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5966B - 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5966B
CN113995966B CN202111530857.0A CN202111530857A CN113995966B CN 113995966 B CN113995966 B CN 113995966B CN 202111530857 A CN202111530857 A CN 202111530857A CN 113995966 B CN113995966 B CN 113995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rods
supporting
treatmen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08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5966A (zh
Inventor
李朝卫
张君
宋俊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New Area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New Area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New Area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Luoyang New Area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115308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5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5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5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5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5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61N5/0616Skin treatment other than tan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1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 A61B18/2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using la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3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particular body parts
    • A61B2018/00452Skin
    • A61B2018/0047Upper parts of the skin, e.g. skin peeling or treatment of wrink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3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particular body parts
    • A61B2018/00452Skin
    • A61B2018/00476Hair foll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26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64Detai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包括支撑台、底座以及多根支撑杆,支撑杆沿竖向分布,支撑杆的下端与底座通过自适应弹簧弹性连接,支撑杆的中部与支撑台滑动配合,支撑杆的上端用于供患者躺/卧,所有支撑杆的上端能够在患者躺/卧后经患者自身重力和自适应弹簧的配合作用形成贴合患者躯体线条的治疗定位槽;还具有能够复原患者经躺/卧形成的初始的治疗定位槽的复原系统,复原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以及控制器,传感器用于检测初始的治疗定位槽中各个支撑杆的位置,控制器用于收集传感器信息,并控制执行机构驱动支撑杆升降对应的位移。本发明可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舒适性和定位效果,且成品低廉。

Description

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及使 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肤科辅助治疗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皮肤科临床中,各类皮肤疾病如仅通过药物进行治疗,疗效较慢,患者痛苦较大。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通过激光不仅可进行祛斑、祛痣、脱毛、洗纹身治疗,使激光疗法已然成为一种美容手段,而且最近几年采用激光治疗各类血管病变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通过激光进行皮肤科疾病治疗,疗效高、副作用少、使用方便,越来越受到皮肤疾病患者的青睐。在儿科激光治疗中,针对病灶面积较大的患者,通常是由患者直接躺/卧在诊疗床上进行治疗。一方面,因现有的诊疗床通常为平板床,且激光治疗时间较长,导致患者的不适感较强,儿科患者更容易因自制力不足容易因疲劳而产生抖动或晃动,从而导致激光照射范围扩大,产生医疗事故;另一方面,需要多次治疗的患者每次治疗中躺/卧在诊疗床上的位置不能保持一致,难以定位,故每次在患者躺/卧均需要针对患者的位置进行激光照射方向和位置的调整,调整过程较为繁琐。
为了解决前述舒适性差,不具备定位功能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多种定位诊疗床。大部分定位诊疗床均通过低温热塑板实现,即在低温热塑板上形成与患者躺/卧线条相对应的定位槽,通过定位槽对患者的躯体线条进行更好的支撑以提高舒适度,并通过定位槽实现了患者躯体和激光设备间的相互定位,省去了激光治疗设备需要反复多次调整的繁琐操作。但是此类低温热塑板适应性较差,如需要达到较好的舒适且定位效果,需要针对每一个患者单独制作对应的低温热塑板,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成品体积较大,甚至需要仓库专门储存,使用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及使用方法,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舒适性和定位效果,且成品低廉。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包括支撑台、间隔设置在支撑台下方的底座以及设置在支撑台上的多根支撑杆,支撑杆沿竖向分布,支撑杆的下端与底座通过自适应弹簧弹性连接,支撑杆的中部与支撑台滑动配合,支撑杆的上端用于供患者躺/卧,所有支撑杆的上端能够在患者躺/卧后经患者自身重力和自适应弹簧的配合作用形成贴合患者躯体线条的治疗定位槽;
还具有能够复原患者经躺/卧形成的初始的治疗定位槽的复原系统,复原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以及控制器,传感器用于检测初始的治疗定位槽中各个支撑杆的位置,控制器用于收集传感器信息,并控制执行机构驱动支撑杆升降对应的位移。
优选的,传感器为设置在自适应弹簧和支撑杆之间的作用点位置的压力传感器;执行机构包括沿竖向分布的拉杆,拉杆的下端与设置在底座中并用于驱动拉杆沿竖向升降的第一驱动件相连,拉杆的上端设有用于随拉杆下移而拉动支撑杆下降的拉头。
优选的,第一驱动件为数量与支撑杆数量相同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塞杆沿竖向向上分布并与拉杆下端相连。
优选的,支撑杆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一驱动件为数量与支撑杆的行数或列数相同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沿支撑杆的对应行或列分布的动力轴,动力轴上对应支撑杆下方位置均通过电磁离合器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有电磁离合器均与控制器相连并由控制器控制电磁离合器的离合状态,所有支撑杆下端设有丝母并配合安装有丝杠,丝杠上设有与对应位置的主动锥齿轮传动连接的从动锥齿轮。
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的使用方法,由患者经躺/卧于支撑杆上形成特定患者对应的初始的治疗定位槽,在初始的治疗定位槽形成后由控制器将所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作为特定压力存储;
在特定患者的后续治疗准备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拉杆下移,由拉杆拉动对应支撑杆下移,分别使所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拉力信号与特定压力相同后即复原特定患者的治疗定位槽,患者躺/卧于复原的治疗定位槽中进行激光治疗。
优选的,底座包括固定座、设置在固定座上方的弹簧座以及用于驱动弹簧座升降的第二驱动件,自适应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弹簧座上,上端与支撑杆的下端顶触配合;执行机构包括沿竖向分布的顶杆,顶杆的下端与设置在固定座上的通过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的第三驱动件传动连接并由第三驱动件驱动顶杆沿竖向升降,顶杆的上端用于与支撑杆的下端顶触配合;
传感器为设置在顶杆上端的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优选的,在顶杆的上端开设有供接近开关埋设安装的中心槽。
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的使用方法,由患者经躺/卧于支撑杆上形成特定患者对应的初始的治疗定位槽,在初始的治疗定位槽形成后开启第三驱动件驱动所有顶杆上升,任一顶杆上升至与对应支撑杆下端接触后由对应的接近开关产生到位指令并发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停止第三驱动件驱动对应顶杆继续上升并记录驱动该顶杆上升过程中的伺服电机的特定输出角度;
在特定患者的后续治疗准备过程中,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弹簧座下降,使支撑杆随自适应弹簧同步下降;然后由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件按照对应的特定输出角度驱动顶杆上升,由顶杆将对应支撑杆重新顶起后即复原特定患者的治疗定位槽,患者躺/卧于复原的治疗定位槽中进行激光治疗。
本发明的支撑台上设有多根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自适应弹簧与设置在支撑台下方的底座弹性连接,从而可在患者躺/卧于支撑台上后,经患者自身躯体各个部分重量与对应位置的自适应弹簧配合,使患者躯体范围内的支撑杆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并形成供患者定位治疗的治疗定位槽。该治疗定位槽形状与患者躯体相对应,从而使患者躺/卧处得到充分的支撑,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利于患者在长时间的激光治疗中保持静止状态,特别适用于儿科患者的治疗。
本实施例中还具有可将任意患者对应的治疗定位槽还原的复原系统,从而使不同患者均可通过本发明进行激光治疗前的定位。本发明的复原系统不仅定位准确,而且复原过程方便快捷,不占用过多额外空间,特别适用于大型医院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的实施例1初始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患者初次躺/卧于图1中的支撑台上后形成初始的治疗定位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初始状态下,患者再次治疗前通过实施例1中的复原系统再次复原出患者对应的治疗定位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的实施例2初始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患者初次躺/卧于图4中的支撑台上后形成初始的治疗定位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7为实施例2中的复原系统采集信息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初始状态下,患者再次治疗前通过实施例2中的复原系统再次复原出患者对应的治疗定位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为本发明的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的实施例3初始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驱动件,101、驱动电机,102、从动锥齿轮,103、主动锥齿轮,104、电磁离合器,105、动力轴,106、丝杠,2、底座,201、固定座,202、第二驱动件,203、弹簧座,3、下支座,4、自适应弹簧,5、敞口槽,6、拉杆,7、上支座,8、压力传感器,9、拉头,10、让位槽,11、弹性垫,12、万向球头,13、支撑杆,14、限位孔,15、支撑台,16、治疗定位槽,17、接近开关,18、顶杆,19、第三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9所示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的局部,如图所示的,本发明包括支撑台15、间隔设置在支撑台15下方的底座2以及设置在支撑台15上的多根支撑杆13。底座2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支撑台15通过立柱、支架(图中未示出)的固定在底座2上,使底座2的底部和支撑台15的高度不产生变化。其中的支撑台15供患者躺卧,以将待治疗区域向上充分暴露,供医师通过设置在本方一侧的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
本发明中支撑杆13沿竖向分布,在支撑台15上开设有数量与支撑杆13相对应的限位孔14。限位孔14贯穿支撑台15的厚度方向分布,并供支撑杆13的中部滑动配合。限位孔14与支撑杆13之间还通过键槽结构进行转动限位,使支撑杆13仅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竖向方向滑动,而不能产生自转。支撑杆13的下部通过一根自适应弹簧4进行支撑,支撑杆13的上端供患者躺卧挤压配合,从而在患者躺卧于支撑台15上后,与患者躯体向接触部分的支撑杆13分别在对应患者躯体位置的重力和下部自适应弹簧4推力之间达到平衡,使对应患者不同躯体位置的支撑杆13下移特定的位移,进而由所有支撑杆13的顶端共同形成可贴合患者躯体线条形状的治疗定位槽16。患者躯体局部质量大则驱动对应位置的支撑杆13的下降位移大,自适应弹簧4的压缩幅度较大,对于患者具体的大质量局部提供更大的支撑力,并最终通过该治疗定位槽16中的多个支撑杆13对于患者躯体的各个位置进行力量恰当适度的支撑,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因躺卧疲劳产生的乱动乱晃的风险。
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支撑杆13的上端设有采用医用硅胶材质制作的弹性垫11,使支撑杆13形成柔性支撑。且弹性垫11的下部通过万向球头12与支撑杆13上端相接,使弹性垫11可自动适应适应患者躯体各部的角度,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程度。
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实现不同患者均可通过本发明实现与激光治疗设备的快速、准确且低成本的定位,本发明还具有能够复原患者经躺/卧形成的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的复原系统,该复原系统用于在患者初次通过本发明配合激光治疗并形成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后采集相关信息。在后者后续通过本发明进行配合治疗时自动调整各个支撑杆13的位置并复原出对应相同的治疗定位槽16以供患者躺卧。复原系统依托于前述支撑台15、支撑杆13以及底座2的结构设置,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以及控制器。传感器用于检测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中各个支撑杆13的位置信息,控制器用于收集传感器信息,并控制执行机构驱动支撑杆13升降对应的位移,达到复原初始形成的治疗定位槽16的效果。
以下通过三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复原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所示了本实施例的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的初始状态。底座2为一体式空心结构,自适应弹簧4沿竖向分布,自适应弹簧4的下端设有下支座3,下支座3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2的上沿。自适应弹簧4的上端设有上支座7,上支座7抵触在开设于支撑杆13下端位置的敞口槽5的顶部,并通过上支座7对支撑杆13进行支撑。在患者躺卧于支撑杆13上端后,患者的躯体重量即压在自适应弹簧4上,使其压缩产生用于支撑患者躯体重量的向上的推力。
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8设置在上支座7和敞口槽5顶部之间。在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下该压力传感器8仅能够检测到支撑杆13的部分重力。而在患者躺卧于支撑杆13上端后,压力传感器8所测压力数值明显增大,增大部分为患者躯体重力。
本实施例中的执行机构为拉杆6和第一驱动件1。拉杆6贯穿自适应弹簧4分布,其上端穿过自适应弹簧4后插设在开设于支撑杆13中内的让位槽10内,该让位槽10与敞口槽5之间通过孔道相连以供拉杆6上端插入。在拉杆6上端还设有外径大于该孔道的拉头9,从而使拉杆6在受到向下驱动力时刻通过该拉头9拉动支撑杆13下移。第一驱动件1为固定设置在底座2内腔底部位置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数量与支撑杆13和拉杆6的数量相同,与拉杆6一一对应分布于拉杆6的正下方。电动推杆上可身上所的活塞杆沿竖向向上分布,并与对应的拉杆6固定连接,以通过电动推杆提供前述拉杆6下移的动力。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8和电动推杆信号连接,控制器一方面可用于存储特定患者形成的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的模型数据,另一方面用于在患者再次就诊时驱动电动推杆拉动各个拉杆6下移至特定位置,以使各个支撑杆13下移至特定位置,从而再次复原相同的治疗定位槽16。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患者通过激光治疗仪与本实施例的配合进行初次治疗时,在如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下根据治疗区域选择躺/卧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上的支撑杆13对应患者躯体的部分即产生不同程度的下移,使对应的自适应弹簧4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并使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不同的压力数值。由患者自己选择调整至舒适姿态后保持静止,从而如图2所示的由所有支撑杆13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凹陷形成一个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患者可直接在该治疗定位槽16中配合治疗。图2中位于左侧的支撑杆13未在患者躯体范围之内,未受到患者躯体重力作用,与初始状态相比未产生向下位移;中间的支撑杆13对应患者躯体重量较轻的位置,产生向下的小幅度位移;右侧的支撑杆13对应患者躯体重量较重的位置,产生向下的较大幅度的位移(以上三根支撑杆13仅用于说明支撑杆13自身产生位移与患者不同对应位置的区别,其所形成的治疗定位槽16并不代表真实治疗定位槽16的形状)。此时由控制器将所有压力传感器8所测得的压力值作为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的模型数据进行保存。
在患者再次需要通过本实施例配合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时,在如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下,由控制器直接驱动第一驱动件1拉动所有拉杆6下移,待拉杆6上的拉头9与让位槽10底部相接触后即拉动对应的支撑杆13下移,使压力传感器8所检测到的压力增加,且压力传感器8将所测压力数值实时上传控制器。一旦压力传感器8所检测到的压力数值与前述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的模型数据中的压力值相同后,即停止对应的第一驱动件1,对应的支撑杆13即在拉杆6的拉力作用下复原至与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中相对应的位置。直至所有支撑杆13均在对应拉杆6作用下复原至与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中相对应的位置后,即如图3所示的在支撑台15上复原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患者可再次躺/卧于该治疗定位槽16内进行定位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初次治疗过程中,为进一步发挥治疗定位槽16的作用,尽可能避免患者乱动,可在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产生且由控制器保存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的模型数据后,由控制器直接控制第一驱动件1驱动各个拉杆6下移,带拉杆6上的拉头9下压对应让位槽10的底部使对应的压力传感器8压力增大后即停止第一驱动件1,从而通过拉杆6将本实施例直接形成如图3所示状态。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体结构相同,区别在于底座2和复原系统。
底座2由位于下方的固定座201和位于上方的弹簧座203构成,固定座201直接或通过立柱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弹簧座203通过第二驱动件202相对于固定座201可升降分布。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件202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固定座201上,气缸的活塞杆与固定座201相连,从而通过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对弹簧座203进行升降控制。本实施例中的自适应弹簧4的上下两端同样分别设有上支座7和下支座3。下支座3通过螺钉固定在弹簧座203上,上支座7的上沿顶触于对应支撑杆13的下端面上,在患者躺卧于支撑台15上后,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由患者躯体重量和自适应弹簧4配合形成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
本实施例中的复原系统中的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座201上的第三驱动件19和由第三驱动件19驱动升降的顶杆18,第三驱动件19和顶杆18的数量均与支撑杆13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第三驱动件19为由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塞杆沿竖向向上分布。顶杆18同样沿竖向分布,其下端与电动推杆的活塞杆固定,上端可依次穿过弹簧座203、下支座3和上支座7上后顶触支撑杆13。在弹簧座203、下支座3以及上支座7上分别开设有沿竖向分布的穿孔,三个穿孔沿竖向照应重合分布。
本实施例中的复原系统中的传感器为接近开关17,接近开关17埋设在开设于支撑杆13上端中心位置的中心槽内。接近开关17的顶沿略低于顶杆18顶沿设置,使得在支撑杆13由第三驱动件19作用下上移至顶触支撑杆13下端后,接近开关17在不触碰到支撑杆13下端时即产生到位信号并传送至控制器。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患者通过激光治疗仪与本实施例的配合进行初次治疗时,在如图4所示的初始状态下根据治疗区域选择躺/卧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上的支撑杆13对应患者躯体的部分即产生不同程度的下移,使对应的自适应弹簧4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由患者自己选择调整至舒适姿态后保持静止,从而如图5所示的由所有支撑杆13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凹陷形成一个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此时由控制器控制所有第三驱动件19驱动顶杆18上移,顶杆18的上端即穿过开设于上支座7上的穿孔后顶触于支撑杆13的下端。如图6所示的,在定杆上端顶触至支撑杆13下端后接近开关17即将到位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收到到位信号后即关闭对应的第三驱动件19,患者可直接通过形成的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配合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同时由控制器记录由图4-图6过程中对应的第三驱动件19中的伺服电机的输出角度并保存为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的模型数据。
在患者再次需要通过本实施例配合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时,在如图4所示的初始状态下,首先由第二驱动件202驱动弹簧座203下移至图7所示状态,在自适应弹簧4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使支撑杆13自身重力作用下下移足够的距离。然后由控制器启动第三驱动件19驱动所有顶杆18上升,至第三驱动件19的输出角度达到前述模型数据中的输出角度即停止,从而使任意顶杆18的上升高度均与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中的高度一致,即如图8所示的再次复原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患者可再次躺/卧于该治疗定位槽16内进行定位治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体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用于驱动拉杆6的第一驱动件1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13在支撑台15上呈矩形阵列式分布,如图9所示的,第一驱动件1为数量与支撑杆13的行数或列数相同的驱动电机101,驱动电机101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沿支撑杆13的对应行或列分布的动力轴105,动力轴105上对应支撑杆13下方位置均通过电磁离合器104连接有主动锥齿轮103,所有电磁离合器104均与控制器相连并由控制器控制电磁离合器104的离合状态,所有支撑杆13下端设有丝母并配合安装有丝杠106,丝杠106上设有与对应位置的主动锥齿轮103传动连接的从动锥齿轮102。即可在电磁离合器104接合主动锥齿轮103和动力轴105的状态下,将动力轴105的转动力矩传递至丝杠106上,从而由转动的丝杠106驱动带有丝母的支撑杆13沿竖向移动。为避免支撑杆13随丝杠106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3上与让位槽10和敞口槽5之间的连通孔处通过键槽结构配合安装,避免支撑杆13转动。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形成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并由控制器将所有压力传感器8所测得的压力值作为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的模型数据进行保存后,在患者再次需要通过本实施例配合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时,由控制器直接控制驱动电机101转动以使驱动电机101驱动动力轴105转动。此时所有电磁离合器104处于接合状态,即通过对应的主动锥齿轮103和从动锥齿轮102的配合驱动对应的丝杠106转动,从而驱动所有拉杆6下移。待拉杆6上的拉头9与让位槽10底部相接触后即拉动对应的支撑杆13下移,使压力传感器8所检测到的压力增加,且压力传感器8将所测压力数值实时上传控制器。一旦压力传感器8所检测到的压力数值与前述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的模型数据中的压力值相同后,即控制对应的电磁离合器104分离,断开对应的主动锥齿轮103与动力轴105的动力传输,使对应的支撑杆13在拉杆6的拉力作用下复原至与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中相对应的位置。直至所有支撑杆13均在对应拉杆6作用下复原至与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中相对应的位置后,即在支撑台15上复原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患者可再次躺/卧于该治疗定位槽16内进行定位治疗。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例如可将实施例3中的第一驱动件应用于实施例2中得出新的技术方案和对应的使用方法。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台(15)、间隔设置在支撑台(15)下方的底座(2)以及设置在支撑台(15)上的多根支撑杆(13),支撑杆(13)沿竖向分布,支撑杆(13)的下端与底座(2)通过自适应弹簧(4)弹性连接,支撑杆(13)的中部与支撑台(15)滑动配合,支撑杆(13)的上端用于供患者躺/卧,所有支撑杆(13)的上端能够在患者躺/卧后经患者自身重力和自适应弹簧(4)的配合作用形成贴合患者躯体线条的治疗定位槽(16);
还具有能够复原患者经躺/卧形成的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的复原系统,复原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以及控制器,传感器用于检测初始的治疗定位槽(16)中各个支撑杆(13)的位置,控制器用于收集传感器信息,并控制执行机构驱动支撑杆(13)升降对应的位移;
传感器为设置在自适应弹簧(4)和支撑杆(13)之间的作用点位置的压力传感器(8);执行机构包括沿竖向分布的拉杆(6),拉杆(6)的下端与设置在底座(2)中并用于驱动拉杆(6)沿竖向升降的第一驱动件(1)相连,拉杆(6)的上端设有用于随拉杆(6)下移而拉动支撑杆(13)下降的拉头(9);
支撑杆(13)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一驱动件(1)为数量与支撑杆(13)的行数或列数相同的驱动电机(101),驱动电机(101)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沿支撑杆(13)的对应行或列分布的动力轴(105),动力轴(105)上对应支撑杆(13)下方位置均通过电磁离合器(104)连接有主动锥齿轮(103),所有电磁离合器(104)均与控制器相连并由控制器控制电磁离合器(104)的离合状态,所有支撑杆(13)下端设有丝母并配合安装有丝杠(106),丝杠(106)上设有与对应位置的主动锥齿轮(103)传动连接的从动锥齿轮(102)。
CN202111530857.0A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13995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0857.0A CN113995966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0857.0A CN113995966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5966A CN113995966A (zh) 2022-02-01
CN113995966B true CN113995966B (zh) 2023-12-01

Family

ID=79932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0857.0A Active CN113995966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596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20967U (zh) * 2016-07-07 2017-04-26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可移动式躺卧姿势可调的放疗科医师专用放疗固定装置
CN108159575A (zh) * 2016-12-07 2018-06-15 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辅助摆位的方法、系统和身形记忆床垫
KR20180108980A (ko) * 2017-03-24 2018-10-05 신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환자 맞춤형 자동 방사선 검사 테이블
CN109621234A (zh) * 2019-01-02 2019-04-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任意曲面放射治疗床系统
KR20210063603A (ko) * 2019-11-25 2021-06-02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방사선 치료에서 환자 자세를 자동 제어하기 위한 동적 카우치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2202B2 (en) * 2002-03-12 2004-06-01 B. Thomas Jones Support system having telescoping columns
DE102004021972A1 (de) * 2004-05-04 2005-12-01 Siemens Ag Patientenliege und Verfahren zur reproduzierbaren Positionierung und Lagerung eines Patiente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20967U (zh) * 2016-07-07 2017-04-26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可移动式躺卧姿势可调的放疗科医师专用放疗固定装置
CN108159575A (zh) * 2016-12-07 2018-06-15 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辅助摆位的方法、系统和身形记忆床垫
KR20180108980A (ko) * 2017-03-24 2018-10-05 신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환자 맞춤형 자동 방사선 검사 테이블
CN109621234A (zh) * 2019-01-02 2019-04-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任意曲面放射治疗床系统
KR20210063603A (ko) * 2019-11-25 2021-06-02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방사선 치료에서 환자 자세를 자동 제어하기 위한 동적 카우치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5966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7012B2 (en) Health-regain device and system thereof
CN107334572B (zh) 一种颈椎牵引装置
CN205145027U (zh) 座椅可移动式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装置
CN108721088B (zh) 一种基于分区控制的自动化按摩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05126722U (zh) 下肢功能康复训练机器人
CN209827408U (zh) 按摩床
CN106539662A (zh) 下肢功能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10787006A (zh) 一种基于眼球驱动与调节的新型电动病床
KR102066170B1 (ko) 물리치료용 침대
CN109330818B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的缓解神经痛的按摩椅
CN113995966B (zh) 一种儿科用舒适且易于定位的皮肤科激光治疗配合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938983B (zh) 一种柔性腰椎理疗按摩仪
CN2354541Y (zh) 万能病床
CN220344625U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腰背支撑的病床
CN206730028U (zh) 颈椎牵引装置
CN110393663A (zh)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装置
CN113040996B (zh) 一种智能测角多功能颈椎病辅助治疗椅
CN114948592A (zh) 一种膝关节康复设备
CN208582661U (zh) 一种神经内科诊疗床
CN114432077A (zh) 一种缓解疼痛的物理与心理理疗设备
CN107080680B (zh) 人体椎间盘突出膨出治疗机
CN201847807U (zh) 变角式腰椎牵引椅
CN111530030A (zh) 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CN201067452Y (zh) 智能颈、腰、椎间盘复位机
CN115475357B (zh) 一种卧床患者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