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5334A - 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5334A
CN114065334A CN202010772589.2A CN202010772589A CN114065334A CN 114065334 A CN114065334 A CN 114065334A CN 202010772589 A CN202010772589 A CN 202010772589A CN 114065334 A CN114065334 A CN 114065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urface
target wall
determining
target
point clo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725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翔
王佳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725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653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5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5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的属性;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属性,在所述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墙面;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被测墙面的属性,并根据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目标墙面上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解决了不同墙面类型导致虚拟靠尺的位置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后续垂直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墙面垂直度的实测实量是建筑施工领域墙面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现行的垂直度实测实量方法主要是施工人员采用2米靠尺对墙面人工测量。但随着建筑施工岗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劳动力平均年龄逐年增大。在此背景下,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建筑施工领域的自动化程度、减小劳动力需求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非接触式垂直度实测实量方法得到了发展。非接触式垂直度实测实量方法通过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深度相机等先进的传感器采集墙面数据,并对墙面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墙面垂直度测量结果。
然而,不论是人工方式还是非接触式方式,墙面垂直度实测实量的过程中的靠尺摆放位置都需遵循相应的企业标准。但由于实际工地中的墙面类型多样,现有的非接触式方式在自动生成的靠尺摆放位置时并没有考虑到墙面类型的影响,从而使得生成的靠尺摆放位置不合理,导致垂直度测量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固定的靠尺摆放位置在不同墙面类型的墙面中摆放不合理的问题,提高后续的垂直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的属性;
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属性,在所述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墙面;
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的属性,具体为:
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是否包括洞口区域;
所述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属性,在所述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墙面,具体为:
基于所述洞口区域的判断结果,在所述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目标墙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洞口区域的判断结果,在所述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目标墙面,包括:
当所述被测墙面不包括洞口区域时,将所述被测墙面作为所述目标墙面;
当所述被测墙面包括洞口区域时,对所述被测墙面沿预设方向进行划分得到不包括洞口区域的子墙面,并将各所述子墙面分别作为所述目标墙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墙面的尺寸;
将所述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个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其中,所述预设尺寸区间包括预设高度区间和/或预设宽度区间;
根据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以及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种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墙面的高度属于第一预设高度区间和/或目标墙面的宽度属于第一预设宽度区间,则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为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高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第一高度,所述第一预设宽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第一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种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墙面的高度不属于第一预设高度区间且目标墙面的宽度不属于第一预设宽度区间,则将所述目标墙面的宽度与至少一个第二预设宽度区间进行匹配,并基于匹配成功的第二预设宽度区间确定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和位置坐标函数;其中,各所述第二预设宽度区间互不相交。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避免在尺寸较小的目标墙面上确定不必要的靠尺位置,进而增加后续垂直度测量时的工作量或计算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以及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墙面的宽度和沿竖直方向上的任一边界的边界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宽度、所述边界坐标和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中的位置坐标函数确定所述虚拟靠尺的中心点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进一步地,在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之后,还包括:
如果所述被测墙面包括洞口区域,则将邻近所述洞口区域的虚拟靠尺作为待校准靠尺,判断所述待校准靠尺与所述洞口区域的洞口边界之间的最小水平边界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如果是,则对所述待校准靠尺的测量位置进行修正,以使最小水平边界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提高靠尺位置的合理性,进而提高后续的垂直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包括:
采集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所述点云数据进行平面拟合得到墙面法向量,计算所述墙面法向量与第一坐标轴之间的夹角;
根据所述夹角将所述点云数据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墙面法向量与所述第一坐标轴垂直;
将旋转后的点云数据进行平移以使所述被测墙面的任一边界角与所述第一坐标轴所在坐标系的原点重合,得到调整后的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将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与预设坐标系对齐,被测墙面处于预设坐标系的任一平面中,使得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都是基于同一坐标系而言,从而避免进行坐标系转换,提高数据计算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是否包括洞口区域,包括:
将所述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映射为二维图像;
基于所述二维图像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连通区域图像;
如果所述连通区域图像的尺寸大于预设区域尺寸阈值,则确定所述被测墙面包括洞口区域。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降低图像测量带来的误差且忽略较小的洞口区域对靠尺位置的影响,避免确定不必要的靠尺位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墙面属性确定模块,用于获取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的属性;
目标墙面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属性,在所述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墙面;
测量位置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所涉及的任一所述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所涉及的任一所述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
现有技术在确定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时,未考虑到墙面的类型对靠尺位置的影响,使得自动生成的靠尺位置相对固定。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被测墙面的属性,基于被测墙面的属性确定被测墙面上的至少一个目标墙面,并根据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目标墙面上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解决了不同墙面的类型导致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不合理的问题,提高了后续垂直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被测墙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划分后的被测墙面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确定被测墙面上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情况,该方法可以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装置由来执行,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可以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等智能设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获取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的属性。
其中,示例性的,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点云数据是指被测对象外观表面的点数据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基于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的属性,具体为:基于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是否包括洞口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基于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是否包括洞口区域,包括:将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映射为二维图像;基于二维图像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连通区域图像;如果连通区域图像的尺寸大于预设区域尺寸阈值,则确定被测墙面包括洞口区域。
其中,示例性的,将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中的每个点云数据值作为二维图像中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得到映射的二维图像。其中,二维图像的类型可以是彩色图像、灰度图像或黑白图像,此处对二维图像的类型不作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二维图像为彩色图像时,则像素值为RGB值。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二维图像为彩色图像时,将各像素点对应的RGB值进行灰度转换,得到各像素点对应的灰度值。其中,示例性的,灰度转换方法可以是浮点法、整数法、移位法或平均值法等。当二维图像为灰度图像或黑白图像时,则像素值为灰度值,具体的,灰度值为255表示白色,灰度值为0表示黑色。其中,示例性的,预设像素值可以是0-255中的任一数值。此处对预设像素值不作限定,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设置预设像素值。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被测墙面的示意图。图2中的(a)图表示不包括洞口区域的墙面,(b)图表示包括洞口区域的墙面。具体的,图2(a)图和(b)图中的白色连通区域表示实体墙面,黑色连通区域表示洞口区域。x轴和z轴表示与旋转校准后的点云数据对齐的坐标系中的坐标轴。以图2所示为例,预设像素值为0。
其中,示例性的,预设区域尺寸阈值可以是400mm×400mm。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一方面,忽略尺寸较小的洞口区域可避免确定不必要的靠尺位置。由于尺寸较小的洞口区域对后续的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小,如果不忽略尺寸较小的洞口区域则会使确定的靠尺位置较多,增加后续的不必要的测量计算压力。另一方面,在测量点云数据时容易受到点云采集设备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得二维图像的像素值与真实墙面存在测量误差,如不包括洞口区域的被测墙面上出现满足预设像素尺寸的像素点,进而使得判断结果出错。设置预设区域尺寸阈值则可以极大的降低由于测量误差带来的判断结果出错的概率,从而提高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确定的准确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获取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包括:采集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点云数据进行平面拟合得到墙面法向量,计算墙面法向量与第一坐标轴之间的夹角;根据夹角将点云数据进行旋转,以使墙面法向量与第一坐标轴垂直;将旋转后的点云数据进行平移以使被测墙面的任一边界角与第一坐标轴所在坐标系的原点重合,得到调整后的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基于最小二乘法或随机抽样一致算法(RANSAC)进行平面拟合,得到平面拟合方程和墙面法向量。
其中,第一坐标轴是预设坐标系中的坐标轴,示例性的,预设坐标系可以是世界坐标系,第一坐标轴可以是X轴、Y轴和Z轴中任一坐标轴。其中,示例性的,任一边界角可以是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或右下角。
以第一坐标轴为X轴为例,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点云采集设备上设置有倾角传感器,用于使点云数据的Z轴为竖直方向,且正方向朝上。
其中,具体的,墙面单位法向量n和X轴之间的夹角α满足公式: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091
其中,x表示与X轴平行且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z表示与Z轴平行且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具体的,x=(1,0,0),z=(0,0,1)。
根据夹角α将点云数据进行旋转,以使墙面法向量n与X轴垂直。具体的,将点云数据绕Z轴顺时针旋转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01
使得墙面法向量n与X轴垂直。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将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与预设坐标系对齐,使得点云数据和位置摆放规则中的位置信息都是基于同一坐标系而言,从而避免进行坐标系转换,降低数据计算量。
S120、基于被测墙面的属性,在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墙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基于被测墙面的属性,在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墙面,具体为:基于洞口区域的判断结果,在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目标墙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基于洞口区域的判断结果,在所述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目标墙面,包括:当被测墙面不包括洞口区域时,将被测墙面作为目标墙面;当被测墙面包括洞口区域时,对被测墙面沿预设方向进行划分得到不包括洞口区域的子墙面,并将各子墙面分别作为目标墙面。
其中,示例性的,预设方向可以是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举例而言,假设预设方向为水平方向,洞口区域数量为1个。当该洞口区域在被测墙面的最左边或最右边时,划分得到一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子墙面。当该洞口区域在被测墙面的中间位置时,即洞口区域的边界与被测墙面的边界不重合,划分得到两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子墙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墙面的类型包括单侧目标墙面和中间目标墙面。其中,单侧目标墙面包括左侧目标墙面和右侧目标墙面。具体的,左侧目标墙面是指与被测墙面的左边界重合的目标墙面,右侧目标墙面是指与被测墙面的右边界重合的目标墙面,中间目标墙面是指与至少两个洞口区域的边界部分重合或全部重合的目标墙面。如果从左边开始计数的话,左侧目标墙面为第一个目标墙面,右侧目标墙面为最后一个目标墙面。
S130、基于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虚拟靠尺在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基于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目标墙面的尺寸,基于目标墙面的尺寸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虚拟靠尺在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其中,具体的,根据预设坐标系中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确定目标墙面的尺寸。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构建目标墙面的尺寸与靠尺摆放规则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映射关系确定与目标墙面的尺寸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基于确定出的靠尺摆放规则计算得到虚拟靠尺在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其中,靠尺摆放规则包括靠尺摆放数量和虚拟靠尺的位置坐标函数。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被测墙面的属性,基于被测墙面的属性确定被测墙面上的至少一个目标墙面,并根据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目标墙面上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解决了不同墙面的类型导致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不合理的问题。当墙面上包括洞口区域时,生成的靠尺位置可能处于洞口区域,而基于该靠尺位置进行垂直度测量时,洞口区域的存在会使垂直度测量结果不准确。本发明实施例基于被测墙面的洞口区域的判断结果,在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目标墙面,并确定目标墙面上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解决了墙面上的洞口区域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使得确定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不会处于洞口区域内,从而提高了后续垂直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实施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包括: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墙面的尺寸;将所述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个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其中,所述预设尺寸区间包括预设高度区间和/或预设宽度区间;根据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以及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
S210、获取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的属性。
S220、基于被测墙面的属性,在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墙面。
S230、基于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目标墙面的尺寸,将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个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
其中,示例性的,基于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目标墙面的尺寸,包括:根据预设坐标系中点云数据的坐标信息确定目标墙面的尺寸,或基于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映射的二维图像中目标墙面的像素尺寸确定目标墙面的尺寸。其中,示例性的,目标墙面的尺寸可以是目标墙面的实际尺寸,也可以是二维图像中的像素尺寸,还可以是预设坐标系中设置的坐标系尺寸,此处对目标墙面的尺寸的类型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尺寸区间包括预设高度区间和/或预设宽度区间。其中,示例性的,高度是指目标墙面沿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宽度是指目标墙面沿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其中,将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种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具体的,将目标墙面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与预设高度区间和预设宽度区间进行匹配,用于确定目标墙面的尺寸所处的区间范围。
其中,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具体的,建立预设尺寸区间与靠尺摆放规则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映射关系确定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其中,预设尺寸区间包括第一预设高度区间、第一预设宽度区间和至少一种第二预设宽度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将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种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包括:如果目标墙面的高度属于第一预设高度区间和/或目标墙面的宽度属于第一预设宽度区间,则与目标墙面对应的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为零;其中,第一预设高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第一高度,第一预设宽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第一宽度。
其中,示例性的,将第一高度用h1表示,第一宽度用w1表示。具体的,第一预设高度区间和第一预设宽度区间可以分别表示为(0,h1)和(0,w1)。如果目标墙面的高度h小于第一高度h1和/或目标墙面的宽度w小于第一宽度w1,说明目标墙面的高度属于第一预设高度区间和/或目标墙面的宽度属于第一预设宽度区间,也就是说,目标墙面的高度与第一预设高度区间匹配和/或目标墙面的宽度与第一预设宽度区间匹配,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在预设尺寸区间与靠尺摆放规则之间的映射关系中,与第一预设高度区间和第一预设宽度区间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中的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为零,也就是说,在该目标墙面上不设置虚拟靠尺。其中,示例性的,h1=2000mm,w1=400mm。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尺寸较小的目标墙面对被测墙面的垂直度测量的影响不大,避免确定过多的靠尺,增加后续的工作量或计算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将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种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包括:如果目标墙面的高度不属于第一预设高度区间且目标墙面的宽度不属于第一预设宽度区间,则将目标墙面的宽度与至少一个第二预设宽度区间进行匹配,并基于匹配成功的第二预设宽度区间确定与目标墙面对应的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和位置坐标函数;其中,各第二预设宽度区间互不相交。
其中,各第二预设宽度区间互不相交,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对各第二预设宽度区间根据最大区间宽度或最小区间宽度进行排序,排序后的第二预设宽度区间相邻且互不相交。
其中,具体的,基于映射关系确定与匹配成功的第二预设宽度区间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中的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和位置坐标函数。其中,具体的,位置坐标函数包括目标墙面的宽度与虚拟靠尺沿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测量位置之间的关系函数,和/或预设测量位置。示例性的,第一坐标轴为X轴,位置坐标函数可以是w-d1或d。其中,d1表示虚拟靠尺在沿第一坐标轴方向上与坐标原点之间的预设水平距离,示例性的,d1=200mm。d表示虚拟靠尺在沿第一坐标轴方向上与坐标原点之间的预设水平距离,示例性的,d=250mm。
S240、根据与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以及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虚拟靠尺在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其中,具体的,如果位置坐标函数包括目标墙面的宽度与虚拟靠尺在第一坐标轴上的测量位置之间的关系函数,根据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目标墙面的宽度,并将该宽度代入到位置坐标函数中得到虚拟靠尺在第一坐标轴上的测量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在基于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虚拟靠尺在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之后,还包括:如果被测墙面包括洞口区域,则将邻近洞口区域的虚拟靠尺作为待校准靠尺,判断待校准靠尺与洞口区域的洞口边界之间的最小水平边界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如果是,则对待校准靠尺的测量位置进行修正,以使最小水平边界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
其中,示例性的,预设距离阈值可以是100mm。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自定义的位置坐标函数未考虑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与洞口区域之间的距离关系时,可以通过对当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进行修正,以保证洞口区域距离较近的位置设置有靠尺,从而提供后续垂直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种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并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解决了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使得最终得到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可以满足对不同尺寸的被测墙面的测量需求,并且避免在尺寸较小的目标墙面上设置靠尺,进而提高了后续垂直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降低了工作量或计算量。
实施例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可选的,所述根据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以及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墙面的宽度和沿竖直方向上的任一边界的边界坐标;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宽度、所述边界坐标和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中的位置坐标函数确定所述虚拟靠尺的中心点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
S310、获取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的属性。
S320、基于被测墙面的属性,在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墙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墙面为不包括洞口区域的被测墙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被测墙面包括至少一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目标墙面。
S330、基于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目标墙面的尺寸,将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个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目标墙面为不包括洞口区域的被测墙面时,示例性的,各第二预设宽度区间可以是[w1,w2)、[w2,w3]和(w3,+∞)。其中,具体的,w1<w2<w3。示例性的,w2=800mm和w3=3000mm。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被测墙面包括至少一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目标墙面时,预先设置的预设尺寸区间可以与被测墙面不包括洞口区域的实施例中的预设尺寸区间不同。其中,示例性的,第一预设高度区间为(0,h2),第二预设高度区间为[h2,+∞),第一预设宽度区间为(0,w4),各第二预设宽度区间分别为[w4,w5)、[w5,w6]和(w6,+∞)。示例性的,h2=2000mm,w4=150mm,w5=600mm,w6=3000mm。
其中,具体的,建立预设尺寸区间与靠尺摆放规则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其中,靠尺摆放规则包括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和位置坐标函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当目标墙面为不包括洞口区域的被测墙面时,预设尺寸区间与靠尺摆放规则中的位置坐标函数的映射关系包括[w1,w2)区间对应的位置坐标函数包括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71
对应的摆放数量为1个。[w2,w3]区间对应的位置坐标函数包括d1和w-d1,对应的摆放数量为2个。(w3,+∞)区间对应的位置坐标函数包括d1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72
和w-d1,对应的摆放数量为3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位置坐标函数还包括虚拟靠尺在除第一坐标轴以外的其他坐标轴上的测量位置。其中,示例性的,以第一坐标轴为X轴,Y轴位置坐标设置为0,Z轴位置坐标设置为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73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示意图,图5以被测墙面上不包括洞口区域为例,以被测墙面的左边界为例。图5中的白色方框表示被测墙面,黑色矩形表示靠尺。如图5中的(a)图所示,当目标墙面的宽度w满足w∈[w1,w2)时,则目标墙面的位置坐标函数为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74
如图5中的(b)图所示,当目标墙面的宽度w满足w∈[w2,w3]时,则目标墙面的位置坐标函数包括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81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82
如图5中的(c)图所示,当目标墙面的宽度w满足w∈(w3,+∞)时,则目标墙面的位置坐标函数包括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83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84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划分后的被测墙面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白色方框表示被测墙面,假设被测墙面上存在m个洞口区域,则被测墙面可划分得到m+1个目标墙面,则左侧目标墙面的宽度为w(1),中间目标墙面的宽度为w(i),右侧目标墙面的宽度为w(m +1)。图6以中间目标墙面i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白色方框中的黑色连通区域分别表示与中间目标墙面i相邻的洞口区域i-1和洞口区域i。具体的,中间目标墙面i的左边界与洞口区域i-1的右边界部分重合,中间目标墙面i的左边界坐标与洞口区域i-1的右边界坐标相同,即洞口区域i-1的最大边界坐标,该边界坐标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85
中间目标墙面i的右边界坐标与洞口区域i的左边界坐标相同,即洞口区域i的最小边界坐标,该边界坐标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86
具体的,中间目标墙面的宽度w(i)满足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87
其中,当i=0时,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88
当i=m时,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89
其中,W表示被测墙面的总宽度。示例性的,如果任一边界坐标均为各目标墙面的左边界时,则不同目标墙面的边界坐标依次为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81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当被测墙面包括至少一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目标墙面时,预设尺寸区间与靠尺摆放规则中的位置坐标函数的映射关系包括[w4,w5)对应的位置坐标函数为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811
对应的摆放数量为1个。[w5,w6]对应的位置坐标函数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91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92
对应的摆放数量为2个。(w6,+∞)对应的位置坐标函数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93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94
对应的摆放数量为3个。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不同类型的目标墙面对应的预设尺寸区间不同。其中,目标墙面的类型包括左侧目标墙面、右侧目标墙面和中间目标墙面中至少一种。具体的,左侧目标墙面和右侧目标墙面只有一侧存在临近的洞口区域,中间目标墙面的左右两侧均存在临近的洞口区域。当目标墙面的类型为左侧目标墙面或右侧目标墙面时,w5=600mm,当目标墙面的类型为中间目标墙面,w5=400mm。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以左侧目标墙面、中间目标墙面和右侧目标墙面的墙面宽度均满足[w4,w5)为例。则左侧目标墙面的右边界坐标为目标边界坐标,且目标墙面的位置坐标函数为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95
中间目标墙面的右边界坐标为目标边界坐标,且目标墙面的位置坐标函数为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96
右侧目标墙面的左边界坐标为目标边界坐标,且目标墙面的位置坐标函数为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197
S340、根据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目标墙面的宽度和沿竖直方向上的任一边界的边界坐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目标墙面为不包括洞口区域的被测墙面时,目标墙面的宽度为被测墙面的宽度,目标墙面沿竖直方向上的任一边界的边界坐标为被测墙面的边界坐标。具体的,当被测墙面与预设坐标系对齐时,示例性的,被测墙面在第一坐标轴上的边界坐标包括0或被测墙面的宽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被测墙面包括至少一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目标墙面时,目标墙面的宽度为基于洞口区域划分得到的墙面的宽度,示例性的,目标墙面的任一边界可以是左边界或右边界,其中,目标墙面的左边界和/或右边界与邻近的洞口区域的边界部分重合或全部重合。
S350、基于目标墙面的宽度、边界坐标和与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中的位置坐标函数确定虚拟靠尺的中心点在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测量位置的类型包括左边界位置、中间位置和右边界位置中至少一种。示例性的,当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为1个时,则该测量位置的类型为中间位置,当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为2个时,则两个靠尺对应的测量位置的类型分别为左边界位置和右边界位置,当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为3个时,则三个靠尺对应的测量位置的类型分别为左边界位置、中间位置和右边界位置。
其中,具体的,将目标墙面的宽度和边界坐标代入到位置坐标函数中,得到虚拟靠尺的中心点在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当目标墙面的类型为中间目标墙面,且目标靠尺数量为至少两个时,则最左边和最右边的虚拟靠尺的位置坐标函数分别为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201
Figure BDA0002617197900000202
其中,示例性的,d1=100mm。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由于对洞口区域附近的墙面的垂直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要求较高,如果靠尺距离洞口区域的边界太远会使测量得到的准确度较差。当以与洞口区域的边界重合的两个边界分别作为目标边界时,将最左边和最右边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均设置为离洞口区域较近的位置,可以提高垂直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只是对映射关系进行示例性的解释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定。此处对区间中的高度或宽度的具体数值也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设置。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目标墙面的宽度和沿竖直方向上的任一边界的边界坐标,并基于目标墙面的宽度、边界坐标和与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中的位置坐标函数确定与目标墙面对应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解决了包括洞口区域的被测墙面上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问题,并且可以进一步通过边界坐标对洞口区域附近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进行限定,从而提高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合理性,进而提高后续的垂直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实施例四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确定被测墙面上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情况,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可以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等智能设备。该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装置包括:墙面属性确定模块410、目标墙面确定模块420和测量位置确定模块430。
其中,墙面属性确定模块410,用于获取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的属性;
目标墙面确定模块420,用于基于被测墙面的属性,在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墙面;
测量位置确定模块430,用于基于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虚拟靠尺在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被测墙面的属性,并根据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目标墙面上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解决了不同墙面的类型导致虚拟靠尺的位置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后续垂直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墙面属性确定模块410包括:
洞口区域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是否包括洞口区域;
目标墙面确定模块420具体用于:
基于洞口区域的判断结果,在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目标墙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目标墙面确定模块420具体用于:
当被测墙面不包括洞口区域时,将被测墙面作为目标墙面;
当被测墙面包括洞口区域时,对被测墙面沿预设方向进行划分得到不包括洞口区域的子墙面,并将各子墙面分别作为目标墙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测量位置确定模块430包括:
目标墙面的尺寸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目标墙面的尺寸;
靠尺摆放规则确定单元,用于将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个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其中,预设尺寸区间包括预设高度区间和/或预设宽度区间;
测量位置确定单元,根据与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以及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虚拟靠尺在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靠尺摆放规则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目标墙面的高度属于第一预设高度区间和/或目标墙面的宽度属于第一预设宽度区间,则与目标墙面对应的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为零;其中,第一预设高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第一高度,第一预设宽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第一宽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靠尺摆放规则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目标墙面的高度不属于第一预设高度区间且目标墙面的宽度不属于第一预设宽度区间,则将目标墙面的宽度与至少一个第二预设宽度区间进行匹配,并基于匹配成功的第二预设宽度区间确定与目标墙面对应的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和位置坐标函数;其中,各第二预设宽度区间互不相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测量位置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目标墙面的宽度和沿竖直方向上的任一边界的边界坐标;
基于目标墙面的宽度、边界坐标和与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中的位置坐标函数确定虚拟靠尺的中心点在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测量位置修正模块,用于如果被测墙面包括洞口区域,则将邻近洞口区域的虚拟靠尺作为待校准靠尺,判断待校准靠尺与洞口区域的洞口边界之间的最小水平边界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如果是,则对待校准靠尺的测量位置进行修正,以使最小水平边界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洞口区域确定单元包括:
点云数据调整子单元,用于采集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点云数据进行平面拟合得到墙面法向量,计算墙面法向量与第一坐标轴之间的夹角;根据夹角将点云数据进行旋转,以使墙面法向量与第一坐标轴垂直;将旋转后的点云数据进行平移以使被测墙面的任一边界角与第一坐标轴所在坐标系的原点重合,得到调整后的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洞口区域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将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映射为二维图像;
基于二维图像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连通区域图像;
如果连通区域图像的尺寸大于预设区域尺寸阈值,则确定被测墙面包括洞口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五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方法的实现提供服务,可配置上述实施例中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装置。图9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设备12的框图。图9显示的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9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9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9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设备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设备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方法。
通过上述设备,解决了墙面上的洞口区域导致虚拟靠尺的位置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后续垂直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的属性;
基于被测墙面的属性,在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墙面;
基于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虚拟靠尺在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的属性;
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属性,在所述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墙面;
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的属性,具体为:
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是否包括洞口区域;
所述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属性,在所述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墙面,具体为:
基于所述洞口区域的判断结果,在所述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目标墙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洞口区域的判断结果,在所述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不包括洞口区域的目标墙面,包括:
当所述被测墙面不包括洞口区域时,将所述被测墙面作为所述目标墙面;
当所述被测墙面包括洞口区域时,对所述被测墙面沿预设方向进行划分得到不包括洞口区域的子墙面,并将各所述子墙面分别作为所述目标墙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墙面的尺寸;
将所述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个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其中,所述预设尺寸区间包括预设高度区间和/或预设宽度区间;
根据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以及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种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墙面的高度属于第一预设高度区间和/或目标墙面的宽度属于第一预设宽度区间,则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为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高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第一高度,所述第一预设宽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第一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墙面的尺寸与至少一种预设尺寸区间进行匹配,基于匹配成功的预设尺寸区间确定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墙面的高度不属于第一预设高度区间且目标墙面的宽度不属于第一预设宽度区间,则将所述目标墙面的宽度与至少一个第二预设宽度区间进行匹配,并基于匹配成功的第二预设宽度区间确定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虚拟靠尺的摆放数量和位置坐标函数;其中,各所述第二预设宽度区间互不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以及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墙面的宽度和沿竖直方向上的任一边界的边界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宽度、所述边界坐标和与所述目标墙面对应的靠尺摆放规则中的位置坐标函数确定所述虚拟靠尺的中心点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之后,还包括:
如果所述被测墙面包括洞口区域,则将邻近所述洞口区域的虚拟靠尺作为待校准靠尺,判断所述待校准靠尺与所述洞口区域的洞口边界之间的最小水平边界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如果是,则对所述待校准靠尺的测量位置进行修正,以使最小水平边界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包括:
采集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所述点云数据进行平面拟合得到墙面法向量,计算所述墙面法向量与第一坐标轴之间的夹角;
根据所述夹角将所述点云数据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墙面法向量与所述第一坐标轴垂直;
将旋转后的点云数据进行平移以使所述被测墙面的任一边界角与所述第一坐标轴所在坐标系的原点重合,得到调整后的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是否包括洞口区域,包括:
将所述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映射为二维图像;
基于所述二维图像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与预设像素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连通区域图像;
如果所述连通区域图像的尺寸大于预设区域尺寸阈值,则确定所述被测墙面包括洞口区域。
11.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墙面属性确定模块,用于获取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并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点云数据判断被测墙面的属性;
目标墙面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被测墙面的属性,在所述被测墙面上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墙面;
测量位置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墙面的点云数据和靠尺摆放规则,确定所述虚拟靠尺在所述目标墙面上的测量位置。
12.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
CN202010772589.2A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0653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2589.2A CN114065334A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2589.2A CN114065334A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5334A true CN114065334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31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72589.2A Pending CN114065334A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653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10543A2 (en) Method for training object detection model, object det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1986159B (zh) 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缺陷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63087B (zh) 一种人脸姿态识别方法及系统
US11861919B2 (en) Text recogni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362420B (zh) 道路标注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991459A (zh) 一种相机标定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6844177A (zh) 一种表格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09135B (zh) 元素标注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4359383A (zh) 一种图像定位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723799B (zh) 坐标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05090A (zh) 图片矫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68915A (zh) 一种图纸校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65334A (zh) 一种虚拟靠尺的测量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205889A (zh) 偏移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88447A (zh) 印制电路板检测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61371B (zh) 道路提取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696154B (zh) 坐标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58714B (zh) 一种缺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43358B (zh) 相机的外参标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5359473A (zh) 一种指针型表读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2020799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boundary points of bottom surface of vehicle, roadside device and cloud control platform
CN116309660A (zh) 一种直线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77055A (zh) 一种印章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41780A (zh) 一种遮挡物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350995A (zh) 一种产品缺陷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18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