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5994B - 负载承载架 - Google Patents

负载承载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5994B
CN114025994B CN202080044819.1A CN202080044819A CN114025994B CN 114025994 B CN114025994 B CN 114025994B CN 202080044819 A CN202080044819 A CN 202080044819A CN 114025994 B CN114025994 B CN 1140259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carrier
vehicle
support
engagement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48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5994A (zh
Inventor
F·拉尔松
T·琼森
S·赫尔墨松
J·拉尔松
H·阿尔穆
S-J·拉尔松
S·拉沃
A·弗里特乔夫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ule Sweden AB
Original Assignee
Thule Swede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ule Sweden AB filed Critical Thule Sweden AB
Priority to CN2023102972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791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5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5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5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5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8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s gear
    • B60R9/1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s gear for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6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at vehicle front or r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对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负载承载架的改进。此外,本公开涉及具有可在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负载支撑构造的负载承载架。本公开还涉及以下构型:用于负载承载架的基部框架、用于将负载承载架安装在车辆上的紧固机构、用于将负载支撑构造安装在负载承载架的非圆形横梁上的布置、用于将力传递构件联接到车辆上的安装部分的附接装置、用于将负载承载架的车辆联接部分支撑在车辆上的联接机构的特定构型、用于围绕车辆的能够损坏的部件(诸如扰流板)引导力传递构件的间隔件、用于将自行车固定在悬挂式自行车承载架上的防摇摆装置,以及用于将负载承载架支撑在车辆上的特定类型的车辆支撑件。

Description

负载承载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负载承载架。具体地讲,本公开涉及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备箱盖上的负载承载架。此外,本公开涉及具有可在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负载支撑构造的负载承载架。本公开还涉及以下构型:用于负载承载架的基部框架、用于将负载承载架安装在车辆上的紧固机构、用于将负载支撑构造安装在负载承载架的非圆形横梁上的布置、用于将力传递构件联接到车辆上的安装部分的附接装置、用于将负载承载架的车辆联接部分支撑在车辆上的联接机构的特定构型、用于围绕车辆的能够损坏的部件(诸如扰流板)引导力传递构件的间隔件、用于将自行车固定在悬挂式自行车承载架上的防摇摆装置,以及用于将负载承载架支撑在车辆上的特定类型的车辆支撑件。
背景技术
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一类负载承载架是本领域已知的。除了安装在车辆的拖车联接件上的负载承载架之外,能够直接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具体为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的一类负载承载架是已知的。此类负载承载架具有可用于车辆上而无需车辆拖车联接件的有益效果。因此,此类负载承载架是需要车辆拖车联接件的负载承载架的低价高效的替代方案。
发明内容
对使用者来说,安装能够直接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负载承载架是项麻烦的任务。此外,此类负载承载架必须能够牢固地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以便满足最新的安全要求。同时,有必要提供低重量构造和空气动力学构造以最小化由于安装了负载承载架引起的燃料消耗增加。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此类负载承载架可紧凑地折叠成存放构型用于存放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负载承载架的增强特征和优化方面,这些增强特征和优化方面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已知的缺点并且提供上述有益特征;以及提供包括一个或多个此类增强特征和构型的负载承载架。
根据权利要求1的负载承载架以及以下概述和对实施方案和修改的详细描述中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和用于负载承载架的不同具体构型来实现该目的。有利的另外构成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并且在以下概述和对实施方案和修改的详细描述中进一步阐述。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负载承载架。优选地,该负载承载架被构造成直接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例如安装在车辆的后备箱盖上或后门上。该负载承载架可包括具有横梁的基部框架和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该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在第一末端部分联接到该横梁,并且可在其车辆联接部分处能够支撑在车辆上。因此,该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用于抵靠车辆支撑该横梁。优选地,当该负载承载架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时,车辆联接部分是该负载承载架的最下部部分。具体地讲,车辆联接部分可被构造成将负载承载架支撑在车辆的后备箱盖的下边缘区域上。例如,车辆联接部分可被构造成包围或扣住后备箱盖的下边缘区域。
该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在该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第一末端部分联接到横梁。例如,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不可平移移动地联接到横梁。因此,相对于下部车辆支撑部分进行横梁位置的平移调节是不可能的。然而,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能够旋转地联接到横梁,以便允许横梁相对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第一末端部分旋转。优选地,该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在其第一末端部分固定地联接到横梁。在这样的构型中,横梁完全不可移动地固定到该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这样,横梁和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形成整体单元。
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包括用于调节第一末端部分与车辆联接部分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机构。因此,第一末端部分与车辆联接部分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因此,横梁相对车辆联接部分支撑在车辆上的车辆部分的位置可以改变。这样,实现了能够根据不同车辆类型或车身形状来容易地构造的具有基部框架的负载承载架。例如,可进行调节来改变该负载承载架相对车辆的竖直位置,以便不阻挡车辆的车牌号和/或后窗。
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被构造成用于将横梁支撑在车辆上的支腿。优选地,该负载承载架包括在横梁上相对于彼此以一定距离布置的两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优选地,每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联接到横梁的末端部分。每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被构造成优选地以基本上笔直方式延伸的细长单元。每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包括彼此联接的基本上细长的框架构件。每个框架构件可由挤制铝制成。因此,可提供一种横梁和两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形成U形的构型。
优选地,该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长度可调,优选地为可伸缩的。
如上所述,每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框架构件。一个框架构件可限定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上部部分,并且另一个框架构件可限定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下部部分。
优选地,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包括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优选地,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由上述框架构件限定。下部部分可沿上部部分的主延伸方向能够平移移动。因此,下部部分和上部部分可彼此联接,允许下部部分沿上部部分的主延伸方向平移移动。因此,下部部分可相对上部部分平移移动,使得设置在下部部分的车辆联接部分能够相对于设置在上部部分的第一末端部分移动。这样,可通过将下部部分相对于上部部分平移移动来改变第一末端部分与车辆联接部分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一个下部部分和一个上部部分至少部分地能够容纳在另一个上部部分和另一个下部部分中。在优选构型中,上部部分包括允许将下部部分至少部分地能够滑动地容纳在上部部分内的尺寸。
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包括预张紧机构,该预张紧机构推动车辆联接部分移动,使得第一末端部分与车辆联接部分之间的距离减小。换句话讲,该预张紧机构可使得下部车辆支撑部分能够自回缩,使得第一末端部分和车辆联接部分之间的距离可以仅由抵抗所述预张紧机构产生的推力而扩大。该预张紧机构可包括推动构件,例如弹簧。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该推动构件将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下部部分操作地联接到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上部部分。预张紧机构可被设置为独立机构,具体地独立于同样在本公开中描述的其他机构(如紧固机构)。具体地讲,预张紧机构可包括不与其他机构共享或不形成如本文所述其他机构的一部分的元件。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能够释放地锁定车辆联接部分相对于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第一末端部分的位置的锁定机构。这样,第一末端部分和车辆联接部分之间的距离可在第一步骤中根据车辆尺寸进行调整,然后借助于锁定机构锁定该距离。
优选地,锁定机构被构造成使用强制锁定来锁定车辆联接部分相对于第一末端部分的移动。强制锁定(也称为形状配合锁定)是固定车辆联接部分相对于第一末端部分的位置以便防止这些部分之间相对于彼此的任何移动的优选方式。然而,也可使用非强制锁定,也称为摩擦配合锁定。可通过将上述下部部分与该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上述上部部分接合来提供强制锁定。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锁定机构包括能够移动地联接到上部部分的接合构件和固定地设置在下部部分上的接合区段。优选地,接合构件包括齿状锁板。在优选构型中,接合区段包括能够与齿状锁板接触配合的齿状部分。这样,实现了一种可靠的构型来用于实现接合构件与接合区段之间的接合以便阻挡车辆联接部分相对于第一末端部分的移动。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接合构件能够旋转地联接到上部部分。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接合构件平移地联接到上部部分。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锁定机构包括能够枢转的操作构件或能够平移的操作构件,该能够枢转的操作构件优选地能够围绕平行于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延伸方向、与该延伸方向成对角线或横向于该延伸方向延伸的枢转轴线枢转,该能够平移的操作构件操作地联接到接合构件。作为能够枢转的操作构件,可提供能够枢转地保持在上部部分上的杠杆。作为能够平移的操作构件,可使用包围上部部分并且能够沿上部部分滑动地移动的套筒状构件。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负载承载架除此之外或另选地还可包括用于将基部框架在联接部分上方的位置处支撑在车辆上的上部车辆支撑部分,其中该上部车辆支撑部分优选地固定地联接到横梁和/或固定地联接到至少一个下部车辆联接部分中的一个下部车辆联接部分。除此之外或另选地,上部车辆支撑部分可设置成相对于横梁和/或下部车辆支撑部分能够枢转,或者可以特定角度固定到横梁或下部车辆支撑部分。除此之外或另选地,上部车辆支撑部分的长度短于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长度。除此之外或另选地,当负载承载架安装在车辆上的倾斜度大于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倾斜度时,上部车辆支撑部分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
上部车辆支撑部分、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和横梁可使用连接构件彼此联接。该连接构件可由塑料一体形成,并且具体地可包括用于容纳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上部部分(例如,上述第一末端部分)的容纳区段,以及用于容纳横梁的末端部分的容纳区段。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上部部分和横梁可使用强制锁定(具体地使用螺钉或使用铆钉)固定到连接构件。能够释放的闩锁连接也是可能的。这样的连接可包括闩锁构件,一旦待固定的元件(例如横梁或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上部部分)正确插入相应开口中,该闩锁构件就与连接构件上对应的相反部分接合。上部车辆支撑部分可附接到连接构件,例如通过螺纹附接或与后文提到的固定部分中的另一个附接。上部车辆支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与连接构件一体形成。上部车辆支撑部分和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至少部分地由不同材料形成。
连接构件可被形成为使得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和上部车辆支撑部分可从连接构件以小于180度的角度延伸,例如以小于90度的角度延伸并且优选地以约30度的角度延伸。如果此角度小于90度,则可实现连接构件形成基部框架的最上部部分的构型。上部车辆支撑部分和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包括仅沿一个方向设置的曲率。换句话讲,上部车辆支撑部分和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沿可为圆形的弯曲路径延伸。这样的圆形路径的半径可大于一米。可提供上部车辆支撑部分和下部车辆支撑部分朝向彼此弯曲的构型。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上部车辆支撑部分和下部车辆支撑部分中的一者可笔直形成。
根据如上所述以及可从本文所述和附图示例性示出的以下另外方面、实施方案和修改中进一步搜集的可能性,可实现将横梁设置为毂部或中心部分的构型,上部车辆支撑部分、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用于支撑待运输的负载(优选地自行车)的支撑装置、任选的支撑装置和一个或多个联接到紧固机构的附接装置从该毂部或中心部分沿各自的使用方向突出。具体地讲,当从侧面观察该负载承载架时,该构型可使得相应后者构件的末端部分在横杆区域中彼此联接,使得这些构件基本上仅设置在横梁的一侧上。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上部车辆支撑件可被构造成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或固定上部车辆支撑件。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可被构造成自动适应车辆上的要将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支撑在其上的接触部分。可手动将固定上部车辆支撑件调节至车辆的接触部分。
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可包括围绕两条枢转轴线保持能够枢转地移动的接触构件,优选地支撑垫。枢转轴线可彼此倾斜延伸,优选地基本上彼此垂直延伸。除此之外或另选地,平衡车辆支撑件可包括围绕枢轴销能够枢转地布置的第一支撑构件和围绕枢轴销能够枢转地布置在第一支撑构件上的第二支撑构件。除此之外或另选地,第二支撑构件可被构造成支撑接触构件,其中优选地,接触构件可包括被构造成与设置在第二支撑构件中的容纳凹陷部接合的接合部分。
固定上部车辆支撑件可包括被构造成不可旋转地接收接触构件的安装部分。该安装部分可被构造成以相对于固定上部车辆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优选地相对于框架构件的延伸方向的特定取向能够滑动地接收接触构件,该框架构件在一个末端部分联接到横梁并且在相对的末端部分包括安装部分。该安装部分可优选地包括在花键的延伸方向上能够与接触构件的花键部分接合的花键部分。除此之外或另选地,该安装部分包括花键沿弯曲路径彼此平行布置的凹形形状。接触构件可被构造成包括第一接触构件和第二接触构件的两部分接触构件。第一接触构件和第二接触构件中的每一者可包括邻接部分和接合部分。每个接合部分可包括彼此间隔开的花键盘段,使得接合部分可以不同角度彼此嵌套以形成能够插入安装部分中的公共接合部分。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负载承载架还包括用于支撑待运输的货物的负载支撑构造,其中该负载支撑构造可联接到横梁。负载支撑构造可被构造成自行车支撑装置。因此,该负载承载架可为自行车承载架。可提供用于将自行车支撑在负载承载架上的不同的支撑装置。例如,负载支撑构造可包括用于将自行车的车轮支撑在其上的车轮支撑件。除了车轮支撑件,负载支撑构造还可包括允许以悬挂方式支撑自行车的支撑部分。例如,该支撑部分可包括用于支撑自行车框架的区段的分支。除此之外或另选地,横梁可至少在负载支撑构造联接到横梁的横梁安装部分处包括非圆形横截面。优选地,该安装部分中的横截面是不对称的。关于非圆形横梁的可能形状和构型的更多细节可见于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实施方案和修改,并且可与该构型和其他构型一起使用和组合。这同样适用于允许将负载支撑构造安装在这样的非圆形横梁上的特定特征和装置。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负载承载架还可包括附接装置和/或用于回缩附接装置的力传递构件的紧固机构。该紧固机构可被构造成将力传递构件回缩到细长基部框架构件或基部框架元件中,优选地回缩到基部框架的横梁中。这可优选地以力传递构件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基部框架的细长基部框架构件的延伸方向上被牵拉的方式来完成。因此,拉力可作用于细长基部框架构件的延伸方向。
如果负载承载架包括用于回缩如本文所述的附接装置的力传递构件的紧固机构和如本文所述的锁定机构,则这两个机构均可被构造成独立机构。换句话讲,这两个机构均可彼此独立操作。因此,锁定和紧固可作为单独的步骤来进行。具体地讲,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操作锁定机构完全不会使负载承载架紧固。
连接构件可包括用于接收附接装置的力传递构件的开口。该开口可被构造成引导力传递构件进入连接构件的内部空间中。连接构件可被构造成使得该开口位于连接构件的上部末端部分中,例如,当负载承载架安装在车辆上时,该开口位于横梁上方的位置处,优选地竖直位于横梁上方。根据这样的构型,当力传递构件被紧固时,力被施加到开口区域中的所述连接构件上,使得所述连接构件接收紧固力。因此,连接构件可沿上部车辆支撑部分的延伸方向推动上部车辆支撑部分,从而减小作用在上部车辆支撑件上的弯曲力。
如果连接构件和上部车辆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一体形成,则上部车辆支撑件的该部分可部分地形成为横截面中的U形部分,其开口端向下面对车辆安装部分。在由该U形部分限定的内部空间中,可设置加强肋。因此,当观察负载承载架,具体地讲从下方观察上部车辆支撑件时,加强肋可为可见的。这样,可实现轻质但刚性的结构。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加强肋,优选地两个或更多个加强肋在上部车辆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因此,如果施力部分被构造成如前所述并且具体地被构造成使得紧固力施加在连接构件(优选地在横梁上方的位置处)上,则此类加强肋在上部车辆部分的力传递方向上延伸并且能够沿上部车辆支撑件传递推力。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下部车辆支撑部分不可平移移动地联接到横梁,并且优选地不可旋转移动地联接到横梁。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包括如前所述的基部框架,该基部框架包括如前所述的预张紧机构以及如本文所述的紧固机构。根据此类构型,可以锁定机构的操作为最后步骤来将负载承载架安装到车辆。因此,与其他构造相反,此类构型在使用紧固机构进行紧固之前,不执行将车辆安装部分相对于第一末端部分的移动预锁定,例如锁定下部部分相对于上部部分的移动。因此,在使用紧固机构来紧固负载承载架时,车辆安装部分保持相对于第一末端部分能够移动。更确切地说,在第一步骤中,车辆安装部分可联接到车辆并且基部框架的上部部分可被向上拉动,使得上述能够延伸(优选地能够伸缩)的下部车辆支撑部分或下部车辆支撑件延伸并且允许上部车辆支撑部分布置在车辆的合适表面上。此后,如本文所述的附接装置可联接到车辆,并且可操作紧固机构用于紧固附接装置,具体地用于紧固附接装置的力传递构件。在紧固期间,车辆联接部分保持相对于第一末端部分能够移动。在紧固附接装置之后,操作锁定机构以锁定车辆安装部分相对于下部车辆支撑件的第一末端部分的任何移动。这使得装置的安装更动态、更容易,因为使用者可能不会在安装负载承载架之前设定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长度。
如果将上部车辆支撑部分和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布置成固定角度,则负载承载架可特别适用于安装到三厢式车辆和两厢式车辆。就这一点而言,上部车辆支撑件可被构造成适于后备箱盖的拐角或边缘。因此,上部车辆支撑件可被构造成抵靠车辆的强支撑部件而得到支撑。上部车辆支撑件可被特别设计成容纳后备箱盖拐角或边缘使得防止上部车辆支撑部分沿着后备箱盖移动。该差异是有益的,因为在紧固期间,上部车辆支撑部分保持在后备箱盖的预定位置并且不沿着车厢移动,从而减少损伤后备箱盖的风险,这不同于已知的剪式装置,其中上部车辆支撑件相对于下部车辆支撑件能够枢转,并且紧固通过将上部车辆支撑部分向下部车辆支撑部分折叠而执行。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负载承载架。该负载承载架可根据以下在分项结构中的详细描述中提及的第一构型进行构造和/或除此之外或另选地可如下文所述进行构造。
该负载承载架可包括具有横梁的基部框架,和用于将负载承载架支撑在车辆上的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如上文关于第一方面所述,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被构造成将负载承载架支撑在车辆的车身的一部分上,具体地讲支撑在车辆的后备箱盖上。优选地,该负载承载架包括两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每个支撑部分可如上文关于第一方面所述进行构造。
该负载承载架还可包括附接部分和能够与车辆后部上的不同接合区段接合的联接部分。如前所述,联接部分可为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一部分,即,可为如前所述的车辆联接部分。优选地,附接部分和联接部分能够与车辆后备箱盖上的不同接合区段接合。例如,联接部分可与车辆后备箱盖的下部边缘区域接合,并且附接部分可与车辆后备箱盖的上部边缘部分接合。这样,附接部分和联接部分可夹紧该负载承载架。
至少附接部分可为能够回缩的,例如用于将负载承载架紧固在车辆的后部上。因此,附接部分可为能够回缩的,而联接部分可为不能够回缩的。此外,可以提供附接部分和联接部分均能够回缩用于紧固负载承载架的构型。例如,可以提供车辆联接部分和附接部分能够由同一个机构紧固的构型。
该负载承载架可包括用于回缩附接部分和联接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的紧固机构。该紧固机构可包括操作地联接到附接部分和联接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的力传递构件。该力传递构件优选地包括柔性细长构件。例如,该柔性细长构件可为线或带。该力传递构件可联接到至少一个附接部分。
该紧固机构还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地沿负载承载架的细长部分的纵向延伸方向将力传递构件拉入负载承载架的所述细长部分中。负载承载架的细长部分(例如细长基部框架构件或基部框架元件)可以是负载承载架的下部车辆支撑部分或横梁。因此,当回缩附接部分和/或联接部分时,力传递构件的一部分可容纳在横梁内。这样,可以做到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来容纳力传递构件。例如,在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中,力传递构件卷绕在卷轴上以用于回缩目的,从而需要用于合适的卷轴的容纳空间,相比之下,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提供了省略这种用于卷绕力传递构件的卷轴的可能性,并且使用在基部框架或负载承载架的横梁或另一个细长元件中已经可用的容纳空间来存储力传递构件的一部分。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案,紧固机构包括操作地联接到力传递构件并且能够平移移动地保持在细长基部框架构件、优选地横梁中的牵拉装置。牵拉装置可被支撑在细长基部框架构件、具体地讲横梁中,以便能够沿横梁的延伸方向移动。牵拉装置可包括能够滑动地容纳在横梁中的滑架。力传递构件可固定地联接到牵拉装置,例如通过将力传递构件的末端固定在牵拉装置上。另一方面,牵拉装置可包括滑轮或偏转辊,从而允许接触力传递构件的一部分并在其上施加力,同时允许力传递构件围绕滑轮相对于牵拉装置的相对运动。这样,在横梁内移动牵拉装置可将力传递构件的一部分拉到横梁中和从横梁释放。
可使用偏置构件将牵拉装置沿回缩方向预偏置。偏置构件可以是设置在横梁内部或至少部分地在横梁内部延伸的弹簧或橡皮筋。此外,偏置构件可被构造为回缩机构,该回缩机构包括弹簧偏置卷轴和联接到牵拉装置的线。通过沿回缩方向预偏置牵拉装置,紧固机构包括自回缩能力,该自回缩能力以自致动方式提供对横梁外部的力传递构件长度的粗略调节。利用这样的构造,还可以提供功能类似于根据第一方面的上述构造的布置,其中预张紧机构使车辆联接部分沿回缩方向预偏置,并且允许在操作锁定机构之前将负载承载架紧固到车辆。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紧固机构包括操作地联接到牵拉装置的操作构件。优选地,操作构件包括能够由使用者旋转的操作旋钮。优选地,操作构件使用力传递机构操作地联接到牵拉装置。力传递机构可被构造成将操作构件的运动、优选地旋转运动转换成牵拉装置的平移运动。操作构件可设置在横梁的纵向末端部分。这样,使用者可容易地触及操作构件。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力传递机构包括驱动构件,该驱动构件以允许至少沿回缩方向在牵拉装置上施加紧固力的方式联接到牵拉装置。优选地,驱动构件包括螺杆。另一方面,可使用其他驱动构件(例如链条)来驱动牵拉装置。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紧固机构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能够朝向和远离牵拉装置移动并且能够与牵拉装置接触以在牵拉装置上施加紧固力。紧固机构可包括使用力传递机构操作地联接到致动器的操作构件,优选地操作旋钮,该力传递机构优选地被构造成将操作构件的运动、优选地旋转运动转换成致动器的平移运动。力传递机构可包括驱动构件,优选地螺杆,并且致动器可包括与驱动构件驱动地接合的从动部分,优选地螺纹部分。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牵拉装置可联接到驱动构件和联接区段,以便能够相对于驱动构件沿回缩方向自由移动。这样的构型允许牵拉装置在操作构件不操作的情况下沿回缩方向移动。因此,牵拉装置和驱动构件之间的连接可被构造成具有单向离合器的功能。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力传递构件可在第一末端部分联接到附接部分并且在第二末端部分联接到联接部分或联接到另一个附接部分,并且牵拉装置可包括滑轮以用于在末端部分之间的力传递构件上施加拉力。利用这样的构型,可以在两个部分上施加回缩力。此外,回缩力被平衡,使得在附接部分和联接部分上施加相同的回缩力。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负载承载架还可包括偏转机构,该偏转机构用于改变力传递构件的延伸方向,以沿横梁的纵向延伸方向引导力传递构件。优选地,偏转机构被构造成提供约90度的取向变化。通过使用这样的偏转机构,力传递构件可被牵拉到横梁中而与其在横梁外部的延伸方向无关。例如,横梁可包括其末端部分中的开口,从而允许力传递构件从中穿过。偏转机构可布置在横梁的末端部分中,并且可包括导向表面或滑轮以在使力传递构件穿过偏转机构时实现延伸方向的所需改变。偏转机构可被构造用于使力传递构件的在牵拉装置和附接部分之间的一部分偏转,并且使力传递构件的在牵拉装置和联接部分之间的一部分偏转。因此,偏转机构可包括用于改变力传递构件的延伸方向的两个部分。偏转机构可包括单个偏转构件,该偏转构件优选地通过模制或3D打印一体形成。偏转机构还可被构造成支撑用于使牵拉装置沿回缩方向预偏置的偏置构件。为此,偏转机构可包括用于支撑该偏置构件的滑轮或偏转辊。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可在第一末端部分联接到横梁,并且可在其第二末端部分包括车辆联接部分。优选地,联接部分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末端部分移动。就这一点而言,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横梁和一个或多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一般构造可如上文相对于第一方面所述的那样构造。
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负载承载架。该负载承载架可包括支撑框架和负载支撑件,该负载支撑件围绕枢转轴线在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之间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框架上。具体地讲,负载承载架可根据分项结构中的详细描述中所述的第二构型来构造。负载支撑件可以是用于支撑自行车的车轮支撑件。支撑框架可以是由框架构件组成的框架构造,这些框架构件可彼此联接以基本上形成U形。支撑框架可被构造成联接到基部框架的横梁,如本文相对于其它方面、实施方案和修改所述。
支撑框架可包括邻接部分,该邻接部分限定使用位置并且包括邻接表面,该邻接表面用于当负载支撑件处于使用位置时接触负载支撑件的配合接触表面。邻接部分可与支撑框架一体形成,或者可设置在固定地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的单独构件上。具体地讲,邻接部分可设置在联接装置上,该联接装置布置在支撑框架上并且适于将负载支撑件联接到支撑框架。在优选构型中,该联接装置可被构造成将负载支撑件联接到负载承载架的横梁。为此,该联接装置可包括联接部分,该联接部分被构造成例如使用特定联接装置能够枢转地安装到横梁,如将结合本申请的其他方面、实施方案和修改更详细地描述的。
邻接表面可背离枢转轴线。因此,当负载支撑件围绕枢转轴线旋转时,邻接表面可为负载支撑件提供旋转止动件。换句话讲,负载支撑件的旋转受到邻接部分的限制,特别是受到背离枢转轴线的邻接表面的限制。邻接表面因此被形成为使得设置在负载支撑件上的配合接触表面在使用位置中面向枢转轴线。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背离枢转轴线可被理解为其中邻接表面的表面法线在某个方向上取向的构型,在该取向,当在所述表面法线的方向上沿表面法线移动时,表面法线的假想点和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增大。例如,邻接表面可以是相对于径向于枢转轴线延伸的方向倾斜的表面。优选地,邻接表面或邻接表面的一部分与径向方向之间的倾斜度大于5度,优选地大于10度。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案,邻接表面不必完全平坦,因此至少在一些区段中可偏离平面形状。例如,邻接表面可至少部分地形成凸形。因此,邻接表面可向外弯曲或倒圆。具体地,邻接表面可为弯曲的或倒圆的,使得其至少部分地围绕枢转轴线在一个延伸方向上延伸。邻接表面可沿枢转轴线在第二延伸方向上至少部分地笔直形成,或者可沿枢转轴线弯曲。邻接表面也可至少部分地形成凹形。例如,邻接表面可以碗状方式向内倒圆。利用这种构型,邻接表面可限定用于容纳承载配合接触表面的负载支撑件的一部分的凹陷部。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邻接表面包括在平行于枢转轴线延伸的平面中延伸的基本上平坦的区段。这样的基本上平坦的区段提供合适的支撑件来接收在围绕枢转轴线的旋转方向上作用在邻接表面上的力。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支撑框架可包括另一个邻接表面,当负载支撑件处于非使用位置时,该另一个邻接表面用于接触负载支撑件的配合接触表面。邻接部分可与支撑框架一体形成,或者可设置在固定地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的单独构件上。具体地讲,邻接部分可设置在布置在支撑件上的联接装置上。当使负载支撑件远离使用位置旋转时,该附加邻接表面限制负载支撑件围绕支撑框架的旋转。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邻接部分形成在不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的联接装置上。支撑框架可联接到负载承载架的基部框架的横梁。另一方面,支撑框架可形成将两个联接装置彼此联接的桥接部分。代替使用支撑框架将联接装置安装到横梁,可以将联接装置构造成使得它可以联接到基部框架的横梁。为此,联接装置可被构造成联接到联接装置,具体地联接装置的保持器,该保持器被构造成联接、优选地能够旋转而且能够释放地锁定联接横梁上的不同元件。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可通过联接装置的形成为圆柱形的支撑部分来引导负载支撑件的旋转。因此,联接装置可以包括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至少部分地形成为圆柱形并且适于在负载支撑件上引导联接装置。支撑部分可包括与负载支撑件的引导部分的支撑表面配合的支撑表面。因此,在支撑部分上的支撑表面和引导部分上的支撑表面之间提供表面接触,更确切地说,提供滑动表面接触。因此,由于不同部分的支撑表面的配合而提供了滑动轴承。这样,负载支撑件牢固地能够枢转地保持在联接装置上。
根据优选构型,联接装置因此可包括至少一个邻接部分和至少一个支撑部分,在该至少一个邻接部分中,负载支撑件的旋转受到限制,在该至少一个支撑部分上,负载支撑件能够旋转地被引导。邻接部分和支撑部分沿枢转轴线相对于彼此偏移。邻接部分和支撑部分可设置成彼此相邻。另一方面,还可以将邻接部分和支撑部分设置成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在优选构型中,具有两个相邻邻接部分的部分设置在联接装置上。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车轮支撑件可包括闩锁部分,该闩锁部分至少在使用位置与设置在联接装置上的闩锁部分配合。通过对应闩锁部分的配合,可通过提供按扣感来向使用者指示限定的位置,例如使用位置。
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负载承载架。该负载承载架可包括具有横梁的基部框架,和使用适配器在横梁的安装部分铰接地联到横梁的负载支撑构造。该支撑装置可以是用于将自行车的车轮支撑在其上的装置,例如具有被构造成从下方支撑待运输的货物的负载支撑件或允许待运输的货物悬挂在其上的负载支撑件。例如,这样的负载支撑件可以是自行车用承载架支撑装置的车轮支撑件,或者可包括用于将自行车悬挂在其上的支撑梁或分支。具体地讲,该支撑梁或分支可被构造成使得自行车的框架可悬挂在其上。基部框架可如本文相对于其他方面、实施方案和修改所述的那样构造。这同样适用于负载支撑构造的不同构型。
根据本构型,负载支撑构造可使用适配器在横梁的安装部分铰接地联接到横梁。因此,横梁的安装部分对应于横梁上的使用适配器来铰接地联接支撑装置的部分。至少在安装部分中,横梁可包括至少部分地偏离假想圆的外周轮廓。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该外周轮廓可由安装部分中的横梁的横截面的外部轮廓限定。此外,该外周轮廓可对应于包封安装部分的包封件。在安装部分中,横梁可在横截面中形成,使得安装部分的凸壳至少部分地沿循假想圆,但也包括偏离该假想圆的区段。因此,横梁在安装部分中包括非圆形横截面。
优选地,适配器安装在安装部分上并且限定外部轮廓,该外部轮廓至少部分地补偿外周轮廓与假想圆的偏离,使得提供用于将负载支撑构造支撑在安装部分上的圆形引导轮廓。通过使用适配器,可将横梁在安装部分中的形状改变为允许负载支撑构造的枢转支撑的形状。这样,可以使用通常不具有将负载支撑构造铰接地支撑在其上的能力的横梁来作为用于负载承载架的横梁。这样,可以使用在空气动力学上有益的和/或重量优化的横梁,该横梁不限于提供允许将负载支撑构造能够枢转地支撑在其上的外部轮廓的要求。
因此,上述横梁和适配器的组合可提供圆形引导轮廓,该圆形引导轮廓在横梁本身的形状不能允许对负载支撑构造的能够枢转的支撑时允许此类枢转支撑。横梁可由挤出铝而制成。此外,横梁可包括内部容纳空间,该内部容纳空间可用于容纳负载承载架的其他元件,诸如本文参考其他方面、实施方案和修改所述的紧固机构的元件。优选地,适配器单独地或与横梁的一部分组合提供用于将负载支撑构造支撑在其上的基本上圆柱形的表面。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案,横梁的至少安装部分包括不对称横截面。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不对称横截面可具体地涉及横梁在安装部分中的外周形状,而不是横梁在安装部分中的内部中的形状。例如,横梁可在其在安装部分中的内部中包括加强肋或安装区段,在确定横截面是否不对称时可不考虑这些加强肋或安装区段。例如,相对于特定线(例如,横梁的中轴)不存在镜面对称性、对称性,因此相对于横梁在安装部分中的剖视图中指示该中轴的点不存在对称性。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案,在至少安装部分中,横梁包括限定外周轮廓的支撑部分,该外周轮廓沿循假想圆并且适于能够旋转地支撑在联接部分能够连接到负载支撑构造的保持器。因此,横梁可被构造成提供允许直接接触保持器来能够枢转地支撑该保持器的支撑部分或支撑表面。因此,横梁的支撑部分可提供滑动轴承的元件。支撑部分和适配器的外部轮廓通常可限定用于支撑保持器的圆形引导轮廓。具体地讲,支撑部分和适配器通常限定用于支撑保持器的圆形外表面。这样,可以在横梁的通常不允许存在枢转支撑件的安装部分中能够枢转地支撑负载支撑构造。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保持器可包括接合部分,该接合部分被构造成与形成于横梁上的对应的接收部分和/或与形成于支撑部分上的对应的接收部分能够释放地接合。优选地,保持器上的接合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突起。横梁上和/或支撑部分上的接收部分可包括用于容纳接合部分的至少一个突起的接合凹陷部。这样,可提供保持器与横梁和/或支撑部分之间的强制锁定以将负载支撑构造锁定在使用位置和/或非使用位置。
优选地,横梁包括在外周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接合凹陷部以便允许至少一个突起在不同位置接合,从而锁定保持器,并且因此锁定以不同角度安装到支架的负载支撑构造。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保持器还包括操作构件,该操作构件操作地联接到接合部分以用于使接合部分在接合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接合位置,至少一个突起从保持器的内表面突出以与接合凹陷部接合,在释放位置,至少一个突起回缩并且与接合凹陷部脱离。因此,提供了用于建立和释放保持器与横梁和/或适配器之间的接合的操作构件。因此,该操作构件被提供用于阻止或允许保持器围绕横梁的枢转运动。该操作构件可包括操作地联接到接合部分的操作杠杆。例如,该杠杆可包括使用者能够操作和抓握的柄部部分,并且可围绕平行于横梁的中轴延伸的轴线能够枢转地安装在适配器上。该杠杆还可包括操作部分,该操作部分能够滑动地接触接合部分,以用于将接合部分推向和推离形成于横梁和/或支撑部分上的接合部分。因此,该操作机构可被构造成将操作构件或杠杆的枢转运动转化成接合部分径向地朝向和远离横梁和/或适配器的运动。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横梁可至少在安装部分中具有部分多边形形状。因此,这样的形状可仅设置在安装部分中,或者可在其整个纵向延伸部上包括这样的形状。
应当注意,设置在保持器上的接合部分和形成于横梁上或适配器的外表面上的接合部分可以是花键式的,以便在这两种接合部分之间提供接合。
应当注意,本文相对于不同方面、实施方案和修改所述的所有特征可各自组合以形成负载承载架。
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负载承载架。该负载承载架包括具有横梁的基部框架。基部框架可被构造为本文参考其他方面、实施方案和修改所述的基部框架。此外,该负载承载架可包括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该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在第一末端部分联接到横梁并且在其车辆联接部分处能够支撑在车辆上。此外,该负载承载架可包括附接装置,该附接装置具有能够联接到车辆以便将联接部分和接合装置夹持在车辆上的接合装置。联接部分和接合装置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两个接合部分,这两个接合部分被布置成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并且均联接到公共的力传递构件的末端部分。因此,联接部分和/或接合装置可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接合部分,并且因此提供用于接触车辆上的单独接触部分的单独接触部分。例如,联接部分和/或接合装置可被构造成接触行李箱盖的边缘部分,或者在单独的分离位置处包围或扣住行李箱盖的边缘部分。
优选地,接合部分形成于叉状装置的叉臂的末端部分中。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案,这两个接合部分被形成为能够一体移动。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这两个接合部分通常能够围绕至少一条枢转轴线、优选地两条枢转轴线移动。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这两个接合部分优选地通过形成金属片而一体形成。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这两个接合部分单独形成并且使用桥接部分彼此连接,其中每个接合部分优选地能够枢转地联接到该桥接部分。
下面描述一种用于安装负载承载架的方法。首先,使用者可使基部框架的联接部分和上部车辆支撑件适应将安装负载承载架的汽车型号。为此,使用者可提供特定的接触构件或接触垫,可提供成特定角度的接触构件,或可将第一接触构件和第二接触构件以特定角度布置在安装部分上。此后,使用者可将联接部分定位到车辆的行李箱盖或后门的下部部分上。然后,使用者可以调节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长度,并且通过操作锁定机构将下部部分锁定到上部部分。然后,使用者可通过拉出使用力传递构件联接到紧固机构的附接装置来使附接装置与行李箱盖或后门的上部部分接合。在附接装置钩到该上部部分上之后,使用者可通过操作紧固机构来紧固力传递构件。在负载承载架紧固在车辆上之后,使用者可解锁设置在横梁上的部件并使其旋转,并且具体地可将负载支撑构造旋转到使用位置中。此后,负载承载架准备好使用,并且可装载有待运输的货物,例如自行车。从上述安装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需要对下部车辆支撑件进行长度调节以便在车辆上进行初始安装。在下部车辆支撑件与车辆相适应之后,当将负载承载架重新安装在相同类型的车辆上时,可省略调节下部车辆支撑部分的步骤。
通过考虑以上所包含的信息以及下列或结合下列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以及在下文的分项结构中给出的构型,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显而易见。本发明以举例的方式而非限制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示出了包括根据不同方面和实施方案的特征的负载承载架的不同视图。
图5至图6示出了同样利用本公开的不同方面和实施方案的特征的不同种类的负载承载架。
图7至图8示出了根据能够结合图1至图6的负载承载架使用的实施方案的负载承载架的基部框架的构型的实施方案。
图9至图10示出了设置在图7至图8所示的基部框架上的锁定机构的细节。
图11至图13示出了该锁定机构的另选构型。
图14至图16示出了该锁定机构的进一步修改。
图17至图18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方面和实施方案的可用于负载承载架的紧固机构的细节的透视图。
图19示出了横梁以及部分地容纳在横梁中的附接装置的元件的透视图。
图20示出了图19的横梁的横截面。
图21示出了图19的横梁的纵截面。
图22示出了图19的横梁的末端部分以及紧固机构的更多细节。
图23示出了紧固机构的元件的透视图。
图24至图25示出了在横梁的相对侧上的紧固机构的元件的透视图。
图26至图29示出了利用紧固机构在车辆上安装负载承载架的安装过程期间这样的紧固机构的部件的不同状态。
图30示出了用于能够枢转地支撑负载支撑件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31示出了包括根据图30的构型能够枢转地支撑两个负载支撑件的负载支撑构造的透视图。
图32示出了负载支撑件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33示出了被构造成能够枢转地支撑图32的负载支撑件的联接装置。
图34示出了图33的联接装置的邻接部分的视图。
图35示出了图34的邻接部分连同设置在图32的负载支撑件上的邻接部分。
图36示出了用于负载承载架的非圆形横梁的透视图,该横梁上具有使用联接装置能够枢转地安装在其上的元件。
图37示出了联接装置的放大视图。
图38示出了联接装置的侧视图。
图39示出了负载支撑件使用联接装置联接到横梁的构型。
图40示出了横梁的安装部分的横截面。
图41示出了能够插入图40所示的横梁的安装部分的适配器的透视图。
图4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车辆联接部分的透视图。
图4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附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44至图47示出了可用于图42所示的车辆联接部分的联接机构的可能构型。
图48至图51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方面和实施方案的能够结合负载承载架使用的间隔件在回缩状态下的不同视图。
图52至图53示出了图48至图51的间隔件的展开状态。
图54至图55示出了能够结合负载承载架使用的防摇摆装置的透视图,该负载承载架包括用于将自行车悬挂在其上的负载支撑构造。
图56示出了用于将基部框架支撑在车辆上的上部车辆支撑件的构型的实施方案。
图57至图59示出了上部车辆支撑件的元件的透视图。
图60至图63示出了上部车辆支撑件的构型的修改。
图64至图65示出了基部框架的修改的透视图。
图66至图67示出了相对于图17至图29所述构型的修改的细节。
图68至图70示出了图42和图44至图47所示的车辆联接部分的修改。
图71至图72示出了用于将图12、图13、图15和图16所示的接合构件预偏置的可能构型。
图73至图78示出了图11至图13的锁定机构的可能构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示出了包括本公开的若干方面、实施方案和修改的负载承载架1的不同构型。虽然所述负载承载架包括如下所述的多个方面和特征,但应当注意,单个方面、实施方案和特征可在单个负载承载架中实现或者可在负载承载架中适当地组合。
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实施方案的负载承载架被实现为自行车承载架。负载承载架1包括基部框架100,该基部框架包括两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也称为下部车辆支撑件)。每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包括上部部分112和下部部分114。下部部分114能够伸缩地被接收在上部部分112中。在下部车辆支撑件110的下部末端设置了车辆联接部分190用于抵靠车辆的下部部分来支撑基部框架100。基部框架100还包括横梁140。在负载承载架1的安装状态下,横梁140在车辆的横向上延伸,优选地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在其第一末端部分113联接到横梁140。两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也可称为支腿)可基本上垂直于横梁140并且彼此平行延伸。因此,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和横梁140可以彼此联接形成图7和图8所示的基本上U形的构型。
基部框架100还可包括上部车辆支撑部分130。上部车辆支撑部分130可被构造成将基部框架支撑在位于由车辆联接部分190接触的部分的上方的车辆部分上。每个上部车辆支撑部分130固定地联接到横梁140并且固定地联接到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中的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上部车辆支撑部分130以特定角度固定地安装到横梁140和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具体地相对于下部车辆联接部分110倾斜,使得当负载承载架安装在车辆上时,横梁140可位于基部框架100的最上部部分。上部车辆支撑部分130的长度短于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的长度。当负载承载架安装在车辆上时,上部车辆支撑部分130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在所示构型中,上部车辆支撑部分的倾斜度大于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的倾斜度。
基部框架100可包括锁定机构120。在该实施方案中,锁定机构120被构造成在下部部分114和上部部分112之间建立强制锁定以便锁定车辆联接部分190相对于第一末端部分113的位置。因此,利用该构型,可解锁锁定机构120以便允许下部部分114相对于上部部分112的伸缩式套叠运动,从而调节第一末端部分113和车辆联接部分19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将锁定机构锁定以将车辆联接部分190锁定在距第一末端部分113的预定距离处。这样,下部车辆支撑件110的长度以及因此横梁140的位置可根据将安装有负载承载架1的车辆的尺寸来调节。
锁定机构120被构造成通过强制锁定(例如通过形状配合接合)来防止下部部分114相对于上部部分112移动。图9至图16示出了用于通过强制锁定来止动下部部分114的锁定机构120的不同实施方案和修改。所有的实施方案和修改的共同点是接合部分,其示例性地具体体现为设置在下部部分114上的齿状部分123。不同的锁定机构120被构造成与齿状部分123接合。
在图9至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案中,锁定机构120包括能够围绕由枢轴销限定的枢转轴线122枢转的杠杆121,该枢轴销以沿上部部分112的纵向延伸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在上部部分112上。因此,在包括这样的基部框架的负载承载架的安装状态下,杠杆121能够围绕基本上竖直地延伸的枢转轴线122枢转。锁定机构120包括接合构件124,该接合构件具体体现为使用枢轴销129能够枢转地安装在上部部分112上的另一个杠杆。枢轴销129限定接合构件124的枢转轴线,其中接合轴线倾斜于枢转轴线122延伸。杠杆124的枢转轴线偏置并且基本上垂直于枢轴线122的延伸方向。杠杆124包括接合部分126,该接合部分具体体现为对应于设置在下部部分上的齿状部分123的齿状部分,使得接合部分126能够与齿状部分123建立形状配合或强制锁定接合。接合构件124还包括引导凹陷部127,该引导凹陷部围绕由枢轴销129限定的枢转轴线延伸预定距离。在引导凹陷部127中,限制销128插入其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上部部分112。因此,接合构件124可朝向和远离齿状部分123移动,直到引导凹陷部127的末端部分与销128接触。杠杆121使用凸轮表面(未示出)操作地连接到接合构件124,该凸轮表面被构造成接触设置在接合构件124上的力接收区段125。这样,杠杆121围绕枢转轴线122枢转导致杠杆124在接合方向和释放方向上移动。应当注意,杠杆124可在释放方向上预偏置。
图11至图13中示出了锁定机构120的另一个优选构型。同样,呈齿状部分123形式的接合部分设置在下部部分114上。锁定机构120包括具体体现为杠杆的操作构件150。杠杆150保持围绕限定枢转轴线155的枢轴销157能够枢转,当负载承载架安装在车辆上时,该枢转轴线在向前方向、向后方向并且基本上水平地延伸。具体地讲,限定枢转轴线155的枢轴销157安装在上部部分112上。杠杆150可联接到推动构件154,该推动构件在本构型中具体体现为凸轮板。凸轮板包括倾斜的操作表面,优选地相对由枢轴销157限定的枢转轴线155倾斜。因此,杠杆150的移动以及因此推动构件154围绕枢转轴线的移动导致致动表面在推动构件154上移动。该致动表面与接合构件152接触。该接合构件使用支撑部分156能够移动地支撑在上部部分112上,更确切地说支撑在上部部分112的内壁部分上。接合构件152包括用于在一侧上接触凸轮板154的接触表面,以及包括用于与在其相对侧上的齿状部分123接合的齿状区段。此外,尽管未示出,但接合构件152在背离齿状部分123的方向上被预偏置,使得接合构件152通常朝向释放位置被推离齿状部分123。凸轮板154设置在接合构件152与上部部分112的内表面之间。因此,通过在图12所示的竖直位置(对应于接合位置)和图13所示的倾斜位置(对应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杠杆150,接合构件152可与下部部分114上的齿状部分123接合,或者可释放该接合。
图14至图16中示出了锁定机构120的另一种修改。锁定机构120同样包括设置在下部部分114上的齿状部分123和操作构件160。与图11至图13所示的构型相反,操作构件160在上部部分112上沿上部部分112的纵向延伸方向能够滑动地移动。操作构件160联接到凸轮板164,该凸轮板可平移移动地保持在上部部分112内并且操作地连接到操作构件160。操作构件160可具体体现为包围上部部分112的外表面的套管,如图14所示。凸轮板164也可称为楔形部分并且形成致动接合部分162的致动构件,该接合部分被构造成类似于图12和图13所示的接合构件152。接合部分162包括支撑部分163,该接合部分使用该支撑部分联接到上部部分112。同样,接合部分162可使用合适的推动构件(例如弹簧)在释放方向上预偏置。接合部分162包括用于接收由凸轮板164施加的力的力接收表面。力接收表面165可对应于设置在凸轮板164上的倾斜按压表面而倾斜。通过凸轮板164表面与接合部分162表面的配合,凸轮板164的平移运动、具体地为沿着上部部分112的延伸方向的平移运动可被转换成接合部分162在基本上垂直于致动构件161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的平移运动,该凸轮板通常形成根据该修改的锁定机构的致动构件161。这样,接合部分162可在其与齿状部分123接合的位置和不与齿状部分123接合的位置之间移位,从而锁定和解锁下部部分114相对于上部部分112的移动。
参考图11至图13所述的锁定机构120以及参考图14至图16所述的锁定机构120分别包括接合构件152、162。这些接合构件152、162沿背离齿状部分123的方向即释放方向预偏置,使得通常远离齿状部分123朝向释放位置来推动这些接合构件。如前所述,推动构件可为弹簧。将参考图71和图72来解释用于以上述方式预偏置接合构件152、162的可能构型,图中出于解释的目的,解释了用于预偏置接合构件152的可能构型。应当注意,用于预偏置接合构件162的构型可相同。
图71示出了接合构件152以预偏置方式保持在上部部分112上的可能装置的透视图。图72以放大视图示出了接合构件152,其中更详细地示出了该接合构件的具体设计。
如上所述,接合构件152使用支撑部分156能够移动地支撑在上部部分112上,更确切地说支撑在上部部分112的内壁部分上。支撑部分156可布置成能够在上部部分112的主延伸方向上移位。支撑部分156可能够移动地容纳在设置在上部部分112中的开口112a、112b中,如例如图74所示。开口112a、112b可设置为狭槽,该狭槽在上部部分112上延伸超过预定长度并且平行于下部部分114和上部部分112的纵向方向延伸。狭槽的长度,即开口112a、112b在平行于下部部分114和上部部分112的纵向或主延伸方向的长度(具体地平行于齿状部分123的纵向或主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容纳在狭槽中的支撑部分156在该方向上的对应尺寸。这样,支撑部分156可沿着齿状部分123移动。这允许接合构件152在上部部分112的纵向上移位,并且有助于该接合构件的突起或齿与齿状部分123的沟槽或齿对准。可提供可具体体现为弹簧的推动构件170以使接合构件152返回到平衡位置,该平衡位置可基本上在狭槽的纵向延伸方向的中间,以便允许接合构件152从平衡位置沿相反方向至少轻微移动。在平衡位置,推动构件170优选地未负载。利用这样的布置,可实现接合构件152和齿状部分123之间的增强的接合。
接合构件152包括用于在一侧上接触凸轮板154(图71和图72中未示出)的接触表面152a,并且包括用于在其相对侧上与齿状部分123接合的齿状区段152f。支撑部分156在设置有接触表面152a的同一侧上从接合构件152突出。此外,支撑部分156在与上部部分112和下部部分144的主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设置在接触表面152a的相对侧上,并且在与上部部分112和下部部分144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偏移。
根据图72所示的实施方案,接合构件还包括推动构件接触部分152b、152c。推动构件接触部分152b、152c具体体现为从接合构件的侧部部分突出的突起。这些突起可在基本上垂直于支撑部分156的主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突出,该主延伸方向平行于上部部分112和下部部分114的主延伸方向。此外,这些突起可在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并且优选地从设置有支撑部分156的部分突出。这些突起可包括翼部的形状。在本构型中,推动构件接触部分152b、152c各自包括在其下部部分上,即在其上设置有齿状区段152f的接合构件152的一侧上的推动构件接触表面152d、152e。推动构件接触表面152d、152e被构造成接触弹簧。该弹簧具体体现为片簧180,如图71所示。然而,可使用其他类型的弹簧在推动构件接触表面152d、152e上施加力以推动接合构件152远离齿状部分123。
每个片簧180包括接触部分182和安装部分184。在该实施方案中,每个接触部分182设置在片簧180的一个纵向末端上并且被构造成与接合构件152的接触表面152d、152e接触。每个安装部分184设置在每个片簧180的相对纵向末端上并且被构造成联接到上部部分112。在该实施方案中,每个安装部分184固定到上部部分的安装凸缘112a,使得片簧180被布置成其接触部分182悬伸形成自由端,该自由端能够通过围绕固定安装部分184弯曲来移动。如图75和图76所示,每个安装部分184可牢固地保持在安装凸缘112a的容纳部分112b中。每个接触部分182被布置在推动构件接触部分152b、152c与下部部分114的与齿状部分123相邻的外表面之间。片簧180被构造成使得推动接合构件152远离齿状部分123的推力至少以使接合构件152与齿状部分脱离的方式施加在接合构件152上。因此,提供并构造片簧180以便在接合构件152上施加力,该力将接合构件152移动到释放位置。图71示出了一种状态,其中接合构件152被定位在释放位置,即,被定位在接合构件152不与齿状部分123接合的位置。
如前所述的接合构件152能够由杠杆150操作。图73示出了杠杆150处于解锁位置的状态,并且图74示出了杠杆150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可提供用于将杠杆150能够释放地牢固保持在锁定位置的固定机构。这样的固定机构可包括能够由使用者抓握的操作部分151和联接到操作部分151的闩锁部分151a,使得操作部分151的移动导致闩锁部分151a的移动。闩锁部分151a被形成为与设置在上部部分112中的开口112c或凹口接合,其接合位置允许闩锁部分151a与该开口或凹口在杠杆处于锁定位置时接合。推动构件(诸如弹簧)将闩锁部分151a预偏置,使得一旦杠杆150到达锁定位置,该闩锁部分就自动地与开口112c接合。使用者可克服推动构件的力来移动操作部分151,以便使闩锁部分151a与开口112c脱离接合,然后将杠杆150移动到解锁位置。
图75和图76示出了图73和图74所示的布置的内部构型。图77和图78更详细地示出了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剖视图。杠杆150操作地联接到凸轮板154。凸轮板154包括如图77所示的倾斜的操作表面154a,并且因此充当楔形部分,该楔形部分能够在接合构件152和上部部分112的内壁之间移动,以推动接合构件152与齿状部分123接合,即,使接合构件152朝向齿状部分123移动。凸轮板154可被称为用于致动接合构件152的致动构件。操作表面154a和接触表面152a被构造成当凸轮板154通过移动杠杆150而相对于接合构件152移动时彼此配合。移动杠杆150导致凸轮板154围绕枢转轴线155的旋转运动。通过操作表面154a和接触表面152a之间的滑动接触,凸轮板154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接合部分152沿平行于枢转轴线155的延伸方向的方向的平移运动。因此,通过在如图73、图75和图77所示的打开位置和如图74、图76和图78所示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杠杆150,可以使接合构件152与齿状部分123接合和脱离,从而将上部部分112与下部部分114接合,使得下部部分114不可移动地固定到上部部分112,或者使该接合构件与该齿状部分彼此脱离,使得下部部分114能够相对于上部部分112移动。
另选地或除此之外,如图1至图6所示的负载承载架1可包括用于将负载承载架1紧固在车辆上的紧固机构500。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每个负载承载架1可包括至少一个附接装置600,优选地两个或更多个附接装置600,该附接装置用于将负载承载架1联接到车辆的上部部分,优选地联接到车辆的行李箱盖的上部部分。附接装置600可包括接合装置610,根据该实施方案,该接合装置可为钩。每个接合装置610可使用力传递构件620联接到紧固机构500。力传递构件620可具体体现为柔性细长构件,并且具体地讲具体体现为带或线。因此,力传递构件620在一端联接到接合装置610并且在另一端联接到紧固机构500。
紧固机构500被构造成在力传递构件620上施加紧固力以使该力传递构件回缩,从而将接合装置610牢固地接合在车辆的期望部分上。在本实施方案中,紧固机构500部分地设置在基部框架100内,如本文所述。如图2、图5和图6所示,紧固机构可包括操作构件502。在所示实施方案中,操作构件502具体体现为能够旋转的旋钮,但也可以不同方式具体体现,例如具体体现为枢转元件,诸如杠杆。现在将参考图17至图29详细描述紧固机构500。
在图17中,示出了基部框架100的上部末端部分的透视图。从该视图中移除了前述的操作构件502,以便观察通常由操作构件502覆盖的紧固机构500的其他元件。操作构件502能够围绕由螺栓限定的旋转轴线512旋转,并且包括接合表面,该接合表面通常与设置在扭矩限制器504的元件的轴向表面上的突起接合。扭矩限制器504的该元件被推向操作构件502并且使用齿状区段与之接合。力传递元件506整体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扭矩限制器504的该元件上,使得扭矩限制器504的该元件在力传递元件506中能够轴向位移。在施加超过由推动构件朝向操作构件502推动扭矩限制器504的该元件的力所确定的特定扭矩值的扭矩的情况下,扭矩限制器504的该元件沿着旋转轴线512在远离操作构件502的方向上平移,使得操作构件502和扭矩限制器504的该元件之间的力传递被中断。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扭矩不再从操作构件502传递到扭矩限制器504的该元件,因此不会传递到力传递元件506。这样,如果需要,可应用扭矩限制机构。此外,提供了用钥匙操作的锁定机构510,从而允许使用者锁定力传递构件506的旋转,以将负载承载架固定在车辆上。
紧固机构500还包括在本构型中示例性地具体体现为从动齿轮508的从动构件508。从动构件508操作地连接到力传递元件506,使得力传递元件506的旋转导致从动构件508的旋转。从动构件508联接到用于驱动致动器530的驱动构件514,这将在稍后更详细地描述。在本实施方案中,驱动构件514被示例性地具体体现为螺杆515并且在例如图24和图25中示出。从动构件508的旋转导致驱动构件514的旋转。驱动构件514使用支撑件516支撑在横梁140的两端上。支撑件在图22和图23中示出,并且具体体现为支撑板516,该支撑板螺纹连接在横梁140的纵向末端上。如可已经从图22和图23中收集的,所示构型包括两个驱动构件514,这两个驱动构件相对于彼此平行布置并且两者延伸穿过横梁140。这是由于以下事实: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两个紧固机构500,在横梁140的每个纵向末端上各有一个紧固机构。图19示出了设置有两个力传递构件620的横梁140的透视图,这两个力传递构件在相对的纵向末端上从横梁140延伸。力传递构件620中的每一个力传递构件包括具体体现为线的柔性细长构件622。图20示出了图19的横梁140的侧视图,并且可清楚地看出,力传递构件620设置在相对侧上,使得柔性细长构件622的一部分从横梁140的上侧延伸并且柔性细长构件622的另一部分从横梁140的下部部分延伸。这些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可联接到接合装置610。
紧固机构500的有益特征在于,紧固机构500能够将力传递构件620、特别是柔性细长构件622回缩到负载承载架的框架构件中,以用于紧固和储存该力传递构件。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紧固机构500被构造成将柔性细长构件622回缩到横梁140中。然而,应当注意,其他框架构件也可适用于将柔性细长构件622回缩到其中。例如,可提供紧固机构,使得柔性细长构件622回缩到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中的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中。一般来讲,可使用任何可用的细长框架构件来将柔性细长构件620容纳在其中。
虽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示出了两个紧固机构500,但是应当注意,可以提供仅操作单个柔性细长构件的仅单个紧固机构500。另一方面,可提供多于两个紧固机构和多于两个柔性细长构件来将负载承载架固定在车辆上。此外,虽然示出柔性细长构件622可从横梁140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延伸,并且通常可从用作用于柔性细长构件的容纳构件的框架构件的不同侧延伸,但可提供其中柔性细长构件仅从一侧延伸的机构。仅从横梁的一侧延伸的柔性细长构件622可连接到单个接合装置610,例如如图2所示。在如图20所示的构型的情况下,可将从横梁140的上侧延伸的柔性细长构件622的上部部分与接合装置610连接,并且将从横梁140的下侧延伸的柔性细长构件622的下部部分与另一个接合装置联接,该另一个接合装置可附接到车辆的另一个部分以用于紧固目的。该另一个接合装置可采用与接合装置610相同的方式来构造。因此,可使用对应的柔性细长构件622在横梁140的末端部分提供单点固定,或者可通过在不同位置提供从横梁140延伸出来的柔性细长构件622的两个部分在每一侧上提供两点附接。
每个柔性细长构件622以一定方式回缩到框架构件、优选地横梁140中,使得它在框架构件例如横梁140内沿框架构件的纵向延伸方向部分地延伸。为了将柔性细长构件622回缩到框架构件中,紧固机构500包括牵拉装置518,该牵拉装置容纳在框架构件例如横梁140中,优选地被容纳为便于能够沿横梁140的纵向延伸方向移动并且连接到柔性细长构件622。这样的构型在图21中示出,用于使柔性细长构件622在一侧回缩。虽然未示出,但是用于使柔性细长构件622在相对侧上回缩的紧固机构的构型以与关于用于紧固柔性细长构件622中的一个柔性细长构件的单个紧固机构所述的相同方式进行构造。
在本实施方案中,在横梁140的每个纵向末端提供两个柔性细长构件622,每个柔性细长构件在其上部部分联接到接合装置610并且在其下部部分联接到另一个接合装置(未示出)。每个柔性细长构件622通过在横梁140中形成的开口并使用偏转机构524被引导到横梁140的内部中。偏转机构524被构造成改变柔性细长构件622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方案中,柔性细长构件622的延伸方向改变以便与横梁140的纵向方向对准。偏转机构524在图24和图25中可见。偏转机构524包括固定地保持在横梁140的末端部分中的构件。偏转机构524包括沿循弯曲路径的引导凹陷部525、527以改变柔性细长构件622的延伸方向。更确切地说,偏转机构524包括用于沿横梁140的纵向延伸方向引导柔性细长构件622的上部部分的上部引导凹陷部525,和用于将柔性细长构件622的下部部分的方向改变为横梁140的纵向延伸方向的下部引导凹陷部527。每个牵拉装置518包括滑轮522,该滑轮接触柔性细长构件622的区段。在该实施方案中,柔性细长构件622缠绕在滑轮522周围,使得即使牵拉装置518将拉力施加在柔性细长构件622上,柔性细长构件622也保持相对于牵拉装置518能够移动。因此,由牵拉装置518施加在柔性细长构件622上的拉力被相等地传递到柔性细长构件622的末端部分。然而,也可以不同的方式将柔性细长构件622固定在牵拉装置518上。例如,柔性细长构件可固定地而且不可移动地联接到牵拉装置518。此外,在柔性细长构件622仅从横梁140的一侧延伸并且仅被构造成联接到单个接合装置610的情况下,柔性细长构件622还可固定地联接到牵拉装置518。
使用弹簧520将牵拉装置518沿回缩方向预偏置。在本实施方案中,回缩方向对应于背离横梁140的末端部分的方向,柔性细长构件622在该末端部分进入横梁140。弹簧520联接到横梁140的一个末端部分,例如在第一末端部分521联接到偏转机构524。就这一点而言,应当注意,在一些附图中,第一末端部分521被示出为基本上位于横梁140的末端部分之间的中间,即基本上位于两个偏转机构524之间的中间。虽然可以在横梁140的不同的合适部分联接第一末端部分521,但优选的是,第一末端部分521在柔性细长构件622进入横梁140的位置联接到偏转机构524。弹簧520的第二末端部分523在联接部分528联接到牵拉装置。弹簧520还可使用设置在相对的偏转机构524中的偏转滑轮526偏转,或以不同方式能够旋转地联接到横梁140的末端部分,以便使弹簧520的延伸方向反转。这样,推动构件可被布置在横梁140内,该推动构件能够以期望的方式在牵拉装置518上施加拉力。如图24和图25所示,牵拉装置518可包括包围驱动构件514的引导区段517。因此,在本实施方案中,牵拉装置518可沿驱动构件514被引导。将参考图26至图29更详细地描述紧固机构500的功能。图26示出了其中柔性细长构件622以尽可能最大的程度回缩到横梁140中的状态。该状态的特征在于牵拉装置518借助于弹簧520被牵拉到图26中右侧所示的末端位置。这样的状态也可被称为储存状态。该状态具有柔性细长构件622的主要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被容纳在横梁140内的有益效果。从相对于图26所示和所述的状态开始,使用者可拉出柔性细长构件622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以便将可用的接合装置例如接合装置610与车辆上的对应部分接合。该过程在图27中由箭头指示,该箭头示出柔性细长构件622的一个末端或两个末端被拉出。拉出柔性细长构件622抵抗弹簧520的弹簧力而发生。更确切地说,为了拉出柔性细长构件622的末端部分,牵拉装置518必须朝向横梁140的末端移动,在该末端,柔性细长构件622克服弹簧520的推力或回缩力被拉出。在这种状态下,应当注意,弹簧力被选择为使得其允许使用者以方便的方式拉出柔性细长构件622,但该力足够高以使柔性细长构件622回缩。
一旦柔性细长构件622的末端部分联接到车辆上的期望的安装部分,弹簧520的弹簧力就沿回缩方向推动牵拉装置518,直到柔性细长构件622中的紧固力和源自弹簧520的力达到平衡的位置。该状态在图28中示出。因此,达到柔性细长构件622被弹簧520的推力预偏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设置在柔性细长构件622的末端部分处的任何接合装置牢固地保持在车辆上的对应期望部分上。
为了使用紧固机构500最终紧固接合装置,提供致动器530,该致动器也可被称为位置元件。致动器530操作地联接到驱动构件514并且包括用于使柔性细长构件622穿过其中的开口532。在本实施方案中,驱动构件514具体体现为螺杆515,并且致动器530包括与螺杆515配合的接合部分534,使得接合部分534用作螺母。由于该构型,当驱动构件514旋转时,致动器530沿着横梁140的延伸方向移位。如图29所示,致动器530可沿回缩方向朝牵拉装置518移动。一旦在致动器530和牵拉装置518之间建立了接触,就在牵拉装置518上施加力,并且除了已经作用在牵拉装置518上的推力之外,通过旋转螺杆515所产生的致动器530的进一步移动还在牵拉装置518上施加紧固力。这样,牵拉装置518可沿回缩方向进一步移动,使得柔性细长构件622中的紧固力增大。一旦达到紧固状态,驱动构件514或操作构件502就可被锁定就位,以便防止致动器530沿释放方向的任何移动。
当要从车辆拆卸负载承载架时,致动器530从图29所示的状态移动远离进入允许牵拉装置518的移动刚好足以允许设置在柔性细长构件622的末端部分上的任何接合装置脱离的位置。换句话讲,致动器530仅需要移动到特定车辆的特定位置,从而允许任何接合装置脱离。这样,增强了使用这种紧固机构重复安装和拆卸负载承载架的功能。
应当注意,代替上述构型,牵拉装置518可使用图66和图67所示的偏置机构540沿回缩方向预偏置。偏置机构540可包括弹簧加载的卷轴542。卷轴542被构造成使力传递构件(处于本构型的线544)卷绕,并且由螺旋弹簧546沿旋转方向预偏置以使力传递构件卷绕。线544联接到牵拉装置518以沿回缩方向牵拉该线。在该实施方案中,偏置机构540容纳在上部车辆支撑件130中,但是也可以布置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布置在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中。同样如图66和图67所示,用于改变柔性细长构件622的延伸方向的偏转机构524可包括将柔性细长构件622朝向牵拉装置518引导而不是引导沟槽的一个或多个滑轮529。
将参考图30至图35描述通常可与不同种类的负载承载架一起使用的另一个方面。该方面涉及其中负载承载架的元件能够在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构型。对于负载承载架,可能期望此类元件可在两个位置之间能够枢转地旋转。如果此类元件的旋转至少是有限的以使得该元件可被保持在使用位置,则可能是有益的。提供了一种用于能够枢转地保持负载支撑件(例如,自行车承载架的车轮支撑件)的构造,该构造被构造成设置在不同类型的负载承载架(例如,安装在后部的负载承载架,诸如图1至图6所示的自行车承载架)上。
该构造或系统可包括用于可旋转地支撑负载支撑件210的联接装置220,该负载支撑件在本构型中被示例性地具体体现为自行车承载架的车轮支撑件。车轮支撑件包括车轮托盘212,每个车轮托盘被构造成接收和支撑自行车的车轮的部分。此外,提供了固定装置214,该固定装置在该构型中示例性地具体体现为带216(例如,有齿带,例如金属线加强的有齿带)和接收器218(优选地为带扣,具体地讲为用于接收和锁定带216的泵带扣)的组合。如图30所示,负载支撑件210能够围绕由联接装置220限定的枢转轴线204枢转地安装在联接装置220上。联接装置220被构造成安装在支撑框架202上。具体地讲,联接装置220可被构造成在容纳空间223中接收支撑框架202的末端部分,如图34和图35所示。联接装置220还可包括联接部分221,该联接部分被构造成将联接装置220安装到负载承载架1的元件,例如安装到图1至图6所示的负载承载架的横梁140。联接部分221可被构造成直接联接到横梁140或可被构造成联接到包括保持器401的联接装置400。具体地讲,联接部分221可被构造成使得联接装置220可围绕平行于横梁140的延伸方向的轴线能够枢转地安装到这样的保持器401。虽然联接装置220被示出为可接收支撑框架202的末端部分的单独构件,但是也可将联接装置220的特征直接设置在支撑框架202的末端部分上并且将支撑框架202联接到负载承载架的另外的元件,例如联接到横梁140。在本构型中,支撑框架202被构造成将两个联接装置220彼此联接,如在图31中可见的。
图31示出了用于将自行车支撑在其上的负载支撑构造200。负载支撑构造200包括使用基本上U形的支撑框架202彼此联接的两个联接装置220。每个联接装置220安装在支撑框架202上,使得它们的联接部分221被布置成背向支撑框架202并且被构造成安装到负载承载架1的基部框架100。负载支撑构造200包括在本实施方案中被构造为车轮支撑件的两个负载支撑件210。车轮支撑件包括车轮托盘212,每个车轮托盘被构造成接收和支撑自行车的车轮的部分。每个负载支撑件210能够围绕相应的联接装置220枢转。
将参照图33和图34更详细地描述联接装置220的构型。除了已经描述的特征之外,联接装置220可包括支撑部分230,该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将负载支撑件210的配合部分可旋转地支撑在其上。支撑部分230被构造为圆柱形部分,该圆柱形部分具有被构造为圆柱形外表面的支撑表面232。支撑表面232被构造成与设置在负载支撑件210的引导部分211中的支撑表面215接触。引导部分211在图32中可见。因此,引导部分211和支撑部分230的配合可限定允许围绕联接装置220能够枢转地支撑负载支撑件210的滑动轴承。为了限制负载支撑件210围绕联接装置220的移动,联接装置220包括提供邻接表面224的邻接部分222。邻接表面224限定处于使用位置的负载支撑件210的末端位置。如图33所示,邻接表面背离枢转轴线204。在本构型中,邻接表面224沿基本上平行于枢转轴线204布置的平面225延伸,如图34所示。这样,联接装置220,特别是邻接部分222提供止动部分,该止动部分由使邻接部分222为非圆形的部分限定。因此,邻接部分222在联接装置220的外周部分上提供突起,该突起限定了邻接表面224,该邻接表面相对于枢转轴线204横向于径向方向延伸。如可从图33中收集的,邻接表面224可包括在背离枢转轴线204的方向上向外凸出的大致凸形形状,并且可包括基本上平行于枢转轴线204延伸或在平行于该枢转轴线延伸的平面225中延伸的表面区段。这样,邻接表面224提供用于阻止围绕枢转轴线204的旋转运动的合适的止动表面。联接装置220可包括多个邻接部分222并且可包括多于一个支撑部分230。如图32所示,负载支撑件210可包括配合部分以用于与在联接装置220上形成的特定部分配合。例如,负载支撑件210包括接触表面213,该接触表面可对应于邻接表面224的形状而形成。在所示构型中,邻接表面224被示例性地具体体现为凸表面,并且被构造成与邻接表面224接触的接触表面213被形成为凹表面。在所示构型中,邻接部分222被布置成在枢转轴线204的轴向方向上与每个支撑部分230相邻。
邻接部分222还包括形成于邻接部分222的圆柱形部分229上的闩锁部分226和闩锁部分228。负载支撑件210包括闩锁部分217,该闩锁部分设置在接触表面213附近并且被构造成分别在负载支撑件210的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中与联接装置220上的闩锁部分226和228配合。设置在联接装置220上的闩锁部分226、228形成为从枢转轴线204径向向外突出的突起。当负载支撑件210安装在联接装置220上时,设置在负载支撑件210上的闩锁部分217被设置为朝向枢转轴线204延伸的突起。图35中示出了联接装置220上的负载支撑件210的安装状态。该图中,负载支撑件210处于使用位置,在该位置,接触表面213接触邻接表面224。此外,闩锁部分217与闩锁部分226接触,从而限定用于将负载支撑件210锁定在使用位置的能够释放的锁,或至少提供当使用者期望将负载支撑件210旋转到非使用位置时需要克服的阻力。闩锁部分228设置在某个位置处,使得当负载支撑件210处于非使用位置时,该闩锁部分与闩锁部分217相互作用。联接装置220还包括邻接表面231,当负载支撑件210处于非使用位置时,该邻接表面与设置在负载支撑件210上的邻接表面219接触。邻接表面231可被形成为使得其平行于邻接表面224、具体地平行于平面225延伸。
将参考图36至图41描述可结合图1至图6所示的自行车承载架使用的另一个优选构型。如本文所述的构型提供了围绕横梁140能够枢转地支撑负载支撑构造200的可能性。这种构型的特别有利的特征在于可以围绕非圆形横梁提供枢转支撑。为此,提供了用于将负载支撑构造200或其他元件安装在自行车承载架的非圆形横梁140上的联接装置400。利用这种联接装置400的基本可能构型在图36中示出。该图指示负载支撑构造200可使用两个联接装置400联接到横梁240。每个联接装置一方面被构造成支撑负载支撑构造200,并且还被构造成支撑包括支撑框架302的支撑装置300。如在图2中可见,支撑装置300可包括固定装置304,该固定装置在一端处安装到支撑框架302并且在另一端处包括夹紧装置306。夹紧装置306可联接到待运输的负载,例如可联接到待运输的自行车的框架,以便提供额外的稳定性。该夹紧装置可包括扭矩限制机构,该扭矩限制机构限制使用者可施加的用于固定自行车的扭矩。这样,可防止自行车损坏。该夹紧装置可包括用于紧固夹紧装置的操作旋钮。扭矩限制机构可设置在操作旋钮中,使得在超过预定扭矩的情况下旋钮自由运行。操作旋钮可包括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操作时通过中断夹紧装置的操作旋钮和夹紧元件之间的力传递路径来暂停操作构件的可操作性。这样,可通过操作锁定机构(例如使用扳手)来防止打开夹紧装置。
图37示出了联接装置400的放大视图。联接装置400包括保持器401,该保持器在本构型中被构造成接收支撑框架302的末端部分。应当注意,用于接收支撑框架302的这样的部分是任选的,并且可在不包括附加支撑装置300的负载承载架中使用的保持器中省略。负载支撑构造200的联接装置220可联接到保持器401。该保持器使用联接构件420能够枢转地安装在横梁140上,该联接构件也可被称为适配器。该保持器还包括用于操作将在下文描述的锁定机构的操作构件407。图38中示出了联接装置400和保持器401的更详细构造。图38以侧视图示出了保持器401,即当沿着要安装联接装置400的横梁140的纵向轴线141观察时的视图。在图38中,示出了用于将支撑框架302安装在保持器上的固定部分402。此外,保持器401包括用于将联接部分221与之联接的联接部分404。联接部分404被构造成接收枢轴销410,该枢轴销能够枢转地保持联接装置220的联接部分221。这样,联接装置220以及因此负载支撑构造200能够枢转地安装在保持器401上。为了锁定负载支撑构造200围绕枢轴销410的枢转运动,联接装置220包括具有扣件236的接合部分234,该扣件能够与设置在保持器401中的凹陷部403接合。应当注意,负载支撑构造200因此能够相对于保持器401并且围绕枢轴销410在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之间枢转运动,在使用位置,扣件236与凹陷部403接合,在非使用位置,联接装置220在由图38中的箭头A指示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并且扣件236从凹陷部403脱离。
如前所述,杠杆形式的操作构件407设置在能够围绕由枢轴销限定的枢转轴线408枢转的保持器401上。操作构件407操作地联接到接合部分405。接合部分405包括朝保持器401的旋转中心(即,朝向横梁140的纵向轴线141)延伸的突起406。接合部分405保持为能够朝向和远离纵向轴线141移动并且操作地联接到杠杆407,使得该杠杆的操作可使接合部分405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移动,在接合位置,突起406可与在横梁140或联接构件420中形成的对应凹陷部接合,在脱离位置,突起406回缩到保持器401中,从而释放与横梁140或联接构件420的接合。
结合保持器401使用的横梁的形状在图40中示出。图40示出了横梁140的安装部分的剖视图,即联接装置400将安装在其上的安装部分的剖视图。横梁140包括部分地沿循假想圆144的外部轮廓。横梁140的沿循假想圆144的部分也可称为支撑部分146,因为它能够支撑保持器401的内表面409。支撑部分146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凹陷部148,这些凹陷部被构造成接收保持器401的接合部分405的上述突起406。这样,保持器401围绕横梁140的纵向轴线141的旋转可通过接合部分405和凹陷部148之间的接合而锁定。同样如图40所示,横梁140在其外部轮廓中包括偏离上述假想圆144的部分。因此,横梁140在安装部分142中的外部轮廓是非圆形的。
在如图40所示的构型中,横梁140包括基本上平坦的上表面区段和基本上平坦的下表面区段,它们在一侧上使用支撑部分146彼此联接,并且在相对侧上使用侧壁彼此联接,该侧壁可由相对于彼此倾斜的两个基本上平坦的表面区段形成。如图40所示,横梁140的横截面包括不对称形状,使得横梁140在安装部分142中不对称地形成。由于横梁140的上述构型本身不允许枢转地支撑保持器401,因此提供如图41所示的上述联接构件或适配器420以至少部分地补偿横梁140的外部轮廓与假想圆144的偏离。更确切地说,联接构件420限定沿循假想圆144的外部轮廓,并且限定用于接收横梁140的安装部分142的容纳空间422。联接构件420包括内表面424,该内表面根据横梁140的外周轮廓偏离假想圆144而形成,以便允许将联接构件420安装在横梁140的安装部分142上。一旦联接构件420被安装在横梁140的安装部分142上,用于将保持器401支撑在横梁140上的支撑表面就由支撑部分146和联接构件420的外表面共同提供。如图41所示,联接构件420可在其外表面中包括接合凹陷部426,这些接合凹陷部适用于接收接合部分405的上述突起406,使得可以在另外的取向上止动保持器401。
图39还示出了其中负载支撑构造200使用保持器和上述联接构件420联接到横梁140的构型。负载支撑构造200包括用于将自行车悬挂在其上的分支,并且不包括如图36所示的附加支撑框架302。
图42示出了可用于负载承载架、特别是用于如本文所述的负载承载架的联接部分的可能的构型。该联接部分可包括联接机构700,该联接机构包括两个接合部分702、704,这两个接合部分彼此间隔一定距离布置并且两者联接到公共联接部分706的末端部分。两个接合部分702、704被形成为能够整体移动。具体地讲,这两个接合部分702、704通常能够围绕两条枢转轴线移动。者两个接合部分702、704可固定到联接构件或一体地形成在联接构件上。可在这两个接合部分702、704之间形成凹陷部708,使得接合部分702、704中的每一者包括单独的接触表面703、705,如例如图44、图45和图47所示。
在本构型中,该联接构件还包括用于将联接构件枢转地联接到另外的元件的联接部分706。此外,联接部分706具体体现为板状部分。联接部分706可能够枢转地安装到保持器720的联接区段722。联接部分706可安装到联接区段722,该联接区段能够围绕限定枢转轴线的第一枢轴712枢转地运动,该枢转轴线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接触表面703、705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本构型中,利用限制销714和限制销710来限制联接部分706围绕枢轴712的枢转运动。限制销714、710固定地联接到联接部分706并且各自被容纳在相应狭槽716、717中,这两个狭槽设置在联接区段722中并且限定能够与联接部分706一体移动的限制销的末端位置。
保持器720包括联接区段724,该联接区段被构造成能够枢转地安装到下部车辆支撑件110。在本构型中,保持器720使用联接构件740联接到下部车辆支撑件110。优选地,保持器720能够在下部车辆支撑件110的下部末端部分处枢转地联接到下部车辆支撑件110。具体地讲,保持器720可能够枢转地围绕限定枢转轴线的第二枢轴732联接,该枢转轴线相对于由第一枢轴712限定的枢转轴线倾斜。围绕第二枢轴732的枢转运动优选地受到设置在联接区段724中的狭槽728与相对于联接区段724保持不动的限制销730的配合的限制。在本构型中,限制销730和第二枢轴732固定地安装在加强托架734上,该加强托架被设置成在联接构件740的外壳部分742中联接,如在图46和图47中可见的。因此,利用如图42以及图44至图47所示的车辆联接部分190的构型,实现了一种构型,其中车辆联接部分190能够自适应于将安装有负载承载架的车辆部分。具体地讲,所述构型允许接合部分702、704围绕两条枢转轴线旋转,使得单独的接触表面703、705能够与车辆上的接触表面接触以获得最佳的力分布。
现在将参考图68至图70描述如相对于图42和图44至图47所述的联接机构700和车辆联接部分190的可能构型。如前所述,联接机构700包括联接构件,该联接构件在根据图68的构型中用附图标记701表示。联接构件701包括联接部分706和两个接合部分702、704。如上所述,接合部分702、704可固定到联接构件或与联接构件一体形成,并且凹陷部708可在两个接合部分702、704之间形成,使得接合部分702、704中的每一者包括单独的接触表面703、705。联接部分706具体体现为板状部分,并且可如之前参考图42和图44至图47所述的方式围绕第一枢轴712能够枢转地安装到联接区段722。
在图68至图70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联接构件701被加强并且包括至少部分地被外部覆盖部分770覆盖的内部支撑构件750。内部支撑构件750可设置在接合部分702、704中的一者或多者中和/或设置在联接部分706中。内部支撑构件750可包括单个元件或可为单个元件。内部支撑构件750可包括比外部覆盖部分770更高的刚度。内部支撑构件750可由金属制成,并且具体地讲可由切割和弯曲的金属板制成。外部覆盖部分770可由塑性材料例如合成橡胶诸如EPDM橡胶制成。内部支撑构件750至少部分地被外部覆盖部分770覆盖,特别是在当联接机构例如在接触表面703、705处联接到车辆时与车辆接触的区域中被覆盖。
每个接合部分702、704限定能够与车辆上的接触表面接合的钩状部分。钩状部分在钩状部分的最下部内部分处限定接触表面703、705,如图44和图68所示。
接合部分702、704中的一者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内部支撑部分,这些内部支撑部分可具体体现为内部钩部分752、754、756、758。优选地,每个接合部分701、704包括两个内部支撑部分,这两个内部支撑部分具体体现为类似图69和图70所示的那些的内部钩部分752、754、756、758。内部钩部分752、754、756、758可由内部支撑构件750的对应成型部分提供,其中此类部分也可被称为钩状支撑指状物。内部支撑部分,例如内部钩部分752、754、756、758可突出到接合部分中,从而为局部加强的接合部分提供增大的刚度。内部钩部分752、754、756、758可彼此间隔开,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间隙760、762。
如图69和图70所示,内部钩部分752、754、756、758可被形成为使得其自由末端部分752a、754a、756a、758a比相邻部分例如其中间部分要宽。具体地讲,自由末端部分可具有使得间隙760、762在自由末端部分之间减小的几何形状。因此,接合部分可包括一组依次布置的两个或更多个内部钩部分752、754、756、758。内部钩部分可包括相同的形状或者可以不同方式成形,例如至少在自由末端部分中。此外,接合部分702、704中的一者或多者的内部钩部分752、754、756、758可通常被外部覆盖部分770覆盖。外部覆盖部分770可包括覆盖区段772,该覆盖区段容纳两个或更多个内部钩部分752、754、756、758中的至少两者。换句话讲,两个或更多个内部钩部分752、754、756、758中的至少两者可根据共同的覆盖物来分组。这样,一个接合部分702、704可包括单个钩外观,其中包括多个内部钩部分752、754、756、758或其他支撑部分的内部构造被外部覆盖部分770隐藏,更确切地说,被覆盖部分770的覆盖区段772隐藏,如图68所示。利用这种构造,内部钩部分能够单独移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被覆盖区段保持在一起。这样,接合部分的柔韧性增加,并且力可以更好的方式分布。因此,对车辆的边缘部分的夹紧得到改善,因为这样的构造减少了联接部分在使用期间沿着例如后门或后备箱盖的边缘部分移动的趋势,并且还减少了对车辆的损坏。
图43示出了附接装置600的可能的构型。附接装置600可用于将力传递构件620联接到车辆的部分以用于紧固目的。附接装置600可被构造成叉状形状,其中两个接合部分611、612形成于叉臂613、614的末端部分中。在如图43所示的构型中,接合部分611、612形成在叉臂613、614的一个末端部分处,并且叉臂613、614在其相对的末端处联接到基部部分615。基部部分615、叉臂613、614和接合部分611、612可通过切割和形成金属片而一体形成。此外,后面描述的构件限定接合装置610,采用如图43所示的构型的该接合装置具体体现为钩状结构。因此,附接装置600可钩在车辆上的合适部分上。接合装置610联接到力传递构件620的柔性细长构件622的末端部分624。力传递构件620可使用如本文所述的紧固机构500紧固。
可结合如本文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使用的另一构型涉及如图48至图53所示的间隔件800。在本实施方案中,间隔件800也可被称为扰流板保护器,因为其功能是保护车辆的扰流板免受损坏。间隔件800包括基部部分802,该基部部分被构造成与车辆的一部分诸如车辆的后窗的区段接触。为此,基部部分802可限定接触表面804,该接触表面可使用用于防止损坏车辆的软材料形成。间隔件800还包括下部部分806,该下部部分从基部部分802延伸并且由于其功能也可被称为容纳部分。容纳部分806包括螺纹内表面808,并且被构造成以某种方式与上部部分810的至少一部分螺纹接合并且接收该上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使得上部部分810的旋转导致上部部分810相对于容纳部分806的平移移动。图48、图50和图51示出了上部部分810在容纳部分806中回缩的回缩状态,并且图52和图53示出了上部部分810相对于容纳部分806向上移动的展开状态。上部部分810包括接合部分816,该接合部分具体体现为与螺纹内表面808配合接合的螺纹部分。此外,上部部分810包括联接部分818,该联接部分在其下部承载螺纹部分816并且在其相对的上部部分支撑支撑部分812。支撑部分812和联接部分818一体形成。一般来讲,上部部分810和下部部分806可例如使用3D打印由塑料形成。如图48至图53所示,支撑部分812包括引导部分814,该引导部分在本构型中具体体现为凹陷部。引导部分814被构造成接收力传递构件620的一部分,该部分使用附接部分或接合装置610联接到车辆以用于紧固目的。因此,当力传递构件620被接收在引导部分814中时,可使用间隔件800将该力传递构件保持在距车辆部分特定的距离处。这样,例如可以在车辆的扰流板附近提供这样的间隔件800,以便围绕车辆扰流板引导力传递构件620,以防止力传递构件620与车辆扰流板之间的接触。
如前所述,负载承载架1可被构造成以悬挂方式承载待运输的货物,特别是自行车。这样的负载承载架1在图5和图6中示出,并且可任选地包括如本文所述的有益方面、实施方案和修改。图5和图6的负载承载架1尤其不同于关于图1至图4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因为负载支撑构造200具有不同构造。负载支撑构造200包括具有支撑梁252的支撑部分250,该支撑梁也可被称为用于将自行车悬挂在其上的分支。当负载承载架1安装在车辆上时,每个支撑梁252可进入到基本上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状态。提供细长构件254和接收器256以用于将待运输的货物固定在支撑梁252上。接收器256可以是用于紧固细长构件254的泵搭扣或类似元件。细长构件254可以是带,优选地有齿带。细长构件254和接收器256被布置在支撑梁252的相对的横向侧上。此外,在支撑梁252上设置有呈容纳凹陷部形式的支撑部分258,以便提供限定的支撑位置。在本构型中,负载承载架1包括两个支撑梁252,这两个支撑梁被布置成使得自行车的框架可悬挂在支撑梁252上。因为在行驶期间,悬挂的自行车会由于车辆的加速和减速而趋于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摇摆,所以有利的是提供防止自行车摇摆和损坏车辆或其他自行车的部分的构型。因此,如图6所示,负载承载架1可包括任选的横梁901,该横梁可被布置成使得其在基部框架100的下部车辆支撑件110之间延伸。横梁901允许固定防摇摆装置900,该防摇摆装置也可被称为间隔件并且用于固定待运输的货物尤其是自行车的部分,使得在车辆的移动期间防止摇摆。防摇摆装置900在图54和图55中示出。防摇摆装置900包括固定部分902和固定部分904。固定部分902、904被构造成安装到待运输的负载的一部分,特别是自行车的一部分,并且还可联接到前述横梁901。
如图54和图55所示,固定部分902、904使用第一联接部分906和第二联接部分908彼此联接。固定部分902、904各自包括固定构件910、912,该固定构件具体体现为带状构型的柔性细长构件。每个固定构件910、912包括开口914、916,这些开口被构造成分别与设置在第一联接部分906和第二联接部分908上的接收构件928、938接合。
这样,可以将固定构件910、912形成为允许固定在自行车的框架部分上或横梁901上的套环。固定部分902和固定部分904可具有相同构造。固定部分902、904中的每一者可包括基部部分918、920,该基部部分被构造成能够插入形成于第一联接部分906和第二联接部分908中的接收部分934中。为了将固定部分902、904固定到相应的联接部分906、908,每个固定部分902、904包括接合构件922、924,该接合构件示例性地体现为将与接收构件926、936接合的套环部分,该接收构件分别具体体现为第一联接部分906和第二联接部分908上的钩。第一联接部分906还包括接合部分932,该接合部分被构造用于与设置在第二联接部分908上的接收部分930扣合连接。第一联接部分906和第二联接部分908可相对于彼此同轴地而且可旋转地联接。这样,固定部分902、904可相对于彼此扭转,以在将这两个固定部分安装在相应部分上时提供高度灵活性。此外,第一联接部分906可包括容纳部分940,该容纳部分具体体现为设置在第一联接部分906的外周边上的狭槽,并且被构造用于接收固定带,该固定带用于将防摇摆装置900固定到负载承载架1的元件以用于储存目的。
图56至图59示出了用于负载承载架1的上部车辆支撑件130的可能构型。在所示构型中,上部车辆支撑件被构造成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该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被构造成自动适应车辆上的要将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1000支撑在其上的接触部分。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1000包括接触构件1010,该接触构件具体体现为可围绕两条枢转轴线能够枢转地保持移动的支撑垫。枢转轴线延伸使得它们彼此偏斜并且在本构型中基本上垂直于彼此延伸和偏移。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1000包括围绕接收部分1002中的枢轴销1012能够枢转地布置的第一支撑构件1004和围绕枢轴销1008能够枢转地布置在第一支撑构件1004上的第二支撑构件1006。第二支撑构件1006被构造成支撑接触构件1010。接触构件1010包括接合部分1014,该接合部分被构造成与设置在第二支撑构件1006中的容纳凹陷部1016接合。
图60至图63示出了用于负载承载架1的上部车辆支撑件130的另一种可能构型。上部车辆支撑件130被构造为固定上部车辆支撑件1050。可手动将固定上部车辆支撑件1050调节至车辆的接触部分。固定上部车辆支撑件1050包括被构造成不可旋转地接收接触构件1056的安装部分1052、1060。在图60所示的构型中,安装部分1052被构造成以相对于固定上部车辆支撑件1050的延伸方向的特定取向可滑动地接收接触构件1056,具体地讲相对于框架构件的延伸方向,该框架构件在一个末端部分联接到横梁140并且在相对的末端部分包括安装部分1052。安装部分1052包括可在花键的延伸方向上与接触构件1056的花键部分1058接合的花键部分1054。
在如图61至图63所示的构型中,安装部分包括具有彼此平行布置的花键的凹形花键部分1061。接触构件被构造为包括第一接触构件1062和第二接触构件1064的两部分接触构件。第一接触构件1062和第二接触构件1064中的每一者包括邻接部分1070、1072和接合部分1066、1068。每个接合部分包括彼此间隔开的花键盘段1074、1076,使得接合部分1066、1068能够以不同角度嵌套到彼此中以形成可插入到安装部分1060中的公共接合部分。以这种方式,提供了可变接触构件,该可变接触构件允许使用者将该可变接触构件适应多种不同的车辆几何形状。邻接部分1070、1072可笔直形成并且可相对于彼此以不同角度布置。图62示出了邻接部分1070、1072之间的角度最大化的构型。图63示出了该角度最小化的构型。
图64和图65示出了负载承载架1的另一种可能构型,其中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围绕枢转轴线相对于横梁140能够枢转地保持,该枢转轴线沿着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的纵向延伸方向延伸。枢转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横梁140的纵向延伸方向取向。这样,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能够以图65和图66中的双箭头所指示的方式旋转至少约特定角度。在该构型中,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的每个上部部分112保持在具体体现为托架的第一枢转构件115中。第一枢转构件115包括枢转部分117,该枢转部分具体体现为形成圆柱形接触表面的部分。第一枢转构件115枢转地联接到第二枢转构件116,该第二枢转构件固定地安装在横梁140上并且限定第二枢转部分118,该第二枢转部分呈部分圆柱形凹陷部的形式以用于在其中容纳枢转部分117。第一枢转部分117的接触表面与第二枢转部分118的接触表面滑动接触。这样,第一枢转构件115由第二枢转构件116能够滑动地能够枢转地保持。应当注意,固定上部车辆支撑件1050可设置在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的上部末端部分上,使得下部联接部分190和上部车辆支撑件1050两者可与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一体地枢转。
在下文中,除了权利要求1和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之外,以分项结构表示如前所述的负载承载架的不同构型。应当注意,以下特定特征组合并非旨在将本公开限制于此类特定特征组合。相比之下,以下特征组合仅提供具有改善的能力的负载承载架的不同示例。这些能力可适当地组合。
第一构型
1.一种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负载承载架(1),包括:基部框架(100),所述基部框架具有基部框架构件,优选地横梁(140);用于将所述负载承载架支撑在所述车辆上的联接部分(190);和能够与所述车辆的后部上的接合区段、优选地与所述车辆的后备箱盖上的接合区段接合的附接部分(610),其中所述附接部分(610)能够回缩以用于使用力传递构件(620)、优选地柔性细长构件(622)、尤其是线来将所述负载承载架紧固在所述车辆的后部上,其中所述负载承载架(1)包括用于回缩所述附接部分(610)的紧固机构(500),所述紧固机构(500)被构造成利用至少部分地沿所述基部框架构件的纵向延伸方向作用的拉力将所述力传递构件(620)牵拉到所述基部框架构件中。
2.根据项目1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紧固机构(500)包括操作地联接到所述力传递构件(620)的牵拉装置(518),以便能够将所述拉力施加在所述力传递构件(620)上,所述牵拉装置(518)优选地能够平移移动地保持在所述基部框架构件(140)中并且/或者优选地使用偏置构件、优选地使用弹簧(520)或橡皮筋、或使用包括弹簧偏置卷轴(542)和线(544)的偏置机构(540)沿回缩方向预偏置,所述线在其一个末端部分联接到所述牵拉装置(518)并且在其另一个末端部分联接到所述弹簧偏置卷轴(542)。
3.根据项目2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紧固机构(500)包括致动器(530),所述致动器能够朝向和远离所述牵拉装置(518)移动并且能够与所述牵拉装置(518)接触以在所述牵拉装置(518)上施加紧固力。
4.根据项目3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紧固机构(500)包括使用力传递机构操作地联接到所述致动器(530)的操作构件(502),优选地操作旋钮,所述力传递机构优选地被构造成将所述操作构件(502)的运动、优选地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致动器(530)的平移运动。
5.根据项目3或4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力传递机构包括驱动构件(514),优选地螺杆(515),并且所述致动器(530)包括与所述驱动构件驱动地接合的从动部分,优选地螺纹部分。
6.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牵拉装置(518)包括用于在所述力传递构件(620)上施加拉力的滑轮(524),其中优选地,所述力传递构件(620)在第一末端部分联接到所述附接部分(610)并且在第二末端部分联接到另一个附接部分,并且所述牵拉装置(518)包括用于在所述末端部分之间的所述力传递构件(620)上施加拉力的滑轮(524)。
7.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还包括偏转机构(524),所述偏转机构用于改变所述力传递构件(620)的延伸方向,以基本上沿所述基部框架构件(140)的纵向延伸方向引导所述力传递构件或至少引导所述力传递构件(620)以允许所述牵拉装置(518)牵拉所述力传递构件,其中所述偏转机构优选地包括用于引导所述力传递构件(620)的引导凹陷部(525,527)或滑轮(529)。
8.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在第一末端部分(113)联接到所述横梁(140)并且在其车辆联接部分(190)能够支撑在所述车辆上,其中所述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末端部分(113)和所述车辆联接部分(190)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机构。
9.根据项目1至7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包括两个力传递构件(620)和两个紧固机构(500),其中优选地所述力传递构件(620)在所述基部框架构件的相对的末端部分上从所述基部框架构件、优选地从所述横梁(140)突出,其中每个紧固机构(500)被分配给一个力传递构件(620)并且包括操作构件,优选地旋钮(502),所述操作构件设置在所述基部框架构件的与分配有所述紧固机构(500)的力传递构件(620)所在的相同末端部分上。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包括两个力传递构件和两个紧固机构,其中优选地所述力传递构件在所述基部框架构件的相对的末端部分上从所述基部框架构件、优选地从所述横梁突出,其中每个紧固机构被分配给一个力传递构件并且包括操作构件,优选地旋钮,所述操作构件设置在所述基部框架构件的与分配有所述紧固机构(500)的力传递构件(620)所在的相对的末端部分上。
第二构型
1.一种用于车辆的负载承载架(1),包括:支撑框架(202),和围绕枢转轴线(204)在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之间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支撑框架(202)上的负载支撑件,优选地车轮支撑件(210),其中所述支撑框架(202)包括邻接部分(222),所述邻接部分限定所述使用位置并且包括邻接表面(224),所述邻接表面用于当所述负载支撑件(210)处于所述使用位置时接触所述负载支撑件(210)上的配合接触表面(213),其中所述邻接表面(224)背离所述枢转轴线(204)。
2.根据项目1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邻接表面(224)至少部分地形成凸形或凹形。
3.根据项目1和2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邻接表面(224)包括在平面(225)中延伸的基本上平坦的区段,所述平面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204)延伸。
4.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邻接部分(222)形成在不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202)上的联接装置(220)上。
5.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车轮支撑件(210)的旋转由所述联接装置(220)的形成为圆柱形的支撑部分(230)引导,所述支撑部分(230)包括与所述车轮支撑件(210)的引导部分(211)的支撑表面(215)配合的支撑表面(232)。
6.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车轮支撑件(210)包括闩锁部分(217),所述闩锁部分在所述使用位置与所述联接装置(220)的闩锁部分(226)配合。
第三构型
1.一种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负载承载架(1),包括:具有横梁(140)的基部框架(100),和负载支撑构造(200),所述负载支撑构造使用适配器(420)在所述横梁(140)的安装部分铰接地联接到所述横梁,其中至少在所述安装部分中,所述横梁(140)包括至少部分地偏离假想圆(144)的外周轮廓,其中所述适配器(420)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分(142)上并且限定外部轮廓,所述外轮廓至少部分地补偿所述外周轮廓与所述假想圆(144)的所述偏离,使得提供用于将所述负载支撑构造(200)支撑在所述安装部分上的圆形引导轮廓。
2.根据项目1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横梁(140)的至少所述安装部分(140)包括不对称横截面。
3.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在至少所述安装部分(142)中,所述横梁(140)包括限定外周轮廓的支撑部分(146),所述外周轮廓遵循所述假想圆(144)并且适于能够旋转地支撑在联接部分(404)能够连接到所述负载支撑构造(200)的保持器(401),其中所述支撑部分(146)和所述适配器(420)的外部轮廓共同限定用于支撑所述保持器(401)的所述圆形引导轮廓。
4.根据项目3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保持器(401)包括接合部分(405),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突起(406),所述突起被构造成与形成于所述横梁(140)上的对应接合凹陷部(128)和/或与形成于所述支撑部分(146)上的对应接合凹陷部(426)能够释放地接合,其中所述接合部分(405)和所述接合凹陷部(128,426)被构造成花键接合。
5.根据项目4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保持器(401)还包括操作构件(407),所述操作构件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接合部分(405)以用于使所述接合部分(405)在接合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接合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406)从所述保持器(401)的内表面(409)突出以与所述接合凹陷部(128,426)接合,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突起(406)回缩并且与所述接合凹陷部(128,426)脱离。
6.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至少所述安装部分包括部分多边形形状。
第四构型
1.一种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负载承载架(1),包括:具有横梁(140)的基部框架(100);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所述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在第一末端部分(113)联接到所述横梁(140)并且在其车辆联接部分(190)能够支撑在所述车辆上;和附接装置(600),所述附接装置具有能够联接到所述车辆以便将所述联接部分(190)夹持在所述车辆上的接合装置(610),其中所述联接部分(190)和所述接合装置(61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两个接合部分(611,612,702,704),所述两个接合部分被布置成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并且均联接到公共的力传递构件(620,706)的末端部分(624)。
2.根据项目1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接合部分(611,612)形成于叉状装置的叉臂(613,614)的末端部分中。
3.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两个接合部分(702,704)形成为能够一体移动。
4.根据项目3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两个接合部分(702,704)通常能够围绕两条枢转轴线移动。
5.根据项目4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两个接合部分(702,704)固定到联接构件或一体地形成在所述联接构件上,所述接合部分之间具有凹陷部(708),使得所述接合部分(702,704)中的每一者包括单独的接触表面(703,705)。
6.根据项目5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包括围绕限定枢转轴线的第一枢轴(712)能够枢转地安装到联接区段(722)的联接部分(706),优选地板状部分,所述枢转轴线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接触表面(703,705)的延伸方向延伸,其中优选地,所述联接部分(706)围绕所述枢轴(712)的枢转运动受到限制,优选地使用容纳在狭槽(716,718)中的突起或限制销(714,710)来限制,所述狭槽设置在所述联接区段(722)中并且限定所述限制突起或限制销的末端位置,其中优选地,所述联接区段(722)设置在保持器(720)上,所述保持器包括联接区段(724),所述联接区段被构造成将能够枢转的所述联接机构(720)联接到下部车辆支撑件(110),优选地使用联接构件(740)来联接,其中优选地,所述保持器(720)围绕限定枢转轴线的第二枢轴(732)能够枢转地联接到所述下部车辆支撑件(110)、优选地所述下部车辆支撑件(110)的下部末端部分,所述枢转轴线相对于由所述第一枢轴(712)限定的所述枢转轴线倾斜,其中围绕所述第二枢轴(732)的枢转运动优选地被限制,尤其是通过设置在所述联接区段(724)中的狭槽和限制销(730)的配合来限制,所述限制销相对于所述联接区段(724)保持不动,优选地在将在所述联接构件(740)的外壳部分(742)中联接的加强托架(734)上保持不动。
7.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两个接合部分优选地通过形成金属片而一体形成。
8.根据项目1至6中的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两个接合部分单独形成并且使用桥接部分彼此连接,其中每个接合部分优选地能够枢转地联接到所述桥接部分。
第五构型
1.一种用于围绕车辆的能够损坏的部件诸如扰流板引导负载承载架(1)的力传递构件(620)的间隔件(800),所述间隔件(800)被构造成将所述力传递构件(620)支撑在所述车辆的接触部分上,优选地支撑在车辆的后门或行李箱盖的接触部分上,所述力传递构件在距所述接触部分预定距离处,使得所述力传递构件(620)以被施加在所述能够损坏的部件上的力保持低于预定力的方式或者以所述力传递构件(620)完全不与所述能够损坏的部件接触的方式被引导通过所述能够损坏的部件,所述预定力导致所述能够损坏的部件的潜在损坏。
2.根据项目1所述的间隔件(800),包括基部部分(802),所述基部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接触部分接触,优选地包括来自软材料的接触表面(804)和/或被构造成对应于所述接触部分的轮廓或形状,和支撑部分(812),所述支撑部分联接到所述基部部分(802),使得所述支撑部分(812)与所述基部部分之间的距离为可调节的。
3.根据项目2所述的间隔件(800),其中所述基部部分(802)包括下部部分(806),并且所述支撑部分(812)联接到上部部分(810),所述上部部分(810)和所述下部部分(806)操作地联接,使得所述上部部分(810)相对于所述下部部分(806)的旋转导致所述支撑部分(812)相对于所述基部部分(802)的平移运动。
4.根据项目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间隔件(800),其中所述上部部分(810)和所述支撑部分(812)一体形成。
5.根据项目1至4中的一项所述的间隔件(800),其中所述上部部分(810)能够伸缩地安装在所述下部部分(806)上,其中优选地,所述上部部分(810)包括接合部分(816),优选地螺纹部分,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下部部分(806)接合,优选地与所述下部部分(806)的螺纹内表面(808)接合,所述下部部分(806)优选地限定用于容纳所述上部部分(810)的至少一部分的容纳部分。
6.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间隔件(800),其中所述支撑部分(812)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力传递构件(620)的一部分的引导部分(814),优选地凹陷部,所述力传递构件(620)能够使用接合装置(610)联接到所述车辆。
7.一种负载承载架系统,所述负载承载架系统包括能够安装在车辆上、具体地讲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负载承载架(1),所述负载承载架(1)优选地根据上文在不同方面、实施方案和构型中所述的负载承载架中的一者来构造并且包括附接装置(600),所述附接装置具有设置在力传递构件(620)的末端部分的接合装置(610),所述负载承载架系统还包括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间隔件(800),所述间隔件用于引导所述力传递构件(620)以便以被施加在能够损坏的部件上的力保持低于预定力的方式或者以所述力传递构件(620)完全不与所述能够损坏的部件接触的方式通过所述能够损坏的部件,所述预定力导致所述能够损坏的部件的潜在损坏。
第六构型
1.一种防摇摆装置(900),所述防摇摆装置能够安装在负载承载架(1)的框架元件上,具体地讲安装在负载承载架(1)的横梁(901)上,以及自行车部分上或安装在两个自行车的部分上,所述防摇摆装置(900)包括两个固定部分(902,904)以及第一联接部分(906)和第二联接部分(908),每个联接部分(906,908)被构造成在第一末端部分不可旋转地接收所述两个固定部分(902,904)中的一者并且在第二末端部分能够旋转地联接到另一个联接部分(906,908),使得所述固定部分(906,908)可利用所述联接部分(906,908)能够旋转地彼此联接,优选地相对于彼此同轴并且能够旋转地联接。
2.根据项目1所述的防摇摆装置(900),其中所述两个固定部分(902,904)具有相同构造。
3.根据项目1和2中的一项所述的防摇摆装置(900),其中至少一个固定部分(902,904)包括能够成形为套环并且能够与设置在第一联接部分(906)或第二联接部分(908)上的接收构件(928,938)接合的固定构件(910,912),优选地柔性细长构件,例如带,具体地讲弹性细长构件,其中每个柔性细长构件包括开口(914,916),所述开口被构造成与所述接收构件(928,938)中的一者接合,其中所述接收构件(928,938)优选地被构造为钩。
4.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防摇摆装置(900),其中每个固定部分(902,904)包括接合构件(922,924),优选地套环部分,所述接合构件被构造成与所述联接部分(906,908)中的一者上的接收构件(926,936)、优选地钩接合。
5.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防摇摆装置(900),其中所述联接部分(906,908)中的一者包括接合部分(932),所述接合部分被构造用于与设置在另一个联接部分中的接收部分(930)扣合连接。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防摇摆装置(900),其中所述联接部分(902,904)中的一者包括容纳部分(940),所述容纳部分优选地具体体现为狭槽,所述狭槽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分的外周边上并且被构造用于接收固定元件,优选地带,所述固定元件用于将所述防摇摆装置(900)固定到负载承载架(1)的元件以用于储存目的。
7.一种负载承载架系统,所述负载承载架系统包括能够安装在车辆上、具体地讲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负载承载架(1),所述负载承载架(1)优选地根据上文在不同方面、实施方案和构型中所述的用于悬挂运输至少一辆自行车的负载承载架中的一者来构造,并且包括根据前述项目中的一项所述的防摇摆装置(900),所述负载承载架(1)优选地包括用于将所述固定部分中的一个固定部分与之联接的横梁(901),并且其中所述另一个固定部分可用于联接到自行车元件,以用于将所述自行车元件相对于所述负载承载架(1)固定。

Claims (35)

1.一种能够安装在车辆的后部上的负载承载架(1),所述负载承载架包括:具有横梁(140)的基部框架(100),和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所述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在第一末端部分(113)联接到所述横梁(140)并且在其车辆联接部分(190)能够支撑在所述车辆上,其中所述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末端部分(113)和所述车辆联接部分(190)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机构,且其中所述负载承载架(1)还包括用于在所述联接部分(190)上方的位置将所述基部框架(100)支撑在所述车辆上的上部车辆支撑部分(1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车辆支撑部分(130)不能枢转地以特定角度固定到所述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是长度能够调节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是长度能够伸缩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包括上部部分(112)和下部部分(114),所述下部部分(114)能够沿所述上部部分(112)的主延伸方向平移移动,并且/或者其中,所述下部部分(114)和所述上部部分(112)至少部分地能够容纳在所述上部部分(112)和所述下部部分(114)中的另一者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末端部分(113)能够释放地止动所述车辆联接部分(190)的锁定机构(1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锁定机构(120)被构造成使用强制锁定来锁定所述车辆联接部分(190)相对于所述第一末端部分(113)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锁定机构(120)包括能够移动地联接到所述上部部分(112)的接合构件(124; 152; 162)和设置在所述下部部分(114)上的接合区段(1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接合构件(124; 152; 162)是齿状锁定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接合构件(124; 152; 162)是锁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接合区段(123)是齿状区段。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接合构件(124)能够旋转地联接到所述上部部分(112)。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接合构件(152; 162)平移地联接到所述上部部分(112)。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锁定机构(120)包括能够枢转的操作构件(121; 150)或能够平移的操作构件(160),其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接合构件(124; 15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能够枢转的操作构件能够围绕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枢转轴线平行于所述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延伸方向成对角线或横向于所述延伸方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上部车辆支撑部分(130)以特定角度固定地联接到所述横梁(14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上部车辆支撑部分(130)的长度短于所述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的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当所述负载承载架以大于下部车辆支撑部分(110)的倾斜度的倾斜度安装在所述车辆上时,所述上部车辆支撑部分(130)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上部车辆支撑部分 (130)被构造为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1000)或固定上部车辆支撑件(1050),其中所述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1000)可被构造成自动地适应所述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1000)将支撑在其上的车辆上的接触部分,并且所述固定上部车辆支撑件(1050)可手动地调节到所述车辆的所述接触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1000)包括能够围绕两条枢转轴线枢转地保持可移动的接触构件(1010)。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接触构件(1010)是支撑垫。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枢转轴线倾斜于彼此延伸。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枢转轴线基本上彼此垂直。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平衡上部车辆支撑件(1000)包括能够围绕枢轴销(1012)枢转地布置的第一支撑构件(1004)和能够围绕枢轴销(1008)枢转地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1004)上的第二支撑构件(1006)。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构件(1006)被构造成支撑所述接触构件(1010)。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接触构件(1010)包括接合部分(1014),所述接合部分被构造成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1006)中的容纳凹陷部(1016)接合。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固定上部车辆支撑件(1050)包括被构造成不可旋转地接收接触构件(1056)的安装部分(1052; 1060),其中所述安装部分(1052)被构造成以相对于所述固定上部车辆支撑件(1050)的延伸方向的特定取向能够滑动地接收所述接触构件(1056)。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安装部分(1052)被构造成以相对于框架构件的延伸方向的特定取向能够滑动地接收所述接触构件(1056),所述框架构件在一个末端部分联接到所述横梁(140)并且在相对的末端部分包括所述安装部分(1052)。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安装部分(1052)包括沿花键的延伸方向能够与所述接触构件(1056)的花键部分(1058)接合的花键部分(1054)。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安装部分包括具有彼此平行布置的花键的凹形形状,并且所述接触构件被构造为两部分接触构件,所述两部分接触构件包括第一接触构件(1062)和第二接触构件(1064),其中所述第一接触构件(1062)和所述第二接触构件(1064)中的每一者包括邻接部分(1070, 1072)和接合部分(1066, 1068),每个接合部分包括彼此间隔开的花键盘段(1074, 1076),使得接合部分(1066, 1068)能够以不同角度彼此嵌套以形成能够插入所述安装部分(1060)中的公共接合部分。
30.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还包括用于支撑待运输的货物的负载支撑构造(200),所述负载支撑构造(200)联接到所述横梁(140)。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负载支撑构造(200)为被构造用于将自行车支撑在所述负载承载架(1)上的负载支撑构造。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横梁(140)至少在其安装部分中包括非圆形横截面,所述负载支撑构造(200)在所述安装部分联接到所述横梁(140)。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负载承载架,其中所述安装部分中的所述横截面是不对称的。
34.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还包括附接装置(600)和用于回缩所述附接装置(600)的力传递构件(620)的紧固机构(500),其中所述紧固机构(500)被构造成将所述力传递构件(620)以所述力传递构件(620)被至少部分地沿所述基部框架(100)的细长元件的延伸方向牵拉的方式回缩到所述基部框架(100)的细长元件中。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负载承载架(1),其中所述紧固机构(500)被构造成将所述力传递构件(620)以所述力传递构件(620)被至少部分地沿所述基部框架(100)的所述细长元件的延伸方向牵拉的方式回缩到所述基部框架(100)的所述横梁(140)中。
CN202080044819.1A 2019-06-19 2020-06-10 负载承载架 Active CN1140259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97294.8A CN116279152A (zh) 2019-06-19 2020-06-10 负载承载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81348.4 2019-06-19
EP19181348.4A EP3753789B1 (en) 2019-06-19 2019-06-19 Load carrier
PCT/EP2020/066106 WO2020254170A1 (en) 2019-06-19 2020-06-10 Load carrier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97294.8A Division CN116279152A (zh) 2019-06-19 2020-06-10 负载承载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5994A CN114025994A (zh) 2022-02-08
CN114025994B true CN114025994B (zh) 2023-03-24

Family

ID=6699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4819.1A Active CN114025994B (zh) 2019-06-19 2020-06-10 负载承载架
CN202310297294.8A Pending CN116279152A (zh) 2019-06-19 2020-06-10 负载承载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97294.8A Pending CN116279152A (zh) 2019-06-19 2020-06-10 负载承载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42331A1 (zh)
EP (2) EP3753789B1 (zh)
CN (2) CN114025994B (zh)
CA (1) CA3143582A1 (zh)
DE (2) DE112020002946T5 (zh)
WO (1) WO2020254170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0395A1 (fr) * 2002-03-25 2003-10-02 Siepa France S.A. - Societe D'innovation Et D'etudes Pour L'automobile Porte-velos rapportable a un vehicule
WO2004039635A2 (en) * 2002-10-31 2004-05-13 Fabio Pedrini Vehicle-mounted equipment carrier
DE102007035135B3 (de) * 2007-07-25 2009-02-19 Eufab Gmbh Lastenträger zur Anbringung an der Heckklappe eines Fahrzeuges
CN102630202A (zh) * 2009-09-22 2012-08-08 瑞典拓乐股份公司 用于支架结构的防摇摆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2927B2 (en) * 1992-02-03 2004-08-10 Thule Sweden Ab Load carrier for sports equipment
US6422443B1 (en) * 2000-03-31 2002-07-23 Yakima Products, Inc. Bicycle carrier with unitary frame and leveling indicators
CN2686938Y (zh) * 2004-02-04 2005-03-23 财荣压铸股份有限公司 携车架结构
CA2728776A1 (en) * 2008-06-26 2009-12-30 Yakima Products, Inc. Coordinated adjustable trunk rack for carrying bicycles
US20120234883A1 (en) * 2010-09-03 2012-09-20 Yakima Products, Inc. Rear-mounted bicycle carrier
US20120298707A1 (en) * 2011-01-21 2012-11-29 Yakima Products, Inc. Adjustable trunk racks for carrying bicycles
US8573456B2 (en) * 2011-11-01 2013-11-05 Swiss Cargo Industries S.A. Inc. Vehicle mounted bicycle carrier
US20140125045A1 (en) * 2012-11-02 2014-05-08 Neil Nusbaum Bicycle carrier
US10053022B2 (en) * 2014-12-24 2018-08-21 Fabio Pedrini Bicycle-carrying device for motor-vehicles
US9815415B2 (en) * 2015-06-05 2017-11-14 Yakima Products, Inc. Adjustable bicycle carrier
US9776575B1 (en) * 2016-04-29 2017-10-03 Yao-Huang Liu Bicycle carrier
US10723278B2 (en) * 2017-09-19 2020-07-28 Kuat Innovations Llc Trunk mounted rack
US10894514B2 (en) * 2019-03-27 2021-01-19 Marty Williams Wheel mounted cargo carri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0395A1 (fr) * 2002-03-25 2003-10-02 Siepa France S.A. - Societe D'innovation Et D'etudes Pour L'automobile Porte-velos rapportable a un vehicule
WO2004039635A2 (en) * 2002-10-31 2004-05-13 Fabio Pedrini Vehicle-mounted equipment carrier
DE102007035135B3 (de) * 2007-07-25 2009-02-19 Eufab Gmbh Lastenträger zur Anbringung an der Heckklappe eines Fahrzeuges
CN102630202A (zh) * 2009-09-22 2012-08-08 瑞典拓乐股份公司 用于支架结构的防摇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42331A1 (en) 2022-08-04
CA3143582A1 (en) 2020-12-24
EP3753789B1 (en) 2021-06-09
EP3986751A1 (en) 2022-04-27
DE212020000656U1 (de) 2022-03-30
EP3753789A1 (en) 2020-12-23
WO2020254170A1 (en) 2020-12-24
DE112020002946T5 (de) 2022-03-17
CN116279152A (zh) 2023-06-23
CN114025994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99836B2 (en) Ratchet tie-down
US10752179B2 (en) Vehicle hitch mounted bicycle rack
AU2006315370B2 (en) Retractable self-contained tie-down
US7077475B2 (en) Child restraint system
EP2443006B1 (en) Crossbar clamp devices
EP1055561B1 (en) Vehicle article carrier having single side releasable locking mechanism
EP2480431B1 (en) Anti-sway apparatus for a rack arrangement
CA2149457C (en) Collapsible carrier
US20130127218A1 (en) Anchor Latch System for Child Restraint Systems and Child Car Safety Seats
CZ20024186A3 (cs) Napínací rohatka se zásobníkem pásu a zásobník pásu
WO2013165640A1 (en) Vehicle rack system with a bicycle-gripping carrier
US71859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on a safety belt system for restraining the movement of an occupant or child seat
CA2465806C (en) Vehicle hitch rack
CN114025994B (zh) 负载承载架
WO2010093394A1 (en) Cargo bar
US20030059269A1 (en) Cargo restraint apparatus
EP4116150B1 (en) Load carrier, such as a bike carrier
CN115335261B (zh) 联接构件、用于可安装支架的横杆的横杆构件及支架系统
EP4357199A1 (en) Device for fixing a bicycle frame to a bike carrier
WO2024025422A1 (en) Spooling tool for ratchet straps
WO2007011342A1 (en) Child safety seat
WO2009134173A1 (en) Seat-belt presenter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sea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