map的方式(例如reson code为2比特长度,比特0置1表示new PCP/AP join,比特1置1表示PCP/APmode change等),或者枚举的方式(例如reason code=0表示new PCP/AP join,reasoncode=1表示PCP/AP mode change等)或者其他方式;
e)new AP mode新加入的PCP/AP的新mode或者用来表示更改模式的PCP/AP的新mode,当reason code为new PCP/AP join或者PCP/AP mode change时有效,否则为无效值或者该域不存在。new AP mode含义可以为{Inactive,L-AP,M-AP,SC-AP,C-AP};具体表示可以为bit map的方式,或者枚举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同上)。备注:如果没有可选模式或者只使用部分模式,new AP mode的取值相应减少;
f)AP AID用来指示新成员PCP/AP的AID、或者更改模式的PCP/AP的AID(包括离开的PCP/AP的AID,即mode变为Inactive),当reason code为new PCP/APjoin、PCP/AP modechange时有效,否则为无效值或者该域不存在。AP AID的含义和reason code的含义有关,当reason code为new PCP/AP join时,AP AID表示新成员PCP/AP的AID;否则AP AID表示模式有更改的PCP/AP的AID(包括离开的PCP/AP的AID,即mode变为Inactive);
g)可选的,包含PCP/AP mode change num,有mode变化的PCP/AP的个数
h)可选的,包含more PCP/AP mode change,表示有更多的PCP/AP有mode更改;比如可以用0表示没有更多的PCP/AP有mode更改,1表示后续还有PCP/AP有mode更改
【方式E】
d)reason code用来指示PCP/AP Cluster(例如BPAC)参数更改原因,原因有{Inactive to C-AP,Inactive to M-AP,Inactive to L-AP,L-AP to C-AP,L-AP to M-AP,L-AP to Inactive,M-AP to C-AP,M-AP to SC-AP,M-AP to L-AP,M-AP to Inactive,SC-AP to C-AP,SC-AP to M-AP,SC-AP to L-AP,SC-AP to Inactive,C-AP to SC-AP,C-AP to M-AP,C-AP to L-AP,C-AP to Inactive,param change}等;
e)AP AID用来指示新成员PCP/AP的AID、或者更改模式的PCP/AP的AID(包括离开的PCP/AP的AID,即mode变为Inactive),当reason code为Inactive to C-AP,Inactive toM-AP,Inactive to L-AP,L-AP to C-AP,L-AP to M-AP,L-AP to Inactive,M-AP to C-AP,M-AP to SC-AP,M-AP to L-AP,M-AP to Inactive,SC-AP to C-AP,SC-AP to M-AP,SC-AP to L-AP,SC-AP to Inactive,C-AP to SC-AP,C-AP to M-AP,C-AP to L-AP,C-APto Inactive时有效,否则为无效值或者该域不存在。AP AID的含义和reason code的含义有关,当reason code为Inactive to C-AP、Inactive to M-AP、Inactive to L-AP时,APAID表示新成员PCP/AP的AID,否则AP AID表示模式有更改的PCP/AP的AID(包括离开的PCP/AP的AID,即mode变为Inactive);
l)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用来指示有PCP/AP更改mode时候,新mode生效时间,当reason code(及其他参数)指示有PCP/AP更改mode时有效(取决于具体实现方式A-E,例如使用方式A时:当reason code为PCP/AP mode change时有效;例如使用方式C时:当reason code为new PCP/AP join、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PCP/APmode change时有效,此处不赘述)。可以用一个特殊值(例如0或者IMMEDIATE)表示立刻生效;
m)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为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用来指示由离开的PCP/AP服务的STA和新的服务PCP/AP之间的波束成形/波束训练时长,当reason code(及其他参数)指示有PCP/AP离开或者有PCP/AP变为L-AP mode时有效(取决于具体实现方式A-E,例如使用方式A时:当reason code为PCP/AP mode change并且new AP mode为Inactive时有效;例如使用方式B时:当reason code为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时有效,此处不赘述)。可以用一个特殊值(例如0)来表示有PCP/AP离开PCP/AP Cluster(例如BPAC)时,原本由该PCP/AP服务的STA无需波束成形/波束训练,即该PCP/AP可立即离开;
n)STA INFO用来指示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当reason code指示有PCP/AP离开时或者有PCP/AP变为L-AP mode时有效(取决于具体实现方式A-E,此处不赘述);
o)updated BPAC parameters(PCP/AP Cluster、BPAC参数)等,用来指示PCP/APCluster(例如BPAC)的更改的参数,例如C-PCP/AP active timer base value、C-PCP/APactive timer offset unit、每个成员PCP/AP的AP rank等,当reason code为paramchange时有效。可选的,updated BPAC parameters可以携带一个参数param effectivetime用来表示参数更改生效时间;可以用一个特殊值(例如0或者IMMEDIATE)表示立刻生效。
7)PCP/AP Cluster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BPAC_UPDATE_RSP
成员PCP/AP(AP1)对PCP/AP Cluster更改请求消息BPAC_UPDATE_REQ的反馈消息。
该消息由成员PCP/AP(AP1)发送给C-PCP/AP或者即将成为C-PCP/AP的PCP/AP(AP2),用来确认收到AP2的PCP/AP Cluster(例如BPAC)更改请求。该消息包含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PCP/AP Cluster更改反馈)、STA INFO(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等。其中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为必选参数,其他为可选参数。
PCP/AP Cluster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BPAC_UPDATE_RSP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
其中,
a)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成员PCP/AP(AP1),可以是AP1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b)接收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PCP/AP或者即将成为C-PCP/AP的PCP/AP(AP2),可以是AP2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c)消息类型用来指示该消息的类型/目的,此处表示AP1对PCP/AP Cluster(例如BPAC)更改请求的反馈
d)STA INFO用来指示已经同该成员PCP/AP(AP1)建立BF链路的原本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当BPAC_UPDATE_REQ中的reason code(及其他参数)指示AP1离开时有效(取决于BPAC_UPDATE_REQ具体实现方式A-E,例如使用方式A时:当reason code为PCP/APmode change并且new AP mode为Inactive时有效;例如使用方式B时:当reason code为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时有效,此处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多个AP2给AP1发送该消息时,发送可以是独立的,可以是顺序的,可以是多播的,也可以是并行的(类似于UL MU-MIMO的方式)。
8)PCP/AP工作模式转换消息AP_MODE_CHANGE_REQ
C-PCP/AP使用该消息来指示成员PCP/AP更改AP operational mode。
该消息由C-PCP/AP(AP2)发送给一个或者多个成员PCP/AP(AP1),用来指示AP1更改AP operational mode。该消息包含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AP模式更改请求)、new AP mode(更改模式的PCP/AP的新mode)、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新mode的生效时间)、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BPAC contexts(PCP/AP Cluster、BPAC上下文参数)、C-PCP/AP next mode(C-PCP/AP之后的模式)等。其中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为必选参数,其他为可选参数。
PCP/AP工作模式转换消息AP_MODE_CHANGE_REQ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
PCP/AP工作模式转换消息AP_MODE_CHANGE_REQ另一种定义如下(例如只用来指示接收PCP/AP变成C-PCP/AP,即new AP mode只有一个取值,可以省略)
发送端AID/地址/标识 | 接收端AID/地址/标识 | 消息类型(PCP/AP模式更改) |
其中,
a)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PCP/AP(AP2),可以是AP2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b)接收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成员PCP/AP(AP1),可以是AP1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当AP1给多个AP2发送该消息时,如果发送是广播的,接收端AID/地址/标识可以是广播AID/地址/标识;如果发送是多播的,接收端AID/地址/标识可以是多播AID/地址/标识;
c)消息类型用来指示该消息的类型/目的,此处表示PCP/AP模式更改请求;
d)new AP mode用来表示更改模式的PCP/AP(AP1)的新mode。new AP mode含义可以为{Inactive,L-AP,M-AP,SC-AP,C-AP};具体表示可以为bit map的方式(例如new APmode为5比特长度,比特0置1表示Inactive,比特1置1表示L-AP等),或者枚举的方式(例如new AP mode=0表示Inactive,new APmode=1表示L-AP等)或者其他方式。备注:如果没有可选模式或者只使用部分模式,new AP mode的取值相应减少;
e)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用来指示AP1新mode生效时间。可以用一个特殊值(例如0或者IMMEDIATE)表示立刻生效;
f)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为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用来指示由AP1服务的STA和新的服务PCP/AP之间的波束成形/波束训练时长,当new AP mode为L-AP或者Inactive时候有效;
g)BPAC contexts用来指示PCP/AP Cluster(例如BPAC)上下文参数,例如BPAC的配置参数、当前的所有PCP/AP、所有STA的信息等,当new AP mode为C-AP或者SC-AP时有效;
h)可选的,包含C-PCP/AP next mode,表示原来C-PCP/AP后续使用的mode。C-PCP/AP next mode含义可以为{Inactive,L-AP,M-AP,SC-AP};具体表示可以为bit map的方式,或者枚举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同new AP mode)。备注:如果没有可选模式或者只使用部分模式,C-PCP/AP next mode的取值相应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当AP1给多个AP2发送该消息时,发送可以是独立的,可以是顺序的,可以是广播的,可以是多播的,也可以是并行的(类似于DL MU-MIMO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AP_MODE_CHANGE_REQ也可以作为BPAC_UPDATE_REQ的子内容(reason code为PCP/AP mode change时)实现,具体参考BPAC_UPDATE_REQ定义,此处不赘述。
9)PCP/AP工作模式转换响应消息AP_MODE_CHANGE_RSP
成员PCP/AP(AP1)对PCP/AP工作模式转换消息AP_MODE_CHANGE_REQ的反馈消息。
该消息由成员PCP/AP(AP1)发送给C-PCP/AP(AP2),用来确认收到AP2的工作模式转换消息。该消息包含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PCP/AP模式更改反馈)等。
PCP/AP工作模式转换响应消息AP_MODE_CHANGE_RSP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
发送端AID/地址/标识 | 接收端AID/地址/标识 | 消息类型(PCP/AP模式更改反馈) |
其中,
a)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成员PCP/AP(AP1),可以是AP1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b)接收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PCP/AP(AP2),可以是AP2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c)消息类型用来指示该消息的类型/目的,此处表示AP1对PCP/AP模式更改请求的反馈。
需要说明的是,当多个AP2给AP1发送该消息时,发送可以是独立的,可以是顺序的,可以是多播的,也可以是并行的(类似于UL MU-MIMO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AP_MODE_CHANGE_RSP也可以作为BPAC_UPDATE_RSP的子内容(BPAC_UPDATE_REQ的reason code为PCP/AP mode change时)实现,此处不赘述。
10)PCP/AP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AP_MODE_CHANGE_IND
成员PCP/AP(AP1)通知/指示C-PCP/AP其模式需要更改。该消息由成员PCP/AP(AP1)发送给C-PCP/AP(AP2),用来通知/指示C-PCP/AP AP1模式需要更改。该消息包含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PCP/AP模式更改指示)、new AP mode(AP1的新mode)等。其中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为必选参数,其他为可选参数。
PCP/AP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AP_MODE_CHANGE_IND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
其中,
a)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成员PCP/AP(AP1),可以是AP1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b)接收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PCP/AP(AP2),可以是AP2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c)消息类型用来指示该消息的类型/目的,此处表示AP1模式更改指示;
d)new AP mode用来表示更改模式的PCP/AP(AP1)的新mode。new AP mode含义可以为{Inactive,L-AP,M-AP,SC-AP};具体表示可以为bit map的方式(例如new AP mode为4比特长度,比特0置1表示Inactive,比特1置1表示L-AP等),或者枚举的方式(例如new APmode=0表示Inactive,new AP mode=1表示L-AP等)或者其他方式。备注:如果没有可选模式或者只使用部分模式,new AP mode的取值相应减少。
11)PCP/AP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AP_MODE_CHANGE_CFM
C-PCP/AP对成员PCP/AP更改模式指示的确认消息。该消息由C-PCP/AP(AP2)发送给成员PCP/AP(AP1),用来确认收到AP1的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AP_MODE_CHANGE_IND。该消息包含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AP模式更改确认)、modechange effective time(新mode的生效时间)、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BPAC contexts(PCP/AP Cluster、BPAC上下文参数)等。其中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为必选参数,其他为可选参数。
PCP/AP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AP_MODE_CHANGE_CFM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
其中,
a)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PCP/AP(AP2),可以是AP2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b)接收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成员PCP/AP(AP1),可以是AP1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c)消息类型用来指示该消息的类型/目的,此处表示PCP/AP模式更改确认;
d)可选的,可以包含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用来指示AP1新mode生效时间。可以用一个特殊值(例如0或者IMMEDIATE)表示立刻生效;
e)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为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用来指示由AP1服务的STA和新的服务PCP/AP之间的波束成形/波束训练时长,当AP_MODE_CHANGE_IND中的new AP mode为L-AP或者Inactive时候有效
f)BPAC contexts用来指示PCP/AP Cluster(例如BPAC)上下文参数,例如BPAC的配置参数、当前的所有PCP/AP、所有STA的信息等,当对应的PCP/AP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AP_MODE_CHANGE_IND中的new AP mode为SC-AP时有效。
12)心跳消息HEART_BEAT_MSG
C-PCP/AP使用该消息作为成员PCP/AP的心跳消息。该消息由C-PCP/AP(AP2)发送给一个或者多个成员PCP/AP(AP1),用来作为心跳消息(表示C-PCP/AP还工作正常、APCluster/BPAC工作正常等)。该消息包含发送端AID/地址/标识、接收端AID/地址/标识、消息类型(心跳消息)等。
心跳消息HEART_BEAT_MSG一种定义如下(参数顺序不做限制):
发送端AID/地址/标识 | 接收端AID/地址/标识 | 消息类型(心跳消息) |
其中,
a)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PCP/AP(AP2),可以是AP2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
b)接收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成员PCP/AP(AP1),可以是AP1的AID、MAC地址、PCP/AP Cluster(例如BPAC)定义的ID等;当AP1给多个AP2发送该消息时,如果发送是广播的,接收端AID/地址/标识可以是广播AID/地址/标识;如果发送是多播的,接收端AID/地址/标识可以是多播AID/地址/标识;
c)消息类型用来指示该消息的类型/目的,此处表示心跳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AP1给多个AP2发送该消息时,发送可以是独立的,可以是顺序的,可以是广播的,可以是多播的,也可以是并行的(类似于DL MU-MIMO的方式)。为避免重复,下述不再赘述。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该方法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的系统中,该多个节点能够同时工作。
可选地,该系统中的多个节点中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具有直接通信的通道。例如,该系统可以对应于图3所示的BPAC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节点”可以是“PCP”或“AP”,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具体地,该BPAC系统可以包括如下五种类型的节点(如图5所示):
1、非活跃模式(inactive mode)的节点:PCP/AP处于监听或者省电模式。
具体地,通常非活跃模式是默认的初始状态,所有PACP/AP均以该模式开始。在该模式下,PCP/AP主要处于监听、扫描或节能状态,即有些功能是没有开启的。处于inactivemode的PCP/AP仍可以与BPAC架构中的其他PCP/AP保持关联。
可以理解的是,非活跃模式的节点可以是该节点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为非活跃模式。其中,节点的工作模式还可以称为“节点的状态(state)”,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2、中心协调节点(coordination AP,C-AP):C-AP执行中心协调功能。
具体地,一个PCP/AP可以直接从inactive mode转换为C-AP模式,尤其是建立一个新的BPAC架构时。例如,一个inactive mode的节点可以转换为C-AP。
可以理解的是,该C-AP也可以称为“中心协调模式的节点”。
3、第二中心协调节点(second C-AP,SC-AP):SC-AP执行中心协调的备份功能。
具体地,一个BPAC架构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SC-AP。一个PCP/AP只能从M-AP模式或者C-AP模式转换为SC-AP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该SC-AP也可以称为“备份中心协调模式的节点”或者“备份中心协调节点”。
4、成员节点(member AP,M-AP):M-AP执行成员PCP/AP的功能。
具体地,当一个PCP/AP加入到一个BPAC架构中的时,若该PCP/AP不是C-AP,也不是SC-AP,则该PCP/AP可以是M-AP。
可以理解的是,该M-AP也可以称为“成员节点模式的节点”。
5、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legacy AP,L-AP):L-AP执行旧版本PCP/AP的功能,用来服务旧版本的站点(station,STA)。
具体地,为了保持与旧版本的STA的向后兼容性,BPAC架构中可以包含执行旧版本的PCP/AP功能、服务旧版STA的PCP/AP即为L-AP。
可以理解的是,该L-AP也可以称为“旧版本模式的节点”。
可选地,BPAC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活跃模式的节点,一个或多个C-AP,以及一个或多个M-AP。例如,如图6所示。
可选地,BPAC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活跃模式的节点、一个或多个C-AP,一个或多个SC-AP,以及一个或多个M-AP。例如,如图7所示。
可选地,BPAC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活跃模式的节点、一个或多个C-AP、一个或多个M-AP,以及一个或多个L-AP。例如,如图8所示。
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节点可以是AP或PCP,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可以以其中一种节点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
401,多个节点中的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在确定第一中心协调节点不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情况下,向该多个节点中除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发送第一更改请求消息,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节点更改节点参数。
具体地,在BPAC架构的系统中,该系统中的多个节点中存在一个中心协调节点(下述可以称为“第一中心协调节点”),在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无法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情况下,可以让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执行中心协调功能,从而有助于实现中心协调功能的节点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该步骤401中的多个节点中不包括上述第一中心协调节点。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可以用于协调该步骤401中的多个节点。其中,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可以是与步骤401中的多个节点同时工作,也可以是与步骤401中的多个节点不能同时工作,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为方便描述,下述实施例中的多个节点以不包括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节点簇可以是包括上述多个节点和第一中心协调节点,也可以是只包括上述多个节点,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还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可以是“BPAC UPDATE REQ”。
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可以是“备份中心协调节点”,也可以是成员节点。
可选地,当处于C-AP mode的节点把节点簇的协调权利及所有的关联信息移交给其他节点(例如,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或遇到故障,或者被节点簇释放时,则该节点可以将中心协调功能交给候选中心协调节点,而中心协调节点的模式可以从C-AP mode转换为Inactive mode。
可选地,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为该多个节点中处于非激活态(inactive)的节点、成员节点、执行旧版本功能的节点或备份中心协调节点中的任一项。
具体地,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可以是该多个节点中的SC-AP或者M-AP。若该多个节点中包括一个或多个SC-AP,则将该一个或多个SC-AP中的某个SC-AP作为新的中心协调节点。若该多个节点中没有SC-AP,而是存在一个或多个M-AP,则将该一个或多个M-AP中的某一个M-AP作为新的中心协调节点,即候选中心协调节点(candidate C-PCP/AP)。其中,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需要在作为中心协调节点之前和所有其他成员PCP/AP之间已经建立了波束赋形(beam forming,BF)链路。
可以理解的是,“非激活态的节点”也可以是称为“非活跃态的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401具体可以是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更改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节点更改节点参数。
具体地,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向该多个节点中除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发送第一更改请求消息可以是向不同的节点发送不同的更改请求消息。换句话说,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向每个节点发送对应于自己的更改请求消息。
例如,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向该第二节点发送用于请求该第二节点更改节点参数的第一更改请求消息;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用于请求该第三节点更改节点参数的第一更改请求消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401具体可以是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其他节点中的每个节点更改节点参数。
具体地,步骤401可以是向该多个节点中除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中的每个节点发送相同的第一更改请求消息。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其他节点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节点参数的更改。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节点可以是通过更改节点参数实现功能转变。例如,通过调整节点参数可以将SC-AP转换为M-AP,或者还可以进行其他节点的转换,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包括更改节点参数的原因、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即将更改的工作模式或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生效时间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地,更改节点参数的原因可以是中心协调功能由原来的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执行转换为由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执行。也就是说,因为中心协调节点进行了更换,导致的节点参数的更改。或者,更改节点参数的原因还可以节点簇参数变化(parameters change)导致的。
例如,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原因码(reason code)字段,该reasoncode字段可以通过比特位图(bit map)的方式,或者枚举的方式实现。例如,reason code字段取值为“0”表示更改节点参数的原因是由于中心协调节点的更换,或者节点的工作模式需要更换。reason code字段取值为“1”表示更改节点参数的原因是由于整体的节点簇的参数发生变化。
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即将更改的工作模式(即新工作模式(new AP moded))。在本实施例中,该新工作模式为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工作模式。
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生效时间(mode change effectivetime)可以是新模式的生效时间。也就是说,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可以立即(immediate)生效新工作模式,也可以在接收到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之后到达生效时间之后再生效。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还可以携带发送端的标识、接收端的标识,以及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类型。其中,发送端的标识可以是发送端的关联身份标识(association identity,AID),或者发送端的地址,或者发送端的身份标识(identity,ID)。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发送端的AID为候选中心协调节点的AID。
可选地,每一个收到第一更改请求消息(BPAC_UPDATE_REQ)的成员PCP/AP开启一个基于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的定时器(timer),并且回复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BPAC_UPDATE_RSP)给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401之前,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的节点工作模式转换消息(AP_MODE_CHANGE_REQ),该节点工作模式转换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的节点工作模式转换为不执行中心协调功能。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在接收到该节点工作模式转换消息时,确定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不执行中心协调功能。
具体地,第一中心协调节点在确定自己无法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向该多个节点发送节点工作模式转换消息,该节点工作模式转换消息可以用于指示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的节点工作模式转换为不执行中心协调功能。换句话说,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可以主动进行节点工作模式的转换。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在接收到该节点工作模式转换消息时就可以获知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不执行中心协调功能,这样有助于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执行中心协调功能,从而实现中心协调功能的节点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该节点工作模式转换消息还可以包括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不执行中心协调功能之后,即将执行的工作模式。
可选地,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在收到AP_MODE_CHANGE_REQ消息之后,基于该消息中的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启动一个定时器(BF timer),并且给其他成员PCP/AP发送BPAC_UPDATE_REQ消息,来告知其即将行使C-PCP/AP功能。此外,当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收到所有成员PCP/AP的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BPAC_UPDATE_RSP)消息时,其给第一中心协调节点(即,即将离开的C-PCP/AP)发送AP_MODE_CHANGE_RSP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更改后的工作模式为inactive。
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工作模式转换消息之前,第一中心协调节点还可以向节点簇中的所有节点发送“BPAC_UPDATE_REQ”(即第二更改请求消息)以指示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将要离开。
可选地,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发送的BPAC_UPDATE_REQ包括原因码(reasoncode)、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即将更改的工作模式、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生效时间、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即将更改的工作模式、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的信息以及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与该多个节点之间的波束训练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地,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的信息(STA INFO)可以是与第一中心协调节点建立波束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站点。
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与该多个节点之间的波束训练时长具体可以通过波束训练计时器(BF timer)来计时。相应地,若该第二更改请求消息为向该多个节点中的其他节点(例如,第二节点)发送的,则该第二更改请求消息中的BF timer可以是该第二节点与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之间的波束训练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可以是当前接入节点簇的站点。也就是说,已经离开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的站点不需要与该中心协调节点进行波束训练。
还可以理解的是,若该多个节点中的部分节点已经与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之间建立了波束链路的连接,则可以不进行波束训练。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可以是当前接入节点簇的站点。也就是说,已经离开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的站点不需要与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进行波束训练。
例如,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发送的BPAC_UPDATE_REQ(即第二更改请求消息)的结构如下:
【方式A】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old AP mode:C-AP
c)new AP mode:Inactive
d)AP AID:离开的PCP/AP的AID
e)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f)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
g)STA INFO: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B】
a)reason code: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
b)new AP mod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c)AP AID:离开的PCP/AP的AID
d)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
e)STA INFO: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C】
a)reason code: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
b)new AP mode: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c)AP AID:离开的PCP/AP的AID
d)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e)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
f)STA INFO: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D】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new AP mode:Inactive
c)AP AID:离开的PCP/AP的AID
d)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e)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
f)STA INFO: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E】
a)reason code:C-AP to Inactive
b)AP AI:离开的PCP/AP的AID
c)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
d)STA INFO: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可选地,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接收到来自其他节点的第二更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BPAC_UPDATE_RSP)。
具体地,每个收到第二更改请求消息(BPAC_UPDATE_REQ)的成员PCP/AP(包括candidate C-PCP/AP)启动由该消息指示的BF timer,之后和由即将离开的C-PCP/AP所提供服务的STA进行BF训练。当第二更改请求消息指示指示的BF timer超时时,接收到该第二更改请求的节点向该中心协调节点发送BPAC_UPDATE_RSP。
可选地,该第二更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包括站点信息(STA INFO)。
具体地,节点簇中的其他节点可以与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进行波束训练,以建立BF链路。例如,该第二节点作为中心协调节点的成员节点,该第二节点可以与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之间建立BF链路。在中心协调功能由中心协调节点执行更改为由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执行的情况下,成员节点与该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之间建立BF链路,并将与自己已经建立BF链路的站点的站点信息上报给中心协调节点。
可选地,中心协调节点在接收到节点簇中所有成员节点反馈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中心协调节点可以释放还没有和其他节点建立BF链路的站点。
可以理解的是,该中心协调节点在离开节点簇之后可以变成inactive mode。
相应地,若该中心协调节点更改后的工作模式为inactive,则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消息格式可以包括如下结构:
a)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andidate C-PCP/AP
【方式A】
b)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c)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d)old AP mode1:SC-AP或者M-AP
e)new AP mode1:C-AP
f)AP AID1:candidate PCP/AP的AID
g)PCP/AP mode change num=2//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1
h)old AP mode2:C-AP
i)new AP mode2:Inactive
j)AP AID2:离开的C-PCP/AP的AID
k)//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l)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A】(PCP/AP mode change num=1的情况,即不再次指示C-PCP/AP离开)
b)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c)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d)old AP mode1:SC-AP或者M-AP
e)new AP mode1:C-AP
f)AP AID1:candidate PCP/AP的AID
g)可选的,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h)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B】
a)reason code num=2//或者more reason code=1
b)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to C-AP
c)new AP mod1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d)AP AID1:candidate C-PCP/AP的AID
e)reason code2: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
f)new AP mod2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g)AP AID2:离开的C-PCP/AP的AID
h)//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i)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B】(reason code num=1的情况,即不再次指示C-PCP/AP离开)
b)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c)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to C-AP
d)new AP mod1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e)AP AID1:candidate C-PCP/AP的AID
f)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C】(PCP/AP mode change num=1的情况,即不再次指示C-PCP/AP离开实施例如方式A,不再赘述)
a)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b)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c)new AP mode1:C-AP
d)AP AID1:candidate PCP/AP的AID
e)可选的,还包含如下参数
f)PCP/AP mode change num=2//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1
g)reason code2: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
h)new AP mode2为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i)AP AID2:离开的C-PCP/AP的AID
j)//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k)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D】(PCP/AP mode change num=1的情况,即不再次指示C-PCP/AP离开实施例如方式A,不再赘述)
a)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b)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c)new AP mode1:C-AP
d)AP AID1:candidate PCP/AP的AID
e)可选的,还包含如下参数
f)PCP/AP mode change num=2//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1
g)reason code2:PCP/AP mode change
h)new AP mode2:Inactive
i)AP AID2:离开的C-PCP/AP的AID
j)//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k)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E】(reason code num=1的情况,即不再次指示C-PCP/AP离开实施例如方式B,不再赘述)
b)reason code num=2//或者more reason code=1
c)reason code1:SC-AP to C-AP或者M-AP to C-AP
d)AP AID1:candidate C-PCP/AP的AID
e)reason code2:C-AP to Inactive
f)AP AID2:离开的C-PCP/AP的AID
g)//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h)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例如,在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更改后的工作模式为inactive,该节点工作模式转换消息(AP_MODE_CHANGE_REQ)的格式可以如下所示:
a.new AP mode=C-AP
b.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time for the candidate C-PCP/AP toenable the C-AP function)
c.BPAC contexts(used by the candidate C-PCP/AP to get the BPACcontexts)
d.可选的,C-PCP/AP next mode=Inactive(next state of the old C-PCP/AP)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更改后的工作模式为SC-APmode或者M-AP mode。
可选地,在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更改后的工作模式为SC-AP mode或者M-AP mode的情况下,该节点工作模式转换消息可以是AP_MODE_CHANGE_REQ。
具体地,该AP_MODE_CHANGE_REQ的结构具体可以包括:
a.new AP mode=C-AP
b.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time for the candidate C-PCP/AP toenable the C-AP function)
c.BPAC contexts(used by the candidate C-PCP/AP to get the BPACcontexts)
d.C-PCP/AP next mode=M-AP或者SC-AP(next state of the old C-PCP/AP)
可选地,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可以在收到AP_MODE_CHANGE_REQ之后,根据该AP_MODE_CHANGE_REQ中的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启动一个定时器,并且给其他成员PCP/AP发送BPAC_UPDATE_REQ消息,来告知其即将行使C-PCP/AP功能。
相应地,若该中心协调节点更改后的工作模式为SC-AP mode或者M-AP mode,则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消息格式可以包括如下参数:
a)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andidate C-PCP/AP
【方式A】
b)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c)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d)old AP mode1:SC-AP或者M-AP
e)new AP mode1:C-AP
f)AP AID1:candidate PCP/AP的AID
g)PCP/AP mode change num=2//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1
h)old AP mode2:C-AP
i)new AP mode2:SC-AP或者M-AP
j)AP AID2:C-PCP/AP的AID
k)//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l)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B】
b)reason code num=2//或者more reason code=1
c)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to C-AP
d)new AP mod1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e)AP AID1:candidate C-PCP/AP的AID
f)reason code2:PCP/AP mode change to M-AP或者PCP/AP mode change toSC-AP
g)new AP mod2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h)AP AID2:C-PCP/AP的AID
i)//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j)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C或者方式D】
b)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c)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d)new AP mode1:C-AP
e)AP AID1:candidate PCP/AP的AID
f)PCP/AP mode change num=2//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1
g)reason code2:PCP/AP mode change
h)new AP mode2:M-AP或者SC-AP
i)AP AID2:C-PCP/AP的AID
j)//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k)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E】
b)reason code num=2//或者more reason code=1
c)reason code1:SC-AP to C-AP或者M-AP to C-AP
d)AP AID1:candidate C-PCP/AP的AID
e)reason code2:C-AP to SC-AP或者C-AP to M-AP
f)AP AID2:C-PCP/AP的AID
g)//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h)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可以是处于L-AP mode的节点的情况下,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结构可以与上述候选中心协调节点为处于SC-AP mode的节点,或处于M-AP mode的节点的结构相同,只需要将SC-AP或者M-AP改为L-AP。其中,在candidate C-PCP/AP(原来为L-AP)成为C-AP mode之前,其需要释放所有的legacy STA(如果有的话)。为避免重复,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401之前,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在接收来自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的检测消息时启动第二定时器,并在该第二定时器超时,确定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不执行中心协调功能。
具体地,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执行中心协调功能时,可以先向BPAC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发送检测消息。其他节点可以通过是否接收到该检测消息来判断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是否活跃。例如,其他节点在接收到该检测消息时可以启动一个定时器(下述称为“第二定时器”)。若在该第二定时器超时前,再接收到检测消息,则认为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正常运行;若在第二定时器超时前,没有接收到检测消息,则认为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遇到故障或者失效。换句话说,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可以主动检测到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是否执行中心协调功能,进而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执行中心协调功能,从而有助于实现中心协调功能的节点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可以是处于SC-AP mode的节点,或处于M-APmode的节点。
还可以理解的是,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可以是处于L-AP mode的节点。
可选地,该第二定时器的计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得到:
a.从最后一次收到的BPAC_JOIN_RSP或者BPAC_UPDATE_REQ(reason code=paramchange)消息中获得C-PCP/AP active timer base value及C-PCP/AP active timeroffset unit参数。
b.C-PCP/AP active timer offset=C-PCP/AP active timer offset unit*该PCP/AP的AP rank。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AP rank的方式可以是预定义的(pre-defined),或者每个PCP/AP的AP rank可以在BPAC_JOIN_RSP或者BPAC_UPDATE_REQ消息中指定;
c.计算C-PCP/AP active timer长度:
C-PCP/AP active timer长度=C-PCP/AP active timer base value+C-PCP/APactive timer offset。
可选地,该检测消息可以是BPAC发现帧(discovery frames),心跳消息,和BPAC管理帧中的任一项。
具体地,该心跳消息(HEART BEAT MSG)可以包括发送端的标识、接收端的标识和消息类型。该心跳消息的格式中,发送端的标识、接收端的标识和消息类型这三者的先后顺序本申请不进行限定。其中,发送端的标识可以是发送端的AID、地址或ID中的任意一项。接收端的标识可以是接收端的AID、地址或ID中的任意一项。
可以理解的是,发送端的地址可以是发送端的IP地址,也可以是发送端的MAC地址。接收端的地址可以是接收端的IP地址,也可以是接收端的MAC地址。
还可以理解的是,若发送端是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的,则接收端的标识可以是广播的AID、广播的地址或广播的ID中的任意一项。若发送端是采用组播的方式发送的,则接收端的标识可以是组播的AID、组播的地址或组播的ID中的任意一项。
可以理解的是,广播的AID可以是用于一个特定的ID来表示广播信息。例如,AID=0或者AID=255。
也就是说,发送端向不同的接收端发送该心跳消息可以分别单独发送,也可以是广播发送,还可以是多播发送,还可以是并行发送(例如,DL MU-MIMO的方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相应地,在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可以是处于SC-AP mode的节点,或处于M-AP mode的节点的情况下,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结构可以包括如下参数:
a)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andidate C-PCP/AP
【方式A】
b)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c)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d)old AP mode1:SC-AP或者M-AP
e)new AP mode1:C-AP
f)AP AID1:candidate PCP/AP的AID
g)PCP/AP mode change num=2//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1
h)old AP mode2:C-AP
i)new AP mode2:Inactive
j)AP AID2:离开的C-PCP/AP的AID
k)//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l)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新的PCP/AP生效时间
【方式B】
b)reason code num=2//或者more reason code=1
c)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to C-AP
d)new AP mod1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e)AP AID1:candidate C-PCP/AP的AID
f)reason code2: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
g)new AP mod2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h)AP AID2:离开的C-PCP/AP的AID
i)//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j)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新的PCP/AP生效时间
【方式C】
b)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c)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d)new AP mode1:C-AP
e)AP AID1:candidate PCP/AP的AID
f)可选的,还包含如下参数
g)PCP/AP mode change num=2//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1
h)reason code2: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
i)new AP mode2为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j)AP AID2:离开的C-PCP/AP的AID
k)//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l)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新的PCP/AP生效时间
【方式D】
b)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c)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d)new AP mode1:C-AP
e)AP AID1:candidate PCP/AP的AID
f)可选的,还包含如下参数
g)PCP/AP mode change num=2//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1
h)reason code2:PCP/AP mode change
i)new AP mode2:Inactive
j)AP AID2:离开的C-PCP/AP的AID
k)//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l)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新的PCP/AP生效时间
【方式E】
b)reason code num=2//或者more reason code=1
c)reason code1:SC-AP to C-AP或者M-AP to C-AP
d)AP AID1:candidate C-PCP/AP的AID
e)reason code2:C-AP to Inactive
f)AP AID2:离开的C-PCP/AP的AID
g)//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h)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新的PCP/AP生效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若BPAC_UPDATE_REQ包含的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IMMIDATE,candiate PCP/AP给其他成员PCP/AP发送BPAC_UPDATE_REQ消息时直接成为C-APmode,而成员PCP/AP收到BPAC_UPDATE_REQ消息时,知道发送该消息的PCP/AP已经为C-APmode。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可以是处于L-AP mode的节点的情况下,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结构可以与上述候选中心协调节点为处于SC-AP mode的节点,或处于M-AP mode的节点的结构相同,只需要将SC-AP或者M-AP改为L-AP。其中,在candidate C-PCP/AP(原来为L-AP)成为C-AP mode之前,其需要释放所有的legacy STA(如果有的话)。为避免重复,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在该工作模式转换消息之前,第一中心协调节点还可以向节点簇中的所有节点发送“BPAC_UPDATE_REQ”(第二更改请求消息)以指示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即将转换工作模式。
具体地,如果C-PCP/AP(demoted C-PCP/AP)基于某些原因即将变成L-AP mode,如果有SC-AP mode的PCP/AP存在,BPAC管理机制会选择某个SC-AP mode的PCP/AP作为candidate PCP/AP;如果BPAC里没有SC-AP mode的PCP/AP存在,则BPAC管理机制会选择一个M-AP mode的PCP/AP作为candidate C-PCP/AP。需要注意的是,该candidate C-PCP/AP需要在之前某个时候和所有其他成员PCP/AP之间已经建立了BF链路。之后C-PCP/AP给选择的candidate C-PCP/AP和所有其他成员PCP/AP发送BPAC_UPDATE_REQ消息,来指示其将要离开。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更改后的模式为L-AP mode。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可以是处于SC-AP mode或M-AP mode的节点。
可选地,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接收到来自其他节点的第二更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BPAC_UPDATE_RSP)。
具体地,每个收到第二更改请求消息(BPAC_UPDATE_REQ)的成员PCP/AP(包括candidate C-PCP/AP)启动由该消息指示的BF timer,之后和由即将离开的C-PCP/AP所提供服务的STA进行BF训练。当第二更改请求消息指示指示的BF timer超时时,接收到该第二更改请求的节点向该中心协调节点发送BPAC_UPDATE_RSP。
可选地,该第二更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包括站点信息(STA INFO)。
具体地,节点簇中的其他节点可以与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进行波束训练,以建立BF链路。例如,该第二节点作为中心协调节点的成员节点,该第二节点可以与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之间建立BF链路。在中心协调功能由中心协调节点执行更改为由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执行的情况下,成员节点与该中心协调节点服务的站点之间建立BF链路,并将与自己已经建立BF链路的站点的站点信息上报给中心协调节点。
可选地,中心协调节点在接收到节点簇中所有成员节点反馈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中心协调节点可以释放还没有和其他节点建立BF链路的站点。
例如,该BPAC_UPDATE_REQ的结构可以包括如下参数:
【方式A】
h)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i)old AP mode:C-AP
j)new AP mode:L-AP
k)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l)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m)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
n)e)STA INFO:由demoted C-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B】
f)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to L-AP
g)new AP mod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h)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i)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
j)e)STA INFO:由demoted C-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C】
g)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h)new AP mode:L-AP
i)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j)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k)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
l)e)STA INFO:由demoted C-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D】
g)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h)new AP mode:L-AP
i)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j)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k)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
l)e)STA INFO:由demoted C-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E】
a)reason code:C-AP to L-AP
b)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c)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d)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
e)STA INFO:由demoted C-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相应地,AP_MODE_CHANGE_REQ消息,包含如下参数:
a.new AP mode=C-AP
b.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time for the candidate C-PCP/AP toenable the C-AP function)
c.BPAC contexts(used by the candidate C-PCP/AP to get the BPACcontexts)
d.可选的,C-PCP/AP next mode=L-AP(next state of the old C-PCP/AP)
在BPAC_UPDATE_REQ消息之后,第一中心协调节点接收到该BPAC_UPDATE_REQ的响应消息(BPAC_UPDATE_RSP),该BPAC_UPDATE_RSP包括:
b.STA INFO:已经同该成员PCP/AP建立BF链路的原本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在demoted C-PCP/AP收到所有成员PCP/AP(包括candidate PCP/AP)的BPAC_UPDATE_RSP,demoted C-PCP/AP会释放还没有和其他PCP/AP建立BF链路的STA(如果有的话)。之后demoted C-PCP/AP决定candidate PCP/AP行使C-PCP/AP功能的生效时间,并且给candidate C-PCP/AP发送AP_MODE_CHANGE_REQ消息。该AP_MODE_CHANGE_REQ消息包含如下参数:
a.new AP mode=C-AP
b.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time for the candidate C-PCP/AP toenable the C-AP function)
c.BPAC contexts(used by the candidate C-PCP/AP to get the BPACcontexts)
d.可选的,C-PCP/AP next mode=L-AP(next state of the old C-PCP/AP)
可选地,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在收到AP_MODE_CHANGE_REQ消息之后,基于该消息中的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启动一个定时器(BF timer),并且给其他成员PCP/AP发送BPAC_UPDATE_REQ消息,来告知其即将行使C-PCP/AP功能。此外,当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收到所有成员PCP/AP的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BPAC_UPDATE_RSP)消息时,其给第一中心协调节点(即,domoted C-PCP/AP)发送AP_MODE_CHANGE_RSP消息。
可选地,步骤401中的第一更改请求消息可以包括如下参数:
m)发送端AID/地址/标识用来指示candidate C-PCP/AP
【方式A】
n)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o)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p)old AP mode1:SC-AP或者M-AP
q)new AP mode1:C-AP
r)AP AID1:candidate PCP/AP的AID
s)PCP/AP mode change num=2//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1
t)old AP mode2:C-AP
u)new AP mode2:L-AP
v)AP AID2:demoted C-PCP/AP的AID
w)//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x)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A】(PCP/AP mode change num=1的情况,即不再次指示C-PCP/AP变为L-AP)
i)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j)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k)old AP mode1:SC-AP或者M-AP
l)new AP mode1:C-AP
m)AP AID1:candidate PCP/AP的AID
n)可选的,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方式B】
j)reason code num=2//或者more reason code=1
k)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to C-AP
l)new AP mod1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m)AP AID1:candidate C-PCP/AP的AID
n)reason code2:PCP/AP mode change to L-AP
o)new AP mod2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p)AP AID2:demoted C-PCP/AP的AID
q)//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r)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B】(reason code num=1的情况,即不再次指示C-PCP/AP变为L-AP)
g)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h)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to C-AP
i)new AP mod1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j)AP AID1:candidate C-PCP/AP的AID
k)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C】(PCP/AP mode change num=1的情况,即不再次指示C-PCP/AP变为L-AP实施例如方式A,不再赘述)
l)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m)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n)new AP mode1:C-AP
o)AP AID1:candidate PCP/AP的AID
p)可选的,还包含如下参数
q)PCP/AP mode change num=2//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1
r)reason code2:PCP/AP mode change
s)new AP mode2:L-AP
t)AP AID2:demoted C-PCP/AP的AID
u)//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v)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D】(PCP/AP mode change num=1的情况,即不再次指示C-PCP/AP变为L-AP实施例如方式A,不再赘述)
l)reason code num=1或者more reason code=0
m)reason code1:PCP/AP mode change
n)new AP mode1:C-AP
o)AP AID1:candidate PCP/AP的AID
p)可选的,还包含如下参数
q)PCP/AP mode change num=2//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1
r)reason code2:PCP/AP mode change
s)new AP mode2:L-AP
t)AP AID2:demoted C-PCP/AP的AID
u)//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v)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方式E】(reason code num=1的情况,即不再次指示C-PCP/AP变为L-AP实施例如方式B,不再赘述)
h)reason code num=2//或者more reason code=1
i)reason code1:SC-AP to C-AP或者M-AP to C-AP
j)AP AID1:candidate C-PCP/AP的AID
k)reason code2:C-AP to L-AP
l)AP AID2:demoted C-PCP/AP的AID
m)//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n)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由AP_MODE_CHANGE_REQ里的mode changeeffective time决定
可选地,每一个收到第一更改请求消息(BPAC_UPDATE_REQ)的成员PCP/AP开启一个基于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的定时器(timer),并且回复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BPAC_UPDATE_RSP)给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中心协调节点更改后的模式为处于L-AP mode的节点的情况下,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结构可以与上述中心协调节点更改后的模式为处于SC-AP mode的节点,或处于M-AP mode的节点的结构相同,只需要将SC-AP或者M-AP改为L-AP。其中,在candidate C-PCP/AP(原来为L-AP)成为C-AP mode之前,其需要释放所有的legacy STA(如果有的话)。为避免重复,在此不进行赘述。
402,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该其他节点中的第二节点的第一更改请求的更改请求响应消息(BPAC_UPDATE_RSP),该第一更改请求的更改请求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节点接收到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
具体地,每个接收到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节点都可以向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反馈更改请求响应消息。
可选地,该更改请求响应消息包括发送端的标识、接收端的标识和消息类型。
具体地,以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更改请求消息为例,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更改请求响应消息中的发送端的标识即为该第二节点的标识,接收端的标识即为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的标识。该消息类型即为该消息是用于反馈该第一更改请求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节点的标识可以是AID、地址或ID中的任意一项。
403,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在接收到来自该其他节点中的每个节点的更改请求响应消息的情况下,执行该中心协调功能。
可选地,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在确定该第一中心协调节点不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启动第一定时器。这样步骤403具体可以是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在接收到来自该其他节点中的每个节点的更改请求响应消息,以及该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执行中心协调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定时器的设定时长可以是预先约定的。
还可以理解的是,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可以在确定第一中心协调节点不执行中心协调功能时,立即启动该第一定时器,也可以是在预设时间阈值之后启动该第一定时器,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例如,该候选中心协调节点启动第一定时器的时刻可以与步骤401同时发生。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工作模式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也可以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和中心协调节点的系统中,该多个节点分别与该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该系统可以是如图3、图5-图8所示的系统,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901,该中心协调节点确定该多个节点中即将发生工作模式转换的目标节点。
具体地,BPAC管理机制可以决定某个原来处于SC-AP模式的PCP/AP(下述称为“目标节点”)需要变成M-AP模式,并告知该中心协调节点。或者该中心协调节点确定即将发生工作模式转换的目标节点。
需要注意的是,该candidate C-PCP/AP需要在之前某个时候和所有其他成员PCP/AP之间已经建立了BF链路。
可以理解的是,该目标节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为方便描述,下述以该目标节点为一个节点为例进行说明。例如,该目标节点可以是图9中的节点3。
902,该目标节点接收来自该中心协调节点的工作模式转换消息,该工作模式转换消息用于指示该目标节点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相应地,该中心协调节点向该目标节点发送该工作模式转换消息。
具体地,中心协调节点向该目标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消息(AP_MODE_CHANGEREQ),该工作模式转换消息用于指示该目标节点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
可选地,该工作模式转换消息可以包括发送端的标识、接收端的标识和消息类型。
具体地,对于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发送端的标识为该中心协调节点的标识,该接收端的标识为该目标节点的标识。消息类型用于目标节点接收到该消息后可以识别出该消息为工作模式转换消息。
可选地,该工作模式转换消息还可以包括新工作模式、模式转换的生效时间、该多个节点的上下文参数。
具体地,对于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新工作模式为上述第二工作模式,该模式转换的生效时间为该目标节点采用该第二工作模式的生效时间。该多个节点的上下文参数可以是该多个节点所在的节点簇的配置参数、当前该节点簇包括的所有节点、以及该节点簇能够服务的站点的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
具体地,该目标节点的工作模式可以是从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转换为成员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
具体地,该目标节点的工作模式可以是从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转换该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
例如,当C-PCP/AP遇到故障,或者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将处于SC-AP mode的PCP/AP升级为C-AP mode时,处于SC-AP mode的PCP/AP转换为C-AP mode;
当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将处于SC-AP mode的PCP/AP的备份功能移交给其他PCP/AP时(例如选择一个新的PCP/AP成为SC-AP mode)时,处于SC-AP mode的PCP/AP转换为M-AP mode;
当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必要时决定将处于SC-AP mode的PCP/AP的备份功能移交给其他节点(例如选择一个新的PCP/AP成为SC-AP mode)并且转换为L-AP mode来服务旧版STA时,处于SC-AP mode的PCP/AP转换为L-AP mode;
当处于SC-AP mode的节点把备份功能移交给其他处于SC-AP mode的节点,或者释放备份功能时候,或遇到故障,或者被节点簇释放时,它从SC-AP mode转换为Inactivemode。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
具体地,该目标节点的工作模式可以是从成员节点模式转换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具体地,该目标节点的工作模式可以是从成员节点模式转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例如,当C-PCP/AP遇到故障,或者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将处于M-AP mode的PCP/AP升级为C-AP mode时,处于M-AP mode的节点转换为C-AP mode;
当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将备份功能给予一个M-AP mode的节点时,处于M-APmode的节点转换为SC-AP mode;
当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必要时决定将处于M-AP mode的PCP/AP转换为L-AP mode来服务旧版STA时,处于M-AP mode的节点转换为L-AP mode;
当处于M-AP mode的节点遇到故障,或者被节点簇释放时,它从M-AP mode转换为Inactive mode。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
例如,处于L-AP mode的节点建立一个新的节点簇时,或者当C-PCP/AP遇到故障,或者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将处于L-AP mode的PCP/AP升级为C-AP mode时,它从L-APmode转换为C-AP mode;
当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将处于L-AP mode的节点转换为M-AP mode时,处于L-APmode的PCP/AP转换为M-AP mode;
当处于L-AP mode的节点到故障,或者被节点簇释放时,它从L-AP mode转换为Inactive mode。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
例如,当处于C-AP mode的节点把节点簇的协调权利及所有的关联信息移交给其他节点并且获得/具有备份功能时(例如C-PCP/AP与处于SC-AP mode的PCP/AP交换功能),它从C-AP mode转换为SC-AP mode;
当处于C-AP mode的节点把节点簇的协调权利及所有的关联信息移交给其他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选择另外一个PCP/AP作为C-PCP/AP,且没有备份功能,也不服务旧版STA时,则原来的C-PCP/AP从C-AP mode转换为M-AP mode;
当处于C-AP mode的节点把节点簇的协调权利及所有的关联信息移交给其他PCP/AP并开始服务旧版STAs时,原来的C-PCP/AP从C-AP mode转换为L-AP mode;
当处于C-AP mode的节点把节点簇的协调权利及所有的关联信息移交给其他节点,或遇到故障,或者被节点簇释放时,它从C-AP mode转换为Inactive mode。
再例如,当C-PCP/AP遇到故障,或者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将处于SC-AP mode的PCP/AP升级为C-AP mode时,处于SC-AP mode的PCP/AP转换为C-AP mode;
当C-PCP/AP遇到故障,或者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将处于M-AP mode的PCP/AP升级为C-AP mode时,处于M-AP mode的PCP/AP转换为C-AP mode;
处于L-AP mode的PCP/AP建立一个新的节点簇时,或者当C-PCP/AP遇到故障,或者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将处于L-AP mode的PCP/AP升级为C-AP mode时,它从L-AP mode转换为C-AP mode;
处于Inactive mode的PCP/AP建立一个新的节点簇时,它从Inactive mode转换为C-AP mode。
或者,当处于C-AP mode的PCP/AP把节点簇的协调权利及所有的关联信息移交给其他PCP/AP并且获得/具有备份功能时(例如C-PCP/AP与处于SC-AP mode的PCP/AP交换功能),它从C-AP mode转换为SC-AP mode;
当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将备份功能给予一个M-AP mode的PCP/AP时,处于M-APmode的PCP/AP转换为SC-AP mode。
再或者,当处于C-AP mode的PCP/AP把节点簇的协调权利及所有的关联信息移交给其他PCP/AP(例如当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选择另外一个PCP/AP作为C-PCP/AP)且没有备份功能、也不服务旧版STA时,原来的C-PCP/AP从C-AP mode转换为M-AP mode;
当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将处于SC-AP mode的PCP/AP的备份功能移交给其他PCP/AP时(例如选择一个新的PCP/AP成为SC-AP mode)时,处于SC-AP mode的PCP/AP转换为M-AP mode;
当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决定将处于L-AP mode的PCP/AP转换为M-AP mode时,处于L-AP mode的PCP/AP转换为M-AP mode;
当处于Inactive mode的PCP/AP加入一个节点簇但不是L-AP mode时,它从Inactive mode转换为M-AP mode。
再或者,当处于C-AP mode的PCP/AP把节点簇的协调权利及所有的关联信息移交给其他PCP/AP并开始服务旧版STAs时,原来的C-PCP/AP从C-AP mode转换为L-AP mode;
当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必要时决定将处于SC-AP mode的PCP/AP的备份功能移交给其他PCP/AP(例如选择一个新的PCP/AP成为SC-AP mode)并且转换为L-AP mode来服务旧版STA时,处于SC-AP mode的PCP/AP转换为L-AP mode;
当节点簇的管理流程必要时决定将处于M-AP mode的PCP/AP转换为L-AP mode来服务旧版STA时,处于M-AP mode的PCP/AP转换为L-AP mode;
当处于Inactive mode的PCP/AP加入节点簇并开始服务旧版STAs时,它从Inactive mode转换为L-AP mode。
903,该目标节点根据该工作模式转换消息,将该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该第二工作模式。
具体地,系统决策将目标节点的工作模式进行转换时,可以通过中心协调节点向该目标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消息。或者中心协调节点可以直接决策将目标节点的工作模式进行转换。这样目标节点在接收到中心协调节点发送的工作模式转换消息时,就可以将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该第二工作模式,从而实现节点的工作模式转换。
可选地,该目标节点在接收到工作模式转换消息时,可以启动第一定时器。该工作模式转换消息可以携带该第二工作模式的生效时间,这样目标节点在该第一定时器到达该生效时间时,将该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该第二工作模式。也就是说,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调节目标节点进行工作模式转换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中心协调节点调节目标节点进行模式转换的灵活性。
可以理解的是,该生效时间可以是立即(immediate)生效。也就是说,目标节点在接收到该工作模式转换消息后,立即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
可选地,在步骤902之后,该目标节点还可以向该中心协调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响应消息,该工作模式转换响应消息用于通知该中心协调节点,该目标节点即将从该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该第二工作模式。
可选地,目标节点在步骤902或步骤903之后,可以向该中心协调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响应消息(AP_MODE_CHANGE_RSP),这样中心协调节点可以获知该目标节点即将从该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该第二工作模式。
可选地,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向该多个节点中的其他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BPAC UPDATE_REQ)以使得其他节点获知该目标节点的工作模式的转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直接向该多个节点中的其他节点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也就是说,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不执行上述步骤901-903,和/或其他步骤,直接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例如,中心协调节点可以主动定时,或者周期性直接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在接收到上述AP_MODECHANGE_RSP之后,向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该更改请求消息的内容或格式可以是前述“节点之间交互的消息细节”中的更改请求消息中的各种消息格式,或者是可以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中的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内容或格式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该中心协调节点在向目标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消息时启动一个定时器1,或者在接收到工作模式转换响应消息时启动一个定时器2,或者向其他节点发送通知消息时一个定时器3,这样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确定在定时器超时时,该目标节点已经从该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该第二工作模式。其中,定时器1、定时器2和定时器3的时间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其中,定时器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时刻,也可以是一段时长。
还可以理解的是,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更改请求消息可以与图4所示的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类似或相同,在不存在逻辑矛盾的情况下,图9中的更改请求消息可以结合图4中的第一更改请求消息中的任意内容。
还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节点在接收到该更改请求消息时,也可以启动定时器4,这样在定时器超时时,确定该目标节点已经从该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该第二工作模式。其中,该定时器4的时间可以是预先设定的。
可选地,每一个收到更改请求消息(BPAC_UPDATE_REQ)的成员PCP/AP开启一个基于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的定时器(timer),并且回复更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BPAC_UPDATE_RSP)给该中心协调节点。
可选地,若第一工作模式为SC-AP mode或M-AP mode,第二工作模式为L-AP mode,则在给C-PCP/AP发送AP_MODE_CHANGE_RSP消息之后,demoted PCP/AP给他所服务的STA发送广播/单播/多播消息,来指示其所服务的STA和PCP/AP Cluster(例如BPAC)中的其他PCP/AP进行BF训练。
要注意的是,如果某些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原本就和其他PCP/AP有BF链路存在,则该STA不需要进行BF训练。此外,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在新的BF链路建立之后可以告知demoted PCP/AP并删除与demoted PCP/AP的BF信息(或者在一个timer超时之后删除旧的BF信息)。
若第一工作模式为SC-AP mode,第二工作模式为M-AP moede,则该更改请求消息的消息格式可以包括如下多种情况:
【方式A】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old AP mode:SC-AP
c)new AP mode:M-AP
d)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e)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f)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方式B】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to M-AP
b)new AP mod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c)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d)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方式C,D】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new AP mode:M-AP
c)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d)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e)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方式E】
a)reason code:SC-AP to M-AP
b)AP AI:demoted PCP/AP的AID
c)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若第一工作模式为SC-AP mode或M-AP mode,第二工作模式为L-AP mode,则该更改请求消息的消息格式可以包括如下多种情况:
【方式A】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old AP mode:M-AP或者SC-AP
c)new AP mode:L-AP
d)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e)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change=0
f)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g)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和步骤1里AP_MODE_CHANGE_REQ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h)STA INFO: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B】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to L-AP
b)new AP mod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c)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d)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e)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和步骤1里AP_MODE_CHANGE_REQ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f)STA INFO: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C】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new AP mode:L-AP
c)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d)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change=0
e)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f)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和步骤1里AP_MODE_CHANGE_REQ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g)STA INFO: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D】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new AP mode:L-AP
c)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d)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change=0
e)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f)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和步骤1里AP_MODE_CHANGE_REQ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g)STA INFO: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E】
a)reason code:M-AP to L-AP或者SC-AP to L-AP
b)AP AI:离开的PCP/AP的AID
c)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d)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和步骤1里AP_MODE_CHANGE_REQ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timer=0表示不需要BF
训练,例如当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e)STA INFO: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若第一工作模式为M-AP mode,第二工作模式为SC-AP mode,则该更改请求消息的消息格式可以包括如下多种情况:
【方式A】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old AP mode:M-AP
c)new AP mode:SC-AP
d)AP AID:promoted PCP/AP的AID
e)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f)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方式B】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to SC-AP
b)new AP mod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c)AP AID:promoted PCP/AP的AID
d)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方式C,D】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new AP mode:SC-AP
c)AP AID:promoted PCP/AP的AID
d)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e)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方式E】
a)reason code:M-AP to SC-AP
b)AP AI:demoted PCP/AP的AID
c)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也可以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和中心协调节点的系统中,该多个节点分别与该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该系统可以是如图3、图5-图8所示的系统,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1001,该目标节点向该中心协调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该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用于指示该目标节点请求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相应地,该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该目标节点的该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
具体地,该多个节点中的某一个节点(即“目标节点”)可以自主决定进行模式变换,并向中心协调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AP_MODE_CHANGE_IND),以通知该中心协调节点即将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例如,该工作模式转换请求消息包括该第二工作模式。
可选地,该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包括发送端的标识、接收端的标识、消息类型和第二工作模式的标识。
具体地,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发送端的标识可以是该目标节点的标识,该接收端的标识可以是该中心协调节点的标识。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
具体地,该目标节点的工作模式可以是从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转换为成员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
具体地,该目标节点的工作模式可以是从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转换该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
具体地,该目标节点的工作模式可以是从成员节点模式转换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模式为中心协调节点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
1002,该目标节点接收来自该中心协调节点的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该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该中心协调节点接收到该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相应地,该中心协调节点向该目标节点发送该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
具体地,中心协调节点在接收到该工作模式转换请求之后,向该目标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AP MODE CHANGE CFM)。
可选地,该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包括该第二工作模式的生效时间和该多个节点的上下文参数。
1003,该目标节点根据该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从该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该第二工作模式。
具体地,该目标节点在接收到该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之后,可以从该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该第二工作模式。
可选地,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向该多个节点中除该目标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以通知其他节点该目标节点即将从该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该第二工作模式,以及请求节点更改节点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直接向该多个节点中的其他节点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也就是说,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不执行上述步骤1001-1003,和/或其他步骤,直接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例如,中心协调节点可以主动定时,或者周期性直接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在接收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之后,向该多个节点中的其他节点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例如,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在执行步骤1002之后,或者执行步骤1003之后,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该更改请求消息的内容或格式可以是前述“节点之间交互的消息细节”中的更改请求消息中的各种消息格式,或者是可以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中的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内容或格式相同。
可选地,每一个收到更改请求消息(BPAC_UPDATE_REQ)的成员PCP/AP开启一个基于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的定时器(timer),并且回复该更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BPAC_UPDATE_RSP)给该中心协调节点。
可选地,若第一工作模式为SC-AP mode或M-AP mode,第二工作模式为L-AP mode,则在给C-PCP/AP发送AP MODE CHANGE CFM消息之后,demoted PCP/AP给他所服务的STA发送广播/单播/多播消息,来指示其所服务的STA和PCP/AP Cluster(例如BPAC)中的其他PCP/AP进行BF训练。
要注意的是,如果某些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原本就和其他PCP/AP有BF链路存在,则该STA不需要进行BF训练。此外,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在新的BF链路建立之后可以告知demoted PCP/AP并删除与demoted PCP/AP的BF信息(或者在一个timer超时之后删除旧的BF信息)。
若第一工作模式为SC-AP mode,该第二工作模式为M-AP mode,则该更改请求消息的结构如下所示:
【方式A】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old AP mode:SC-AP
c)new AP mode:M-AP
d)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e)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change=0
f)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地,其值为IMMIDIATE
【方式B】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to M-AP
b)new AP mod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c)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d)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地,其值为IMMIDIATE
【方式C,D】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new AP mode:M-AP
c)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d)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e)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地,其值为IMMIDIATE
【方式E】
a)reason code:SC-AP to M-AP
b)AP AI:demoted PCP/AP的AID
c)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地,其值为IMMIDIATE
若第一工作模式为M-AP mode,该第二工作模式为L-AP mode,则该更改请求消息的结构如下所示:
【方式A】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old AP mode:M-AP或者SC-AP
c)new AP mode:L-AP
d)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e)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f)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g)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和步骤2里AP_MODE_CHANGE_CFM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h)STA INFO: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B】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to L-AP
b)new AP mod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c)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d)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e)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和步骤2里AP_MODE_CHANGE_CFM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f)STA INFO: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C】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new AP mode:L-AP
c)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d)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e)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f)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和步骤2里AP_MODE_CHANGE_CFM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g)STA INFO: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D】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new AP mode:L-AP
c)AP AID:demoted PCP/AP的AID
d)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e)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f)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和步骤2里AP_MODE_CHANGE_CFM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g)STA INFO: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E】
A)reason code:M-AP to L-AP或者SC-AP to L-AP
b)AP AI:离开的PCP/AP的AID
c)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d)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和步骤2里AP_MODE_CHANGE_CFM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demoted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e)STA INFO:由demoted 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若第一工作模式为M-AP mode,该第二工作模式为SC-AP mode,则该更改请求消息的结构如下所示:
【方式A】
g)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h)old AP mode:M-AP
i)new AP mode:SC-AP
j)AP AID:promoted PCP/AP的AID
k)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l)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的,值为IMMIDIATE
【方式B】
e)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to SC-AP
f)new AP mod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g)AP AID:promoted PCP/AP的AID
h)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的,值为IMMIDIATE
【方式C,D】
f)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g)new AP mode:SC-AP
h)AP AID:promoted PCP/AP的AID
i)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j)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的,值为IMMIDIATE
【方式E】
a)reason code:M-AP to SC-AP
b)AP AI:promoted PCP/AP的AID
c)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IMMIDIATE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入节点簇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也可以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和中心协调节点的系统中,该多个节点分别与该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该系统可以是如图3、图5-图8所示的系统,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其中,该多个节点和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看作一个节点簇。
1101,该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接入请求(BPAC_JOIN_REQ),该接入请求用于指示该第一节点请求接入该节点簇。相应地,该第一节点向该中心协调节点发送该接入请求。
具体地,该第一节点可以是图11中的节点3。一个新成员PCP/AP(例如,第一节点)想要加入该节点簇中,可以向该节点簇中的中心协调节点发送接入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该接入请求可以包括发送端的标识、接收端的标识、以及消息类型。该消息类型用于指示该消息为接入请求。
还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节点在接入节点簇之前的工作模式可以是inactive的工作模式,也可以执行旧版本功能的工作模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该接入请求还可以包括该第一节点的能力和该第一节点接入该节点簇后想要的工作模式。具体地,该第一节点的能力可以是该第一节点支持的工作模式。其中,该第一节点支持的工作模式可以通过比特位图(bitmap)的方式、枚举的方式或其他方式指示。
1102,该中心协调节点向该第一节点发送接入响应消息,该接入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节点是否允许接入。相应地,该第一节点接收到来自该中心协调节点发送的接入响应消息。
具体地,该中心协调节点判断该第一节点是否能够接入该节点簇,并向该第一节点发送接入响应消息(BPAC_JOIN_RSP),该接入响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节点接入该节点簇的结果(result code)。例如,该结果可以通过“1”表示接入成功(YES/SUCCESS),“0”表示接入失败(NO/FAILURE)。
可选地,该接入响应消息还包括中心协调节点的标识、为该第一节点分配的标识、该第一节点的排名(rank)、中心协调节点的活跃计时器基本值、中心协调节点活跃计时器偏移量单元和该节点簇的参数信息。
具体地,在该接入响应消息表示该第一节点接入成功的情况下,该节点的排名、中心协调节点的活跃计时器基本值、中心协调节点活跃计时器偏移量单元(C-PCP/AP activetimer offset unit)和该节点簇的参数信息有效。其中,中心协调节点的活跃计时器基本值和C-PCP/AP active timer offset unit用来计算C-PCP/AP C-AP活跃计时器(activetimer)的偏移值。
可选地,该接入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一节点的工作模式。可选地,该工作模式可以和BPAC_JOIN_REQ中的requested AP mode相同或者不同,或者如果C-PCP/AP采用BPAC_JOIN_REQ中包含的requested AP mode作为AP mode,该参数可以省略
可选地,中心协调节点的活跃计时器基本值和中心协调节点活跃计时器偏移量单元可以携带在该节点簇的参数信息中。
可选地,中心协调节点的活跃计时器基本值、中心协调节点活跃计时器偏移量单元和中心协调节点的标识可以携带在该节点簇的参数中。
例如,该BPAC_JOIN_RSP的结构可以包括:
a.result code:YES/SUCCESS/成功
b.C-AP AID(AID of the C-PCP/AP)
c.AP AID(AID allocated to the new member)
d.可选的,AP mode=M-AP或者L-AP,或者不存在(例如,复用BPAC_JOIN_REQ中的requested AP mode)
e.AP rank(rank for the new member)
f.C-PCP/AP active timer base value(base timer to calculate C-PCP/APactive timer)
g.C-PCP/AP active timer offset unit(time unit to calculate C-PCP/APactive timeroffset)
h.BPAC parameters(other parameters in BPAC,e.g.AID and rank of othermember PCP/APs,etc.)
可选地,该第一节点接入该节点簇之前的工作模式可以是非活跃态的工作模式,也可以是执行旧版本功能的节点。
具体地,若该第一节点在接入该节点簇之前的工作模式为非活跃态的工作模式,则该第一节点接入该节点簇之后开始服务器旧版本的站点时,则该第一节点的工作模式从非活跃态的工作模式转换为执行旧版本功能的工作模式。
可选地,该第一节点接入该节点簇之后的工作模式可以是成员节点的工作模式,也可以是备份中心协调节点的工作模式,还可以是执行旧版本功能的工作模式。
具体地,若该第一节点在接入该节点簇之前的工作模式为非活跃态的工作模式,则该第一节点接入该节点簇之后的工作模式可以是成员节点的工作模式,或者执行旧版本功能的工作模式。
1103,该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该第一节点的接入确认消息(BPAC_JOIN_CFM),该接入确认消息用于确认该第一节点成功接入所述节点簇。相应地,该第一节点向该中心协调节点发送该接入确认消息。
可选地,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多个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所述更改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成功接入所述节点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直接向该多个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也就是说,该中心协调节点不执行上述步骤1101-1103,和/或其他步骤,直接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例如,中心协调节点可以主动定时,或者周期性直接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在接收到上述BPAC_JOIN_CFM之后,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该更改请求消息的内容或格式可以是前述“节点之间交互的消息细节”中的更改请求消息中的各种消息格式,或者是可以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中的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内容或格式相同。
例如,该更改请求消息的格式可以为:
【方式A】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old AP mode:Inactive
c)new AP mode:M-AP或者L-AP
d)AP AID:新成员PCP/AP的AID
e)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f)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地,值为IMMEDIATE
【方式B】
a)reason code:new PCP/AP join
b)new AP mod:M-AP或者L-AP
c)AP AID:新成员PCP/AP的AID
d)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地,值为IMMEDIATE
【方式C和D】
a)reason code:new PCP/AP join
b)new AP mode:M-AP或者L-AP
c)AP AID:新成员PCP/AP的AID
d)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e)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地,值为IMMEDIATE
【方式E】
a)reason code:Inactive to M-AP或者Inactive to L-AP
b)AP AI:新成员PCP/AP的AID
c)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地,值为IMMEDIATE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节点建立一个新的节点簇,则该第一节点可以向其他节点发送发现帧(BPAC discovery frames),触发其他工作模式的节点寻找该节点簇。其中,该第一节点可以作为中心协调节点,这样第一节点的工作模式可以是从inactive mode转换为C-AP mode。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1101之前,一个处于inactive mode的节点建立一个新的节点簇时,该节点可以发送BPAC发现帧(discovery frames),这样该节点可以从inactive mode转换为C-AP mode。
可以理解的是,建立新的节点簇的方案可以单独实现,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任意的实施例结合,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节点从L-AP mode转换为C-AP mode可以类似于处于inactivemode的节点建立一个新的节点簇。其中,Inactive改为L-AP。
需要说明的是,处于L-AP mode的节点发送BPAC discovery frames之前,需要释放所有的legacy STA(如果有的话)。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节点从L-AP mode到M-AP mode,可以类似于图11所示的实施例。其中,Inactive改为L-AP,M-AP/L-AP mode改为M-AP。
需要说明的是,当new member PCP/AP(原来为L-AP)给C-PCP/AP发送BPAC_JOIN_REQ消息之前,其需要释放所有的legacy STA(如果有的话)。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退出节点簇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2也可以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和中心协调节点的系统中,该多个节点分别与该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该系统可以是如图3、图5-图8所示的系统,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其中,该多个节点和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看作一个节点簇。
1201,该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该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的退出请求,该退出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节点请求退出该节点簇。相应地,该第一节点向该中心协调节点发送该退出请求。
具体地,一个处于SC-AP mode、L-AP mode或者M-AP mode的将要离开节点簇时,节点可以向中心协调节点发送BPAC_LEAVE_REQ。
例如,当处于SC-AP mode的节点把备份功能移交给其他PCP/AP,或者释放备份功能时候,或遇到故障,或者被节点簇释放时,则该节点从SC-AP mode转换为Inactive mode;
当处于M-AP mode的节点遇到故障,或者被节点簇释放时,它从M-AP mode转换为Inactive mode;
当处于L-AP mode的节点遇到故障,或者被节点簇释放时,它从L-AP mode转换为Inactive mode。
1202,该中心协调节点向该第一节点发送退出响应消息(BPAC_LEAVE_RSP),该退出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接收到该退出请求。相应地,该第一节点向该中心协调节点发送该退出响应消息。
可选地,该BPAC_LEAVE_RSP可以包括如下参数:
a.BF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用来指示原本由leaving PCP/AP服务的STA和新的服务PCP/AP之间的波束成形/波束训练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在收到BPAC_LEAVE_RSP之后,leaving PCP/AP启动BF timer,之后给他所服务的STA发送广播/单播/多播消息,来指示其所服务的STA和PCP/AP Cluster(例如BPAC)中的其他PCP/AP进行BF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某些由leaving PCP/AO所服务的STA原本就和其他PCP/AP有BF链路存在,则该STA不需要进行BF训练。此外,由leaving PCP/AP所服务的STA在新的BF链路建立之后可以告知leaving PCP/AP并删除与leaving PCP/AP的BF信息(或者在一个timer超时之后删除旧的BF信息)。
可选地,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向该节点簇中除该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该更改请求消息用于通知该第一节点退出该节点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直接向其他个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也就是说,该中心协调节点不执行上述步骤1201-1202,和/或其他步骤,直接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例如,中心协调节点可以主动定时,或者周期性直接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中心协调节点可以在发送BPAC_LEAVE_RSP消息之后或者同时,发送该更改请求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该更改请求消息的内容或格式可以是前述“节点之间交互的消息细节”中的更改请求消息中的各种消息格式,或者是可以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中的第一更改请求消息的内容或格式相同。
可选地,该更改请求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节点退出该节点簇的原因和/或波束训练计时时长。
具体地,若该第一节点处于SC-AP mode或者M-AP mode,则该更改请求消息的结构具体如下所示:
【方式A】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old AP mode:M-AP、SC-AP
c)new AP mode:Inactive
d)AP AID:离开的PCP/AP的AID
e)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f)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g)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BPAC_LEAVE_RSP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h)e)STA INFO: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B】
a)reason code: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
b)new AP mod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c)AP AID:离开的PCP/AP的AID
d)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e)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BPAC_LEAVE_RSP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f)e)STA INFO: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C】
a)reason code: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
b)new AP mode: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c)AP AID:离开的PCP/AP的AID
d)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e)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f)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BPAC_LEAVE_RSP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g)e)STA INFO: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D】
a)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b)new AP mode:Inactive
c)AP AID:离开的PCP/AP的AID
d)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change=0
e)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f)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BPAC_LEAVE_RSP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g)e)STA INFO: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方式E】
a)reason code:M-AP to Inactive或者SC-AP to Inactive
b)AP AI:离开的PCP/AP的AID
c)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
d)BF timer(beamforming timer):波束成形/波束训练计时器(注意,可能BPAC_LEAVE_RSP中的BF timer值不同,取决于BPAC_UPDATE_REQ的发送时间)。BF timer=0表示不需要BF训练,例如当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BF训练过程可以被省略(C-PCP/AP知道由leaving PCP/AP没有所服务的STA的个数)
e)STA INFO: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具体地,若该第一节点处于L-APmode,则该更改请求消息的结构具体如下所示:
【方式A】
i)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j)old AP mode:L-AP
k)new AP mode:Inactive
l)AP AID:离开的PCP/AP的AID
m)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n)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地,其值为IMMIDATE
【方式B】
g)reason code: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
h)new AP mod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i)AP AID:离开的PCP/AP的AID
j)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地,其值为IMMIDATE
【方式C】
h)reason code:PCP/AP leave(mode change to Inactive)
i)new AP mode:无效值或者不存在
j)AP AID:离开的PCP/AP的AID
k)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l)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地,其值为IMMIDATE
【方式D】
h)reason code:PCP/AP mode change
i)new AP mode:Inactive
j)AP AID:离开的PCP/AP的AID
k)可选的,PCP/AP mode change num=1,或者more PCP/AP mode change=0
l)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地,其值为IMMIDATE
【方式E】
c)reason code:L-AP to Inactive
d)AP AI:离开的PCP/AP的AID
f)mode change effective time,可选地,其值为IMMIDATE
1203,该第一节点根据该退出响应消息,确定退出该节点簇。
可选地,每个收到BPAC_UPDATE_REQ的成员PCP/AP启动由该消息指示的BF timer,之后和由leaving PCP/AP所提供服务的STA进行BF训练。
可选地,在启动的由BPAC_UPDATE_REQ指示的BF timer超时时,对应的PCP/AP给C-PCP/AP发送BPAC_UPDATE_RSP消息,包含如下参数:
a.STA INFO:已经同该成员PCP/AP建立BF链路的原本由离开的PCP/AP所服务的STA信息
可选地,当leaving PCP/AP的BF timer超时时候,他会释放还没有和其他PCP/AP建立BF链路的STA(如果有的话),之后转到Inactive mode。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节点为L-AP,则该第一节点在接收到BPAC_UPDATE_RSP时,可以直接释放所有的STA,并转换为Inactive mode。
本文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各个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对应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上述主要从各个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发射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发射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使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使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下面以使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的例子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结合图4至图12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结合图13至图22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转换工作模式的装置1300的示意性框图。
应理解,该装置1300可以对应于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节点3(即目标节点),可以具有方法中的目标节点的任意功能。该装置1300,包括收发模块1310和处理模块1320。其中,该装置1300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和第一中心协调节点的系统中,所述多个节点分别与所述第一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
该收发模块1310,用于向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目标节点即将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
该收发模块1310,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中心协调节点的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心协调节点接收到所述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
该处理模块1320,用于根据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可选地,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生效时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模式或成员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装置1400,该装置1400可以为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节点3(即目标节点)。该装置可以采用如图14所示的硬件架构。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1410和收发器1430,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440,该处理器1410、收发器1430和存储器144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8中的处理模块132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410来实现,收发模块131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410控制收发器1430来实现。
可选地,处理器1410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专用处理器,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集成电路。或者,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装置(如,基站、终端、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器14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1430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信号,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号。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号。
该存储器1440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144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1440用于存储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14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4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节点簇的其他节点进行信息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处理器1410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和处理器6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图14仅仅示出了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装置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终端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1400可以是芯片,例如可以为可用于目标节点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目标节点中处理器1410的相关功能。该芯片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目标节点也可以是电路。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目标节点所执行的动作。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转换工作模式的装置1500的示意性框图。
应理解,该装置1500可以对应于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中心协调节点,可以具有方法中的中心协调节点的任意功能。该装置1500,包括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包括接收模块1510和发送模块1520。该装置1500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和中心协调节点的系统中,所述多个节点分别与所述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可选地,该装置1500还包括处理模块。
该接收模块151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多个节点中的目标节点的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目标节点即将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
该发送模块1520,用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心协调节点接收到所述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
可选地,该发送模块1520,还用于向所述多个节点中除所述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所述更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节点更改节点参数。
可选地,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生效时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模式或成员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换工作模式的装置1600,该装置1600可以为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中心协调节点。该装置可以采用如图16所示的硬件架构。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1610和收发器1620,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630,该处理器1610、收发器1620和存储器16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610来实现,接收模块1510和发送模块152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610控制收发器1620来实现。
可选地,处理器1610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专用处理器,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集成电路。或者,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转换工作模式的装置(如,中心协调节点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器16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1620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信号,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号。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号。
该存储器1630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16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1630用于存储中心协调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16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6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节点簇中的其他节点进行信息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装置16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处理器1610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和处理器6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图16仅仅示出了转换工作模式的装置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中心协调节点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1600可以是芯片,例如可以为可用于中心协调节点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中心协调节点中处理器1610的相关功能。该芯片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中心协调节点也可以是电路。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中心协调节点所执行的动作。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入节点簇的装置1700的示意性框图。
应理解,该装置1700可以对应于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中心协调节点,可以具有方法中的中心协调节点的任意功能。该装置1700,包括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包括接收模块1710和发送模块1720。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1720。该装置1700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和中心协调节点的系统中,所述多个节点分别与所述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
该接收模块171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的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请求接入所述节点簇;
该发送模块1710,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接入响应消息,所述接入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节点簇;
该接收模块1710,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入确认消息,所述接入确认消息用于确认所述第一节点成功接入所述节点簇。
可选地,该发送模块1720,还用于向所述多个节点中除所述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所述更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节点更改节点参数。
可选地,所述更改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节点簇想要的工作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点为非激活态的节点或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节点簇成为成员节点或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
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节点簇的装置1800,该装置1800可以为图11中所述的中心协调节点。该装置可以采用如图18所示的硬件架构。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1810和收发器1820,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830,该处理器1810、收发器1820和存储器18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810来实现,发送模块1720和接收模块171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1810控制收发器1820来实现。
可选地,处理器1810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专用处理器,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集成电路。或者,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装置(如,目标节点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器18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1820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信号,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号。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号。
该存储器1830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18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1830用于存储目标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18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8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节点簇中的其他节点进行信息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装置18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处理器1810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和处理器6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图18仅仅示出了转换工作模式的装置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目标节点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1800可以是芯片,例如可以为可用于目标节点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目标节点中处理器1810的相关功能。该芯片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目标节点也可以是电路。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目标节点所执行的动作。
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退出节点簇的装置1900的示意性框图。
应理解,该装置1900可以对应于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中心协调节点,可以具有方法中的中心协调节点的任意功能。该装置1900,包括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包括接收模块1910和发送模块1920。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1920。该装置1900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和中心协调节点的系统中,所述多个节点分别与所述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
该接收模块191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的退出请求,所述退出请求用于所述第一节点请求退出所述节点簇;
该发送模块1920,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退出响应消息,所述退出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退出请求。
可选地,该发送模块1920,还用于向所述节点簇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所述更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节点更改节点参数。
可选地,所述更改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退出所述节点簇的原因,和/或波束训练计时时长,所述波束训练计时时长为所述节点簇中的其他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服务的站点波束训练的时长。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点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处于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的节点或成员节点中的任一项。
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退出节点簇的装置2000,该装置2000可以为图11中所述的中心协调节点。该装置可以采用如图20所示的硬件架构。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2010和收发器2020,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030,该处理器2010、收发器2020和存储器20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2010来实现,发送模块1920和接收模块191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2010控制收发器2020来实现。
可选地,处理器2010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专用处理器,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集成电路。或者,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装置(如,目标节点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器20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2020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信号,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号。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号。
该存储器2030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20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2030用于存储目标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20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20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节点簇中的其他节点进行信息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装置20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处理器2010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和处理器6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图20仅仅示出了转换工作模式的装置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目标节点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2000可以是芯片,例如可以为可用于目标节点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目标节点中处理器2010的相关功能。该芯片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目标节点也可以是电路。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目标节点所执行的动作。
图2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退出节点簇的装置2100的示意性框图。
应理解,该装置2100可以对应于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节点3(即第一节点),可以具有方法中的第一节点的任意功能。该装置2100,包括收发模块2110和处理模块2120。其中,该装置2100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和第一中心协调节点的系统中,所述多个节点分别与所述第一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
该收发模块2110,用于向中心协调节点发送退出请求,所述退出请求用于请求退出所述节点簇;
该收发模块2110,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中心协调节点的退出响应消息,所述退出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接收所述退出请求;
该处理模块2120,用于根据所述退出响应消息,确定退出所述节点簇。
可选地,该收发模块2110,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服务的站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服务的站点与所述多个节点中除所述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进行波束训练。
可选地,所述退出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退出所述节点簇的原因。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点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处于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的节点或成员节点中的任一项。
图2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退出节点簇的装置2200,该装置2200可以为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节点3(即第一节点)。该装置可以采用如图22所示的硬件架构。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2210和收发器2230,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240,该处理器2210、收发器2230和存储器224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图21中的处理模块212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2210来实现,收发模块2110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处理器2210控制收发器2230来实现。
可选地,处理器2210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专用处理器,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集成电路。或者,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装置(如,基站、终端、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器2210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收发器2230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信号,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号。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号。
该存储器2240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224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存储器2240用于存储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以为单独的器件或集成在处理器2210中。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2210用于控制收发器与节点簇的其他节点进行信息传输。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装置22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处理器2210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和处理器6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图22仅仅示出了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装置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终端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2200可以是芯片,例如可以为可用于第一节点中的通信芯片,用于实现第一节点中处理器2210的相关功能。该芯片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该芯片中,可选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相应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第一节点也可以是电路。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节点所执行的动作。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单独存在A或B,并不限定A或B的数量。以单独存在A为例,可以理解为具有一个或多个A。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和中心协调节点的系统中,所述多个节点分别与所述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多个节点中的目标节点向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目标节点即将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或者,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或成员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或者,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其中,在所述目标节点处于所述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时,所述目标节点用于执行中心协调的备份功能,在所述目标节点处于所述成员节点模式时,所述目标节点用于执行成员的功能,在所述目标节点处于所述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时,所述目标节点用于执行旧版本的功能,以服务旧版本的站点;
所述目标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中心协调节点的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心协调节点接收到所述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生效时间和所述多个节点的上下文参数;
所述目标节点根据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2.一种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包括多个节点和中心协调节点的系统中,所述多个节点分别与所述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所述多个节点中的目标节点的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目标节点即将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或者,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或成员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或者,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在所述目标节点处于所述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时,所述目标节点用于执行中心协调的备份功能,在所述目标节点处于所述成员节点模式时,所述目标节点用于执行成员的功能,在所述目标节点处于所述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时,所述目标节点用于执行旧版本的功能,以服务旧版本的站点;
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心协调节点接收到所述工作模式转换通知消息,所述工作模式转换确认消息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生效时间和所述多个节点的上下文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多个节点中除所述目标节点之外的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所述更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节点更改节点参数。
4.一种接入节点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节点分别与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所述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的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请求接入所述节点簇,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能力和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节点簇后想要的工作模式;
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接入响应消息,所述接入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节点簇,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接入到所述节点簇后的工作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节点簇之前的工作模式为非活跃态的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节点簇之后的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或者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或者,在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节点簇之前的工作模式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节点簇之后的工作模式为成员节点模式或者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节点处于所述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时,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执行中心协调的备份功能,在所述第一节点成为所述成员节点时,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执行所述节点簇的成员的功能,在所述第一节点成为所述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时,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执行旧版本的功能,以服务旧版本的站点;
所述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入确认消息,所述接入确认消息用于确认所述第一节点成功接入所述节点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多个节点中除所述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所述更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节点更改节点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改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能力和/或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节点簇想要的工作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响应消息包括所述节点簇的中心协调节点的标识、为该第一节点分配的标识、该第一节点的排名、中心协调节点的活跃计时器基本值、中心协调节点活跃计时器偏移量单元和该节点簇的参数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为非激活态的节点或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
9.一种退出节点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簇包括多个节点,所述多个节点分别与中心协调节点之间具有通信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中心协调节点接收来自所述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的退出请求,所述退出请求用于所述第一节点请求退出所述节点簇,以将所述第一节点的工作模式转换为非活跃态的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节点退出所述节点簇之前,所述第一节点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处于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的节点或成员节点中的任一项,在所述第一节点成为所述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时,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执行旧版本的功能,以服务旧版本的站点,在所述第一节点成为所述成员节点时,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执行所述节点簇的成员的功能,在所述第一节点成为所述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时,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执行中心协调的备份功能;
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退出响应消息,所述退出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退出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心协调节点向所述节点簇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发送更改请求消息,所述更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节点更改节点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改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退出所述节点簇的原因,和/或波束训练计时时长,所述波束训练计时时长为所述节点簇中的其他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服务的站点波束训练的时长。
12.一种退出节点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簇包括多个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多个节点中的第一节点向中心协调节点发送退出请求,所述退出请求用于请求退出所述节点簇,以将所述第一节点的工作模式转换为非活跃态的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节点退出所述节点簇之前,所述第一节点为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处于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模式的节点或成员节点中的任一项,在所述第一节点成为所述执行旧版功能的节点时,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执行旧版本的功能,以服务旧版本的站点,在所述第一节点成为所述成员节点时,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执行所述节点簇的成员的功能,在所述第一节点成为所述备份中心协调节点时,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执行中心协调的备份功能;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所述中心协调节点的退出响应消息,所述退出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接收所述退出请求;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退出响应消息,确定退出所述节点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服务的站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服务的站点与所述多个节点中除所述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进行波束训练。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退出所述节点簇的原因。
15.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90550.3A CN114071505B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90550.3A CN114071505B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71505A CN114071505A (zh) | 2022-02-18 |
CN114071505B true CN114071505B (zh) | 2024-10-11 |
Family
ID=80232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90550.3A Active CN114071505B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7150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40053B (zh) * | 2022-07-13 | 2025-03-21 |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智能驾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63417A1 (en) * | 2007-11-16 | 2009-05-22 | Nokia Corporation | Power save mode transi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65665B2 (en) * | 2005-09-30 | 2011-06-21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ethod of signaling traffic mode transi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KR100655739B1 (ko) * | 2005-12-09 | 2006-12-1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다중 모드를 지원하는 기지국 시스템에서의 모드 조회 및변경 방법 |
CN111478953B (zh) * | 2020-03-27 | 2022-09-06 |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器集群的自构建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8-07 CN CN202010790550.3A patent/CN1140715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63417A1 (en) * | 2007-11-16 | 2009-05-22 | Nokia Corporation | Power save mode transi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71505A (zh) | 2022-0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15793B (zh) | 以高信道效率、分散式方式在对等站点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 |
WO2020030051A1 (zh)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
US2022010426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link communications | |
US9497691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LAN system | |
JP2009540718A (ja) | Wlan内のノード,ポイント又は端末内に配信待ちデータがある各グループアドレスについての情報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GB2607334A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 to signal EMLMR links and associated EMLMR links sets | |
EP3806567B1 (en) |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 |
TWI854486B (zh) | 多鏈路設備以及通信方法 | |
US20240292234A1 (en) | Management link for multi-link operation | |
US10893511B2 (en) | Simultaneous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and a plurality of stations | |
EP3876604B1 (en) | Wlan steering based on capabilities | |
CN113455026A (zh) | 接入方法及通信装置 | |
JP2019523569A (ja) | 可視光に基づく通信方法、関連装置、及び関連システム | |
JP5714566B2 (ja) | 基地局の搬送波管理装置、搬送波管理方法、端末および端末の搬送波管理方法 | |
US20240349330A1 (en) | Target wake time-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JP2023156495A (ja) |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4071505B (zh) | 转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160134710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 and wireless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14071504B (zh) | 执行中心协调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16001801A (ja) |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20088402A1 (zh) | 信道管理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 |
US11121746B2 (en) |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SU-MIMO and MU-MIMO transmission | |
CN113573250A (zh) | 无线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40147363A1 (en) | Low power listening mode for stations of a wireless network | |
WO2025145573A1 (zh) |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