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0083A - 一种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0083A
CN114060083A CN202111211728.5A CN202111211728A CN114060083A CN 114060083 A CN114060083 A CN 114060083A CN 202111211728 A CN202111211728 A CN 202111211728A CN 114060083 A CN114060083 A CN 114060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rainage
pipe
sewage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17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60083B (zh
Inventor
蒙国往
左一铭
吴波
丘伟兴
徐世祥
李宏乐
李想
刘家粱
丘洪彬
叶扬春
李华隆
陈辉浩
白国飞
张珂
韦煜
戚倪
韦耀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2117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60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0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0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60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0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6/00Drainage
    • E21F16/02Drainage of tu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01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flat filtering elements
    • B01D29/014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flat filtering elements with curved filter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02Suspension devices for tubes or the like, e.g. for ventilating 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包括:滤水层;集水板,其位于二次衬砌和滤水层之间;集水板的外侧面向中间倾斜设置,且集水板设有波纹段;防水层,其设于二次衬砌和集水板之间;环向排水管,每个集水板的外侧面设有环向排水管;竖向排水管,其与环向排水管连通;集污槽,初期支护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集污槽;纵向排水管,每个集污槽与集水板之间设有纵向排水管,其与纵向排水管连通;侧集水沟,二次衬砌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侧集水沟;横向排水管,用于连通同侧的纵向排水管和侧集水沟;以及横向排污管,用于连通同侧的集污槽和侧集水沟。采用本发明的防排水系统具有结构精巧、防排水、防渗和防堵效果显著等多重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隧道防排水系 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中,主要通过在隧道初期支护后设置环向、 竖向、纵向排水管等构件与材料,将二次衬砌背后的水通过横向排水管最终 汇集到中央排水沟并排出洞外。虽然现有的隧道防排水系统在隧道建设与运 营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应有的功能,但近些年来大量的隧道实践及运营 情况表明,许多应用现有防排水系统的隧道在投入运营的几年后会出现不同 程度的渗漏水现象。若隧道长期处于渗漏水状态,会对支护结构的强度造成 影响。渗漏水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排水管自身堵塞或排水能力不足引起,另 一方面也可能是土工合成材料防水滤水性能不足或不规范施工造成的隧道渗 漏。综合分析,造成隧道渗漏水现象的具体原因有:
1、由于施工原因初期支护表面凹凸不平,环竖向排水管常常不能与初期 支护贴合设置,这就可能造成环竖向排水管排水集水效率不高,多数携带岩 屑杂质的水未经环向排水管过滤吸收便沿初期支护表面汇集至隧道拱脚处, 加之纵向排水管排水滤水效率有限,久而久之便造成杂质淤积,导致纵向排 水管堵塞并出现渗漏水现象。
2、传统隧道防排水施工,滤水织物仅用作铺挂防水织物的构件,虽然在 排水管安装固定之前会在管身敷设滤水织物以过滤水中的大粒径杂质,但总 体上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有限,无法过滤多数水中的杂质且长久以往反而 会导致排水管排水效率降低以及堵塞。
3、传统隧道防排水系统整体性强,但也存在着排水路径过长,一旦某处 排水管发生堵塞就可能导致部分排水管丧失排水能力。再加上防排水系统处 于初衬与二次衬砌施工缝之间,检修疏通难度极大,一旦发生堵塞现象将会 进一步导致渗水漏水问题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从而克服现有隧道防 排水系统易堵塞且容易漏水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包括:滤水 层,其铺设于初期支护的内侧面上;集水板,其呈拱形状,若干个所述集水 板沿隧道的长度方向相互拼接,所述集水板位于二次衬砌和所述滤水层之间; 其中,所述隧道的长度方向沿前后分布;所述集水板的外侧面由前后两端向 中间倾斜设置,且所述集水板的外侧面的中上部设有前后导向的波纹段;所 述集水板通过固定装置与所述初期支护连接;防水层,其铺设于所述二次衬 砌和所述集水板之间;环向排水管,每个所述集水板的外侧面的中间设有所述环向排水管;竖向排水管,所述环向排水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根该竖向 排水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竖向排水管和所述环向排水管均通过固定机构与所 述初期支护固定;集污槽,所述初期支护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该集污槽,且 所述集污槽位于所述集水板的外侧;纵向排水管,每个所述集污槽与所述集 水板之间设有该纵向排水管,所述竖向排水管的下端与同侧的所述纵向排水 管连通;所述纵向排水管、所述竖向排水管和所述环向排水管均设有透水孔; 侧集水沟,所述二次衬砌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该侧集水沟;横向排水管,所 述纵向排水管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根间隔分布的该横向排水管,所述横 向排水管用于连通同侧的所述纵向排水管和所述侧集水沟;以及横向排污管, 所述集污槽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根间隔分布的该横向排污管,所述横向排 污管用于连通同侧的所述集污槽和所述侧集水沟。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水板的外侧面的中部凹设有用于安装 所述环向排水管和所述竖向排水管的集水槽,所述初期支护的内侧面也凹设 有用于安装所述环向排水管和所述竖向排水管的第一安装槽。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槽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 集水槽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集水槽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带,两个所 述定位带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前后两侧;其中,所述定位带上开设有 与所述波纹段相对应的孔洞。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相邻的所述集水板的相对端分别凸设有 相互搭接的正咬合接头和反咬合接头,所述正咬合接头上凸设有至少两个前 后间隔分布的环形凸起,所述反咬合接头上凹设有与所述环形凸起一一对应 连接的环形凹槽;其中,所述正咬合接头和所述反咬合接头通过所述固定装 置与所述初期支护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水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引流板,所述 引流板的上端与所述波纹段的下端相切,所述引流板的下端与所述集污槽的 内侧相接;其中,所述引流板的外侧面自上至下向外倾斜,且所述引流板与 所述滤水层之间间隔设置。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初期支护的两侧拱脚处向外凹设有用于 安装所述集污槽的凹槽。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污槽的内侧向内凸设有用于安装所述 纵向排水管的安装平台,所述纵向排水管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安装 平台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向排水管和所述横向排污管一一对应 设置,所述横向排污管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集污槽和所述侧集水沟的排污通 道,所述横向排污管的顶部凹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第二安装槽。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相邻的所述横向排水管之间为一个防排 水单元,所述横向排水管通过直角两通接头与所述纵向排水管连通;所述横 向排污管的外端设有与所述集污槽连通的排污槽,所述排污槽的内端与所述 排污通道的外端连通;其中,所述排污槽能够截断相邻两个所述防排水单元 的所述集污槽的连通。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安装槽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纵 向排水管的固定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初期支护内侧面设置滤水层,利用滤水层的滤水性从源头上 对水中大中粒径的岩屑杂质进行过滤,降低排水管堵塞风险;集水板向中部 倾斜,且集水板上设有波纹段,以使集水板具有集水、导水、滤水及防水等 功能于一体,能够一定程度提升排水效率和降低防堵防渗风险,同时亦可以 减少环向排水管的密度;纵向排水管通过多根横向排水管将管内水排放到侧 集水沟内,集污槽通过多根横向排污管将收集到的杂质和水排放到侧集水沟 内,能够缩短纵向排水管和集污槽的排放路径,改变现有隧道排水体系路径过长及整体性过高,一旦局部发生堵塞便可能造成大部分防排水系统丧失应 用功能的窘迫局面,大大提升现有隧道防排水系统作用时间与使用寿命,避 免漏水。
2.本发明在集水板上凹设有集水槽,便于集水,且便于环向排水管和纵 向排水管的安装;初期支护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改善初期支护表面平整度, 使环向排水管和竖向排水管能够贴合设置在初期支护表面,从而提升排水效 率;环向排水管和竖向排水管设置于集水槽和第一安装槽之间,能够起到防 护作用,避免排水管出现凹瘪扭曲现象。
3.本发明的集污槽可汇集集水板波纹段中脱落以及其它未经集水板处理 的杂质,然后再经横向排污管排放至侧集水沟,能够提高防排水系统的防堵 自排能力,从而提高防排水系统的作用时效,大幅度提升防排水系统的使用 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图1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集水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集水板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图1纵剖面的局部结构示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图5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集水板之间的搭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初期支护拱脚处的防排水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横向排水管、横向排污管和集污槽的安装结构示意 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横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污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围岩,2-初期支护,3-滤水层,4-集水板,41-正咬合接头,411-膨胀螺 丝,42-反咬合接头,43-集水槽,431-波纹段,432-定位带,44-引流板,441- 射钉,5-防水层,6-二次衬砌,7-侧集水沟,81-环向排水管,82-竖向排水管, 83-纵向排水管,86-横向排水管,87-横向排污管,871-固定环,872-排污槽, 873-排污通道,88-直角两通接头,9-集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 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 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1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 的结构示意图,该防排水系统包括滤水层3、集水板4、防水层5、环向排水 管81、竖向排水管82、集污槽9、纵向排水管83、侧集水沟7、横向排水管 86以及横向排污管87。参考图1,在隧道横截面上从上往下依次为:围岩1、 初期支护2、滤水层3、集水板4、防水层5和二次衬砌6。
参考图1、图2、图5至图8,滤水层3铺设于初期支护2的内侧面上, 利用滤水层3的滤水性从源头上对水中大中粒径的岩屑杂质进行过滤,降低 排水管堵塞风险。优选地,滤水层3可为采用PE滤水性织物材料制成,厚度 最好为10mm;待初期支护2喷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采用射钉441 将滤水层3贴合铺设在初期支护2表面。
参考图3和图7,集水板4呈拱形状,以贴合隧道顶面设置。若干个集水 板4沿隧道的长度方向相互拼接,集水板4位于二次衬砌6和滤水层3之间。 其中,隧道的长度方向沿前后分布;集水板4的外侧面由前后两端向中间倾 斜设置,以将集水板4内的水向集水板4的中部引导,且集水板4的外侧面 的中上部设有前后导向的波纹段431,波纹段431最好向下延伸至集水板4的 拱腰处。岩隙水无论是沿波纹段431的环向或是纵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 由于介质密度的差异,岩隙水中的岩屑杂质将会与水逐渐沉淀分离,进而起 到过滤作用;此外,由于集水板4倾斜的设置,还发挥着导水引水的作用; 以使集水板4具有集水、导水、滤水及防水等功能于一体,能够一定程度提 升排水效率和降低防堵防渗风险,同时亦可以减少环向排水管81的密度。集 水板4通过固定装置与初期支护2连接。优选地,集水板4长度4000~6000mm, 具体长度视岩隙水水量及衬砌台车一次循环施工长度而定;渗水量大则集水 板4短,目的是在保证集水板4良好性能的同时,也不因承受过多水土压力 导致其变形脱落;集水板4长度要小于二次衬砌台车一次循环施工长度,可 使集水板4接缝与二次衬砌6间的施工变形缝错开,加强其防渗性能。集水 板4由防水性能好的橡胶制作而成,再加上接缝可与二次衬砌6变形缝错开, 故在渗水量较小的条件下,二次衬砌6间也可不设置或间隔设置中隔水带, 从而提升施工效率。进一步优选地,为了便于集水板4之间的连接,两个相 邻的集水板4的相对端分别凸设有相互搭接的正咬合接头41和反咬合接头 42,正咬合接头41上凸设有至少两个前后间隔分布的环形凸起,反咬合接头 42上凹设有与环形凸起一一对应连接的环形凹槽,提高其防水防渗性能。其 中,正咬合接头41和反咬合接头42通过固定装置与初期支护2连接。固定 装置可为膨胀螺丝411结构,正咬合接头41和反咬合接头42上在位于环形 凸起和环形凹槽的前后两侧的位置上设有若干个沿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膨胀 螺丝411,以将集水板4与初期支护2固定起来。
参考图1、图2和图5,防水层5铺设于二次衬砌6和集水板4之间,进 一步提高防排水系统的防水性能。优选地,防水织物由HDPE材料制成,厚 度最好为10mm,安装时,采用射钉441热熔的方式铺挂在集水板4的内侧面 上。
参考图5和图6,每个集水板4的外侧面的中间设有环向排水管81,环 向排水管8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根竖向排水管82的上端连通,以将集水板4 上收集到的水通过环向排水管81和竖向排水管82排出。竖向排水管82和环 向排水管81均通过固定机构与初期支护2固定,避免排水管移动。其中,竖 向排水管82和环向排水管81均设有透水孔,便于收集集水板4上的岩隙水。 优选地,集水板4的外侧面的中部凹设有用于安装环向排水管81和竖向排水 管82的集水槽43,以使集水槽43位于集水板4的外侧面的最低处,便于集 水。初期支护2的内侧面也凹设有用于安装环向排水管81和竖向排水管82 的第一安装槽,改善初期支护2表面平整度,使环向排水管81和竖向排水管 82能够贴合设置在初期支护2表面,从而提升排水效率;环向排水管81和竖 向排水管82设置于集水槽43和第一安装槽之间,能够起到防护作用,避免 排水管出现凹瘪扭曲现象。其中,若集水板4的长度较长,集水板4的中部 通过固定装置与初期支护2连接,固定装置可为膨胀螺丝411结构,集水槽43的前后两侧设有若干个沿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膨胀螺丝411,且膨胀螺丝 411避开第一安装槽的位置,以将集水板4与初期支护2连接起来。进一步优 选地,第一安装槽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集水槽43沿前后方向的长度,集水 槽4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带432,两个定位带432分别卡入第一安装槽 的前后两侧,避免集水板4前后移动。其中,定位带432上开设有与波纹段 431相对应的孔洞,便于集水板4上水能够集中流到中部的集水槽43上。
参考图2和图8,初期支护2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集污槽9,且集污槽9 位于集水板4的外侧,用于收集集水板4波纹段431的沟壑中存留到一定程 度而脱落的杂质、以及沿初期支护2表面直接滑落且夹带杂质的水。优选地, 集水板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引流板44,引流板44的上端与波纹段431的下端 相切,引流板44的下端与集污槽9的内侧相接。能够将波纹段431贮存而脱 落的杂质导入集污槽9中。其中,引流板44的外侧面自上至下向外倾斜,且引流板44与滤水层3之间间隔设置,使波纹段431上脱落的杂质能顺利被引 流版导入集污槽9内。而引流板44材料可与集水板4相同,每段引流板44 的长度与集水板4保持一致。安装时,引流板44通过射钉441固定在集水板 4表面。因为集污槽9的尺寸较大,同时也要兼顾收集未经集水板4作用而直 接沿着初期支护2表面直接滑落的水,初期支护2的两侧拱脚处向外凹设有 用于安装集污槽9的凹槽,以使初期支护2的表面位于集污槽的正上方。
参考图2和图8,每个集污槽9与集水板4之间设有纵向排水管83,竖 向排水管82的下端与同侧的纵向排水管83连通,以排出竖向排水管82内的 水。纵向排水管83设有透水孔,便于集水和排水。优选地,集污槽9的内侧 向内凸设有用于安装纵向排水管83的安装平台,纵向排水管83通过固定机 构固定在安装平台上,便于纵向排水管83的安装。其中,固定机构可为卡箍 结构。集污槽9采用与初期支护2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预制而成,且集污槽9沿纵向与隧道保持相同的纵向坡度,便于排水;因集污槽9具备与隧道 相同的纵向坡度,故可使纵向排水管83与集污槽9同样具有相同纵向坡度。 为了避免杂质通过透水孔流入排水管内,竖向排水管82、环向排水管81和纵 向排水管83均包裹有过滤层,过滤层可由PE滤水性织物材料构成。
参考图1和图2,二次衬砌6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侧集水沟7,用于收集 纵向排水管83和集污槽9内的水。为了便于侧集水沟7排水,侧集水沟7与 隧道保持相同的纵向坡度。
参考图2,纵向排水管83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根间隔分布的横向排 水管86,横向排水管86用于连通同侧的纵向排水管83和侧集水沟7,以将 纵向排水管83内的水排放至侧集水沟7内。集污槽9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 根间隔分布的横向排污管87,横向排污管87用于连通同侧的集污槽9和侧集 水沟7,以将集污槽9内的水排放到侧集水沟7内。
参考图9和图10,横向排水管86和横向排污管87可以分开设计,也可 集成于一体。优选地,横向排水管86和横向排污管87一一对应设置,横向 排污管87的底部设有连通集污槽9和侧集水沟7的排污通道873,横向排污 管87的顶部凹设有用于安装横向排水管86的第二安装槽,以将横向排水管 86和横向排污管87结合成一体,便于安装。进一步优选地,两个相邻的横向 排水管86之间为一个防排水单元,横向排水管86通过直角两通接头88与纵 向排水管83连通,以将纵向排水管83分隔设置。横向排污管87的外端设有 与集污槽9连通的排污槽872,排污槽872的内端与排污通道873的外端连通, 以将集污槽9内的水和杂质排放到侧集水沟7内。其中,排污槽872能够截 断相邻两个防排水单元的集污槽9的连通,以将集污槽9分隔设置,从而使 防排水单元之间的纵向排水管83之间以及集污槽9之间不再连通,降低隧道 防排水系统的整体性,避免因排水管某处堵塞而导致部分防排水系统丧失功能。而单个集水板4长度及组成防排水单元的集水板4数量主要受隧道岩隙 水量影响;一般来说岩隙水量越多则单个集水板4长度相应变短,且组成防 排水单元的集水板4数量也会相对减少,通常一个防排水单元需要2-3个集水 板4搭接组成。隧道整体的防排水系统由若干防排水单元组成,在降低原有 隧道防排水系统的整体性及减少排水路径的同时,也充分提升现有防排水系 统的效率与使用寿命。为了便于横向排水管86和横向排污管87的排水,横 向排水管86和横向排污管87均自外至内向下倾斜设置,满足设计要求的泄 水角度。为了便于纵向排水管83的固定,第二安装槽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纵 向排水管83的固定环871。
施工时,先安装第一个防排水单元,在初期支护2上凿取第一安装槽和 用于安装集污槽9的凹槽,然后通过射钉441将滤水层3贴合设置在初期支 护2内侧面上;在两侧拱脚的凹槽处对集污槽9进行预制,然后依次安装环 向排水管81、竖向排水管82、纵向排水管83、集水板4、引流板44和防水 层5,接着再安装第一防排水单元的横向排污管87和横向排水管86,完成第 一防排水单元的安装后,浇筑二次衬砌6,待二次衬砌6沿隧道纵向施工一定 距离后开始对隧道仰拱及两侧侧集水沟7进行施工,并使侧集水沟7与横向 排水管86和横向排污管87连通,如此循环,直至施工完成。
采用本发明的防排水系统能够从排集水效率、过滤防渗性能、防堵性能 及防排水结构等多方面出发,全方位改善现有隧道防排水系统在排水、防渗、 防堵及结构布置等方面的不足,进而减少渗漏水现象的发生;具有结构精巧、 方法简单、防排水和防堵效果显著等多重优势。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 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 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 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 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 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水层,其铺设于初期支护的内侧面上;
集水板,其呈拱形状,若干个所述集水板沿隧道的长度方向相互拼接,所述集水板位于二次衬砌和所述滤水层之间;其中,所述隧道的长度方向沿前后分布;所述集水板的外侧面由前后两端向中间倾斜设置,且所述集水板的外侧面的中上部设有前后导向的波纹段;所述集水板通过固定装置与所述初期支护连接;
防水层,其铺设于所述二次衬砌和所述集水板之间;
环向排水管,每个所述集水板的外侧面的中间设有所述环向排水管;
竖向排水管,所述环向排水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根该竖向排水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竖向排水管和所述环向排水管均通过固定机构与所述初期支护固定;
集污槽,所述初期支护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该集污槽,且所述集污槽位于所述集水板的外侧;
纵向排水管,每个所述集污槽与所述集水板之间设有该纵向排水管,所述竖向排水管的下端与同侧的所述纵向排水管连通;所述纵向排水管、所述竖向排水管和所述环向排水管均设有透水孔;
侧集水沟,所述二次衬砌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该侧集水沟;
横向排水管,所述纵向排水管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根间隔分布的该横向排水管,所述横向排水管用于连通同侧的所述纵向排水管和所述侧集水沟;以及
横向排污管,所述集污槽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根间隔分布的该横向排污管,所述横向排污管用于连通同侧的所述集污槽和所述侧集水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板的外侧面的中部凹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环向排水管和所述竖向排水管的集水槽,所述初期支护的内侧面也凹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环向排水管和所述竖向排水管的第一安装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集水槽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集水槽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带,两个所述定位带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前后两侧;其中,所述定位带上开设有与所述波纹段相对应的孔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集水板的相对端分别凸设有相互搭接的正咬合接头和反咬合接头,所述正咬合接头上凸设有至少两个前后间隔分布的环形凸起,所述反咬合接头上凹设有与所述环形凸起一一对应连接的环形凹槽;其中,所述正咬合接头和所述反咬合接头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初期支护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上端与所述波纹段的下端相切,所述引流板的下端与所述集污槽的内侧相接;其中,所述引流板的外侧面自上至下向外倾斜,且所述引流板与所述滤水层之间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的两侧拱脚处向外凹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集污槽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槽的内侧向内凸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纵向排水管的安装平台,所述纵向排水管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安装平台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水管和所述横向排污管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横向排污管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集污槽和所述侧集水沟的排污通道,所述横向排污管的顶部凹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第二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横向排水管之间为一个防排水单元,所述横向排水管通过直角两通接头与所述纵向排水管连通;所述横向排污管的外端设有与所述集污槽连通的排污槽,所述排污槽的内端与所述排污通道的外端连通;其中,所述排污槽能够截断相邻两个所述防排水单元的所述集污槽的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纵向排水管的固定环。
CN202111211728.5A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 Active CN114060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1728.5A CN114060083B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1728.5A CN114060083B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0083A true CN114060083A (zh) 2022-02-18
CN114060083B CN114060083B (zh) 2023-06-27

Family

ID=80234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1728.5A Active CN114060083B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6008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72015U (zh) * 2015-04-15 2015-08-19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隧道分流复合式防排水系统
CN107542493A (zh) * 2017-10-13 2018-01-0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钢‑frp复合波纹管的隧道排水系统施工方法
CN210068238U (zh) * 2019-04-27 2020-02-14 南京同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不易堵塞的隧道排水沟
WO2021109537A1 (zh) * 2019-12-04 2021-06-10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超长隧道清污分离排水结构
CN113323111A (zh) * 2021-07-15 2021-08-31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隧道排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9180A (zh) * 2019-08-30 2019-12-03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满足高环境要求的隧道清污分离排水沟
CN212359860U (zh) * 2020-05-25 2021-01-15 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隧道清污分流排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72015U (zh) * 2015-04-15 2015-08-19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隧道分流复合式防排水系统
CN107542493A (zh) * 2017-10-13 2018-01-0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钢‑frp复合波纹管的隧道排水系统施工方法
CN210068238U (zh) * 2019-04-27 2020-02-14 南京同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不易堵塞的隧道排水沟
WO2021109537A1 (zh) * 2019-12-04 2021-06-10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超长隧道清污分离排水结构
CN113323111A (zh) * 2021-07-15 2021-08-31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隧道排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0083B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6273B (zh) 处理隧道围岩裂隙水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
CN113175050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8757027A (zh) 一种隧道内多功能排水系统
CN114060083A (zh) 一种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
CN210238726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211285128U (zh) 一种新型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06477382U (zh) 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结构
CN212270579U (zh) 一种海绵城市蓄水供水的透水构件
CN211689726U (zh) 一种透水路面
CN210737744U (zh) 一种直埋预制弃分流井
CN210621879U (zh) 一种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
CN214940441U (zh) 一种排水结构
CN110578407A (zh) 一种装配式集成卫生间
CN219710389U (zh) 市政施工管线保护结构
CN216552065U (zh) 一种边坡支护挡土墙仰斜式排水系统
CN216585991U (zh) 一种市政公路路面铺设结构
CN220434826U (zh) 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
CN212130548U (zh) 可防治岩溶水结晶的隧道排水系统
CN214831578U (zh) 一种公路路基排水装置
CN219080427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底板的防水排水系统
CN217555892U (zh) 一种反冲洗进气管埋底安装的反硝化深床滤池
CN215406460U (zh) 一种后厨排水结构
CN220469932U (zh) 一种富水隧道拼装式水压调整衬砌
CN218952155U (zh) 一种防淤堵排水管
CN212175377U (zh) 生态场地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