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0431B - 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0431B
CN114040431B CN202111173083.0A CN202111173083A CN114040431B CN 114040431 B CN114040431 B CN 114040431B CN 202111173083 A CN202111173083 A CN 202111173083A CN 114040431 B CN114040431 B CN 1140404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area
task
grid
te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30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40431A (zh
Inventor
狄子翔
程新洲
朱佳佳
刘亮
乔金剑
吕非彼
王昭宁
张亚南
杨子敬
朱小萌
王文哲
贠晓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730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04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0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0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40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0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机器人领域,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待测试区域对应的第一测试任务;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测试任务、以及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第一设备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和目标路线模式,在待测试区域执行第一测试任务。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测试的过程中,用于解决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场网络(业务)测试是运营商进行网络质量评估、网络质量优化、以及网络质量优化效果验证等的重要手段。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现场网络(业务)测试可以由机器人来进行。机器人进行现场网络(业务)测试时,可以按照人为现场规划的路线测试路线上各点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
但是,人为现场规划路线,进行测试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网络测试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测试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待测试区域对应的第一测试任务;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测试任务、以及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第一设备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和目标路线模式,在待测试区域执行第一测试任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和目标路线模式,在待测试区域执行第一测试任务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获取待测试区域的地图;第一设备以地图中的第一位置为零点基准,以长L米、宽L米为一个栅格,将地图划分为多个栅格,L大于0,栅格包括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第一栅格为面积等于L的平方的栅格,第二栅格为面积小于L的平方的栅格。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路线模式包括至少两种,一种路线模式对应一种或多种测试任务。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日常巡检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日常巡检路线模式;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从当前区域中横坐标最小的测试栅格中选择纵坐标最小的测试栅格作为起点栅格,按照纵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测试起点栅格所在行的测试栅格;第一设备逐列按照纵坐标从大到小、纵坐标从小到大交替的顺序测试待测试区域的所有测试栅格。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日常巡检任务包括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路线模式;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以当前区域横纵坐标值均为最小值的测试栅格为起点栅格,按照纵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测试起点栅格所在列的测试栅格;第一设备间隔预设的间隔列数后按照纵坐标从大到小、纵坐标从小到大交替的顺序测试待测试区域的所有测试栅格。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第一测试任务包括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第一设备接收待测试区域对应的第一测试任务,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是第二设备根据待测试区域对应的当前关键业绩指标KPI数据确定的。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第一设备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和目标路线模式,在待测试区域执行第一测试任务,包括:第一设备根据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测试栅格;第一设备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以及第一测试栅格,在待测试区域中执行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最小化路测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第一设备接收待测试区域对应的第一测试任务,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是第二设备根据问题采样点确定的;第一设备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以及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在待测试区域中执行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投诉区域测试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投诉区域测试路线模式;第一设备接收待测试区域对应的第一测试任务,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投诉区域测试任务。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投诉区域的栅格,投诉区域的栅格是第二设备根据用户的投诉信息确定的;第一设备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投诉区域测试路线模式、以及投诉区域的栅格,在待测试区域中执行投诉区域测试任务。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包括目标路线模式对应的路线的第一坐标,第一坐标以栅格化地图为坐标系;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坐标,第二坐标是第一坐标对应的经纬度坐标。
本申请提供的网络测试方法中,第一设备可以获取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第一测试任务,根据第一测试任务、以及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以及目标路线模式对待测试区域进行网络测试,路线模式仅需要第一设备根据当前的任务场景判断获得,不需要人为现场规划,进行网络测试的效率较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连接;获取单元,用于接收待测试区域对应的第一测试任务;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测试任务、以及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和目标路线模式,在待测试区域执行第一测试任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待测试区域的地图;处理单元,还用于以地图中的第一位置为零点基准,以长L米、宽L米为一个栅格,将地图划分为多个栅格,L大于0,栅格包括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第一栅格为面积等于L的平方的栅格,第二栅格为面积小于L的平方的栅格。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路线模式包括至少两种,一种路线模式对应一种或多种测试任务。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日常巡检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日常巡检路线模式;处理单元,还用于从当前区域中横坐标最小的测试栅格中选择纵坐标最小的测试栅格作为起点栅格,按照纵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测试起点栅格所在行的测试栅格;逐列按照纵坐标从大到小、纵坐标从小到大交替的顺序测试待测试区域的所有测试栅格。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日常巡检任务包括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路线模式;处理单元,还用于以当前区域横纵坐标值均为最小值的测试栅格为起点栅格,按照纵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测试起点栅格所在列的测试栅格;间隔预设的间隔列数后按照纵坐标从大到小、纵坐标从小到大交替的顺序测试待测试区域的所有测试栅格。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第一测试任务包括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是第二设备根据待测试区域对应的当前关键业绩指标KPI数据确定的;获取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测试栅格;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以及第一测试栅格,在待测试区域中执行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最小化路测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该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获取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是第二设备根据问题采样点确定的;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以及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在待测试区域中执行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投诉区域测试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投诉区域测试路线模式;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投诉区域测试任务;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获取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投诉区域的栅格,投诉区域的栅格是第二设备根据用户的投诉信息确定的;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投诉区域测试路线模式、以及投诉区域的栅格,在待测试区域中执行投诉区域测试任务。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包括目标路线模式对应的路线的第一坐标,第一坐标以栅格化地图为坐标系;获取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坐标,第二坐标是第一坐标对应的经纬度坐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软件指令;当计算机软件指令在电子设备中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第一方面所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栅格化地图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常巡检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的路线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第一次的日常巡检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第一次的日常巡检的路线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常巡检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务管理平台32的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务管理平台32的另一种组成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的路线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务管理平台32的又一种组成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务管理平台32的又一种组成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装置的另一种组成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现场网络业务测试是运营商进行网络质量评估、网络质量优化、以及网络质量优化效果验证等的重要手段。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现场网络业务测试可以由机器人来进行。机器人在进行现场网络业务测试时的路线可以由人为现场规划。
在此背景下,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测试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可以是具有移动功能和网络测试功能的设备(例如加装了网络测试模块的履带机器人、机器人、以及无人机等,以下统称机器人),机器人中可以预设有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路线模式包括至少两种,每种路线模式对应一种或多种测试任务。该方法中,机器人可以获取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接收第一测试任务;根据第一测试任务、以及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根据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进行网络测试。进行网络测试的效率较高。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S101至S104。
S101、机器人获取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
其中,责任区域是指机器人将要进行测试的区域,也可以称为待测试区域。
示例性地,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栅格化地图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责任区域的地图可以包括外部围墙(图2中以黑色粗线表示)、内部隔墙(图2中以黑色粗线表示)、内部隔墙上的门(图2中以汉字“门”表示)、以及围墙内的空间等。以地图西南角(也可以称作第一位置)为[0,0]基准,以长L米、宽L米为一个栅格,L大于0,将责任区域的地图划分为多个栅格。其中,面积小于L2(L的平方)的栅格(如外部围墙或内部围墙所在的栅格)可以看作忽略栅格(第二栅格),面积等于L2的可以看作测试栅格(第一栅格)。为了保持路线的连通性,门所在的栅格可以看作测试栅格。
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机器人在获取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可以包括:机器人获取责任区域的地图;机器人对责任区域的地图进行栅格化处理,得到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器人获取责任区域的地图,可以包括:机器人利用激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和/或,视觉SLAM技术构建责任区域的地图。
S102、机器人获取第一测试任务。
其中,第一测试任务可以包括主动测试任务和被动测试任务。主动测试任务可以包括日常巡检任务和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被动测试任务可以包括最小化路测(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s,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和投诉区域测试任务。
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机器人获取第一测试任务,可以包括:机器人获取管理人员输入的第一测试任务。
例如,机器人可以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显示任务选择界面,任务选择界面可以包括多个任务选项,每个任务选项分别对应一种任务。机器人获取管理人员输入的第一测试任务,可以包括:机器人显示任务选择界面;机器人接收管理人员对任务选择界面中的第一测试任务选项的触发操作;机器人响应于第一测试任务选项的触发操作,获取第一测试任务。
又例如,机器人可以与单独的某个控制设备(如手机)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连接,控制设备可以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显示任务选择界面,任务选择界面可以包括多个任务选项,每个任务选项分别对应一种任务。机器人获取管理人员输入的第一测试任务,可以包括:控制设备显示任务选择界面;控制设备接收管理人员对任务选择界面中的第一测试任务选项的触发操作;控制设备响应于第一测试任务选项的触发操作,向机器人发送第一测试任务。
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机器人可以和任务管理平台连接。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机器人31和任务管理平台32,机器人31和任务管理平台32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机器人31获取第一测试任务,可以包括:机器人31接收任务管理平台32下发的第一测试任务。
其中,任务管理平台32又可以称作第二设备。
可选地,任务管理平台32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等具有计算功能的设备。其中,服务器可以是单独的一个服务器,或者,也可以是由多个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部分实施方式中,服务器集群还可以是分布式集群。本申请对任务管理平台32的具体形态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服务器可以是运营商的存储服务器,或者,与存储服务器连接的其他服务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服务器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
S103、机器人根据第一测试任务、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
其中,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路线模式包括至少两种,每种路线模式对应一种或多种测试任务。
例如,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可以如下述表1所示。
表1
测试任务 路线模式
日常巡检任务 日常巡检路线模式
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 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
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 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
投诉区域测试任务 投诉区域测试路线模式
表1可以包括测试任务项和路线模式项。测试任务项可以包括日常巡检任务、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以及投诉区域测试任务等测试任务。路线模式项可以包括日常巡检路线模式、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以及投诉区域测试路线模式等路线模式。日常巡检任务和日常巡检路线模式具有对应关系;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和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具有对应关系;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和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具有对应关系;投诉区域测试任务和投诉区域测试路线模式具有对应关系。
以上述表1为例,当第一测试任务为日常巡检任务时,机器人可以根据第一测试任务是日常巡检任务、以及日常巡检任务对应的路线模式为日常巡检路线模式,确定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为日常巡检路线模式。当第一测试任务为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时,机器人可以根据第一测试任务是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以及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对应的路线模式为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确定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为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当第一测试任务为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时,机器人可以根据第一测试任务是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以及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对应的路线模式为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确定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为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当第一测试任务为投诉区域测试任务时,机器人可以根据第一测试任务是投诉区域测试任务、以及投诉区域测试任务对应的路线模式为投诉区域测试任务路线模式,确定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为投诉区域测试任务路线模式。
S104、机器人根据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以及目标路线模式对责任区域进行网络测试。
可以理解的是,机器人根据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以及目标路线模式对责任区域进行网络测试,也即机器人根据责任区域(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和目标路线模式,在责任区域(待测试区域)执行第一测试任务。
可选地,机器人根据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以及目标路线模式进行网络测试,可以包括:机器人根据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以及目标路线模式进行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业务测试,或者,文本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protocol,FTP)业务测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器人根据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以及目标路线模式进行网络测试,可以包括:机器人按照目标路线模式在栅格化地图对应的责任区域内运动,实时获取当前所处的测试栅格的中心位置的坐标、以及当前所处的测试栅格的中心位置的坐标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方法中,机器人可以获取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第一测试任务,根据第一测试任务、以及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根据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以及目标路线模式对责任区域进行网络测试,路线模式仅需要机器人根据当前的任务场景判断获得,不需要人为现场规划,进行网络测试的效率较高。
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同样以上述网络测试系统包括机器人31和任务管理平台32为例,在机器人31根据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以及目标路线模式进行网络测试之后,机器人31可以向任务管理平台32发送网络测试的结果,任务管理平台32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构建责任区域对应的信号强度经验数据库(又称为无线指纹库、指纹库等,以下统称指纹库)并存储。
其中,指纹库可以用于支持室内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定位、MDT室内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 igence,AI)定位、以及网络质量立体评估等。责任区域对应的指纹库可以包括责任区域内的测试栅格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测试栅格分别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等。
例如,测试栅格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以包括指纹库坐标(指纹库坐标也可以称作目标路线模式对应的路线的第一坐标)。指纹库坐标可以为上述图2所示的栅格化地图所在的坐标系中的坐标。
可选地,为了便于数据存储和调用,当任务管理平台32存储指纹库时,指纹库中的测试栅格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以是栅格化地图所在的坐标系中的坐标,当有上述室内MR定位、MDT室内AI定位、以及网络质量立体评估等需要调用指纹库中的地理位置信息的需求时,可以将栅格化地图所在的坐标系中的坐标转化为经纬度坐标(经纬度坐标也可以称作第二坐标)。
例如,假设A点在栅格化地图所在的坐标系中的坐标为:(0,0),预设的A点的经纬度坐标为:(Aj,Aw),又已知B点在栅格化地图所在的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Figure BDA0003294180720000101
则可以按照下述公式(1)至公式(7)来计算B点的经纬度坐标,并用B点的经纬度坐标代表栅格(0-L,0-L)。
Figure BDA0003294180720000102
公式(1)中,j表示B点和A点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294180720000111
公式(2)中,r表示地球半径,r可以取6.371393×106米。c表示A点和B点到地球球心的夹角。c(弧度)表示c的对应的弧度。
Figure BDA0003294180720000112
公式(3)中,“*”表示相乘。
a=arccos[cos(90-Aw)*cos(c)+sin(90-Aw)*sin(c)*cos(Az)] 公式(4)
公式(4)中,Aw表示A点的纬度。Az表示B点相对A点的方位角度。a表示B点到地球球心的连线与地理北极的夹角。
Figure BDA0003294180720000113
Figure BDA0003294180720000114
公式(6)中,D表示AB两点的经度差。
Bw=90-a;Bj=Aj+D 公式(7)
公式(7)中,Aj表示A点的经度。Bw表示B点的纬度。Bj表示B点的经度。
可选地,机器人31可以向任务管理平台32发送栅格化地图所在的坐标系中的坐标,任务管理平台32可以将栅格化地图所在的坐标系中的坐标转化为经纬度坐标并发送给机器人31,。当管理人员有指纹库的调用需求时,可以从机器人31中获取经纬度坐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方法中存储指纹库时可以使用栅格化地图所在的坐标系中的坐标进行存储,减少存储数据所需的空间。调用指纹库时可以将栅格化地图所在的坐标系中的坐标按照预设的算法转化为经纬度坐标,方便统一对比。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测试任务是主动测试任务中的日常巡检任务时,机器人可以按照“弓”字形的路线模式进行测试。也即,日常巡检路线模式可以包括:“弓”字形路线模式。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常巡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同样以上述图2所示的栅格化地图为例,当第一测试任务是主动测试任务中的日常巡检任务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401至S407。
S401、机器人获取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
S401可以参照上述S101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S402、机器人获取日常巡检任务。
其中,日常巡检任务可以是上述第一测试任务中的一种。
S403、机器人根据日常巡检任务、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日常巡检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
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日常巡检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可以包括日常巡检路线模式。例如,日常巡检路线模式可以包括“弓”字形的路线模式。
S404、机器人以当前区域横纵坐标值均为最小值的测试栅格为起点栅格,按照纵坐标从小到大的栅格顺序测试起点栅格所在列的所有测试栅格。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区域可以是责任区域中的一部分,同样以上述图2所示的栅格化地图为例,当机器人在门以南的部分区域进行测试时,当前区域可以包括门以南的区域;当机器人在门以北的部分区域进行测试时,当前区域可以包括门以北的区域。
S405、机器人逐列按照纵坐标从大到小、纵坐标从小到大交替的顺序遍历当前区域的所有测试栅格。
S406、机器人判断测试栅格的横坐标是否是最大值。
若是,则可以执行S407;若否,则可以重复执行S405。
S407、机器人判断是否有待遍历的区域。
若是,则可以重复执行S405;若否,则可以结束测试。
可选地,当上述日常巡检任务为第一次执行时,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的任务流程可以参照上述图4所示的S401至S407,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的路线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同样以上述图2所示的栅格化地图中,当第一测试任务为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时,巡检路线可以依次为(以栅格的横坐标为栅格起始坐标-栅格结束坐标,纵坐标为栅格起始坐标-栅格结束坐标为例):(0-L,2L-3L)、(L-2L,2L-3L)、(L-2L,L-2L)、(2L-3L,0-L)、(2L-3L,L-2L)、(2L-3L,2L-3L)、(3L-4L,2L-3L)、(3L-4L,L-2L)、(3L-4L,0-L)、(4L-5L,0-L)、(4L-5L,L-2L)、(4L-5L,2L-3L)、(5L-6L,2L-3L)、(5L-6L,L-2L)、(5L-6L,0-L)、(6L-7L,0-L)、(6L-7L,L-2L)、(6L-7L,2L-3L)、(7L-8L,2L-3L)、(7L-8L,L-2L)、(7L-8L,0-L)、(8L-9L,L-2L)、(8L-9L,2L-3L)、(9L-10L,2L-3L)、(8L-9L,2L-3L)、(7L-8L,2L-3L)、(6L-7L,2L-3L)、(5L-6L,2L-3L)、(4L-5L,2L-3L)、(4L-5L,3L-4L)、(4L-5L,4L-5L)、(3L-4L,4L-5L)、(2L-3L,4L-5L)、(L-2L,4L-5L)、(0-L,4L-5L)、(0-L,5L-6L)、(L-2L,6L-7L)、(L-2L,5L-6L)、(2L-3L,5L-6L)、(2L-3L,6L-7L)、(2L-3L,7L-8L)、(3L-4L,7L-8L)、(3L-4L,6L-7L)、(3L-4L,5L-6L)、(4L-5L,5L-6L)、(4L-5L,6L-7L)、(4L-5L,7L-8L)、(5L-6L,7L-8L)、(5L-6L,6L-7L)、(5L-6L,5L-6L)、(5L-6L,4L-5L)、(6L-7L,4L-5L)、(6L-7L,5L-6L)、(6L-7L,6L-7L)、(6L-7L,7L-8L)、(7L-8L,7L-8L)、(7L-8L,6L-7L)、(7L-8L,5L-6L)、(7L-8L,4L-5L)、(8L-9L,4L-5L)、(8L-9L,5L-6L)、(8L-9L,6L-7L)、(9L-10L,5L-6L)、(9L-10L,4L-5L)。
可选地,当上述日常巡检任务不是第一次执行时,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的任务流程中,机器人可以横移预设的列数后按照“弓”字形测试。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第一次的日常巡检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同样以上述图2所示的栅格化地图为例,当第一测试任务是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601至S607。
S601、机器人获取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
S601可以参照上述S101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S602、机器人获取日常巡检任务。
S603、当日常巡检任务为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时,机器人根据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
例如,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可以包括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路线模式。
S604、机器人以当前区域横纵坐标值均为最小值的测试栅格为起点栅格,按照纵坐标从小到大的栅格顺序测试起点栅格所在列的所有栅格。
S604可以参照上述S404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S605、机器人间隔预设的间隔列数后按照纵坐标从大到小、纵坐标从小到大交替的栅格顺序进行测试。
其中,预设的间隔列数可以由管理人员预设,或者,由机器人根据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的每一行的测试栅格的列数、以及预设的算法获取。
例如,栅格化地图的一行测试栅格可以包括10列,则该行的间隔列数可以为8列、5列、4列、3列等。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的间隔列数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制。
S606、机器人判断测试栅格的横坐标是否是最大值。
若是,则可以执行S607;若否,则可以重复执行S605。
S607、机器人判断是否有待测试的区域。
若是,则可以重复执行S605;若否,则可以结束测试。
示例性地,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第一次的日常巡检的路线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同样以上述图2所示的栅格化地图中,当第一测试任务为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时,巡检路线可以依次为(以栅格的横坐标为栅格起始坐标-栅格结束坐标,纵坐标为栅格起始坐标-栅格结束坐标为例):(0-L,2L-3L)、(L-2L,2L-3L)、(2L-3L,2L-3L)、(3L-4L,2L-3L)、(3L-4L,L-2L)、(3L-4L,0-L)、(4L-5L,0-L)、(5L-6L,0-L)、(6L-7L,0-L)、(6L-7L,L-2L)、(6L-7L,2L-3L)、(7L-8L,2L-3L)、(8L-9L,2L-3L)、(9L-10L,2L-3L)、(8L-9L,2L-3L)、(7L-8L,2L-3L)、(6L-7L,2L-3L)、(5L-6L,2L-3L)、(4L-5L,2L-3L)、(4L-5L,3L-4L)、(4L-5L,4L-5L)、(3L-4L,4L-5L)、(2L-3L,4L-5L)、(L-2L,4L-5L)、(0-L,4L-5L)、(0-L,5L-6L)、(L-2L,6L-7L)、(2L-3L,6L-7L)、(3L-4L,7L-8L)、(3L-4L,6L-7L)、(3L-4L,5L-6L)、(4L-5L,5L-6L)、(5L-6L,5L-6L)、(6L-7L,5L-6L)、(6L-7L,6L-7L)、(6L-7L,7L-8L)、(7L-8L,7L-8L)、(7L-8L,6L-7L)、(8L-9L,6L-7L)、(9L-10L-,5L-6L)、(9L-10L,4L-5L)。
也即,第一测试任务是主动测试任务中的日常巡检任务时,机器人在根据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以及日常巡检模式进行测试之前,还可以判断判断日常巡检任务是否是第一次执行;若是,则可以执行上述S403至S407所述的步骤;若否,则可以执行上述S603至S607。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常巡检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801至S805。
S801、机器人获取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
S801可以参照上述S101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S802、机器人获取日常巡检任务。
S803、机器人判断日常巡检任务是否是第一次执行。
若是,则可以执行S802;若否,则可以执行S803。
S804、机器人按照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流程进行网络测试。
S804可以参照上述S403至S407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S805、机器人按照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流程进行网络测试。
S805可以参照上述S603至S607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方法中,当机器人获取到的第一测试任务为日常巡检任务时,机器人还可以判断日常巡检任务是否是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如果是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机器人可以遍历责任区域中的栅格化地图中的每一个栅格,从而获取每一个栅格对应的无线信号强度,建立起详细的指纹库。如果不是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机器人可以跳过部分栅格,避免指纹库被频繁地更新,浪费资源。
可选地,同样以上述网络测试系统包括机器人31和任务管理平台32为例,假设机器人31执行的是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则机器人31可以向任务管理平台32发送网络测试的结果,机器人31可以向任务管理平台32发送测试的结果之后,任务管理平台32还可以根据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建立起的指纹库来判断所述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是否需要复测。
例如,任务管理平台32可以对比相同位置信息下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测试得到的无线信号强度和指纹库中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可以确定所述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不需要复测;若不相同,则可以确定所述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需要复测。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样以上述网络测试系统包括机器人31和任务管理平台32为例,任务管理平台32可以获取责任区域对应的当前关键业绩指标(key performanceindication,KPI)数据,当当前KPI数据下降时,可以指示机器人31进行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901至S905。
S901、任务管理平台32获取责任区域对应的当前KPI数据。
其中,责任区域可以对应多个小区,KPI数据可以包括话务量。
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任务管理平台32获取责任区域对应的当前KPI数据可以由任务管理平台32中的模块执行。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务管理平台32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0所示,任务管理平台32可以包括KPI获取模块321。任务管理平台32获取责任区域对应的当前KPI数据,可以包括:任务管理平台32中的KPI获取模块321获取责任区域对应的当前KPI数据。
S902、当责任区域对应的当前KPI数据达到预设的门限值时,任务管理平台32向机器人31发送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以及预设的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
其中,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也即上述S102中机器人获取的第一测试任务的一种。预设的门限值可以由管理人员预设在任务管理平台32中,或者,由任务管理平台32根据预设的算法对责任区域对应的历史KPI数据计算得到。
例如,任务管理平台32计算责任区域对应的前N天的历史KPI数据的均值,将所述均值作为预设的门限值。
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S902还可以替换为:当责任区域最近M天的KPI数据的均值小于前N天的KPI数据的均值时,任务管理平台32向机器人31发送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以及预设的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N为大于M的整数。
可选地,触发任务管理平台32向机器人31发送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以及预设的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的条件还可以包括:责任区域最近M天的KPI数据的降幅。也即,上述S902还可以替换为:当责任区域最近M天的KPI数据的降幅大于预设的门限值时,任务管理平台32向机器人31发送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以及预设的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
相对应地,机器人31可以接收任务管理平台32发送的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以及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
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S902还可以替换为:当责任区域最近M天的KPI数据的均值小于前N天的KPI数据的均值时,任务管理平台32向机器人31发送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以及预设的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责任区域对应的当前KPI数据没有达到预设的门限值时,可以不执行任何步骤。
也即,任务管理平台32获取责任区域对应的当前KPI数据之后,可以判断责任区域对应的当前KPI数据是否达到预设的门限值。若是,则可以开始执行上述S902;若否,则可以不执行任何步骤。
可选地,在S902之前,任务管理平台32还可以获取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例如,任务管理平台32可以接收管理人员输入的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
S903、机器人31根据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以及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
一些实施例中,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可以包括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例如,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可以包括:按照“A*”算法对第一测试栅格进行遍历。
可选地,当室分天线为全向吸顶天线时,第一测试栅格可以包括天线垂足落入的栅格。
可选地,当室分天线为板状天线时,第一测试栅格可以包括主波瓣覆盖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栅格。
S904、机器人31根据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以及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对责任区域进行网络测试。
S905、当责任区域内所有的KPI达到预设的门限值的小区都被机器人31测试完成后,结束网络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当责任区域内还存在没有被机器人31测试的KPI达到预设的门限值的小区时,机器人31可以重复执行上述S904。
也即,在S904之后,机器人31可以判断已完成测试的小区的数量是否等于责任区域内KPI达到预设的门限值的小区的数量。若是,则可以结束网络测试;若否,则可以重复执行上述S904。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执行上述日常巡检任务,在第二时间段内执行上述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
例如,第一时间段可以包括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第二时间段可以包括周日、周六、以及其他节假日等。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样以上述网络测试系统包括机器人31和任务管理平台32为例,任务管理平台32可以获取责任区域对应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指示机器人31进行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1101至S1105。
S1101、任务管理平台32获取责任区域对应的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
需要说明的是,任务管理平台32获取责任区域对应的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之前,机器人31还可以向任务管理平台32发送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
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任务管理平台32获取责任区域对应的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可以由任务管理平台32中的模块执行。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务管理平台32的另一种组成示意图。如图12所示,任务管理平台32还可以包括MDT评估模块322,MDT评估模块322与KPI获取模块321连接。任务管理平台32获取责任区域对应的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可以包括:任务管理平台32中的MDT评估模块322获取责任区域对应的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
可选地,在MDT评估模块322获取责任区域对应的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之前,MDT评估模块322还可以获取问题采样点,以及问题采样点对应的问题的种类,并根据带噪声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应用(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with noise,DBSCAN)算法确定H组问题采样点分别对应的责任区域,根据“k-mean”算法计算出每个问题采样点的中心点坐标,根据中心点坐标确定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
S1102、任务管理平台32向机器人31发送责任区域对应的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以及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
相对应地,机器人31可以接收任务管理平台32发送的责任区域对应的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以及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
S1103、机器人31根据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以及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
一些实施例中,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可以包括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例如,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可以包括:按照“A*”算法对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进行遍历。
S1104、机器人31根据责任区域对应的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以及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对责任区域进行测试。
可选地,在S1101之后,任务管理平台32还可以获取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对应的H种问题。例如,根据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以及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获得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对应的H种问题。针对H种问题对应的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机器人31可以匹配不同的测试业务。例如,问题为速率低的采样点映射栅格,机器人31可以利用FTP业务进行测试。问题不是速率低的采样点映射栅格,机器人31可以利用HTTP业务进行测试。
S1105、当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都被机器人31测试完成后,结束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当H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还存在没有被机器人31测试的栅格时,机器人31可以重复执行上述S1104。
也即,在S1104之后,机器人31可以判断已完成测试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的组数是否达到H组。若是,则可以结束测试;若否,则可以重复执行上述S1104。
示例性地,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的路线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同样以上述图2所示的栅格化地图中,当第一测试任务为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时,假设任务管理平台32获取到的责任区域对应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包括(6L-7L,0-L)、(6L-7L,L-2L)、(7L-8L,L-2L)(7L-8L,0-L)、(4L-5L,6L-7L)、(5L-6L,7L-8L)、(5L-6L,6L-7L)、(5L-6L,5L-6L)、以及(6L-7L,6L-7L)时,则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的路线可以依次为:(0-L,2L-3L)、(L-2L,L-2L)、(2L-3L,0-L)、(3L-4L,0-L)、(4L-5L,0-L)、(5L-6L,0-L)、(6L-7L,0-L)、(6L-7L,L-2L)、(7L-8L,L-2L)、(7L-8L,0-L)、(6L-7L,L-2L)、(5L-6L,2L-3L)、(4L-5L,3L-4L)、(4L-5L,4L-5L)、(4L-5L,5L-6L)、(4L-5L,6L-7L)、(5L-6L,7L-8L)、(5L-6L,6L-7L)、(5L-6L,5L-6L)、(6L-7L,5L-6L)。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样以上述网络测试系统包括机器人31和任务管理平台32为例,任务管理平台32可以获取用户的投诉信息,根据投诉信息指示机器人31进行投诉区域测试任务。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1401至S1407。
S1401、任务管理平台32获取用户的投诉信息。
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任务管理平台32获取用户的投诉信息可以由任务管理平台32中的模块执行。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务管理平台32的又一种组成示意图。如图15所示,任务管理平台32还可以包括投诉受理模块323,投诉受理模块323与KPI获取模块321、以及MDT评估模块322连接。任务管理平台32获取用户的投诉信息,可以包括:任务管理平台32中的投诉受理模块323获取用户的投诉信息。
S1402、任务管理平台32根据投诉信息确定投诉区域的栅格。
可选地,在S1402之前,机器人31可以向任务管理平台32发送责任区域的栅格化地图。
S1403、任务管理平台32向机器人发送投诉区域测试任务、以及投诉区域的栅格。
相对应地,机器人31可以接收任务管理平台32发送的投诉区域测试任务、以及投诉区域的栅格。
S1404、机器人31根据投诉区域测试任务、以及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投诉区域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
S1405、机器人31根据投诉区域的栅格、以及投诉区域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对责任区域进行测试。
S1406、机器人31向任务管理平台32发送测试结果。
S1407、任务管理平台32根据测试结果对投诉区域对应的网络设备进行优化。
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任务管理平台32根据测试结果对投诉区域对应的网络设备进行优化,可以是任务管理平台32中的模块对投诉区域对应的网络进行优化。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务管理平台32的又一种组成示意图。如图16所示,任务管理平台32还可以包括网络优化模块324,网络优化模块324与KPI获取模块321、MDT评估模块322、以及投诉受理模块323连接。任务管理平台32根据测试结果对投诉区域对应的网络设备进行优化,可以包括:任务管理平台32中的网络优化模块324对投诉区域对应的网络设备进行优化。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测试装置。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171和处理单元172,获取单元171和处理单元172连接;获取单元171,用于接收待测试区域对应的第一测试任务;处理单元172,用于根据第一测试任务、以及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和目标路线模式,在待测试区域执行第一测试任务。
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获取单元171,还用于获取待测试区域的地图;处理单元172,还用于以地图中的第一位置为零点基准,以长L米、宽L米为一个栅格,将地图划分为多个栅格,L大于0,栅格包括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第一栅格为面积等于L的平方的栅格,第二栅格为面积小于L的平方的栅格。
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路线模式包括至少两种,一种路线模式对应一种或多种测试任务。
又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日常巡检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日常巡检路线模式;处理单元172,还用于从当前区域中横坐标最小的测试栅格中选择纵坐标最小的测试栅格作为起点栅格,按照纵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测试起点栅格所在行的测试栅格;逐列按照纵坐标从大到小、纵坐标从小到大交替的顺序测试待测试区域的所有测试栅格。
又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日常巡检任务包括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路线模式;处理单元172,还用于以当前区域横纵坐标值均为最小值的测试栅格为起点栅格,按照纵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测试起点栅格所在列的测试栅格;间隔预设的间隔列数后按照纵坐标从大到小、纵坐标从小到大交替的顺序测试待测试区域的所有测试栅格。
又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第一测试任务包括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获取单元171,具体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是第二设备根据待测试区域对应的当前关键业绩指标KPI数据确定的;获取单元171,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处理单元172,具体用于根据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测试栅格;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以及第一测试栅格,在待测试区域中执行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
又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最小化路测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测试装置的另一种组成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173;获取单元171,具体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发送单元173,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获取单元171,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是第二设备根据问题采样点确定的;处理单元172,还用于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以及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在待测试区域中执行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
又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投诉区域测试任务;目标路线模式包括投诉区域测试路线模式;获取单元171,具体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投诉区域测试任务;发送单元173,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获取单元171,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投诉区域的栅格,投诉区域的栅格是第二设备根据用户的投诉信息确定的;处理单元172,还用于根据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投诉区域测试路线模式、以及投诉区域的栅格,在待测试区域中执行投诉区域测试任务。
又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发送单元173,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包括目标路线模式对应的路线的第一坐标,第一坐标以栅格化地图为坐标系;获取单元171,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坐标,第二坐标是第一坐标对应的经纬度坐标。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应用于上述机器人(第一设备)。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91和存储器192;存储器192存储有处理器191可执行的指令;处理器191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实现如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实现如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网络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待测试区域对应的第一测试任务;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任务、以及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和所述目标路线模式,在所述待测试区域执行所述第一测试任务;
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包括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所述目标路线模式包括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待测试区域对应的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所述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是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待测试区域对应的当前关键业绩指标KPI数据确定的;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和所述目标路线模式,在所述待测试区域执行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测试栅格;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所述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以及所述第一测试栅格,在所述待测试区域中执行所述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和所述目标路线模式,在所述待测试区域执行所述第一测试任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待测试区域的地图;
所述第一设备以所述地图中的第一位置为零点基准,以长L米、宽L米为一个栅格,将所述地图划分为多个栅格,所述L大于0,所述栅格包括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所述第一栅格为面积等于L的平方的栅格,所述第二栅格为面积小于L的平方的栅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线模式包括至少两种,一种所述路线模式对应一种或多种所述测试任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日常巡检任务;所述目标路线模式包括日常巡检路线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从当前区域中横坐标最小的测试栅格中选择纵坐标最小的测试栅格作为起点栅格,按照纵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测试起点栅格所在行的所述测试栅格;
所述第一设备逐列按照纵坐标从大到小、纵坐标从小到大交替的顺序测试待测试区域的所有测试栅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常巡检任务包括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任务;所述目标路线模式包括非第一次执行的日常巡检路线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以当前区域横纵坐标值均为最小值的所述测试栅格为起点栅格,按照纵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测试起点栅格所在列的所述测试栅格;
所述第一设备间隔预设的间隔列数后按照纵坐标从大到小、纵坐标从小到大交替的顺序测试待测试区域的所有测试栅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最小化路测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所述目标路线模式包括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待测试区域对应的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所述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是所述第二设备根据问题采样点确定的;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所述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路线模式、以及所述问题采样点映射栅格,在所述待测试区域中执行所述MDT评估问题区域测试任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投诉区域测试任务;所述目标路线模式包括投诉区域测试路线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待测试区域对应的第一测试任务,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投诉区域测试任务;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投诉区域的栅格,所述投诉区域的栅格是所述第二设备根据用户的投诉信息确定的;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所述投诉区域测试路线模式、以及所述投诉区域的栅格,在所述待测试区域中执行所述投诉区域测试任务。
8.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测试结果,所述测试结果包括所述目标路线模式对应的路线的第一坐标,所述第一坐标以所述栅格化地图为坐标系;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坐标,所述第二坐标是所述第一坐标对应的经纬度坐标。
9.一种网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获取单元和所述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接收待测试区域对应的第一测试任务;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任务、以及预设的测试任务与路线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对应的目标路线模式;根据所述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和所述目标路线模式,在所述待测试区域执行所述第一测试任务;
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包括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所述目标路线模式包括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所述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是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待测试区域对应的当前关键业绩指标KPI数据确定的;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室分天线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测试栅格;根据所述待测试区域的栅格化地图、所述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路线模式、以及所述第一测试栅格,在所述待测试区域中执行所述室分天线点隐性故障排查任务。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软件指令;当所述计算机软件指令在电子设备中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73083.0A 2021-10-08 2021-10-08 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0404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3083.0A CN114040431B (zh) 2021-10-08 2021-10-08 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3083.0A CN114040431B (zh) 2021-10-08 2021-10-08 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0431A CN114040431A (zh) 2022-02-11
CN114040431B true CN114040431B (zh) 2023-05-26

Family

ID=80134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3083.0A Active CN114040431B (zh) 2021-10-08 2021-10-08 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043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8030A (zh) * 2015-08-21 2015-12-23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网络数据进行地理栅格映射的方法
CN107466044A (zh) * 2017-08-30 2017-12-12 北京天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覆盖评估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60138A (zh) * 2016-12-28 2018-07-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工程参数的自动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8616900A (zh) * 2016-12-12 2018-10-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室内外测量报告的区分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8718254A (zh) * 2018-05-14 2018-10-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 地铁室内分布系统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9714712A (zh) * 2018-12-28 2019-05-03 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属性匹配的数据落点到栅格的方法及装置
CN111372183A (zh) * 2018-12-06 2020-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质差终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47677A (zh) * 2020-03-23 2020-07-24 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负荷地理栅格识别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923042A (zh) * 2020-07-21 2020-11-13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机柜栅格的虚化处理方法及系统、巡检机器人
CN112566167A (zh) * 2020-12-02 2021-03-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质量故障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88836B2 (en) * 2016-02-29 2020-09-29 AI Incorporated Obstacle recognition method for autonomous robot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8030A (zh) * 2015-08-21 2015-12-23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网络数据进行地理栅格映射的方法
CN108616900A (zh) * 2016-12-12 2018-10-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室内外测量报告的区分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8260138A (zh) * 2016-12-28 2018-07-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工程参数的自动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466044A (zh) * 2017-08-30 2017-12-12 北京天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覆盖评估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18254A (zh) * 2018-05-14 2018-10-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 地铁室内分布系统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1372183A (zh) * 2018-12-06 2020-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质差终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14712A (zh) * 2018-12-28 2019-05-03 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属性匹配的数据落点到栅格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47677A (zh) * 2020-03-23 2020-07-24 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负荷地理栅格识别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923042A (zh) * 2020-07-21 2020-11-13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机柜栅格的虚化处理方法及系统、巡检机器人
CN112566167A (zh) * 2020-12-02 2021-03-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质量故障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ending and Twisting Tests for RF Performances of Textile Transmission Lines;Dieff Vital;《2019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and USNC-URSI Radio Science Meetin》;全文 *
基于K最近邻算法的地铁4G室分故障定位方法研究;滕祖伟等;《邮电设计技术》;全文 *
基于改进D* Lite算法的电缆沟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凌志勇;《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0431A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0364B (zh) 用于确定基站的估计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07872808B (zh) 一种wlan站址预测分析方法及装置
CA2946686C (en) Location error radius determination
KR102034082B1 (ko) 측위 환경 분석 장치, 이를 이용한 단말기의 위치 결정 성능 예측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020008744A (ko) 무선 신호 전파를 지형 통계적으로 분석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5933294A (zh) 网络用户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924733B (zh) 使用者装置、地震警报伺服器及其地震警报方法
KR2019012990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단말기의 위치를 측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1965671A (zh) 一种gnss信号质量监测与干扰监测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1621808B (zh) 一种确定小区覆盖范围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28643A (zh) 一种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室内外无缝定位系统及方法
KR20100045355A (ko) 무선측위를 위한 핑거프린트 데이터베이스 구축방법 및 장치
CN106908667A (zh) 电磁环境移动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2946004A (zh) 天线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4039008A (zh) 一种混合定位方法
CN114040431B (zh) 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313361A1 (en) Method of Considering Boundaries Represented 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atabase, in Estimating Location
US1152806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ospatial planning of wireless backhaul links
CN112526572B (zh) 室内外无缝导航的网络切换方法与定位系统
US11533633B2 (en) Frequency planning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911406B (zh) 无线电监测网系统
Zhang et al. Indoor navigation system design based on particle filter
Girolami et al. Sensing interpolation strategies for a mobile crowdsensing platform
Tunçer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building floors in a 3D city model
US10945189B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valuating backhaul of wireless sites using expandable path search r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