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6183A - 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6183A
CN114046183A CN202111111997.4A CN202111111997A CN114046183A CN 114046183 A CN114046183 A CN 114046183A CN 202111111997 A CN202111111997 A CN 202111111997A CN 114046183 A CN114046183 A CN 114046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ressure
low
machine
pressur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19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旭
王海彬
王建
李杨
徐仁博
陈筑
陈哲
姜鹏
张庆冠
王宁
赛北
滕达
丁克勤
程浩伦
丛树林
李振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119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61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6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61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1/00Shutting-down of machines or engines, e.g. in emergency; Regulating, controlling, or safet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1/00Shutting-down of machines or engines, e.g. in emergency; Regulating, controlling, or safet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D21/003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鼓风评估低负荷时低压缸末级叶片风险,通过实验和理论验证评估小容积流量下时低压缸末级叶片的安全性,评估热网的安全性,评估高背压机组深度调峰的经济性,通过提升供热供汽能力进一步探索抽凝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建立深度调峰负荷优化配模型。本发明,通过对机组进行高背压供热改造,并对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从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各方面进行确定,实践后,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大量资源消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行业内同类型机组做出了示范作用,树立了行业新标杆,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高背压供热技术是通过设备改造提高汽轮机排汽的背压和温度,用参数较高的低压缸乏汽来加热热网循环水,再将凝汽器出口的热网循环水送入热网加热器通过本机或临机的中排抽汽对其进行“二次加热”以满足热网的需求,高背压供热技术可将汽轮机排汽余热全部回收,使机组的冷源损失降至零,增加了机组供热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机组的循环热效率和经济性。
传统技术中,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不够完善,从效率、安全和经济性方面进行开展的试验技术不成熟,试验不够充分准确度不高,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会导致相关设备的运行不够协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热平衡图为基础,结合数据核算低负荷时低压缸末级叶片风险;
通过实验和理论验证评估小容积流量下时低压缸末级叶片的安全性;
通过热力计算和实验提升机组的供热和供汽能力,评估热网的安全性;
通过发电经济收益、燃料成本和辅助服务收益评估高背压机组深度调峰的经济性;
通过提升供热供汽能力进一步探索抽凝机组深度调峰能力;
建立深度调峰负荷优化配模型。
优选地,所述通过鼓风评估低负荷时低压缸末级叶片风险,包括以下步骤:
S1:以热平衡图为基础,深入研究电负荷、主蒸汽流量、低压缸通流量、背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图1粗略地核算出低压缸安全运行负荷范围;
S2:高背压改造后额定背压的升高使排汽温度由32.5℃升高至83.2℃,结合深度调峰期间产生的鼓风现象,冷态标高预抬量、缸体转子连接部件膨胀量的计算、机组载荷、轴承比压、轴系其它设计参数等因素,将电厂高背压机组排汽温度高跳闸值设置在125℃;
S3:高背压改造后在保留原有低压缸事故喷水管路的情况下增加一路事故喷水,同时对低压缸事故喷水量进行了重新核算,第一、第二路事故喷水量设计值7T/H和14T/H;
S4:使用低压缸进汽压力代表低压缸通流量,并建立低压缸进汽压力与排汽压力对应关系;
S5:通过热平衡图、低压缸进汽压力与排汽压力对应关系、背压与低压缸最小通流量关系、排汽温度保护值等建立数学模型对低压缸进汽压力下低压缸排汽温度的计算,在保证低压缸进汽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背压,当计算出排汽温度达到105℃时,得出报警背压限制线,继续增加背压,当计算出的排汽温度为125℃时,得出跳闸背压限制线,结合通流部分数据计算出极限真空,以及最大负荷背压,将其植入DCS画面中,实现了高背压机组低压缸安全在线实时监控;
S6:通过凝汽器性能计算公式表现出热网回水温度、热网循环水流量变化对机组背压、排汽温度的影响;
S7:开展低负荷变工况试验验证热平衡图、理论研究结果、高背压安全运行曲线。
优选地,所述通过实验和理论验证评估小容积流量下时低压缸末级叶片的安全性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展叶片强度校核,确保低压缸末级叶片强度在过热区、过渡区、湿蒸汽区内的安全性;
S2:采用:“经验性准则折合频率K”开展叶片颤振判别的理论计算,对末级、次末级叶片颤振可能进行判别,排除颤振的可能;
S3:开展低负荷试验对理论研究进行验证。
优选地,所述评估热网的安全性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保证中排、低排温度的情况下,关小#2、#3、#4机供热快开阀增加抽凝机组的热电比,提高#2、#3、#4机低负荷情况下供热能力;
S2:通过热力计算得出在循环水流量在11000T/H时,1号机负荷每降低10MW负荷减小的热量可使一次热网降低1℃,为防止热网温度减低,#2、3、4号机一共需提高供热抽汽量16.8T/H。
优选地,所述评估高背压机组深度调峰的经济性,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每个工况单位时间内发电量和度电利润计算出全厂纯发电的经济收益;
S2:在计算燃料成本时以性能试验给出的供电煤耗为参考,对真实运行工况的热力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将试验给出的煤耗进行修正,再结合特定工况下的正平衡试验与煤耗修正值进行比较得出最终的供电煤耗并计算出燃料成本;
S3:利用发电信息自动采集系统、PI数据库对调峰电量、调峰收益进行计算得出各个工况的调峰辅助服务收益。
优选地,所述通过提升供热供汽能力进一步探索抽凝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关小供热快开阀提高了供热抽汽量,进一步提高抽凝机组供热能力;
S2:通过关小中压调门,提高再热蒸汽压力,提高#3、#4机工业蒸汽温度,增大热再被引射蒸汽量,深度挖掘抽凝机组供汽潜力。
优选地,所述建立深度调峰负荷优化分配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当日平均环境温度得出当日全厂供热量、供热回水温度、供汽量;
S2:将单台机电负荷与最大供热量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工业蒸汽流量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抽汽压力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抽汽温度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SCR入口烟气温度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低压缸排汽温度的关系等录入数据库;
S3:利用模型、热力计算公式、深度调峰限制因素建立数学关系式求解出最优解:
计算数学关系式如下:
1、Q1+Q2+Q3+Q4>QZ;
2、q2+q3+q4>qZ;
3、TA1、TA2、TA3、TA4<380℃;
4、PA2、PA3>0.35Mpa;
5、PB2、PB3、PB4>1.1Mpa;
6、TB1、TB2、TB3、TB4>290℃;
7、TC1<90℃、TC2、TC3、TC4<70℃;
其中:
Q1、Q2、Q3、Q4、QZ—#1机、#2机、#3机、#4机、预期供热量;
q2、q3、q4、qZ—#2机、#3机、#4机、预期供汽量;
TA1、TA2、TA3、TA4—#1机、#2机、#3机、#4机抽汽温度;
P A2、P A3—#2机、#3机、#4机中压缸排汽压力;
PB2、PB3、PB4—#2机、#3机、#4机工业蒸汽压力;
TB1、TB2、TB3、TB4—#1机、#2机、#3机、#4机SCR入口烟气温度;
TC1、TC2、TC3、TC4—#1机、#2机、#3机、#4机低压缸排汽温度。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1高背压机实现了协调状态下减负荷至85MW,成为了行业内首家开展深度调峰的高背压机组;开创性地开展高背压机组深度调峰工作对增强电网调峰能力、推进火电机组灵活性进程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为行业内同类型机组做出了示范作用,树立了行业新标杆,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
2、某年#1高背压机共发电4.468亿千瓦时,供热270万GJ,相比去年同期的87万GJ,提高了210.34%。改造后#1高背压机供电煤耗146.26g/kwh,相比去年同期的284.12g/kwh,下降了137.86g/kwh,节约标煤61596T,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大量资源消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的背压与低压缸最小通流量的关系;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的低压缸进汽压力与低压缸进汽流量的关系;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的高背压机组安全运行曲线;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的一、二期机组蝶阀缝隙漏汽量表格;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热平衡图为基础,结合数据核算低负荷时低压缸末级叶片风险;
通过实验和理论验证评估小容积流量下时低压缸末级叶片的安全性;
通过热力计算和实验提升机组的供热和供汽能力,评估热网的安全性;
通过发电经济收益、燃料成本和辅助服务收益评估高背压机组深度调峰的经济性;
通过提升供热供汽能力进一步探索抽凝机组深度调峰能力;
建立深度调峰负荷优化配模型。
通过鼓风评估低负荷时低压缸末级叶片风险,包括以下步骤:
S1:以热平衡图为基础,深入研究电负荷、主蒸汽流量、低压缸通流量、背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图1粗略地核算出低压缸安全运行负荷范围;
S2:高背压改造后额定背压的升高使排汽温度由32.5℃升高至83.2℃,结合深度调峰期间产生的鼓风现象,冷态标高预抬量、缸体转子连接部件膨胀量的计算、机组载荷、轴承比压、轴系其它设计参数等因素,将电厂高背压机组排汽温度高跳闸值设置在125℃;
S3:高背压改造后在保留原有低压缸事故喷水管路的情况下增加一路事故喷水,同时对低压缸事故喷水量进行了重新核算,第一、第二路事故喷水量设计值7T/H和14T/H;
S4:使用低压缸进汽压力代表低压缸通流量,并建立低压缸进汽压力与排汽压力对应关系;
S5:通过热平衡图、低压缸进汽压力与排汽压力对应关系、背压与低压缸最小通流量关系、排汽温度保护值等建立数学模型对低压缸进汽压力下低压缸排汽温度的计算,在保证低压缸进汽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背压,当计算出排汽温度达到105℃时,得出报警背压限制线,继续增加背压,当计算出的排汽温度为125℃时,得出跳闸背压限制线,结合通流部分数据计算出极限真空,以及最大负荷背压,得出《高背压机组安全运行曲线》;
S6:将《高背压机组安全运行曲线》植入DCS画面中,实现了高背压机组低压缸安全在线实时监控;
S7:通过凝汽器性能计算公式表现出热网回水温度、热网循环水流量变化对机组背压、排汽温度的影响;
S8:开展低负荷变工况试验验证热平衡图、理论研究结果、高背压安全运行曲线。
通过实验和理论验证评估小容积流量下时低压缸末级叶片的安全性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展叶片强度校核,确保低压缸末级叶片强度在过热区、过渡区、湿蒸汽区内的安全性;
S2:采用:“经验性准则折合频率K”开展叶片颤振判别的理论计算,对末级、次末级叶片颤振可能进行判别,排除颤振的可能;
S3:开展低负荷试验对理论研究进行验证。
评估热网的安全性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保证中排、低排温度的情况下,关小#2、#3、#4机供热快开阀增加抽凝机组的热电比,提高#2、#3、#4机低负荷情况下供热能力;
S2:通过热力计算得出在循环水流量在11000T/H时,1号机负荷每降低10MW负荷减小的热量可使一次热网降低1℃,为防止热网温度减低,#2、3、4号机一共需提高供热抽汽量16.8T/H。
评估高背压机组深度调峰的经济性,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每个工况单位时间内发电量和度电利润计算出全厂纯发电的经济收益;
S2:在计算燃料成本时以性能试验给出的供电煤耗为参考,对真实运行工况的热力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将试验给出的煤耗进行修正,再结合特定工况下的正平衡试验与煤耗修正值进行比较得出最终的供电煤耗并计算出燃料成本;
S3:利用发电信息自动采集系统、PI数据库对调峰电量、调峰收益进行计算得出各个工况的调峰辅助服务收益。
通过提升供热供汽能力进一步探索抽凝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关小供热快开阀提高了供热抽汽量,进一步提高抽凝机组供热能力;
S2:通过关小中压调门,提高再热蒸汽压力,提高#3、#4机工业蒸汽温度,增大热再被引射蒸汽量,深度挖掘抽凝机组供汽潜力;
具体的,#2、#3、#4机最大中排抽汽能力分别为200T/H、350T/H、350T/H,其中#2、#3机均带热网循环泵小汽机,其抽汽压力不能低于0.35Mpa,受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特点的影响,机组的抽汽量会随着主蒸汽流量和电负荷的降低而下降从而导致深度调峰时机组的供热能力大打折扣,针对真一行业内普遍面临的问题,通过关小供热快开阀提高了供热抽汽量,但是这一方法对机组的安全性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与高背压机组一样,抽凝机组在低负荷时也可能会产生低压缸鼓风和颤振现象,若控制不当将会造成振动、动静碰磨、汽缸变形等事故;
(2)中压缸排汽受阻,中排抽汽温度、除氧器抽汽温度、小机低压汽源温度均上升,可能使抽汽管路、加热器超温、过热;
(3)低负荷时供热抽汽压力低,一是无法保证热网循环水泵小汽机正常运行,可能造成热网循环水流量下降,严重影响#1高背压机和整个热网的安全;二是受限受限于中压末级动叶的机械性能,会导致其安全性降低;
针对这三个问题,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和控制手段:
(1)控制低压缸排汽温度小于70℃,必要时开启减温水、开大快开阀、关小减压阀、增加机组负荷;
(2)控制中排抽汽温度小于380℃,必要时开大快开阀和减压阀;
(3)控制抽汽压力在0.35-0.75Mpa之间;
(4)通过计算合理的选择阀碟与阀体的径向间隙,以固定最小开度来保证低压最小流量。为了在蝶阀故障阀碟不能打开时,保证低压缸的最小流量,对#2、#3、#4机蝶阀缝隙与漏气量的关系进行了核算,最终均选择了10.6mm,缝隙漏汽计算如图4所示;
具体的,中压调门关小后会使高压缸排汽受阻、再热蒸汽流量下降、高中压缸监视段压力变化,可能导致机组振动异常、高排温度升高、轴向位移增大、再热器超温等,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再结合试验对各个安全边界进行验证,总结如下:随着中压调门关小冷再、热再压力均有明显上升,单台机可提高工业蒸汽供应量5T/H,影响深度调峰电量25MW;40%负荷以下时关小中压调门后透平压比下降幅度较大,主蒸汽流量在300T/H、中压调门关至15%左右时,透平压比最低达2.0,已十分接近预警值1.7,为了保证机组将中压调门最小开度设在18%,且若中压调门反馈小于15%,中压调门自动全开;关小中调后高压缸排汽温度上升明显,高排温度高跳闸值为399℃,为保证机组安全,设置高排温度达371℃时中压调门自动全开;对中压调门关小后机组轴向位移、振动、再热器温度进行了分析,对机组的安全性影响不大。;进行了中压调门关小后的性能试验,中压调门关小至18%后,中压缸效率由93%降至78%,按中压缸效率变化1%,对汽机热耗影响25.43千焦/千瓦时计算,汽机热耗升高381.45千焦/千瓦时,煤耗升高14.3克/千瓦时;
#3、#4机热再至压力匹配器调阀负责调节工业蒸汽温度,当温度设定值在设计值325℃时,热再至压力匹配器调阀开度在20%以下,#3、#4机工业蒸汽主管路材质为20号钢,其温度允许上限为430℃,为提高热再蒸汽被引射量将工业蒸汽温度设定值调整至360℃,此时热再至压力匹配器调阀开度在80%以上,可提升单台机工业蒸汽供应量2T/H,影响深调电量10MW。
建立深度调峰负荷优化分配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1:是以历史数据为依据,通过当日平均环境温度得出当日全厂供热量、供热回水温度、供汽量;
S2:将单台机电负荷与最大供热量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工业蒸汽流量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抽汽压力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抽汽温度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SCR入口烟气温度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低压缸排汽温度的关系等录入数据库;
S3:利用模型、热力计算公式、深度调峰限制因素建立数学关系式求解出最优解;
其中,计算数学关系式如下:
1、Q1+Q2+Q3+Q4>QZ;
2、q2+q3+q4>qZ;
3、TA1、TA2、TA3、TA4<380℃;
4、PA2、PA3>0.35Mpa;
5、PB2、PB3、PB4>1.1Mpa;
6、TB1、TB2、TB3、TB4>290℃;
7、TC1<90℃、TC2、TC3、TC4<70℃;
其中:
Q1、Q2、Q3、Q4、QZ—#1机、#2机、#3机、#4机、预期供热量;
q2、q3、q4、qZ—#2机、#3机、#4机、预期供汽量;
TA1、TA2、TA3、TA4—#1机、#2机、#3机、#4机抽汽温度;
P A2、P A3—#2机、#3机、#4机中压缸排汽压力;
PB2、PB3、PB4—#2机、#3机、#4机工业蒸汽压力;
TB1、TB2、TB3、TB4—#1机、#2机、#3机、#4机SCR入口烟气温度;
TC1、TC2、TC3、TC4—#1机、#2机、#3机、#4机低压缸排汽温度。
本发明中,通过鼓风评估低负荷时低压缸末级叶片风险,避免引发通流部分温度升高、低压缸过热、排汽缸变形等危及汽轮机安全的问题;通过实验和理论验证评估小容积流量下时低压缸末级叶片的安全性,避免蒸汽回流和根部汽边的冲刷时形成不稳定的涡流产生颤振,造成叶片损害断裂,严重威胁机组安全运行的问题;评估热网的安全性,避免热网温度降低,影响供热质量和热网安全的问题;评估高背压机组深度调峰的经济性,以经济收益为前提决定是否进行调峰及调峰深度;通过提升供热供汽能力进一步探索抽凝机组深度调峰能力,深度挖掘抽凝机组的供汽能力;建立深度调峰负荷优化分配模型,利用数学方法得到最优的深度调峰负荷优化分配模型,在保证供热、供汽、环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调峰电量最大化,通过各项评估和数学模型的建立,确定高背压机组运行的边际条件,实现了高背压机组协调状态下减负荷运作,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大量资源消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热平衡图为基础,结合数据核算低负荷时低压缸末级叶片风险;
通过实验和理论验证评估小容积流量下时低压缸末级叶片的安全性;
通过热力计算和实验提升机组的供热和供汽能力,评估热网的安全性;
通过发电经济收益、燃料成本和辅助服务收益评估高背压机组深度调峰的经济性;
通过提升供热供汽能力进一步探索抽凝机组深度调峰能力;
建立深度调峰负荷优化配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鼓风评估低负荷时低压缸末级叶片风险,包括以下步骤:
S1:以热平衡图为基础,深入研究电负荷、主蒸汽流量、低压缸通流量、背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图1粗略地核算出低压缸安全运行负荷范围;
S2:高背压改造后额定背压的升高使排汽温度由32.5℃升高至83.2℃,结合深度调峰期间产生的鼓风现象,冷态标高预抬量、缸体转子连接部件膨胀量的计算、机组载荷、轴承比压、轴系其它设计参数等因素,将电厂高背压机组排汽温度高跳闸值设置在125℃;
S3:高背压改造后在保留原有低压缸事故喷水管路的情况下增加一路事故喷水,同时对低压缸事故喷水量进行了重新核算,第一、第二路事故喷水量设计值7T/H和14T/H;
S4:使用低压缸进汽压力代表低压缸通流量,并建立低压缸进汽压力与排汽压力对应关系;
S5:通过热平衡图、低压缸进汽压力与排汽压力对应关系、背压与低压缸最小通流量关系、排汽温度保护值等建立数学模型对低压缸进汽压力下低压缸排汽温度的计算,在保证低压缸进汽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背压,当计算出排汽温度达到105℃时,得出报警背压限制线,继续增加背压,当计算出的排汽温度为125℃时,得出跳闸背压限制线,结合通流部分数据计算出极限真空,以及最大负荷背压,将其植入DCS画面中,实现了高背压机组低压缸安全在线实时监控;
S6:通过凝汽器性能计算公式表现出热网回水温度、热网循环水流量变化对机组背压、排汽温度的影响;
S7:开展低负荷变工况试验验证热平衡图、理论研究结果、高背压安全运行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实验和理论验证评估小容积流量下时低压缸末级叶片的安全性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展叶片强度校核,确保低压缸末级叶片强度在过热区、过渡区、湿蒸汽区内的安全性;
S2:采用:“经验性准则折合频率K”开展叶片颤振判别的理论计算,对末级、次末级叶片颤振可能进行判别,排除颤振的可能;
S3:开展低负荷试验对理论研究进行验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热网的安全性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保证中排、低排温度的情况下,关小#2、#3、#4机供热快开阀增加抽凝机组的热电比,提高#2、#3、#4机低负荷情况下供热能力;
S2:通过热力计算得出在循环水流量在11000T/H时,1号机负荷每降低10MW负荷减小的热量可使一次热网降低1℃,为防止热网温度减低,#2、3、4号机一共需提高供热抽汽量16.8T/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高背压机组深度调峰的经济性,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每个工况单位时间内发电量和度电利润计算出全厂纯发电的经济收益;
S2:在计算燃料成本时以性能试验给出的供电煤耗为参考,对真实运行工况的热力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将试验给出的煤耗进行修正,再结合特定工况下的正平衡试验与煤耗修正值进行比较得出最终的供电煤耗并计算出燃料成本;
S3:利用发电信息自动采集系统、PI数据库对调峰电量、调峰收益进行计算得出各个工况的调峰辅助服务收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提升供热供汽能力进一步探索抽凝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关小供热快开阀提高了供热抽汽量,进一步提高抽凝机组供热能力;
S2:通过关小中压调门,提高再热蒸汽压力,提高#3、#4机工业蒸汽温度,增大热再被引射蒸汽量,深度挖掘抽凝机组供汽潜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深度调峰负荷优化分配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当日平均环境温度得出当日全厂供热量、供热回水温度、供汽量;
S2:将单台机电负荷与最大供热量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工业蒸汽流量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抽汽压力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抽汽温度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SCR入口烟气温度的关系、不同主蒸汽流量下电负荷与低压缸排汽温度的关系等录入数据库;
S3:利用模型、热力计算公式、深度调峰限制因素建立数学关系式求解出最优解:
计算数学关系式如下:
1、Q1+Q2+Q3+Q4>QZ;
2、q2+q3+q4>qZ;
3、TA1、TA2、TA3、TA4<380℃;
4、PA2、PA3>0.35Mpa;
5、PB2、PB3、PB4>1.1Mpa;
6、TB1、TB2、TB3、TB4>290℃;
7、TC1<90℃、TC2、TC3、TC4<70℃;
其中:
Q1、Q2、Q3、Q4、QZ—#1机、#2机、#3机、#4机、预期供热量;
q2、q3、q4、qZ—#2机、#3机、#4机、预期供汽量;
TA1、TA2、TA3、TA4—#1机、#2机、#3机、#4机抽汽温度;
P A2、P A3—#2机、#3机、#4机中压缸排汽压力;
PB2、PB3、PB4—#2机、#3机、#4机工业蒸汽压力;
TB1、TB2、TB3、TB4—#1机、#2机、#3机、#4机SCR入口烟气温度;
TC1、TC2、TC3、TC4—#1机、#2机、#3机、#4机低压缸排汽温度。
CN202111111997.4A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 Pending CN1140461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1997.4A CN114046183A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1997.4A CN114046183A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6183A true CN114046183A (zh) 2022-02-15

Family

ID=80204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1997.4A Pending CN114046183A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61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6592A (zh) * 2022-06-02 2022-08-09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小容积流量下坐缸轴承的轴瓦振动自动调整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50207A1 (zh) * 2015-09-21 2017-03-30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发电机组能效分析方法
CN109063890A (zh) * 2018-06-21 2018-12-2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热电厂全厂调峰能力最大化的热负荷分配方法
CN109899120A (zh) * 2019-04-24 2019-06-1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机低压通流区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及工作方法
WO2021174749A1 (zh) * 2020-03-04 2021-09-10 曹雁青 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50207A1 (zh) * 2015-09-21 2017-03-30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发电机组能效分析方法
CN109063890A (zh) * 2018-06-21 2018-12-2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热电厂全厂调峰能力最大化的热负荷分配方法
CN109899120A (zh) * 2019-04-24 2019-06-1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机低压通流区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及工作方法
WO2021174749A1 (zh) * 2020-03-04 2021-09-10 曹雁青 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6592A (zh) * 2022-06-02 2022-08-09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小容积流量下坐缸轴承的轴瓦振动自动调整系统及方法
CN114876592B (zh) * 2022-06-02 2023-10-17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小容积流量下坐缸轴承的轴瓦振动自动调整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5777B (zh) 一种火电机组中低压缸联合零出力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10500148B (zh) 一种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高背压供热与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0162870B (zh) 一种基于季节的节流调节汽轮机最优滑压曲线确定方法
CN107504543B (zh) 利用电锅炉供热提高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方法
CN113107623A (zh) 一种双低压缸汽轮机低负荷运行时提升供热抽汽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Arakelyan et al. Increased reliability, manoeuvrabity and durability of steam turbine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nerator driving mode
CN114046183A (zh) 一种高背压运行边际条件的确定方法
CN112231908B (zh) 一种抽凝式机组抽汽流量对应负荷上下限的确定方法
CN105298555A (zh) 纯凝—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双模式单转子汽轮机及其系统
CN210768938U (zh) 一种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高背压供热与监控系统
CN109653819B (zh) 一种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汽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4660397U (zh) 双低压缸汽轮机低负荷运行时提升供热抽汽参数的装置
CN112065520A (zh) 一种冷再和热再协同供汽系统及方法
CN110578561A (zh) 不同蒸汽和背压下机组运行低压缸最小安全流量计算方法
CN111520197B (zh) 一种基于汽轮机零出力的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系统及方法
CN111706898B (zh) 一种高背压供热改造后机组提升供热能力的方法
Zheng et al. Application study on zero output technology of low pressure cylinder of 350MW supercritical unit
CN106321173B (zh) 切除低压加热器汽侧阀门参与机组一次调频加负荷的方法
Yang et al. Flexibility Upgrading of LP Turbine Outage Scheme for Cogeneration Units and its Economic Cost Analysis
CN212535783U (zh) 一种小型无再热供热汽轮机的优化设计结构
CN215890107U (zh) 一种低压做功单元设置调节级的汽轮机
Kang et al.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Optimization Modification for Turbine Performance Based on Data Driven Model
CN219605361U (zh) 一种火电灵活性机组管控系统
Zh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Peak-shaving Ability of a 330MW Thermal Power Unit in Heating State
Yang et al. Peak load regulating capabi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of industrial heating steam system upgrading for cogeneration uni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