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2563A - 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2563A
CN113992563A CN202111126162.6A CN202111126162A CN113992563A CN 113992563 A CN113992563 A CN 113992563A CN 202111126162 A CN202111126162 A CN 202111126162A CN 113992563 A CN113992563 A CN 113992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preset
available
targe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61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2563B (zh
Inventor
张凯
郑应强
刘同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616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25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2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2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2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2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7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for predicting network behaviou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4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41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relying on flow classification, e.g. using integrated services [IntServ]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其方法包括:获取预设链路集合,并对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的链路进行筛选,得到可用链路;确定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并基于所述基本信息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分类;基于分类结果,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评分,并基于评分结果确定数据包的目标传输模式,完成对数据包多链路多模式的智能切换发包。通过对链路进行检测,根据快速变化的链路状态智能切换发包模式以及发包链路,提高数据吞吐率,保证业务数据及时可达。

Description

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包发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多链路软件发包策略固定,要么纯破碎,要么纯优选,没有智能切换功能,不能及时的响应快速变化的链路状态,在链路状态好的时候,如果进行优选,起不到带宽聚合的效果;在链路状态不好的时候,再进行破碎发包,则会由于不好链路的长延时或者高丢包率,导致数据包重组不成功,信道吞吐率下降。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用以对链路进行检测,根据快速变化的链路状态智能切换发包模式以及发包链路,提高数据吞吐率,保证业务数据及时可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用以对链路进行检测,根据快速变化的链路状态智能切换发包模式以及发包链路,提高数据吞吐率,保证业务数据及时可达。
优选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预设链路集合,并对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的链路进行筛选,得到可用链路;
步骤2:确定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并基于所述基本信息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分类;
步骤3:基于分类结果,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评分,并基于评分结果确定数据包的目标传输模式,完成对数据包多链路多模式的智能切换发包。
优选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步骤1中,获取预设链路集合,并对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的链路进行筛选,得到可用链路,包括:
获取预设链路集合,并确定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各个链路的端口标识,其中,所述端口标识包括发送端标识和接收端标识;
基于预设配置信息控制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发送端标识依次向各个链路发送检测信号,且根据所述接收端标识实时监测数据接收端成功接收检测信号的链路以及检测信号的强度;
基于检测信号的强度确定能够成功传输检测信号的链路的信噪比,并基于信噪比对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的链路进行筛选,得到可用链路。
优选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步骤2中,确定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包括:
获取预设训练数据包,并将所述预设训练数据包经由所述可用链路从发射端传输至接收端;
基于传输结果,获取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预设训练数据包的时间信息、预设训练数据包的数量信息以及数据传输速度,完成对所述可用链路基本信息的确定。
优选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步骤2中,基于所述基本信息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分类,包括:
获取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并基于预设方法根据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确定每条可用链路的性能值;
将每条可用链路的性能值与第一预设性能阈值以及第二预设性能阈值进行比较;
将所述性能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性能阈值的可用链路作为慢链路类;
将所述性能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性能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性能阈值的可用链路作为常规链路类;
将所述性能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性能阈值的可用链路作为块链路类。
优选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步骤2中,基于所述基本信息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分类,还包括:
获取管理终端发送的标记分配申请,其中,所述标记分配申请包括标记链路属性值的类型以及标记链路的数目;
基于所述标记分配申请,从预设标记库中匹配目标标记,并基于所述目标标记对每一类中的目标可用链路进行标记。
优选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步骤3中,基于分类结果,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评分,包括:
获取每一类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其中,所述基本信息包括所述可用链路对应的时延,带宽,丢包率以及端到端经过的跳数;
构建分组归一化函数,并将每一类中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分别带入分组归一化函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可用链路基本信息对应的目标归一化数据,其中,每一类可用链路对应一分组归一化函数;
基于预设要求对所述目标归一化数据设置不同的权重值,并基于所述权重值计算得到所述可用链路的测试评分。
优选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步骤3中,基于评分结果确定数据包的目标传输模式,完成对数据包多链路多模式的智能切换发包,包括:
基于预设头节点在第一时刻向每一条可用链路发送检测报文以及所述预设头节点对所述检测报文数量的第一统计值;
基于预设尾节点在第二时刻接收每一条可用链路中的检测报文,并对所述检测报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第二统计值;
所述预设尾节点基于所述第一统计值以及第二统计值确定每条可用链路的丢包率;
将每一条可用链路的丢包率与预设丢包率进行比较,剔除所述丢包率大于所述预设丢包率对应的可用链路,得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
同时,基于所述第一时刻以及第二时刻确定所述每一条可用链路的时延,并基于预设标签标记所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中最小时延对应的可用链路;
将第一待用链路集合的每一条可用链路的时延与标记的最小时延进行作差运算,得到目标时延差值;
将所述目标时延差值与预设差值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剔除所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中目标时延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对应的可用链路,得到第二待用链路集合;
若所述第二待用链路集合中可用链路的数量至少为两条时,判定采用第一目标传输模式;
基于第一目标传输模式,将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分割,得到N个数据块,同时,获取所述第二待用链路集合每一条可用链路对应的评分;
基于评分高低确定每一条可用链路发送数据块的比例,并基于所述比例完成对每一条可用链路中数据块的分发;
否则,判定采用第二目标传输模式,完成对数据包多链路多模式的智能切换发包。
优选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将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分割,包括:
接收管理终端发送的数据分割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分割请求包括分割后每个数据块包含的数据量;
基于所述数据分割请求,确定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头部信息,并基于所述分割后每个数据块包含的数据量确定目标分割长度;
基于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头部信息确定分割起点,并基于所述目标分割长度确定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目标分割点,且对所述目标分割点进行标识;
基于标识结果,通过预设数据分割法将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分割,得到N个数据块。
优选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判定采用第二目标传输模式,包括:
获取第一待用链路集合,并确定所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中每一条可用链路对应的评分;
基于评分递减的顺序将所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中每一条可用链路进行排序,并基于排序结果将评分第一的可用链路定义为最优链路,将评分第二的可用链路定义为次优链路;
基于所述最优链路将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发送,同时,实时监测所述最优链路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时的传输质量样本数据;
基于预设算法对所述链路传输质量样本数据进行计算评估,得到所述最优链路在当前时刻发送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时的传输质量等级值;
同时,从所述传输质量样本数据中抽取目标数量的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并对所述训练集进行训练构建传输质量预测模型;
将所述最优链路在当前时刻发送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时的传输质量等级值输入所述传输质量预测模型,得到预设时间段后对所述最优链路发送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传输质量等级值的预测值;
将所述传输质量等级值的预测值与预设传输质量等级阈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传输质量等级值的预测值小于所述预设传输质量等级阈值,判定预设时间段后所述最优链路的传输质量不合格;
同时,在预设时间段后停止所述最优链路的发送任务,并将所述次优链路作为主链路完成对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发送任务;
否则,判定预设时间段后所述最优链路的传输质量合格,并实时监测所述最优链路的传输质量,直至完成对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传输任务。
优选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直至完成对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传输任务,包括:
获取传输完成的待发送目标数据包,并确定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数据类型;
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从预设存储区域中查找目标存储区域,同时,基于预设数据加密法对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目标加密数据包;
将所述目标加密数据包存储至所述目标存储区域,同时,将所述目标加密数据包在预设备份区域进行备份;
确定所述目标加密数据包在所述目标存储区域的存储位置,并基于所述存储位置,创建索引文件,其中,所述索引文件包括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存储位置信息以及鉴权信息;
基于预设通信链路,将所述索引文件传输至管理端。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中步骤1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中步骤2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获取预设链路集合,并对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的链路进行筛选,得到可用链路;
步骤2:确定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并基于所述基本信息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分类;
步骤3:基于分类结果,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评分,并基于评分结果确定数据包的目标传输模式,完成对数据包多链路多模式的智能切换发包。
该实施例中,预设链路集合中包括多条链路,且链路是提前搭建好的,用于将数据发送端的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
该实施例中,对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的链路进行筛选指的是将预设链路集合中链路中断的链路进行剔除。
该实施例中,可用链路指的是能够成功连通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该实施例中,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包括:链路的时延,带宽,丢包率,端到端经过的跳数等。
该实施例中,目标传输模式指的是链路传输数据包的最终模式,其中,传输模式包括破损传输模式和优选链路传输模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链路进行检测,根据快速变化的链路状态智能切换发包模式以及发包链路,提高数据吞吐率,保证业务数据及时可达,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如图2所示,步骤1中,获取预设链路集合,并对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的链路进行筛选,得到可用链路,包括:
步骤11:获取预设链路集合,并确定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各个链路的端口标识,其中,所述端口标识包括发送端标识和接收端标识;
步骤12:基于预设配置信息控制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发送端标识依次向各个链路发送检测信号,且根据所述接收端标识实时监测数据接收端成功接收检测信号的链路以及检测信号的强度;
步骤13:基于检测信号的强度确定能够成功传输检测信号的链路的信噪比,并基于信噪比对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的链路进行筛选,得到可用链路。
该实施例中,端口标识用于标记各个链路的输入端口以及输出端口,根据端口标识可快速准确当前链路为哪一个。
该实施例中,预设配置信息是提前设定好的,例如可以是发送检测信号的数量以及发送检测信号时间等。
该实施例中,信噪比指的是经过链路传输后,数据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与噪声的比例。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预设链路集合中各个链路的端口标识,并根据端口标识向链路发送检测信号,便于准确观察各个链路传输检测信号的实时情况,从而便于准确对预设链路集合中的链路进行筛选,为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提供了便利。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如图3所示,步骤2中,确定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包括:
步骤21:获取预设训练数据包,并将所述预设训练数据包经由所述可用链路从发射端传输至接收端;
步骤22:基于传输结果,获取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预设训练数据包的时间信息、预设训练数据包的数量信息以及数据传输速度,完成对所述可用链路基本信息的确定。
该实施例中,预设训练数据包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在可用链路中进行传输,为确定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提供便利,通过检测预设训练数据包在可用链路中的传输速率,时延,带宽,丢包率等等,实现对可用链路基本信息的采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预设训练数据包在可用链路中进行传输,并实时监测传输速度以及传输时延等,便于准确获取各个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为确定数据包对应的传输模式提供了便利。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步骤2中,基于所述基本信息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分类,包括:
获取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并基于预设方法根据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确定每条可用链路的性能值;
将每条可用链路的性能值与第一预设性能阈值以及第二预设性能阈值进行比较;
将所述性能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性能阈值的可用链路作为慢链路类;
将所述性能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性能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性能阈值的可用链路作为常规链路类;
将所述性能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性能阈值的可用链路作为块链路类。
该实施例中,预设方法是提前设定好的,例如可以是丢包率占主要比重,带宽占次要比重等,最终根据可用链路的各个参数比重计算得到可用链路的性能值。
该实施例中,性能值是用来表示可用链路传输数据包的能力,例如100表示可用链路传输数据包的能力极好,根据评分递减顺序传输性能依次降低。
该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性能阈值以及第二预设性能阈值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和每条可用链路的性能值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对可用链路的分类,其中,分类包括快链路,常规链路以及慢链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各个可用链路的性能值,实现对各个链路进行准确的分类,便于数据发送端根据数据发送速率要求实现对数据有效的传输,保证业务数据及时可达,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步骤2中,基于所述基本信息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分类,还包括:
获取管理终端发送的标记分配申请,其中,所述标记分配申请包括标记链路属性值的类型以及标记链路的数目;
基于所述标记分配申请,从预设标记库中匹配目标标记,并基于所述目标标记对每一类中的目标可用链路进行标记。
该实施例中,标记分配申请是管理终端发送的,用来对可用链路进行标记,例如可以是标记可用链路中的最小延时,最大延时,最小丢包率,最大丢包率,最小可用带宽,最大可用带宽,最小跳数,最大跳数链路等。
该实施例中,预设标记库是提前设定好的,内部存储有多种标记符号。
该实施例中,目标标记指的是从预设标记库中查找出用于标记目标链路的标记,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该实施例中,目标可用链路指的是符合标记分配申请的可用链路,例如可以是最小延时,最大延时,最小丢包率,最大丢包率,最小可用带宽,最大可用带宽,最小跳数,最大跳数链路等。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可用链路进行标记,便于准确确定可用链路中的最小时延,最大时延,最小丢包率,最大丢包率等对应的可用链路,从而实现对链路状态进行准确的检测,为智能切换传输模式以及传输链路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步骤3中,基于分类结果,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评分,包括:
获取每一类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其中,所述基本信息包括所述可用链路对应的时延,带宽,丢包率以及端到端经过的跳数;
构建分组归一化函数,并将每一类中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分别带入分组归一化函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可用链路基本信息对应的目标归一化数据,其中,每一类可用链路对应一分组归一化函数;
基于预设要求对所述目标归一化数据设置不同的权重值,并基于所述权重值计算得到所述可用链路的测试评分。
该实施例中,归一化函数指的是对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进行处理,将基本信息中有量纲的参数变成无量纲的参数。
该实施例中,目标归一化数据指的是将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经过归一化函数处理后得到的无量纲参数。
该实施例中,预设要求是提前设定好的,例如可以是根据可用链路基本信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起作用的重要程度进行权重的设置。
该实施例中,构建分组归一化函数,并将每一类中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分别带入分组归一化函数进行归一化处理,还包括:
获取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其中,所述基本信息包括时延、丢包率、带宽以及跳数;
将所述可用链路的时延、丢包率、带宽以及跳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对应的归一化值,并根据所述归一化值计算可用链路的评分值,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可用链路的时延、丢包率、带宽以及跳数的归一化值:
Figure BDA0003278680310000121
其中,x表示每一类中每条可用链路归一化处理后的时延值;X表示每一类中每条可用链路归一化处理前的时延值;s表示每一类中可用链路的最小时延值;m表示每一类中可用链路的最大时延值;w表示当前可用链路归一化处理后的丢包率值;W表示当前可用链路归一化处理前的丢包率值;v表示每一类中可用链路的最小丢包率值;k表示每一类中可用链路的最大丢包率值;y表示当前可用链路归一化处理后的带宽值;Y表示当前可用链路归一化处理前的带宽值;l表示每一类中可用链路的最小带宽值;d表示每一类中可用链路的最大带宽值;z表示当前可用链路归一化处理后的跳数值;Z表示当前可用链路归一化处理前的跳数值;r表示每一类中可用链路的最小跳数值;h表示每一类中可用链路的最大跳数值;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可用链路的评分值:
Q=(1-α)*(β*x+γ*w+δ*y+ε*z);
其中,Q表示当前可用链路的评分值;α表示误差系数,取值范围为(0.05,0.15);β表示每条可用链路中时延值对应的权重值;γ表示每条可用链路中丢包率值对应的权重值;δ表示每条可用链路中带宽值对应的权重值;ε表示每条可用链路中跳数值对应的权重值;
根据计算得到的评分值确定目标传输模式,并基于所述目标传输模式将待发送目标数据包传输至管理终端。
上述归一化值是无量纲的。
上述β通常取0.35。
上述γ通常取0.25。
上述δ通常取0.25。
上述ε通常取0.15。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构建归一化函数,确保对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进行准确的处理,并且对可用链路的各个参数进行权重设置,确保对可用链路的评分足够准确,便于实现对可用链路的实时状态进行检测,同时提高了模式以及传输链路智能切换的效率以及准确率。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步骤3中,基于评分结果确定数据包的目标传输模式,完成对数据包多链路多模式的智能切换发包,包括:
基于预设头节点在第一时刻向每一条可用链路发送检测报文以及所述预设头节点对所述检测报文数量的第一统计值;
基于预设尾节点在第二时刻接收每一条可用链路中的检测报文,并对所述检测报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第二统计值;
所述预设尾节点基于所述第一统计值以及第二统计值确定每条可用链路的丢包率;
将每一条可用链路的丢包率与预设丢包率进行比较,剔除所述丢包率大于所述预设丢包率对应的可用链路,得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
同时,基于所述第一时刻以及第二时刻确定所述每一条可用链路的时延,并基于预设标签标记所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中最小时延对应的可用链路;
将第一待用链路集合的每一条可用链路的时延与标记的最小时延进行作差运算,得到目标时延差值;
将所述目标时延差值与预设差值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剔除所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中目标时延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对应的可用链路,得到第二待用链路集合;
若所述第二待用链路集合中可用链路的数量至少为两条时,判定采用第一目标传输模式;
基于第一目标传输模式,将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分割,得到N个数据块,同时,获取所述第二待用链路集合每一条可用链路对应的评分;
基于评分高低确定每一条可用链路发送数据块的比例,并基于所述比例完成对每一条可用链路中数据块的分发;
否则,判定采用第二目标传输模式,完成对数据包多链路多模式的智能切换发包。
该实施例中,预设头节点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在可用链路的发送端口发送数据。
该实施例中,第一时刻指的是预设头节点向可用链路发送数据的时间信息。
该实施例中,检测报文是用来在可用链路中进行传输的,是用来检测可用链路的丢包率大小。
该实施例中,第一统计值指的是检测报文在发送前的数据量值。
该实施例中,预设尾节点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接收可用传输链路中的检测报文,并对检测报文的数据量进行统计。
该实施例中,第二时刻指的是预设尾节点接收可用链路中检测报文的时间信息,通过第一时刻以及第二时刻确定各个可用链路在传输检测报文的时延信息。
该实施例中,第二统计值指的是预设尾节点接收到的检测报文的数据量,通过第一统计值以及第二统计值实现对可用链路丢包率进行准确的计算。
该实施例中,预设丢包率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衡量可用链路的丢包率是否超过可承受范围。
该实施例中,目标时延差值指的是可用链路的时延与最小时延之间的差值。
该实施例中,预设差值阈值是提前设定好的。
该实施例中,预设标签标记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标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中时延最小链路,该标记可以是数字1、2、3等具有可识别的标记符号。
该实施例中,第一目标传输模式指的是破碎传输,第二目标传输模式指的是优选链路传输。
该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统计值以及第二统计值确定每条可用链路的丢包率,还包括:
获取每条可用链路中的检测报文的总数量,其中,所述检测报文以数据包为单位;
基于每条可用链路中的检测报文的总数量计算每条可用链路的丢包率,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每条可用链路的丢包率:
Figure BDA0003278680310000151
其中,η表示每条可用链路的丢包率,且取值范围为(0,1);μ表示误差因子,取值范围为(0.1,0.2);
Figure BDA0003278680310000152
表示每一条可用链路从数据发送端接收检测报文的数据包总量;σ表示数据接收端从每一条可用链路上接收到的检测报文数据包数量值,且σ小于
Figure BDA0003278680310000153
τ表示数据接收端中接收到的检测报文数据包数量中存在数据缺失的数据包数量值;
将计算得到的丢包率与预设丢包率进行比较;
若所述丢包率大于所述预设丢包率,判定当前可用链路的丢包率超过预期标准,并将当前可用链路进行剔除;
否则,判定当前可用链路的丢包率在预期标准内,并确定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丢包率的可用链路的时延值,并将最小时延值对应的可用链路进行标记。
上述预设丢包率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衡量当前可用链路的丢包率是否超出预期标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可用链路的丢包率,当链路评分满足参与破碎发包的条件时,使用得分相对较高的多条链路进行破碎发包,充分利用了可用的通信链路,起到了带宽聚合的效果,提高了数据吞吐率,同时在不满足破损传输时切换至优选传输,提高了智能切换传输模式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
实施例8:
在上述实施例7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将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分割,包括:
接收管理终端发送的数据分割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分割请求包括分割后每个数据块包含的数据量;
基于所述数据分割请求,确定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头部信息,并基于所述分割后每个数据块包含的数据量确定目标分割长度;
基于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头部信息确定分割起点,并基于所述目标分割长度确定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目标分割点,且对所述目标分割点进行标识;
基于标识结果,通过预设数据分割法将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分割,得到N个数据块。
该实施例中,数据分割请求是由管理终端发送的,用于要求对数据包的分割要求,例如可以是分割的次数,分割后每个数据块包含数据量的多少等。
该实施例中,头部信息指的是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起点。
该实施例中,目标分割长度指的是用来将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分割时的分割依据,例如长度可以是1毫米、1厘米等。
该实施例中,目标分割点指的是对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分割的分割点。
该实施例中,预设数据分割法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对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切割。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对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分割长度以及分割点,实现对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准确的划分,便于在破碎传输模式传输时按照比例为各个可用链路分配对应的数据块,为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提供了便利,便于提高数据吞吐率,保证业务数据及时可达。
实施例9:
在上述实施例7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判定采用第二目标传输模式,包括:
获取第一待用链路集合,并确定所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中每一条可用链路对应的评分;
基于评分递减的顺序将所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中每一条可用链路进行排序,并基于排序结果将评分第一的可用链路定义为最优链路,将评分第二的可用链路定义为次优链路;
基于所述最优链路将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发送,同时,实时监测所述最优链路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时的传输质量样本数据;
基于预设算法对所述链路传输质量样本数据进行计算评估,得到所述最优链路在当前时刻发送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时的传输质量等级值;
同时,从所述传输质量样本数据中抽取目标数量的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并对所述训练集进行训练构建传输质量预测模型;
将所述最优链路在当前时刻发送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时的传输质量等级值输入所述传输质量预测模型,得到预设时间段后对所述最优链路发送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传输质量等级值的预测值;
将所述传输质量等级值的预测值与预设传输质量等级阈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传输质量等级值的预测值小于所述预设传输质量等级阈值,判定预设时间段后所述最优链路的传输质量不合格;
同时,在预设时间段后停止所述最优链路的发送任务,并将所述次优链路作为主链路完成对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发送任务;
否则,判定预设时间段后所述最优链路的传输质量合格,并实时监测所述最优链路的传输质量,直至完成对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传输任务。
该实施例中,最优链路指的是当前链路中传输数据性能最好的可用链路。
该实施例中,次优链路指的是传输性能稍微低于最优链路的可用链路。
该实施例中,传输质量样本数据是用来衡量最优链路在传输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传输质量程度。
该实施例中,预设算法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计算最优链路在传输待发送目标数据的传输质量等级值,例如可以是将丢包率、时延等作为参考指标,实现对最优链路传输质量等级的判定。
该实施例中,目标数量是人为设定的,是可以改变的。
该实施例中,预设时间段是提前设定好的,例如可以是1分钟、5分钟等。
该实施例中,预设传输质量等级阈值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衡量最优链路在预设时间段后传输待发送数据包的质量等级值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获取可用链路的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最优链路和次优链路,通过实时监测最优链路在传输待发送数据包的传输质量,并将传输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及时将传输链路由最优链路切换至次优传输链路,实现对多链路传输模式的智能切换,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确保业务数据及时可达。
实施例10:
在上述实施例9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直至完成对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传输任务,包括:
获取传输完成的待发送目标数据包,并确定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数据类型;
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从预设存储区域中查找目标存储区域,同时,基于预设数据加密法对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目标加密数据包;
将所述目标加密数据包存储至所述目标存储区域,同时,将所述目标加密数据包在预设备份区域进行备份;
确定所述目标加密数据包在所述目标存储区域的存储位置,并基于所述存储位置,创建索引文件,其中,所述索引文件包括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存储位置信息以及鉴权信息;
基于预设通信链路,将所述索引文件传输至管理端。
该实施例中,数据类型是用来描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数据种类,例如可以是离散型等,便于根据数据类型查找对应的存储区域。
该实施例中,预设存储区域是提前设定好的,例如可以是硬盘等。
该实施例中,目标存储区域指的是存储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存储区域。
该实施例中,预设数据加密法是提前设定好的,例如可以是将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拆分,并通过密钥对拆分后的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加密处理。
该实施例中,预设备份区域是提前设定好的,与目标存储区域是相互独立的。
该实施例中,鉴权信息是用来表示访问着访问权限的。
该实施例中,预设通信链路是提前搭建好的,用于将索引文件传输至管理端,便于管理端根据索引文件提取存储的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传输完毕的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加密存储,并根据存储结果创建索引文件,便于管理者根据索引文件查找对应的数据,提高了智能切换传输模式以及传输链路的实际意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获取预设链路集合,并对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的链路进行筛选,得到可用链路;
步骤2:确定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并基于所述基本信息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分类;
步骤3:基于分类结果,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评分,并基于评分结果确定数据包的目标传输模式,完成对数据包多链路多模式的智能切换发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获取预设链路集合,并对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的链路进行筛选,得到可用链路,包括:
获取预设链路集合,并确定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各个链路的端口标识,其中,所述端口标识包括发送端标识和接收端标识;
基于预设配置信息控制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发送端标识依次向各个链路发送检测信号,且根据所述接收端标识实时监测数据接收端成功接收检测信号的链路以及检测信号的强度;
基于检测信号的强度确定能够成功传输检测信号的链路的信噪比,并基于信噪比对所述预设链路集合中的链路进行筛选,得到可用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确定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包括:
获取预设训练数据包,并将所述预设训练数据包经由所述可用链路从发射端传输至接收端;
基于传输结果,获取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预设训练数据包的时间信息、预设训练数据包的数量信息以及数据传输速度,完成对所述可用链路基本信息的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基于所述基本信息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分类,包括:
获取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并基于预设方法根据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确定每条可用链路的性能值;
将每条可用链路的性能值与第一预设性能阈值以及第二预设性能阈值进行比较;
将所述性能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性能阈值的可用链路作为慢链路类;
将所述性能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性能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性能阈值的可用链路作为常规链路类;
将所述性能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性能阈值的可用链路作为块链路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基于所述基本信息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分类,还包括:
获取管理终端发送的标记分配申请,其中,所述标记分配申请包括标记链路属性值的类型以及标记链路的数目;
基于所述标记分配申请,从预设标记库中匹配目标标记,并基于所述目标标记对每一类中的目标可用链路进行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基于分类结果,对所述可用链路进行评分,包括:
获取每一类所述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其中,所述基本信息包括所述可用链路对应的时延,带宽,丢包率以及端到端经过的跳数;
构建分组归一化函数,并将每一类中可用链路的基本信息分别带入分组归一化函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可用链路基本信息对应的目标归一化数据,其中,每一类可用链路对应一分组归一化函数;
基于预设要求对所述目标归一化数据设置不同的权重值,并基于所述权重值计算得到所述可用链路的测试评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基于评分结果确定数据包的目标传输模式,完成对数据包多链路多模式的智能切换发包,包括:
基于预设头节点在第一时刻向每一条可用链路发送检测报文以及所述预设头节点对所述检测报文数量的第一统计值;
基于预设尾节点在第二时刻接收每一条可用链路中的检测报文,并对所述检测报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第二统计值;
所述预设尾节点基于所述第一统计值以及第二统计值确定每条可用链路的丢包率;
将每一条可用链路的丢包率与预设丢包率进行比较,剔除所述丢包率大于所述预设丢包率对应的可用链路,得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
同时,基于所述第一时刻以及第二时刻确定所述每一条可用链路的时延,并基于预设标签标记所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中最小时延对应的可用链路;
将第一待用链路集合的每一条可用链路的时延与标记的最小时延进行作差运算,得到目标时延差值;
将所述目标时延差值与预设差值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剔除所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中目标时延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对应的可用链路,得到第二待用链路集合;
若所述第二待用链路集合中可用链路的数量至少为两条时,判定采用第一目标传输模式;
基于第一目标传输模式,将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分割,得到N个数据块,同时,获取所述第二待用链路集合每一条可用链路对应的评分;
基于评分高低确定每一条可用链路发送数据块的比例,并基于所述比例完成对每一条可用链路中数据块的分发;
否则,判定采用第二目标传输模式,完成对数据包多链路多模式的智能切换发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分割,包括:
接收管理终端发送的数据分割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分割请求包括分割后每个数据块包含的数据量;
基于所述数据分割请求,确定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头部信息,并基于所述分割后每个数据块包含的数据量确定目标分割长度;
基于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头部信息确定分割起点,并基于所述目标分割长度确定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目标分割点,且对所述目标分割点进行标识;
基于标识结果,通过预设数据分割法将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分割,得到N个数据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定采用第二目标传输模式,包括:
获取第一待用链路集合,并确定所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中每一条可用链路对应的评分;
基于评分递减的顺序将所述第一待用链路集合中每一条可用链路进行排序,并基于排序结果将评分第一的可用链路定义为最优链路,将评分第二的可用链路定义为次优链路;
基于所述最优链路将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发送,同时,实时监测所述最优链路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时的传输质量样本数据;
基于预设算法对所述链路传输质量样本数据进行计算评估,得到所述最优链路在当前时刻发送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时的传输质量等级值;
同时,从所述传输质量样本数据中抽取目标数量的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并对所述训练集进行训练构建传输质量预测模型;
将所述最优链路在当前时刻发送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时的传输质量等级值输入所述传输质量预测模型,得到预设时间段后对所述最优链路发送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传输质量等级值的预测值;
将所述传输质量等级值的预测值与预设传输质量等级阈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传输质量等级值的预测值小于所述预设传输质量等级阈值,判定预设时间段后所述最优链路的传输质量不合格;
同时,在预设时间段后停止所述最优链路的发送任务,并将所述次优链路作为主链路完成对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发送任务;
否则,判定预设时间段后所述最优链路的传输质量合格,并实时监测所述最优链路的传输质量,直至完成对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传输任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直至完成对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传输任务,包括:
获取传输完成的待发送目标数据包,并确定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数据类型;
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从预设存储区域中查找目标存储区域,同时,基于预设数据加密法对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目标加密数据包;
将所述目标加密数据包存储至所述目标存储区域,同时,将所述目标加密数据包在预设备份区域进行备份;
确定所述目标加密数据包在所述目标存储区域的存储位置,并基于所述存储位置,创建索引文件,其中,所述索引文件包括所述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存储位置信息以及鉴权信息;
基于预设通信链路,将所述索引文件传输至管理端。
CN202111126162.6A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 Active CN113992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6162.6A CN113992563B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6162.6A CN113992563B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2563A true CN113992563A (zh) 2022-01-28
CN113992563B CN113992563B (zh) 2022-08-05

Family

ID=79736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6162.6A Active CN113992563B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256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7467A (zh) * 2022-07-29 2022-11-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家庭网关的通信方法及装置、网关和存储介质
CN115550966A (zh) * 2022-08-17 2022-12-30 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机动场景下移动公网通信系统的抗毁能力的方法
CN116203362A (zh) * 2023-02-10 2023-06-02 深圳市云帆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盘状态监测系统
CN117614517A (zh) * 2024-01-18 2024-02-27 广东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传输量控制的多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6425A1 (zh) * 2018-04-11 2019-10-17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报文时延测量的可信度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418376A (zh) * 2019-07-29 2019-11-05 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131068A (zh) * 2018-11-01 2020-05-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互联网专线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277502A (zh) * 2020-01-20 2020-06-12 北京红云融通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聚合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发送设备
CN112054966A (zh) * 2020-09-01 2020-12-08 首都师范大学 多路传输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6425A1 (zh) * 2018-04-11 2019-10-17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报文时延测量的可信度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31068A (zh) * 2018-11-01 2020-05-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互联网专线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418376A (zh) * 2019-07-29 2019-11-05 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277502A (zh) * 2020-01-20 2020-06-12 北京红云融通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聚合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发送设备
CN112054966A (zh) * 2020-09-01 2020-12-08 首都师范大学 多路传输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7467A (zh) * 2022-07-29 2022-11-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家庭网关的通信方法及装置、网关和存储介质
CN115277467B (zh) * 2022-07-29 2023-10-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家庭网关的通信方法及装置、网关和存储介质
CN115550966A (zh) * 2022-08-17 2022-12-30 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机动场景下移动公网通信系统的抗毁能力的方法
CN115550966B (zh) * 2022-08-17 2023-05-30 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机动场景下移动公网通信系统的抗毁能力的方法
CN116203362A (zh) * 2023-02-10 2023-06-02 深圳市云帆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盘状态监测系统
CN116203362B (zh) * 2023-02-10 2023-09-19 深圳市云帆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盘状态监测系统
CN117614517A (zh) * 2024-01-18 2024-02-27 广东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传输量控制的多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2563B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92563B (zh) 一种多链路多模式智能切换发包的方法
US809905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signal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315974B (zh) 基于层次化特征分析的tcp、udp流量在线识别方法和装置
US9270569B2 (e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de terminals and method of monitoring network using the same
US720628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congestion avoidance for differentiated service flows
CN107786440B (zh) 一种数据报文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86994B (zh) 端到端无线业务的用户感知质差分析方法和系统
CN109257143B (zh) 用于有长度限制的网络传输协议中分片传输数据包的方法
CN106961693B (zh) 一种确定无线接入设备工作信道的方法
CN110149239B (zh) 一种基于sFlow的网络流量监控方法
CN111277467B (zh) 一种通信装置、数据流识别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391933A (zh) 工作异常终端处理、工作异常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0944016A (zh) DDoS攻击检测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52743B (zh) 用于低内存和低流量开销大流量对象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US7715317B2 (en) Flow generation method for internet traffic measurement
CN114422379A (zh) 一种多平台设备无线组网的分析方法
CN101888303A (zh) 网络流量信息的记录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3645182A (zh) 一种基于二次特征筛选的拒绝服务攻击随机森林检测方法
CN115766471B (zh) 一种基于组播流量的网络业务质量分析方法
US20080316936A1 (en) Data transfer rate variance measurement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program
WO2023116178A1 (zh) 无线侧网络根因定位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785874B (zh) 基于多网络协议提供高可用传输通道的方法
CN110475244B (zh) 终端管理方法、系统、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4253712B (zh) 一种利用深度包检测技术进行p2p网络识别的方法
CN116193426A (zh) 一种基于5g技术的高速数据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