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0372A -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0372A
CN114070372A CN202011420958.8A CN202011420958A CN114070372A CN 114070372 A CN114070372 A CN 114070372A CN 202011420958 A CN202011420958 A CN 202011420958A CN 114070372 A CN114070372 A CN 114070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resource
codebook
target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209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0372B (zh
Inventor
钱锋
金乐
李振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1/10963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20283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0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0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终端设备生成至少两个码本,通过不同码本指示不同的候选发送天线,使用不同码本对不同导频信号加权后向网络设备发送加权后的导频信号,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导频信号进行测量,并向终端设备指示承载其中一个导频信号的上行传输资源,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传输资源,确定与该上行传输资源对应的码本,进而根据该码本,从至少两根候选天线中选择一根作为发送天线,并使用该发送天线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从而为基于上行测量,完成上行发送天线的选择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领域中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设备往往具备多根天线,但由于受上行传输射频资源的限制,终端设备内部往往只有一个发送通道,因此,在进行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往往只能从多根天线中选择一根天线用于上行传输,因此,如何选择天线以使得上行传输的性能最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能够实现基于上行测量,完成上行发送天线的选择。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模块,比如,芯片)生成至少两个码本;根据第一码本,在第一时刻通过第一发送天线在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上发送第一导频信号;根据第二码本,在第二时刻通过第二发送天线在第二上行传输资源上发送第二导频信号,所述第一码本与所述第二码本为所述至少两个码本中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发送天线与所述第二发送天线为至少两根候选发送天线中的任意两根;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所述DCI指示目标上行传输资源,所述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资源中承载最大信号强度的导频信号的上行传输资源;根据所述目标上行传输资源,确定目标码本,所述目标码本为所述第一码本或所述第二码本;根据所述目标码本,使用目标发送天线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目标发送天线为所述第一发送天线或所述第二发送天线。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非码本(NonCodeBook)的测量机制,终端设备生成至少两个码本,通过不同码本指示不同的候选发送天线,使用不同码本对不同导频信号加权后向网络设备发送加权后的导频信号,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导频信号进行测量,并向终端设备指示承载最大信号强度的导频信号的上行传输资源,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传输资源,确定与该上行传输资源对应的码本,进而根据该码本,从至少两根候选天线中选择一根作为发送天线,并使用该发送天线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换句话说,通过对上行导频信号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从至少两根候选发送天线中选择通信质量最好的一根作为上行传输中的发送天线,相比于通过下行传输的通信质量确定上行传输的发送天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无需进行上下行通路的插损折算,准确性更高。
此外,在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系统中,由于上行传输与下行传输采用的频率不同,空口信道并不具备互易性,因此,上述通过下行传输的通信质量确定上行传输的发送天线这一方法只能应用在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系统中,并不适用于FDD系统,相比之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既可以应用在TDD系统中,又可以应用在FDD系统中,因此,适用性更广泛。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请求网络设备分配至少两个上行传输资源,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同一时刻只有一个上行传输资源承载有导频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上行传输的传输层的个数为1。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为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或者,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当该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中的网络设备,或者,为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或者,以实现上述第四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当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当该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或者用于执行第二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或者用于执行第三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或者用于执行第四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通信装置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或者用于执行第二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或者用于执行第三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或者用于执行第四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或者用于执行第二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或者用于执行第三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或者用于执行第四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不同SRS的上行传输资源的示意图;
图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5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新无线(new radio,NR)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等。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110、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和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相连,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1中未画出。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generation NodeB,gNB)、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还可以是中继站、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本申请中,无线接入网设备简称网络设备,如果无特殊说明,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均指无线接入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千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利用NonCodeBook的测量机制,终端设备生成至少两个码本,通过不同码本指示不同的候选发送天线,使用不同码本对不同导频信号加权后向网络设备发送加权后的导频信号,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导频信号进行测量,并向终端设备指示承载最大信号强度的导频信号的上行传输资源,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上行传输资源,确定与该上行传输资源对应的码本,进而根据该码本,从至少两根候选天线中选择一根作为发送天线,并使用该发送天线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换句话说,通过对上行导频信号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从至少两根候选发送天线中选择通信质量最好的一根作为上行传输中的发送天线,相比于通过下行传输的通信质量确定上行传输的发送天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无需进行上下行通路的插损折算,准确性更高。
此外,在FDD系统中,由于上行传输与下行传输采用的频率不同,空口信道并不具备互易性,因此,上述通过下行传输的通信质量确定上行传输的发送天线这一方法只能应用在TDD系统中,并不适用于FDD系统,相比之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既可以应用在TDD系统中,又可以应用在FDD系统中,因此,适用性更广泛。
下面结合方法200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说明,图2是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下面,对方法200的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作为执行方法200的执行主体为例,对方法200进行说明。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执行方法200的执行主体也可以是对应终端设备的芯片。
在步骤210中,终端设备生成至少两个码本。
在步骤220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码本,在第一时刻通过第一发送天线在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上发送第一导频信号。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导频信号。
在步骤230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码本,在第二时刻通过第二发送天线在第二上行传输资源上发送第二导频信号,第一码本与第二码本为至少两个码本中的任意两个,第一发送天线与第二发送天线为至少两根候选发送天线中的任意两根。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第二导频信号。
在步骤240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DCI,DCI指示目标上行传输资源,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为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与第二上行传输资源中承载最大信号强度的导频信号的上行传输资源。
在步骤250中,终端设备根据目标上行传输资源,确定目标码本,目标码本为第一码本或第二码本;
在步骤260中,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码本,使用目标发送天线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目标发送天线为第一发送天线或第二发送天线。
例如,终端设备有四根候选天线,分别为Ant1、Ant2、Ant3、Ant4,但终端设备只有一个发送通道,因此,在进行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需要从四根天线中选出一根天线作为发送天线,使用所选择的一根发送天线通过发送通道与网络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此处的Ant1、Ant2、Ant3、Ant4中的任意两个对应方法200中第一发送天线与第二发送天线。下面对终端设备选择发送天线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210中,在选择发送天线时,终端设备可以生成四个不同的码本,分别记为W1、W2、W3、W4。此处的W1、W2、W3、W4中的任意两个对应方法200中的第一码本与第二码本。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生成的四个码本是用于指示上述四根候选发送天线的,且是终端设备自己生成的,并不是通过下行信道进行测量,获得下行信道的信道质量,根据TDD系统的信道互易性获得上行信道的信道质量,根据上行信道的信道质量生成的码本。
例如,W1={1000},W2={0100},W3={0010},W4={0001},其中,W1指示Ant1,W2指示Ant2,W3指示Ant3,W4指示Ant4。
在步骤220中与步骤230中,终端设备使用步骤210中的四个码本,分别对四个导频信号进行加权,并将加权后生成的四个导频信号在不同时刻通过不同的发送天线在不同的上行传输资源上发送至网络设备。
例如,导频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 signal,SRS),将经过W1加权后生成的导频信号记为SRS1,将经过W2加权后生成的导频信号记为SRS2,经过W3加权后生成的导频信号记为SRS3,经过W4加权后生成的导频信号记为SRS4。
例如,终端设备通过Ant1在图3中的(a)图所示的上行传输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SRS1,通过Ant2在图3中的(b)图所示的上行传输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SRS2,通过Ant3在图3中的(c)图所示的上行传输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SRS3,通过Ant4在图3中的(d)图所示的上行传输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SRS4。此处的SRS1、SRS2、SRS3、SRS4中的任意两个对应方法200中的第一导频信号与第二导频信号。其中,图3中的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图3中的x1、x2、x3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承载SRS1、SRS2、SRS3、SRS4的上行传输资源仅作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在具体实现时,x1、x2、x3的取值可以均为0,意味着承载SRS1、SRS2、SRS3、SRS4的上行传输资源均位于时隙(slot)n中,只要保证承载SRS1、SRS2、SRS3、SRS4的上行传输资源完全不重叠即可。
以下为了便于描述,将用于发送SRS1的上行传输资源记为SRS端口(Port)1,将用于发送SRS2的上行传输资源记为SRS Port2,将用于发送SRS3的上行传输资源记为SRSPort3,将用于发送SRS4的上行传输资源记为SRS Port4。此处的SRS Port1、SRS Port2、SRSPort3、SRS Port4中的任意两个对应方法200中的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与第二上行传输资源。
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四个上行传输资源上承载的四个SRS的信号强度,例如,网络设备分别确定SRS1、SRS2、SRS3、SRS4的信干噪比(sing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ratio,SINR),从中确定出SINR最大的SRS,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DCI,通过DCI向终端设备指示承载SINR最大的SRS的上行传输资源。相应地,在步骤240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DCI。此处的承载SINR最大的SRS的上行传输资源对应方法200中的目标上行传输资源。
例如,网络设备确定SRS1的SINR最大,则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为SRS Port1,或者,网络设备确定SRS2的SINR最大,则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为SRS Port2,或者,网络设备确定SRS3的SINR最大,则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为SRS Port3,或者,网络设备确定SRS4的SINR最大,则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为SRS Port4。
在步骤250中,终端设备根据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从W1、W2、W3、W4中确定目标上行传输资源对应的目标码本。例如,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为SRS Port1,则相应地目标码本为W1,或者,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为SRS Port2,则相应地目标码本为W2,或者,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为SRS Port3,则相应地目标码本为W3,或者,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为SRS Port4,则相应地目标码本为W4。
在步骤260中,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码本,从Ant1、Ant2、Ant3、Ant4中确定目标码本对应的目标发送天线,使用目标发送天线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上行数据。例如,目标码本为W1,则相应地目标发送天线为Ant1,或者,目标码本为W2,则相应地目标发送天线为Ant2,或者,目标码本为W3,则相应地目标发送天线为Ant3,或者,目标码本为W4,则相应地目标发送天线为Ant4。
例如,终端设备最终确定的目标发送天线为Ant1,这意味着在SRS1、SRS2、SRS3、SRS4中,SINR最大的为SRS1,之后,终端设备可以使用Ant1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在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调制和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eing scheme,MCS)可以是与SRS1的SINR相对应的MCS。
上述用于发送SRS1、SRS2、SRS3、SRS4的四个上行传输资源可以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请求的,例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请求上行传输资源: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请求网络设备分配至少两个上行传输资源,至少两个上行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资源。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信息。
例如,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能力指示信息,能力指示信息包括信令maxNumberSRS-ResourcePerSet=4,网络设备根据能力指示信息,为终端设备分配4个上行传输资源,同时,由于maxNumberSRS-ResourcePerSet=4,网络设备会认为终端设备具备在同一时刻使用四根发送天线在4个传输层并行发送4个SRS的能力,其中,在同一时刻使用一根发送天线在1个传输层发送1个SRS。
但由于终端设备只有一个发送通道,换句话说,终端设备在同一时刻只能通过一根发送天线发送SRS,如果终端设备通过这一个发送天线同时发送了4个SRS,则网络设备接收到的SRS是一个整体,也就无法分别确定SRS1、SRS2、SRS3、SRS4的SINR,进而无法指示终端设备从Ant1、Ant2、Ant3、Ant4选择目标发送天线。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同一时刻只有一个上行传输资源承载有SRS。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信息。
例如,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能力指示信息,能力指示信息包括信令maxNumberSimultaneousSRS-ResourceTx=1,网络设备根据能力指示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同一时刻只能发送一个SRS。
此外,由于maxNumberSRS-ResourcePerSet=4,网络设备会认为终端设备具备在4个传输层上并行发送的能力,此时,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指示目标码本时,可能会指示至少两个目标码本,但由于终端设备只需要根据一个目标码本从四根候选发送天线中选择一根作为目标发送天线,因此,如果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至少两个目标码本,终端设备便无法从候选发送天线选择目标发送天线,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指示上行传输的传输层的个数为1。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第三信息。
例如,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能力指示信息,能力指示信息包括信令maxNumberMIMO-LayersNonCB-PUSCH=1,网络设备根据能力指示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只支持一个传输层的上行传输,因此,仅向终端设备指示一个目标码本,使得终端设备能够从四根候选发送天线中选择一根作为目标发送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以候选发送天线的数量为4作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候选发送天线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在具体实现时,候选发送天线的数量还可以为2。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以导频信号为SRS作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导频信号的类型不作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以根据SRS的SINR确定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作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在具体实现时,还可以根据S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确定目标上行传输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功能,终端设备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4和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30或终端设备140,还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的模块(如芯片)。
如图4所示,通信装置400包括处理单元410和收发单元420。通信装置400用于实现上述图2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400用于实现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
处理单元410,用于处理单元,用于生成至少两个码本。
收发单元420,用于根据第一码本,在第一时刻通过第一发送天线在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上发送第一导频信号;
收发单元420,还用于根据第二码本,在第二时刻通过第二发送天线在第二上行传输资源上发送第二导频信号,所述第一码本与所述第二码本为所述至少两个码本中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发送天线与所述第二发送天线为至少两根候选发送天线中的任意两根;
收发单元420,还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指示目标上行传输资源,所述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资源中承载最大信号强度的导频信号的上行传输资源;
处理单元410,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上行传输资源,确定目标码本,所述目标码本为所述第一码本或所述第二码本;
收发单元420,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码本,使用目标发送天线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目标发送天线为所述第一发送天线或所述第二发送天线。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单元420,还用于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请求网络设备分配至少两个上行传输资源,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资源。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单元420,还用于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同一时刻只有一个上行传输资源承载有导频信号。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单元420,还用于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上行传输的传输层的个数为1。
有关上述处理单元410和收发单元420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直接参考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如图5所示,通信装置500包括处理器510和接口电路520。处理器510和接口电路5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5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530,用于存储处理器5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5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5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500用于实现图2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510用于执行上述处理单元410的功能,接口电路520用于执行上述收发单元420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至少两个码本;
根据第一码本,在第一时刻通过第一发送天线在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上发送第一导频信号;
根据第二码本,在第二时刻通过第二发送天线在第二上行传输资源上发送第二导频信号,所述第一码本与所述第二码本为所述至少两个码本中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发送天线与所述第二发送天线为至少两根候选发送天线中的任意两根;
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指示目标上行传输资源,所述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资源中承载最大信号强度的导频信号的上行传输资源;
根据所述目标上行传输资源,确定目标码本,所述目标码本为所述第一码本或所述第二码本;
根据所述目标码本,使用目标发送天线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目标发送天线为所述第一发送天线或所述第二发送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请求网络设备分配至少两个上行传输资源,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同一时刻只有一个上行传输资源承载有导频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上行传输的传输层的个数为1。
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至少两个码本;
收发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码本,在第一时刻通过第一发送天线在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上发送第一导频信号;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码本,在第二时刻通过第二发送天线在第二上行传输资源上发送第二导频信号,所述第一码本与所述第二码本为所述至少两个码本中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发送天线与所述第二发送天线为至少两根候选发送天线中的任意两根;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指示目标上行传输资源,所述目标上行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资源中承载最大信号强度的导频信号的上行传输资源;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上行传输资源,确定目标码本,所述目标码本为所述第一码本或所述第二码本;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码本,使用目标发送天线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目标发送天线为所述第一发送天线或所述第二发送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请求网络设备分配至少两个上行传输资源,所述至少两个上行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同一时刻只有一个上行传输资源承载有导频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上行传输的传输层的个数为1。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420958.8A 2020-08-07 2020-12-07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Active CN114070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09638 WO2022028325A1 (zh) 2020-08-07 2021-07-30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42447 2020-08-07
CN202010794244 2020-08-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0372A true CN114070372A (zh) 2022-02-18
CN114070372B CN114070372B (zh) 2024-05-10

Family

I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13988A1 (fr) * 2002-08-05 2004-02-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s de selection d'antennes d'emission dans un environnement de communication a antennes multiples et procedes d'emission et de reception du signal
CN105052187A (zh) * 2013-12-16 2015-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导频信号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7733496A (zh) * 2016-08-12 2018-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信令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88236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71749A (zh) * 2018-01-22 2019-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择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13988A1 (fr) * 2002-08-05 2004-02-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s de selection d'antennes d'emission dans un environnement de communication a antennes multiples et procedes d'emission et de reception du signal
CN105052187A (zh) * 2013-12-16 2015-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导频信号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7733496A (zh) * 2016-08-12 2018-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信令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88236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71749A (zh) * 2018-01-22 2019-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择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1749B (zh) 一种天线选择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979211B2 (en) Managing multiple antenna panels for user equipment within wireless networks
US11637722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of uplink signal,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KR20210044856A (ko) 업링크 전송을 지시하기 위한 방법, 단말, 기지국 및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CN109905224B (zh) 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CN113923780A (zh) 一种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4175514A (zh) 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的频率选择性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US11722200B2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RSRP measurements for a wireless device with variable output power per antenna arrangement
CN111869123B (zh) 用于高效波束管理的通信设备
WO2022028325A1 (zh)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CN11664896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EP3668143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4070372B (zh)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CN114070372A (zh)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EP3618298A1 (en) Method for down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JP2024511844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3938914B (zh) 测量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875164B (zh) 管理无线网络内的用户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
WO2023197326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CN115053498B (zh) 预测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4337953B (zh) 上行信道参数的确定和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3115567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CN114980342A (zh) 载波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053498A (zh) 预测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7042135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