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3575A - 体内引导构件 - Google Patents

体内引导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3575A
CN113993575A CN202080039180.8A CN202080039180A CN113993575A CN 113993575 A CN113993575 A CN 113993575A CN 202080039180 A CN202080039180 A CN 202080039180A CN 113993575 A CN113993575 A CN 113993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member
base body
line
intracorporeal
l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91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哈维瑞驰
C·迈尔-科贝
M·哈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life OHG
Original Assignee
Corlife OH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life OHG filed Critical Corlife OHG
Publication of CN113993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35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247Semi-permanent or permanent transcutaneous or percutaneous access si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 A61M60/8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of 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 A61M60/871Energy supply devices; Converters therefor
    • A61M60/88Percutaneous c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247Semi-permanent or permanent transcutaneous or percutaneous access si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body
    • A61M2039/025Semi-permanent or permanent transcutaneous or percutaneous access si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body through bones or teeth, e.g. through the sku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247Semi-permanent or permanent transcutaneous or percutaneous access si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body
    • A61M2039/0261Means for anchoring port to the body, or ports having a special shape or being made of a specific material to allow easy implantation/integration in the bo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rosthese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生物内引导医疗设备的管线的体内引导构件(1)。在此,所述引导构件(1)具有基体(2),所述基体具有用于接收和引导所述管线的管线通道(3)。为了以更容易且更保护组织的方式将引导构件(1)固定在生物的身体中,提出:所述基体(2)在其周缘上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贴靠面(4、4b),所述贴靠面构造用于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所述生物的骨骼结构上。例如,所述引导构件(1)能够作为肋间的引导构件(1)夹紧在生物的两个肋弓之间,以便容易且可靠地保持和引导被敷设通向生物的心脏的管线。

Description

体内引导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生物内引导医疗设备的管线的体内引导构件。在此,所述引导构件具有基体,所述基体具有用于接收和引导所述管线的管线通道。
背景技术
这种引导构件用于引导、保持和固定医疗产品的位于生物身体中的线缆、软管、小管或者别的管线。例如,一些已植入的医疗设备需要永久的能源供应装置,该能源供应装置通常在体外提供并且持续地佩戴在身体上。
在此,作为具体的示例能够提到植入的人工心脏系统。人工心脏与外部控制装置/能源供应装置之间的连接(也被称为传动线)从控制装置出发通过皮肤传导到生物身体中。通常,该传动线包含能量供应管线和用于交换例如传感器数据和测量数据或者控制命令的控制或数据管线。
引导构件尤其设置用于经皮引导的管线。这种管线被引导穿过生物的皮肤。在这种应用中提出,管线的出口部位被皮肤包覆,以便皮肤能够在管线上、优选还在引导构件上愈合(anwachsen)并且形成感染屏障。
通常,制造商选择有利于在皮肤上的愈合的并且因此构成密封的封闭部的管线表面。然而,为此不允许在管线上施加拉伸载荷,因为管线的运动阻止愈合。管线能够固定在皮肤上,例如借助锚固在石膏上的塑料翼。原则上应注意,尤其是管线的经肌肉的
Figure BDA0003376213980000011
和/或皮下的通路容易受到感染。
US 10,105,537 B2公开了一种用于起搏器线缆的线缆支架。该支架在肋间的区域中、即在生物的两个肋骨之间固定(例如旋紧或者缝合)在肌肉组织中或者上。该支架应该阻止起搏器线缆的不期望的位置改变
Figure BDA0003376213980000012
并且使该起搏器线缆相对于线缆引导穿过的肌肉电绝缘。
US 2006/0025826 A1示出一种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其具有能够伸缩的管线。该设备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引导通道,管线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布置在该引导通道中,以便因此能够实现长度补偿和壳体的更自由的定位。该壳体能够以与病人的肋骨平行并且在肋骨之间的方式布置在肋间,以增加佩戴舒适性。为此,该壳体能够纵长地并且弯曲地实施。
从US 2018/0272122 A1中获知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该器械能够紧固在肋间的肌肉组织上。为此,该器械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纵长的锚结构,所述锚结构能够导入到肌肉组织中并且由此将该器械锚固在其预确定的肋间的位置处。该器械能具有凸起的形状,以便能够齐平地布置在肌肉组织上。
在US 2004/215303 A1中说明了用于植入式生物医疗管线的电接头的触点。这是生物相容的导电的接触接头,所述接触接头例如环形地围绕要附接的导体。
US 2011/009933 A1涉及一种具有植入式器械的植入式电刺激系统,该器械具有用于一个或者多个电极管线的引导通道。
在US 2011/004286 A1中提出一种具有管线的植入式心脏器械,其中,例如实施为脉冲发生器或者除颤器的心脏器械布置在病人的胸腔或者腹壁中,并且所述管线被引导通向心脏。为了加固管线和减轻管线的拉力,区段地设置有坚硬的管线通道,该管线通道具有例如四个用于导体线的开口。
发明内容
在这个背景下,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能够以更容易且更保护组织的方式固定在生物的身体中。该引导构件尤其还应适用于引导经皮伸展的管线。
该任务通过本类属的引导构件解决,其中,该引导构件的基体在其周缘上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贴靠面,所述贴靠面构造用于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生物的骨骼结构上。
形状锁合的贴靠被理解为呈引导构件和骨骼结构的相互配合的形式的连接,其中,引导构件和骨骼结构由于其形状而不彼此松开。在此,引导构件和骨骼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彼此“挡道”,从而使得它们相互支撑。
在力锁合的贴靠的情况下,由于在两个部件之间起作用的静摩擦,阻止引导构件与骨骼结构之间的相互移动。只要所述静摩擦不被外部的力作用克服,该构件和该骨骼结构就摩擦锁合地相互粘附。
因此,基体能够一方面通过其形状、另一方面通过其表面保持在骨骼结构上,所述形状例如区段地示出骨骼结构的负轮廓或者侧凹,所述表面例如具有高的静摩擦系数。自然也能够设想由形状锁合和力锁合的贴靠的组合。
形状锁合例如能够通过引导构件的至少区段地弯曲的形状与肋骨弯曲的共同作用来提供。在此,引导构件的头部和尾部面的相应切口能够增加形状锁合。
根据本发明,占据基体表面的至少一个区段的贴靠面构造用于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骨骼结构上。该贴靠面还能够环绕地设置在基体的周缘上或者划分为多个单个的、在空间上彼此间隔开的贴靠面。即,不必将整个基体都构造用于贴靠在骨骼结构上。
骨骼结构被理解为生物的抗压且抗拉伸的器官,所述器官是该生物的骨架的一部分。在此,该骨骼结构能够是单个骨骼或者还能够是多个骨骼或者骨骼连接部,例如关节。优选地,骨骼结构是肋骨结构,例如生物的胸腔的肋骨结构,其中,该肋骨结构能够通过单个肋骨或者多个、尤其是两个相邻的肋骨构成。
原则上,作为管线也可考虑刚性的管线,但尤其是柔性的或者至少区段地柔性的管线、即柔韧的和/或弹性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适合用于引导介质或者设计为能量供应和/或数据管线。为了进行能量供应或者数据传导,这些管线例如能够包含电导体(例如金属线),但是也能够包含光学导体(例如光波导体)。例如软管、小管或者导液管可考虑作为引导介质的管线,所述软管、小管或者导液管例如引导气体和气体混合物(例如空气)或者液体(例如体液或者医疗溶液)。也能够将多个导体设置在将这些导体集束的管线中,例如具有多个在其中被引导的电导线(例如能源供应或者数据管线)的线缆或者软管。
通常,该管线与医疗设备连接,该医疗设备例如能够实施为人工心脏系统的控制装置、透析机或者人工呼吸机。原则上,能够设想多种多样的能够经由管线与生物的内部器官连接的医疗设备。所述医疗设备不必是永久地佩戴在生物身体上的设备,而是必要时也只是定期地或者不定期地附接到管线上的设备。然而,管线本身优选永久地并且不只是暂时地敷设在相关的生物中,从而使得引导构件也设置用于长期使用。
在本申请中,“生物”优先被理解为人类或者动物,借助根据本类属的医疗设备进行的医学治疗可考虑用于人类或者动物。
根据本发明的引导构件具有基体,该基体限定该引导构件的重要的三维延展尺度和形状。原则上,基体能够具有规则的或者对称的基本形状,例如球形、长方体形、柱形、正六面体形或者平截头棱椎体形。然而,同样能够设想不规则的、四边形的和不对称的基本形状。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引导构件具有梯形的底面,在引导构件的安装状态中,该梯形的底面的窄侧能够是优选面向脊背侧的。最后同样重要的是,尤其是在根据本发明设置的基体在生物的骨骼结构上的贴靠方面,基体的形状和延展尺度取决于体内确定位置的几何形状特性。
不管基体的基本形状如何,所述基体具有用于接收和引导所述管线的管线通道。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这种管线通道能够实施为穿过基体的贯通孔,从而构成具有圆形引导横截面的管线通道。然而,当然也能够设想具有别的、例如矩形的或者半圆形的引导横截面的管线通道。优选地,管线通道穿过基体的内部,以便确保高的引导稳定性。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设想管线通道布置在基体的周缘上,例如呈一个适合的槽或者引导孔眼的形式,所述适合的槽或者引导孔眼阻止管线从基体上松脱。
应注意的是,在本申请中,“一个”不应被理解为数词。因此,原则上,在基体或者说引导构件中也能够设置有多个管线通道,以便能够保持和固定多个不同的管线。尤其是,能够设置有多个以不同方式构造的管线通道,所述管线通道例如具有不同的直径。
大量原型的和改型的生产工艺可考虑用于制造基体。例如,基体能够特别容易通过铸造或者压制工艺或者高度个性化地通过增材生产工艺(例如3D打印工艺)或者建模工艺来制造。在此,能够在制造工艺中就已经考虑补偿基本形状的结构(例如管线通道),以便在尽可能少的制造步骤中制造具有期望的几何形状要求的引导构件。
借助根据本发明的引导构件,第一次能够快速且容易地将该引导构件通过贴靠在一个或者多个骨骼结构上而固定(例如夹紧)在生物身体中的预定部位上。因此,不需要附加的连接器件(例如尤其是螺钉或者外科手术线)来安装引导部件。此外,避免或者至少减小在组织、皮肤和骨骼上的伤害,因为引导构件不必强制性地旋紧或者缝合到这些组织、皮肤和骨骼上。因此,这是一种原则上能够以微创方式植入的引导构件。此外,贴靠在骨骼结构上的引导构件以更稳定的方式、尤其是以位置和姿态更稳定的方式布置,因为该引导构件支撑在相对较固定的或者姿态固定的骨骼结构上。
引导构件能够由于其力锁合的和/或形状锁合的固定而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寸,从而使得与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相比,仅需要小的组织切口(Gewebeschnitt)来植入所述引导构件。
引导构件尤其还适合用于引导经皮伸展的管线,因为该引导构件能够通过其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骨骼结构上而直接定位在皮肤下方并且安全地保持在那里。
在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基体具有至少两个贴靠面,所述贴靠面构造用于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生物的骨骼结构上并且所述贴靠面彼此对置。因此,两个贴靠面彼此间隔开,更确切地说,使得所述贴靠面构造在不同的平面中或者基体的不同侧上。例如,贴靠面能够构造在基体的上侧和下侧上和/或构造在基体的左侧或者右侧上。关于在插入到生物身体中的引导构件的情况下的解剖学方向名称,贴靠面能够例如布置在基体的头部和尾部平面上和/或布置在基体的背部平面和腹部平面上。因此,原则上,这种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引导构件能够固定在生物的两个彼此对置的骨骼结构之间。这例如有利于在骨骼结构之间力锁合地夹住。为此,例如两个贴靠面之间的间距的尺寸能够稍微大于设置用于贴靠的骨骼结构之间的间距,从而过盈配合有利于将引导构件力锁合地保持在骨骼结构之间。也能够通过拱曲地实施贴靠面(例如头部贴靠面或者尾部贴靠面)来产生过盈
Figure BDA0003376213980000051
原则上,当然也能够将贴靠面的形状构型为,例如构型为设置用于贴靠的骨骼结构的负轮廓或者侧凹,使得产生引导构件在骨骼结构上的形状锁合。通过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对置的贴靠面的实施方式,改进引导构件在生物中的预定部位上的保持。此外便于进行定位,因为多个贴靠面与相对应的骨骼结构更清楚地限定引导构件的定位可行性。
在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引导构件构造为肋间的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的基体具有头部贴靠面,该头部贴靠面设置用于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生物的位于头部的肋骨上,并且该引导构件的基体具有尾部贴靠面,该尾部贴靠面设置用于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生物的位于尾部的肋骨上。因此提出,引导构件能够定位在两个相邻的或者说彼此对置的肋骨之间,所述肋骨中的一个肋骨形成上肋骨或者说位于头部的肋骨,另一个肋骨形成下肋骨或者说位于尾部的肋骨。
当然,引导构件在此不必在肋骨的整个长度上都贴靠在该肋骨上。更确切地说,原则上提出,引导构件贴靠在相应的肋骨的子区段上。有利地,基体的头部贴靠面和尾部贴靠面匹配于在引导构件的在肋骨上的贴靠区域中的肋骨形状并且为此例如实施为凹形,以便能够贴靠到肋弓的凸状的形状上并且因此产生形状锁合。引导构件的高度相应于设置用于贴靠的肋骨区段彼此之间的间距。替代地或者附加地,引导构件的轻微的过盈配合是有利的,以便能够施加足够的夹紧力到邻近的肋骨区段上。然而,过盈量不应选择得过高,以免在生物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压迫感和异物感或者甚至对组织、骨骼结构或者引导构件造成损坏,并且以免在将引导构件插入时需要过大的力气。所说明的作为肋间的引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肋骨结构特别多地适合用作用于引导构件的贴靠面的贴靠对。在此,植入引导构件者能够相对自由且个性化地决定需要在哪些肋弓之间并且在哪个位置上放置该引导构件,因为肋骨结构构造得相对较规则并且多个肋骨对能够被考虑作为用于引导构件的贴靠对。此外,这种实施方式对于与心脏有关的医疗应用而言是有利的,因为管线能够借助引导构件以靠近心脏的方式保持在生物的胸腔中。由此,作用到管线上的、靠近心脏的压力和拉力被引导构件接收,并且以机械的方式减轻医疗设备的位于心脏上的部件的负荷。
此外,引导构件的这种匹配于生物的肋骨结构的实施方式特别适合用于经皮引导的管线,因为引导构件能够以紧接在管线的皮肤通道后面的方式放置在肋骨上,从而有利于管线的和/或引导构件的愈合。
根据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引导构件多件式地由多个引导构件部件构成。特别优选地,引导构件在此两件式地实施,即由两个引导构件部件构成。尤其是,引导构件在此能够由两个半部组成。引导构件的分割平面例如位于管线通道的平面中。因此,在引导构件部件中的每个引导构件部件上模制有该管线通道的一部分,从而使得通过组装引导构件部件才闭合该管线通道。由此可行的是,以特别轻柔的方式围绕已经敷设在生物身体中的管线来布置引导构件,而不必使该管线从管线端部起穿过闭合的引导构件。因此,还产生可加装性的优点,因为在已经愈合的管线的情况下还能够植入引导构件本身。在实践中,有时还不能一次性地使管线穿过引导构件,因为管线能够具有插头,该插头的横截面明显比管线宽。设置更大的、管线连同插头一起能够被引导穿过的管线通道,会在管线通道中可靠地保持和固定管线方面带来缺点。相反,由于引导构件的多件式、尤其是具有穿过管线通道的分割平面的引导构件的多件式,能够以优化的方式使管线通道匹配于管线的横截面或者直径。
有利的是,多件式引导构件的引导构件部件具有用于建立彼此之间的尤其能够松脱的连接的连接器件。这尤其是优选直接模制在引导构件部件上的、尤其是与这些引导构件部件一件式构造的连接器件,从而不需要准备附加的、单独的连接器件,例如螺钉。尤其是,这是用于建立插接连接、锁止连接或者卡夹连接的连接器件。因此,一个引导构件部件能够具有锁止鼻,并且另一个引导构件部件能够具有锁止开口,该锁止鼻能够锁定在该锁止开口中。通过上述连接器件,引导构件部件能够特别快速且简单地并且尤其无工具地插接在一起并且还能够再次彼此松开,例如为了更换该引导构件。引导构件部件能够围绕待保持的管线定位,并且随后能够简单地通过闭合锁止连接而相互连接,而管线不必在其整个长度上都被引导穿过已经组装的引导构件部件的管线通道。优选地,至少一个连接器件布置在引导构件的腹部平面或者腹部面上。由此,在从生物的腹部侧起进行的植入的情况下,能够确保连接器件的更好的可接触性和可操作性。
有利地,引导构件的基体具有围绕基体的头尾中轴线弯曲的基本形状。因此,在引导构件的已插入的状态中,中轴线从头部方向朝向尾部方向伸展或者说反过来。在此,所述弯曲尤其跟随该引导构件的贴靠面所贴靠的骨骼结构的弯曲。例如,在肋骨的情况下,这个弯曲在水平方向上看以弧线的形式伸展,该引导构件在其形状方面能够跟随该弧线。因此,引导构件通过弯曲的基本形状更好地匹配于肋骨的走向或者类似的骨骼结构的走向,从而进一步改进对引导构件的保持。在此需注意,在水平方向上观察,肋骨的弯曲的走向不能够等同于肋骨的弯曲的横截面,该引导构件例如通过贴靠面的凹形轮廓将该肋骨纳入考虑。
根据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管线通道在基体的腹部表面与基体的背部表面之间伸展。因此,在从内部器官朝向人在腹部侧或者脊背侧上的皮肤的方向最短的路径上引导管线。此外,这个特征还支持如下实施方式,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引导构件定位在头部骨骼结构与尾部骨骼结构之间,从而使得引导通道在其入口或者出口处不被骨骼结构阻塞或者妨碍。
有利的是,用于接收和引导管线的管线通道实施为穿过基体的倾斜孔。因此,在引导构件已插入到身体中的状态中,管线通道既不严格垂直地、也不水平地伸展。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能够特别少地、甚至不能够观察到管线转向部,从而使得有意的拉力减轻被最大化。此外,在管线通道的入口或者出口上不发生管线的卡住,并且尤其不发生管线的折弯,从而防止在通过引导构件引导时损坏管线。通过这种方式,可靠地避免线缆断裂或者线缆折弯。此外,在经皮引导的管线的情况下,能够靠近皮肤地敷设管线的体外区段。在此,管线的体外区段以及体内区段不弯曲或者仅微小地弯曲,从而使得不施加或者仅施加小的力到出口部位上。这有利于组织快速地痊愈和愈合到管线和/或引导构件上。
有利地,管线通道区段地具有横截面缩窄部。替代地或者附加地,基体的固定结构伸入到管线通道中。这种固定结构例如能够通过粒结、材料尖端、横向接片或者类似的材料凸起构成。通过这种方式,有针对性地或者说根据需要固定管线通道内的管线并且减轻该管线的拉力。因此,减少或者阻止管线的不期望的移位并且增大管线的拉伸稳定性。
优选地,基体具有与基体一件式成型的紧固结构。紧固结构尤其能够设置在横向的面上、即尤其在引导构件的腹部或者背部表面上,以便于引导构件的固定。紧固结构能够例如围绕线缆通道布置在线缆通道的外围面上。这种紧固结构例如能够是一个或者多个孔眼,从而使得引导构件能够根据需要附加地缝合到并且因此固定到周围的组织(例如肌肉、筋膜、皮肤或者脂肪组织)上或者周围的或者邻近的骨骼结构上。也能够设想其他紧固结构,例如夹子元件或者弹簧元件。总而言之,通过紧固结构改进引导构件在生物身体中的经设置的位置处的保持,其中,紧固结构与基体的一件式简化该引导构件的制造。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基体在管线通道的区域中具有腹部紧固齿圈。在经皮引导的管线的情况下,紧固齿圈用于将皮肤固定在引导构件上,从而能够实现密封的封闭。
在一种有利的构型中,基体具有至少一个紧固开口。所述紧固开口优选是贯通孔,通过这种紧固开口能够根据需要引导紧固器件,例如线或者螺钉,以便在需要时将引导构件的基体附加地与组织或者骨骼结构连接,例如将引导构件旋紧到骨骼结构上。例如,当在管线或者引导构件上的预期的机械负载能够短暂地高于引导构件在骨骼结构上的力锁合的和/或形状锁合的贴靠的极限力并且因此应该对引导构件的保持进行附加地支持时,这种附加的连接是有意义的。
在当前情况下,紧固结构、保持结构或者固定结构被理解为材料添加(Materialzusatz),而紧固开口伴随着材料留空(Materialaussparung)。
有利的是,一个或者多个贴靠面构造为至少区段地在基体的周缘上伸展的一个槽或者多个槽。原则上,这基本上相当于贴靠面的凹形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观察的贴靠面的形状限定具有相应的侧壁的槽底。这种槽能够设置在基体的整个周缘上,从而在引导构件植入时能够实现该引导构件的更自由的取向。然而,例如两个彼此对置的贴靠面也能够构造为槽。将贴靠面实施为一个槽或者多个槽,简化引导构件的制造,改进该引导构件的配合形状,便于在骨骼结构上按压或者压入或者说夹紧或者夹住引导构件,并且在定位引导构件时提高个性化自由度。一个槽或者多个槽的特别的优点在于,位于骨骼结构上的管(例如血管、如肋间动脉)以无挤压的方式接收在槽中,从而使得引导构件不妨碍骨骼结构上的血液循环。
优选地,至少一个保持结构布置在一个槽或者多个槽的槽底上、尤其与基体一件式成型。这例如能够是模制的粒结或者横向接片。粒结例如能够构造为具有棱锥基本形状或者圆锥基本形状的尖的粒结。该保持结构附加地固定引导构件以防相对于骨骼结构移位,其方式是,该保持结构例如增加在两个贴靠对之间相互作用的表面并且因此增加产生的摩擦力。
引导构件的表面特性应该至少在贴靠面上、然而优选在整个引导构件上具有尽可能高的粗糙度,其方式是,例如提供以机械或者化学的方式变粗糙的表面。由此能够实现引导构件的更好的长入,并且促进在肋骨上的位置稳定性。在各个面(例如尾部贴靠面)上的粗糙度也能够通过尖端(例如圆锥形的或者棱锥形的材料凸起)来提高。粗糙度增加静摩擦系数,并且因此增加引导构件与邻近的结构的能够实现的力锁合。
根据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管线通道的直径相当于要被管线通道接收的管线的直径。通过伴随出现地齐平地在管线通道中引导管线,尤其阻止液体或者组织进入到管线通道中,使得不会发生组织挤压或者液体积聚。因此,由此也减少引导构件处的受伤危险和发炎危险。此外,已经通过将管线摩擦锁合地接收在管线通道中实现管线的位置固定,以防轴向移位。
在一种有利的构型中,引导构件由生物相容的原料、尤其是由生物相容的金属或者塑料制成。由此,在实现引导构件的高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同时,实现高的材料兼容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实施例借助附图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附图以示意性方式示出:
图1——在已插接在一起的状态中两件式引导构件的背部俯视图;
图2——在已插接在一起的状态中两件式引导构件的背部透视图;
图3——在已插接在一起的状态中两件式引导构件的尾部视图;
图4——在已插接在一起的状态中两件式引导构件的侧视图;
图5——在已插接在一起的状态中两件式引导构件的另一侧视图;
图6——具有彼此分开的引导构件部件的两件式引导构件的背部透视图;
图7——具有彼此分开的引导构件部件的两件式引导构件的腹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引导构件1的多件式、即两件式实施方式,该引导构件由两个以能够松脱的方式相互连接的引导构件部件5a、5b构成。引导构件1确定用于在生物身体中引导、保持和固定医疗设备的一个或者多个未示出的管线。为此,引导构件1具有在其他附图中示出的贴靠面4,所述贴靠面构造用于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生物的骨骼结构上。由此能够快速且简单地将引导构件1通过贴靠在一个或者多个骨骼结构上而固定(例如夹紧)在生物身体中的预定部位上。示出的引导构件1尤其设置用于作为肋间的引导构件1布置在生物的两个相邻的或者说彼此对置的肋骨之间。关于引导构件1的植入状态,在图1中涉及的是引导构件1的背部的、即面向生物的背部的视图。能够看出在横截面中构造为大致矩形的基体2以及实施为倾斜的贯通孔的管线通道3,该管线通道基本上居中地伸展穿过基体2。由于该倾斜孔,能特别少地、甚至不能观察到管线转向部,从而使得有意的拉力减轻被最大化。此外,在管线通道3的入口或者出口处不发生管线的卡住,并且尤其不发生管线的折弯,从而防止在通过引导构件1引导时损坏管线。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管线通道3从基体2的腹部表面8伸展至基体2的背部表面9。基体2的头尾中轴线7伸展穿过基体2,基体2围绕该头尾中轴线略微弯曲,如尤其在图3中可见。另外,从图1中能够看出与基体2一件式成型的紧固结构10,所述紧固结构呈总共八个孔眼的形式,所述孔眼布置在基体2的背部表面9上并且例如能够实现将引导构件1缝合到骨骼结构、皮肤结构或者组织结构上。由此,根据需要,实现将引导构件1附加地保持在生物身体中的预定位置上。另外,在图1中总共示出基体2中的四个紧固开口11,例如线或者螺钉能够被引导穿过所述紧固开口,以便能够将引导构件1通过螺纹连接附加地固定在生物的骨骼结构或者组织结构上。由此,根据需要,实现将引导构件1附加地保持在生物身体中的预设位置上。引导构件1在其周缘上在尾部贴靠面4b的区域中具有轻微的拱曲部,该拱曲部导致引导构件1的微小的过盈配合并且在引导构件1的已插入的状态中增加作用到邻近的骨骼结构上的压紧力。
图2示出引导构件1的背部透视图。已经在图1中阐述了引导构件1的位于基体2的背部表面9上的或者说在其上可见的组成部分。附加地可见贴靠面4,在引导构件1的植入状态中,基体2以该贴靠面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生物的骨骼结构上。可见,贴靠面4作为凹形贴靠面4在引导构件1的周缘上布置在背部表面9与腹部表面8之间。由于凹形形状,引导构件1尤其适合用于凸出的骨骼结构或者骨骼区段,例如肋骨。在图2中的视图中,贴靠面4是引导构件1的尾部贴靠面4b。例如,如果引导构件1被插入在两个肋弓之间,则尾部贴靠面4b贴靠在上部的面向头部的肋弓的头部区段上。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贴靠面4构造为在引导构件1的周缘上环绕的槽12,该槽具有槽侧壁13和在其他附图中示出的槽底14。通过构造为槽12的贴靠面4,能够以无挤压的方式接收骨骼结构上的可能的管(例如血管),从而使得引导构件1不妨碍骨骼结构上的血液循环。由于槽12环绕地构造,即无中断地连贯地确定引导构件1的周向形状,因此,引导构件1能够相对自由地定位在骨骼结构上,例如位于略微倾斜的位置上或者也位于被多个骨骼围绕或者说包围的部位上。然而,原则上同样能够设想,仅区段式地实施槽12或者设置多个槽12。
图3示出在两个引导构件部件5a、5b的已插接在一起的状态中两件式引导构件1的尾部视图。在这个视图中能够看出贴靠面4,在引导构件1的植入状态中,基体2以该贴靠面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生物的骨骼结构上。可见,贴靠面4作为凹形贴靠面4在引导构件1的周缘上布置在背部表面9与腹部表面8之间。由于凹形形状,引导构件1尤其适合用于凸出的骨骼结构或者骨骼区段,例如肋骨。在图3中的视图中,贴靠面4是引导构件1的尾部贴靠面4b。例如,如果引导构件1被插入在两个肋弓之间,则这个尾部贴靠面4a贴靠在上部的面向头部的肋弓的头部区段上。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贴靠面4构造为在引导构件1的周缘上环绕的槽12,该槽具有槽侧壁13和槽底14。通过构造为槽12的贴靠面4,能够以无挤压的方式接收骨骼结构上的可能的管(例如血管),从而使得引导构件1不妨碍骨骼结构上的血液循环。由于槽12环绕地构造,即无中断地连贯确定引导构件1的周向形状,因此,引导构件1能够相对自由地定位在骨骼结构上,例如位于略微倾斜的位置上或者也位于被多个骨骼围绕或者说包围的部位上。然而,原则上同样能够设想,仅区段式地实施槽12或者设置多个槽12。在尾部贴靠面4b上在槽底14中构造有保持结构,所述保持结构呈从槽底14中凸出来的粒结的形式,所述粒结与基体2一件式地实施。这些保持结构附加地固定引导构件1以防相对于骨骼结构移位,其方式是,保持结构15增加在贴靠面4与骨骼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表面并且因此增加产生的摩擦力。
图4和图5分别示出两件式引导构件1的侧视图,在侧视图中又可见贴靠面4构造为具有槽侧壁13和槽底14的环绕的槽12。示出的贴靠面4在图中相应是下侧上过渡到尾部贴靠面4b中,并且在图中相应是上侧上过渡到头部贴靠面4a中。
图6和图7依次示出具有彼此分开的引导构件部件5a、5b的两件式引导构件1的背部视图和腹部视图。在此,在两个视图中可见用于连接两个引导构件部件5a、5b的连接器件,即呈引导构件部件5a的锁止鼻6a和引导构件部件5b的相对应的锁止开口6b的形式。在引导构件1的已组装的状态中,锁止鼻6a配合到引导构件部件5b的锁止开口6b中。通过插接在一起,即在锁止开口6b中导入并且锁定锁止鼻6a,两个引导构件部件5a、5b能够可靠地、但是以能够松脱的方式相互连接。另外可见,引导构件1的用于划分成引导构件部件5a、5b的分割平面伸展穿过管线通道3。因此,管线通道3的一部分作为具有半圆形横截面的通道模制在一个引导构件部件5a上,管线通道3的另一部分作为具有半圆形横截面的通道模制在另一个引导构件部件5b上。通过组装两个引导构件部件5a、5b来闭合管线通道3。通过这种方式,已经敷设在生物身体中的管线能够被引导构件1的管线通道3围住。
另外,在管线通道3的壁中模制有固定结构16,该固定结构伸入到管线通道3中。固定结构16例如通过纵长的材料凸起构成。通过这种方式,有针对性地或者说根据需要固定管线通道3内的管线并且减轻该管线的拉力。因此,减少或者阻止管线的不期望的移位并且增大管线的拉伸稳定性。
引导构件1优选由金属或者塑料制成,该金属或者塑料是生物相容的,因此与生物的周围的组织结构和骨骼结构良好相容。引导构件1能够具有一定的基本弹性,以便能够紧固(例如夹紧或者夹住)在骨骼结构上,而无需花费较大的力气。然而,为了可靠地保持管线,还应该保持确保该引导构件1的足够的基本弹性。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解剖学方向名称,例如头部、尾部、腹部和背部,应仅具有示例性特性,以便促进对本发明主题进行空间想象。方向名称不应理解为在如下意义上限制性的,即根据本发明的引导构件只能够在一个取向和位置中插入到生物身体中。因此,原则上能够设想,例如引导构件的腹部侧和背部侧能够互换,头部侧和尾部侧同样如此。同样地,在将引导构件1枢转例如90°时,引导构件的先前的侧向贴靠面能够变成头部贴靠面或者尾部贴靠面。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在生物内引导医疗设备的尤其经皮伸展的管线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中,所述引导构件(1)具有基体(2),所述基体具有用于接收和引导所述管线的管线通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在其周缘上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贴靠面(4、4a、4b),所述贴靠面构造用于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所述生物的骨骼结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对置的贴靠面(4、4a、4b),所述贴靠面构造用于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所述生物的骨骼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1)构造为肋间的引导构件(1),所述引导构件的基体(2)具有头部贴靠面(4a),所述头部贴靠面设置用于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所述生物的位于头部的肋骨上,并且所述引导构件的基体(2)具有尾部贴靠面(4b),所述尾部贴靠面设置用于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贴靠在所述生物的位于尾部的肋骨上。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1)多件式地由多个引导构件部件(5a、5b)构成、尤其两件式地由两个引导构件部件(5a、5b)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多件式的引导构件(1)的所述引导构件部件(5a、5b)具有用于建立彼此之间的尤其能够松脱的连接的连接器件。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1)的所述基体(2)具有围绕所述基体(2)的头尾中轴线(7)弯曲的基本形状。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通道(3)在所述基体(2)的腹部表面(8)与所述基体(2)的背部表面(9)之间伸展。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和引导所述管线的管线通道(3)实施为穿过所述基体(2)的倾斜孔。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通道(3)区段地具有横截面缩窄部和/或所述基体(2)的固定结构伸入到所述管线通道(3)中。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基体(2)一件式成型的紧固结构(10)。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具有至少一个紧固开口(11)。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贴靠面(4、4a、4b)构造为至少区段地在所述基体(2)的周缘上伸展的一个槽(12)或者多个槽(1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槽(12)或者多个槽(12)的槽底(14)上布置有至少一个保持结构(15),尤其与所述基体(2)一件式成型。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通道(3)的直径相当于要被所述管线通道(3)接收的管线的直径。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内引导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1)由生物相容的金属或者生物相容的塑料制成。
CN202080039180.8A 2019-04-29 2020-04-27 体内引导构件 Pending CN1139935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10982.5A DE102019110982B4 (de) 2019-04-29 2019-04-29 Intrakorporales Führungsbauteil
DE102019110982.5 2019-04-29
PCT/EP2020/061625 WO2020221695A1 (de) 2019-04-29 2020-04-27 Intrakorporales führungsbautei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3575A true CN113993575A (zh) 2022-01-28

Family

ID=70681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9180.8A Pending CN113993575A (zh) 2019-04-29 2020-04-27 体内引导构件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03085A1 (zh)
EP (1) EP3962574A1 (zh)
JP (1) JP2022530523A (zh)
CN (1) CN113993575A (zh)
AU (1) AU2020264725A1 (zh)
CA (1) CA3138250A1 (zh)
DE (1) DE102019110982B4 (zh)
WO (1) WO202022169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45518B (sv) * 1985-02-27 1986-06-30 Inst Applied Biotechnology Bukveggsgenomforing
US5799661A (en) * 1993-02-22 1998-09-01 Heartport,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ort-access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DE69739942D1 (de) * 1996-10-22 2010-09-02 At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 Klemme zur Ablation von Gewebe
US7043299B2 (en) * 2000-09-18 2006-05-09 Cameron Health, Inc. Subcutaneous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employing a telescoping lead
US8078280B2 (en) * 2003-04-25 2011-12-13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biomedical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integral side and inner walls
US20110004286A1 (en) * 2009-01-02 2011-01-06 Medtronic,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rdiac lead
US20110009933A1 (en) * 2009-07-09 2011-01-13 Boston Scientific Neuromodulation Corporation Piggy-back percutaneous lead insertion kit
US20120065460A1 (en) * 2010-09-14 2012-03-15 Greg Nitka Implantable access port system
US10022539B2 (en) 2014-09-04 2018-07-17 AtaCor Medical, Inc. Cardiac pacing
CN110446528A (zh) * 2017-03-22 2019-11-12 威里利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植入医疗装置的肋间肌肉固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62574A1 (de) 2022-03-09
JP2022530523A (ja) 2022-06-29
WO2020221695A1 (de) 2020-11-05
AU2020264725A1 (en) 2021-11-25
CA3138250A1 (en) 2020-11-05
DE102019110982B4 (de) 2021-02-18
DE102019110982A1 (de) 2020-10-29
US20220203085A1 (en)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0191B2 (e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system with fixation member
US5904646A (en) Infection resistant power cable system for medically implanted electric motors
US7272448B1 (en) Medical lead for placement in the pericardial sac
AU2010210541B2 (en) Implantable electrode with variable mechanical modulation wiring
US8968331B1 (en) Implantable lead and surgical accessories
US20060127158A1 (en) Implantable electrical lea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ES2429792T3 (es) Conjunto de anclaje de cables
US4411276A (en) Implantable multiple connector
US20070213795A1 (en) Implantable medical lead
US20210068681A1 (en) Implantable medical sensor and fixation assembly
TW201230524A (en) Bi-ventricular percutaneous cable
US20180169402A1 (en) Connector assemblies for receiving implantable medical leads
EP1171193A1 (en) Medical electrode lead
US5084024A (en)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relieving catheter stress
WO2009137234A2 (en) Reinforced medical device
CN113993575A (zh) 体内引导构件
US20130123866A1 (en) Neurostimulation system with lead fasten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CN115444427A (zh) 脑电极和脑电极系统
AU2013200247A1 (en) Implantable electrode with variable mechanical modulation wiring
ITMO20120275A1 (it) Elettrodo percutaneo per la neurostimolazione midolla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