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3411A - 信息处理装置、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3411A
CN114063411A CN202110405861.8A CN202110405861A CN114063411A CN 114063411 A CN114063411 A CN 114063411A CN 202110405861 A CN202110405861 A CN 202110405861A CN 114063411 A CN114063411 A CN 114063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voltage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he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058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菊地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063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34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mode of operation, e.g. standby, warming-up, err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在加热构件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的信息处理装置、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获取部、导出部以及判定部。获取部获取表示向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对片材进行加热的发热部施加的电压的电压信息。导出部导出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的变动幅度。判定部使用由所述导出部导出的变动幅度和作为基准的变动幅度来判定在所述发热部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信息处理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用于使色调剂定影的定影装置。定影装置具备加热构件。作为加热构件,有时使用电阻体。在该情况下,以往使用电阻体的电阻变化来检测加热构件的不良状况的预兆。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使用电阻变化来判定在加热构件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是困难的。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在加热构件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的信息处理装置、系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拥有获取部、导出部以及判定部。获取部获取表示向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对片材进行加热的发热部施加的电压的电压信息。导出部导出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的变动幅度。判定部使用由所述导出部导出的变动幅度和作为基准的变动幅度来判定在所述发热部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服务器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的图。
图4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具体例的图。
图5是加热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6是加热器单元的主视剖视图。
图7是加热器单元的仰视图。
图8是加热器温度计以及恒温器的俯视图。
图9是加热装置的电路图。
图10是示出表示从朝向发热体组开始通电时起的经过时间与筒状膜的温度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在新品状态下向发热体组施加的电压的变动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在不良状况预兆状态下向发热体组施加的电压的变动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基准电压信息所涉及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14是示出运转电压信息所涉及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15是示出基于判定部的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图像形成装置;51、服务器;515、判定部;516、通知部;1、显示器;2、扫描部;3、图像形成单元;4、片材供给部;5、搬运部;6、控制部;7、排纸托盘;8、控制面板;9、翻转单元;10、壳体;20、片材收容部;30、定影装置;301、膜单元;31、凸缘;32、芯棒;33、弹性层;34、脱模层;35、定影膜;36、支撑构件;38、支架;40、加热器单元;41、基板;43、绝缘层;45、发热体组;62、加热器温度计;64、膜温度计;68、恒温器;92、存储器;93、辅助存储装置;95、电源;961、中央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962、端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1、电源电压检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提供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在加热构件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的信息处理装置、系统。以下,对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图像形成装置、服务器在内的系统50的结构例的图。系统50由一个以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一个以上的便携终端54以及服务器51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便携终端54以及服务器51与网络52连接。网络52是互联网等网络。图像形成装置100存储表示向对片材进行加热的后述的发热部施加的电压的电压信息。图像形成装置100将所存储的电压信息向服务器51发送。电压信息的细节见后述。
服务器51是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由运算装置、存储装置等构成。服务器51获取从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来的电压信息。服务器51导出所获取的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的变动幅度。服务器51使用所导出的变动幅度和成为基准的变动幅度来通知表示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的警告。通知目的地是图像形成装置100或者便携终端54。便携终端54是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维护的服务人员所携带的终端。
图2是示出服务器51的结构的图。服务器51包括基准电压信息获取部511、基准电压信息存储部512、运转电压信息获取部513、导出部514、判定部515以及通知部516。
图像形成装置100将基准电压信息和运转电压信息这两种电压信息向服务器51发送。基准电压信息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出厂前、设置时等图像形成装置100为新品的状态下检测出的电压的电压信息。运转电压信息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实际运转时检测出的电压的电压信息。
服务器51首先通过基准电压信息获取部511获取基准电压信息。基准电压信息获取部511向导出部514输出所获取的基准电压信息。导出部514从基准电压信息来导出判定部515在判定中使用的基准电压和基准变动幅度,并存储于基准电压信息存储部512。
运转电压信息获取部513获取运转电压信息,并向导出部514输出。导出部514从运转电压信息导出判定部515在判定中使用的运转电压和运转变动幅度,并向判定部515输出。判定部515使用从导出部514输出的运转电压和运转变动幅度、基准变动幅度和基准电压来判定在发热部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判定部515将判定结果向通知部516输出。判定结果以OK或者NG输出。OK表示在发热部没有不良状况的预兆。NG表示在发热部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通知部516在判定结果为NG的情况下,向图像形成装置100或者便携终端54通知表示在发热部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的警告。预先由用户或者服务人员等设定是将通知目的地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00、还是便携终端54、还是这两者。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发热部等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的概略的图。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是复合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壳体10、显示器1、扫描部2、图像形成单元3、片材供给部4、搬运部5、排纸托盘7、翻转单元9、控制面板8以及控制部6。
图像形成装置100使用色调剂等显影剂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片材S例如是纸、标签用纸。片材S只要是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在其表面形成图像的片材即可,可以是任意的片材。
壳体10形成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形。显示器1是液晶显示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显示器1显示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关的各种信息。
扫描部2将读取对象的图像信息读取为光的明暗。扫描部2记录所读取的图像信息。扫描部2将所生成的图像信息向图像形成单元3输出。此外,所记录的图像信息也可以经由网络发送到其它信息处理装置。
图像形成单元3基于从扫描部2接收到的图像信息或者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信息,通过色调剂等记录剂来形成输出图像(以下,称为色调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3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的表面上。图像形成单元3对片材S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色调剂图像定影于片材S。图像形成单元3的细节见后述。此外,片材S既可以是由片材供给部4供给的片材,也可以是手动送入的片材。
片材供给部4配合图像形成单元3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时机逐张地将片材S向搬运部5供给。片材供给部4具备片材收容部20和拾取辊21。
片材收容部20收纳预定的尺寸以及种类的片材S。拾取辊21从片材收容部20逐张地取出片材S。拾取辊21将取出的片材S朝向搬运部5供给。
搬运部5将从片材供给部4供给的片材S向图像形成单元3搬运。搬运部5具备搬运辊23和对齐辊24。搬运辊23将从拾取辊21供给的片材S朝向对齐辊24搬运。搬运辊23使片材S的搬运方向的顶端与对齐辊24的夹持部N抵触。
对齐辊24通过在夹持部N中使片材S挠曲来整理搬运方向上的片材S的顶端的位置。对齐辊24根据图像形成单元3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的时机来搬运片材S。
对图像形成单元3进行说明。图像形成单元3具备多个图像形成部25、激光扫描单元26、中间转印带27、转印部28以及定影装置30。图像形成部25具备感光鼓255。图像形成部25在感光鼓255上形成与来自扫描部2或者外部的图像信息相应的色调剂图像。多个图像形成部251、252、253、254分别形成基于黄、品红、青、黑的色调剂的色调剂图像。
在感光鼓255的周围配置有带电器、显影器等。带电器使感光鼓255的表面带电。显影器收容包括黄、品红、青以及黑的色调剂的显影剂。显影器对感光鼓255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结果是,在感光鼓255上形成基于各色的色调剂的色调剂图像。
激光扫描单元26向带电的感光鼓255扫描激光L,使感光鼓255曝光。激光扫描单元26分别利用激光LY、LM、LC、LK对各颜色的图像形成部251、252、253、254的感光鼓255进行曝光。由此,激光扫描单元26在感光鼓255上形成静电潜像。
感光鼓255的表面的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7。转印部28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7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转印到片材S的表面上。定影装置30对转印到片材S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色调剂图像定影于片材S。定影装置30的细节见后述。
翻转单元9为了在片材S的背面形成图像而使片材S翻转。翻转单元9通过转回使从定影装置30排出的片材S正反翻转。翻转单元9将翻转后的片材S朝向对齐辊24搬运。
排纸托盘7载置形成有图像并被排出的片材S。控制面板8具备多个按钮。控制面板8接受用户的操作。控制面板8将与由用户进行的操作相应的信号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部6输出。此外,显示器1和控制面板8也可以构成为一体的触摸面板。控制部6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部的控制。控制部6的细节见后述。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硬件结构的具体例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通过总线连接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91、存储器92、辅助存储装置93等,执行程序。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程序的执行而作为具备扫描部2、图像形成单元3、片材供给部4、搬运部5、翻转单元9、控制面板8、通信部90的装置发挥功能。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功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使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硬件来实现。程序也可以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是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程序也可以经由电气通信线路发送。
CPU91通过执行存储于存储器92以及辅助存储装置93的程序而作为控制部6发挥功能。控制部6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功能部的动作。辅助存储装置93使用磁硬盘装置、半导体存储装置等存储装置而构成。
辅助存储装置93存储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关的各种信息。通信部90构成为包括用于将本装置与外部装置连接的通信接口。通信部90经由通信接口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对定影装置30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示出定影装置30的图。定影装置30包括加压辊302和膜单元301。
在加压辊302与膜单元301之间形成夹持部N。加压辊302对进入夹持部N的片材S的色调剂图像t进行加压。加压辊302通过自转来搬运片材S。加压辊302具备芯棒32、弹性层33以及脱模层34。这样,加压辊302能够将表面按压于定影膜35且能够被旋转驱动。
芯棒32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为圆柱状。芯棒32的轴向上的两端部被支撑为能够旋转。芯棒32被马达(未图示)驱动而旋转。芯棒32与凸轮构件(未图示)抵接。凸轮构件通过旋转而使芯棒32相对于膜单元301接近以及远离。
弹性层33由硅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弹性层33在芯棒32的外周面上形成为一定的厚度。脱模层34由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等树脂材料形成。脱模层形成于弹性层33的外周面上。对于加压辊302的外周面的硬度,期望在ASKER-C硬度计中在9.8N的载荷下为40°~70°。由此,确保了夹持部N的面积和加压辊302的耐久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硬度设为60°。
加压辊302能够通过凸轮构件的旋转而相对于膜单元301接近以及远离。当使加压辊302接近膜单元301并通过加压弹簧进行按压时,形成夹持部N。另一方面,在定影装置30中发生片材S的卡纸的情况下,通过使加压辊302远离膜单元301而能够去除片材S。另外,在睡眠时等定影膜35停止旋转的状态下,通过使加压辊302远离膜单元301而防止定影膜35的塑性变形。
加压辊302被马达驱动而旋转。当加压辊302在形成有夹持部N的状态下旋转时,膜单元301的定影膜35从动旋转。加压辊302通过在夹持部N配置有片材S的状态下旋转而将片材S沿搬运方向W搬运。
膜单元301对进入夹持部N的片材S的色调剂图像t进行加热。膜单元301具备定影膜35、加热器单元40、导热构件49、支撑构件36、支架38、加热器温度计62、恒温器68以及膜温度计64。
定影膜35形成为筒状。定影膜35从内周侧起依次具备基层、弹性层以及脱模层。基层形成为筒状。弹性层层叠配置于基层的外周面上。弹性层由硅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脱模层层叠配置于弹性层的外周面上。脱模层由PFA树脂等材料形成。
图6是图7的IV-IV线处的加热器单元的主视剖视图。图7是加热器单元的仰视图(从+z方向观察的图)。加热器单元40具备基板(发热体基板)41、发热体组45以及布线组55。发热体组45是发热部的一个例子。
基板41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者氮化铝等陶瓷材料等形成。基板41形成为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基板41配置于定影膜35的径向内侧。基板41将定影膜35的轴向作为长边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如以下这样定义。y方向是基板41的长边方向。y方向与定影膜35的宽度方向平行。如后所述,+y方向是从中央部发热体451朝向第一端部发热体452的方向。x方向是基板41的短边方向,+x方向是片材S的搬运方向(下游侧的方向)。z方向是基板41的法线方向,+z方向是发热体组45相对于基板41配置的方向。在基板41的+z方向上的面上由玻璃材料等形成有绝缘层43。
发热体组45配置于基板41。如图6所示,发热体组45形成于绝缘层43的+z方向上的面。发热体组45由TCR(电阻温度系数)材料形成。例如,发热体组45由银·钯合金等形成。发热体组45的外形形成为以y方向为长边方向、以x方向为短边方向的长方形状。
如图7所示,发热体组45具备以在y方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中央部发热体451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中央部发热体451配置于发热体组45的y方向上的中央部。中央部发热体451也可以通过组合以在y方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小发热体而构成。第一端部发热体452配置于中央部发热体451的+y方向、且是发热体组45的+y方向上的端部。第二端部发热体453配置于中央部发热体451的-y方向、且是发热体组45的-y方向上的端部。中央部发热体451与第一端部发热体452的边界线既可以与x方向平行地配置,也可以与x方向交叉地配置。中央部发热体451与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边界线也同样。
发热体组45通过通电而发热。中央部发热体451的电阻值比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电阻值小。中央部发热体451与第一端部发热体452的电阻值比率为1:3~1:7的范围即可,进一步优选为1:4~1:6的范围即可。中央部发热体451与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电阻值比率为1:3~1:7的范围即可,进一步优选为1:4~1:6的范围即可。
y方向上的宽度较小的片材S通过定影装置30的y方向上的中央部。在该情况下,控制部6仅使中央部发热体451发热。另一方面,在y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的片材S的情况下,控制部6使发热体组45整体发热。因此,中央部发热体451与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相互独立地被控制发热。另外,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同样地被控制发热。
布线组55由银等金属材料形成。布线组55具备中央部接点520、中央部布线530、端部接点521、第一端部布线531、第二端部布线532、共用接点58以及共用布线57。
中央部接点520配置于发热体组45的-y方向上。中央部布线530配置于发热体组45的+x方向。中央部布线530连接中央部发热体451的+x方向上的端边和中央部接点520。
端部接点521配置于中央部接点520的-y方向上。第一端部布线531配置于发热体组45的+x方向、且是中央部布线530的+x方向。第一端部布线531连接第一端部发热体452的+x方向上的端边和端部接点521的+x方向上的端部。第二端部布线532配置于发热体组45的+x方向、且是中央部布线530的-x方向。第二端部布线532连接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x方向上的端边与端部接点521的-x方向上的端部。
共用接点58配置于发热体组45的+y方向。共用布线57配置于发热体组45的-x方向。共用布线57连接中央部发热体451、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x方向上的端边与共用接点58。
这样,在发热体组45的+x方向上配置有第二端部布线532、中央部布线530以及第一端部布线531。与此相对地,在发热体组45的-x方向上仅配置有共用布线57。因此,发热体组45的x方向上的中心454配置于比基板41的x方向上的中心455靠-x方向的位置。
如图5所示,定义连结加压辊302的中心pc和膜单元301的中心hc的直线CL。基板41的x方向上的中心455配置于比直线CL靠+x方向的位置。由此,由于基板41在夹持部N的+x方向上伸长,因此易于从膜单元301剥离通过了夹持部N的片材S。
发热体组45的x方向上的中心454配置于直线CL上。发热体组45整体包含在夹持部N的区域内,且配置于夹持部N的中心。由此,夹持部N的热分布变得均匀,通过夹持部N的片材S被均匀地加热。
如图6所示,在绝缘层43的+z方向上的面形成有发热体组45以及布线组55。以覆盖发热体组45以及布线组55的方式由玻璃材料等形成保护层46。保护层46提高加热器单元40与定影膜35之间的滑动性。
如图5所示,加热器单元40配置于定影膜35的内侧。在定影膜35的内周面涂布有润滑剂(未图示)。加热器单元40经由润滑剂与定影膜35的内周面接触。当加热器单元40发热时,润滑剂的粘度降低。由此,确保了加热器单元40与定影膜35之间的滑动性。如上所述,定影膜35是边通过一方的面与加热器单元40接触边在加热器单元40的表面上滑动的带状薄膜。
导热构件49由铜等导热率较高的金属材料形成。导热构件49的外形与加热器单元40的基板41的外形相同。导热构件49以与加热器单元40的-z方向上的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在导热构件49中的与加热器单元40的接触面实施镀镍。
支撑构件36具有刚性、耐热性、隔热性,由液晶聚合物等树脂材料形成。支撑构件36以覆盖加热器单元40的x方向上的两侧和-z方向的方式配置。支撑构件36经由导热构件49支撑加热器单元40。在支撑构件36的x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圆形倒角。支撑构件36在加热器单元40的x方向上的两端部支撑定影膜35的内周面。
当通过定影装置30的片材S被加热时,根据片材S的尺寸在加热器单元40中产生温度分布。当加热器单元40局部成为高温时,其温度有可能超过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支撑构件36的耐热温度。导热构件49使加热器单元40的温度分布平均化。由此,确保支撑构件36的耐热性。
图5所示的支架38由钢板材料等形成。支架38的与y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U字状。支架38以利用支撑构件36堵塞U字的开口部的方式装配于支撑构件36的-z方向。支架38在y方向上伸长。支架38的y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壳体。由此,膜单元301被图像形成装置100支撑。支架38提高膜单元301的弯曲刚性。在支架38的y方向上的两端部附近装配有限制定影膜35朝向y方向移动的凸缘31。
加热器温度计62以隔着导热构件49的方式配置于加热器单元40的-z方向上。例如,加热器温度计62是热敏电阻。加热器温度计62装配并被支撑于支撑构件36的-z方向上的面。加热器温度计62的感温元件通过沿z方向贯通支撑构件36的孔而与导热构件49接触。加热器温度计62经由导热构件49测定加热器单元40的温度。加热器温度计62隔着用于使朝向加热器单元40的接触状态稳定的陶瓷纸等而配置有热敏电阻元件,进一步覆盖有聚酰亚胺带等绝缘物。
恒温器68与加热器温度计62同样地配置。恒温器68组装于后述的电路。恒温器68在经由导热构件49检测到的加热器单元40的温度超过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切断朝向发热体组45的通电。
图8是加热器温度计以及恒温器的俯视图(从-z方向观察的图)。在图8中,省略了支撑构件36的记载。此外,与加热器温度计62、恒温器68以及膜温度计64的配置相关的以下的说明是说明各个感温元件的配置的内容。
以在y方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加热器温度计62(中央部加热器温度计620、端部加热器温度计621)。多个加热器温度计62配置于发热体组45的y方向上的范围内。多个加热器温度计62配置于发热体组45的x方向上的中心。即,从z方向观察,多个加热器温度计62与发热体组45在至少一部分上重叠。多个恒温器68(中央部恒温器681、端部恒温器680)也与上述多个加热器温度计62同样地配置。
多个加热器温度计62具备中央部加热器温度计620和端部加热器温度计621。中央部加热器温度计620测定中央部发热体451的温度。中央部加热器温度计620配置于中央部发热体451的范围内。即,从z方向观察,中央部加热器温度计620与中央部发热体451重叠。
端部加热器温度计621测定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温度。如上所述,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同样地被控制发热。因此,第一端部发热体452的温度与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温度相等。端部加热器温度计621配置于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范围内。即,从z方向观察,端部加热器温度计621与第二端部发热体453重叠。
多个恒温器68具备中央部恒温器681和端部恒温器680。中央部恒温器681在中央部发热体451的温度超过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切断朝向发热体组45的通电。中央部恒温器681配置于中央部发热体451的范围内。即,从z方向观察,中央部恒温器681与中央部发热体451重叠。
端部恒温器680在第一端部发热体452的温度超过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切断朝向发热体组45的通电。如上所述,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同样地被控制发热。因此,第一端部发热体452的温度与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温度相等。端部恒温器680配置于第一端部发热体452的范围内。即,从z方向观察,端部恒温器680与第一端部发热体452重叠。
由此,在中央部发热体451的范围内配置有中央部加热器温度计620以及中央部恒温器681。由此,测定中央部发热体451的温度。另外,在中央部发热体451的温度超过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切断朝向发热体组45的通电。另一方面,在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范围内配置有端部加热器温度计621以及端部恒温器680。由此,测量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温度。另外,在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温度超过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切断朝向发热体组45的通电。
多个加热器温度计62以及多个恒温器68沿y方向交替地排列配置。如上所述,在中央部发热体451的+y方向上配置有第一端部发热体452。在该第一端部发热体452的范围内配置有端部恒温器680。中央部加热器温度计620配置于比中央部发热体451的y方向上的中心靠+y方向的位置。中央部恒温器681配置于比中央部发热体451的y方向上的中心靠-y方向的位置。如上所述,在中央部发热体451的-y方向上配置第二端部发热体453。在该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范围内配置有端部加热器温度计621。由此,端部恒温器680、中央部加热器温度计620、中央部恒温器681以及端部加热器温度计621从+y方向至-y方向依次排列配置。
通常,恒温器68利用与温度变化相伴的双金属的弯曲变形而连接以及切断电路。恒温器配合双金属的形状而形成为细长。另外,端子从恒温器68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朝向外侧伸长。外部布线的连接器通过铆接而与该端子连接。因此,需要在恒温器68的长边方向上的外侧确保空间。在定影装置30中,由于在x方向上没有空间余量,因此恒温器68的长边方向沿y方向配置。此时,若将多个恒温器68在y方向上相邻配置,则难以确保外部布线的连接空间。
如上所述,多个加热器温度计62以及多个恒温器68沿y方向交替地排列配置。由此,在恒温器68的y方向上的旁边配置有加热器温度计62。因此,能够确保外部布线相对于恒温器68的连接空间。另外,恒温器68以及加热器温度计62的y方向上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由此,通过在最佳的位置配置恒温器68以及加热器温度计62而能够控制定影装置30的温度。进一步,与多个恒温器68连接的交流布线和与多个加热器温度计62连接的直流布线的分离变得容易。由此,能够抑制电路中的噪声的产生。
如图5所示,膜温度计64配置于定影膜35的内侧、且是加热器单元40的+x方向。膜温度计64与定影膜35的内周面接触,测定定影膜35的温度。
图9是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的电路图。在图9中,图7的仰视图配置于纸面的上方,图8的俯视图配置于纸面的下方。另外,在图9中,在下方的俯视图的上方,与定影膜35的截面一并记载有多个膜温度计64。多个膜温度计64具备中央部膜温度计640和端部膜温度计641。进一步,在图9中记载有加热器控制基板700。
中央部膜温度计640与定影膜35的y方向上的中央部接触。中央部膜温度计640在中央部发热体451的y方向上的范围内与定影膜35接触。中央部膜温度计640测定定影膜35的y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温度。中央部膜温度计640对测定出的温度进行A/D转换,并向控制部6输出。
端部膜温度计641与定影膜35的-y方向上的端部接触。端部膜温度计641在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y方向上的范围内与定影膜35接触。端部膜温度计641测定定影膜35的-y方向上的端部的温度。端部膜温度计641对测定出的温度进行A/D转换,并向控制部6输出。如上所述,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同样地被控制发热。因此,定影膜35的-y方向上的端部的温度与+y方向上的端部的温度相等。
加热器控制基板700具备电源电压检测电路201、温度补偿用温度计202、中央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961和端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962。电源95向发热体组45供给电力。电源95经由中央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961与中央部接点520连接。电源95经由端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962与端部接点521连接。电源95与电源电压检测电路201连接。温度补偿用温度计202被设于具有温度依赖性的元件(例如耦合器等)的附近。
控制部6相互独立地控制中央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961以及端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962的接通/断开。当控制部6使中央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961接通时,从电源95向中央部发热体451通电。由此,中央部发热体451发热。当控制部6使端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962接通时,从电源95向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通电。由此,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发热。通过以上,中央部发热体451与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相互独立地被控制发热。中央部发热体451、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相对于电源95并联连接。
电源95经由中央部恒温器681以及端部恒温器680与共用接点58连接。中央部恒温器681以及端部恒温器680串联连接。当中央部发热体451的温度异常上升时,中央部恒温器681的检测温度超过预定温度。此时,中央部恒温器681切断从电源95朝向发热体组45整体的通电。
当第一端部发热体452的温度异常上升时,端部恒温器680的检测温度超过预定温度。此时,端部恒温器680切断从电源95朝向发热体组45整体的通电。如上所述,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同样地被控制发热。因此,在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温度异常上升时,第一端部发热体452的温度也同样上升。因而,在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温度异常上升的情况下也同样,端部恒温器680切断从电源95朝向发热体组45整体的通电。
控制部6通过中央部加热器温度计620来测定中央部发热体451的温度。控制部6通过端部加热器温度计621来测定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温度。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温度与第一端部发热体452的温度相等。控制部6在定影装置30启动时(预热时)以及从暂停状态(睡眠状态)恢复时,通过加热器温度计62来测定发热体组45的温度。
控制部6在定影装置30启动时以及从暂停状态恢复时,在中央部发热体451或者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至少一方的温度比预定的温度低的情况下,使发热体组45仅在短时间内发热。之后,控制部6开始加压辊302的旋转。通过发热体组45的发热,涂布于定影膜35的内周面的润滑剂的粘度降低。由此,确保了加压辊302开始旋转时的加热器单元40和定影膜35之间的滑动性。
控制部6通过中央部膜温度计640来测定定影膜35的y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温度。控制部6通过端部膜温度计641来测定定影膜35的-y方向上的端部的温度。定影膜35的-y方向上的端部的温度与定影膜35的+y方向上的端部的温度相等。控制部6在定影装置30运转时,测定定影膜35的y方向上的中央部以及端部的温度。
控制部6通过中央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961以及端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962对向发热体组45供给的电力进行相位控制或者波数控制。控制部6基于定影膜35的y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温度测定结果,控制朝向中央部发热体451的通电。控制部6基于定影膜35的y方向上的端部的温度测定结果,控制朝向第一端部发热体452以及第二端部发热体453的通电。
如上所述,发热体组45由TCR材料形成。因此,若开始对发热体组45通电,则电力逐渐降低。为此,也考虑估计降低的电力而将初始电力设定得较高。通常,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应对商用电力的变动而能够允许至商用电力的例如±10%。若在该范围内较高地设定初始电力,则有可能超过商用电源设备的允许范围,例如导致跳闸。
另外,若TCR材料被供给比额定电力高的电力,则电阻值的变化变大。由此,电阻值变化量无法收敛于规格内,有时也会发生TCR材料断裂而断线等故障。根据这样的背景,控制部6使在开始通电后向发热体组45供给的电力阶段性地增加。使用图10对此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表示从朝向发热体组45开始通电时起的经过时间与定影膜35的温度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的横轴示出从开始朝向发热体组45通电起的经过时间(单位:秒)。图10的纵轴表示定影膜35的温度(单位:C°)以及电力(单位:W)。另外,图10中的开始通电时是指本装置启动时或者从暂停状态恢复时。
如图10所示,在以通常的通电方式(即,占空比固定的通电方式)对发热体组45进行通电的情况下,随着TCR材料的升温,电力的输出降低。例如图10所示,在刚开始通电之后大致1200(W)的电力在从开始通电起大致9秒后降低至大约1000(W)左右。如上所述,其起因在于发热体组45中使用的TCR材料的特性。由此,在通过通常的通电方式对发热体组45进行通电的情况下,随着从开始通电起的经过时间,定影膜35的温度的上升的进展逐渐放缓。
与此相对地,如图10所示,在对发热体组45以启动处理时通电方式(即占空比可变的通电方式)进行通电的情况下,以每隔一定期间(在本实验中为1.5秒)电力的占空比变得更高的方式进行变更。由此,每隔一定期间电力被再次提高。在本实验中,以占空比80(%)开始朝向发热体组45通电,之后每隔1.5(秒)进行85(%)、90(%)、95(%)、100(%)合计四次占空比的变更。与此相伴地,如图10所示,电力被提升四次。由此,电力的降低被抑制。如图10所示,刚开始通电之后大致1200(W)的电力即使在开始通电之后大致9秒后也维持大致1200(W)的电力。另外,由此,随着从开始通电起的经过时间而产生的定影膜35的温度的上升的进展放缓与通常的通电方式相比被抑制。
接着,对向发热体组45所施加的电压的变动进行说明。这里的电压是由电源电压检测电路201检测出的电压。图11是示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为新品的状态(以下,也称为“新品状态”)下,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起动时起向发热体组45所施加的电压的变动例的图。图12是示出在存在有发热体组45的不良状况的预兆的状态(以下,也称为“不良状况预兆状态”)下,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起动时起向发热体组45所施加的电压的变动例的图。此外,在新品状态中也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0为新品的状态、发热体组45、包括发热体组45在内的装置(例如定影装置30等)为新品的状态。另外,发热体组45的不良状况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由发热体组45的断裂引起的断线。
在图11、图12所示的图表中,纵轴表示电压,横轴表示时间。如图11、图12所示,新品状态、不良预兆状态均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以恒定的变动幅度进行振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大致恒定的变动幅度进行振动的稳定的状态设为能够对电压进行采样的期间。
将新品状态下的变动幅度设为DV0,将不良状况预兆状态下的变动幅度设为DV1。该变动幅度的特征在于,新品状态下的变化幅度DV0小于不良状况预兆状态下的变动幅度DV1。另外,电压的大小的特征在于,若比较图表所示的电压的最大值,则新品状态下的电压比不良状况预兆状态下的电压小。由此可知,变动幅度的差值越大、或者电压与新品状态下的电压相比越大,则不良状况预兆状态的可能性越高。由此,服务器51使用变动幅度的差值越大、或者电压与新品状态下的电压相比越大,则不良状况预兆状态的可能性越高这样的特征,判定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
接着,对上述电压信息的细节进行说明。基准电压信息以及运转电压信息都是对由电源电压检测电路201检测出的电压进行采样所得的数据。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对电压进行采样的期间表现为采样期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样期间为10秒钟。
基准电压信息是以采样频率600Hz对在新品状态时由电源电压检测电路201检测出的电压进行采样所得的数据。运转电压信息是以采样频率600Hz对在从新品状态起开始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使用后的运转状态时由电源电压检测电路201检测出的电压进行采样所得的数据。
由此,基准电压信息以及运转电压信息均由表示6000个电压的值构成。若将量化比特数设为16比特,则基准电压信息以及运转电压信息均为大致12千字节的数据。另外,如图11所示,基准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不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0启动时或者图像形成装置100从暂停状态恢复时的电压。同样地,如图12所示,运转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不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0启动时或者图像形成装置100从暂停状态恢复时的电压。其理由在于,在启动时、恢复时,电压一时显著降低。若包括这样的例外的电压,则服务器51无法恰当地进行判定。
如上所述,服务器51中的基准电压信息获取部511从图像形成装置100获取基准电压信息。基准电压信息存储于基准电压信息存储部512。该基准电压信息被存储至更换发热体组45等而成为新品为止。存储于基准电压信息存储部512。
运转电压信息获取部513从图像形成装置100获取运转电压信息。关于该获取时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启动时为契机,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运转电压信息,因此该发送时机成为获取时机。如图12所示,此时发送的运转电压信息是在起动后以大致恒定的变动幅度进行振动的稳定的状态下所获取的运转电压信息。此外,也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定期地(例如每周一次等)到来的契机向服务器51发送运转电压信息。另外,除了这样的定期的发送以外,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以明显存在有异常等某些情况为契机发送运转电压信息。
如上所述,导出部514导出基准电压、基准变动幅度、运转电压、运转变动幅度。对该导出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基准电压以及运转电压均通过相同的导出方法导出。具体而言,基准电压是基准电压信息所包含的6000个电压的最大值。同样地,运转电压是运转电压信息所包含的6000个电压的最大值。基准变动幅度是从基准电压信息所包含的6000个电压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值。运转变动幅度是从运转电压信息所包含的6000个电压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值。
这样导出的基准电压、基准变动幅度被存储于基准电压信息存储部512。另外,每当由运转电压信息获取部513获取运转电压信息时,导出运转电压、运转变动幅度。
接下来,使用时序图、流程图来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及服务器51的处理。图13是示出基准电压信息所涉及的处理的时序图。图像形成装置100以采样频率600Hz对在新品状态时由电源电压检测电路201检测出的电压进行采样(ACT101),图像形成装置100存储采样所得的基准电压信息,并将所存储的基准电压信息向服务器51发送(ACT102)。此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发送内容是基准电压信息,或者以包含唯一确定本装置的识别信息在内的方式发送基准电压信息。
服务器51获取基准电压信息(ACT103)。导出部514根据基准电压信息导出基准电压以及基准变动幅度(ACT104),基准电压以及基准变动幅度与上述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于基准电压信息存储部512(ACT105)。
图14是示出运转电压信息所涉及的处理的时序图。图像形成装置100以采样频率600Hz对在运转电压信息的发送契机到来时由电源电压检测电路201检测出的电压进行采样(ACT201)。图像形成装置100存储采样所得的运转电压信息,将所存储的运转电压信息向服务器51发送(ACT202)。此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发送内容是运转电压信息,或者以包含唯一确定本装置的识别信息在内的方式发送运转电压信息。
服务器51获取运转电压信息(ACT203)。导出部514根据运转电压信息导出运转电压以及运转变动幅度(ACT204)。判定部515使用运转电压以及运转变动幅度、与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于基准电压信息存储部512的基准电压以及基准变动幅度,判定在发热部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ACT205)。基于该判定部515的判定方法的细节见后述。
在判定结果为OK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结束运转电压信息所涉及的处理。在判定结果为OK的情况下,向图像形成装置100通知警告(ACT206),在图14中,示出向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及便携终端54这两者通知警告的处理。接收到警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显示器1上显示表示在发热部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的警告(ACT207),同样地,便携终端54在便携终端54的画面上显示表示在发热部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的警告(ACT208)。
图15是示出基于判定部515的判定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对在图15中使用的参数进行说明。V0表示基准电压。V1表示运转电压。DV0表示基准变动幅度。DV1表示运转变动幅度。
判定部515从DV1减去DV0,求出差值DV(ACT301),判定部515判定运转电压V1是否为基准电压V0的1.2倍以上(ACT302)。在运转电压V1为基准电压V0的1.2倍以上的情况下(ACT302:是),判定部515判定差值DV是否大于基准电压V0的50分之1(ACT303)。在差值DV大于基准电压V0的50分之1的情况下(ACT303:是),判定部515将判定结果设为NG(ACT304),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差值DV为基准电压V0的50分之1以下的情况下(ACT303:否),判定部515将判定结果设为OK(ACT308),结束处理。
在上述ACT302中,在运转电压V1不足基准电压V0的1.2倍的情况下(ACT302:否),判定部515判定运转电压V1是否为基准电压V0的1.1倍以下(ACT305)。在运转电压V1为基准电压V0的1.1倍以下的情况下(ACT305:是),判定部515判定差值DV是否大于基准电压V0的25分之1(ACT306)。在差值DV大于基准电压V0的25分之1的情况下(ACT306:是),判定部515将判定结果设为NG(ACT304),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差值DV为基准电压V0的25分之1以下的情况下(ACT306:否),判定部515将判定结果设为OK(ACT308),结束处理。
在上述ACT305中,在运转电压V1大于基准电压V0的1.1倍的情况下(ACT305:否),运转电压V1大于基准电压V0的1.1倍,不足基准电压V0的1.2倍。在该情况下,判定部515判定差值DV是否大于基准电压V0的35分之1(ACT307)。在差值DV大于基准电压V0的35分之1的情况下(ACT307:是),判定部515将判定结果设为NG(ACT304),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当差值DV为基准电压V0的35分之1以下的情况下(ACT306:否),判定部515将判定结果设为OK(ACT308),结束处理。
如该流程图所示,运转电压与基准电压相比越大,即使变动幅度的差值DV较小,判定结果也越易于成为NG。另外,即使在运转电压与基准电压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只要变动幅度的差值DV较大,则判定结果也越易于成为NG。由此可知,运转电压与基准电压相比越大、或者变动幅度的差值DV越大,判定结果越易于成为NG。
这是存在有在图11、图12中说明的不良状况的预兆的情况下的特征。由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服务器51、系统50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在加热构件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另外,通过通知表示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的警告,能够将不良状况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运转电压、基准电压、基准变动幅度以及运转变动幅度来判定在加热构件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但是也可以仅使用基准变动幅度以及运转变动幅度来进行判定。其理由在于,如图11、图12所示,在基准变动幅度和运转变动幅度中也能够确认较大的差异。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在加热构件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
在以上说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采样期间设为10秒,但是也可以是1秒以上且不足10秒。另外,作为采样频率,以600Hz为例,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以超过电压的波形的最大频率的2倍的频率样本化的采样频率,则可以是任意的频率。
另外,基准电压信息、运转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不包含启动时、恢复时的电压,但是除此以外,也可以不包含朝向发热体组45开始通电时、使加压辊302接近膜单元301时的电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发热体组45由TCR材料形成,但是也能够适用通过感应加热而发热的情况、卤素加热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一台服务器51判定在加热构件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但是例如也可以通过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来判定在加热构件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
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将用于实现该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并执行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此外,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外围设备等硬件。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进一步,“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包括像经由因特网等网络、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像作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在恒定时间内保持程序的介质。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还可以是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系统中已经记录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制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以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具备:
获取部,获取表示向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对片材进行加热的发热部施加的电压的电压信息;
导出部,导出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的变动幅度;以及
判定部,使用由所述导出部导出的变动幅度和作为基准的变动幅度来判定在所述发热部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还使用所述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和作为基准的电压来判定在所述发热部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不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启动时或者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从暂停状态恢复时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情报处理装置具备通知部,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在所述发热部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的情况下,所述通知部通知警告。
5.一种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存储部,存储表示在预先决定的期间内对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对片材进行加热的发热部施加的电压的电压信息;以及
发送部,将由所述存储部存储的所述电压信息向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发送,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备:
获取部,获取由所述发送部发送的所述电压信息;
导出部,导出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的变动幅度;以及
判定部,使用由所述导出部导出的变动幅度和作为基准的变动幅度来判定在所述发热部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判定部还使用所述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和作为基准的电压来判定在所述发热部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不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启动时或者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从暂停状态恢复时的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情报处理装置具备通知部,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在所述发热部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的情况下,所述通知部通知警告。
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表示向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对片材进行加热的发热部施加的电压的电压信息;
导出由所获取的所述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的变动幅度;以及
使用由所导出的变动幅度和作为基准的变动幅度来判定在所述发热部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
10.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
获取表示向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对片材进行加热的发热部施加的电压的电压信息;
导出由所获取的所述电压信息所示的电压的变动幅度;以及
使用由所导出的变动幅度和作为基准的变动幅度来判定在所述发热部是否存在有不良状况的预兆。
CN202110405861.8A 2020-08-03 2021-04-15 信息处理装置、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0634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1495 2020-08-03
JP2020131495A JP2022028211A (ja) 2020-08-03 2020-08-03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3411A true CN114063411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004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05861.8A Pending CN114063411A (zh) 2020-08-03 2021-04-15 信息处理装置、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220035291A1 (zh)
JP (1) JP2022028211A (zh)
CN (1) CN11406341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75367A1 (en) * 2004-02-11 2005-08-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35291A1 (en) 2022-02-03
JP2022028211A (ja) 2022-02-16
US20230069894A1 (en)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34521A1 (en)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116565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mount of power supplied to heating elements based on measured temperatures
US11982959B2 (en) Heating device with thermometers and thermostats alternately arranged on a heat conductor
US11334011B2 (en) Heating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unit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1008894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23010494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ler adjusting power supplied to heating element based on prior use metric
US20230251595A1 (en) Fixing belt and fixing device
US1157351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eating device, heating device with fixing belt, and heating control method for heating device
CN114063411A (zh) 信息处理装置、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US1186806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heating method
US1198296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