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4364A - 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24364A CN114024364A CN202111028243.2A CN202111028243A CN114024364A CN 114024364 A CN114024364 A CN 114024364A CN 202111028243 A CN202111028243 A CN 202111028243A CN 114024364 A CN114024364 A CN 1140243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power supply
- voltage alternating
- current
- sub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0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Li+].[Fe+2].[O-]P([O-])([O-])=O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distribution gear, e.g. bus-bar systems; for switch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6—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 H02J13/000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involved in a protectio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4—Energy storage uni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6—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2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using protection elements,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在链式输电线路设置高压交流电源,构建高压交流母线;将高压交流电源经由高压交流配电室通过变压器降为低压交流电源;根据链式输电线路的距离以及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确定设置高压交流电源的数量,以及多个高压交流电源之间的距离;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径,根据第二供电半径的间隔距离将低压交流电源接入能源子站;在高压/低压交流母线间配置保护装置,通过保护装置进行不同高压交流电源的高压交流母线的并列运行以及故障时的解列运行;多个能源子站形成微电网;通过能源子站的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上传至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 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高速公路网传统的集中式定点电力供应方式,资本投入大且电网 配网利用率低,高速公路沿线供电系统的落后与快速增长的全路域分散式 用电需求之间的矛盾逐年加剧。高速公路网沿线区域狭长偏远,多为城乡 结合部或供电可靠性较低的农村地区,目前就近取电的方式难以满足智慧 高速公路交通信息化设施对能源供应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由于运河沿 线的发展需要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水运中船舶的充电需求迫切增 长,运河沿线区域狭长偏远,与高速公路路网供电面临同样的问题。
为解决高速公路、运河在交通运输方面日益增长的用能需求,和绿色 交通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沿线和运河沿线光伏、风电等可再生 能源资源,使其就地服务于高速公路网、运河网日益增长的用电设备。高 速公路和运河的链式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减少电能的远距离输送,减少 功率损耗,同时减缓因配电设施扩容,提高智慧交通网的供电可靠性,对 打造低碳、绿色的创新领域。
因此,需要一种技术,实现对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构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及系 统,以解决如何构建链式能源互联网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 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链式输电线路设置高压交流电源,构建高压交流母线;将高压交流 电源经由高压交流配电室通过变压器降为低压交流电源;根据所述链式输 电线路的距离以及所述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确定设置所述高压交 流电源的数量,以及多个高压交流电源之间的间隔距离;在所述高压交流 母线间配置保护装置,通过所述保护装置进行不同高压交流电源的高压交 流母线的并列运行以及故障时的解列运行;
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径,根据所述第二供电半径的间隔距 离将低压交流电源接入能源子站;在所述低压交流母线间配置保护装置, 通过所述保护装置进行不同低压交流电源的高压交流母线的并列运行以及 故障时的解列运行;多个能源子站形成微电网;
通过所述能源子站的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多种数据的采集,并将 采集的数据上传至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 控制器设置于与高压交流电源点距离不超过500m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高压交流电源电压包括35kV或10kV,根据送电容量和 所选电缆的线径确定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
所述低压交流电源电压包括0.4kV,根据送电容量和所选电缆的线径 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径。
优选地,所述方法应用于链式能源互联网,包括:高速公路能源互联 网或运河能源互联网。
优选地,所述能源子站还包括低压交流配电柜、清洁能源、储能系统、 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分布式智能终端;
所述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采用静止无功发生器、配电用静 态同步补偿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器,对供电未端电能质量进行调节控制。
优选地,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数据对能源子 站内部和能源子站间的设备进行协调控制,协调控制的主要设备包括:
清洁能源接入,实现最大功率追踪控制和清洁能源常规接入控制;
进行储能系统充放电管理,平抑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波动;
通过所述清洁能源和储能作为后备电源系统,为所述微电网提供应急 保障,V2G充电桩、移动储能车等灵活资源能够通过能源子站系统为链式 能源互联网补充电能,提高供电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的控制算法包括:
初始状态时,将高压交流母线间的断路器和母联开关都设置于断开状 态;
当链式能源互联网主设备自检正常时,判断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通讯 握手状态是否正常;
当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通讯握手状态为正常时,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 对能源子站内监测设备的状态进行分析,并按照约定上送必要信息到链式 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
当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监测能源子站内设备的状态为异常时,分布式 智能终端设备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故障点位置,并将故障点位置信息上报 协调控制器,协调控制器将将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上级的智能开关断开, 切断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的电力供应,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内部进入备用 电源模式,在风、光、储就地消纳的同时,由储能系统为能源子站内设备 提供电源;
并将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的高压交流母线相邻配置的高压断路器和母 联开关闭合,相邻能源子站为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提供补充电力供应;
将故障点保护装置的开关位置判断及故障进行上报,当故障消除后, 将断开的能源子站上级的智能开关恢复闭合,将高压交流母线相邻配置的 高压断路器和母联开关恢复为断开;
通过所述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为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提供底层数据支 持。
基于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 网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高压交流电源、高压交流配电室、变压器、低压 交流电源、智能开关和保护装置和能源子站:
在链式输电线路设置高压交流电源,构建高压交流母线;将高压交流 电源经由高压交流配电室通过变压器降为低压交流电源;根据所述链式输 电线路的距离以及所述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确定设置所述高压交 流电源的数量,以及多个高压交流电源之间的间隔距离;在所述高压交流 母线间配置智能开关和保护装置,通过所述保护装置进行不同高压交流电 源的高压交流母线的并列运行以及故障时的解列运行;
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径,根据所述第二供电半径的间隔距 离将低压交流电源接入能源子站;在所述低压交流母线间配置保护装置, 通过所述保护装置进行不同低压交流电源的高压交流母线的并列运行以及 故障时的解列运行;多个能源子站形成微电网;
通过所述能源子站的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多种数据的采集,并将 采集的数据上传至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 控制器设置于与高压交流电源点距离不超过500m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高压交流电源电压包括35kV或10kV,根据送电容量和 所选电缆的线径确定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
所述低压交流电源电压包括0.4kV,根据送电容量和所选电缆的线径 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径。
优选地,所述系统应用于链式能源互联网,包括:高速公路能源互联 网或运河能源互联网。
优选地,所述能源子站还包括低压交流配电柜、清洁能源、储能系统、 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分布式智能终端;
所述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采用静止无功发生器、配电用静 态同步补偿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器,对供电未端电能质量进行调节控制。
优选地,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数据对能源子 站内部和能源子站间的设备进行协调控制,协调控制的主要设备包括:
初始状态时,将高压交流母线间的断路器和母联开关都设置于断开状 态;
当链式能源互联网主设备自检正常时,判断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通讯 握手状态是否正常;
当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通讯握手状态为正常时,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 对能源子站内监测设备的状态进行分析,并按照约定上送必要信息到链式 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
当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监测能源子站内设备的状态为异常时,分布式 智能终端设备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故障点位置,并将故障点位置信息上报 协调控制器,协调控制器将将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上级的智能开关断开, 切断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的电力供应,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内部进入备用 电源模式,在风、光、储就地消纳的同时,由储能系统为能源子站内设备 提供电源;
并将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的高压交流母线相邻配置的高压断路器和母 联开关闭合,相邻能源子站为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提供补充电力供应;
将故障点保护装置的开关位置判断及故障进行上报,当故障消除后, 将断开的能源子站上级的智能开关恢复闭合,将高压交流母线相邻配置的 高压断路器和母联开关恢复为断开;
通过所述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为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提供底层数据支 持。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及系 统,其中方法包括:在链式输电线路设置高压交流电源,构建高压交流母 线;将高压交流电源经由高压交流配电室通过变压器降为低压交流电源; 根据链式输电线路的距离以及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确定设置高压 交流电源的数量,以及多个高压交流电源之间的间隔距离;在高压交流母 线间配置保护装置,通过保护装置进行不同高压交流电源的高压交流母线 的并列运行以及故障时的解列运行;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径, 根据第二供电半径的间隔距离将低压交流电源接入能源子站;在所述低压 交流母线间配置保护装置,通过所述保护装置进行不同低压交流电源的高 压交流母线的并列运行以及故障时的解列运行;多个能源子站形成微电网; 通过能源子站的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多种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的数 据上传至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设 置于与高压交流电源点距离不超过500m的范围内。本发明技术方案适用 于高速公路和运河的链式能源互联网,该链式能源互联网采用交流组网的 方式,同时兼顾高速公路和运河沿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 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35kV供电链式能源互联网系统结 构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10kV供电链式能源互联网系统结 构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供电半径灵活调整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能源子站结构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控制算法流程 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 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 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 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 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 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 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图1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 的方法流程图。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和运河的链式能 源互联网,本发明拟应用于高速公路路侧和运河侧,为这些远离城市密集、 高可靠电源点,且具有狭长型供电特点的区域提供链式能源互联网的能源 供应和保障。本发明的交流传输链式能源互联网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基础, 充分利用高速公路路侧和运河侧可接入电网的可再生能源设施,促进和再 生能源的就地消纳。
该链式能源互联网从高速公路路侧/运河侧电源点引出35kV/10kV交 流电源,所述交流电源提供的供电半径不同。间隔1km配置35kV AC /0.4kV AC或10kV AC/0.4kV AC交流变压器,间隔1km按照0.4kV AC 供电半径为500m计算选取。35kV AC/0.4kV AC或10kVAC/0.4kV AC 交流变压器前端配置高压交流配电室,高压交流配电室包括交流进线、高 压断路器、继电保护、负荷开关、交流出线、测控计量、冷却通风等系统。 35kV/10kV交流母线间配置母联开关或断路器,母联开关或断路器起到线 路故障保护的作用。
间隔1km的0.4kV AC线路连接高速公路路侧/运河侧能源子站,能源 子站为负荷和清洁能源的就地接入提供条件。分散布置的能源子站包含 0.4kV低压交流配电柜、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储能系统、供电末端电能 质量控制器、能源子站协调控制和智能分布式终端。低压交流配电柜包括 开关/断路器、保护设备、测量设备、计量设备等装置。供电末端电能质量 控制器,采用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COM)、配电用静态同步补偿器 (DSTATCOM)、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等设备,进行供电末端电能质 量的调节控制。智能分布式终端进行多种数据采集,上传数据到能源子站 协调控制系统,为高速公路和运河的链式能源互联网提供底层的数据支撑。 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结合智能分布式终端采集的数据对能源子 站内部和能源子站间的设备进行协调控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链式输电线路设置高压交流电源,构建高压交流母线; 将高压交流电源经由高压交流配电室通过变压器降为低压交流电源;根据 链式输电线路的距离以及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确定设置高压交流 电源的数量,以及多个高压交流电源之间的间隔距离;在高压交流母线间 配置保护装置,通过保护装置进行不同高压交流电源的高压交流母线的并 列运行以及故障时的解列运行。
步骤102: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径,根据第二供电半径的 间隔距离将低压交流电源接入能源子站;在低压交流母线间配置保护装置, 通过保护装置进行不同低压交流电源的高压交流母线的并列运行以及故障 时的解列运行;多个能源子站形成微电网。
优选地,高压交流电源电压包括35kV或10kV,根据送电容量和所选 电缆的线径确定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
低压交流电源电压包括0.4kV,根据送电容量和所选电缆的线径确定 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和运河的链式能源互联网。结合高 速公路/运河沿线设备的用电需求,形成系统性的模块化、标准化的电能供 给方案。其特征在于该方案应用于高速公路/运河沿线的用电负荷,采用交 流组网的供电模式。35kV供电链式能源互联网结构如图2所示,10kV供 电链式能源互联网结构如图3所示。
本发明中的链式能源互联网从高速公路/运河服务区电源点引出 35kV/10kV交流电源,或在高速公路/运河沿线新建交流电源点,交流电源 提供的供电半径不同。交流电源的供电半径根据送电容量和所选电缆的线 径确定,所选电缆的线径裕量充足的情况下,送电容量2-15MVA时,35kV 交流线路供电半径在20-50km,送电容量越大,供电半径越短。根据高速 公路/运河沿线现有负荷和规划,确定35kV交流线路供电半径不超过 30km,10kV交流线路供电半径不超过15km。
应用中考虑桥梁、隧道、弯道、运河船只充点电、电动汽车充点电、 服务区等负荷增大场景,交流线路供电半径缩短,满足以上负荷单元的供 电。供电半径灵活调整示意如图4所示。
间隔1km配置35kV AC/0.4kV AC或10kV AC/0.4kV AC交流变压 器,间隔1km按照0.4kV AC供电半径为500m计算选取。
35kV AC/0.4kV AC或10kV AC/0.4kV AC交流变压器前端配置高压 交流配电室,高压交流配电室包括交流进线、高压断路器、继电保护、负 荷开关、交流出线、测控计量、冷却通风等系统。
35kV/10kV交流母线间配置母联开关或断路器,母联开关或断路器实 现不同电源点母线的并列运行和故障时的解列运行,母联开关或断路器的 分断能够缩小停电范围,起到线路故障保护的作用。
步骤103:通过能源子站的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多种数据的采集, 并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 控制器设置于与高压交流电源点距离不超过500m的范围内。分布式智能 终端设备进行多种数据采集,采集数据包括所述能源子站连接的交流变压 器设备、能源子站内的智能开关、测量仪表及其他运行设备的运行状态等 信息,和能源子站内监测点的交直流电压、温度、湿度、交直流漏电、时标、交直流功率、频率等信息。
优选地,能源子站包括低压交流配电柜、清洁能源、储能系统、供电 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分布式智能终端;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 采用静止无功发生器、配电用静态同步补偿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器,对供电 未端电能质量进行调节控制。
优选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基于采集数据对能源子站内部和 能源子站间的设备进行协调控制,协调控制的主要设备包括:清洁能源接 入,实现最大功率追踪控制和清洁能源常规接入控制;进行储能系统充放 电管理,平抑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波动;
通过清洁能源和储能作为后备电源系统,为微电网提供应急保障,V2G 充电桩、移动储能车等灵活资源能够通过能源子站系统为链式能源互联网 补充电能,提高供电可靠性。
本发明间隔1km的0.4kV AC线路连接高速公路路侧/运河侧能源子 站,能源子站为负荷和清洁能源的就地接入提供条件。间隔1km的能源子 站供电区域形成微电网,且各微电网之间无互连线。能源子站结构如图5。
分散布置的能源子站包含0.4kV低压交流配电柜、光伏/风电等清洁能 源、储能系统、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和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
光伏/风电及储能系统根据高速公路/运河沿线可配置的清洁能源数量 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进行配置。供电可靠性要求高时,可增加光伏/风电及储 能系统的配置。
光伏/风电及储能系统与能源子站协调控制系统配合使用,通过能源子 站协调控制系统实现对能源子站内的微电网进行协调控制。该系统实现的 功能包含以下:
1)光伏接入,实现最大功率追踪控制和光伏常规接入控制;
2)风机接入,实现最大功率追踪控制和风机常规接入控制;
3)储能充放电管理,基于分布式储能设计的磷酸铁锂电池后备电源, 可以与分布式光伏/风机相结合,平抑光伏/风机波动的同时提高系统效率;
4)可利用储能电池作为后备电源,满足电力系统临时中断情况下的应 急需求,应急使用时系统通过光伏、风机、V2G充电桩、移动储能车等资 源进行电能补充。
低压交流配电柜包括开关/断路器、保护设备、测量设备、计量设备等 装置。低压交流配电柜为光伏/风机、储能系统、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 和用电负荷提供接入、控制和保护。
在能源子站的终端设备布置智能分布式终端,智能分布式终端进行多 种数据采集,包括交直流电流、交直流电压、温度、湿度、交直流漏电、 时标、交直流功率、频率等参数的采集。智能分布式终端上传数据到能源 子站协调控制系统,为高速公路和运河的链式能源互联网提供底层的数据 支撑。智能分布式终端功能如图6所示。
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采用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COM)、配电 用静态同步补偿器(DSTATCOM)、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等设备,根 据高速公路/运河沿线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的要求进行配置。对电能质量 敏感的用户提供达到用户所需可靠性水平和电能质量水平的电力,供电末 端电能质量的调节控制主要实现减小谐波畸变,降低电压波动和闪变、电 压的不平衡以及电压暂降和短时断电的影响。
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结合智能分布式终端采集的数据对能源子 站内部和能源子站间的设备进行协调控制。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控制算法如 图6所示。即时故障感知和反馈。
优选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的控制算法包括:初始状态时, 将高压交流母线间的断路器和母联开关都设置于断开状态;当链式能源互 联网主设备自检正常时,判断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通讯握手状态是否正常; 当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通讯握手状态为正常时,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对能 源子站内监测设备的状态进行分析,并按照约定上送必要信息到链式能源 互联网协调控制器;当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监测能源子站内设备的状态为 异常时,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故障点位置,并将故障 点位置信息上报协调控制器,协调控制器将将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上级的 智能开关断开,切断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的电力供应,故障点所在能源子 站内部进入备用电源模式,在风、光、储就地消纳的同时,由储能系统为 能源子站内设备提供电源;并将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的高压交流母线相邻 配置的高压断路器和母联开关闭合,相邻能源子站为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提供补充电力供应;将故障点保护装置的开关位置判断及故障进行上报, 当故障消除后,将断开的能源子站上级的智能开关恢复闭合,将高压交流 母线相邻配置的高压断路器和母联开关恢复为断开;通过分布式智能终端 设备为链式能源互联网提供底层数据支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构建 高速公路和运河的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采用交流组网的供电模式,形 成系统性、模块化、标准化的电能供给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高速公路和运河的链式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可满足高速公路、运河 沿线稳定、可靠供电的迫切需求。尽可能降低了35kV/10kV交流电源的设 置,以减少电能的远距离输送,减少功率损耗,减缓配电设施扩容。分散 的能源子站配置方便负荷的就地接入。
(2)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和运河沿线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促 进和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满足绿色发展的需要。
(3)光伏/风电及储能系统与能源子站协调控制系统配合使用,平抑 光伏/风机波动的同时提高系统效率。
(4)配电网灾害故障时,原有的光伏、风机、储能系统能够提供应急 保障,V2G充电桩、移动储能车等灵活资源能够通过能源子站系统为高速 公路和运河沿线负荷补充电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和运河的链式能源互联网,其链式 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对象为高速公路路侧、和运河沿线的用电负荷。采用交 流组网的供电模式,形成系统性、模块化、标准化的电能供给方案。该链 式能源互联网从35kV/10kV交流电源点引线,并根据送电容量灵活确定供 电半径。本发明实施方式尽可能降低了35kV/10kV交流电源的设置,使电 能的远距离输送减少,功率损耗减少,同时减缓配电设施扩容。本发明间隔1km的0.4kV AC线路连接高速公路路侧/运河侧能源子站,能源子站为 负荷和清洁能源的就地接入提供条件。本发明的光伏/风电及储能系统根据 高速公路/运河沿线可配置的清洁能源数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进行配置。供 电可靠性要求高时,可增加光伏/风电及储能系统的配置。本发明间隔1km 的能源子站供电区域形成微电网。能源子站实现光伏、风机和储能的接入, 可利用储能电池作为后备电源,满足电力系统临时中断情况下的应急需求。 当配电网灾害故障时,原有的光伏、风机、储能系统能够提供应急保障, V2G充电桩、移动储能车等灵活资源能够通过能源子站系统为高速公路和 运河沿线负荷补充电能。本发明实施方式将光伏/风电及储能系统与能源子 站协调控制系统配合使用,通过能源子站协调控制系统实现对能源子站内 的微电网进行协调控制。本发明在能源子站的终端设备布置智能分布式终 端,所述智能分布式终端进行多种数据采集,包括交直流电流、交直流电压、温度、湿度、交直流漏电、时标、交直流功率、频率等参数的采集。 所述智能分布式终端上传数据到能源子站协调控制系统,为高速公路和运 河的链式能源互联网提供底层的数据支撑。本发明根据高速公路/运河沿线 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的要求配置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提供达到用 户所需可靠性水平和电能质量水平的电力。本发明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 器,采用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COM)、配电用静态同步补偿器(DSTATCOM)、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等设备,供电末端电能质量的 调节控制主要实现减小谐波畸变,降低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的不平衡以 及电压暂降和短时断电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链式能源互联网的系统,系统包括高压交流电源、 高压交流配电室、变压器、低压交流电源、智能开关和保护装置和能源子 站:
在链式输电线路设置高压交流电源,构建高压交流母线;将高压交流 电源经由高压交流配电室通过变压器降为低压交流电源;根据链式输电线 路的距离以及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确定设置高压交流电源的数 量,以及多个高压交流电源之间的间隔距离;在高压交流母线间配置智能 开关和保护装置,通过保护装置进行不同高压交流电源的高压交流母线的 并列运行以及故障时的解列运行。
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径,根据第二供电半径的间隔距离将 低压交流电源接入能源子站;在低压交流母线间配置保护装置,通过保护 装置进行不同低压交流电源的高压交流母线的并列运行以及故障时的解列 运行;多个能源子站形成微电网;
通过所述能源子站的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多种数据的采集,并将 采集的数据上传至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 控制器设置于与高压交流电源点距离不超过500m的范围内。
优选地,高压交流电源电压包括35kV或10kV,根据送电容量和所选 电缆的线径确定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低压交流电源电压包括 0.4kV,根据送电容量和所选电缆的线径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 径。如图2、图3所示。
通过能源子站的智能终端设备采集数据,并将采集数据上传至能源子 站协调控制系统;
能源子站协调控制系统基于采集数据对微电网进行协调控制。
优选地,系统应用于链式能源互联网,包括:高速公路能源互联网或 运河能源互联网。
优选地,能源子站还包括低压交流配电柜、清洁能源、储能系统、供 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分布式智能终端;
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采用静止无功发生器、配电用静态同 步补偿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器,对供电未端电能质量进行调节控制。
优选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基于采集数据对能源子站内部和 能源子站间的设备进行协调控制,协调控制的主要设备包括,包括:
清洁能源接入,实现最大功率追踪控制和清洁能源常规接入控制;
进行储能系统充放电管理,平抑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波动;
通过所述清洁能源和储能作为后备电源系统,为所述微电网提供应急 保障,V2G充电桩、移动储能车等灵活资源能够通过能源子站系统为链式 能源互联网补充电能,提高供电可靠性。
优选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的控制算法包括:
初始状态时,将高压交流母线间的断路器和母联开关都设置于断开状 态;
当链式能源互联网主设备自检正常时,判断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通讯 握手状态是否正常;
当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通讯握手状态为正常时,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 对能源子站内监测设备的状态进行分析,并按照约定上送必要信息到链式 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
当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监测能源子站内设备的状态为异常时,分布式 智能终端设备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故障点位置,并将故障点位置信息上报 协调控制器,协调控制器将将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上级的智能开关断开, 切断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的电力供应,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内部进入备用 电源模式,在风、光、储就地消纳的同时,由储能系统为能源子站内设备 提供电源;
并将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的高压交流母线相邻配置的高压断路器和母 联开关闭合,相邻能源子站为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提供补充电力供应;
将故障点保护装置的开关位置判断及故障进行上报,当故障消除后, 将断开的能源子站上级的智能开关恢复闭合,将高压交流母线相邻配置的 高压断路器和母联开关恢复为断开;
通过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为链式能源互联网提供底层数据支持。本发 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构建链式能源互联网的系统与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 提供的一种构建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相对应,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已经通过参考少量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 公知的,正如附带的专利权利要求所限定的,除了本发明以上公开的其他 的实施例等同地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通常地,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所有术语都根据他们在技术领域的通常 含义被解释,除非在其中被另外明确地定义。所有的参考“一个/所述/该[装 置、组件等]”都被开放地解释为所述装置、组件等中的至少一个实例,除 非另外明确地说明。这里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步骤都没必要以公开的准确的 顺序运行,除非明确地说明。
Claims (12)
1.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链式输电线路设置高压交流电源,构建高压交流母线;将高压交流电源经由高压交流配电室通过变压器降为低压交流电源;根据所述链式输电线路的距离以及所述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确定设置所述高压交流电源的数量,以及多个高压交流电源之间的间隔距离;在所述高压交流母线间配置保护装置,通过所述保护装置进行不同高压交流电源的高压交流母线的并列运行以及故障时的解列运行;
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径,根据所述第二供电半径的间隔距离将低压交流电源接入能源子站;在所述低压交流母线间配置保护装置,通过所述保护装置进行不同低压交流电源的高压交流母线的并列运行以及故障时的解列运行;多个能源子站形成微电网;
通过所述能源子站的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多种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设置于与高压交流电源点距离不超过500m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所述高压交流电源电压包括35kV或10kV,根据送电容量和所选电缆的线径确定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
所述低压交流电源电压包括0.4kV,根据送电容量和所选电缆的线径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链式能源互联网,包括:高速公路能源互联网或运河能源互联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能源子站包括低压交流配电柜、清洁能源、储能系统、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分布式智能终端;
所述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采用静止无功发生器、配电用静态同步补偿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器,对供电未端电能质量进行调节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数据对能源子站内部和能源子站间的设备进行协调控制,协调控制的主要设备包括:
清洁能源接入,实现最大功率追踪控制和清洁能源常规接入控制;
进行储能系统充放电管理,平抑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波动;
通过所述清洁能源和储能作为后备电源系统,为所述微电网提供应急保障,V2G充电桩、移动储能车等灵活资源能够通过能源子站系统为链式能源互联网补充电能,提高供电可靠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的控制算法包括:
初始状态时,将高压交流母线间的断路器和母联开关都设置于断开状态;
当链式能源互联网主设备自检正常时,判断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通讯握手状态是否正常;
当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通讯握手状态为正常时,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对能源子站内监测设备的状态进行分析,并按照约定上送必要信息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
当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监测能源子站内设备的状态为异常时,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故障点位置,并将故障点位置信息上报协调控制器,协调控制器将将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上级的智能开关断开,切断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的电力供应,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内部进入备用电源模式,在风、光、储就地消纳的同时,由储能系统为能源子站内设备提供电源;
并将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的高压交流母线相邻配置的高压断路器和母联开关闭合,相邻能源子站为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提供补充电力供应;
将故障点保护装置的开关位置判断及故障进行上报,当故障消除后,将断开的能源子站上级的智能开关恢复闭合,将高压交流母线相邻配置的高压断路器和母联开关恢复为断开;
通过所述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为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提供底层数据支持。
7.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高压交流电源、高压交流配电室、变压器、低压交流电源、智能开关和保护装置和能源子站:
在链式输电线路设置高压交流电源,构建高压交流母线;将高压交流电源经由高压交流配电室通过变压器降为低压交流电源;根据所述链式输电线路的距离以及所述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确定设置所述高压交流电源的数量,以及多个高压交流电源之间的间隔距离;在所述高压交流母线间配置智能开关和保护装置,通过所述保护装置进行不同高压交流电源的高压交流母线的并列运行以及故障时的解列运行;
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径,根据所述第二供电半径的间隔距离将低压交流电源接入能源子站;在所述低压交流母线间配置保护装置,通过所述保护装置进行不同低压交流电源的高压交流母线的并列运行以及故障时的解列运行;多个能源子站形成微电网;
通过所述能源子站的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多种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设置于与高压交流电源点距离不超过500m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所述高压交流电源电压包括35kV或10kV,根据送电容量和所选电缆的线径确定高压交流电源的第一供电半径;
所述低压交流电源电压包括0.4kV,根据送电容量和所选电缆的线径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供电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应用于链式能源互联网,包括:高速公路能源互联网或运河能源互联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所述能源子站还包括低压交流配电柜、清洁能源、储能系统、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分布式智能终端;
所述供电末端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采用静止无功发生器、配电用静态同步补偿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器,对供电未端电能质量进行调节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数据对能源子站内部和能源子站间的设备进行协调控制,协调控制的主要设备包括:
清洁能源接入,实现最大功率追踪控制和清洁能源常规接入控制;
进行储能系统充放电管理,平抑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波动;
通过所述清洁能源和储能作为后备电源系统,为所述微电网提供应急保障,V2G充电桩、移动储能车等灵活资源能够通过能源子站系统为链式能源互联网补充电能,提高供电可靠性。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的控制算法包括:
初始状态时,将高压交流母线间的断路器和母联开关都设置于断开状态;
当链式能源互联网主设备自检正常时,判断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通讯握手状态是否正常;
当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通讯握手状态为正常时,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对能源子站内监测设备的状态进行分析,并按照约定上送必要信息到链式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器;
当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监测能源子站内设备的状态为异常时,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故障点位置,并将故障点位置信息上报协调控制器,协调控制器将将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上级的智能开关断开,切断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的电力供应,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内部进入备用电源模式,在风、光、储就地消纳的同时,由储能系统为能源子站内设备提供电源;
并将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的高压交流母线相邻配置的高压断路器和母联开关闭合,相邻能源子站为故障点所在能源子站提供补充电力供应;
将故障点保护装置的开关位置判断及故障进行上报,当故障消除后,将断开的能源子站上级的智能开关恢复闭合,将高压交流母线相邻配置的高压断路器和母联开关恢复为断开;
通过所述分布式智能终端设备为所述链式能源互联网提供底层数据支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28243.2A CN114024364B (zh) | 2021-09-02 | 2021-09-02 | 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28243.2A CN114024364B (zh) | 2021-09-02 | 2021-09-02 | 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24364A true CN114024364A (zh) | 2022-02-08 |
CN114024364B CN114024364B (zh) | 2024-10-15 |
Family
ID=80054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28243.2A Active CN114024364B (zh) | 2021-09-02 | 2021-09-02 | 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2436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17937A (zh) * | 2022-08-09 | 2022-09-27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高速公路路侧并网型光储微电网系统及供电方法 |
CN115333246A (zh) * | 2022-10-12 | 2022-11-11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链式能源物联网、链式能源耦合方法、设备及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81977A (zh) * | 2013-07-10 | 2015-01-14 | 北京中电建投微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型微电网应用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171361A (zh) * | 2017-06-13 | 2017-09-15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基于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的智能配电站和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系统 |
CN108011370A (zh) * | 2017-12-27 | 2018-05-08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一种基于全球能源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调度交易方法 |
JP2019175417A (ja) * | 2018-03-28 | 2019-10-10 | 赫普科技発展(北京)有限公司 | 電力取引システム |
CN111987725A (zh) * | 2020-09-14 | 2020-11-24 | 北京拉斐叶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配电网柔性补偿系统 |
-
2021
- 2021-09-02 CN CN202111028243.2A patent/CN1140243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81977A (zh) * | 2013-07-10 | 2015-01-14 | 北京中电建投微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型微电网应用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171361A (zh) * | 2017-06-13 | 2017-09-15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基于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的智能配电站和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系统 |
CN108011370A (zh) * | 2017-12-27 | 2018-05-08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一种基于全球能源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调度交易方法 |
JP2019175417A (ja) * | 2018-03-28 | 2019-10-10 | 赫普科技発展(北京)有限公司 | 電力取引システム |
CN111987725A (zh) * | 2020-09-14 | 2020-11-24 | 北京拉斐叶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配电网柔性补偿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17937A (zh) * | 2022-08-09 | 2022-09-27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高速公路路侧并网型光储微电网系统及供电方法 |
CN115117937B (zh) * | 2022-08-09 | 2023-12-15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高速公路路侧并网型光储微电网系统及供电方法 |
CN115333246A (zh) * | 2022-10-12 | 2022-11-11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链式能源物联网、链式能源耦合方法、设备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24364B (zh) | 2024-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37869B (zh) | 一种新型电池储能系统及其功能一体化设计的方法 | |
CN202840641U (zh) |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 |
CN212012259U (zh) | 一种具有智能配变终端的低压配电网状态监控系统 | |
CN114024364B (zh) | 一种构建高可靠性链式能源互联网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599641B (zh) | 利用高压直流向通信设备供电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8768296A (zh) | 一种光伏组件监控方法 | |
Hain et al. | Analysis of the power blackout of June 8, 1995 in the Israel Electric Corporation | |
Dong et al. | Smart power subst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 |
CN111049468A (zh) | 光伏发电和储能一体化供电系统及方法 | |
Quadros et al. | Implementation of microgrid on the university campus of UNICAMP-Brazil: Case study | |
CN210927503U (zh) | 光伏发电和储能一体化供电系统 | |
Ku et al. | Faulty line-sec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distribution systems based on fault indicators | |
CN102074994B (zh) | 一种直流系统充电装置 | |
CN203119559U (zh) | 分布式直流电源监控装置 | |
CN113765152A (zh) | 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和运河的链式能源互联网及其控制方法 | |
Madureira et al. | The new role of substation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management | |
Fioravanti et al. | Automation and remote control to improve LV grid management | |
Palanisamy et al. | Introduction to Smart Power Systems | |
CN208190334U (zh) |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 | |
CN103117596B (zh) | 用于变电站的分布式直流独立供电系统 | |
CN203119617U (zh) | 用于变电站的分布式直流独立供电系统 | |
CN206180595U (zh) | 一种光伏逆变系统 | |
Zheng et al. |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35kV vehicle mounted mobile substation | |
Bianchini et al. | Microgrid test setup and procedures implemented on a real pilot project | |
Mägi et al. | Analysis of protection and control functions of low voltage part of substation for smart grid applica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