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0459B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0459B
CN114070459B CN202010773239.8A CN202010773239A CN114070459B CN 114070459 B CN114070459 B CN 114070459B CN 202010773239 A CN202010773239 A CN 202010773239A CN 114070459 B CN114070459 B CN 114070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data
packet loss
preset
rt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732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0459A (zh
Inventor
丁长文
方伟
成建敏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D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732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04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0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0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根据预设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待发送的数据包,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包括N个媒体数据包,并按照预设规则为N个媒体数据包分配序列号;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网络丢包特征,所述网络丢包特征是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的;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是一种增加数据通讯可信度的方法。前向纠错技术在信号被送入传输信道之前,预先按一定的算法进行编码处理,加入带有信号本身特征的冗余码。数据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按照相应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从而找出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码并将其纠正。
FEC有两种抗丢包模式:随机型和突发型性。两种抗丢包模式分别对应两种编码矩阵类型,只有当不同的丢包特征下选择相应的抗丢包模式或相应的编码矩阵类型时,才能保证抗丢包性能。
相关技术中,一般由数据发送端进行FEC抗丢包模式和编码矩阵类型的选择,由数据接收端进行丢包统计。但是,数据接收端将丢包统计结果无法反馈到发送端,发送端也无法灵活调整抗丢包模式,使得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包率较高,丢包恢复率较低,整体传输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以灵活调整抗丢包模式,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包率,提高丢包恢复率和整体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根据预设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待发送的数据包,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包括N个媒体数据包,并按照预设规则为N个媒体数据包分配序列号;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网络丢包特征,所述网络丢包特征是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的;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FEC编码的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所述根据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包括根据所述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包括:若所述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匹配,则不改变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若所述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不匹配,则改变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真实丢包率,所述真实丢包率是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对媒体数据包进行丢包恢复后,根据恢复后的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的;根据所述真实丢包率,调整所述预设冗余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包括X个媒体数据包,X为自然数;根据所述X个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网络丢包特征;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否为当前业务的数据包;所述根据所述X个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网络丢包特征,包括:若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当前业务的数据包,则根据所述X个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网络丢包特征。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FEC包,对所述媒体数据包进行丢包恢复。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恢复后的媒体数据包,确定真实丢包率。所述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包括: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和所述真实丢包率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包括:通过接收者报告,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可选的,所述通过接收者报告,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包括:在接收者报告中增加单独的字段标示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并将所述接收者报告发送至数据发送端。
可选的,所述通过接收者报告,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包括:复用RR报告中fraction lost字段标示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并将所述接收者报告发送至数据发送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编码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待发送的数据包,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包括N个媒体数据包,并按照预设规则为N个媒体数据包分配序列号;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网络丢包特征,所述网络丢包特征是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的;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FEC编码的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匹配,则不改变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若所述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不匹配,则改变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真实丢包率,所述真实丢包率是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对媒体数据包进行丢包恢复后,根据恢复后的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真实丢包率,调整所述预设冗余度。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包括X个媒体数据包,X为自然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X个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网络丢包特征;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否为当前业务的数据包;若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当前业务的数据包,则根据所述X个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网络丢包特征。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利用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FEC包,对所述媒体数据包进行丢包恢复。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恢复后的媒体数据包,确定真实丢包率。所述发送模块在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时,具体用于: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和所述真实丢包率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在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时,具体用于:通过接收者报告,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在通过接收者报告,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时,具体用于:在接收者报告中增加单独的字段标示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并将所述接收者报告发送至数据发送端。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在通过接收者报告,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时,具体用于:复用RR报告中fraction lost字段标示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并将所述接收者报告发送至数据发送端。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施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根据预设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待发送的数据包,所述待发送数据包包括N个媒体数据包,并按照预设规则为N个媒体数据包分配序列号;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网络丢包特征,所述网络丢包特征是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的;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本申请通过接收数据接收端反馈的网络丢包特征可以对数据发送端的预设抗丢包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网络特点。同时,通过对媒体数据包以预设规则单独分配序列号,可以使数据接收端对网络丢包特性的分析更为准确,提高整体的丢包恢复率和整体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FEC是一种前向纠错技术,常用的FEC算法有冗余、异或、RS编码等。一般由数据发送端将负载数据加上一定的带有信号本身特征冗余纠错码一起发送。数据接收端则对数据进行差错检测,如果发现差错,则利用纠错码进行纠错。利用FEC编码进行纠错,可以增加数据通讯的可信度。
常见的丢包模式有两种。一种被称为突发型丢包,指的是在某一个时刻突发丢失多个数据包。另一种被称为随机型丢包,指的是在各个时刻都有数据包丢失的现象,无明显规律。针对两种丢包模式,FEC也有两种抗丢包模式:随机型和突发型。两种抗丢包模式分别对应两种编码矩阵类型,用于生成纠错码。只有在不同的丢包特征下选择相应的抗丢包模式和相应的编码矩阵类型,才能保证FEC编码的抗丢包性能。
相关技术中,一般由数据发送端进行FEC抗丢包模式和编码矩阵类型的选择,由数据接收端进行丢包统计。数据接收端无法将丢包统计结果反馈到发送端,发送端也无法灵活调整抗丢包模式。另外,数据发送端进行FEC编码后,会给原始数据包和新生成的FEC包共同分配序列号,使得FEC包的序列号穿插在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之间。这就导致数据接收端根据序列号对原始数据包进行丢包统计时,一定程度上会受到FEC包的序列号的干扰,这会使得丢包统计的结果受到影响。也就是说,数据发送端并不能接收到有效的丢包特性并根据有效的丢包特性选择相应的抗丢包模式,这就会使得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包恢复率较低,整体抗丢包性能和传输效率较低。
基于相关技术中的缺陷,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在数据接收端反馈的信息中加入丢包特性这一反馈信息,即可向数据发送端准确传递丢包特性信息,数据发送端结合数据接收端反馈的丢包特性信息确定抗丢包模式,即可在后续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提高丢包恢复率和整体的传输效率。故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实现此方案。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图。本申请的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数据的传输,尤其适用于视频数据的传输过程。因为,丢包率高或丢包恢复率低,对视频的传输效果影响尤其大。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01与终端设备102可通信地连接,两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终端设备101在接收到视频发送指令后,发起向终端设备102发送视频数据的流程。终端设备会先对视频数据进行FEC编码,并在编码完成后将编码后的视频数据发送出去。终端设备102接收到视频数据后,会根据丢包情况确定丢包特征,并将丢包特征反馈给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1接收到丢包特征后,会对当前的抗丢包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的网络特点。数据传输过程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以下各实施例。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发送设备。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中所说的“数据发送设备”是执行数据发送任务的设备,本实施例的方法也是设备执行数据发送任务时的方法流程。实际上此设备在另一些情境中也可能执行数据接收的任务。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201、根据预设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待发送的数据包,待发送数据包包括N个媒体数据包,并按照预设规则为N个媒体数据包分配序列号。
在数据传输时,数据一般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发送。待发送的媒体数据可以称为原始数据包,即本申请中所说的“媒体数据包”或者“RTP包”。基于原始数据包进行编码后生成的冗余包,即本申请中所说的“FEC包”。
可以首先预设一抗丢包模式,基于预设的抗丢包模式和一定的算法,对待发送的媒体数据进行FEC编码。生成的FEC包携带有其对应的RTP包的某些数据特征,这也正是可以利用FEC包一定程度上恢复丢失的RTP包的原因。
编码后,需要按照一定规则对RTP包和FEC包各自分配序列号。例如,可以以某个数为起始的递增自然数序列,为RTP包分配序列号,则10个RTP包的序列号可以为0-9等。
S202、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完成FEC编码且为数据包分配序列号后,即可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出去。相应的,数据接收设备将接收数据包。
S203、接收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网络丢包特征,网络丢包特征是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的。
由于网络因素,可能会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包,即部分RTP包可能被丢失。也就是说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包可能并不是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完整的数据包。至于具体丢失了其中哪些RTP包,和对丢失的RTP包的恢复,就需要数据接收设备进行处理。
具体的,数据接收设备根据预设规则可以确定应接收到的各RTP包的序列号;将其与实际接收到的实际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相比较,即可确定丢失的RTP包为哪些;根据丢失的RTP包的序列号的特征,即可确定网络丢包特征。
数据接收设备将网络丢包特征发送给数据发送设备,相对应地,数据发送设备接收网络丢包特征。
S204、根据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
数据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
具体的,若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匹配,则不改变预设抗丢包模式;若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不匹配,则改变预设抗丢包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根据预设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待发送的数据包,待发送数据包包括N个媒体数据包,并按照预设规则为N个媒体数据包分配序列号;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网络丢包特征,网络丢包特征是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的;根据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本申请通过接收数据接收端反馈的网络丢包特征可以对数据发送端的预设抗丢包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网络特点。同时,通过对媒体数据包以预设规则单独分配序列号,可以使数据接收端对网络丢包特性的分析更为准确,提高整体的丢包恢复率和整体传输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分组的方式对RTP包进行编码。例如,对每组的4个RTP包分别进行编码。编码生成的FEC包的数量也可能影响丢包恢复率。例如,对每组RTP包编码生成对应的1个FEC包。编码生成的FEC包即为对应组的冗余数据包。相应的,上述的S101中的根据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可以包括:根据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在此之前还可以先获取FEC编码的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
其中,预设分组大小即上述的每组中RTP包的个数;预设冗余度即每组中冗余的FEC包相对于本组中RTP包的占比;每组中FEC包的个数即为预设分组大小与预设冗余度的乘积。
由于编码生成的FEC包的数量可以影响丢包恢复率,故上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真实丢包率,真实丢包率是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对媒体数据包进行丢包恢复后,根据恢复后的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的;根据真实丢包率,调整预设冗余度。
对预设冗余度进行调整后,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丢包恢复率和数据传输效率。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发送设备。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中所说的“数据接收设备”是执行数据接收任务的设备,本实施例的方法也是设备执行数据接收任务时的方法流程。实际上此设备在另一些情境中也可能执行数据发送的任务。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301、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包括X个媒体数据包,X为自然数。
如上述的,接收到的数据包可能并不是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完整的数据包,X小于或等于N。
S302、根据X个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网络丢包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规则可以是通用的,例如,将RTP包的序列号设置为0开始递增的自然数。数据接收设备可以直接依据预设规则确定应接收到的RTP包的序列号为0,1,2……,实际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缺失的自然数即对应着丢失的RTP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预设规则可以只对序列号的部分规则进行明确的限定。例如,将RTP包的序列号设置为某一自然数开始递增的自然数。数据发送设备在对RTP包进行分组编码和分配序列号后,将每组的第一个RTP包的序列号也发送给数据接收设备。数据接收设备可以根据预设规则和每组的第一个RTP包的序列号确定应接收到的RTP包的序列号。
以上仅为两种实现方式的列举,不作为限定。
S303、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以使数据发送端根据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步骤S301之前,上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确定数据包是否为当前业务的数据包;根据X个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网络丢包特征,包括:若确定数据包是当前业务的数据包,则根据X个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网络丢包特征。
在执行后续操作之前,先对接收数据的正确性进行验证,以免受网络原因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利用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FEC包,对媒体数据包进行丢包恢复。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根据恢复后的媒体数据包,确定真实丢包率。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包括:将网络丢包特征和真实丢包率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真实丢包率指的是,在进行丢包恢复后,仍无法恢复的RTP包数量占发送的RTP包总数的比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当前丢包恢复的效果。
真实丢包率可以与网络丢包特征一起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具体的,可以通过接收者报告,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接收者报告(Receiver Reports,RR)是数据接收设备向数据发送设备反馈的一个数据包,用于传递单次数据接收过程的一些基本信息。
可以在接收者报告中增加单独的字段标示网络丢包特征,并将接收者报告发送至数据发送端。
也可以复用接收者报告中fraction lost字段标示网络丢包特征,并将接收者报告发送至数据发送端。
fraction lost可以代表8比特的信息。可以将前两个比特作为丢包特征的反馈,将后面6个比特作为利用FEC包进行丢包恢复之后的真实丢包率的反馈。例如,用00表示没有丢包,用01表示随机丢包,用10表示突发丢包;用000000表示0%的丢包,用111111表示100%的丢包。00000000则表示没有丢包。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数据发送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描述,达到的技术效果相同。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接收设备和数据发送设备直接通信过程。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中所说的“数据发送设备”是执行数据发送任务的设备,“数据接收设备”是执行数据接收任务的设备。实际上同一个设备在不同情境中可能作为不同的角色执行不同的任务。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401、数据发送设备获取FEC编码的初始参数。
例如,可以包括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
其中,预设分组大小可以以Group_size字段表示,预设冗余度可以以FEC_rate字段表示、预设抗丢包模式可以以FEC_mode字段表示。
S402、数据发送设备根据初始参数,对待发送的RTP包进行FEC编码,生成FEC包。
S403、数据发送设备按照预设规则分别为RTP包和FEC包分配序列号,生成待发送的数据包。
S404、数据发送设备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相应的,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S405、数据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为本次业务的数据包。
S406、若数据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数据包是本次业务的数据包,则将其中的RTP包和FEC包,分别放入相应的缓存队列中。
S407、数据接收设备根据缓存队列中的RTP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网络丢包特征。
S408、数据接收设备利用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FEC包进行丢包恢复。
S409、数据接收设备确定丢包恢复之后的RTP包的实际丢包率。
S410、数据接收设备将网络丢包特征和实际丢包率通过接收者报告反馈到数据发送设备。相应的,数据发送设备接收接收者报告。
S411、数据发送设备解析接收者报告,得到丢包特征和真实丢包率。
S412、数据发送设备根据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根据真实丢包率调整预设冗余度。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500可以包括:编码模块501、发送模块502、接收模块503和处理模块504。
编码模块501,用于根据预设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待发送的数据包,待发送数据包包括N个媒体数据包,并按照预设规则为N个媒体数据包分配序列号。
发送模块502,用于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接收模块503,用于接收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网络丢包特征,网络丢包特征是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的。
处理模块504,用于根据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505,用于获取FEC编码的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编码模块501,具体用于:根据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
可选的,处理模块504,具体用于:若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匹配,则不改变预设抗丢包模式;若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不匹配,则改变预设抗丢包模式。
可选的,接收模块503还用于:接收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真实丢包率,真实丢包率是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对媒体数据包进行丢包恢复后,根据恢复后的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的。处理模块504,还用于根据真实丢包率,调整预设冗余度。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设备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6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601、处理模块602和发送模块603。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包括X个媒体数据包,X为自然数。
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X个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网络丢包特征。
发送模块603,用于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以使数据发送端根据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
可选的,处理模块602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确定数据包是否为当前业务的数据包;若确定数据包是当前业务的数据包,则根据X个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网络丢包特征。
可选的,处理模块602,还用于:利用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FEC包,对媒体数据包进行丢包恢复。
可选的,处理模块602还用于:根据恢复后的媒体数据包,确定真实丢包率。发送模块603在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时,具体用于:将网络丢包特征和真实丢包率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可选的,发送模块603在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通过接收者报告,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可选的,发送模块603在通过接收者报告,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时,具体用于:在接收者报告中增加单独的字段标示网络丢包特征,并将接收者报告发送至数据发送端。
可选的,发送模块603在通过接收者报告,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时,具体用于:复用RR报告中fraction lost字段标示网络丢包特征,并将接收者报告发送至数据发送端。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数据接收设备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具体包括图5和图6实施例对应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需要明确的是,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是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执行对应方法的结构基础,至于是否执行对应的方法步骤,或以何种顺序执行,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适应性地调整。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00可以包括:存储器701和处理器702。
存储器7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702,用于调用并执行存储器701中的程序指令,执行:根据预设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待发送的数据包,待发送数据包包括N个媒体数据包,并按照预设规则为N个媒体数据包分配序列号;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网络丢包特征,网络丢包特征是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的;根据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
可选的,处理器702还用于获取FEC编码的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根据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对待发送媒体数据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
可选的,处理器702具体用于:若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匹配,则不改变预设抗丢包模式;若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不匹配,则改变预设抗丢包模式。
可选的,处理器702还用于:接收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真实丢包率,真实丢包率是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对媒体数据包进行丢包恢复后,根据恢复后的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的;根据真实丢包率,调整预设冗余度。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设备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设备的方法。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800可以包括:存储器801和处理器802。
存储器8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802,用于调用并执行存储器801中的程序指令,执行: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包括X个媒体数据包,X为自然数;根据X个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网络丢包特征;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以使数据发送端根据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
可选的,处理器802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确定数据包是否为当前业务的数据包;若确定数据包是当前业务的数据包,则根据X个媒体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网络丢包特征。
可选的,处理器802,还用于:利用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FEC包,对媒体数据包进行丢包恢复。
可选的,处理器802还用于:根据恢复后的媒体数据包,确定真实丢包率;将网络丢包特征和真实丢包率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可选的,处理器802在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时,具体用于:通过接收者报告,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可选的,处理器802在通过接收者报告,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时,具体用于:在接收者报告中增加单独的字段标示网络丢包特征,并将接收者报告发送至数据发送端。
可选的,处理器802在通过接收者报告,将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时,具体用于:复用RR报告中fraction lost字段标示网络丢包特征,并将接收者报告发送至数据发送端。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数据接收设备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数据接收设备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终端设备,具有图7和图8相似的结构,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需要明确的是,终端设备的结构是终端设备可以执行对应方法的结构基础,至于是否执行对应的方法步骤,或以何种顺序执行,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适应性地调整。
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设备或数据接收设备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FEC编码的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其中,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为随机型和突发型中的一种;不同的预设抗丢包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编码矩阵类型;
根据所述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对RTP包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FEC包;所述RTP包为待发送的媒体数据;
根据预设规则分别为所述RTP包和所述FEC包分配序列号,生成待发送的数据包;
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接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网络丢包特征和真实丢包率;所述网络丢包特征是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所述预设规则确定应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将所述应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与实际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相比较,确定丢失的RTP包后,根据所述丢失的RTP包的序列号的特征确定的;所述真实丢包率是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利用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FEC包对RTP包进行丢包恢复后,根据恢复后的RTP包的序列号确定的;
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
根据所述真实丢包率,调整所述预设冗余度;
所述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包括:
若所述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匹配,则不改变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
若所述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不匹配,则改变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
2.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包括RTP包和FEC包;所述RTP包为待发送的媒体数据;所述FEC包是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获取FEC编码的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后,根据所述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对所述RTP包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的;其中,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为随机型和突发型中的一种;不同的预设抗丢包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编码矩阵类型;所述数据包是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根据预设规则分别为所述RTP包和所述FEC包分配序列号后生成的;根据所述预设规则确定应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将所述应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与实际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相比较,确定丢失的RTP包,根据所述丢失的RTP包的序列号确定网络丢包特征;
利用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FEC包,对媒体数据包进行丢包恢复;
根据恢复后的RTP包的序列号确定真实丢包率;
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和所述真实丢包率反馈给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以及根据所述真实丢包率调整预设冗余度;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包括:若所述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匹配,则不改变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若所述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不匹配,则改变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否为当前业务的数据包;
所述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网络丢包特征,包括:
若确定所述数据包是当前业务的数据包,则根据所述RTP包的序列号和预设规则,确定网络丢包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和所述真实丢包率反馈给数据发送端,包括:
通过接收者报告,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和所述真实丢包率反馈给数据发送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接收者报告,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包括:
在接收者报告中增加单独的字段标示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并将所述接收者报告发送至数据发送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接收者报告,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反馈给数据发送端,包括:
复用接收者报告中fraction lost字段标示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并将所述接收者报告发送至数据发送端。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FEC编码的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其中,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为随机型和突发型中的一种;不同的预设抗丢包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编码矩阵类型;
编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对RTP包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FEC包;所述RTP包为待发送的媒体数据;根据预设规则分别为所述RTP包和所述FEC包分配序列号,生成待发送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的网络丢包特征和真实丢包率,所述网络丢包特征是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所述预设规则确定应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将所述应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与实际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相比较,确定丢失的RTP包后,根据所述丢失的RTP包的序列号的特征确定的;所述真实丢包率是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利用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FEC包对RTP包进行丢包恢复后,根据恢复后的RTP包的序列号确定的;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根据所述真实丢包率,调整所述预设冗余度;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匹配,则不改变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若所述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不匹配,则改变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包括RTP包和FEC包;所述RTP包为待发送的媒体数据;所述FEC包是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获取FEC编码的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后,根据所述预设分组大小、预设冗余度和预设抗丢包模式,对所述RTP包进行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的;其中,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为随机型和突发型中的一种;不同的预设抗丢包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编码矩阵类型;所述数据包是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根据预设规则分别为所述RTP包和所述FEC包分配序列号后生成的;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规则确定应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将所述应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与实际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RTP包的序列号相比较,确定丢失的RTP包,根据所述丢失的RTP包的序列号确定网络丢包特征;利用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FEC包,对媒体数据包进行丢包恢复;根据恢复后的RTP包的序列号确定真实丢包率;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网络丢包特征和所述真实丢包率反馈给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以及根据所述真实丢包率调整预设冗余度;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网络丢包特征调整预设抗丢包模式,包括:若所述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匹配,则不改变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若所述网络丢包特征与预设抗丢包模式不匹配,则改变所述预设抗丢包模式。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773239.8A 2020-08-04 2020-08-0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0704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3239.8A CN114070459B (zh) 2020-08-04 2020-08-0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3239.8A CN114070459B (zh) 2020-08-04 2020-08-0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0459A CN114070459A (zh) 2022-02-18
CN114070459B true CN114070459B (zh) 2023-11-07

Family

ID=80231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73239.8A Active CN114070459B (zh) 2020-08-04 2020-08-0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04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28638A (zh) * 2022-07-27 2024-02-0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6185A (zh) * 2008-06-27 2009-12-30 佳能株式会社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和方法
JP2013070418A (ja) * 2012-11-22 2013-04-18 Thomson Licensing スタガーキャスティング及びクロスパケット前方誤り訂正を用いた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ロトコル型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でのバーストパケット損失からの回復
CN103167359A (zh) * 2013-03-27 2013-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Rtp媒体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571893A (zh) * 2016-11-10 2017-04-19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数据的编解码方法
WO2017101503A1 (zh) * 2015-12-14 2017-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发送节点、接收节点及数据传送系统
CN107196746A (zh) * 2016-03-15 2017-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时通信中的抗丢包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7211154A1 (zh) * 2016-06-07 2017-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前向纠错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0788834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瞬已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实时视频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809859A (zh) * 2018-07-05 2018-11-13 清华大学 一种面向数据包截止时间的传输层控制方法
CN109818714A (zh) * 2019-01-29 2019-05-28 北京三体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fec方法、装置、计算机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594661B1 (en) * 2017-06-13 2020-03-17 Parallels International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very of data packets transmitted over an unreliable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6185A (zh) * 2008-06-27 2009-12-30 佳能株式会社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和方法
JP2013070418A (ja) * 2012-11-22 2013-04-18 Thomson Licensing スタガーキャスティング及びクロスパケット前方誤り訂正を用いた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ロトコル型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でのバーストパケット損失からの回復
CN103167359A (zh) * 2013-03-27 2013-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Rtp媒体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101503A1 (zh) * 2015-12-14 2017-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送方法、发送节点、接收节点及数据传送系统
CN107196746A (zh) * 2016-03-15 2017-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时通信中的抗丢包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7211154A1 (zh) * 2016-06-07 2017-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前向纠错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0788834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瞬已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实时视频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571893A (zh) * 2016-11-10 2017-04-19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数据的编解码方法
US10594661B1 (en) * 2017-06-13 2020-03-17 Parallels International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very of data packets transmitted over an unreliable network
CN108809859A (zh) * 2018-07-05 2018-11-13 清华大学 一种面向数据包截止时间的传输层控制方法
CN109818714A (zh) * 2019-01-29 2019-05-28 北京三体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fec方法、装置、计算机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 Zanaty ; V. Singh ; A. Begen ; G. Mandyam.RTP Payload Format for Flexibl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RFC8627).《RTP Payload Format for Flexibl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RFC8627)》.2019,全文. *
李延荣 ; 周赞 ; 刘爱连 ; 李延伟 ; .IP网络丢包情况下音视频实时通讯研究.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0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0459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22418B1 (en) Network-based real-time video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558094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680922B (zh) 用于mu-mimo系统中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23813B (zh) 抖动缓冲器
CN101562781B (zh) 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
CN107257270B (zh)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938334B (zh) 随机网络编码和自动重传请求联合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CN106161583B (zh) 一种块确认帧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2255712A (zh) 长期演进系统混合自动要求重传过程软量存储分配方法
US1002091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ximum utilization of a dynamic varying digital data channel
KR20090058927A (ko) 데이터 블록 전송방법
KR20170102524A (ko) 일종 미디어 컨텐츠에 기반한 fec 메커니즘
CN11407045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55285A (zh) 基于mptcp与网络编码的自适应数据传输方法
CN110868616A (zh) 一种5g网络下低延时高可靠视频传输方法
CN11138505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221317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WO2006095741A1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再送方法
US10651971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omprising self-containment information of a channel-dependent attribute
CN104247317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11246428A (zh) 一种网络可靠通信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301387B (zh) 数据编解码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KR20190099045A (ko) 데이터 패킷들을 검색하기 위한 저-레이턴시 오류들을 보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687934A (zh) 基于媒体内容的自适应系统码fec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005011B (zh) 一种用于水声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