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0056A -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0056A
CN114020056A CN202111308700.3A CN202111308700A CN114020056A CN 114020056 A CN114020056 A CN 114020056A CN 202111308700 A CN202111308700 A CN 202111308700A CN 114020056 A CN114020056 A CN 114020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output
multiplier
load
function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87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0056B (zh
Inventor
沈乾坤
金国强
王辰昱
安朝榕
张振伟
宋国鹏
胡亚敏
吴恒运
孟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087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0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0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005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9551 priority patent/WO202307835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0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0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3/00Control of linear speed; Control of angular speed; Control of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g. of a prime mover
    • G05D13/62Control of linear speed; Control of angular speed; Control of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g. of a prime move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e.g. use of a tachometric dynamo, use of a transducer converting an electric value into a displac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提出了一种将主汽压力、中间点温度参与到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回路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机组负荷指令及变负荷幅度大小得出锅炉变负荷过程超前加速基准量值,根据主汽压力与其设定值、中间点温度与其设定值的偏差及偏差变化,实时正向调节变负荷过程给煤量、总风量及一次风压,达到精确控制变负荷过程风煤比的目的;通过中间点温度的偏差及偏差变化反向调节变负荷过程的给煤量及给水量,达到精准控制变负荷过程水煤比的目的;可满足超(超)临界燃煤火电机组在变负荷过程中主汽压力的快速响应,同时保证中间点温度、氧量变化平稳,为电厂满足电网快速性要求奠定基础。

Description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电站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区外远距离供电量不断增长,电网供电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导致调峰压力不断加大。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监管局发布实行“两个细则”,其中对AGC(自动发电量控制)和一次调频的考核指标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燃煤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为响应电网负荷变化,一般采用以锅炉跟随为基础的协调控制方式;而超(超)临界直流炉本身的蓄热能力差,变负荷过程中主汽压力的控制是难点之一。目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在变负荷过程中一般均设计有锅炉变负荷超前加速(BIR)回路,以保证锅炉热量信号能够满足汽机能量需求;锅炉变负荷超前加速(BIR)回路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机组小幅度三角波变负荷过程中,煤量、给水流量、总风量、一次风压的较大波动,影响机组主要参数的稳定性;二、由于机组升、降负荷过程的动态特性存在差异,机组在升、降负荷过程中采用同一控制参数,造成机组调节灵活性差,升降负荷过程机组主要参数无法全部满足运行要求;三、机组变负荷过程中,存在某一或某几负荷段机组主要参数不满足规程要求;四、机组升负荷过程中主汽压力较高,主汽压力上升较快,升负荷过程仍增加相同量值的锅炉超前量,导致主汽压力上升更高;升负荷过程中主汽压力较低,主汽压力存在下降趋势,升负荷过程也增加相同量值的锅炉超前量,导致主汽压力下降更多,严重影响机组控制效果及安全运行;降负荷过程类似;五、在高负荷段升、降负荷过程中,由于锅炉效率提高及主汽压力较高,锅炉超调量按中低负荷设定,极易造成锅炉超压问题,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六、升负荷过程中,中间点温度较高,主汽压力一般也较高,此时中间点温度修正回路会增加一部分给水流量以降低中间点温度以维持中间点温度的稳定,此时由于给水流量的增加,导致主汽压力上升会更高;升负荷过程中,中间点温度较低,主汽压力一般也较低,此时中间点温度修正回路会减少一部分给水流量以提高中间点温度以维持中间点温度的稳定,此时由于给水流量的减少,导致主汽压力下降会更多;不利于机组快速稳定运行。七、在升负荷初期锅炉能量增加速度过快,易造成机组超温超压问题;同理,降负荷初期锅炉能量减少速度过快,易造成欠温欠压问题;八、变负荷过程中水煤比、风煤比失衡,机组主要参数(主汽压力、主汽温度、再热器温度、氧量)波动较大,致使机组负荷响应速度不能满足电网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可满足超(超)临界燃煤火电机组在变负荷过程中主汽压力的快速响应,同时保证中间点温度、氧量变化平稳的目的,为电厂满足电网快速性要求奠定基础。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荷指令输入1,负荷指令输入1分别连接第一超前滞后环节2的输入及加法器3的第一输入,加法器3的第二输入连接至第一超前滞后环节2的输出,加法器3的输出连接至第一模拟量切换器4的输入Y,第一模拟量切换器4的输入N 与常数6相连接,第一模拟量切换器4的切换条件为CCS方式输入5,第一模拟量切换器4的输出连接至第一乘法器7的第一输入,第一乘法器7的第二输入与第二模拟量切换器15的输出相连接,第二模拟量切换器15的切换条件为高低限制器12的输出,第二模拟量切换器15的输入N连接至第一函数转换器13的输出,第二模拟量切换器15的输入Y连接至第二函数转换器14的输出,高低限制器12的输入、第一函数转换器13的输入、第二函数转换器14的输入均与除法器10的输出相连接,除法器10的输入A(除数)与第一加法器9的输出相连接,第一加法器9输入分别为目标负荷输入8与负荷指令输入1,除法器10的输入B (被除数)为负荷变化率输入11;
第一乘法器7的输出连接至第二乘法器19的第一输入,第二乘法器19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三函数转换器17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三函数转换器17的输入为负荷指令输入1,第二乘法器19的输出连接至第三乘法器21的第一输入,第三乘法器21的第二输入与第八乘法器30的输出相连接,第八乘法器30的第一输入与第五函数转换器29的输出相连接,第五函数转换器29的输入为主汽压力输入 28,第八乘法器30的第二输入与乘法器34的输出相连接,第九乘法器34的第一输入与第四函数转换器33的输出相连接,第四函数转换器33的输入与第一微分控制器32的输出相连接,第一微分控制器32的输入与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31相连接,第九乘法器34的第二输入与第三函数转换器35的输出相连接,第三函数转换器35的输入与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31相连接;
第三乘法器21的第一输出连接至第六乘法器23的第一输入,第六乘法器23 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二乘法器47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二乘法器47的第一输入与第十函数转换器46的输出相连接,第十函数转换器46的输入与第三微分控制器45 的输出相连接,第三微分控制器45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二乘法器47的第二输入与第九函数转换器48的输出相连接,第九函数转换器48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
第六乘法器23的输出连接至第一速率限制器25的输入,第一速率限制器25 的输出连接至第二加法器27的第一输入;
第一乘法器7的输出同时连接至第三乘法器20的第一输入,第三乘法器20 的第二输入与第十四函数转换器18的输出相连接,第十四函数转换器18的输入为负荷指令输入1,第三乘法器20的输出连接至第五乘法器22的第一输入,第五乘法器22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一乘法器43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一乘法器43的第一输入与第八函数转换器37的输出相连接,第八函数转换器37的输入为主汽压力输入28,第十一乘法器43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乘法器41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乘法器41的第一输入与第七函数转换器40的输出相连接,第七函数转换器40 的输入与第二微分控制器39的输出相连接,第二微分控制器39的输入与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31相连接,第十乘法器41的第二输入与第六函数转换器42的输出相连接,第六函数转换器42的输入与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31相连接;
第五乘法器22的第一输出连接至乘法器24的第一输入,乘法器24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三乘法器52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三乘法器52的第一输入与第十二函数转换器51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二函数转换器51的输入与第四微分控制器50 的输出相连接,第四微分控制器50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三乘法器52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一函数转换器53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一函数转换器53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
第七乘法器24的输出连接至第二速率限制器26的输入,第二速率限制器26 的输出连接至第二加法器27的第二输入;
第二加法器27的输出分别连接至燃料指令输出54、第十五函数转换器55 的输入、第十六函数转换器57的输入,第十五函数转换器55的输出连接至总风量指令输出56,第十六函数转换器57的输出连接至第二超前滞后环节58的输入,第二超前滞后环节58的输出连接至一次风压设定值输出59;
第四乘法器21的第二输出连接至第十四乘法器61的第一输入,第十四乘法器61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五乘法器66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五乘法器66的第一输入与第十八函数转换器65的输出相连接,第十八函数转换器65的输入与第五微分控制器64的输出相连接,第五微分控制器64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五乘法器66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七函数转换器63 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七函数转换器63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四乘法器61的输出与第三加法器74的第一输入相连接;
第五乘法器22的第二输出连接至第十六乘法器68的第一输入,第十六乘法器68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七乘法器73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七乘法器73的第一输入与第十九函数转换器72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九函数转换器72的输入与第六微分控制器71的输出相连接,第六微分控制器71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七乘法器73的第二输入与第二十函数转换器70 的输出相连接,第二十函数转换器70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六乘法器68的输出与第三加法器74的第二输入相连接;
第三加法器74的输出连接至第二十一函数转换器75的输入,第二十一函数转换器75的输出连接至第三超前滞后环节76的输入,第三超前滞后环节76的输出连接至给水设定值输出77。
所述的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机组负荷指令输入1,得到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BIR指令投入时刻、投入速率和投入过程的动态前馈基础值BIR01;
Figure BDA0003341047340000061
其中,x为负荷指令输入1,τ为微分环节时间常数;
步骤2、根据目标负荷输入8与负荷指令输入1得到机组负荷变化幅度即第一加法器9的输出,再由负荷变化率输入11,得到机组综合变化幅度即除法器 10的输出,通过高低限幅器12对动态前馈基础值BIR01指令进行修正,得到BIR02 指令;
该步骤中,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即除法器10的输出X<2时,BIR02= BIR01*f1(X);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即除法器10的输出X≥2时,BIR02= BIR01*f2(X);其中,X=(目标负荷输入8-负荷指令输入1)/负荷变化率输入11, f1(X)为第一函数转换器输出,f2(X)为第二函数转换器输出;
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即除法器10的输出X一定情况下,f1(x)中函数值较f2(x) 中函数值小,即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即除法器10的输出X<2时,锅炉超前加速信号经过第一函数转换器输出修正,利于机组参数稳定;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即除法器10的输出X≥2时,锅炉超前加速信号经过第二函数转换器输出修正;
步骤3、机组升负荷时,BIR03=BIR02*f13(X),机组降负荷时,BIR04=BIR02* f14(X);其中,X为负荷指令输入1,f13(X)为第十三函数转换器输出,f14(X)为第十四函数转换器输出;
步骤4、机组升负荷时,根据主汽压力输入28、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31及其第一微分控制器32的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BIR03指令进行修正,得到BIR05指令;
BIR05=BIR03*f3(X1)*f4(X2)*f5(X3)
其中,X1为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31,X2为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X3为主汽压力输入28,f3(X1)为第三函数转换器输出, f4(X2)为第四函数转换器输出,f5(X3)为第五函数转换器输出;
同理,机组降负荷时,根据主汽压力输入28、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31及其第二微分控制器39的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的微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BIR04指令进行修正,得到BIR06指令;
BIR06=BIR04*f6(X1)*f7(X2)*f8(X3)
其中,X1为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31,X2为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X3为主汽压力输入28,f6(X1)为第六函数转换器输出, f7(X2)为第七函数转换器输出,f8(X3)为第八函数转换器输出;
机组升负荷过程,当主汽压力大于主汽压力设定值且主汽压力往高方向变化时,根据模糊控制理论,减小修正系数即同时减小第三函数转换器输出f3(X)与第四函数转换器输出f4(X),以满足变负荷过程锅炉能量需求;最终修正系数根据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与偏差变化量的大小由模糊控制规则确定;降负荷过程类似;
步骤5、机组升负荷时,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及其第三微分控制器45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微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自动对BIR05指令进行修正,得到升负荷BIR07指令;
BIR07=BIR05*f9(X1)*f10(X2)
其中,X1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X2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f9(X1)为第九函数转换器输出,f10(X2)为第十函数转换器输出;
同理,机组降负荷时,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及其第四微分控制器50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微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自动对BIR06指令进行修正,得到升负荷BIR08指令;
BIR08=BIR06*f11(X1)*f12(X2)
其中,X1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X2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f11(X1)为第十一函数转换器输出,f12(X2)为第十二函数转换器输出;
机组升负荷过程,当中间点温度大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且中间点温度往高方向变化时,此时,主汽压力也会向增加方向变化,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减小修正系数即同时减小第九函数转换器输出f9(X)与第十函数转换器输出f10(X),即满足变负荷过程锅炉能量需求,又对主汽压力、中间点温度的快速稳定起到促进作用;最终修正系数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与偏差变化量的大小共同确定;降负荷过程类似;
步骤6、机组升负荷时,将BIR07指令进行第一速率限速器25处理后得到 BIR09指令;第一速率限制器25的作用为:升负荷开始阶段,在快速补偿锅炉惯性的基础上,限制BIR07指令过快增长导致锅炉壁温超温问题,在升负荷结束,该量值缓慢结束,保证锅炉能量的稳定;
机组降负荷时,将BIR08指令进行第二速率限速器26处理后得到BIR10指令;第二速率限制器26的作用为:降负荷开始阶段,在快速降低锅炉热量的基础上,限制BIR07指令过快降低导致锅炉中间点温度下降过快致使主汽温度波动较大,在降负荷结束,该量值缓慢结束,保证锅炉能量的稳定;
步骤7、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指令(BIR)=BIR09+BIR10;
步骤8、对生成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BIR)指令分别处理后叠加至煤量指令、总风量指令和一次风压设定值,使最终进入炉膛的总燃料量、总风量相匹配,进而保证氧量的平稳;
步骤9、机组升负荷时,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及其第五微分控制器64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微分,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对BIR05指令进行修正,得到升负荷BIR11指令;
BIR11=BIR05*f17(X1)*f18(X2)
其中,X1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X2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f17(X1)为第十七函数转换器输出,f18(X2)为第十八函数转换器输出;
同理,机组降负荷时,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及其第六微分控制器71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微分,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对BIR06指令进行修正,得到升负荷BIR12指令;
BIR08=BIR06*f19(X1)*f20(X2)
其中,X1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X2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f19(X1)为第十九函数转换器输出,f20(X2)为第二十函数转换器输出;
机组升负荷过程,当中间点温度大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且中间点温度往高方向变化时,此时,主汽压力也会向增加方向变化,由步骤5可知,此时给煤指令、总风量指令及一次风压设定变负荷超前量会减小;此时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增加给水指令变负荷超前修正系数,对应给水流量变负荷超调量增大,利于机组主汽压力及中间点温度稳定;降负荷过程类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的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回路可以根据变负荷幅度进行修正,小幅度变负荷可保证机组主要参数的稳定,大幅度变负荷可满足机组负荷指令要求;
2)根据升、降负荷进行不同的参数设置,能更准确的进行负荷、主汽压力调节,保证升、降负荷参数满足规程要求;
3)根据不同负荷对锅炉加速信号进行修正,保证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在全负荷段均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
4)增加主汽压力、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及其变化修正逻辑,提高变负荷过程锅炉对主汽压力的响应,对机组调节的快速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利;
5)增加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及其变化修正逻辑,提高变负荷过程锅炉对中间点温度及主汽压力的响应,对机组调节的稳定性及快速性有利;
6)锅炉超前加速(BIR)回路增加限速功能,保证机组变负荷过程无壁温超温问题,有利于对机组的安全运行;
7)对BIR分别进行处理后叠加至给水指令、燃料量指令、总风量指令、一次风压设定值回路,使进入炉膛的燃料量、给水流量、总风量相匹配,保证合适的水煤比及风煤比,进而使变负荷过程机组中间点温度、主汽温度、主汽压力、氧量等主要参数满足规程要求;
8)使用范围广:该控制方法可适用于国内外所有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厂协调控制系统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回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的一部分逻辑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的另一部分逻辑图。
图中:
LEADLAG——超前滞后环节; ∑——加法器; ×——乘法器;
T——模拟量切换器; ÷——除法器; H/L——高低限制器;
f(x)——函数转换器; D——微分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包括负荷指令输入1,负荷指令输入1分别连接第一超前滞后环节2 的输入及加法器3的第一输入,加法器3的第二输入连接至第一超前滞后环节2 的输出,加法器3的输出连接至第一模拟量切换器4的输入Y,第一模拟量切换器4的输入N与常数6相连接,第一模拟量切换器4的切换条件为CCS方式输入 5,第一模拟量切换器4的输出连接至第一乘法器7的第一输入,第一乘法器7 的第二输入与第二模拟量切换器15的输出相连接,第二模拟量切换器15的切换条件为高低限制器12的输出,第二模拟量切换器15的输入N连接至第一函数转换器13的输出,第二模拟量切换器15的输入Y连接至第二函数转换器14的输出,高低限制器12的输入、第一函数转换器13的输入、第二函数转换器14的输入均与除法器10的输出相连接,除法器10的输入A(除数)与第一加法器9 的输出相连接,第一加法器9输入分别为目标负荷输入8与负荷指令输入1,除法器10的输入B(被除数)为负荷变化率输入11;
第一乘法器7的输出连接至第二乘法器19的第一输入,第二乘法器19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三函数转换器17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三函数转换器17的输入为负荷指令输入1,第二乘法器19的输出连接至第三乘法器21的第一输入,第三乘法器21的第二输入与第八乘法器30的输出相连接,第八乘法器30的第一输入与第五函数转换器29的输出相连接,第五函数转换器29的输入为主汽压力输入 28,第八乘法器30的第二输入与乘法器34的输出相连接,第九乘法器34的第一输入与第四函数转换器33的输出相连接,第四函数转换器33的输入与第一微分控制器32的输出相连接,第一微分控制器32的输入与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31相连接,第九乘法器34的第二输入与第三函数转换器35的输出相连接,第三函数转换器35的输入与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31相连接;
第三乘法器21的第一输出连接至第六乘法器23的第一输入,第六乘法器23 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二乘法器47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二乘法器47的第一输入与第十函数转换器46的输出相连接,第十函数转换器46的输入与第三微分控制器45 的输出相连接,第三微分控制器45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二乘法器47的第二输入与第九函数转换器48的输出相连接,第九函数转换器48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
第六乘法器23的输出连接至第一速率限制器25的输入,第一速率限制器25 的输出连接至第二加法器27的第一输入;
第一乘法器7的输出同时连接至第三乘法器20的第一输入,第三乘法器20 的第二输入与第十四函数转换器18的输出相连接,第十四函数转换器18的输入为负荷指令输入1,第三乘法器20的输出连接至第五乘法器22的第一输入,第五乘法器22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一乘法器43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一乘法器43的第一输入与第八函数转换器37的输出相连接,第八函数转换器37的输入为主汽压力输入28,第十一乘法器43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乘法器41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乘法器41的第一输入与第七函数转换器40的输出相连接,第七函数转换器40 的输入与第二微分控制器39的输出相连接,第二微分控制器39的输入与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31相连接,第十乘法器41的第二输入与第六函数转换器42的输出相连接,第六函数转换器42的输入与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31相连接;
第五乘法器22的第一输出连接至乘法器24的第一输入,乘法器24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三乘法器52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三乘法器52的第一输入与第十二函数转换器51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二函数转换器51的输入与第四微分控制器50 的输出相连接,第四微分控制器50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三乘法器52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一函数转换器53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一函数转换器53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
第七乘法器24的输出连接至第二速率限制器26的输入,第二速率限制器26 的输出连接至第二加法器27的第二输入;
第二加法器27的输出分别连接至燃料指令输出54、第十五函数转换器55 的输入、第十六函数转换器57的输入,第十五函数转换器55的输出连接至总风量指令输出56,第十六函数转换器57的输出连接至第二超前滞后环节58的输入,第二超前滞后环节58的输出连接至一次风压设定值输出59。
第四乘法器21的第二输出连接至第十四乘法器61的第一输入,第十四乘法器61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五乘法器66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五乘法器66的第一输入与第十八函数转换器65的输出相连接,第十八函数转换器65的输入与第五微分控制器64的输出相连接,第五微分控制器64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五乘法器66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七函数转换器63 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七函数转换器63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四乘法器61的输出与第三加法器74的第一输入相连接;
第五乘法器22的第二输出连接至第十六乘法器68的第一输入,第十六乘法器68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七乘法器73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七乘法器73的第一输入与第十九函数转换器72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九函数转换器72的输入与第六微分控制器71的输出相连接,第六微分控制器71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七乘法器73的第二输入与第二十函数转换器70 的输出相连接,第二十函数转换器70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六乘法器68的输出与第三加法器74的第二输入相连接;
第三加法器74的输出连接至第二十一函数转换器75的输入,第二十一函数转换器75的输出连接至第三超前滞后环节76的输入,第三超前滞后环节76的输出连接至给水设定值输出77。
基于上述的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机组负荷指令输入1,得到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BIR指令投入时刻、投入速率和投入过程的动态前馈基础值BIR01;
Figure BDA0003341047340000151
其中,x为负荷指令输入1,τ为微分环节时间常数。
步骤2、根据目标负荷输入8与负荷指令输入1得到机组负荷变化幅度(第一加法器9的输出),再由负荷变化率输入11,得到机组综合变化幅度(除法器 10的输出),通过高低限幅器12对动态前馈基础值BIR01指令进行修正,得到 BIR02指令。
该步骤中,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除法器10的输出)X<2时,BIR02= BIR01*f1(X);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除法器10的输出)X≥2时,BIR02= BIR01*f2(X);其中,X=(目标负荷输入8-负荷指令输入1)/负荷变化率输入11, f1(X)为第一函数转换器输出,f2(X)为第二函数转换器输出。
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除法器10的输出)X一定情况下,f1(x)中函数值较 f2(x)中函数值小,即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除法器10的输出)X<2时,锅炉超前加速信号经过第一函数转换器输出(输出范围0.7~1)修正,利于机组参数稳定;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除法器10的输出)X≥2时,锅炉超前加速信号经过第二函数转换器输出(输出范围1~1.3)修正,可以满足锅炉热量需求,进而满足机组快速响应负荷的要求。
步骤3、机组升负荷时,BIR03=BIR02*f13(X),机组降负荷时,BIR04=BIR02* f14(X);其中,X为负荷指令输入1,f13(X)为第十三函数转换器输出,f14(X)为第十四函数转换器输出。
由公式可以看出,锅炉超前加速指令根据不同负荷,升、降负荷的不同,自动对锅炉超前加速指令进行修正,以满足不同工况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机组控制的灵活性。
步骤4、机组升负荷时,根据主汽压力输入28、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31及其第一微分控制器32的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BIR03指令进行修正,得到BIR05指令;
BIR05=BIR03*f3(X1)*f4(X2)*f5(X3)
其中,X1为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31,X2为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X3为主汽压力输入28,f3(X1)为第三函数转换器输出, f4(X2)为第四函数转换器输出,f5(X3)为第五函数转换器输出。
同理,机组降负荷时,根据主汽压力输入28、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31及其第二微分控制器39的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的微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BIR04指令进行修正,得到BIR06指令。
BIR06=BIR04*f6(X1)*f7(X2)*f8(X3)
其中,X1为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31,X2为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X3为主汽压力输入28,f6(X1)为第六函数转换器输出, f7(X2)为第七函数转换器输出,f8(X3)为第八函数转换器输出。
机组升负荷过程,当主汽压力大于主汽压力设定值且主汽压力往高方向变化时,根据模糊控制理论,减小修正系数即同时减小第三函数转换器输出f3(X)与第四函数转换器输出f4(X),以满足变负荷过程锅炉能量需求;最终修正系数根据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与偏差变化量的大小由模糊控制规则确定;降负荷过程类似。
步骤5、机组升负荷时,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及其第三微分控制器45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微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自动对BIR05指令进行修正,得到升负荷BIR07指令;
BIR07=BIR05*f9(X1)*f10(X2)
其中,X1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X2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f9(X1)为第九函数转换器输出,f10(X2)为第十函数转换器输出。
同理,机组降负荷时,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及其第四微分控制器50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微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自动对BIR06指令进行修正,得到升负荷BIR08指令。
BIR08=BIR06*f11(X1)*f12(X2)
其中,X1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X2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f11(X1)为第十一函数转换器输出,f12(X2)为第十二函数转换器输出。
机组升负荷过程,当中间点温度大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且中间点温度往高方向变化时,此时,主汽压力也会向增加方向变化,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减小修正系数即同时减小第九函数转换器输出f9(X)与第十函数转换器输出f10(X),即可满足变负荷过程锅炉能量需求,又对主汽压力、中间点温度的快速稳定起到促进作用;最终修正系数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与偏差变化量的大小共同确定;降负荷过程类似。
步骤6、机组升负荷时,将BIR07指令进行第一速率限速器25处理后得到 BIR09指令;该第一速率限制器25的作用为:升负荷开始阶段,在快速补偿锅炉惯性的基础上,限制BIR07指令过快增长导致锅炉壁温超温问题,在升负荷结束,该量值缓慢结束,保证锅炉能量的稳定。
机组降负荷时,将BIR08指令进行第二速率限速器26处理后得到BIR10指令;该第二速率限制器26的作用为:降负荷开始阶段,在快速降低锅炉热量的基础上,限制BIR07指令过快降低导致锅炉中间点温度下降过快致使主汽温度波动较大,在降负荷结束,该量值缓慢结束,保证锅炉能量的稳定。
步骤7、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指令(BIR)=BIR09+BIR10;
步骤8、对生成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BIR)指令分别处理后叠加至煤量指令、总风量指令和一次风压设定值,使最终进入炉膛的总燃料量、总风量相匹配,进而保证氧量的平稳。
步骤9、机组升负荷时,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及其第五微分控制器64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微分,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对BIR05指令进行修正,得到升负荷BIR11指令;
BIR11=BIR05*f17(X1)*f18(X2)
其中,X1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X2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f17(X1)为第十七函数转换器输出,f18(X2)为第十八函数转换器输出。
同理,机组降负荷时,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及其第六微分控制器71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微分,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对BIR06指令进行修正,得到升负荷BIR12指令。
BIR08=BIR06*f19(X1)*f20(X2)
其中,X1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X2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f19(X1)为第十九函数转换器输出,f20(X2)为第二十函数转换器输出。
机组升负荷过程,当中间点温度大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且中间点温度往高方向变化时,此时,主汽压力也会向增加方向变化,由步骤5可知,此时给煤指令、总风量指令及一次风压设定变负荷超前量会减小;此时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增加给水指令变负荷超前修正系数,对应给水流量变负荷超调量增大,利于机组主汽压力及中间点温度稳定;降负荷过程类似。

Claims (2)

1.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荷指令输入(1),负荷指令输入(1)分别连接第一超前滞后环节(2)的输入及加法器(3)的第一输入,加法器(3)的第二输入连接至第一超前滞后环节(2)的输出,加法器(3)的输出连接至第一模拟量切换器(4)的输入Y,第一模拟量切换器(4)的输入N与常数6)相连接,第一模拟量切换器(4的切换条件为CCS方式输入(5),第一模拟量切换器(4)的输出连接至第一乘法器(7)的第一输入,第一乘法器(7)的第二输入与第二模拟量切换器(15)的输出相连接,第二模拟量切换器(15)的切换条件为高低限制器(12)的输出,第二模拟量切换器(15)的输入N连接至第一函数转换器(13)的输出,第二模拟量切换器(15)的输入Y连接至第二函数转换器(14)的输出,高低限制器(12)的输入、第一函数转换器(13的输入、第二函数转换器(14)的输入均与除法器(10)的输出相连接,除法器(10)的除数输入(A与第一加法器(9)的输出相连接,第一加法器(9)输入分别为目标负荷输入(8)与负荷指令输入(1),除法器(10)的被除数输入(B)为负荷变化率输入(11);
第一乘法器(7)的输出连接至第二乘法器(19)的第一输入,第二乘法器(19)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三函数转换器(17)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三函数转换器(17)的输入为负荷指令输入(1),第二乘法器(19)的输出连接至第三乘法器(21)的第一输入,第三乘法器(21)的第二输入与第八乘法器(30)的输出相连接,第八乘法器(30)的第一输入与第五函数转换器(29)的输出相连接,第五函数转换器(29)的输入为主汽压力输入(28),第八乘法器(30)的第二输入与乘法器(34)的输出相连接,第九乘法器(34)的第一输入与第四函数转换器(33)的输出相连接,第四函数转换器(33)的输入与第一微分控制器(32)的输出相连接,第一微分控制器(32)的输入与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31)相连接,第九乘法器(34)的第二输入与第三函数转换器(35)的输出相连接,第三函数转换器(35)的输入与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31)相连接;
第三乘法器(21)的第一输出连接至第六乘法器(23)的第一输入,第六乘法器(23)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二乘法器(47)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二乘法器(47)的第一输入与第十函数转换器(46)的输出相连接,第十函数转换器(46)的输入与第三微分控制器(45)的输出相连接,第三微分控制器(45)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二乘法器(47)的第二输入与第九函数转换器(48)的输出相连接,第九函数转换器(48)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
第六乘法器(23)的输出连接至第一速率限制器(25)的输入,第一速率限制器(25)的输出连接至第二加法器(27)的第一输入;
第一乘法器(7)的输出同时连接至第三乘法器(20)的第一输入,第三乘法器(20)的第二输入与第十四函数转换器(18)的输出相连接,第十四函数转换器(18)的输入为负荷指令输入(1),第三乘法器(20)的输出连接至第五乘法器(22)的第一输入,第五乘法器(22)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一乘法器(43)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一乘法器(43)的第一输入与第八函数转换器(37)的输出相连接,第八函数转换器(37)的输入为主汽压力输入(28),第十一乘法器(43)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乘法器(41)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乘法器(41)的第一输入与第七函数转换器(40)的输出相连接,第七函数转换器(40)的输入与第二微分控制器(39)的输出相连接,第二微分控制器(39)的输入与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31)相连接,第十乘法器(41)的第二输入与第六函数转换器(42)的输出相连接,第六函数转换器(42)的输入与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31)相连接;
第五乘法器(22)的第一输出连接至乘法器(24)的第一输入,乘法器(24)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三乘法器(52)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三乘法器(52)的第一输入与第十二函数转换器(51)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二函数转换器(51)的输入与第四微分控制器(50)的输出相连接,第四微分控制器(50)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三乘法器(52)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一函数转换器(53)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一函数转换器(53)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
第七乘法器(24)的输出连接至第二速率限制器(26)的输入,第二速率限制器(26)的输出连接至第二加法器(27)的第二输入;
第二加法器(27)的输出分别连接至燃料指令输出(54)、第十五函数转换器(55)的输入、第十六函数转换器(57)的输入,第十五函数转换器(55)的输出连接至总风量指令输出(56),第十六函数转换器(57)的输出连接至第二超前滞后环节(58)的输入,第二超前滞后环节(58)的输出连接至一次风压设定值输出(59);
第四乘法器(21)的第二输出连接至第十四乘法器(61)的第一输入,第十四乘法器(61)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五乘法器(66)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五乘法器(66)的第一输入与第十八函数转换器(65)的输出相连接,第十八函数转换器(65)的输入与第五微分控制器(64)的输出相连接,第五微分控制器(64)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五乘法器(66)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七函数转换器(63)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七函数转换器(63)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四乘法器(61)的输出与第三加法器(74)的第一输入相连接;
第五乘法器(22)的第二输出连接至第十六乘法器(68)的第一输入,第十六乘法器(68)的第二输入与第十七乘法器(73)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七乘法器(73)的第一输入与第十九函数转换器(72)的输出相连接,第十九函数转换器(72)的输入与第六微分控制器(71)的输出相连接,第六微分控制器(71)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七乘法器(73)的第二输入与第二十函数转换器(70)的输出相连接,第二十函数转换器(70)的输入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输入(44)相连接;第十六乘法器(68)的输出与第三加法器(74)的第二输入相连接;
第三加法器(74)的输出连接至第二十一函数转换器(75)的输入,第二十一函数转换器(75)的输出连接至第三超前滞后环节(76)的输入,第三超前滞后环节(76)的输出连接至给水设定值输出(77)。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机组负荷指令输入(1),得到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BIR指令投入时刻、投入速率和投入过程的动态前馈基础值BIR01;
Figure FDA0003341047330000041
其中,x为负荷指令输入(1),τ为微分环节时间常数;
步骤2、根据目标负荷输入(8)与负荷指令输入(1)得到机组负荷变化幅度即第一加法器(9)的输出,再由负荷变化率输入(11),得到机组综合变化幅度即除法器(10)的输出,通过高低限幅器(12)对动态前馈基础值BIR01指令进行修正,得到BIR02指令;
该步骤中,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即除法器(10)的输出X<2时,BIR02=BIR01*f1(X);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即除法器(10)的输出X≥2时,BIR02=BIR01*f2(X);其中,X=(目标负荷输入-负荷指令输入)/负荷变化率输入,f1(X)为第一函数转换器输出,f2(X)为第二函数转换器输出;
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即除法器(10)的输出X一定情况下,f1(x)中函数值较f2(x)中函数值小,即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即除法器(10)的输出X<2时,锅炉超前加速信号经过第一函数转换器输出修正,利于机组参数稳定;当机组综合变化幅度即除法器(10)的输出X≥2时,锅炉超前加速信号经过第二函数转换器输出修正;
步骤3、机组升负荷时,BIR03=BIR02*f13(X),机组降负荷时,BIR04=BIR02*f14(X);其中,X为负荷指令输入(1),f13(X)为第十三函数转换器输出,f14(X)为第十四函数转换器输出;
步骤4、机组升负荷时,根据主汽压力输入(28)、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31)及其第一微分控制器(32)的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BIR03指令进行修正,得到BIR05指令;
BIR05=BIR03*f3(X1)*f4(X2)*f5(X3)
其中,X1为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31,X2为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X3为主汽压力输入(28,f3(X1)为第三函数转换器输出,f4(X2)为第四函数转换器输出,f5(X3)为第五函数转换器输出;
同理,机组降负荷时,根据主汽压力输入(28)、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31)及其第二微分控制器(39)的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的微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BIR04指令进行修正,得到BIR06指令;
BIR06=BIR04*f6(X1)*f7(X2)*f8(X3)
其中,X1为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31),X2为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X3为主汽压力输入(28),f6(X1)为第六函数转换器输出,f7(X2)为第七函数转换器输出,f8(X3)为第八函数转换器输出;
机组升负荷过程,当主汽压力大于主汽压力设定值且主汽压力往高方向变化时,根据模糊控制理论,减小修正系数即同时减小第三函数转换器输出f3(X)与第四函数转换器输出f4(X),以满足变负荷过程锅炉能量需求;最终修正系数根据主汽压力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与偏差变化量的大小由模糊控制规则确定;降负荷过程类似;
步骤5、机组升负荷时,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及其第三微分控制器(45)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微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自动对BIR05指令进行修正,得到升负荷BIR07指令;
BIR07=BIR05*f9(X1)*f10(X2)
其中,X1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X2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f9(X1)为第九函数转换器输出,f10(X2)为第十函数转换器输出;
同理,机组降负荷时,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及其第四微分控制器(50)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微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自动对BIR06指令进行修正,得到升负荷BIR08指令;
BIR08=BIR06*f11(X1)*f12(X2)
其中,X1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X2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f11(X1)为第十一函数转换器输出,f12(X2)为第十二函数转换器输出;
机组升负荷过程,当中间点温度大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且中间点温度往高方向变化时,此时,主汽压力也会向增加方向变化,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减小修正系数即同时减小第九函数转换器输出f9(X)与第十函数转换器输出f10(X),即满足变负荷过程锅炉能量需求,又对主汽压力、中间点温度的快速稳定起到促进作用;最终修正系数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与偏差变化量的大小共同确定;降负荷过程类似;
步骤6、机组升负荷时,将BIR07指令进行第一速率限速器(25)处理后得到BIR09指令;第一速率限制器(25)的作用为:升负荷开始阶段,在快速补偿锅炉惯性的基础上,限制BIR07指令过快增长导致锅炉壁温超温问题,在升负荷结束,该量值缓慢结束,保证锅炉能量的稳定;
机组降负荷时,将BIR08指令进行第二速率限速器(26)处理后得到BIR10指令;第二速率限制器(26)的作用为:降负荷开始阶段,在快速降低锅炉热量的基础上,限制BIR07指令过快降低导致锅炉中间点温度下降过快致使主汽温度波动较大,在降负荷结束,该量值缓慢结束,保证锅炉能量的稳定;
步骤7、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指令(BIR)=BIR09+BIR10;
步骤8、对生成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BIR)指令分别处理后叠加至煤量指令、总风量指令和一次风压设定值,使最终进入炉膛的总燃料量、总风量相匹配,进而保证氧量的平稳;
步骤9、机组升负荷时,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及其第五微分控制器(64)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微分,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对BIR05指令进行修正,得到升负荷BIR11指令;
BIR11=BIR05*f17(X1)*f18(X2)
其中,X1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X2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f17(X1)为第十七函数转换器输出,f18(X2)为第十八函数转换器输出;
同理,机组降负荷时,根据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及其第六微分控制器(71)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微分,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对BIR06指令进行修正,得到升负荷BIR12指令;
BIR08=BIR06*f19(X1)*f20(X2)
其中,X1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输入(44),X2为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微分,f19(X1)为第十九函数转换器输出,f20(X2)为第二十函数转换器输出;
机组升负荷过程,当中间点温度大于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且中间点温度往高方向变化时,此时,主汽压力也会向增加方向变化,由步骤5可知,此时给煤指令、总风量指令及一次风压设定变负荷超前量会减小;此时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增加给水指令变负荷超前修正系数,对应给水流量变负荷超调量增大,利于机组主汽压力及中间点温度稳定;降负荷过程类似。
CN202111308700.3A 2021-11-05 2021-11-05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4020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8700.3A CN114020056B (zh) 2021-11-05 2021-11-05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PCT/CN2022/129551 WO2023078352A1 (zh) 2021-11-05 2022-11-03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8700.3A CN114020056B (zh) 2021-11-05 2021-11-05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0056A true CN114020056A (zh) 2022-02-08
CN114020056B CN114020056B (zh) 2024-03-12

Family

ID=80061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8700.3A Active CN114020056B (zh) 2021-11-05 2021-11-05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0056B (zh)
WO (1) WO20230783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8352A1 (zh) * 2021-11-05 2023-05-11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26770A (zh) * 2023-07-07 2023-09-29 北京怀柔实验室 机组升负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4205A (ja) * 1993-07-30 1995-02-14 Hitachi Ltd 火力プラントの制御装置
CN103185333A (zh) * 2013-05-06 2013-07-03 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超临界直流锅炉机组煤质变化协调控制方法
CN104238520A (zh) * 2014-09-18 2014-12-24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超临界锅炉燃煤热值自平衡控制回路分散控制系统实现方法
CN111308886A (zh) * 2020-04-07 2020-06-19 兰州陇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机组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327609A (zh) * 2020-11-30 2021-02-05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CN113515040A (zh) * 2021-04-24 2021-10-1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火力发电单元机组自适应煤种变化的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9172A (zh) * 2009-12-24 2011-06-29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燃水比控制方法
CN105467842B (zh) * 2015-12-23 2018-05-22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一种超临界或者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的主汽压力智能控制方法
CN106224942B (zh) * 2016-08-24 2018-09-14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1000mw超超临界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14020056B (zh) * 2021-11-05 2024-03-12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4205A (ja) * 1993-07-30 1995-02-14 Hitachi Ltd 火力プラントの制御装置
CN103185333A (zh) * 2013-05-06 2013-07-03 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超临界直流锅炉机组煤质变化协调控制方法
CN104238520A (zh) * 2014-09-18 2014-12-24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超临界锅炉燃煤热值自平衡控制回路分散控制系统实现方法
CN111308886A (zh) * 2020-04-07 2020-06-19 兰州陇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机组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327609A (zh) * 2020-11-30 2021-02-05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CN113515040A (zh) * 2021-04-24 2021-10-1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火力发电单元机组自适应煤种变化的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军统;: "超临界机组自适应协调控制研究与运用",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no. 05, 25 May 2017 (2017-05-25) *
沈乾坤;吴恒运;杨涛;黄彪;沈振宏;岳晓光;: "超临界35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及AGC优化", 热力发电, no. 0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8352A1 (zh) * 2021-11-05 2023-05-11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8352A1 (zh) 2023-05-11
CN114020056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20056A (zh)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变负荷锅炉超前加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551103B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
WO2022062145A1 (zh) 一种适用于深调峰运行的火电机组柔性协调控制方法
CN102629131A (zh) 一种脉冲方式调整凝结水流量参与调频的协调控制方法
CN102183890B (zh) 协调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优化整定方法
CN101922708B (zh) 一种基于强化燃烧的大型循环流化床机组协调控制装置
CN104089270A (zh) 一种发电机组锅炉负荷控制优化调整试验方法
CN202048569U (zh) 一种基于强化燃烧的大型循环流化床机组协调控制装置
CN104865925B (zh) 一种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发电功率指令前馈控制方法
CN105927976B (zh) 一种用于大型循环流化床机组的直接能量平衡协调控制系统
CN107368049A (zh) 基于电厂dcs系统的机组变负荷下给煤量的控制方法
CN105204340B (zh) 改进后的直接能量平衡负荷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785859A (zh) 火电机组agc方式下确保一次调频动作的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648029B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深度调峰工况的协调控制优化方法
CN109378833B (zh) 一种通过控制汽轮机抽汽量实现机组快速调频的方法
CN104932566A (zh) 一种提高单元发电机组锅炉快速调整能力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549231B (zh) 一种融合供热抽汽调节的热电联产机组的协调控制方法
CN105929863A (zh) 供热机组一次调频压力补偿优化方法
CN109884889A (zh) 一种提高燃煤发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调节品质的动态前馈控制方法
CN110716425A (zh) 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电热协调控制方法
CN211316135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
CN108332424B (zh) 热水锅炉自动化控制方法
CN111472852B (zh) 一种发电机组基于中间点焓值调频逻辑优化方法
CN115133582B (zh) 电极式电锅炉辅助火电机组agc调频的控制方法
CN112947160B (zh) 一种锅炉主控前馈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