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6375B - 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6375B
CN114066375B CN202210035705.1A CN202210035705A CN114066375B CN 114066375 B CN114066375 B CN 114066375B CN 202210035705 A CN202210035705 A CN 202210035705A CN 114066375 B CN114066375 B CN 1140663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quisition
article
acquired
determining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357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66375A (zh
Inventor
申欣冉
高振羽
庄晓天
吴盛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357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663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6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6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66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637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1420 priority patent/WO202313464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5Relationships between shipper or supplier and carrier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且第一对象包括第一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根据总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用于对待获取物品进行配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基于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获取总量,并根据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准确确定预配送量。

Description

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供应链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服务供应链在整个供应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供应链的下游环节,零售商与物流集成商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物流服务如物流配送速度成为零售商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目前很多零售商与物流集成商通过合作采取预售下沉模式进行物品配送,即在预获期间如预售期间结束前后,由物流集成商将在预获期间已经产生的、以及在现获期间如现货期间可能产生的待获取物品提前配送到下沉站点如派送网点、快递柜等,随后在需要将待获取物品配送至客户手中时,只需要将该待获取物品从下沉站点直接配送到客户手中,从而实现了急速送达的效果。显然,预配送量(即提前配送至下沉站点的待获取物品的数量)的准确确定至关重要。
在相关技术的实现过程中,存在以下相关技术的问题:现有的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案准确性较低,导致无法较好的保证物流集成商的配送收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以实现预配送量的准确确定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
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其中,第一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
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且第一对象包括第一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其中,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且在时间上晚于第一获取期间,第一获取总量是待确定的数值;
根据总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用于对待获取物品进行配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
基于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获取总量,并根据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对象确定模块,用于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其中,第一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
总量分布确定模块,用于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且第一对象包括第一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其中,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且在时间上晚于第一获取期间,第一获取总量是待确定的数值;
收益分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总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用于对待获取物品进行配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
预配送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获取总量,并根据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设备,可以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通过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其中,第一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且第一对象包括第一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其中,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并且在时间上晚于第一获取期间,第一获取总量是待确定的数值;进而,根据总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总量确定负责配送待获取物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即收益分布与第一获取总量有关;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物品配送对象在完成物品配送任务后得到的配送收益能够被物品配送对象所接受,可以基于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由此得到可保证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第一获取总量,然后根据该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准确确定预配送量,由此较好的保证了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预售模式与预售下沉模式的区别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中VaR与CVaR的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再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再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中预售下沉模型下的运作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再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中可选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之前,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示例性说明:参见图1,预售下沉模型和传统预售模式的主要区别点在于,预售下沉模式是在预售期间结束前后,将观测到的客户对于待获取物品在预售期间的销售总量和预测出的在现货期间的销售总量之和作为预配送量,并将预配送量的待获取物品从仓库配送至下沉站点,由此后续可以直接从下沉站点配送到客户手中;相对的,传统预售模式是在进入现货期间时,待客户支付完成尾款或是下单后,将待获取物品从仓库配送到客户手中。换言之,预售下沉模型和传统预售模式在配送起始时间上存在一定时间差,这也正是相较于传统预售模式,预售下沉模式具有更快的配送速度的原因所在。
但是,预售下沉模式具有如下缺点:由于现货期间的销售总量是预测出的,而且预售下沉模式的特点是提前配送,因此这容易出现预配送量和实际获取量不一致的情况,这对于物流集成商的配送收益而言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针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如何准确确定能够保证物流集成商的配送收益的预配送量,这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上述物流集成商还可称为物品配送对象。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准确确定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的情况,尤其适用于准确确定可保证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的情况。该方法可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配送量的确定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可以集成在预配送量的确定设备上,该设备可以是种用户终端或服务器。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其中,第一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
其中,第一获取期间可以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确定请求可以是用于确定准备配送至下沉站点的待获取物品的数量的请求。第一对象可以是有可能对待获取物品存在获取需求的对象,即第一对象可能是对待获取物品存在获取需求的对象,也可能是对待获取物品未存在获取需求的对象。当然,哪些第一对象存在获取需求,哪些第一对象未存在获取需求,这是未知的。在实际应用中,可选的,上述第一获取期间可以理解为在能够正式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前且可以预约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如预售期间;上述第一对象还可以称为潜在对象,其是与忠实对象相对的概念,其中,忠实对象是非常有可能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的对象,而潜在对象是有可能在第一获取期间或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的对象。
S120、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且第一对象包括第一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其中,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且在时间上晚于第一获取期间,第一获取总量是待确定的数值。
其中,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且在时间上晚于第一获取期间,在实际应用中,可选的,其可以理解为能够正式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如现获期间。由于第一对象在事先并未对待获取物品存在一定的认知,因此对于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对象,其可能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也可能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在此未做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选的,对于这些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对象,他们可能均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也可能均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在此未做具体限定。针对在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当第一对象包括第一获取对象,即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对象是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时,此时可以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针对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该第一获取总量可以是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需要获取的待获取物品的总数量,总量分布可以描述出各种数值下的第一获取总量的分布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本步骤中,定值的第一获取总量是无法确定的,当前只能确定出其的总量分布。
S130、根据总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用于对待获取物品进行配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
其中,物品配送对象可以是用于负责待获取物品的配送的对象,配送收益可以理解为物品配送对象在完成第一获取总量的待获取物品的物品配送任务后获取的收益,如物品配送对象将这些待获取物品配送到下沉站点后获取的收益,该收益可以体现在时间、人力、经济等方面,在此未做具体限定。收益分布是各种数值下的配送收益的分布规律。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步骤中,定值的配送收益是无法确定的,当前只能确定出其的收益分布。由于收益分布可以根据待确定的第一获取总量和总量分布确定,因此此时的收益分布并非是十分明确的分布,其设置的意义在于,在由此得到的收益分布中可以体现出待确定的第一获取总量和总量分布,后续基于风险厌恶程度对该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后,可以得到数值确定的第一获取总量,这一处理过程将在下述步骤中进行详细阐述。
S140、基于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获取总量,并根据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
其中,在第一获取期间结束前后,由于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对待获取物品的实际获取量是未知的,即第一获取总量和实际获取量间可能是存在差异,这意味着物品配送对象在完成物品配送任务后得到的配送收益可高可低,差异和配送收益之间呈负相关。从物品配送对象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好地保证自身的配送收益,这里提出了风险厌恶程度的概念,其可以表示物品配送对象对配送收益中存在的风险的厌恶程度,风险厌恶程度越高则表示物品配送对象越难以接受低配送收益,即根据风险厌恶程度和收益分布可以确定该物品配送对象能够接受的配送收益,进而由此得到的预配送量也可以较好保证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
具体的,由于收益分布是可以表示出各种数值下的配送收益的分布规律,因此基于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后,可以从各种数值下的配送收益中得到物品配送对象能够接受的某些数值下的配送收益。进而,由于收益分布中可以体现出待确定的第一获取总量和已确定的总量分布,因此可以基于这些数值下的配送收益和总量分布确定第一获取总量,进而根据第一获取总量确定预配送量,如在只有第一获取对象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第一获取总量作为预配送量;再如在存在其余获取对象也会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获取总量和其余获取对象针对待获取物品的其余获取总量之和作为预配送量;等等,在此未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通过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其中,第一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且第一对象包括第一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其中,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并且在时间上晚于第一获取期间,第一获取总量是待确定的数值;进而,根据总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总量确定负责配送待获取物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即收益分布与第一获取总量有关;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物品配送对象在完成物品配送任务后得到的配送收益能够被物品配送对象所接受,可以基于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由此得到可保证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第一获取总量,然后根据该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准确确定预配送量,由此较好的保证了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
在此基础上,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基于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获取总量,可以包括:获取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在收益分布中根据风险厌恶程度确定配送收益阈值;根据配送收益阈值和风险厌恶程度,将收益分布转化为收益函数,其中,收益函数是因变量为配送收益且自变量包括第一获取总量的函数;对收益函数进行最大化,得到最大化的配送收益,并在收益函数中确定与最大化的配送收益对应的第一获取总量。
其中,正如上文所述,收益分布可以表示出各种数值下的配送收益的分布规律,具体来说可以是各种数值下的配送收益的收益概率,而且风险厌恶程度可以表示物品配送对象对配送收益中存在的风险的厌恶程度,由此可以对从小到大的配送收益对应的收益概率依次相加,并在加和结果为风险厌恶程度时,将最后一个被加和的收益概率对应的配送收益作为配送收益阈值。示例性的,假设收益分布通过配送收益-收益概率的形式表示,如100-0.1,200-0.2,300-0.4,400-0.2,500-0.1,当风险厌恶程度是0.9(0.1+0.2+0.4+0.2)时,配送收益阈值是400。再示例性的,为了更加形象化地理解配送收益阈值,参见图3,横坐标是配送收益,纵坐标是概率密度,以风险厌恶程度是0.95为例,配送收益阈值是图3中竖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95%VaR的点,其中VaR是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的简称。另外,图3中的CVaR是条件风险价值(Conditional Value At Ris)的简称,95%CVaR可以表示由竖线和竖线右侧的曲线围成的面积。
配送收益阈值可以理解为物品配送对象能够接受的最小的配送收益,因此可以基于配送收益阈值和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将收益分布转化为收益函数。示例性的,针对收益分布中超过配送收益阈值的部分,基于风险厌恶程度对这部分的收益分布进行处理,然后再在处理结果的基础上加上配送收益阈值,得到收益函数,其中收益函数中的因变量为配送收益且自变量包括待确定的第一获取总量。在此基础上,将收益函数进行最大化,得到收益函数最大化时的第一获取总量。示例性的,以风险厌恶程度是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配送收益阈值是
Figure 536816DEST_PATH_IMAGE002
和收益分布是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为例,最大化后的收益函数
Figure 60814DEST_PATH_IMAGE004
可以通过如下式子进行表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即在
Figure 778234DEST_PATH_IMAGE002
的基础上加上全部超过
Figure 704602DEST_PATH_IMAGE002
的配送收益的期望后进行最大化。上述技术方案,可在物品配送对象能够接受的配送收益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配送收益最大化下的第一获取总量。
另一可选的技术方案,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可以包括: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数量的数量分布、以及第一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概率,其中,第一获取概率是根据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大值、及待获取物品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现获获取代价确定的;根据数量分布以及第一获取概率,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
其中,第一对象数量可以是第一对象的数量,而数量分布可以表示出第一对象数量的分布规律,即第一对象数量的具体数值未知。实际应用中,可选的,数量分布可以通过均值为
Figure 925498DEST_PATH_IMAGE006
且方差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的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CDF)或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进行表示,即第一对象数量大概率落在
Figure 685644DEST_PATH_IMAGE008
内。根据上文可知,有些第一对象是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有些第一对象未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因此此处通过第一获取概率表示第一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概率。进一步,可以根据数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概率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总量分布,如将数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概率的乘积作为总量分布,由此达到了总量分布的准确确定的效果。
上述第一获取概率可以根据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大值和待获取物品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现获获取代价确定。具体的,物品获取对象可以是在第一获取期间前对已经获取到的待获取物品的历史效用存在一定认知的对象,该历史效用的本质是物品效用,其可以表示出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已获取的待获取物品给物品获取对象带来的效用。针对同一待获取物品,不同物品获取对象对其的历史效用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效用最大值可以是对历史效用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数值,如历史效用中的最大值、基于历史效用构成的效用分布中的最大值等等,在此未做具体限定。现获获取代价可以是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为获取到待获取物品而需付出的代价。某个第一对象是否会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这主要取决于其认为待获取物品能够带给他的物品效用是否大于现获获取代价,若是则会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否则不会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该待获取物品,因此可以根据效用最大值和现获获取代价确定第一获取概率。示例性,假设
Figure 218257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数量分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效用最大值,
Figure 354840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现获获取代价,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表示第一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物品效用,
Figure 633506DEST_PATH_IMAGE012
表示历史效用的概率密度函数,则第一获取概率可以是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其中
Figure 564552DEST_PATH_IMAGE01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是关于
Figure 784794DEST_PATH_IMAGE01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Figure 866013DEST_PATH_IMAGE010
的积分,
Figure 327082DEST_PATH_IMAGE017
是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小值。在此基础上,总量分布
Figure 22505DEST_PATH_IMAGE018
可以表示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上述收益分布可以表示为
Figure 546022DEST_PATH_IMAGE020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是待确定的第一获取总量,
Figure 959161DEST_PATH_IMAGE022
是待获取物品的物品归属对象(比如售卖对象)针对每件待获取物品支付给物品配送对象的物品配送代价。结合上文中的通过CVaR确定
Figure 274736DEST_PATH_IMAGE021
的技术方案,
Figure 141060DEST_PATH_IMAGE021
可以通过如下式子进行表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其中,
Figure 479769DEST_PATH_IMAGE024
是服务水平,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是累积分布函数,
Figure 230687DEST_PATH_IMAGE026
是数量分布中的与第一对象数量对应的数量概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是物品配送对象配送每件待获取物品而付出的成本。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优化。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上述确定方法,还可包括:根据确定请求确定第二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二获取对象,且第二对象包括第二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并且获取待获取物品在第一获取期间的预设时间点时的目标获取总量;根据第二获取总量和目标获取总量之间的数值关系,确定第一获取对象是否在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其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0、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第一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
其中,第二对象可以是很可能对待获取物品存在获取需求的对象,即第二对象可能是对待获取物品存在获取需求的对象,也可能是对待获取物品未存在获取需求的对象。当然,哪些第二对象存在获取需求,而哪些第二对象未存在获取需求,这是未知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对象可以是在第一获取期间前已对待获取物品存在一定的认知、并且对待获取物品的认可度非常高的对象,因此如果其需要获取待获取物品,其只会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在实际应用中,可选的,上述第二对象可以称为忠实对象,其是与潜在对象相对的很有可能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的对象。
S220、在第一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二获取对象,且第二对象包括第二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并获取待获取物品在第一获取期间的预设时间点时的目标获取总量。
其中,第二获取对象可以是在第一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对象,当第二对象包括第二获取对象时,这说明第二获取对象正是第二对象中存在获取需求的对象。第二获取总量可以是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需要获取的待获取物品的总数量,这是可以确定的定值。预设时间点可以是第一获取期间内某个预先设置的时间点,如结束时间点。目标获取总量可以是第一获取对象和第二获取对象在预设时间点时已获取到的待获取物品的总数量,当然,这里的“已获取到”可以理解为已预订到。
S230、根据第二获取总量和目标获取总量之间的数值关系,确定第一对象中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是否是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其中,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并且在时间上晚于第一获取期间。
其中,由于第二获取对象只会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并且第一获取对象要么是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要么是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因此根据第二获取总量和目标获取总量间的数值关系,可以确定第一获取对象是在第一获取期间还是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例如,当第二获取总量小于或是等于目标获取总量时,第一获取对象是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否则,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当然,如果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那么可以直接将目标获取总量作为预配送量。
S240、若是,则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其中,第一获取总量是待确定的数值。
S250、根据总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用于对待获取物品进行配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
S260、基于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获取总量,并根据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二获取对象只会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而第一获取对象要么是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要么是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因此可以通过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与第一获取对象以及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的目标获取总量间的数值关系,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到底是在哪个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由此达到了第一获取对象的获取时机的准确确定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可选的,确定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可以包括:获取第二对象的第二对象数量、以及第二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概率,其中,第二获取概率是根据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大值、及待获取物品在第二获取期间的预获获取代价确定的;根据第二对象数量以及第二获取概率,确定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
其中,第二对象数量是第二对象的数量,其具体数值已知。根据上文可知,有些第二对象是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而有些第二对象并未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因此此处是通过第二获取概率表示第二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概率。进一步,可以根据第二对象数量和第二获取概率确定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如将第二对象数量和第二获取概率的乘积作为第二获取总量,由此达到了第二获取总量的准确确定的效果。上述第二获取概率可以根据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大值、及待获取物品在第一获取期间的预获获取代价确定,该预获获取代价可以是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为获取到待获取物品而需要付出的代价。某个第二对象是否会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这主要取决于其认为待获取物品能够带给他的物品效用是否大于预获获取代价,若是则会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否则不会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该待获取物品,因此可以根据效用最大值和预获获取代价确定第二获取概率。示例性的,假设
Figure 666348DEST_PATH_IMAGE028
表示预获获取代价,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是针对于待获取物品的预设代价折扣,
Figure 172416DEST_PATH_IMAGE011
表示第二获取对象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物品效用,那么第二获取概率可以是
Figure 529579DEST_PATH_IMAGE030
。在此基础上,假设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表示第二对象数量,那么第二获取总量
Figure 81258DEST_PATH_IMAGE032
可以表示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3
,此时
Figure 168163DEST_PATH_IMAGE034
可以表示
Figure 251657DEST_PATH_IMAGE031
中第二获取对象(即
Figure 220750DEST_PATH_IMAGE011
大于
Figure 47891DEST_PATH_IMAGE028
的这部分第二对象)的概率。进一步,如果预配送量是第一获取总量和第二获取总量的加和,那么预配送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5
可以表示为
Figure 458144DEST_PATH_IMAGE036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又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优化。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上述确定方法,还可包括:分别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预获效用、及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现获效用;根据预获效用和现获效用确定待获取物品的现获获取代价的代价折扣阈值,并根据代价折扣阈值和预设代价折扣确定第一获取对象是否在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其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10、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其中,第一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
S320、针对第一对象中对待获取物品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分别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预获效用、以及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现获效用,其中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且在时间上晚于第一获取期间。
其中,预获效用可以是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物品效用,其可以理解为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付出预获获取代价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待获取物品带给第一获取对象的感受,即预获效用受到了预获获取代价的影响。现获效用可以是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物品效用,其可以理解为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付出现获获取代价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待获取物品带给第一获取对象的感受,即现获效用受到了现获获取代价的影响。根据预获效用/现获效用可以确定待获取物品对于第一获取对象而言是物超所值还是物非所值。
S330、根据预获效用和现获效用确定待获取物品的现获获取代价的代价折扣阈值,并根据代价折扣阈值和预设代价折扣确定第一获取对象是否是在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
其中,由于预获获取代价等于现获获取代价乘以预设代价折扣,预设代价折扣可以是预先设置的用于在第一获取期间对现获获取代价进行折扣的数值,因此当受到预获获取代价影响的预获效用和受到现获获取代价影响的现获效用相同时,由此得到的代价折扣阈值可以表示刚好让预获效用和现获效用相同的代价折扣,即当预设折扣代价是代价折扣阈值时,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和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物品效用是一致的。由于预获效用大于或是等于现获效用(即预设代价折扣小于或等于代价折扣阈值)时,第一获取对象才会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因此根据代价折扣阈值和预设代价折扣间的数值关系可以确定第一获取对象是在第一获取期间还是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
在此基础上,可选的,除根据代价折扣阈值和预设代价折扣间的数值关系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对于待获取物品的获取时机外,还可以结合第二获取总量和目标获取总量间的数值关系共同确定,如当预设代价折扣小于或等于代价折扣阈值且第二获取总量小于目标获取总量时,获取时机是第一获取期间,否则是第二获取期间,由此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相互验证,由此提高了获取时机的确定精度。再可选的,上述代价折扣阈值和预设代价折扣间的数值比较,还可以被预获效用和现获效用间的数值比较所替代,在此未做具体限定。
S340、若是,则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其中,第一获取总量是待确定的数值。
S350、根据总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用于对待获取物品进行配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
S360、基于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获取总量,并根据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分别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预获效用、及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现获效用,根据二者可以确定待获取物品的现获获取代价的代价折扣阈值;当预设代价折扣小于或等于代价折扣阈值时,第一获取对象才会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因此可以根据预设代价折扣和代价折扣阈值间的数值关系,确定第一获取对象的获取时机,由此达到了准确确定获取时机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预获效用,可包括:确定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小值和效用最大值,并且根据预设代价折扣和现获获取代价确定待获取物品在第一获取期间的预获获取代价;根据效用最小值和预获获取代价确定第一预获效用,且根据效用最大值和预获获取代价确定第二预获效用;根据第一预获效用和第二预获效用,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预获效用。
其中,在第一获取期间时,由于第一获取对象对待获取物品未存在任何的认知,因此针对第一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物品效用,第一获取对象可能在物品效用大于或是等于预获获取代价时获取待获取物品,也可能在物品效用小于预获获取代价时获取待获取物品,因此需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确定预获效用。具体的,针对同一待获取物品,物品获取对象对其的历史效用是不同的,因此效用最小值可以是对历史效用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数值,如历史效用中的最小值、基于历史效用构成的效用分布中的最小值等,在此未做具体限定。第一预获效用可以表示第一获取对象在物品效用小于预获获取代价时获取待获取物品时,第一获取对象获取到的物品效用,因此其可以根据效用最小值和预获获取代价确定。第二预获效用可以表示第一获取对象在物品效用大于或是等于预获获取代价时获取待获取物品时,第一获取对象获取到的物品效用,因此其可以根据效用最大值和预获获取代价来确定。进而,可以根据第一预获效用和第二预获效用确定预获效用。示例性的,预获效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7
可以通过如下式子进行表示,其中
Figure 509277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9
表示第一获取对象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物品效用,
Figure 372191DEST_PATH_IMAGE040
表示第一获取效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1
表示第二获取效用:
Figure 534182DEST_PATH_IMAGE042
当物品效用函数服从均值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3
的均匀分布
Figure 553869DEST_PATH_IMAGE044
时,上述式子可以简化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5
另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现获效用,可包括:根据现获获取代价和效用最大值,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现获效用。其中,在第二获取期间,由于第一获取对象已经通过第一获取期间对待获取物品具有一定的认知,即其大概可以确定在获取到待货获取物品后能得到的物品效用,因此其只会在物品效用大于现获获取代价时获取待获取物品,由此可以通过现获获取代价以效用最大值确定现获效用。示例性的,现获效用
Figure 775903DEST_PATH_IMAGE046
可以通过如下式子进行表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7
在此基础上,当
Figure 391692DEST_PATH_IMAGE048
时,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9
,令代价折扣阈值
Figure 91795DEST_PATH_IMAGE050
,当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1
时,预获效用小于现获效用,则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否则,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即当预设代价折扣足够低时,第一获取对象会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
再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物品获取对象是在历史时间段对已获取的待获取物品进行评述的对象,确定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小值和效用最大值,可以包括:针对每个物品获取对象,根据物品获取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评述信息,确定该物品获取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评述得分,其中评述得分包括第一得分和第二得分,第一得分小于第二得分;统计得到各评述得分的出现频率;根据各第一得分和各第一得分的出现频率确定第一得分均值,并根据第一得分均值和现获获取代价确定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小值;根据各第二得分和各第二得分的出现频率确定第二得分均值,根据第二得分均值和现获获取代价确定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大值。
其中,历史时间段可以是在第一获取期间开始前的一段时间,而物品获取对象可以是在历史时间段内对其已获取的待获取物品进行过评述的对象。当然,物品获取对象对于待获取物品的评述时间点是在历史时间段内,但获取时间点是在历史时间段内或早于历史时间段,在此未做具体限定。由于物品获取对象异质,即不同的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物品效用可能存在差别,因此历史效用并非是可以客观获取的数据,此处对历史效用进行评估,通过效用最小值和效用最大值对历史效用进行表示。
具体的,评述信息可以是物品获取对象对待获取物品进行评述后的信息,由于评述信息有好有坏,如电商平台中的好评信息和差评信息,因此可以根据评述信息确定物品获取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评述得分,其中评述得分包括第一得分、以及大于第一得分的第二得分。在实际应用中,可选的,可以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对评述信息进行分析,得到评述信息中用于形容主观感受的词汇,如“不好”、“不满意”、“非常好”、“十分满意”、“推荐购买”、“一直购买”等,由此可以根据信息分析结果得到评述得分。再可选的,在确定评述得分时,可以预先设定差评信息的差评得分(即第一得分)的得分范围如0-3、以及好评信息的好评得分(即第二得分)的得分范围7-10,然后在相应的范围内确定评述得分,由此可以根据评述得分直接确定物品获取对象对已获取物品是否满意、以及满意/不满意程度。
分别统计得到每个评述得分的出现评率,根据第一得分和第一得分的出现频率确定第一得分均值,示例性的,假设第一得分均值是
Figure 211061DEST_PATH_IMAGE052
,第一得分是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3
,第一得分的出现频率是
Figure 603996DEST_PATH_IMAGE05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5
是用于区分不同数值的第一得分,共有
Figure 441502DEST_PATH_IMAGE056
个第一得分,那么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7
。由于获取时间点并非是在第一获取期间,并且第一得分小于第二得分,即第一得分对应的物品效用较差,因此可以根据第一得分均值和现获获取代价确定效用最小值。类似的,根据第二得分和第二得分的出现频率确定第二得分均值,示例性的,假设第二得分均值是
Figure 679717DEST_PATH_IMAGE058
,第二得分是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9
,第二得分的出现频率是
Figure 916138DEST_PATH_IMAGE060
,其中
Figure 807871DEST_PATH_IMAGE055
是用于区分不同数值的第二得分,共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1
个第二得分,那么
Figure 132673DEST_PATH_IMAGE062
。由于获取时间点并非在第一获取期间,并且第二得分大于第一得分,即第二得分对应的物品效用较好,因此可以根据第二得分均值和现获获取代价确定效用最大值。在实际应用中,可选的,效用最小值
Figure 705737DEST_PATH_IMAGE017
可以为第一得分均值+现获获取代价,效用最大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3
可以为第二得分均值+现获获取代价。由于物品获取对象具有一般性,因此由此得到的效用最大值和效用最小值同样适用于第一获取对象和第二获取对象。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再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可包括: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待分类对象,根据待分类对象针对于待获取物品的历史行为数据,将待分类对象分类为第一对象或第二对象;其中,历史行为数据包括历史获取数据、历史浏览数据以及历史加购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各第二对象中包括在第一获取期间对待获取物品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二获取对象;相应的,根据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可包括:确定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根据第一获取总量和第二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其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是相应的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6,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10、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待分类对象,并根据待分类对象针对待获取物品的历史行为数据,将待分类对象分类为第一对象或是第二对象,其中,第一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历史行为数据包括历史获取数据、历史浏览数据和历史加购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历史行为数据可以是待分类对象在过去时间段内作用在待获取物品上的行为数据,如历史获取数据、历史浏览数据、历史加购数据等,需要说明的是,过去时间段和上文中的历史时间段可以是相同的时间段,也可以是不同的时间段,在此未做具体限定。由于历史行为数据可以表示待分类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前是否已经了解到待获取物品,因此针对每个待分类对象,可以根据其的历史行为数据将其分类为第一对象或是第二对象。
S420、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对待获取物品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并且第一对象包括第一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其中,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且在时间上晚于第一获取期间,第一获取总量是待确定的数值。
S430、根据总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用于对待获取物品进行配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
S440、基于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获取总量。
S450、针对第二对象中的在第一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二获取对象,确定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根据第一获取总量和第二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
其中,由于第二获取对象只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因此可根据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和第一获取总量确定预配送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待分类对象针对于待获取物品的历史行为数据,将待分类对象分类为第一对象或第二对象,有效的对象分类是后续准确预测待分类对象是否获取待获取物品、以及在哪个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的重要前提,由此从客观上提高了预配送量的确定精度,即有效缩短了预配送量和实际需求量间的差异。
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上述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实施例中的确定方法进行示例性的说明。以电商平台为例,图7a中展示了预售下沉模型下的运作示意图,t=0是在预售期间之前,t=1是预售期间,t=2是在现货期间。零售商设定商品在现货期间的价格(即现获获取代价)为
Figure 940540DEST_PATH_IMAGE064
,物流集成商向零售商收取的配送价格(即物品配送代价)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5
且配送成本为
Figure 206437DEST_PATH_IMAGE066
。在预售期间对商品进行预订的客户可享受价格折扣(即预设价格折扣)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7
的保障,而且在预售期间没有预订商品的客户,可以在现货期间进行购买。经分析得到忠实客户数量(即第一对象数量)是
Figure 487376DEST_PATH_IMAGE068
,在预售期间开始时,零售商公布
Figure 67393DEST_PATH_IMAGE067
,忠实客户中的部分客户(即第一获取对象)进行预订,潜在客户决定是否进行预订。在预售期间结束前后,商品的预订总量(即目标获取总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9
,预测商品在第二获取期间的销售总量的总量分布是
Figure 12828DEST_PATH_IMAGE070
。在现货期间,如果潜在客户未在预售期间进行商品预定,其可以在第二获取期间决定是否以
Figure 511943DEST_PATH_IMAGE064
购买商品,由此结合
Figure 14599DEST_PATH_IMAGE070
可以确定商品在现货期间的销售总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1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潜在客户都在预售期间预订商品,则
Figure 663886DEST_PATH_IMAGE072
;否则,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3
。由此,物流集成商进行预配送时的预配送量
Figure 466757DEST_PATH_IMAGE074
。图7b中展示了上述确定方法的可选实现过程,根据客户的历史行为数据将客户分类为忠实客户或是潜在客户;根据预售期间结束时(即预售期末)的商品的预订总量预测现货期间的销售总量的总量分布;结合物流集成商的风险厌恶程度以及CVaR对总量分布进行处理,得到现货期间的销售总量;根据预订总量和销售总量确定预配送量,由此得到了保证物流集成商的配送利润的预配送量。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配送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该装置与上述各实施例的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属于同一个发明构思,在预配送量的确定装置的实施例中未详尽描述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考上述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的实施例。参见图8,该装置具体可包括:第一对象确定模块510、总量分布确定模块520、收益分布确定模块530和预配送量确定模块540。其中,
第一对象确定模块510,用于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其中,第一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
总量分布确定模块520,用于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且第一对象包括第一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其中,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且在时间上晚于第一获取期间,第一获取总量是待确定的数值;
收益分布确定模块530,用于根据总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用于对待获取物品进行配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
预配送量确定模块540,用于基于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获取总量,并根据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
可选的,预配送量确定模块540,可以包括:
配送收益阈值确定单元,用于获取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并在收益分布中根据风险厌恶程度确定配送收益阈值;
收益函数转换单元,用于根据配送收益阈值和风险厌恶程度,将收益分布转化为收益函数,其中收益函数是因变量为配送收益并且自变量包括第一获取总量的函数;
第一获取总量确定单元,用于对收益函数进行最大化,得到最大化的配送收益,并在收益函数中确定与最大化的配送收益对应的第一获取总量。
可选的,总量分布确定模块520,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概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数量的数量分布、以及第一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概率,其中第一获取概率是根据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大值、及待获取物品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现获获取代价确定的;
总量分布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数量分布以及第一获取概率,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
可选的,上述确定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对象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确定请求确定第二对象;
目标获取总量获取模块,用于在第一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二获取对象,且第二对象包括第二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并且获取待获取物品在第一获取期间的预设时间点时的目标获取总量;
第一获取时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获取总量和目标获取总量间的数值关系,确定第一获取对象是否在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
在此基础上,可选的,目标获取总量获取模块,可以包括:
第二获取概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对象的第二对象数量、以及第二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概率,其中,第二获取概率是根据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大值、以及待获取物品在第二获取期间的预获获取代价确定的;
第二获取总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对象数量以及第二获取概率,确定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
可选的,上述确定装置,还可以包括:
效用确定模块,用于分别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预获效用、及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现获效用;
第二获取时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获效用和现获效用确定待获取物品的现获获取代价的代价折扣阈值,并根据代价折扣阈值和预设代价折扣确定第一获取对象是否在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
在此基础上,可选的,效用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预获获取代价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小值和效用最大值,并且根据预设代价折扣和现获获取代价确定待获取物品在第一获取期间的预获获取代价;
第二预获效用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效用最小值和预获获取代价确定第一预获效用,且根据效用最大值和预获获取代价确定第二预获效用;
预获效用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预获效用和第二预获效用,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预获效用;
和/或,
现获效用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现获获取代价和效用最大值,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获取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现获效用。
在此基础上,可选的,物品获取对象包括在历史时间段对已获取的待获取物品进行评述的对象,预获获取代价确定单元,可以包括:
评述得分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每个物品获取对象,根据物品获取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评述信息,确定物品获取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评述得分,其中,评述得分包括第一得分和第二得分,第一得分小于第二得分;
出现频率得到子单元,用于统计得到各评述得分的出现频率;
效用最小值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各第一得分和各第一得分的出现频率确定第一得分均值,并根据第一得分均值和现获获取代价确定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小值;
效用最大值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各第二得分和各第二得分的出现频率确定第二得分均值,并根据第二得分均值和现获获取代价确定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大值。
可选的,第一对象确定模块510,可以包括:
对象分类单元,用于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待分类对象,根据待分类对象针对待获取物品的历史行为数据,将待分类对象分类为第一对象或第二对象,其中,历史行为数据包括历史获取数据、历史浏览数据以及历史加购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各第二对象中包括在第一获取期间对待获取物品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二获取对象;
相应的,预配送量确定模块540,可以包括:
第二获取总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二获取对象在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
预配送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获取总量和第二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配送量的确定装置,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对象确定模块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其中,第一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且第一对象包括第一获取对象的情况下,通过总量分布确定模块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其中,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且在时间上晚于第一获取期间,第一获取总量是待确定的数值;进而,通过收益分布确定模块根据总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总量确定负责配送待获取物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即收益分布与第一获取总量有关;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物品配送对象在完成物品配送任务后得到的配送收益能够被物品配送对象所接受,通过预配送量确定模块基于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由此得到可以保证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第一获取总量,然后根据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上述装置,可以准确确定预配送量,由此较好的保证了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预配送量的确定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预配送量的确定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设备包括存储器610、处理器620、输入装置630和输出装置640。设备中的处理器6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9中以一个处理器620为例;设备中的存储器610、处理器620、输入装置630和输出装置64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它方式连接,图9中以通过总线650连接为例。
存储器61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预配送量的确定装置中的第一对象确定模块510、总量分布确定模块520、收益分布确定模块530和预配送量确定模块540)。处理器62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1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
存储器61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1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61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2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6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装置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6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包括:
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其中,第一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
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且第一对象包括第一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第一获取对象在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其中,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待获取物品的期间,且在时间上晚于第一获取期间,第一获取总量是待确定的数值;
根据总量分布和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用于对待获取物品进行配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
基于物品配送对象针对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获取总量,并根据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物品配送对象对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依据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 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其中,所述第一获取期间是允许预约获取所述待获取物品的期间,所述第一对象是对所述待获取物品存在有获取需求的潜在对象;
在所述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且所述第一对象包括所述第一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对象在所述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其中,所述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所述待获取物品的期间,且在时间上晚于所述第一获取期间,所述第一获取总量是待确定的数值;
根据所述总量分布和所述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用于对所述待获取物品进行配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
基于所述物品配送对象针对所述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所述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获取总量的数值,并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总量的数值确定所述物品配送对象对所述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其中,所述风险厌恶程度越高则表示所述物品配送对象越难以接受低配送收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物品配送对象针对所述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所述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获取总量的数值,包括:
获取所述物品配送对象针对所述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并在所述收益分布中根据所述风险厌恶程度确定配送收益阈值;
根据所述配送收益阈值和所述风险厌恶程度,将所述收益分布转化为收益函数,其中,所述收益函数是因变量为所述配送收益并且自变量包括所述第一获取总量的函数;
对所述收益函数进行最大化,得到最大化的所述配送收益,并在所述收益函数中确定与所述最大化的所述配送收益对应的所述第一获取总量的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对象在所述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数量的数量分布、以及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获取期间获取所述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概率,其中,所述第一获取概率是根据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所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大值、及所述待获取物品在所述第二获取期间的现获获取代价确定的;
根据所述数量分布以及所述第一获取概率,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对象在所述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确定请求确定第二对象;
在所述第一获取期间存在所述获取需求的第二获取对象,且所述第二对象包括所述第二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获取对象在所述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并且获取所述待获取物品在所述第一获取期间的预设时间点时的目标获取总量;
根据所述第二获取总量和所述目标获取总量间的数值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对象是否在所述第二获取期间存在所述获取需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获取对象在所述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对象数量、以及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获取期间获取所述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概率,其中,所述第二获取概率是根据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所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大值、以及所述待获取物品在所述第二获取期间的预获获取代价确定的;
根据所述第二对象数量以及所述第二获取概率,确定所述第二获取对象在所述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对象在所述第一获取期间获取所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预获效用、及在所述第二获取期间获取所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现获效用;
根据所述预获效用和所述现获效用确定所述待获取物品的现获获取代价的代价折扣阈值,并根据所述代价折扣阈值和预设代价折扣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对象是否在所述第二获取期间存在所述获取需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对象在所述第一获取期间获取所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预获效用,包括:
确定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所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小值和效用最大值,并且根据所述预设代价折扣和所述现获获取代价确定所述待获取物品在所述第一获取期间的预获获取代价;
根据所述效用最小值和所述预获获取代价确定第一预获效用,且根据所述效用最大值和所述预获获取代价确定第二预获效用;
根据所述第一预获效用和所述第二预获效用,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对象在所述第一获取期间获取所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预获效用;
和/或,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对象在所述第二获取期间获取所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现获效用,包括:
根据所述现获获取代价和所述效用最大值,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对象在所述第二获取期间获取所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现获效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获取对象是在历史时间段对已获取的所述待获取物品进行评述的对象,所述确定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所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小值和效用最大值,包括:
针对每个物品获取对象,根据所述物品获取对象对所述待获取物品的评述信息,确定所述物品获取对象对所述待获取物品的评述得分,其中,所述评述得分包括第一得分和第二得分,所述第一得分小于所述第二得分;
统计得到各所述评述得分的出现频率;
根据各所述第一得分和各所述第一得分的所述出现频率确定第一得分均值,并根据所述第一得分均值和所述现获获取代价确定所述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所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小值;
根据各所述第二得分和各所述第二得分的所述出现频率确定第二得分均值,并根据所述第二得分均值和所述现获获取代价确定所述物品获取对象在获取到所述待获取物品后得到的历史效用的效用最大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包括:
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待分类对象,根据所述待分类对象针对所述待获取物品的历史行为数据,将所述待分类对象分类为第一对象或第二对象;
其中,所述历史行为数据包括历史获取数据、历史浏览数据以及历史加购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各所述第二对象中包括在所述第一获取期间对所述待获取物品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二获取对象;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总量的数值确定所述物品配送对象对所述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获取对象在所述第一获取期间的第二获取总量;
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总量的数值和所述第二获取总量确定所述物品配送对象对所述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
10.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对象确定模块,用于在待获取物品的第一获取期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预配送量的确定请求确定第一对象,其中,所述第一获取期间是允许预约获取所述待获取物品的期间,所述第一对象是对所述待获取物品存在有获取需求的潜在对象;
总量分布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待获取物品的第二获取期间存在获取需求的第一获取对象,且所述第一对象包括所述第一获取对象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对象在所述第二获取期间的第一获取总量的总量分布,其中,所述第二获取期间是允许获取所述待获取物品的期间,且在时间上晚于所述第一获取期间,所述第一获取总量是待确定的数值;
收益分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量分布和所述第一获取总量,确定用于对所述待获取物品进行配送的物品配送对象的配送收益的收益分布;
预配送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物品配送对象针对所述配送收益预先设置的风险厌恶程度,对所述收益分布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获取总量的数值,并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总量的数值确定所述物品配送对象对所述待获取物品的预配送量,其中,所述风险厌恶程度越高则表示所述物品配送对象越难以接受低配送收益。
11.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
CN202210035705.1A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0663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35705.1A CN114066375B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3/071420 WO2023134644A1 (zh) 2022-01-13 2023-01-09 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35705.1A CN114066375B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6375A CN114066375A (zh) 2022-02-18
CN114066375B true CN114066375B (zh) 2022-06-07

Family

ID=80231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35705.1A Active CN114066375B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66375B (zh)
WO (1) WO20231346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6375B (zh) * 2022-01-13 2022-06-07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6830B1 (en) * 1999-07-20 2006-11-14 World Factory, Inc. Method of producing, selling, and distributing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through the automated aggregation of orders and the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shipping volumes
CN106682850A (zh) * 2015-11-06 2017-05-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业务对象、提供仓储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60266B (zh) * 2016-01-11 2021-04-02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预售物品的物流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CN107292550A (zh) * 2016-03-31 2017-10-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资源的调度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685424A (zh) * 2018-12-25 2019-04-26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配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363476B (zh) * 2019-07-08 2023-09-08 上海天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货物入仓分配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717690A (zh) * 2019-10-22 2020-01-21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配送资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327075B (zh) * 2020-02-28 2023-11-07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物流配送中的配送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361993B (zh) * 2021-05-31 2023-06-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数据驱动的订货与预防性转运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3592384B (zh) * 2021-06-30 2023-08-22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电商快速配送的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066375B (zh) * 2022-01-13 2022-06-07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4644A1 (zh) 2023-07-20
CN114066375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27445B2 (en) Predictive recommendation system using price boosting
US20020046128A1 (en) Automatic pricing method and device
KR100551023B1 (ko) 개방형 입찰비 수익 기반의 추첨식 경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087148B (zh) 确定虚拟资源对象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169936A (zh) 一种优惠信息的提供方法以及装置
CN111080409A (zh) 一种推送信息的计算机装置、方法、设备及介质
US20150073889A1 (en) Dynamic Retailer Rewards Based on Attributes of Historical Transactions and Calculated Values
CN114066375B (zh) 一种预配送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570758B1 (ko) 구독몰과 금융사 간의 연계를 통한 인공지능 기반의 금융상품 자동추천 방법
JP645265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2015970A (zh) 产品推荐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5348617B2 (ja) 初期購入者抽出処理方法、初期購入者推奨方法、初期購入者抽出システム、初期購入者推奨システム
KR102576123B1 (ko) 제품 공동구매 연계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2381617B (zh) 网络购物方法及装置
KR101337945B1 (ko) 가상머니를 사용하여 가격할인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전자상거래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23117345A (ja) スマートボックスを用いた中古品取引サービス提供方法及び装置
CN111932319B (zh) 权益配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JP7095021B2 (ja) 提示装置、提示方法および提示プログラム
JP2019512830A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選択機能を搭載した購入ガイド情報提供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KR20160131374A (ko) 회원제 쇼핑몰 운영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KR20160073170A (ko) 쇼핑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Fan et al. Risk-aware bid optimization for online display advertisement
KR102504452B1 (ko) 인공지능 기반의 맞춤형 샘플박스 구독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2098860B1 (ko) 키워드 입찰가 결정 시스템,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CN109388424B (zh) 一种进行交互需求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