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2033A - 驱动电路、调光玻璃以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驱动电路、调光玻璃以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2033A
CN113992033A CN202111275192.3A CN202111275192A CN113992033A CN 113992033 A CN113992033 A CN 113992033A CN 202111275192 A CN202111275192 A CN 202111275192A CN 113992033 A CN113992033 A CN 1139920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terminal
output
branch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51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2033B (zh
Inventor
朱炳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51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20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2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2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2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20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1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transformers
    • H02M5/1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transformers for conversion of wavefor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2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5/27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29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02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overload without automatic interruption of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驱动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驱动电路、调光玻璃以及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隔离电源以及变压器;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输出端;变压器包括原边和副边,原边包括第一绕组以及第二绕组,第一绕组的磁通方向与第二绕组的磁通方向相反,第一绕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子与中间端子,第二绕组两端分别为中间端子与第二端子,第一端子连接第一输出端;第二端子连接第二输出端;中间端子连接隔离电源;副边的输出端连接负载;第一开关支路、第一绕组与隔离电源形成第一回路,第二开关支路、第二绕组与隔离电源形成第二回路,由于磁通可以相互抵消,因此需要将死区设计的足够小即可。

Description

驱动电路、调光玻璃以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调光玻璃以及电机。
背景技术
SPWM(全称Sinusoidal PWM,即正弦脉冲宽度调制方法),其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均为正弦波。SPWM电路是将正弦波等效成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波形,其脉冲宽度是由正弦波和三角波自然相交生成的。如图1所示,SPWM就是以采样控制理论中的冲量等效原理为理论依据(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用脉冲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即SPWM波形控制驱动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通断,使其输出的脉冲电压的面积与所希望输出的正弦波在相应区间内的面积相等,通过改变调制波的频率和幅值则可调节驱动电路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
在采样控制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其效果基本相同。效果基本相同指环节的输出响应波形基本相同。如把各输出波形用傅氏变换分析,则其低频特性非常接近,仅在高频段略有差异。这一结论是PWM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将正弦半波看成由N个彼此相联的脉冲组成的波形。这些脉冲宽度相等,但幅度不等,且脉冲的顶部为曲线,各脉冲的幅值按正弦规律变化。如果将上述脉冲序列用同样数量的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序列代替,使矩形脉冲的中点和相应正弦波部分的中点重合,且使矩形脉冲和相应的正弦波部分面积相等,就得到脉冲序列。像这种脉冲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波形即为SPWM波形。得到SPWM的具体实现方法可以是用一个正弦调制波和一个等腰三角载波相交,由它们的交点确定逆变器的开关模式。如图2所示,正弦波大于三角波时,使相应的开关器件导通;当正弦波小于三角载波时,使相应的开关器件截止。
相关技术中,如图3所示,当第一电容C1为高电平,第二电容C2为低电平时,第一MOS管V1和第四MOS管V4导通,电流从电源VCC流出,依次流经第一MOS管V1、负载RL以及第四MOS管V4,且电流流向为第一方向,此时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为图2中正弦波的前半周期。当第一电容C1为低电平,第二电容C2为高电平时,第三MOS管V3和第二MOS管V2导通,电流从电源VCC流出,依次流经第三MOS管V3、负载RL以及第二MOS管V2,且电流流向为第二方向,此时第二电容C2上的电压为图2中正弦波的后半周期。在第一电容C1逐渐变成低电平和第二电容C2逐渐变成高电平之间这段时间称为死区;若死区设计的过小,那么第一电容C1还没有完全变成低电平,第二电容C2就变成了高电平,第一MOS管V1、第二MOS管V2、第三MOS管V3和第四MOS管V4就会同时导通,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这时,第一MOS管V1和第二MOS管V2就会因瞬间流过的电流过大而烧坏;为了避免第一MOS管V1和第二MOS管V2被烧坏,将死区设计的足够大,那么输出的正弦波的前半周期和后半周期之间会有一段小间隙,输出的正弦波不够完美,导致控制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处理死区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无需考虑死区问题的一种驱动电路、调光玻璃以及电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隔离电源以及变压器;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输出端;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和副边,所述原边包括第一绕组以及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磁通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磁通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绕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子与中间端子,所述第二绕组两端分别为中间端子与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中间端子连接于所述隔离电源;所述副边的输出端电连接负载;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隔离电源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开关支路、所述第二绕组与所述隔离电源形成第二回路。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集成为一个绕组,所述绕组的中间位置引出中间抽头,所述绕组的两端分别引出第一抽头和第二抽头,所述中间抽头为所述中间端子,所述第一抽头为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抽头为所述第二端子。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为串联的两个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均与所述中间端子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关于所述中间端子对称。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采样输入接口、第一输出接口以及第二输出接口;所述第一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副边的输出端与所述采样输入接口。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包括第一漏极,所述第一漏极通过第一泄放支路与所述隔离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包括第二漏极,所述第二漏极通过第二泄放支路与所述隔离电源电连接。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泄放支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泄放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用于泄放所述变压器上的反向电压。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关支路还包括用于输入保护的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和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一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还包括用于输入保护的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和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栅极电连接。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关支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一源极之间;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栅极和所述第二源极之间;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分别为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泄放电阻。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副边的输出端和所述负载之间连接有滤波电路。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两个电感和一个第三电容,两个所述电感分别连接于所述副边的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电连接在所述副边的两个输出端之间。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副边包括2n个副边绕组,n≥1。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调光玻璃,包括调光玻璃主体和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调光玻璃主体。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电机主体。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一种驱动电路、调光玻璃以及电机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申请提出在变压器的原边配置为匝数比为1的第一绕组以及第二绕组,第一绕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子与中间端子,第二绕组两端分别为中间端子与第二端子,第一开关支路、第一绕组与电源形成第一回路,而第二开关支路、第二绕组与电源形成第二回路,以此第一开关支路驱动第一回路,而第二开关支路驱动第二回路,当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同时导通时,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的电流流向相反,并且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之间为中间端子,磁通能够相互抵消,磁通没有变化,从而副边没有电压输出,只需要将死区设置的足够小就可以,也就不用考虑死区问题。综上,本申请将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的作用信号以中间端子与电源进行隔离,分别与变压器的副边进行磁电作用,以此解决死区问题,第一开关支路和第二开关支路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影响,可以向负载输出更高的控制电压。
本申请提供的调光玻璃以及电机均是基于驱动电路,因而具有与驱动电路相同的优势,并可以驱动调光玻璃或者电机。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PWM控制的基本原理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SPWM控制的基本原理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H桥提供交流输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输出正向电压状态时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输出负向电压状态时的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第一开关支路;200、第二开关支路;300、变压器;400、负载;500、隔离电源;600、控制电路;700、反馈电路;800、滤波电路;
31、原边;32、副边;311、第一绕组;312、第二绕组;313、第一端子;314、中间端子;315、第二端子;
L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
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
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
VT1、第一MOS管;VT2、第二MOS管;
G1、第一栅极;G2、第二栅极;
S1、第一源极;S2、第二源极;
D1、第一漏极;D2、第二漏极;
VD1、第一二极管;VD2、第二二极管;
INT1、第一输入端;INT2、第二输入端;INT3、OUT1、第一输出端;OUT2、第二输出端;
N1、采样输入接口;N2、第一输出接口;N3、第二输出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如图3所示,H桥驱动电路存在死区问题的原因是,四个MOS管同时导通时,这段区间被称为死区,死区设计过小,会烧坏MOS管,死区设计过大,输出的正弦波的前半周期和后半周期之间会有一段小间隙,输出的正弦波波形不够完美,导致控制效果变差。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死区的问题,如图4-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支路100、第二开关支路200、隔离电源500以及变压器300;所述第一开关支路100包括第一输出端OUT1,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用于输出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开关支路200包括第二输出端OUT2,所述第二输出端OUT2用于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所述变压器300包括原边31和副边32;所述原边31包括第一绕组311以及第二绕组312,第一绕组311和第二绕组312的磁通方向相反,第一绕组311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子313与中间端子314,第二绕组312两端分别为中间端子314与第二端子315,所述第一端子313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端子315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中间端子314连接于所述隔离电源500;所述副边32的输出端电连接负载400;所述第一开关支路100、所述第一绕组311与所述隔离电源500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开关支路200、所述第二绕组312与所述隔离电源500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一开关支路100和所述第二开关支路200同时导通时,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二回路的电流流向相反,磁通相互抵消,所述副边32向所述负载400输出的电压值为零。
本申请提出在变压器300的原边31配置第一绕组311以及第二绕组312,第一绕组311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子313与中间端子314,第二绕组312两端分别为中间端子314与第二端子315,第一开关支路100、第一绕组311与隔离电源500形成第一回路,而第二开关支路200、第二绕组312与隔离电源500形成第二回路,以此第一开关支路100驱动第一回路,而第二开关支路200驱动第二回路,当第一开关支路100单独导通时,变压器300副边32输出正向电压,当第二开关支路200单独导通时,变压器300副边32输出负向电压,当第一开关支路100和第二开关支路200同时导通时,由于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的电流流向相反,并且第一绕组311和第二绕组312之间为中间端子314,磁通能够相互抵消,磁通没有变化,从而副边32没有电压输出,只需要将死区设置的足够小就可以,也就不用考虑死区问题。综上,本申请将第一开关支路100和第二开关支路200的作用信号以中间端子314与隔离电源500进行隔离,分别与变压器300的副边32进行磁电作用,以此解决死区问题,第一开关支路100和第二开关支路200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影响,可以向负载400输出更高的控制电压。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绕组311和第二绕组312具有两种实施方式:
方式一,所述第一绕组311和所述第二绕组312集成为一个绕组,即该变压器300原边31为三抽头绕组,该三抽头绕组包括中间抽头、第一抽头和第二抽头,具体地,所述三抽头绕组的中间位置引出中间抽头,所述中间抽头即为所述中间端子314,所述中间端子314与所述隔离电源500电连接,所述三抽头绕组的两端分别引出第一抽头和第二抽头,所述第一抽头即为所述第一端子313,所述第二抽头即为所述第二端子315,所述第一抽头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所述第二抽头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OUT2。
方式二,所述第一绕组311和所述第二绕组312为两个独立的绕组,并且所述第一绕组311和所述第二绕组312串联,所述第一绕组311和所述第二绕组312均与所述中间端子314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绕组311和所述第二绕组312关于所述中间端子314对称。
本实施例的两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组311和第二绕组312相互独立且与中间端子314串接,或者,第一绕组311和第二绕组312组成一个三抽头绕组,两种形式均可形成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且电流流向相反,磁通相互抵消,保证副边32的输出电压值为零。
为了方案的完整性,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控制电路600,所述控制电路600包括采样输入接口N1、第一输出接口N2以及第二输出接口N3;所述第一输出接口N2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100的第一输入端INT1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接口N3所述第二开关支路200的第二输入端INT2电连接。
该控制电路600可以为微控模块,微控模块分别向第一开关支路100和第二开关支路200输送脉冲电平信号。微控模块,即MCU,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计数器等周边接口,甚至液晶显示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
由于副边32在向负载400输出电压值时,会通过其他电路(例如滤波电路800),经过电感或者电容时,会产生压降,导致最终输出的电压值不满足客户需求,因此设置反馈电路700,所述反馈电路700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副边32的输出端与所述采样输入接口N1,反馈电路700将副边32输出的电压值反馈给控制电路600,控制电路600会将反馈的电压值和期望的输出电压值做比较,如果反馈的电压值低于期望的输出电压值,则增加输出值,反之,则减小输出值,从而补偿压降,最终满足客户的输出电压值需求。其中,该反馈电路700为电压反馈电路700,电压反馈电路700应用在模拟电路中,是反馈的一种,若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正比则为电压反馈。
对于第一开关支路100和第二开关支路200而言,所述第一开关支路100包括第一MOS管VT1,所述第一MOS管VT1包括第一漏极D1,所述第一漏极D1通过第一泄放支路与所述隔离电源500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200包括第二MOS管VT2,所述第二MOS管VT2包括第二漏极D2,所述第二漏极D2通过第二泄放支路与所述隔离电源500电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泄放支路包括第一二极管VD1,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和所述隔离电源500之间;所述第二泄放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VD2,所述第二二极管VD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OUT2和所述隔离电源500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VD1和所述第二二极管VD2用于泄放所述变压器300上的反向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支路100还包括用于输入保护的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OUT1和所述第一MOS管VT1的第一栅极G1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200还包括用于输入保护的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OU2和所述第二MOS管VT2的第二栅极G2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C2用于隔离直流电压,只允许交流电压通过电容并输送至第一MOS管VT1和第二MOS管VT2,当控制电路600发生故障输出直流电压时,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可以保证不会触发第一MOS管VT1和第二MOS管VT2。
第一MOS管VT1和第二MOS管VT2的通断原理及过程:由于有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因此当脉冲电压上升沿到来时,第一电容C1或者第二电容C2有一个充电过程,栅极电压Ugs按指数曲线上升。当Ugs上升到开启电压Ut时,开始形成导电沟道并出现漏极电流Id。从up前沿时刻到Ugs=UT,且开始出现Id的时刻,这段时间称为开通延时时间td(on)。此后,Id随Ugs的上升而上升,Ugs从开启电压Ut上升到Power MOSFET临近饱和区的栅极电压Ugsp这段时间,称为上升时间tr。这样Power MOSFET的开通时间ton=td(on)+tr=45ns+75ns=120ns(根据datasheet)Power MOSFET的关断过程:当up信号电压下降到0时,第一电容C1或者第二电容C2上储存的电荷通过连在第一二极管VD1或者第二二极管VD2放电到地,使栅极电压按指数曲线下降,当下降到Ugsp继续下降,Id才开始减小,这段时间称为关断延时时间td(off)。此后,输入电容继续放电,Ugs继续下降,Id也继续下降,到Ugs<SPAN>T时导电沟道消失,Id=0,这段时间称为下降时间tf。
另外,所述第一开关支路100还包括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电阻R1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VT1的第一栅极G1和所述第一源极S1;所述第二开关支路200包括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分别连接所述第二MOS管VT2的第二栅极G2和所述第二源极S2;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分别为所述第一MOS管VT1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泄放电阻,从而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分别给所述第一MOS管VT1的第一栅极G1和所述第二MOS管VT2的第二栅极G2提供默认电压。具体地,所述默认电压的电压值为0V。
为了将变压器300输出的电压信号由方波转化为正弦波,所述副边32的输出端和所述负载400之间连接有滤波电路800。其中,所述滤波电路800包括:两个电感和一个第三电容C3,两个所述电感分别为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分别与所述副边3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电连接所述电感,用于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转化为正弦波。具体的,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第三电容C3,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分别与副边32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三电容C3连接在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之间。
另外,所述副边32包括2n个副边32绕组,n≥1。变压器300的副边32可以有多组输出,每一组输出对应不同的输出范围。
对于变压器300的原边31而言,所述变压器300的原边31绕组匝数可调节,通过调整匝数比,变压器300的副边32实现不同的输出范围,使得变压器300可以输出更高的交流电压,这个交流电压可以产生幅值更高的调光玻璃驱动电路,并且可以驱动更高盒厚的调光玻璃。
具体地,变压器300原边31的匝数通过调节组件进行调节,调节组件包括均通过导电材质制成的支架,横杆以及调节件,支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支架用过固定横杆,横杆上滑动连接有调节件,调节件一端与横杆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300的原边31滑动连接,且横杆的两端接入驱动电路内,从而通过沿横杆滑动调节件,达到调节变压器300的副边32匝数的效果。上述调节组件的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便于对线圈的缠绕长度进行调节,进而对线圈缠绕匝数进行调节,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独立设置在电路板上。具体为,将驱动电路单独集成一个模块,将该模块焊接到一个电路板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集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具体为,将驱动电路与其他内部电路或者外部电路集成于一块电路板上。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调光玻璃,包括调光玻璃主体和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调光玻璃主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可以通过产生幅度可调的交流电信号,调整调光玻璃的透光率,实现调光玻璃的亮度的调节。例如,该调光玻璃可以应用于汽车、飞机、动车、家居、商场和博物馆等各个领域,通过控制施加至调光玻璃的电信号来控制调光玻璃的颜色和亮度,从而可以调节外界光的入射强度,其相当于一个有电控装置的窗帘一样,不仅其透光率可以变化自如,而且可以省去设置窗帘的结构和空间。
或者,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电机主体。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基于驱动电路,因此具有与其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隔离电源以及变压器;
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输出端;
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和副边,所述原边包括第一绕组以及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磁通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磁通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绕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子与中间端子,所述第二绕组两端分别为中间端子与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中间端子连接于所述隔离电源;所述副边的输出端电连接负载;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隔离电源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开关支路、所述第二绕组与所述隔离电源形成第二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集成为一个绕组,所述绕组的中间位置引出中间抽头,所述绕组的两端分别引出第一抽头和第二抽头,所述中间抽头为所述中间端子,所述第一抽头为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抽头为所述第二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为串联的两个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均与所述中间端子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关于所述中间端子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采样输入接口、第一输出接口以及第二输出接口;所述第一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副边的输出端与所述采样输入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包括第一漏极,所述第一漏极通过第一泄放支路与所述隔离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包括第二漏极,所述第二漏极通过第二泄放支路与所述隔离电源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放支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泄放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用于泄放所述变压器上的反向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还包括用于输入保护的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和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一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还包括用于输入保护的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和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栅极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一栅极和第一源极之间;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栅极和第二源极之间;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分别为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泄放电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的输出端和所述负载之间连接有滤波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两个电感和一个第三电容,两个所述电感分别连接于所述副边的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电连接在所述副边的两个输出端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包括2n个副边绕组,n≥1。
13.一种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光玻璃主体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调光玻璃主体。
14.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主体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电机主体。
CN202111275192.3A 2021-10-29 2021-10-29 驱动电路、调光玻璃以及电机 Active CN1139920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5192.3A CN113992033B (zh) 2021-10-29 2021-10-29 驱动电路、调光玻璃以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5192.3A CN113992033B (zh) 2021-10-29 2021-10-29 驱动电路、调光玻璃以及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2033A true CN113992033A (zh) 2022-01-28
CN113992033B CN113992033B (zh) 2023-12-12

Family

ID=79744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5192.3A Active CN113992033B (zh) 2021-10-29 2021-10-29 驱动电路、调光玻璃以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2033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02442A2 (en) * 2000-10-27 2002-05-02 Sony Corpor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s
CN101588671A (zh) * 2009-06-16 2009-11-25 深圳市垅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镇流器及其用于荧光灯管异常时的检测电路
CN102292904A (zh) * 2009-05-26 2011-12-21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逆变器驱动用电源电路
CN102820786A (zh) * 2011-06-10 2012-12-12 叶建国 一种单端谐振电源装置
CN103069705A (zh) * 2010-09-02 2013-04-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隔离开关模式电源
CN103219890A (zh) * 2013-03-29 2013-07-24 大洋电机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gbt驱动模块的供电电源系统
CN105960689A (zh) * 2014-02-03 2016-09-21 韩国铁道技术研究院 利用漏磁通减少绕线法的谐振型功率转换器用变压器
CN107204708A (zh) * 2017-05-18 2017-09-26 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有源开关器件的正负电源产生电路及方法
CN208571930U (zh) * 2018-07-10 2019-03-01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谐振变换器和单向谐振变换器
CN209043959U (zh) * 2018-09-28 2019-06-28 成都必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压传感器的隔离电路
CN110492877A (zh) * 2018-05-15 2019-11-22 维谛公司 一种晶闸管驱动电路
CN113162421A (zh) * 2021-03-31 2021-07-23 西安麦格米特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02442A2 (en) * 2000-10-27 2002-05-02 Sony Corpor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s
CN102292904A (zh) * 2009-05-26 2011-12-21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逆变器驱动用电源电路
CN101588671A (zh) * 2009-06-16 2009-11-25 深圳市垅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镇流器及其用于荧光灯管异常时的检测电路
CN103069705A (zh) * 2010-09-02 2013-04-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隔离开关模式电源
CN102820786A (zh) * 2011-06-10 2012-12-12 叶建国 一种单端谐振电源装置
CN103219890A (zh) * 2013-03-29 2013-07-24 大洋电机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gbt驱动模块的供电电源系统
CN105960689A (zh) * 2014-02-03 2016-09-21 韩国铁道技术研究院 利用漏磁通减少绕线法的谐振型功率转换器用变压器
CN107204708A (zh) * 2017-05-18 2017-09-26 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有源开关器件的正负电源产生电路及方法
CN110492877A (zh) * 2018-05-15 2019-11-22 维谛公司 一种晶闸管驱动电路
CN208571930U (zh) * 2018-07-10 2019-03-01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谐振变换器和单向谐振变换器
CN209043959U (zh) * 2018-09-28 2019-06-28 成都必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压传感器的隔离电路
CN113162421A (zh) * 2021-03-31 2021-07-23 西安麦格米特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电路及电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史乐乐: "无轴承磁通切换电机控制系统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2033B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3808E1 (en) Phase shift modulation-based control of amplitude of AC voltage output produced by double-ended DC-AC converter circuitry for powering high voltage load such as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KR100889528B1 (ko) 소프트 스타트 회로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원공급장치
US9232583B2 (en) Flyback boost circuit, LED backlight driving circuit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
CN109343289B (zh) 控制玻璃单元的电路设备及方法、玻璃组件与机动车辆
JP2010183656A (ja) 電流均衡化装置及び電流均衡化方法並びに電力供給装置
US7200012B1 (en) Circuit utilizing a push-pull pulse width modulator to control a full-bridge inverter
KR100859040B1 (ko) 엘이디 백라이트 구동회로
CN113992033A (zh) 驱动电路、调光玻璃以及电机
CN101959344B (zh) 多组直流负载的电流平衡供电电路
CN102687589A (zh) 用于驱动至少一个led的电路装置
US7808803B2 (en) Inverter circuit with transformer having balanceable input currents
KR20150047648A (ko) 단권변압기를 이용한 zvzcs 스위칭 컨버터
JP2009545945A (ja) 磁気的に結合されるスイッチ制御回路を備える直流−直流電力変換器
US8129919B2 (en) Discharge tube driving device
KR100760844B1 (ko) 직류 교류 컨버터
WO2011070843A1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20060164869A1 (en) Inverter
TW459466B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fluorescent lamp dimming control
JP2008005575A (ja) Dc/acインバータ
CN104202869A (zh) 一种恒流控制电路、led驱动电路和恒流控制方法
KR200414550Y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백라이트 광원의 다중 램프 전류 제어장치
WO2011070842A1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5774352A (en) Power circuit for driving a capacitive load
CN101300905A (zh) 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放电灯的装置
KR100809256B1 (ko) 하이사이드 풀-브리지 인버터 및 lcd 백라이트용 컨버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