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2307A - 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2307A
CN114062307A CN202111243615.3A CN202111243615A CN114062307A CN 114062307 A CN114062307 A CN 114062307A CN 202111243615 A CN202111243615 A CN 202111243615A CN 114062307 A CN114062307 A CN 114062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fiber
equipment
infrared
ble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36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明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2436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623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2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23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5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 G01N21/359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using near infrared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021/8444Fibrous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主要针对在采集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的采集设备漏光、待采织物透光、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缺失等问题,规范具体采集操作要求,实现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采集流程的规范化,提高采集效率和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数据质量。

Description

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采集规范,尤其涉及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及应用该方法的织物近红外光谱信息库。
背景技术
2019年7月1日,《FZ/T 01144-2018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近红外光谱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使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织物纤维定量分析由研究领域进入应用阶段。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需要大量不同组成成分类型的织物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辅助模型训练,而低质量的数据则会导致训练效果不佳,进而导致分析效果不理想。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通过规范采集过程中的操作并统一采集数据的标注方式,减小织物近红外光谱采集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引入的噪声、误差影响,提高采集效率和采集质量,有利于进一步的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主要针对在采集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的采集设备漏光、待采织物透光、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缺失等问题,规范具体采集操作要求,实现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采集流程的规范化,提高采集效率和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数据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织物透光情况,对织物进行相应对折操作,确保光源无明显透过;
S2:根据织物平整度及设备镜头位置,通过平整铁板或设备自重按压织物,确保织物平整、织物各层间无明显间隙;
S3:根据织物密度分布,对同一件织物随机选取五个位置点进行采集,确保采集数据覆盖该件织物所有光谱特性;
S4:根据采集设备台间差,对同一件织物使用五台及以上设备进行光谱特征采集,确保覆盖设备存在的台间差异;
S5:根据采集设备号、采集织物编号、采集织物成分组成、采集员、采集日期、采集地点等信息,完成数据标记并构建织物近红外光谱信息库。
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S1中避免织物透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S11:由于织物间存在织法、厚度差异,导致每件织物在单层时存在透光现象,透光率对设备采集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需要保证采集过程在织物不透光的情况下完成;S12:根据织物的织法与厚度情况,要求采集前将纱布四折、普通布两折,以确保光源无明显透过。
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S2中确保织物平整的方法进一步包括:S21:由于织物存在不平整现象,导致不平整的间隙中空气部分对设备采集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影响较为显著,因此通过按压方式减少织物折叠后产生的各层织物间的间隙,确保织物平整,降低空气部分对采集的影响;S22:根据设备镜头位置,镜头朝上的设备使用质量适当的平整铁板进行按压,镜头朝下的设备使用设备自重进行按压。
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S3中覆盖织物光谱特性的方法进一步包括:S31:对于每件织物,由于织物自身分布存在不均匀现象,导致同一件织物的不同采集位置上的近红外光谱特性差距较大,因此需要对同一件织物进行多个位置的近红外光谱特征采集,以确保对该件织物进行相对准确的成分分析; S32:经试验验证,对于同一件织物,需至少采集该织物五个不同位置的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近红外光谱特征包括反射率、吸收率及光强信息。
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S4中处理设备台间差的方法进一步包括:S41:由于各台设备间存在差异,导致对于同一件织物,各台设备采集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针对同一件织物的多台设备采集的近红外光谱特征; S42:经试验验证,对同一件织物使用五台及以上设备进行近红外光谱特征采集,可基本确保覆盖设备存在的台间差异。
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 S5中数据标记进一步包括:S51:所述采集设备为采集设备编号,具体为设备条形码后7位,数据标记需注明采集设备号;S52:所述采集织物编号为织物的全局唯一编号,具体为织物所属大类与织物自身代码的组合,数据标记需注明采集织物属于上述哪一类别,并附上织物自身代码;S53:所述采集织物成分组成涉及12种常见材质,表示采集织物的组成成分类型及其混合材质中各组成材质的混合比例,根据织物成分组成对数据进行标记,构造光谱信息和材质及混合比例的对应关系,数据标记需注明12种纯材质以及由以上材质组成的混纺织物中各材质的含量。
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 S52中织物所属大类进一步包括:S521:根据织物的组成成分类型,对织物进行归类,分为自然植物纤维、腈纶混纺、涤纶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涤纶混纺、尼龙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尼龙混纺、羊毛羊绒真丝混纺、其它纤维混纺等8类;S522:所述自然织物纤维表示棉、麻、人棉、天丝、莫代尔之间的纯材质或混纺及其与氨纶的混纺;S523:所述腈纶混纺表示所有包含腈纶的纯材质或混纺;S524:所述涤纶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表示同时包含涤纶和五种自然植物纤维的混纺; S525:所述涤纶混纺表示除如S524所述涤纶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外的所有包含涤纶的混纺;S526:所述尼龙与自然植物纤维表示同时包含尼龙和五种自然植物纤维的混纺;S527:所述尼龙混纺表示除如S526 所述尼龙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外的所有包含尼龙的混纺;S528:所述羊毛羊绒真丝混纺表示羊毛、羊绒、真丝混纺及其与氨纶的混纺。
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 S53中采集织物成分组成进一步包括:所述采集织物成分组成包括棉、人棉、莫代尔、天丝、涤纶、羊毛、氨纶、麻、尼龙、晴纶(腈纶)、真丝、羊绒等12种常见纯材质以及由以上材质组成的混纺织物。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通过规范采集过程中的操作并统一采集数据的标注方式,减小织物近红外光谱采集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引入的噪声、误差影响,提高采集效率和采集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采集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在测试阶段使用的两种设备示意图与设备摆放按压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采集规范中有关采集位置选择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采集规范中有关数据标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将本发明理解成并不局限于以下描述的这种实施方式,并且本发明的技术理念可以与其他公知技术或功能与那些公知技术相同的其他技术组合实施。
在以下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轴向”、“径向”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相关术语解释如下:
数据清洗:对数据进行重新审查和校验的过程,目的在于删除重复信息、纠正存在的错误,并提供数据一致性。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包括步骤 S1-S5具体如下:
1.步骤S1—根据织物透光情况,对织物进行相应对折操作,确保光源无明显透过
由于织物间存在织法、厚度差异,导致每件织物在单层时存在透光现象,透光率对设备采集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需要保证采集过程在织物不透光的情况下完成;根据织物的织法与厚度情况,要求采集前将纱布四折、普通布两折,以确保光源无明显透过。
2.步骤S2—根据织物平整度及设备镜头位置,通过平整铁板或设备自重按压织物,确保织物平整、织物各层间无明显间隙
由于织物存在不平整现象,导致不平整的间隙中空气部分对设备采集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影响较为显著,因此通过按压方式减少织物折叠后产生的各层织物间的间隙,确保织物平整,降低空气部分对采集的影响;根据设备镜头位置,镜头朝上的设备使用质量适当的平整铁板进行按压,镜头朝下的设备使用设备自重进行按压。
图2为镜头朝下的设备的按压方式示意图。在完成步骤S1中对织物的对折操作后,将织物放置于平整的平面(如桌面)之上,通过设备自重,将设备平稳地放置于织物之上,使镜头对准织物,完成采集。
3.步骤S3—根据织物密度分布,对同一件织物随机选取五个位置点进行采集,确保采集数据覆盖该件织物所有光谱特性
对于每件织物,由于织物自身分布存在不均匀现象,导致同一件织物的不同采集位置上的近红外光谱特性差距较大,因此需要对同一件织物进行多个位置的近红外光谱特征采集,以确保对该件织物进行相对准确的成分分析;经试验验证,对于同一件织物,需至少采集该织物五个不同位置的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近红外光谱特征包括反射率、吸收率及光强信息。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采集规范中有关采集位置选择的示意图。对于每件织物,随机选择织物五个不同位置进行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采集,采集位置随机分布整件织物。以图3为例,五个白色空心圈位置即表示随机选择的五个采集位置,图中白色空心圈位置为随机选择,不遵循任何选择规律。
4.步骤S4—根据采集设备台间差,对同一件织物使用五台及以上设备进行光谱特征采集,确保覆盖设备存在的台间差异
由于各台设备间存在差异,导致对于同一件织物,各台设备采集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针对同一件织物的多台设备采集的近红外光谱特征;经试验验证,对同一件织物使用五台及以上设备进行近红外光谱特征采集,可基本确保覆盖设备存在的台间差异。
5.步骤S5—根据采集设备号、采集织物编号、采集织物成分组成、采集员、采集日期、采集地点等信息,完成数据标记并构建织物近红外光谱信息库
所述采集设备为采集设备编号,具体为设备条形码后7位,数据标记需注明采集设备号;所述采集织物编号为织物的全局唯一编号,具体为织物所属大类与织物自身代码的组合,数据标记需注明采集织物属于上述哪一类别,并附上织物自身代码;所述采集织物成分组成涉及12种常见材质,表示采集织物的组成成分类型及其混合材质中各组成材质的混合比例,根据织物成分组成对数据进行标记,构造光谱信息和材质及混合比例的对应关系,数据标记需注明12种纯材质以及由以上材质组成的混纺织物中各材质的含量。
根据织物的组成成分类型,对织物进行归类,分为自然植物纤维、腈纶混纺、涤纶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涤纶混纺、尼龙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尼龙混纺、羊毛羊绒真丝混纺、其它纤维混纺等8类;所述自然织物纤维表示棉、麻、人棉、天丝、莫代尔之间的纯材质或混纺及其与氨纶的混纺;所述腈纶混纺表示所有包含腈纶的纯材质或混纺;所述涤纶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表示同时包含涤纶和五种自然植物纤维的混纺;所述涤纶混纺表示除涤纶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外的所有包含涤纶的混纺;所述尼龙与自然植物纤维表示同时包含尼龙和五种自然植物纤维的混纺;所述尼龙混纺表示除尼龙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外的所有包含尼龙的混纺;所述羊毛羊绒真丝混纺表示羊毛、羊绒、真丝混纺及其与氨纶的混纺。
所述采集织物成分组成包括棉、人棉、莫代尔、天丝、涤纶、羊毛、氨纶、麻、尼龙、晴纶(腈纶)、真丝、羊绒等12种常见纯材质以及由以上材质组成的混纺织物。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采集规范中有关数据标记的示意图。根据采集设备号、采集织物编号、采集织物成分组成、采集员、采集日期、采集地点等信息,以图4第一行数据标记为例,采集设备号为“925R001”;采集织物编号为“1_FL_B10_0048”;采集织物成分组成为“C94SP6”;采集员为“lingyuhang”;采集日期为“20210919”;采集地点为“shanghai”。
对于采集织物编号“1_FL_B10_0048”,1表示织物所属大类为自然植物纤维,FL_B10_0048表示织物自身代码。对于采集织物成分组成“C94SP6”,表示棉(Cotton)含量94%、氨纶(Spandex)含量6%。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织物透光情况,对织物进行相应对折操作,确保光源无明显透过;
S2:根据织物平整度及设备镜头位置,通过平整铁板或设备自重按压织物,确保织物平整、织物各层间无明显间隙;
S3:根据织物密度分布,对同一件织物随机选取五个位置点进行采集,确保采集数据覆盖该件织物所有光谱特性;
S4:根据采集设备台间差,对同一件织物使用五台及以上设备进行光谱特征采集,确保覆盖设备存在的台间差异;
S5:根据采集设备号、采集织物编号、采集织物成分组成、采集员、采集日期、采集地点等信息,完成数据标记并构建织物近红外光谱信息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S1中避免织物透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S11:由于织物间存在织法、厚度差异,导致每件织物在单层时存在透光现象,透光率对设备采集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需要保证采集过程在织物不透光的情况下完成;
S12:根据织物的织法与厚度情况,要求采集前将纱布四折、普通布两折,以确保光源无明显透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S2中确保织物平整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S21:由于织物存在不平整现象,导致不平整的间隙中空气部分对设备采集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影响较为显著,因此通过按压方式减少织物折叠后产生的各层织物间的间隙,确保织物平整,降低空气部分对采集的影响;
S22:根据设备镜头位置,镜头朝上的设备使用质量适当的平整铁板进行按压,镜头朝下的设备使用设备自重进行按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S3中覆盖织物光谱特性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S31:对于每件织物,由于织物自身分布存在不均匀现象,导致同一件织物的不同采集位置上的近红外光谱特性差距较大,因此需要对同一件织物进行多个位置的近红外光谱特征采集,以确保对该件织物进行相对准确的成分分析;
S32:经试验验证,对于同一件织物,需至少采集该织物五个不同位置的织物近红外光谱特征,近红外光谱特征包括反射率、吸收率及光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S4中处理设备台间差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S41:由于各台设备间存在差异,导致对于同一件织物,各台设备采集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针对同一件织物的多台设备采集的近红外光谱特征;
S42:经试验验证,对同一件织物使用五台及以上设备进行近红外光谱特征采集,可基本确保覆盖设备存在的台间差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S5中数据标记进一步包括:
S51:所述采集设备为采集设备编号,具体为设备条形码后7位,数据标记需注明采集设备号;
S52:所述采集织物编号为织物的全局唯一编号,具体为织物所属大类与织物自身代码的组合,数据标记需注明采集织物属于哪一类别,并附上织物自身代码;
S53:所述采集织物成分组成涉及12种常见材质,表示采集织物的组成成分类型及其混合材质中各组成材质的混合比例,根据织物成分组成对数据进行标记,构造光谱信息和材质及混合比例的对应关系,数据标记需注明12种纯材质以及由以上材质组成的混纺织物中各材质的含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S52中织物所属大类进一步包括:
S521:根据织物的组成成分类型,对织物进行归类,分为自然植物纤维、腈纶混纺、涤纶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涤纶混纺、尼龙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尼龙混纺、羊毛羊绒真丝混纺、其它纤维混纺等8类;
S522:所述自然织物纤维表示棉、麻、人棉、天丝、莫代尔之间的纯材质或混纺及其与氨纶的混纺;
S523:所述腈纶混纺表示所有包含腈纶的纯材质或混纺;
S524:所述涤纶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表示同时包含涤纶和五种自然植物纤维的混纺;
S525:所述涤纶混纺表示除如S524所述涤纶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外的所有包含涤纶的混纺;
S526:所述尼龙与自然植物纤维表示同时包含尼龙和五种自然植物纤维的混纺;
S527:所述尼龙混纺表示除如S526所述尼龙与自然植物纤维混纺外的所有包含尼龙的混纺;
S528:所述羊毛羊绒真丝混纺表示羊毛、羊绒、真丝混纺及其与氨纶的混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步骤S53中采集织物成分组成进一步包括:
所述采集织物成分组成包括棉、人棉、莫代尔、天丝、涤纶、羊毛、氨纶、麻、尼龙、晴纶(腈纶)、真丝、羊绒等12种常见纯材质以及由以上材质组成的混纺织物。
CN202111243615.3A 2021-10-25 2021-10-25 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 Pending CN1140623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3615.3A CN114062307A (zh) 2021-10-25 2021-10-25 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3615.3A CN114062307A (zh) 2021-10-25 2021-10-25 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2307A true CN114062307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35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3615.3A Pending CN114062307A (zh) 2021-10-25 2021-10-25 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6230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4966A (zh) * 2012-02-03 2012-07-11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 纺织品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CN104568778A (zh) * 2015-01-15 2015-04-29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纺织品成分鉴别方法
CN108267414A (zh) * 2017-12-26 2018-07-10 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CN111797930A (zh) * 2020-07-07 2020-10-2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孪生网络的织物材质近红外光谱识别及鉴定方法
CN113049528A (zh) * 2021-02-02 2021-06-29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纤维成分鉴别方法及模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4966A (zh) * 2012-02-03 2012-07-11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 纺织品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CN104568778A (zh) * 2015-01-15 2015-04-29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纺织品成分鉴别方法
CN108267414A (zh) * 2017-12-26 2018-07-10 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CN111797930A (zh) * 2020-07-07 2020-10-2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孪生网络的织物材质近红外光谱识别及鉴定方法
CN113049528A (zh) * 2021-02-02 2021-06-29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纤维成分鉴别方法及模块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FZ/T 01144-2018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近红外光谱法》", 21 December 2018, 中国标准出版社, pages: 1 - 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1700B (zh) 电网信息化评测快速测试系统
US7636871B1 (en) Method for comparing customer and test load data with comparative functional coverage hole analysis
CN101772760A (zh) 数据库管理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装置
CN101668109B (zh) 一种色纺毛纱三刺激值配色软打样方法
CN114062307A (zh) 用于近红外织物纤维成分无损清洁分析的数据采集规范
CN107369003A (zh) 一种实验室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4298821A (zh) 一种色纺纱精细配色方法
CN102681932B (zh) 一种检测软件异常输入处理正确性的方法
Akramovich Importance of the OEKO-TEX 100 Standard for the Textile Industry
CN105204997B (zh) 软件缺陷检测方法及装置
Witte The descriptive capacity of ecological plant species groups
Dolez et al. Introduction to advanced characterization and testing of textiles
Khan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efects in Various Processes of Spinning: A Case Study of Kotri, Sindh, Pakistan
Ali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Operations Strategies for Organizational Excellence Performance: A Study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Sectors in Pakistan
Hussain et al. A knowledge‐based expert system for dyeing of cotton. Part 2: Testing and evaluation
Rubik et al. Circular Textiles–Methods and Results of an Application Test in the Business-to-Business Sector
Dineshkumar et al. HEALTH, SAFETY & WELFARE MEASURESFOR EMPLOYEES AT SHRI VISHAGAN TEX: AN EMPIRICAL STUDY
Paulk Toward quantitative process management with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Fülöp et al. BEFRIEND-a benchmark for evaluating reverse engineering tools
MCDONALD A PIECE OF OLD TARTAN FOUND IN GLEN AFFRIC.
Shanmugasundaram et al. Quality Awareness-An Imperative Need for Flourishing Knitwear Industry in India.
Shajahan et al. Demystifying the workers’ ratio of export oriented RMG Factories in Bangladesh: Perspective from Mapped in Bangladesh (MiB)
Singh Understanding productivity levels of apparel industries in India
Begum et al. Sustainable Natural Dyeing of Garments with Rare earth salts
Hailemariam et al. Production Process Performance for Small-Scale Garment Enterprises in Ethiop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