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4650A - 一种讯息传送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讯息传送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4650A
CN114024650A CN202010679867.XA CN202010679867A CN114024650A CN 114024650 A CN114024650 A CN 114024650A CN 202010679867 A CN202010679867 A CN 202010679867A CN 114024650 A CN114024650 A CN 114024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hysical layer
operation management
message
layer 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98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传维
陈维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shang Guangh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aschiper Investment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schiper Investment Co filed Critical Gaschiper Investment Co
Priority to CN2020106798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46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4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46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04L1/0058Block-coded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4Formats for payloa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讯息传送的方法及系统,属于通信领域。本发明包括下列步骤:通过一连接于一第一终端与一第二终端的一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通道,自第一终端传送一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撷取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第二终端通过一以太协议传送撷取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一外部处理器;以及外部处理器处理所接收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并产生一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本发明因第二终端用再处理额外讯息,可更节省功率消耗,人力与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讯息传送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讯息传输方法及系统,尤指一种通过以太网络传输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PLOAM)讯息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产业中的技术也跟着日新月异。因此,在通信网络系统中,不论是基础设备,或是其他通信技术也随之发展,进而造就了不同的网络通信应用,例如在线游戏、在线学习以及网络会议等。
光纤通信展现出其高带宽、高传输量的特性,以及因不受电磁干扰而展现的低流失与高可靠度的性质。相较于其他传输媒介,光纤确实具有其特有的优势。
也因为光纤通信的快速发展,光纤系统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铜线通信(例如同轴电缆)。光纤通信也因此成为未来高带宽通信需求的主流。在早期,电信运营商需要布建以光纤为基础的骨干网络,而现今全球光纤基础的骨干网络已达到饱和。光纤网络通信逐渐发展成为通信系统的主流之一。
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PLOAM)讯息,其英文全名为physical layer 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PLOAM)讯息,是一种存在于基于双绞线宽带存取技术的系统中的讯息。例如存在于数字用户回路(xDSL(ADSL,VDSL,VDSL2)以及G.Fast)中。
传统上,在通信系统中,对PLOAM讯息的处理可如图1所示。图1示出一传统光纤系统1。此光纤系统1包括有一光纤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11,一光纤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12以及一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13。光纤线路终端11以及光纤网络单元12总体可视为一个被动式光纤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光纤线路终端11以及光纤网络单元12之间由光纤所连接。光纤网络单元12以及系统芯片13之间则通过以太网络沟通。
当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由光纤线路终端11传送至光纤网络单元12后,由光纤网络单元12所包含的一中央处理器(CPU)121来处理此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而在上述的传统架构中,光纤网络单元需具备中央处理器,即中央处理器121来处理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因此,在光纤网络单元中,需预留设置中央处理器的空间。因此,光纤网络单元在制造或制程上相对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以太网络传输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PLOAM讯息)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中通信系统中的PLOAM讯息系通过一以太网络协议传送。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通过以太网络传输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PLOAM)讯息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通过一连接于一第一终端与一第二终端的一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信道,自第一终端传送一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撷取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第二终端通过一以太协议传送撷取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一外部处理器;以及外部处理器处理所接收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并产生一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一第一终端;一第二终端,为通过一光纤与第一终端通信;以及一外部处理器,通过一以太协议与第二终端通信。其中,第一终端传送一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撷取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第二终端通过一以太协议传送撷取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外部处理器,外部处理器处理所接收的该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并产生一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传统光纤网络系统;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过以太网络传输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PLOAM)讯息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
图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一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一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以及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过以太网络传输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的通信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过以太网络传输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PLOAM)讯息的流程图。
在图2中,步骤S201,通过一连接于一第一终端与一第二终端的一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信道,自第一终端传送一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第二终端。接着,在步骤S202中,第二终端撷取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第二终端接着于步骤S203中,第二终端通过一以太协议传送撷取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一外部处理器。最后,在步骤S204中,外部处理器处理所接收的该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并产生一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步骤S201中,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的格式是以可以通过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信道传送的数据格式存在。因此,在步骤S202中,第二终端无法直接送出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外部处理器,因第二终端与外部处理器通过以太网络协议沟通,而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的数据格式与以太网络协议并不兼容。因此,第二终端先对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进行一编码程序,将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编码成可以在以太网络协议中传输的特殊封包格式。此特殊封包格式即称为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
接着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如图3所示,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3由不同区段所组成的一封包格式。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3的封包格式包括一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Destination MAC,DMAC)地址区31,一来源MAC(Source MAC,SMAC)地址区32,一以太类型区(Ethernet type,EType)33,一标头区(header)34以及一PLOAM讯息区35。
更详细的说,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区31、来源MAC地址区32以及以太类型区33分别占据6、6及4个字节。标头区34可为一标准标头,用以通过以太网络传送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或者,标头区34亦可为一使用者自行定义的标头。PLOAM讯息区35则是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所定义的区段,且专属于被动式光纤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
由第一终端发送出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是在外部处理器中进行处理,而不是在第二终端。外部处理器在处理完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后,再通过以太网络传送回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会从以太网络撷取外部处理器回送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请注意,第二终端此时所接收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是以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的讯息,因此,第二终端会对此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的讯息进行一译码程序。此译码程序是在将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的讯息转换成为一可在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信道上传送的信号格式。接着,第二终端才会将译码过后的讯息传送给第一终端。
图3所示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可进一步被理解成将数据在数据链路层协议传输下传输,亦即以第二层协议(Layer 2protocol)传输。更进一步说,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被编码成一符合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封包格式,并通过Layer 2(第二层)传送。而另需再注意的是,本发明还可将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编码成其他封包格式。
承前述,请一并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一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如图4所示,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4为由不同区段所组成的一封包格式。本实施例的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4的封包格式包括一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区41,一来源MAC地址区42,一以太类型区43,一因特网协议(IP)标头区(IP Header)44,一以太协议可兼容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标头区(Header for PLOAM over Ethernet)45以及一PLOAM讯息区46。
相似地,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区41、来源MAC地址区42以及以太类型区43分别占据6、6及4个字节。因特网协议(IP)标头区44可为网际协议版本4(IPv4)或网际协议版本6(IPv6)。请注意,在IPv4版本中的标头中的协议区域或是在IPv6版本中的次标头(Next Header)是用来指示以太协议可兼容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的标头区。而标头区45可为一标准标头,是用以通过以太网络传送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或者,标头区45亦可为一使用者自行定义的标头。PLOAM讯息区46则是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所定义的区段,且专属于被动式光纤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其中,图4所提供的封包格式为一符合网络层协议的封包格式,亦即Layer 3protocol。图4所提供的封包格式可通过网络层(第三层)来传输。
承前述,请一并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一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如图5所示,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5为由不同区段所组成的一封包格式。本实施例的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5的封包格式包括一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区51,一来源MAC地址区52,一以太类型区53,一因特网协议(IP)标头区54,一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标头区55,一以太协议可兼容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标头区56以及一PLOAM讯息区57。
相似地,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区51、来源MAC地址区52以及以太类型区53分别占据6、6及4个字节。因特网协议(IP)标头区54可为网际协议版本4(IPv4)或网际协议版本6(IPv6)。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标头区55为一TCP标头或为一UDP标头。而标头区56可为一标准标头,用以通过以太网络传送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或者,标头区56亦可为一使用者自行定义的标头。PLOAM讯息区57则是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所定义的区段,且专属于被动式光纤网络(passive opticalnetwork,PON)。其中,图5所提供的封包格式为一符合传输层协议的封包格式,亦即Layer4protocol。图5所提供的封包格式可通过传输层(第四层)来传输。
综上所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并非在第二终端进行处理,而是在外部处理器。藉此,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中,是通过一外部处理器来处理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因此,原本需内建处理器的第二终端即可以将处理器移出,不再需要预留空间给处理器使用,故第二终端在制造或制程上也相对简单。如此,亦可更节省制程上时所需的晶元空间,晶元设计也可以更简单化。再者,第二终端因不用再处理额外讯息,可更节省功率消耗,人力与制作成本。
因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存在于双绞线宽带存取技术的讯息,例如存在于数字用户回路中(xDSL(ADSL,VDSL,VDSL2)以及G.Fast),因此本发皆可被运用在上述不同的场景中。
第一及第二终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为不同的装置。例如,若本发明运用于光纤通信,第一终端则可为一光纤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而第二终端则可为一光纤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其中,光纤线路终端与光纤网络单元以光纤连接,而光纤网络单元则再通过以太网络与一外部处理器连接。
请再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过以太网络传输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的通信系统。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6包括一第一终端61,一第二终端62以及一外部处理器63。第一终端61与第二终端62较佳是由一光纤64连接,而第二终端62以及外部处理器63则由一以太网络65连接。
如前述,因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存在于双绞线宽带存取技术的讯息,因此本发明可被运用在上述不同的场景中。若将本图6所示的实施例应用在光纤系统上,第一终端可视为一光纤线路终端,而第二终端则可视为一光纤网络单元。
第一终端61可视为一主装置,且可传送一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第二终端62。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是通过光纤64传送至第二终端62的,而光纤64可视为一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信道。在NG-PON2(Next-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2)架构中,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通道有两种选择,而本发明并不限制选用何种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信道。
第二终端62并不处理所接自第一终端61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而是将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编码处理,将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编码成可以在以太网络协议中传输的特殊封包格式后,再通过以太网络65传送给外部处理器63。而上述的特殊封包格式即称为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外部处理器63在接收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后则再对讯息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并非在第二终端62进行处理,而是在外部处理器63。藉此,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中,是通过一外部处理器来处理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因此,原本需内建处理器的第二终端即可以将处理器移出,不再需要预留空间给处理器使用,在制造或制程上也相对简单。如此,亦可更节省制程上时所需的晶元空间,晶元设计也可以更简单化。再者,第二终端因不用再处理额外讯息,可更节省功率消耗,人力与制作成本。
另再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终端61所送出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是以可以通过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信道传送的数据格式存在。因此,第二终端61无法直接送出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外部处理器63,因第二终端与外部处理器是通过以太网络65协议沟通,而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的数据格式与以太网络协议并不兼容。因此,第二终端62先对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进行一编码程序,将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编码成可以在以太网络协议中传输的特殊封包格式。此特殊封包格式即称为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如图3所示,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3由不同区段所组成的一封包格式。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3的封包格式包括一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区31,一来源MAC地址区32,一以太类型区33,一标头区(header)34以及一PLOAM讯息区35。
更详细的说,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区31、来源MAC地址区32以及以太类型区33分别占据6、6及4个字节。标头区34可为一标准标头,用以通过以太网络传送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或者,标头区34亦可为一使用者自行定义的标头。PLOAM讯息区35则是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所定义的区段,且专属于被动式光纤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而除了图3所示的封包格式外,本图6实施例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亦可被编码成如图4或图5所示的封包格式。
请再参阅图6,外部处理器63在处理完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后,再通过以太网络65传送回给第二终端62。第二终端62会从以太网络65撷取外部处理器63回送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请注意,第二终端62此时所接收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是以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的讯息,因此,第二终端62会对此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的讯息进行一译码程序。此译码程序是在将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的讯息转换成为一可在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信道上传送的信号格式。接着,第二终端62才会将译码过后的讯息传送给第一终端61。
综上所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并非在第二终端进行处理,而是在外部处理器。藉此,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中,是通过一外部处理器来处理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因此,原本需内建处理器的第二终端即可以将处理器移出,不再需要预留空间给处理器使用,在制造或制程上也相对简单。如此,亦可更节省制程上时所需的晶元空间,晶元设计也可以更简单化。再者,第二终端因不用再处理额外讯息,可更节省功率消耗,人力与制作成本。
因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存在于双绞线宽带存取技术的讯息,例如存在于数字用户回路中(xDSL(ADSL,VDSL,VDSL2)以及G.Fast),因此本发明皆可被运用在上述不同的场景中。
可见本发明在突破先前的技术下,确实已达到所欲增进的功效,且也非熟悉该项技艺者所易于思及,其所具的创造性、实用性,显已符合专利的申请要件,于是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其它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该包含于本申请专利范围中。
符号说明
11:光纤线路终端
12:光纤网络单元
13:系统芯片
121:中央处理器
S201-S204:步骤
3,4,5: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
31,41,51: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区
32,42,52:来源MAC地址区
33,43,53:以太类型区
34:标头区
35,46,57:PLOAM讯息区
44,54:因特网协定(IP)标头区
45,56:以太协议可兼容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标头区
55: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标头区
61:第一终端
62:第二终端
63:外部处理器
64:光纤
65:以太网络

Claims (18)

1.一种讯息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通过一连接于一第一终端与一第二终端的一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通道,自所述第一终端传送一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撷取所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
所述第二终端通过一以太协议传送所述撷取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一外部处理器;以及
所述外部处理器处理所接收的所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并产生一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讯息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第二终端通过一以太协议传送所述撷取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一外部处理器的步骤中,所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被编码成一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讯息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包含:
一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区;
一来源MAC地址区;
一以太类型区:
一标头区;以及
一PLOAM讯息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讯息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包含:
一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区;
一来源MAC地址区;
一以太类型区:
一因特网协定标头区;
一以太协议可兼容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标头区;以及
一PLOAM讯息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讯息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包含:
一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区;
一来源MAC地址区;
一以太类型区:
一因特网协定标头区;
一传输控制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标头区;
一以太协议可兼容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标头区;以及
一PLOAM讯息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讯息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外部处理器处理通过所述以太网络协议传送所述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所述第二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讯息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终端撷取所述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以及
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通道传送所述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所述第一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讯息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在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通道传送所述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所述第一终端的步骤中,所述第二终端解码所述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成一PLOAM可兼容封包格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讯息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为一光纤线路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一光纤网络单元。
10.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一第一终端;
一第二终端,通过一光纤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以及
一外部处理器,通过一以太协议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传送一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撷取所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所述第二终端通过一以太协议传送所述撷取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所述外部处理器,所述外部处理器处理所接收的所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并产生一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撷取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被编码成一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包含:
一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区;
一来源MAC地址区;
一以太类型区;
一标头区;以及
一PLOAM讯息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包含:
一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区;
一来源MAC地址区;
一以太类型区;
一因特网协定(IP)标头区;以及
一PLOAM讯息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以太协议可兼容封包格式包含:
一目的地多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区;
一来源MAC地址区;
一以太类型区:
一因特网协定标头区;
一传输控制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标头区;
一以太协议可兼容的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标头区;以及
一PLOAM讯息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部处理器处理通过所述以太网络协议传送所述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所述第二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终端撷取所述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并通过所述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通道传送所述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至所述第一终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解码所述处理后物理层营运管理与维护讯息成一PLOAM可兼容封包格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一光纤线路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一光纤网络单元。
CN202010679867.XA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讯息传送的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40246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9867.XA CN114024650A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讯息传送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9867.XA CN114024650A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讯息传送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4650A true CN114024650A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53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9867.XA Pending CN114024650A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讯息传送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465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20723A1 (en) * 2004-12-08 2006-06-08 Leopold Diouf Internet protocol video delivery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CN101360041A (zh) * 2007-07-31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中承载ip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88817A (zh) * 2008-10-30 2009-03-18 上海大学 一种百兆以太网额外信息传输方法及其传输实现系统
CN101908941A (zh) * 2010-08-11 2010-12-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调试及仿真gpon系统omci和ploam消息的方法
US20120128356A1 (en) * 2009-08-20 2012-05-24 Dezhi Zhang Method for Administrating Optical Access Nodes and Optical Access Node Thereof
EP2533487A1 (en) * 2010-05-21 2012-12-12 ZTE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optical line terminal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layer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ploam) messages
CN111385679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创发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光网络单元自动化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20723A1 (en) * 2004-12-08 2006-06-08 Leopold Diouf Internet protocol video delivery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CN101360041A (zh) * 2007-07-31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中承载ip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US20100104288A1 (en) * 2007-07-31 2010-04-29 Ruobin Zhe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bearing ip packets ove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N101388817A (zh) * 2008-10-30 2009-03-18 上海大学 一种百兆以太网额外信息传输方法及其传输实现系统
US20120128356A1 (en) * 2009-08-20 2012-05-24 Dezhi Zhang Method for Administrating Optical Access Nodes and Optical Access Node Thereof
EP2533487A1 (en) * 2010-05-21 2012-12-12 ZTE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optical line terminal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layer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ploam) messages
CN101908941A (zh) * 2010-08-11 2010-12-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调试及仿真gpon系统omci和ploam消息的方法
CN111385679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创发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光网络单元自动化测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53769A1 (en) Management method of optical fiber network system
US10880410B2 (en) PON data compression for high efficiency
AU2018403910B2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related devices
CN106717017A (zh) 一种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036640B2 (en) Encapsulation of data
EP3174168B1 (en) Sfp module
US8737416B2 (en) Access link aggregator
JP429402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11327970B (zh) 无源光网络管理通道、建立方法和系统、发送端和接收端
CN114024650A (zh) 一种讯息传送的方法及系统
CN105052075B (zh) 一种同轴电缆Cable系统中的业务发放方法、设备及系统
TW202205874A (zh) 一種透過乙太網路傳輸實體層營運管理與維護訊息的方法及系統
WO2021196932A1 (zh) 基于多路复用的通道识别方法及其装置
US1117800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layer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message over ethernet and system thereof
US8347075B1 (en) Methods to mitigate attacks against fiber-to-the-home network systems
EP3787206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531622A (zh) 一种多级pon网络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EP3258649B1 (en) Passive optical hub
JP496410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メディアコンバータ
CN114070893B (zh) 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和核心网设备
WO2022242171A1 (zh) 一种处理装置、光通信系统及方法、处理芯片及存储介质
CN111245577B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相关设备
CN109995432B (zh) 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和系统
KR200304385Y1 (ko) 디에스엘 기반 댁내 전화망에서의 씨에스엠에이/씨디 방식을 채용한 홈 네트워크
CN101299642B (zh) 光纤网络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4

Address after: Room 23, 1st floor, Westra business service center, Eden Plaza, maeden Island, Seychelles

Applicant after: Colchip investment Co.

Address before: Vg1110 westrow business center, wickhans sandbank, Road Town, Tortola, British Virgin Islands

Applicant before: Gaschiper investment C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2

Address after: Room 23, 1st floor, Westra business service center, Eden Plaza, maeden Island, Seychelles

Applicant after: Apcol

Address before: Room 23, 1st floor, Westra business service center, Eden Plaza, maeden Island, Seychelles

Applicant before: Colchip investment C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1

Address after: Room 150, 15420 Laguna Canyon Road, Irvine, CA, USA

Applicant after: Meishang Guangh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3, 1st floor, Westra business service center, Eden Plaza, maeden Island, Seychelles

Applicant before: Apco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