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2580A - 清洁设备及其底座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及其底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52580A CN114052580A CN202111556395.XA CN202111556395A CN114052580A CN 114052580 A CN114052580 A CN 114052580A CN 202111556395 A CN202111556395 A CN 202111556395A CN 114052580 A CN114052580 A CN 1140525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rying
- base
- heating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7605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0981 drying op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5000011194 food seasoning agen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874 polytetram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28—Floor-scrubbing machines, motor-driven
- A47L11/282—Floor-scrubbing machines, motor-driven having rotary too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36—Parts or details of the surface treating tools
- A47L11/4041—Roll shaped surface treating too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91—Storing or park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therefor; Means allowing transport of the machine when it is not being us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009—Storing devices ; Supports, stands or holders
- A47L9/0063—External storing devices; Stands, casings or the like for the storage of suction clean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4—Nozzles with driven brushes or agitators
- A47L9/0461—Dust-loosening tools, e.g. agitators, brushes
- A47L9/0466—Rotating tools
- A47L9/0477—Rol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4—Nozzle assemblies; Air knives; Air distributors; Blow box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 A47L2201/02—Docking stations; Docking operations
- A47L2201/028—Refurbishing floor engaging tools, e.g. cleaning of beating brus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及其底座,底座用于对滚刷执行烘干操作,一种底座包括座体及风干组件,座体包括座主体及风道形成体,座主体内形成有收容腔,风道形成体设于收容腔内并与收容腔的内壁共同界定形成烘干通道,风干组件包括风干件及加热件,风干件设于收容腔内并位于座主体的中部,且风干件用于向烘干通道提供风干气流,加热件设于烘干通道的出风段并位于烘干通道内风干气流的流动路径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清洁设备及其底座具有较佳的烘干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及其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用于室内地面清洁的清洁设备(例如洗地机、吸尘器等)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传统的清洁设备一般包括机身及底座,机身上设置有滚刷,清洁设备处于清洁状态时,机身与底座分离,带水的滚刷行走于待清洁表面,并对待清洁表面执行清洁操作;清洁设备处于烘干状态时,机身与底座连接,滚刷配接于底座外,底座可对滚刷执行烘干操作。然而,传统的底座对滚刷执行烘干操作时,滚刷的烘干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滚刷的烘干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滚刷的效率较低的清洁设备及其底座。
一种底座,包括:
座体,包括座主体及风道形成体,所述座主体内形成有收容腔,所述风道形成体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共同界定形成烘干通道;及
风干组件,包括风干件及加热件,所述风干件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位于所述座主体的中部,且所述风干件用于向所述烘干通道提供风干气流,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烘干通道的出风段并位于所述烘干通道内风干气流的流动路径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形成体包括第一挡风筋及第二挡风筋,所述第一挡风筋及所述第二挡风筋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座主体的内底壁及内顶壁共同界定形成所述烘干通道的进风段。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风筋及所述第二挡风筋均与所述座主体的内底壁及所述座主体的内顶壁密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形成体还包括加热罩,所述加热罩具有加热腔,所述加热罩上开设有输入口及输出口,所述输入口、所述加热腔及所述输出口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烘干通道的出风段。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且所述加热件在所述输入口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输入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口及所述输出口设置于所述加热罩的同一侧壁,且所述输入口及所述加热件均位于所述输出口的下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配接于所述座体外或所述座体内的发热件,所述底座执行所述烘干操作时,所述发热件用于向滚刷提供热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位于所述收容腔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座主体具有背向所述收容腔的承载面;
所述底座执行所述烘干操作时,所述滚刷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发热件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投影范围内。
一种清洁设备,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底座。
上述清洁设备及其滚刷,由于风干件是位于座主体的中部的,因此,烘干通道的长度可以适应性地缩短。进而,风干气流在流经烘干通道的过程中风损也较小,使得风干气流能够高速吹向滚刷,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滚刷的烘干效率。进一步地,由于加热件是设于烘干通道的出风段并位于风干气流的流动路径上的,风干气流在烘干通道的出风段内加热后能够直接吹向滚刷,从而能够对滚刷进行快速烘干,使得滚刷具有更高的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清洁设备的剖面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清洁设备中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清洁设备中的底座去掉上座体及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底座的正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6为图3所示的底座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
1、清洁设备;100、底座;10、座体;11、座主体;111、承载面;112、凹面区域;113、收容腔;114、出气孔;115、烘干通道;1152、扩流段;1154、平直段;1156、过渡段;116、定位槽;117、上座体;118、下座体;13、风道形成体;131、第一挡风筋;1312、第一平直部;1314、第一扩流部;1316、第一过渡部;133、第二挡风筋;1332、第二平直部;1334、第二扩流部;1336、第二过渡部;135、加热罩;1351、加热腔;1352、输入口;1353、输出口;1354、罩体;1355、盖体;212、风干件;214、加热件;23、发热件;30、挡水组件;32、弹性件;34、挡水件;341、挡水主体;343、挡水附属部;345、定位柱;347、第二导向面;36、驱动件;361、驱动主体;363、推块;3632、第一导向面;38、复位件;200、机身;210、机主体;230、喷头;250、滚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设备1,清洁设备1可以为洗地机、吸尘器等等。清洁设备1包括底座100及机身200,机身200包括机主体210、喷头230及滚刷250,喷头230及滚刷250均配接于机主体210上,喷头230用于向滚刷250喷水。清洁设备1处于清洁状态时,机身200与底座100分离,机身200行走于待清洁表面,使得配接于机主体210上的滚刷250能够对待清洁表面执行清洁操作。清洁设备1处于烘干状态时,机身200与底座100连接,滚刷250配接于底座100外,且底座100对滚刷250执行烘干操作。清洁设备1处于自清洁状态时,机身200与底座100连接,滚刷250配接于底座100外并相对底座100旋转,喷头230向滚刷250喷水以清洗滚刷250。
具体地,底座100包括座体10、风干组件及发热件23,风干组件及发热件23均配接于座体10。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时,滚刷250放置于底座100并相对底座100绕滚刷250自身的中心轴线旋转,风干组件及发热件23均工作,风干组件用于向滚刷250提供风干气流,发热件23用于向滚刷250提供热能,以加热滚刷250。可选地,发热件23可以为发热膜、发热管、发热丝等其他发热结构。较优地,发热件23为发热膜。
通过设置风干组件及发热件23,风干组件向滚刷250提供风干气流,风干气流能够带动空气流动并加快滚刷250内水分的蒸发,从而能够实现滚刷250的快速烘干。进一步地,发热件23向滚刷250提供热能以使得滚刷250能够快速升温,从而能够进一步加速水分的蒸发,最终使得滚刷250具有更高的烘干效率。值得一提的是,为防止发热件23温度过高而烧坏滚刷250及座体10,可设置控制器与发热件23电连接,且控制器控制发热件23的温度在50°至60°的范围内。
此外,在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滚刷250是转动的,因此,风干组件可沿滚刷250的周向向滚刷250提供风干气流,而发热件23也可以沿滚刷250的周向向滚刷250提供热能,以便于滚刷250全面进行烘干。
进一步地,风干组件向滚刷250的第一区域提供风干气流,发热件23同步向滚刷250的第二区域提供热能;其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至多部分重叠。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点,风干组件及发热件23于滚刷250上工作的区域至多部分重叠。可以理解地,当发热件23直接与滚刷250接触时,第二区域为滚刷250上能够与发热件23直接接触的区域。当发热件23间接与滚刷250接触时,第二区域为滚刷250上能够与发热件23间接接触的区域。在同一时间点,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不同,但在不同的时间点,由于滚刷250的转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可能相同。而且,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并非为固定的区域,随着滚刷250的转动,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时间点,上一单位时间所对应的第一区域与下一单位时间所对应的第一区域不相同,上一时间所对应的第二区域与下一单位时间所对应的第二区域不相同。
可以理解地,在风干组件的作用下,空气对流速度加快,则滚刷250上的部分热量也容易被气流带走。若在同一时间点,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重叠,而第二区域上的部分热量将被气流带走,进而,第二区域的烘干速度也随之减弱。而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至多部分重叠,则可使得风干组件及发热件23在同一时间点能够分别作用于滚刷250不同的区域,以使得滚刷250上热量的损失较少。进而,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能够分别在风干组件及发热件23的作用下被烘干。而后,随着滚刷250的转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发生互换,从而使得滚刷250能够被全面烘干。
更进一步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完全不重叠。因此,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时,风干组件及发热件23可同时对滚刷250完全不重叠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进行烘干。在烘干的过程中,滚刷250上的热量损失较少,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滚刷250的烘干效率。
具体地,座体10内形成有收容腔113,发热件23位于收容腔113内;座体10具有背向收容腔113并用于承载滚刷250的承载面111;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时,滚刷250承载于座体10的承载面111,发热件23通过座体10向滚刷250提供热能。也就是说,发热件23通过座体10间接向滚刷250提供热能。通过设置收容腔113,使得发热件23能够被隐藏于座体10内,一方面,可防止发热件23与外部水汽接触而导致发热件23短路并漏电,另一方面,还可有效提升底座100的美观性。
当然,发热件23的安装方式不限于上述一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发热件23固设于座体10外的承载面111上并在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时与滚刷250接触。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发热件23是直接与滚刷250接触并为滚刷250提供热能的。因此,发热件23提供的热能能够快速传导至滚刷250上并对滚刷250进行烘干。
较优地,座体10上的承载面111具有凹面区域112,凹面区域112的凹陷弧度与滚刷250的外周面弧度相匹配,发热件23铺设于座体10背向凹面区域112的内壁并与滚刷250间接接触。如此,可进一步增大滚刷250与发热件23的间接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时,滚刷250在承载面111上的投影完全落入发热件23在承载面111上的投影范围内。因此,在滚刷250旋转一周后,发热件23能够与滚刷250的外周面全面的间接接触,从而可实现滚刷250的全面烘干。
请同时一并参阅图3及图6,进一步地,风干组件被构造为用于向滚刷250提供风干热气流。如此,能够进一步加快滚刷250的烘干速度,使得滚刷250具有较高的烘干效率。此外,风干热气流还可对滚刷250进行消毒杀菌,从而还能提升滚刷250的洁净度。
具体地,风干组件包括加热件214及风干件212,座体10内形成容置加热件214的烘干通道115,且座体10上开设有与烘干通道115连通的出气孔114;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时,风干件212被构造为用于驱动风干气流依次经烘干通道115及出气孔114吹向滚刷250(风干气流沿图1中箭头a-b-c-d所示的路径流动),加热件214位于烘干通道115内风干气流的流动路径上并用于加热风干气流,以形成风干热气流。
可选地,加热件214可以为变温电热丝或者PTC恒温加热装置。较优地,加热件214为PTC恒温加热装置,如此,可维持加热过程中热量的稳定性,且还可减少能耗。具体地,加热件214在工作时,可以维持加热件214表面的温度在150°左右。
座体10包括座主体11及风道形成体13,座主体11内形成有收容腔113,风道形成体13设于收容腔113内并与收容腔113的内壁共同界定形成烘干通道115。风干件212设于收容腔113内并位于座主体11的中部,且风干件212用于向烘干通道115提供风干气流,加热件214设于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并位于烘干通道115内风干气流的流动路径上。
具体地,座主体11包括上座体117及下座体118,上座体117及下座体118共同围设形成收容腔113,承载面111形成于上座体117背向下座体118的表面。烘干通道115具有进风段及出风段,风干件212向烘干通道115的进风段输入风干气流,加热件214设于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风干组件工作时,气流从烘干通道115的进风段流入,并从烘干通道115的出风口流出。在传统的清洁设备1中,风干件212及滚刷250是沿座体10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箭头M所示的方向)分别设置于座主体11相对的两端的。如此,导致烘干通道115需要横跨座主体11的整个长度,以使得气流能够吹向滚刷250。而在本申请中,由于风干件212是位于座主体11的中部的,因此,烘干通道115的长度可以适应性地缩短。进而,风干气流在流经烘干通道115的过程中风损也较小,使得风干气流能够高速吹向滚刷250,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滚刷250的烘干效率。
进一步地,由于加热件214是设于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并位于风干气流的流动路径上的,风干气流在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内加热后能够直接吹向滚刷250。相较于加热件214设置于烘干通道115的进风段,或者加热件214设置于风干件212与烘干通道115之间而言,加热件214设置于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上,可减少加热后的风干气流的流动长度。进而,风干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热量损失减少,故在吹向滚刷250时仍具有较高的温度,从而能够对滚刷250进行快速烘干。
请一并参阅图5,具体地,烘干通道115的进风段包括扩流段1152,风干件212设于收容腔113内并位于烘干通道115外,风干件212被构造为用于向烘干通道115的扩流段1152输入风干气流,风干件212的出风口具有在与风干气流的流动方向相交的第一径向(座体10的宽度方向,如图2中箭头E所指的方向)上的第一风干口径,扩流段1152具有在第一径向上的第一扩流口径,第一风干口径与扩流段1152进风口的第一扩流口径相同;其中,扩流段1152的第一扩流口径沿风干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具体地,座主体11上开设有出气孔114,出气孔114与烘干通道115连通,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时,风干件212启动,风干气流依次经烘干通道115的扩流段1152、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以及出气孔114流出。为保证出气孔114喷出的风干气流能够沿滚刷250的轴向喷向滚刷250,一般设置出气孔114在第一径向上的第一输出口径与滚刷250长度大致相同(滚刷250的长度方向即为座体10的宽度方向)。为减小风干件212占用的空间,一般设置风干件212具有较小的体积,且第一风干口径小于出气孔114的第一输出口径。因此,故需设置扩流段1152的第一扩流口径沿风干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来增加风干气流的流动宽度,以使得经烘干通道115吹出的风干气流的流动宽度能够最终与出气孔114的第一输出口径匹配。
而由于第一风干口径与扩流段1152进风口的第一扩流口径相同,则风干件212的出风口能够与扩流段1152的进风口较优地过渡。因此,当风干气流由风干件212流向扩流段1152时,能够减少涡流的产生,从而可有效降低风损,以最终使得从出气孔114流出的气流具有较高的流速。具有较高流速的风干气流能够对滚刷250进行快速且全面的烘干,使得滚刷250具有较佳的烘干效果。
此外,为减少涡流的产生,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具有在第一径向上的第一出风口径,在烘干通道115内风干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的第一出风口径不变,且等于扩流段1152的出风口的第一扩流口径。此外,还可设置出气孔114的第一输出口径等于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的第一出风口径,以减少涡流的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出气孔114还具有在与第一径向相交的第二径向(如图1中箭头N所指的方向,即座体10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二输出口径,烘干通道115具有在第二径向上的烘干口径,第二输出口径小于烘干口径。具体地,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孔径越小,则流速越大。因此,通过设置第二输出口径小于烘干口径,则气流经扩流段1152及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流入至出气孔114内后,气流可在出气孔114内进行加速,使得气流能够高速喷出。
进一步地,烘干通道115的进风段还包括平直段1154,平直段1154连通于风干件212的出风口与扩流段1152的进风口之间,平直段1154具有在第一径向上的第一平直口径,在烘干通道115内风干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平直段1154的第一平直口径保持不变且等于扩流段1152的进风口的第一扩流口径。平直段1154用于过渡风干组件与扩流段1152,在风干件212的作用下,风干件212可经平直段1154流入至扩流段1152。
更进一步地,烘干通道115的进风段还包括过渡段1156,过渡段1156连通于扩流段1152的出风口与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之间,过渡段1156具有在第一径向上的第一过渡口径,在烘干通道115内风干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过渡段1156的第一过渡口径保持不变且等于扩流段1152的出风口的第一扩流口径。过渡段1156用于过渡扩流段1152与烘干通道115的出气段,在风干件212的作用下,风干气流可依次经平直段1154、扩流段1152、过渡段1156及出气孔114喷向滚刷250。
具体地,相较于扩流段1152来说,由于平直段1154的第一平直口径与过渡段1156的第一过渡口径均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平直段1154与过渡段1156内的风损是小于扩流段1152的。由此可知,通过设置平直段1154和/或过渡段1156,可减少风干气流在烘干通道115内流经过程中的风损,从而使得底座100具有更好的烘干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4,具体地,风道形成体13包括第一挡风筋131及第二挡风筋133,第一挡风筋131及第二挡风筋133间隔设置,并与座主体11的内底壁及内顶壁共同界定形成烘干通道115的进风段。具体地,第一挡风筋131及第二挡风筋133沿座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座主体11的内底壁及内顶壁沿座体1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挡风筋131、第二挡风筋133、座主体11的内底壁及内顶壁共同围设形成烘干通道115的进风段。第一挡风筋131及第二挡风筋133对风干气流具有阻挡作用,通过设置第一挡风筋131及第二挡风筋133,使得风干气流能够在第一挡风筋131及第二挡风筋133的引导下沿烘干通道115的进风段聚集流动,以防止风干气流于收容腔113内四处扩散。
进一步地,第一挡风筋131及第二挡风筋133均与座主体11的内底壁及座主体11的内顶壁密合。如此,可防止位于烘干通道115进风段内的风干气流从第一挡风筋131与座主体11的内底壁之间的间隙,和/或第一挡风筋131与座主体11的内顶壁之间的间隙,和/或第二挡风筋133与座主体11的内底壁之间的间隙,和/或第二挡风筋133与座主体11的内顶壁之间的间隙扩散至收容腔113内的其余空间。进而,风干气流具有较高的聚集度,以便于风干气流能够快速烘干滚刷250。
可选地,第一挡风筋131可以通过弹性密封件、或者一体成型、或者焊接的方式分别与座主体11的内底壁与座体10的内顶壁密合。同样地,第二挡风筋133也可以通过弹性密封件、或者一体成型、或者焊接的方式分别与座主体11的内底壁与座主体11的内顶壁密合。
更进一步地,第一挡风筋131包括沿烘干通道115内风干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第一平直部1312、第一扩流部1314及第一过渡部1316,第二挡风筋133包括沿烘干通道115内风干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第二平直部1332、第二扩流部1334及第二过渡部1336。第一平直部1312及第二平直部1332沿座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座主体11的内底壁及内顶壁共同界定形成平直段1154。第一扩流部1314及第二扩流部1334沿座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座主体11的内底壁及内顶壁共同界定形成扩流段1152。第一过渡部1316及第二过渡部1336沿座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座主体11的内底壁及内顶壁共同界定形成过渡段1156。
在烘干通道115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上,第一平直部1312与第二平直部1332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过渡部1316与第二过渡部1336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第一扩流部1314与第二扩流部1334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可以理解地,第一平直部1312与第二平直部1332之间的间距值即为平直段1154的第一平直口径,第一过渡部1316与第二过渡部1336之间的间距值即为过渡段1156的第一过渡口径,第一扩流部1314与第一平直部1312的连接处,和第二扩流部1334与第二平直部1332的连接处之间的间距值即为扩流段1152的进风口的第一扩流口径,第一扩流部1314与第一过渡部1316的连接处,和第二扩流部1334与第二过渡部1336的连接处之间的间距值即为扩流段1152的出风口的第一扩流口径。
进一步地,第一扩流部1314与第二扩流部1334之间的夹角在130°至150°的范围内。具体地,若第一扩流部1314与第二扩流部1334的夹角过大,则大部分的风干气流仅在扩流段1152的中间区域流动,而剩余部分的风干气流将从大部分的风干气流与第一扩流部1314之间的间隙,以及大部分的风干气流与第二扩流部1334之间的间隙发生回流。这样,从出气孔114流出的风干气流将减少,滚刷250的烘干效率也随之降低。而若第一扩流部1314与第二扩流部1334的夹角过小,则为保证扩流段1152的出风口的第一扩流口径能够与出气孔114的第一输出口径匹配,第一扩流部1314及第二扩流部1334的长度应适应性地增加。如此,将导致扩流段1152的长度增加。对应地,烘干通道115的进风段的长度也随之增加,进而,风损也增加。这样,从出气孔114流出的风干气流的速度较小,也不利于滚刷250烘干。而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一扩流部1314与第二扩流部1334之间的夹角是在130°至150°的范围内的,因此,在使得扩流段1152的长度合适的前提下能够减小风损。
进一步地,扩流段1152的长度与扩流段1152的出风口的第一扩流口径之比在0.7至0.9的范围内。在该比值下,扩流段1152的长度合适且扩流段1152的出风口的第一扩流口径能够与出气孔114的第一输出口径相匹配,从而具有较小的风损。
请再次参阅图1,并同时参阅图6,风道形成体13还包括加热罩135,加热罩135具有加热腔1351,加热罩135上开设有输入口1352及输出口1353,输入口1352、加热腔1351及输出口1353依次连通形成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加热件214设置于加热腔1351内。具体地,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时,风干气流从烘干通道115的进风段经输入口1352流入至加热罩135内,并经出气孔114喷出。通过设置加热罩135,使得风干气流能够聚集于加热罩135内并在加热件214的作用下进行加热,从而可防止热量扩散至收容腔113内的其他空间部分,因而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
具体地,加热罩135包括罩体1354及盖体1355,罩体1354上开设有安装口,输入口1352及输出口1353均与安装口安装于罩体1354不同的侧壁。盖体1355可拆洗地覆盖于安装口处,并与罩体1354共同界定形成加热腔1351。通过拆卸盖体1355,可方便从安装口处对加热件214进行装卸。可选地,罩体1354以及盖体1355均可使用耐高温的PBT(聚对苯二甲酸四次甲基酯)材料制作。
进一步地,加热件214设于加热腔1351内,且加热件214在输入口1352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完全覆盖输入口1352。因此,可确保从输入口1352流进的风干气流能够流经加热件214并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输入口1352及输出口1353设置于加热罩135的同一侧壁,且输入口1352及加热件214均位于输出口1353的下方。则在风干气流从输出口1353流出的过程中,加热件214对风干气流不构成遮挡,从而使得出气孔114具有较大的出风量。
请同时再次参阅图3、图4及图5,底座100还包括配接于座体10的挡水组件30,还包括配接于座体10的挡水组件30,挡水组件30被配置为用于在底座100未执行烘干操作时关闭出气孔114,以防止外部的水汽、杂物等进入至烘干通道115内而导致烘干组件故障。挡水组件30还用于在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时打开出气孔114,以使得风干气流能够经出气孔114喷向滚刷250并对滚刷250执行烘干操作。可以理解地,底座100未执行烘干操作时,清洁设备1可能处于清洁状态,也可能处于自清洁状态。
可选地,挡水组件30可位于收容腔113内,也可以位于座主体11外。较优地,挡水组件30配接于座主体11的收容腔113内,因此,座主体11可保护挡水组件30,以防止挡水组件30受损。
进一步地,挡水组件30包括弹性件32及挡水件34,挡水件34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座体10上,弹性件32沿第一方向可形变地连接于挡水件34与座体10之间。具体地,弹性件32用于为挡水件34提供一弹性力,挡水件34在弹性力的驱动下始终具有关闭出气孔114的趋势。具体地,在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时,挡水件34在弹性力之外的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打开出气孔114(例如在滚刷250或者人力的作用下打开)。当底座100未执行烘干操作时,释放外力,而后,挡水件34可在弹性力的作用下重新关闭出气孔114。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弹性件32,可使得挡水件34能够自动进行复位,从而使得出气孔114的关闭操作更简单。
可选地,弹性件32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较优地,弹性件32为多个,多个弹性件32作用于挡水阿金34的不同位置,如此,可有效提升挡水件34运动稳定性。
挡水件34的底面还设置有定位柱345,座主体11的内底壁上还突出设置有定位槽116,弹性件32为压缩弹簧,弹性件32的一端套设于定位柱345上,另一端伸入至定位槽116内并与定位槽116的底部抵接,以提升弹性件32伸缩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方向可与座体10的高度方向相交美,也可与座体10的高度方向重合。以下实施例均与第一方向为座体10的高度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挡水组件30包括驱动件36及挡水件34,挡水件34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座体10上,驱动件36与挡水件34传动连接,驱动件36被配置为用于在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时驱动挡水件34打开出气孔114。
可以理解地,挡水件34可在驱动件36的作用下打开或者关闭出气孔114,也可以在驱动件36的作用下打开出气孔114,并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关闭出气孔114。通过设置驱动件36,可减少人工设置的麻烦,从而使得挡水组件30能够自动打开或者自动关闭出气孔114。
进一步地,请同时参阅图6,驱动件36包括驱动主体361及推块363,驱动主体361设置于座体10,推块363与驱动主体361传动连接并相对座体10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运动;其中,推块363具有面向挡水件34第一导向面3632,第一导向面3632在第一方向上存在高度差;挡水件34在第一导向面3632驱动下相对座体10沿第一方向下降,并打开出气孔114。具体地,第二方向可与座体10的宽度方向相交,也可以与座体10的宽度方向重合,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二方向为座体10的宽度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面3632,第一导向面3632与挡水件34配合可将推块363第二方向的运动转换为挡水件34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这样,能够提升座体10内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及紧凑性,使得座体10内部具有较好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驱动主体361可以为电磁阀、伸缩气缸或者其他结构,具体在此处不做限定。驱动主体361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控制器向驱动主体361发送烘干信号时,驱动主体361驱动推块363沿第二方向滑动以使得第一导向面3632能够与挡水件34抵接,进而,推块363推动挡水件34滑动。当控制器向驱动主体361发送烘干结束信号时,驱动主体361驱动推块363反向滑动,以使得推块363能够与挡水件34分离。可选地,第一导向面3632可以为曲面、斜面或者其他表面结构。较优地,第一导向面3632为沿挡水件34下降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斜面相对曲面设置方向更简单,且斜面驱动挡水件34下降时,还可使得挡水件34的运动更稳定。
更进一步地,挡水件34具有与第一导向面3632相互配合的第二导向面347,第二导向面347为与第一导向面3632相互贴合的斜面。如此,可增大挡水件34与推块36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挡水件34能够在推块363的作用下稳定地下降。
具体地,挡水件34包括挡水主体341及与挡水主体341连接的挡水附属部343,挡水主体341为板状并沿第二方向延伸,弹性件32抵接于座主体11的内底壁与挡水主体341的底面之间并用于始终为挡水主体341提供向上的弹性力,挡水附属部343上形成有第二导向面347。
在底座100未执行烘干操作时,推块363与挡水附属部343是分离的,挡水主体341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关闭出气孔114。当底座100需要执行烘干操作时,驱动主体361驱动推块363沿第二方向滑动,使得推块363的第一导向面3632能够与挡水附属部343上的第二导向面347抵接。而后,随着推块363继续原方向移动,在推块363的作用下,挡水主体341下降并打开出气孔114。当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结束后,驱动主体361驱动推块363反向滑动至推块363与挡水主体341分离,挡水件34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上升并关闭出气孔114。
挡水组件30还包括复位件38,复位件38可形变地连接于推块363与挡水件34之间并用于提供复位推块363的复位力。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当底座100执行烘干操作结束后,推块363能够在复位件38及驱动主体361的共同作用下反向滑动,以使得推块363能够与挡水主体341分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10),包括座主体(11)及风道形成体(13),所述座主体(11)内形成有收容腔(113),所述风道形成体(13)设于所述收容腔(113)内并与所述收容腔(113)的内壁共同界定形成烘干通道(115);及
风干组件,包括风干件(212)及加热件(214),所述风干件(212)设于所述收容腔(113)内并位于所述座主体(11)的中部,且所述风干件(212)用于向所述烘干通道(115)提供风干气流,所述加热件(214)设于所述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并位于所述烘干通道(115)内风干气流的流动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形成体(13)包括第一挡风筋(131)及第二挡风筋(133),所述第一挡风筋(131)及所述第二挡风筋(133)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座主体(11)的内底壁及内顶壁共同界定形成所述烘干通道(115)的进风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筋(131)及所述第二挡风筋(133)均与所述座主体(11)的内底壁及所述座主体(11)的内顶壁密合。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形成体(13)还包括加热罩(135),所述加热罩(135)具有加热腔(1351),所述加热罩(135)上开设有输入口(1352)及输出口(1353),所述输入口(1352)、所述加热腔(1351)及所述输出口(1353)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烘干通道(115)的出风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214)设于所述加热腔(1351)内,且所述加热件(214)在所述输入口(1352)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输入口(13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口(1352)及所述输出口(1353)设置于所述加热罩(135)的同一侧壁,且所述输入口(1352)及所述加热件(214)均位于所述输出口(1353)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接于所述座体(10)外或所述座体(10)内的发热件(23),所述底座(100)执行所述烘干操作时,所述发热件(23)用于向滚刷(250)提供热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23)位于所述收容腔(113)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主体(11)具有背向所述收容腔(113)的承载面(111);
所述底座(100)执行所述烘干操作时,所述滚刷(250)在所述承载面(111)上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发热件(23)在所述承载面(111)上的投影范围内。
10.一种清洁设备(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底座(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56395.XA CN114052580A (zh) | 2021-12-17 | 2021-12-17 | 清洁设备及其底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56395.XA CN114052580A (zh) | 2021-12-17 | 2021-12-17 | 清洁设备及其底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52580A true CN114052580A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229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56395.XA Pending CN114052580A (zh) | 2021-12-17 | 2021-12-17 | 清洁设备及其底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5258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38929A (zh) * | 2022-06-07 | 2022-08-26 | 深圳市追光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自清洁方法 |
-
2021
- 2021-12-17 CN CN202111556395.XA patent/CN11405258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38929A (zh) * | 2022-06-07 | 2022-08-26 | 深圳市追光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自清洁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52578A (zh) | 清洁设备及其底座 | |
US10280553B2 (en) | Drain pump and clothes dryer having a drain pump | |
US8225528B2 (en) | Dryer | |
CA2003030C (en) | Dish washer with dryer | |
CN108814515B (zh) | 用于洗碗机的干燥装置和具有其的洗碗机 | |
JPH05192287A (ja) | 食器洗浄器の乾燥ダクト | |
US11920825B2 (en) | Humidifying device | |
WO2013067913A1 (zh) | 一种蒸汽服装熨烫机 | |
CN114052580A (zh) | 清洁设备及其底座 | |
WO2022147904A1 (zh) | 一种清洁设备用除湿托盘和清洁设备 | |
EP1329547A2 (en) | Laundry dryer | |
CN216628418U (zh) | 清洁设备及其底座 | |
CN105832274B (zh) | 洗碗机的抽风装置及洗碗机 | |
CN216628417U (zh) | 清洁设备及其底座 | |
CN105962863B (zh) | 洗碗机的抽风装置及洗碗机 | |
CN216724443U (zh) | 清洁设备及其底座 | |
CN105832271B (zh) | 洗碗机 | |
KR20100061939A (ko) | 좌변기용 비데 | |
CN105996949B (zh) | 洗碗机及洗碗机的控制方法 | |
CN114052582A (zh) | 清洁设备及其底座 | |
KR101561772B1 (ko) | 식기세척기의 식기 건조장치 | |
KR101483527B1 (ko) | 좌변기용 비데 | |
CN211432761U (zh) | 一种具有干燥结构的洗碗机 | |
CN214831334U (zh) | 一种烘干盒的吹风结构 | |
CN221153947U (zh) | 一种手柄组件及清洁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