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9725B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9725B
CN114019725B CN202111439961.9A CN202111439961A CN114019725B CN 114019725 B CN114019725 B CN 114019725B CN 202111439961 A CN202111439961 A CN 202111439961A CN 114019725 B CN114019725 B CN 1140197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light
light emitting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99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19725A (zh
Inventor
黄阿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996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97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9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9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19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9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包括发光器件和与其电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位于发光器件朝向背光模组出光方向的一侧;导光板,位于所述发光器件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灯胶,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扩散片,位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背光模组出光方向的一侧,包括本体部和与其连接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且所述弯折部相对于所述本体部朝向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弯折;遮光膜,包括第一分部,第一分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弯折部。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能够改善背光模组漏光、萤火虫现象的产生,以及改善背光模组组装时因扩散片偏移造成的显示装置漏光或亮线现象。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正组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如图1所示,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由于导光板01的厚度小于光源LED 03的厚度,光源LED 03的发光角度大概在120度左右,因此,当光源LED 03发出的光线未进入导光板01时会发生侧面漏光现象;虽然光源LED 03上方的柔性电路板04与导光板01出光侧上表面通过粘合层05贴合、并搭配扩散黑条(未示出)的设计,能够将该漏光现象控制在视觉可接受范围内。但该对策对于现行的正组窄边框背光模组而言,因其边框尺寸相较于常规正组背光模组会进一步减小0.4mm左右,背光模组的入光距离不断压缩,加之背光模组在组装时需要预留光学膜材的配合空间06,在此情况下,扩散黑条无法保留,光源LED 03距显示区AA’的距离更短,而光源LED 03附近位置亮度较高,使得导光板01靠近光源LED 03侧的出光方向得不到有效遮蔽,导致光学品味异常以及背光模组出现萤火虫现象。
另外,在去掉扩散黑条后,光源LED 03发出的光线O’还可以穿过灯胶05,在增光片07的棱镜断面发生光学散射,加重显示边界处的萤火虫现象,影响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进而导致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出现显示异常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能够改善背光模组显示边界漏光、萤火虫现象的产生,以及改善背光模组组装时因扩散片偏移造成的显示装置漏光或亮线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包括:
发光器件,位于所述边框区;
电路板,与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且位于所述发光器件朝向所述背光模组出光方向的一侧;
导光板,位于所述发光器件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灯胶,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电路板之间;
扩散片,位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背光模组出光方向的一侧,包括本体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且相对于所述本体部朝向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弯折,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边框区;
遮光膜,包括第一分部,所述第一分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弯折部。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通过灯胶固定连接导光板和电路板;扩散片包括本体部和与其连接的弯折部,弯折部位于本体部靠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且弯折部相对于本体部朝向远离导光板一侧弯折,也即弯折部与本体部之间形成一小于180度的夹角;因在组装完成后,扩散片朝向背光模组出光方向的一侧还会有其他光学膜层的堆叠,该夹角使得扩散片在组装时不易发生位置偏移,减轻或消除因扩散片偏移造成的漏光、亮线等现象。遮光膜,包括第一分部、且第一分部至少部分覆盖弯折部,因弯折部朝向出光方向侧弯曲,弯折部至少部分位于灯胶厚度方向的前方;当遮光膜覆盖该弯折部时,能够阻挡发光器件发出并穿过灯胶的光线到达显示区,避免该光线在显示区靠近发光器件的边界上出现亮度不均匀的萤火虫现象,提升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并进而降低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漏光、萤火虫现象发生。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图;
图3所示为图2中背光模组的一种BB’截面图;
图4为图3中M区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M区的又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沿BB’向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M区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沿BB’向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M区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8和图9中扩散片和遮光膜结构形态的一种制作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图2沿BB’向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M区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沿BB’向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M区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2沿BB’向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为解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图2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图;图3所示为图2中背光模组的一种BB’截面图;图4为图3中M区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背光模组100具有显示区DA和围绕显示区DA的边框区BR,包括:发光器件30,位于边框区BR;电路板40,与发光器件30电连接、且位于发光器件30朝向背光模组出光方向Z的一侧;导光板10,位于发光器件30靠近显示区DA的一侧;灯胶50,位于导光板10和电路板40之间;扩散片20,位于导光板10朝向背光模组出光方向Z的一侧,包括本体部201和与其连接的弯折部202;弯折部202位于本体部201靠近发光器件30的一侧、且弯折部202相对于本体部201朝向远离导光板10一侧弯折,弯折部202位于边框区BR;遮光膜70,包括第一分部701,第一分部701至少部分覆盖弯折部202。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100的俯视图中仅示出了背光模组100的部分结构,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100的截面图中,体现了背光模组100中各个膜层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
具体地,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为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发光器件30包括多个LED光源301,LED光源301位于边框区10且位于导光板30的入光面的一侧,LED光源301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10的传导扩散到整个显示区DA。电路板40可为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40与LED光源301电连接,用于为LED光源301提供控制信号。在边框区BR,导光板10与柔性电路板40通过灯胶50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现有工艺中灯胶50通常为无色透明态材质;因背光模组100在组装时通常需要在LED光源301和导光板10设置一定余留间隙,一方面可避免导光板10受热膨胀挤压LED光源,另一方面为组装公差提供调整空间;将导光板10和柔性电路板40通过灯胶50贴合,不仅可以降低或消除导光板10因上述余留间隙导致的移位风险,可起到固定导光板10的作用;而且,LED光源301的厚度通常大于导光板10的厚度,也即导光板10的出光方向101低于LED光源301与柔性电路板40的绑定面,灯胶50将LED光源301与柔性电路板40贴合后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LED光源301通过该高度差缝隙到达显示区DA。在导光板10朝向背光模组100出光方向Z一侧设置有扩散片20,扩散片20用于将导光板10出光方向101出射的光线进一步扩散,去除局部亮度的不均匀或亮点现象。扩散片20包括本体部201和与其连接的弯折部202;弯折部202位于本体部201靠近LED光源301的一侧、且弯折部202相对于本体部201朝向远离导光板10一侧弯折;也即弯折部202与本体部201之间形成一小于180度的夹角,通常情况下,扩散片20朝向背光模组100出光方向Z的一侧还会有其他光学膜层80(例如上、下增光片)的堆叠,该夹角使得扩散片20在组装或受外力时不易与其下方的导光板10或上方的光学膜层80发生相对位置偏移,减轻或消除因扩散片20偏移造成的漏光、亮线等现象。特别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100还包括遮光膜70,遮光膜70贴附于扩散片20靠近LED光源301的端部区域位置,该遮光膜70包括至少部分覆盖弯折部202的第一分部701,也即遮光膜70形成在LED光源301的灯前位置;由于扩散片10具备一定的刚性,弯折部202可以为遮光膜70提供一支撑面,当LED光源301发出的光线穿过灯胶50漏射出时,因弯折部202相对于本体部201朝向远离导光板10一侧弯折,所以至少部分漏射光线会被覆盖弯折部202的第一分部701进行阻挡,可阻断从灯胶50断面射出的光线,降低或消除该部分漏射光线传输到显示区DA靠近边框区BR的边界处出现亮度不均匀的萤火虫现象,提升背光模组100的光学品味;并进而降低采用该背光模组100的显示装置的漏光、萤火虫现象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膜70可以是任何满足用于显示领域的遮光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黑膜、黑胶;可选为单面或双面黑色,黑白色或黑灰色等。遮光膜70还可以是具备单面或双面粘性的材质,如此可以实现与弯折部202的更牢靠固定。此外,遮光膜70的第一分部701可以完全覆盖弯折部202;也可只覆盖弯折部202的部分区域,例如当弯折部202的宽度大于漏射光线的出射角度范围时,此时第一分部701的宽度可只覆盖弯折部202中该出射角度范围内的区域。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中,还包括光学膜材80,光学膜材80位于扩散片20远离导光板10的一侧,光学膜材80在扩散片20上的正投影位于其本体部201。需要说明的是,光学膜材80可以包括至少一层增光片801;弯折部201位于增光片801与灯胶50之间的预留空间60内,当LED光源301的漏射光线穿过灯胶50时可被第一分部701阻挡,从而避免该漏射光线照射到增光片801的端部、并在其棱镜断面上发生光学散射而引发的更严重的萤火虫现象,提升背光模组100的遮光性能以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中,还包括由底板901和侧板902组成的外框90,底板901和侧板902围绕成一腔体,发光器件30、导光板10、扩散片20、至少部分电路板40位于腔体内;还包括遮光胶带903,其位于边框区BR、且位于柔性电路板40远离LED光源301的一侧;遮光胶带903至少与光学膜层80的出光方向的部分区域粘结。在侧入式背光模组100中,虽然LED光源301出光方向朝向导光板10的入光面,但在边框区10,LED光源301发出的光线部分会朝向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方向射出,引入遮光胶带903可用于遮挡LED41发出的光线直接射向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方向Z。另外,通过遮光胶带903至少与光学膜材80的出光方向的部分区域粘结,不仅能够避免在光学膜材80端面处的亮度不均一问题,另外还可起到固定光学膜材80的效果。可选地,底板901和侧板902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也可通过连接器件固定组配获得;可选的,底-板901可为铁框,侧板902可为胶框;
可选地,图5为图3中M区的又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3和图5,在边框区BR内、增光片801的下方一定范围内涂覆黑色油墨层102;在背光模组出光方向Z上,黑色油墨层102设置在扩散片20的本体部201与导光板10上表面101之间、并与增光片801靠近LED光源301的端部区域至少部分交叠。黑色油墨层102可以进一步避免扩散片20沿背光模组出光方向Z上的光线在增光片801端部的棱镜断面上反射引发的萤火虫问题;以及改善背光模组100组装时扩散片20移位引发的尾部亮线、灯前暗线等不良问题。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弯折部202包括靠近本体部201的第一端2021和远离本体部201的第二端2022,沿弯折部202延伸方向上,弯折部202中第一端2021与第二端2022之间的距离为D1,满足0.2mm≤D1≤0.5mm。
具体地,因LED光源301出射的光线通过灯胶50漏射是造成显示区DA靠近边框区BR的边界处出现亮度不均匀的萤火虫现象的重要因素,灯胶50在背光模组100出光方向Z上具备一定的厚度,在窄边框背光模组中,灯胶50与光学膜材80之间的预留空间60的尺寸在0.2mm~0.4mm左右,导光板10上表面101到柔性电路板40上表面的高度在0.2mm左右,为满足背光模组100完成组装后,弯折部202能嵌设进上述预留空间60内,需要弯折部202的尺寸不能太宽,经实现测试发现,当弯折部202中第一端2021与第二端2022之间的距离为D1≤0.5mm时,可满足现有窄边框背光模组100中嵌设该弯折部202的需求;此外,弯折部的宽度D1也不宜过短,当D1≤<0.2mm时,在现有弯折工艺的可操作尺寸上已经很难实现,因此选择沿弯折部202延伸方向上,弯折部202中第一端2021与第二端2022之间的距离为D1,满足0.2mm≤D1≤0.5mm。该尺寸设置一方面保证提供足够面积的支撑面给遮光膜70阻挡漏射光线,另一方面使得弯折部202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不会太长或者太短,便于膜材裁切,节省成本,同时降低组装难度;优选地,D1还可以选择0.3mm、0.4mm。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弯折部202的第二端2022可抵靠于柔性电路板40靠近导光板10一侧的侧面,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第二端2022到导光板10出光方向101的距离大于等于灯胶50的厚度,配合遮光膜70实现漏射光线的封闭性阻断;还可利用柔性电路板40侧面的支撑作用,可以提升弯折部202的稳固性,进而提升覆盖弯折部202的遮光膜70对漏光遮挡的牢靠性。
可选地,扩散片20的弯折部202具备远离和靠近导光板10的两个表面,当将遮光膜70与弯折部202贴合时,任意一个表面均具备对遮光膜70的支撑效果,因此,可根据实际组装需求,选择性地将遮光膜70设置在扩散片20远离导光板10一侧或将遮光膜70设置在扩散片20靠近导光板10一侧。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遮光膜70位于扩散片20远离导光板10一侧;图6为图2沿BB’向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M区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遮光膜70设置在扩散片20靠近导光板10一侧,本发明不对遮光膜70与扩散片20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绝对限定,只要能够实现遮光膜70对弯折部202的有效覆盖并阻挡从灯胶50处的漏射光线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8为图2沿BB’向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M区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中,遮光膜70还包括与第一分部701一体连接的第二分部702,第二分部702位于边框区BR;在背光模组100出光方向Z上,第二分部702覆盖主体部201靠近弯折部202的至少部分端部区域。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遮光膜70包括第一分部701和第二分部702,第一分部701覆盖弯折部202,第二分部702覆盖本体部201靠近弯折部202的至少部分区域。如此设计,一方面,第一分部701和第二分部702与扩散片20贴合后,一体连接的结构使其本身的张力能够有助于维持弯折部202和本体部201的相对形态稳定,提升对灯胶50漏光遮挡的牢靠性;另一方面,通常,扩散片20远离导光板10的一侧还会设置其他光学膜材,当将遮光膜70扩展延长到可以覆盖上述光学膜材的端部所在的区域时,可以避免扩散片20主体部201沿背光模组100出光方向Z上的光线在上方光学膜材的端面上发生折射或反射光学现象,改善背光模组100出光面的光学均一性。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9,弯折部202与本体部201间存在第一切断面203,遮光膜70利用一体连接的第一分部701和第二分部702固定连接弯折部202与本体部201。由于扩散片20材质本身具备一定的硬性,直接通过外力将遮光膜70弯折成弯折部202后,在时间的推移中,其本身具备复原为平面形态的张力趋势,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弯折部202的弯折形态发生变化,影响其上方贴附的遮光膜的遮光效果,遮光可靠性性能降低;另一方面,该张力也可能会导致扩散片20本体部201连接处发生翘曲,影响扩散片20出光方向的亮度均一性。通过将弯折部202和本体部201之间切断形成第一切断面203,可有效释放扩散片70复原其平面形态的张力,使得弯折部202和本体部201的相对形态保持稳定,进而提升遮光膜70对灯胶50处漏射光线遮挡的可靠性。图10所示为图8和图9中扩散片和遮光膜结构形态的一种制作示意图;如图10所示,S1:贴合;将遮光膜70与扩散片20的头部区域贴合;S2:切断;从扩散片20背离遮光膜70的一侧只对扩散片20进行切割形成切断部和主体部;S3:弯折;在背光模组组装或预先处理时,将切断部朝向遮光膜70一侧弯折形成弯折部202,主体部保持正常组装形态构成本体部201。由于遮光膜70一体覆盖弯折部202和部分本体部201,虽然扩散片20做切断处理,但遮光膜70可起到固定连接弯折部202和本体部201的作用,保持扩散片20的整体性,降低组装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扩散片20的切断深度可以小于等于其厚度;当扩散片20完全被切断时,弯折部202的形成可通过背光模组组装时,切断部碰触柔性电路板40侧壁发生弯折形成;当扩散片20未被完全切断时,可以预先将扩散片20弯折形成目标形态,当然也可通过将切断部碰触柔性电路板40侧壁发生弯折形成,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扩散片20最终形态的形成过程作某一具体限定,只要能形成本发明实施例中扩散片30最终形态均属于本案的保护范围。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8、图9和图10;沿所述遮光膜70延伸方向,第一分部701宽度与第二分部702宽度之和为W2,0.5mm≤W2≤1.2mm。
具体地,遮光膜70具有第一宽度W2,第一宽度包括第一分部701的宽度W21和第二分部的宽度W22,第一分部701和第二分部702排布方向定义为遮光膜70的延伸方向;第一分部701贴附在弯折部202的表面,第二分部贴附在至少部分本体部201的表面。在设置遮光膜70总宽度W2的尺寸时,不仅要考虑其第一分部701的第一宽度W21对漏射光线的阻挡效果,而且需要考虑遮光膜70与扩散片20贴附固定的牢靠性;通常遮光膜70的宽度W2至少需要0.3mm才能可保证遮光膜20具有较好的固定性,但对于后续还要发生弯折步骤的情况,为避免发生脱离或剥落等现象,设置宽度应最少为0.5mm;此外,遮光膜70的宽度还应考虑其余的部分应至少覆盖导光板10亮暗不均的部分W22,此部分根据不良区域所占的面积宽度而确定,此部分宽度至少为0.5mm。因此将设置遮光膜70的总宽度设置在0.5mm≤W2≤1.2mm,是根据目前具有较窄的非发光区域的背光模组100的不发光区域所占的面积宽度而设置的,一方面保证遮光膜70具有良好的遮光性,另一方面保证背光模组100具有较窄的非发光区域。优选地,遮光膜70的宽度可以为0.7mm、0.8mm、0.9mm。
进一步可选的,在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方向Z上,遮光膜70的厚度范围可为0.01~0.05mm,如可为0.01mm、0.02mm、0.03mm、0.04mm和0.05mm,优选的,可设置遮光膜70的厚度为0.01mm,为了避免遮光膜70对于背光模组100厚度的影响,则遮光膜70的厚度越薄越好,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厚度为0.01~0.05mm。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1所示为图2沿BB’向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M区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弯折部20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弯折部2020,相邻第一子弯折部2020间存在第二切断面204,遮光膜70固定连接相邻第一子弯折部2020。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弯折部202包括两个第一子弯折部2020,相邻两第一子弯折部2021间存在第二切断面204,遮光膜70的第一分部701固定连接相邻第一子弯折部2021。由于弯折部202位于灯胶50与扩散片20的本体部201之间的预留空间60内,该预留空间60空间尺寸较小,且在现在窄边框背光模组设计趋势下,该预留空间60的尺寸会被进一步压缩,扩散片20材质本身具备一定的硬性,在模组组装时,因工艺组装误差或光学膜片的稍微移动,都可能挤压位于此处的弯折部202发生形变,影响其贴附的遮光膜70的第一分部701的遮光性能,或者影响背光模组100组合后的膜材平整度,进而影响背光均一性;当将第一弯折部202切断设置为彼此固定连接多个第一子弯折部2020时,能够释放弯折部202在受挤压时存在的张力,提升弯折部202在背光模组100组装时与预留空间60空间尺寸的嵌合性和易调节性。
需要说明的,图11和图12中仅示出第一子弯折部2020的数量为2,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只要在工艺可实施范畴内,第一子弯折部2020的数量还可以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本发明不对其具体数量做绝对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3为图2沿BB’向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M区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遮光膜70还包括与第一分部701一体连接的第三分部703,在背光模组100出光方向Z上,第三分部703与灯胶50至少部分交叠。
具体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遮光膜70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分部701和第三分部703,第三分部703位于柔性电路板40远离灯胶50的一侧,第三分部703可以贴附在柔性电路板40的上表面,由于第一分部701贴附在弯折部202的表面;灯胶50位于柔性电路板40远离第三分部703的一侧,如此,第一分部701和第三分部703可围合成一朝向灯胶50一侧的闭合空间,从灯胶50处漏射出的光线会完全被阻挡在此处,因此,可进一步提升遮光效果;此外,第三分部703和柔性电路板40上表面的贴合能更好提升遮光膜70的固定性,也便于膜材裁切,节省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分部703可以完全覆盖边框区BR柔性电路板40上表面,也可部分覆盖其上表面的部分区域。
再者,如图15所示,图15为图2沿BB’向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遮光膜70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分部701和第三分部703,第三分部703位于灯胶50和柔性电路板40之间,第一分部701贴附于弯折部202下表面;在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方向Z上,第三分部703与灯胶50至少部分交叠;如前文所述,灯胶50位于柔性线路板131和导光板11之间,且位于LED光源的灯前位置,将遮光膜70延伸到此处,不仅可完全遮挡从灯胶141处漏射光线,提升遮光效果;而且能更好提升遮光膜70的固定性,也便于膜材裁切,节省成本。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300,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300的一种局部截面示意图,参见图16,该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面板200和背光模组100,显示面板201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一侧,该背光模组10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3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背光模组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3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3)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包括:
发光器件,位于所述边框区;
电路板,与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且位于所述发光器件朝向所述背光模组出光方向的一侧;
导光板,位于所述发光器件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电路板平行于所述导光板;
灯胶,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灯胶贴合;
扩散片,位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背光模组出光方向的一侧,包括本体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且相对于所述本体部朝向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弯折,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边框区;
遮光膜,包括第一分部,所述第一分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弯折部,且至少覆盖所述灯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包括至少一个增光片,所述增光片位于所述扩散片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增光片在所述扩散片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本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底板和侧板组成的外框,所述底板和侧板围绕成一腔体,所述发光器件、所述导光板、所述扩散片、至少部分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腔体内;
还包括遮光胶带,位于所述边框区、且设置在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所述遮光胶带至少与所述光学膜层的出光方向一侧的部分区域粘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区的黑色油墨层,在背光模组出光方向上,所述黑色油墨层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且与所述增光片靠近所述发光器件的端部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靠近所述本体部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本体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D1,0.2mmD1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位于所述扩散片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或,所述遮光膜位于所述扩散片靠近所述导光板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分部一体连接的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位于所述边框区;在所述背光模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二分部覆盖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弯折部的至少部分端部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本体部间存在第一切断面,所述遮光膜固定连接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本体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遮光膜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分部长度与所述第二分部长度之和为W2,0.5mmW21.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弯折部,相邻两所述第一子弯折部间存在第二切断面,所述遮光膜的所述第一分部固定连接相邻两所述第一子弯折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分部一体连接的第三分部,所述第三分部在所述背光模组出光方向上与所述灯胶至少部分交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部位于所述灯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或,所述第三分部位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1至12之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一侧。
CN202111439961.9A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019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9961.9A CN114019725B (zh)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9961.9A CN114019725B (zh)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9725A CN114019725A (zh) 2022-02-08
CN114019725B true CN114019725B (zh) 2023-11-28

Family

ID=80067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9961.9A Active CN114019725B (zh)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97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7668B (zh) * 2022-07-25 2023-08-2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0431A (zh) * 2006-01-09 2007-07-18 巨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发光元件阵列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源模块
KR20110028142A (ko) * 2009-09-11 2011-03-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의 반사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CN104949011A (zh) * 2015-07-07 2015-09-30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70080321A (ko) * 2015-12-31 2017-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908192A (zh) * 2019-12-17 2020-03-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0431A (zh) * 2006-01-09 2007-07-18 巨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发光元件阵列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源模块
KR20110028142A (ko) * 2009-09-11 2011-03-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의 반사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CN104949011A (zh) * 2015-07-07 2015-09-30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70080321A (ko) * 2015-12-31 2017-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908192A (zh) * 2019-12-17 2020-03-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9725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07205B2 (ja) 面光源装置
US20120063168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frame used therein
JP542658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551556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unit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2596303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526217B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130033898A1 (en) Sprea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JP2014032860A (ja) 面状照明装置
CN113721388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US20100208492A1 (en) Illumin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lluminating apparatus
CN114019725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180031918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868128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US8591091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205170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7157467A (ja)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026713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2051689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5447944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US20160377784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263371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5006455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0033352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641039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54554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