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87651A - 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87651A
CN113987651A CN202111277442.7A CN202111277442A CN113987651A CN 113987651 A CN113987651 A CN 113987651A CN 202111277442 A CN202111277442 A CN 202111277442A CN 113987651 A CN113987651 A CN 113987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information
collinear
line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74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勇敏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74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876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87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76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2Symbolic schemati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20Configuration CAD, e.g. designing by assembling or positioning modules selected from libraries of predesigned mod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对所述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对所述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根据所述板区域生成所述目标建筑的板模型。采用本方法能够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建筑的二维图纸通常采用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
相关技术中,根据二维图纸建立三维模型时,主要是由设计师手动翻模。这项工作不仅重复度高且繁琐,而且手动放置很容易出现误差,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都很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节省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的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一种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
对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
根据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梁信息包括各梁的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及梁区域的信息;上述对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包括:
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梁边线预处理;
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
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
根据梁区域的信息和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梁区域的信息和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包括:
根据梁区域的信息确定梁区域,并从封闭区域中去除梁区域得到剩余区域;
根据剩余区域确定板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包括:
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各线段集合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梁边线;
对于各线段集合,将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各共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
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共线集合中的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其中,两个共线集合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得到梁区域的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包括:
选取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与预设梁标记对应的目标图层;
将目标图层中的图元确定为梁图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包括:
获取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
根据目标楼层和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一种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各线段集合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梁边线;
对于各线段集合,将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各共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
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共线集合中的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其中,两个共线集合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梁边线预处理;
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
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
根据梁区域的信息和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
获取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
根据目标楼层和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一种板模型的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
图元提取模块,用于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梁信息获得模块,用于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
板区域获得模块,用于对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
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梁信息包括各梁的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及梁区域的信息;上述板区域获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梁边线预处理;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根据梁区域的信息和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板区域获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梁区域的信息确定梁区域,并从封闭区域中去除梁区域得到剩余区域;根据剩余区域确定板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梁信息获得模块,具体用于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各线段集合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梁边线;对于各线段集合,将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各共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共线集合中的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其中,两个共线集合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得到梁区域的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图元提取模块,具体用于选取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与预设梁标记对应的目标图层;将目标图层中的图元确定为梁图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模型生成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根据目标楼层和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一种板模型的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
图元提取模块,用于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线段集合确定模块,用于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各线段集合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梁边线;
共线集合确定模块,用于对于各线段集合,将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各共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
投影比较模块,用于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共线集合中的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其中,两个共线集合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梁信息获得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得到梁区域的信息;
预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梁边线预处理;
边线划分模块,用于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
封闭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
板区域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梁区域的信息和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
楼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
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目标楼层和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
对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
根据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
对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
根据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上述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对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根据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通过本公开实施例,计算机设备可以自动地将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的板转换为三维的板模型,不仅可以降低翻模工作的工作量,提升翻模效率,而且可以避免手动操作出现误差的问题,从而节省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板模型的生成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板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一个实施例中提取图元界面的示意图;
图3b为一个实施例中梁边线的示意图;
图3c为一个实施例中板区域的示意图;
图3d为一个实施例中二维图纸中的板的示意图;
图3e为一个实施例中板的三维模型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对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一个实施例中将梁边线划分为半边线的示意图;
图5b为一个实施例中半边线围成板区域的示意图;
图6a为一个实施例中对梁边线标注的示意图;
图6b为一个实施例中查找板区域的示意图之一;
图6c为一个实施例中查找板区域的示意图之二;
图6d为一个实施例中板区域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梁边线的示意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板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板模型的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板模型的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板模型的生成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数据库、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下述实施例中的各种实体模型以及实体模型的相关信息,有关各种实体模型以及实体模型的相关信息的具体描述参见下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可以用于与外部的其他设备通过网络连接通信。可选的,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可以是台式机,可以是个人数字助理,还可以是其他的终端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等,还可以是云端或者远程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对计算机设备的具体形式并不做限定。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当然,输入装置和显示屏也可以不属于计算机设备的一部分,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的外接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方法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三维模型的生成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上述计算机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下述方法实施例以执行主体为计算机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板模型的生成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计算机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其中,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可以采用CAD绘制,并被保存为预设格式。可选地,预设格式为DWG,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计算机设备预先获取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之后,利用ODA(Open DesignAlliance)解析预设格式的二维图纸得到目标建筑的相关数据;接着,从目标建筑的相关数据中提取出梁图元。
上述ODA是一个非盈利的组则,在40多个国家有1100多个成员。ODA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工业标准的CAD数据和遗留的CAD数据的格式交换。ODA开发用于技术图形应用程序的核心平台Teigha,Teigha支持dwg、dgn、stl、pdf之间的数据交换。Teigha支持的多个平台:Windows、Mac、Unix、Linux等。ODA会员可以用C++,NET,和ActiveX接口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ODA的宗旨是开发核心的图形技术库,让软件开发商专注与应用开发。和ITC一样也是面向会员的。
上述从目标建筑的相关数据中提取出梁图元的过程,可以包括:选取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与预设梁标记对应的目标图层;将目标图层中的图元确定为梁图元。如图3a所示,计算机设备自动点击“BEAM”,则界面中显示梁图元所在的目标图层。
步骤102,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
提取出梁图元之后,计算机设备对梁图元分析分析处理,可以得到各梁边线的位置信息;进而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可以计算出各梁边线的长度、宽度等尺寸信息;最后,对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尺寸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梁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还可以根据梁边线确定梁中线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103,根据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
确定梁信息后,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梁边线合围的区域,如图3b所示;再根据梁所占用的区域,从而确定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如图3c所示。最后,计算机设备对多个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板区域。
步骤104,根据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在得到板区域后,计算机设备调用Revit,Revit获取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根据目标楼层和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其中,二维图纸中的板如图3d所示,三维的板模型如图3e所示。
例如,Revit根据板区域确定板的形状和大小,并在目标楼层中生成板实体。本公开实施例对Revit如何生成实体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上述目标楼层可以为用户设置,也可以为默认设置,计算机设备获取到目标楼层后,即可根据目标楼层确定柱高、墙高等信息,并且对板实体是否合理进行验证。
上述Revit是Autodesk公司一套系列软件的名称。Revit系列软件是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构建的,可帮助建筑设计师设计、建造和维护质量更好、能效更高的建筑。
上述实施例中,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对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根据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通过本公开实施例,计算机设备可以自动地将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的板转换为三维的板模型,不仅可以降低翻模工作的工作量,提升翻模效率,而且可以避免手动操作出现误差的问题,从而节省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梁信息包括各梁的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及梁区域的信息,涉及对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的过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梁边线预处理。
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确定梁边线之间的交点,之后,梁边线均被交点打断,得到处理后的梁边线。
步骤202,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
如图5a所示,计算机设备将每条梁边线分为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
步骤203,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
如图5b所示,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6a所示,先根据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梁边线进行预处理,之后,对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进行标注;如图6b所示,再沿着梁边线a的一个半边线方向,查找到与梁边线a首尾相连的梁边线b、c、d的半边线;将梁边线a、b、c、d的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一个封闭区域。
由于每条梁边线被分为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因此,每条梁边线需要被计算两次。如图6c所示,沿着梁边线b另一个半边线方向,查找到与梁边线b首尾相连的梁边线e、f、g的半边线,将梁边线b、e、f、g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一个封闭区域
以此类推,可以确定多个封闭区域,如图6d所示。
步骤204,根据梁区域的信息和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
计算机设备根据梁区域的信息确定梁区域,并从封闭区域中去除梁区域得到剩余区域;根据剩余区域确定板区域。具体地,计算机设备确定剩余区域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然后对多个剩余区域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板区域。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梁边线预处理;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根据梁区域的信息和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通过本公开实施例,计算机设备可以自动根据梁信息确定板区域,从而为后续生成板模型提供了依据,该自动转换过程可以提升翻模效率,从而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涉及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的过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各线段集合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梁边线。
如图8所示,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边线a、b、c、d、e、f、g、h、i、j、k和l的位置信息。这些梁边线互相平行,组成一个线段集合S。依次类推,可以得到其他线段集合。
步骤302,对于各线段集合,将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各共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
如图8所示,对于线段集合S,与梁边线a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有2条,组成了共线集合A;与梁边线b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有1条,组成了共线集合B;与梁边线c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有3条,组成了共线集合C;与梁边线e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有3条,组成了共线集合D;与梁边线g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有3条,组成了共线集合E;与梁边线j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有3条,组成了共线集合E。
步骤303,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共线集合中的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两个共线集合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如图8所示,对于共线集合A,查找到共线集合B与共线集合A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确定共线集合B为与共线集合A相邻的共线集合。在实际应用中,预设距离阈值可以根据梁宽进行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对预设距离阈值不做限定。
查找出与共线集合A相邻的共线集合B后,将共线集合A中的梁边线与共线集合B中的梁边线均向目标平面投影,其中,目标平面可以为地面。投影后的梁边线a与梁边线b存在重合部分,且投影后的梁边线a比梁边线b更长,因此,将梁边线b延长到与梁边线a等长,则得到了一根梁的两个梁边线的长度。
之后,从共线集合A中去除梁边线a,从共线集合B中去除梁边线b,从线段集合S中去除梁边线a和b。再依据上述方式对共线集合中剩余的梁边线进行投影比较,从而确定线段集合S中多个梁边线的尺寸信息。
再依据上述方式对其他线段集合进行分析得到各线段集合中多个梁边线的尺寸信息。
步骤304,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得到梁区域的信息。
计算机设备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计算出梁所在的区域,得到梁区域的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对于各线段集合,将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共线集合中的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得到梁区域的信息。通过本公开实施例,计算机设备自动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得到了梁信息,为后续根据梁信息得到板区域,进而生成板模型提供了依据,并且,节省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板模型的生成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计算机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选取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与预设梁标记对应的目标图层;将目标图层中的图元确定为梁图元。
步骤402,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
其中,各线段集合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梁边线。
步骤403,对于各线段集合,将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
其中,各共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
步骤404,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共线集合中的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
其中,两个共线集合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步骤405,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得到梁区域的信息。
步骤406,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梁边线预处理。
步骤407,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
步骤408,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
步骤409,根据梁区域的信息和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
其中,板区域包括多个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梁区域的信息确定梁区域,并从封闭区域中去除梁区域得到剩余区域;根据剩余区域确定板区域。
步骤410,获取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
步骤411,根据目标楼层和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根据目标楼层和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上述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先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再根据梁图元确定梁信息和板区域,最后根据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通过本公开实施例,计算机设备可以自动地将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的板转换为三维的板模型,不仅可以降低翻模工作的工作量,提升翻模效率,而且可以避免手动操作出现误差的问题,从而节省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至图9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至图9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板模型的生成装置,包括:
图元提取模块501,用于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梁信息获得模块502,用于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
板区域获得模块503,用于对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
模型生成模块504,用于根据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梁信息包括各梁的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及梁区域的信息;上述板区域获得模块503,具体用于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梁边线预处理;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根据梁区域的信息和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板区域获得模块503,具体用于根据梁区域的信息确定梁区域,并从封闭区域中去除梁区域得到剩余区域;根据剩余区域确定板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梁信息获得模块502,具体用于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各线段集合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梁边线;对于各线段集合,将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各共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共线集合中的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其中,两个共线集合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得到梁区域的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图元提取模块501,具体用于选取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与预设梁标记对应的目标图层;将目标图层中的图元确定为梁图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模型生成模块504,具体用于获取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根据目标楼层和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板模型的生成装置,包括:
图元提取模块601,用于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线段集合确定模块602,用于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各线段集合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梁边线;
共线集合确定模块603,用于对于各线段集合,将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各共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
投影比较模块604,用于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共线集合中的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其中,两个共线集合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梁信息获得模块605,用于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得到梁区域的信息;
预处理模块606,用于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梁边线预处理;
边线划分模块607,用于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
封闭区域确定模块608,用于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
板区域获得模块609,用于根据梁区域的信息和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
楼层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
模型生成模块611,用于根据目标楼层和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关于板模型的生成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板模型的生成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板模型的生成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
对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
根据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梁信息包括各梁的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及梁区域的信息;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梁边线预处理;
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
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
根据梁区域的信息和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梁区域的信息确定梁区域,并从封闭区域中去除梁区域得到剩余区域;
根据剩余区域确定板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各线段集合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梁边线;
对于各线段集合,将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各共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
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共线集合中的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其中,两个共线集合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得到梁区域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选取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与预设梁标记对应的目标图层;
将目标图层中的图元确定为梁图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
根据目标楼层和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
对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
根据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梁信息包括各梁的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及梁区域的信息;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梁边线预处理;
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
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
根据梁区域的信息和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梁区域的信息确定梁区域,并从封闭区域中去除梁区域得到剩余区域;
根据剩余区域确定板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对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各线段集合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梁边线;
对于各线段集合,将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各共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梁边线;
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共线集合中的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其中,两个共线集合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根据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得到梁区域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选取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与预设梁标记对应的目标图层;
将目标图层中的图元确定为梁图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
根据目标楼层和板区域生成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板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对所述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
对所述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
根据所述板区域生成所述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信息包括各梁的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及梁区域的信息;所述对所述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所述梁边线预处理;
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
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所述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
根据所述梁区域的信息和所述封闭区域确定所述板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梁区域的信息和所述封闭区域确定所述板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梁区域的信息确定梁区域,并从所述封闭区域中去除所述梁区域得到剩余区域;
根据所述剩余区域确定所述板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包括:
对所述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所述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所述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各所述线段集合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所述梁边线;
对于各所述线段集合,将所述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各所述共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所述梁边线;
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所述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所述共线集合中的所述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所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其中,两个所述共线集合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根据多个所述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得到所述梁区域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包括:
选取所述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与预设梁标记对应的目标图层;
将所述目标图层中的图元确定为所述梁图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板区域生成所述目标建筑的板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
根据所述目标楼层和所述板区域生成所述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7.一种板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对所述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所述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各所述线段集合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所述梁边线;
对于各所述线段集合,将所述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各所述共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所述梁边线;
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所述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所述共线集合中的所述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所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其中,两个所述共线集合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根据多个所述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得到梁区域的信息;
根据所述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所述梁边线预处理;
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
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所述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
根据所述梁区域的信息和所述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
获取所述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
根据所述目标楼层和所述板区域生成所述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8.一种板模型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图元提取模块,用于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梁信息获得模块,用于对所述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梁信息;
板区域获得模块,用于对所述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板区域;
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板区域生成所述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9.一种板模型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图元提取模块,用于从目标建筑的二维图纸中提取出梁图元;
线段集合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梁图元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个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多个所述梁边线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线段集合;各所述线段集合包括延伸方向一致的所述梁边线;
共线集合确定模块,用于对于各所述线段集合,将所述线段集合划分为多个共线集合;各所述共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所述梁边线;
投影比较模块,用于对于任一共线集合,查找出与所述共线集合相邻的另一共线集合,将两个所述共线集合中的所述梁边线向目标平面投影,并根据投影结果得到所述梁边线的尺寸信息;其中,两个所述共线集合的梁边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梁信息获得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所述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得到梁区域的信息;
预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梁边线的位置信息和尺寸信息对所述梁边线预处理;
边线划分模块,用于根据各预处理后的梁边线分别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半边线;
封闭域确定模块,用于将沿着同一方向首尾相连的多个所述半边线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封闭区域;
板区域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梁区域的信息和多个所述封闭区域确定板区域;
楼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板区域所对应的目标楼层;
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楼层和所述板区域生成所述目标建筑的板模型。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1277442.7A 2021-10-29 2021-10-29 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39876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7442.7A CN113987651A (zh) 2021-10-29 2021-10-29 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7442.7A CN113987651A (zh) 2021-10-29 2021-10-29 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7651A true CN113987651A (zh) 2022-01-28

Family

ID=79744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7442.7A Pending CN113987651A (zh) 2021-10-29 2021-10-29 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876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6370B (zh) 预制构件深化图纸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US9189862B2 (en) Outline approximation for point cloud of building
CN111079263B (zh) 建筑主体结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19149148A (ja) ピクセルワイズ分類器による2dフロアプランのセマンティックセグメンテーション
JP2008040921A (ja) 形状簡略化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グラム
CN112199751B (zh) 一种墙体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24401B (zh) 一种三维模型切割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41565A (zh) 建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987652A (zh) 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1753347B (zh) 基于Revit图元的构件筛选方法、Revit平台及存储介质
CN112287432A (zh) 目标区域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30694A (zh) 电子文件处理方法、电子设备与处理服务器
CN115329450B (zh) 埋件复制方法及装置
CN113987651A (zh) 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989680B (zh) 建筑三维场景自动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3129427A (zh) 建筑模型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87650A (zh) 梁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287427B (zh) 建筑墙体位置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37707B (zh) 一种有限元分析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2040999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987653A (zh) 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2950764A (zh) 基于平面套图的三维建模方法及三维建模装置
CN113192203A (zh) 一种图元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53346A (zh) 线性构件的剖面图生成方法、Revit平台及存储介质
CN113010946B (zh) 数据分析方法、电子设备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