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1625A - 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1625A
CN113991625A CN202111221958.XA CN202111221958A CN113991625A CN 113991625 A CN113991625 A CN 113991625A CN 202111221958 A CN202111221958 A CN 202111221958A CN 113991625 A CN113991625 A CN 113991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ensitive element
line
power supply
surge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19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1625B (zh
Inventor
宋文涛
李闯鹏
赵东升
王啟伟
高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219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16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1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162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4053 priority patent/WO202306604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1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1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02H9/041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using a short-circuit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02H9/06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using spark-gap arres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该浪涌防护器件包括外壳和固定在外壳内的集成器件。该集成器件包括多个压敏元件和多个电极。这多个压敏元件中的每个压敏元件的两端分别与多个电极中的两个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这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电源提供的多根供电线中的其中一根供电线。这多根供电线中的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之间出现浪涌,连接在该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之间的压敏元件可用于短接该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浪涌防护器件,可提升浪涌防护电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浪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所谓的浪涌又可以称为突波,主要指电气设备上超过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产生浪涌的原因有内部原因,如电气设备的启动、停止或者突发故障等,也有外部原因,如雷电等。由于浪涌极易造成电气设备的故障或者损毁,因此针对电气设备的浪涌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电气设备能够安全可靠的工作,多会在供电电源和电气设备之间的供电路径上设计浪涌防护电路。例如,常用的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AC)电源(简称交流源)的输入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防护模块中即设计有浪涌防护电路。现有的浪涌防护电路大多是由压敏电阻以及气体放电管等器件构成,并且是分立的焊接在供电电源的单板上,这就导致现有的浪涌防护电路的占板面积较大,安装和后期维护上也存在困难。因此,现有的浪涌防护电路的适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可解决现有的浪涌防护电路占板面积大并且安装和维护较困难的问题,可提升浪涌防护电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浪涌防护器件。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包括:外壳以及固定在所述外壳内的集成器件,所述集成器件包括多个压敏元件以及多个电极,所述多个压敏元件中的每个压敏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多个电极中的两个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作为该浪涌防护器件的一个引脚,并用于连接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外部的电源提供的多根供电线中的其中一根供电线。当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多根供电线中的其中一根供电线正确连接时,所述多根供电线中的任意两根供电线之间出现浪涌,所述多个压敏元件中连接在所述任意两根供电线之间的压敏元件用于短接所述任意两根供电线。例如,当所述多根供电线中的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之间出现浪涌,所述多个压敏元件中连接在所述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之间的压敏元件就用于短接所述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
在上述实现中,将由多个电极和多个压敏元件集成得到的集成器件封装在外壳内,并以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作为外部的引脚,从而形成了可与电源提供的多根供电线相连接的浪涌防护器件。当该浪涌防护器件通过其内部的电极与这多根供电线正确连接时,该浪涌防护器件能够通过短接该多根供电线中的任意两根供电线(如该多根供电线中的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来有效的实现浪涌防护。该集成的浪涌防护器件的体积小,安装和维护都比较便利,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的浪涌防护电路的占板面积大,并且安装和后期维护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提升浪涌防护电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浪涌防护器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通孔,当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外壳的底面时,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用于通过所述多个通孔中的一个通孔来分别连接所述多根供电线中的其中一个供电线。
在上述实现中,通过底座来覆盖外壳的底部,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个浪涌防护器件的密封性较高,可以提升浪涌防护器件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控制底座的开孔精度以及电极精度,来保证浪涌防护器件的出脚公差在满足预设范围,这样就可以使得浪涌防护器件可以兼容波峰焊和通孔回流焊,可便于浪涌防护器件的安装和维护。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与所述集成器件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
在上述实现中,在外壳与集成器件之间的缝隙填充绝缘介质,可以进一步提升浪涌防护器件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敏元件为柱体状压敏电阻,所述柱体状压敏电阻的一个端面为所述压敏元件的第一端,所述柱体状压敏电阻的另一端面为所述压敏元件的第二端。
在上述实现中,采用这种柱状的并且端面即为端口的压敏电阻来作为压敏元件,可有效减少压敏元件占用的空间体积,可提升浪涌防护器件的集成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压敏元件中的每个压敏元件的轴向方向相同,并且每个压敏元件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外壳的底面相互平行。在上述实现中,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缩短每个电极在外壳内部的长度,可进一步减小浪涌防护器件的体积,提升浪涌防护器件的集成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压敏元件包括第一压敏元件、第二压敏元件、第三压敏元件,所述多个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所述多根供电线包括上述第一供电线、上述第二供电线以及第三供电线。其中,所述第一压敏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三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线,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线,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三供电线。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外部的电源为直流源,所述第一供电线为所述直流源的保护地线,所述第二供电线为所述直流源的正母线,所述第三供电线为所述直流源的负母线。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外部的电源为交流源,所述第一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保护地线,所述第二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一相线,所述第三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中性线。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压敏元件还包括第四压敏元件、第五压敏元件、第六压敏元件和第七压敏元件,所述多个电极还包括第五电极、第六电极、第七电极和第八电极,所述多根供电线还包括所述交流源的第二相线和第三相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四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五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第六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六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七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压敏元件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八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电极和所述第八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中性线,所述第五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三相线,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相线。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外部的电源为交流源,所述第一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保护地线,所述第二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一相线,所述第三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二相线。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外部的电源为交流源,所述第一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中性线或者保护地线,并且所述交流源的中性线和保护地线短接,所述第二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第一相线,所述第三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二相线。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成器件还包括气体放电管,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二端与所述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保护地线。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外部的电源为交流源,所述第一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一相线,所述第二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二相线,所述多根供电线还包括所述交流源的第三相线以及保护地线。其中,所述多个压敏元件包括第一压敏元件、第二压敏元件、第三压敏元件、第四压敏元件、第五压敏元件以及第六压敏元件,所述多个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第五电极、第六电极、第七电极以及第八电极。所述第一压敏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三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压敏元件的第二端还有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五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六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保护地线,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相线,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八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相线,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六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三相线。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成器件还包括气体放电管,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二端与所述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保护地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电源、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行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浪涌防护器件以及负载。所述浪涌防护器件与所述电源和所述负载之间的多根供电线相连接。当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多根供电线为所述负载供电时,所述浪涌防护器件用于对所述负载进行浪涌防护。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为直流源,所述多根供电线包括所述直流源的正母线、所述直流源的负母线以及所述直流源的保护地线。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为交流源,所述多根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一相线、所述交流源的第二相线、所述交流源的第三相线、所述交流源的中性线以及所述交流源的保护地线中的至少三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与外壳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敏元件及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一种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气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愈发的被人们所关注。作为一种常见的现象,浪涌极易造成电气设备的故障或者损毁,因此针对电气设备的浪涌防护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保证电气设备能够安全可靠的工作,多会在供电电源和电气设备之间供电路径上设计浪涌防护电路。现有的浪涌防护电路大多是由压敏电阻以及气体放电管等器件构成,并且是分立的焊接在供电电源的单板上,这就导致现有的浪涌防护电路的占板面积较大,并且安装和后期维护上也存在困难。所以,现有的浪涌防护电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都较差。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小浪涌防护电路的体积,以提升浪涌防护电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将由多个电极和多个压敏元件集成得到的集成器件封装在外壳内,并以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作为外部的引脚,从而形成了可与电源提供的多根供电线相连接的浪涌防护器件。该浪涌防护器件的体积小,安装和维护都比较便利,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的浪涌防护电路的体积较大所导致的占用了电源单板较多的有效利用空间,并且安装和后期维护上也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提升浪涌防护电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浪涌防护器件100可以包括外壳10以及固定在该外壳10内部的集成器件20。并且,上述集成器件20集成有多个压敏元件201以及多个电极202。其中,上述多个压敏元件201中的每个压敏元件分别与上述多个电极202中的两个电极的一端(为了方便区别,下文以电极的第一端代替描述)分别相连接。这里应理解,在实际实现中,上述多个压敏元件201中的每个压敏元件至少具有两个端口。对于每个压敏元件来说,其一个端口会与上述多个电极202中的一个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其另一个端口会与上述多个电极202中的另一个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上述多个电极202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一端都至少与一个压敏元件相连接。这里应理解,本申请涉及的压敏元件对应有一个电压阈值。当加在其两端上的电压低于这个电压阈值时,流过它的电流极小,它相当于一个阻值无穷大的电阻。或者说,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低于其对应的电压阈值时,它可以视为一个断开状态的开关。而当加在其两端的电压超过这个电压阈值时,流过它的电流激增,它相当于阻值无穷小的电阻。或者说,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高于这个电压阈值时,它可以视为一个闭合状态的开关。上述多个电极202中的每个电极的另一端(为了方便区别,后文将以电极的第二端代替描述)可作为该浪涌防护器件100的一个外部引脚,并可用于连接浪涌防护器件100外部的电源300所提供的多根供电线310中的一根供电线。
在实际工作时,在上述多个电极202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分别与上述多根供电线310中的其中一根供电线正确连接的情况下,当上述多根供电线310中的任意两根供电线之间出现浪涌时,上述多个压敏元件201中连接在该任意两根供电线之间的至少一个压敏元件可用于短接这任意两根供电线。例如,假设上述多根供电线中包括有第一供电线301以及第二供电线302,在第一供电线301以及第二供电线302与上述多个电极202正确相连的情况下,则当第一供电线301与第二供电线302之间出现浪涌时,则流过连接在第一供电线301与第二供电线302之间的压敏元件的电流会激增,其阻值会变得非常小,这样可以实现第一供电线301与第二供电线302的短接,从而实现对第一供电线301与第二供电线302所连接的电气设备的浪涌防护功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实现时,上述集成器件20是固定设置在外壳10的内部的。集成器件20与外壳10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在外壳10的内壁上设置卡扣等固定结构,然后集成器件20可以通过其包含的压敏元件和/或者电极与内壁上的固定结构扣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与外壳10的固定连接。又例如,也可以在集成器件20与外壳10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填充一些防火绝缘材料,以通过这个防火绝缘材料实现集成器件20与外壳10之间的相互固定。应理解,本申请对集成器件20与外壳10之间的固定方式不作具体限制。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实际使用时,上述多个电极202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都需要与外部的一根供电线相连接。所以为了方便浪涌防护器件100的安装,上述多个电极202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通常会穿过外壳10的底面并朝向外壳10的外部,也就是说,上述多个电极202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会裸露在外壳10的外部,并作为浪涌防护器件100的引脚与浪涌防护器件100以外的其他电气元件相连接的。
在上述实现中,将由多个压敏元件201以及多个电极202集成得到的集成器件20封装在外壳10的内部,并以多个电极202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作为外部的引脚,从而形成一个可与电源300提供的多根供电线310相连接浪涌防护器件100。当该浪涌防护器件100通过其电极与外部的电源300的任意两根供电线正确连接时,该浪涌防护器件100即能够通过短接该任意两根供电线来有效的实现浪涌防护。该浪涌防护器件100的体积小,安装和维护都比较便利,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的浪涌防护电路的体积较大所导致的占板面积大,并且安装和后期维护也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提升浪涌防护电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浪涌防护器件100还可包括一个底座30,并且该底座30设置有贯穿该底座30顶面和底面的多个通孔31。该底座30与外壳10固定连接时,该底座30的顶面会覆盖外壳10的底面,从而使得外壳10的内部成为一个密封性比较好的腔体。而集成器件20所包含的多个电极202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会穿过上述多个通孔31中的一个通孔并裸露在外部,以作为一个引脚,并用于连接上述多根供电线310中的一根供电线。应理解,上述多个电极202中可能会存在某两个电极的第二端连接的是同一根供电线,这种情况下,这两个电极的第二端即可通过同一个通孔与该供电线相连接。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个通孔31中的每个通孔的尺寸以及每个通孔在底座30上的位置可由上述浪涌防护器件100预设的引脚公差以及出脚长度来确定,上述多个电极202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裸露在外部的长度(也可以理解为引脚长度)可基于浪涌防护器件100将要适配的电源单板的厚度来设定。
在上述实现中,通过底座30来覆盖外壳10的底部,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个浪涌防护器件100的密封性较高,可以提升浪涌防护器件100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控制底座30的开孔精度以及电极精度,来保证浪涌防护器件100的出脚公差在满足预设范围,这样就可以使得浪涌防护器件100可以兼容波峰焊和通孔回流焊,可便于浪涌防护器件100的安装和维护。
可选的,在实际实现中,上述底座30与外壳10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与外壳的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外壳10的靠近底面一侧的外壁上可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101和第二卡扣结构102,底座30上相应的设置有第三卡扣结构32以及第四卡扣结构33。在外壳10的底面与底座30的顶面相靠近时,上述第一卡扣结构101与第三卡扣结构32相互扣合,上述第二卡扣结构102与上述第四卡扣结构33相互扣合,从而可以实现外壳10与底座30的固定相连接。这里应理解,图3中仅示出了两对卡扣结构,在实际使用时,也可以采用四对或者更多对卡扣结构来实现。这里也需要说明的是,图3也仅是对底座30与外壳10的固定方式的一种示例,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如螺丝等)来实现,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上述外壳10与集成器件20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40。这里,该绝缘介质40具体可以为环氧树脂、橡胶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上述实现中,在外壳10与集成器件20之间的缝隙填充绝缘介质40,可以进一步提升浪涌防护器件100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多个压敏元件201中任意一个压敏元件具体可以是柱状压敏电阻。并且,该柱状压敏电阻的端面即为压敏元件的端口。例如,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敏元件及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以上述多个压敏元件201中的压敏元件S1为例,该压敏元件S1即为柱状压敏电阻,并且其一个端面为压敏元件S1的第一端,另一个端面为压敏元件S1的第二端。采用这种柱状的并且端面即为端口的压敏电阻作为压敏元件,可有效减少压敏元件占用的空间体积,可提升浪涌防护器件的集成度。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压敏元件为压敏电阻的情况下,这些压敏电阻的具体可以为460规格的压敏电阻、385规格的压敏电阻、230规格的压敏电阻以及385规格的压敏电阻等,各供电线之间连接的压敏电阻的规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多个电极202中的每个电极与压敏元件相连接的第一端可采用网格结构。请一并参见图5,如图5所示,上述多个电极202中的电极G1的第一端即采用的是网格结构。这里,将电极的第一端设计成网格结构,可以使得电极与压敏元件能够更充分的接触,可提高电极的通流能力以及散热能力。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每个电极的两端之间的连接体都是直线型结构,在实际实现中,为了方便各电极的第二端能够准确的穿过底座30上的各个通孔,每个电极的两端之间的连接体也可以根据各个通孔位置涉及成弯曲型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压敏元件采用柱状压敏电阻的情况下,上述多个压敏元件201中的每个压敏元件的轴向方向是相同的,即这些压敏元件为同一轴向。并且,这些压敏元件的轴向还与外壳10的底面相互平行。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缩短每个电极在外壳10内部的长度,可进一步减小浪涌防护器件100的体积,提升浪涌防护器件100的集成度。
前文针对浪涌防护器件100的结构及其内部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下文将结合该浪涌防护器件100的具体应用场景,对浪涌防护器件1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进行进一步的详述。
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述多个压敏元件201具体可包括第一压敏元件S1、第二压敏元件S2、第三压敏元件S3。上述多个电极202具体可包括第一电极G1、第二电极G2、第三电极G3以及第四电极G4。上述多根供电线310除了包括前文所述的第一供电线301和第二供电线302,还可包括第三供电线303。其中,所述第一压敏元件S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G1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敏元件S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G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G2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压敏元件S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压敏元件S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极G3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极G3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三压敏元件S3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压敏元件S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G1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极G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线301,所述第二电极G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线302,所述第三电极G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供电线303。
实际工作时,当第一供电线301与第二供电线302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一压敏元件S1可以短接第一供电线301与第二供电线302。同理,当第一供电线301与第三供电线303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三压敏元件S3可以短接第一供电线301与第三供电线303。当第二供电线302与第三供电线303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二压敏元件S2可以短接第二供电线302与第三电线303。所以,浪涌防护器件100即可实现针对上述第一供电线301、第二供电线302以及第三供电线303所连接的电气设备(即负载)的浪涌防护。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直流供电场景中,上述电源300可以为直流源。上述第二供电线302具体可以为直流源的正母线30a,上述第三供电线303具体为所述直流源的负母线30b,上述第一供电线301具体可以为直流源的保护地线30c。具体的,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原理示意图。这里,图8示出的是图7所示结构的浪涌防护器件100应用于直流供电场景所对应的电路原理示意图。这里应理解,由于电极在实际使用时就相当于导线,因此图8中并未具体示出,后文同样如此,并不再赘述。如图8所示,在浪涌防护器件100中的各电极的第二端与对应的供电线正确连接的情况下,正母线30a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一压敏元件S1,正母线30a与负母线30b之间接有第二压敏元件S2,负母线30b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三压敏元件S3。在实际工作时,当正母线302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一压敏元件S1可以短接正母线30a与保护地线30c。当正母线30a与负母线30b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二压敏元件S2可以短接正母线30a与负母线30b。当负母线30b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三压敏元件S3可以短接负母线30b与保护地线30c。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单相交流供电场景下,上述电源300为交流源,上述第二供电线302具体可以为交流源的第一相线30d,上述第三供电线303具体为所述交流源的中性线30e,上述第一供电线301具体可以为交流源的保护地线30c。具体的,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路原理示意图。这里,图9示出的是图7所示结构的浪涌防护器件100应用于单相交流供电场景所对应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浪涌防护器件100中的各电极的第二端与对应的供电线正确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相线30d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一压敏元件S1,第一相线30d与中性线30e之间接有第二压敏元件S2,中性线30e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三压敏元件S3。在实际工作时,当第一相线30d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一压敏元件S1可以短接第一相线30d与保护地线30c。当第一相线30d与中性线30e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二压敏元件S2可以短接第一相线30d与中性线30e。当中性线30e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三压敏元件S3可以短接中性线30e与保护地线30c。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双火线供电的场景下,上述电源300为交流源,上述第二供电线302具体可以为交流源的第一相线30d,上述第三供电线303具体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二相线30f,上述第一供电线301具体可以为交流源的保护地线30c。具体的,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路原理示意图。这里,图10示出的是图7所示结构的浪涌防护器件100应用于双火线供电场景所对应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浪涌防护器件100中的各电极的第二端与对应的供电线正确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相线30d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一压敏元件S1,第一相线30d与第二相线30f之间接有第二压敏元件S2,第二相线30f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三压敏元件S3。在实际工作时,当第一相线30d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一压敏元件S1可以短接第一相线30d与保护地线30c。当第一相线30d与第二相线30f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二压敏元件S2可以短接第一相线30d与第二相线30f。当第二相线30f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三压敏元件S3可以短接第二相线30f与保护地线30c。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双相交流供电的场景下,上述电源300为交流源,上述第二供电线302具体可以为交流源的第一相线30d,上述第三供电线303具体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二相线30f,上述第一供电线301具体可以为交流源的保护地线30c或者中性线30e,并且,保护地线30c或者中性线30e短接。具体的,请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路原理示意图。这里,图11示出的是图7所示结构的浪涌防护器件100应用于双相交流供电场景所对应的电路原理示意图。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是以第一供电线301为中性线30e这一具体场景示出的,第一供电线301为保护地线30c的场景与之相同,此处便不再赘述。如图11所示,在浪涌防护器件100中的各电极的第二端与对应的供电线正确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相线30d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一压敏元件S1,第一相线30d与第二相线30f之间接有第二压敏元件S2,第二相线30f与中性线30e之间接有第三压敏元件S3。在实际工作时,当第一相线30d与中性线30e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一压敏元件S1可以短接第一相线30d与中性线30e。当第一相线30d与第二相线30f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二压敏元件S2可以短接第一相线30d与第二相线30f。当第二相线30f与中性线30e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三压敏元件S3可以短接第二相线30f与保护地线30c。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第一供电线301、第二供电线302以及第三供电线303中存在保护地线30c的情况下,请参见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这里,图12中是以第一供电线301为保护地线30c为例进行描述的,由于第二供电线302或者第三供电线303作为保护地线30c的场景下,浪涌防护器件100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因此后文便不再赘述。如图12所示,上述集成器件20还可包括气体放电管203,上述第一电极G1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极G4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气体放电管203的第一端相连接,该气体放电管203的第二端则作为浪涌防护器件100的一个引脚,用于连接所述保护地线30c。实际工作时,当上述第二供电线302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出现浪涌时,第一压敏元件S1阻值变得很小,此时气体放电管203两端的电压近乎等于浪涌电压。若气体放电管203两端的电压超过气体放电管203内部的气体的绝缘强度时,气体放电管203将放电击穿,并由原来的绝缘状态变成导通状态,从而使得第二供电线302与保护地线30c真正的短接。若气体放电管203两端的电压并未超过气体放电管203内部的气体的绝缘强度时,则气体放电管203继续保持绝缘状态,使得第二供电线302与保护地线30c不会短接。同理,当上述第三供电线303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出现浪涌时,第三压敏元件S3阻值变得很小,此时气体放电管203两端的电压近乎等于浪涌电压。若气体放电管203两端的电压超过气体放电管203内部的气体的绝缘强度时,气体放电管203将放电击穿,并由原来的绝缘状态变成导通状态,从而使得第三供电线303与保护地线30c真正的短接。若气体放电管203两端的电压并未超过气体放电管203内部的气体的绝缘强度时,则气体放电管203继续保持绝缘状态,使得第三供电线303与保护地线30c不会短接。
在上述实现中,浪涌防护器件100中还集成有气体放电管203,从而可以使得浪涌防护器件100可以通过压敏元件和气体放电管对其他供电线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存在的浪涌进行更为合理且有效的防护,提升了浪涌防护器件100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一些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三相五线制的交流供电场景下,上述电源300为交流源,上述第二供电线302具体可以为交流源的第一相线30d,上述第三供电线303具体为所述交流源的中性线30e,上述第一供电线301具体可以为交流源的保护地线30c。上述多根供电线310还可包括交流源的第二相线30f和第三相线30g。上述多个压敏元件201中可包括第一压敏元件S1、第二压敏元件S2、第三压敏元件S3、第四压敏元件S4、第五压敏元件S5、第六压敏元件S6和第七压敏元件S7。上述多个电极202具体可包括第一电极G1、第二电极G2、第三电极G3、第四电极G4、第五电极G5、第六电极G6、第七电极G7以及第八电极G8。具体的,请参见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压敏元件S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G1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敏元件S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G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G2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压敏元件S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压敏元件S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极G3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极G3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三压敏元件S3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压敏元件S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G1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四压敏元件S4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压敏元件S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极G5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极G5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五压敏元件S5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压敏元件S5的第二端与第六电极G6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极G4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六压敏元件S6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压敏元件S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极G7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电极G7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七压敏元件S7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压敏元件S7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八电极G8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G1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极G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线301,所述第二电极G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线302,所述第三电极G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供电线303。所述第六电极G6和所述第八电极G8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中性线30e,所述第五电极G5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三相线30g,所述第七电极G7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相线30f。
进一步的,请一并参见图14,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路原理示意图。这里,图14示出的是图13所示结构的浪涌防护器件100应用于三相五线制的交流供电场景所对应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浪涌防护器件100中的各电极的第二端与对应的供电线正确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相线30d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一压敏元件S1,第一相线30d与中性线30e之间接有第二压敏元件S2,中性线30e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三压敏元件S3,第三相线30g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四压敏元件S4,第三相线30g与中性线30e之间接有第五压敏元件S5,第二相线30f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六压敏元件S6,第二相线30f与中性线30e之间接有第七压敏元件S7。在实际工作中,当第一相线30d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一压敏元件S1可以短接第一相线30d与保护地线30c。当第一相线30d与中性线30e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二压敏元件S2可以短接第一相线30d与中性线30e。当中性线30e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三压敏元件S3可以短接中性线30e与保护地线30c。当第三相线30g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存在浪涌时,第四压敏元件S4可以短接第三相线30g与保护地线30c。当第三相线30g与中性线30e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五压敏元件S5可以短接第三相线30g与中性线30e。当第二相线30f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存在浪涌时,第六压敏元件S6可以短接第二相线30f与保护地线30c。当第二相线30f与中性线30e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七压敏元件S7可以短接第二相线30f与中性线30e。简而言之,当任一压敏元件的两端所接的两根供电线之间出现浪涌时,这个压敏元件既可以短接这两根供电线,从而实现浪涌防护功能。
可选的,和前文类似,在图13所示结构的基础上,该集成器件20也可包括前文所述的气体放电管203,并且上述第一电极G1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极G4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气体放电管203的第一端相连接,该气体放电管203的第二端则作为浪涌防护器件100的一个引脚,用于连接所述保护地线30c。该气体放电管203所能实现的功能和前文相同,此处便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三相四线制的交流供电场景下,上述电源300为交流源,上述第一供电线301为交流源的第一相线30d,上述第二供电线302为交流源的第二相线30f,上述多根供电线310具体可包括交流源的保护地线30c以及第三相线30g。上述多个压敏元件201包括第一压敏元件S1、第二压敏元件S2、第三压敏元件S3、第四压敏元件S4、第五压敏元件S5以及第六压敏元件S6。上述多个电极202包括第一电极G1、第二电极G2、第三电极G3、第四电极G4、第五电极G5、第六电极G6、第七电极G7以及第八电极G8。具体的,请参见图15,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压敏元件S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G1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敏元件S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G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G2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压敏元件S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压敏元件S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极G3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极G3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三压敏元件S3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压敏元件S3的第二端还有所述第四电极G4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极G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压敏元件S4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压敏元件S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极G6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电极G6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五压敏元件S5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压敏元件S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极G7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电极G7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六压敏元件S6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压敏元件S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极G8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G1和所述第七电极G7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保护地线30c,所述第二电极G2和所述第五电极G5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相线30d,所述第三电极G3和所述第八电极G8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相线30f,所述第四电极G4和所述第六电极G6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三相线30g。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1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一种电路原理示意图。这里,图16示出的是图15所示结构的浪涌防护器件100应用于三相四线制的交流供电场景所对应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如图16所示,在浪涌防护器件100中的各电极的第二端与对应的供电线正确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相线30d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一压敏元件S1,第一相线30d与第二相线30f之间接有第二压敏元件S2,第二相线30f与第三相线30g之间接有第三压敏元件S3,第三相线30g与第一相线30d之间接有第四压敏元件S4,第三相线30g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五压敏元件S5,第二相线30f与保护地线30c之间接有第六压敏元件S6。在实际工作时,当第一相线30d与保护地线30c存在浪涌时,第一压敏元件S1可以短接第一相线30d与保护地线30c。当第一相线30d与第二相线30f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二压敏元件S2可用于短接第一相线30d与第二相线30f。当第二相线30f与第三相线30g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三压敏元件S3可以短接第二相线30f与第三相线30g。当第三相线30g与第一相线30d之间存在浪涌时,第四压敏元件S4可用于短接第三相线30g与第一相线30d。当第三相线30g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存在浪涌时,第五压敏元件S5可以短接第三相线30g与保护地线30c。当第三相线30g与保护地线30c之间存在浪涌时,第六压敏元件S6可用于短接第三相线30g与保护地线30c。
可选的,和前文类似,在图15所示结构的基础上,该集成器件20也可包括气体放电管203,并且上述第一电极G1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七电极G7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气体放电管203的第一端相连接,该气体放电管203的第二端则作为浪涌防护器件100的一个引脚,用于连接所述保护地线30c。该气体放电管203所能实现的功能和前文相同,此处便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前文叙述的第一相线30d、第二相线30f或者第三相线30g分别对应交流源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包括A相交流电、B相交流电和C相交流电)中的一单相交流电所对应的供电线。例如,第一相线30d可以是A相交流电对应的供电线,第二相线30f可以是B相交流电对应的供电线,第三相线30g可以是C相交流电对应的供电线。又或者,第一相线30d可以是B相交流电对应的供电线,第二相线30f可以是C相交流电对应的供电线,第三相线30g可以是A相交流电对应的供电线。总而言之,本申请对每个相线所对应的单相交流电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
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前文基于直流供电场景、单相交流供电场景、双火线供电场景、双相交流供电场景、三相五线制交流供电场景以及三相四线制交流供电场景描述了浪涌防护器件100多种可能的结构以及相应的与电源300提供的各供电线的连接方式。这里需要理解到的是,在这些不同的场景中,前文叙述的浪涌防护器件100的结构以及相应的与电源300提供的各供电线的连接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其可存在多种变形。例如,在直流供电场景中,第二电极G2的第二端可以连接负母线30b,第三电极G3的第二端也可连接正母线30a,这样就可以使得第一压敏元件S1接在负母线30b与保护地线30c之间,而第三压敏元件S3则接在正母线和保护地线30c之间,这种情况下浪涌防护器件100仍然可以正常的实现浪涌防护功能。由于基于前文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100的结构以及相应的与电源300提供的各供电线的连接方式演化出的方案,在功能上前文描述各个方式都是相同的,仅在压敏元件和电极的个数上,以及与各供电线的连接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为了避免重复,本申请对这些方案便不再一一列举。应理解,基于前文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100的结构以及相应的与电源300提供的各供电线的连接方式演化出的方案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还保护了一种供电系统。请参见图17,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供电系统具体可包括前文所述的电源300、前文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100以及负载500。其中,上述电源300通过多根供电线310与负载500相连接,上述浪涌防护器件100与所述电源300和所述负载500之间的多根供电线310相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源300为直流源时,所述多根供电线310包括所述直流源的正母线30a、所述直流源的负母线30b以及所述直流源的保护地线30c。此时,上述浪涌防护器件100则分别与上述三根线相连接。当电源300为交流源时,所述多根供电线310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一相线30d、所述交流源的第二相线30f、所述交流源的第三相线30g、所述交流源的中性线30e以及所述交流源的保护地线30c中的至少三项。此时,上述浪涌防护器件100则分别与上述至少三项相连接。
在实际工作时,当所述电源300通过所述多根供电线310为所述负载500供电时,所述浪涌防护器件100用于对所述负载500进行浪涌防护,具体过程可参见前文所描述的过程,此处便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由多个压敏元件201以及多个电极202集成得到的集成器件20封装在外壳10的内部,并以多个电极202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作为引脚,从而形成一个可与电源300提供的多根供电线310相连接浪涌防护器件100。并且当该浪涌防护器件100通过其电极与外部的电源300的任意两根供电线正确连接时,该浪涌防护器件100能够通过短接该任意两根供电线来有效的实现浪涌防护。这样的浪涌防护器件100的体积小,安装和维护都比较便利,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的浪涌防护电路的体积较大所导致的占板面积大,并且安装和后期维护上也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提升浪涌防护电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或者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包括:外壳以及固定在所述外壳内的集成器件,所述集成器件集成有多个压敏元件以及多个电极,所述多个压敏元件中的每个压敏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多个电极中的两个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外部的电源提供的多根供电线中的其中一根供电线;
所述多根供电线中的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之间出现浪涌,所述多个压敏元件中连接在所述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之间的压敏元件用于短接所述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防护器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通孔,当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外壳的底面时,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的第二端分别通过所述多个通孔中的一个通孔来连接所述多根供电线中的其中一根供电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元件为柱体状压敏电阻,所述柱体状压敏电阻的一个端面为所述压敏元件的第一端,所述柱体状压敏电阻的另一端面为所述压敏元件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压敏元件中的每个压敏元件的轴向方向相同,并且每个压敏元件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外壳的底面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压敏元件包括第一压敏元件、第二压敏元件、第三压敏元件,所述多个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所述多根供电线包括所述第一供电线、所述第二供电线以及第三供电线;
其中,所述第一压敏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三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线,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线,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三供电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外部的电源为直流源,所述第一供电线为所述直流源的保护地线,所述第二供电线为所述直流源的正母线,所述第三供电线为所述直流源的负母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外部的电源为交流源,所述第一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保护地线,所述第二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一相线,所述第三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中性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压敏元件还包括第四压敏元件、第五压敏元件、第六压敏元件和第七压敏元件,所述多个电极还包括第五电极、第六电极、第七电极和第八电极,所述多根供电线还包括所述交流源的第二相线和第三相线;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四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五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第六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六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七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压敏元件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八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电极和所述第八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中性线,所述第五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三相线,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相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外部的电源为交流源,所述第一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保护地线,所述第二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一相线,所述第三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二相线。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外部的电源为交流源,所述第一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中性线或者保护地线,并且所述交流源的中性线和保护地线短接,所述第二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第一相线,所述第三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二相线。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器件还包括气体放电管,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二端与所述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保护地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防护器件外部的电源为交流源,所述第一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一相线,所述第二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二相线,所述多根供电线包括所述交流源的第三相线以及保护地线,所述多个压敏元件包括第一压敏元件、第二压敏元件、第三压敏元件、第四压敏元件、第五压敏元件以及第六压敏元件,所述多个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第五电极、第六电极、第七电极以及第八电极;
所述第一压敏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三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压敏元件的第二端还有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五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六压敏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压敏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保护地线,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相线,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八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相线,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六电极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三相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器件还包括气体放电管,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七电极的第二端与所述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保护地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集成器件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
15.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电源、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以及负载,所述浪涌防护器件与所述电源和所述负载之间的多根供电线相连接;
当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多根供电线为所述负载供电时,所述浪涌防护器件用于对所述负载进行浪涌防护。
16.根据权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供电系统,所述电源为直流源,所述多根供电线包括所述直流源的正母线、所述直流源的负母线以及所述直流源的保护地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交流源,所述多根供电线为所述交流源的第一相线、所述交流源的第二相线、所述交流源的第三相线、所述交流源的中性线以及所述交流源的保护地线中的至少三项。
CN202111221958.XA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 Active CN1139916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1958.XA CN113991625B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
PCT/CN2022/124053 WO2023066042A1 (zh) 2021-10-20 2022-10-09 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1958.XA CN113991625B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1625A true CN113991625A (zh) 2022-01-28
CN113991625B CN113991625B (zh) 2023-07-28

Family

ID=79739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1958.XA Active CN113991625B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1625B (zh)
WO (1) WO20230660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6042A1 (zh) * 2021-10-20 2023-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238A (zh) * 2004-10-29 2005-04-06 成都铁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分步失效功能的浪涌保护器内置压敏芯片
WO2015021801A1 (zh) * 2013-08-13 2015-0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浪涌防护装置和方法
WO2015149585A1 (zh) * 2014-03-31 2015-10-08 厦门赛尔特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浪涌防护功能的光控器
US20150349523A1 (en) * 2014-06-03 2015-12-03 Ripd Research And Ip Development Ltd. Modular overvoltage protection units
US20180102640A1 (en) * 2016-10-10 2018-04-12 Citel Integrated thermally protected varistor and discharge tube
CN113141002A (zh) * 2020-01-20 2021-07-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三相空调系统的浪涌吸收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19553A (en) * 2005-11-08 2007-05-16 Energetic Technology Three-layer stacked surge absor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4089186U (zh) * 2014-07-09 2015-01-07 广西新未来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保护用压敏电阻器
US10447026B2 (en) * 2016-12-23 2019-10-15 Ripd Ip Development Ltd Devices for active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N113991625B (zh) * 2021-10-20 2023-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238A (zh) * 2004-10-29 2005-04-06 成都铁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分步失效功能的浪涌保护器内置压敏芯片
WO2015021801A1 (zh) * 2013-08-13 2015-0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浪涌防护装置和方法
WO2015149585A1 (zh) * 2014-03-31 2015-10-08 厦门赛尔特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浪涌防护功能的光控器
US20150349523A1 (en) * 2014-06-03 2015-12-03 Ripd Research And Ip Development Ltd. Modular overvoltage protection units
US20180102640A1 (en) * 2016-10-10 2018-04-12 Citel Integrated thermally protected varistor and discharge tube
CN113141002A (zh) * 2020-01-20 2021-07-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三相空调系统的浪涌吸收电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6042A1 (zh) * 2021-10-20 2023-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1625B (zh) 2023-07-28
WO2023066042A1 (zh)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12526A (en) Surge arrester circuit and housing therefor
US9054514B2 (en) Reduced let through voltage transient protection or suppression circuit
US6477025B1 (en)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with thermal protection, current limiting, and failure indication
BR112017010448B1 (pt) Sistema para proteção de sobretensão transiente de um transformador trifásico
WO2023066042A1 (zh) 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和供电系统
CN203166496U (zh) 模块式雷击突波保护装置
CN103855550A (zh) 连接器电路及其高压突波保护方法
KR200453728Y1 (ko) 서지보호장치
JP4773701B2 (ja) 避雷器
US20080112098A1 (en) Separate box assembly for voltage surge protection
US10014639B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N205670680U (zh) 一种具有过压保护的配电装置
CN109787210B (zh) 浪涌保护电路和浪涌保护器件
CN108279387A (zh) 一种电源监控装置
EP2472692A1 (en) Surge protection circuit in three-phase four-wire system circuit
CZ35086U1 (cs) Svodič přepětí ve více pólovém provedení pro ochranu rozvodné sítě
CN207817176U (zh) 一种电源监控装置
CN114097157A (zh) 用于保护多条直流或交流电源线的浪涌保护装置
CN212935516U (zh) 具有超大容量滤波防雷装置和防雷箱
CN216056319U (zh) 一种高可靠的防雷电路
US20240087779A1 (en) Surge arresting power cable
CN209233459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过电压保护器
CN213638756U (zh) 电子元件、应用电路及电子产品
CN212695712U (zh) 一种放电芯片及其应用电路
US20240171088A1 (en) Filter system and x-capacitor protection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