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83153A - 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83153A CN113983153A CN202111223702.2A CN202111223702A CN113983153A CN 113983153 A CN113983153 A CN 113983153A CN 202111223702 A CN202111223702 A CN 202111223702A CN 113983153 A CN113983153 A CN 1139831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transmission
- motor
- transmission shaft
- d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1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or for taking-up backlash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2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2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1/22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1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or for taking-up backlash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F16H2057/126—Self-adjusting during operation, e.g. by a sp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Control Of Multiple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动力合成驱动技术范畴,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传动轴、弹性元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传动箱体,双电机分别联接两个输入齿轮,输入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传动,采用弹性元件联接驱动齿轮与输出轴,传动过程中电机转速波动引起的输入转速同步差异,由弹性元件补偿,避免齿轮啮合运动干涉,实现双动力同步驱动、合成输出,同时基于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实现了双电机冗余驱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动力合成驱动技术范畴。
背景技术
机械传动系统中,动力合成、分解传动技术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双电机同步驱动系统,可以实现双动力混合驱动,也可以应用于双动力冗余驱动。
双电机同步驱动系统在新能源车上获得广泛应用,国内多个车辆生产厂家和研究单位进行了长期的攻关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发明专利“一种双动力驱动行走机构”CN200910092227.2,将两个驱动力组合在同一驱动行走机构中,主、辅驱动力通过差动轮系合成输出,驱动左、右车轮实现车辆的各种行驶状态,但由于其传动链长、结构复杂,未能获得实际生产应用;探索研究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双电机同步驱动系统具有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采用弹性元件联接驱动齿轮与输出轴,传动过程中电机转速波动引起的输入转速同步差异,由弹性元件补偿,避免齿轮啮合运动干涉,实现双动力合成输出。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齿轮(3)与传动轴(5)同轴线转动连接,弹性元件(6)约束第三齿轮(3)与传动轴(5)的相对转动、并保持第三齿轮(3)至传动轴(5)的扭矩传递,第四齿轮(4)与传动轴(5)同轴线转动连接,另一弹性元件(6)约束第四齿轮(4)与传动轴(5)的相对转动、并保持第四齿轮(4)至传动轴(5)的扭矩传递,传动轴(5)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输出扭矩,第一齿轮(1)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一齿轮(1)与第三齿轮(3)正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2)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与第四齿轮(4)正确啮合传动,第一电机(7)驱动第一齿轮(1),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齿轮(2),形成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
其中:第一齿轮齿数Z1、第二齿轮齿数Z2、第三齿轮齿数Z3、第四齿轮齿数Z4,第一电机输入扭矩N1、输入转速M1,第二电机输入扭矩N2、输入转速M2,两电机输入转速同步条件M1Z1/Z3=M2Z2/Z4,传动轴输出转速MO=M1Z1/Z3、输出扭矩NO=N1Z3/Z1+N2Z4/Z2,传动过程中电机转速波动引起的输入转速同步差异,由弹性元件补偿,避免齿轮啮合运动干涉,实现双电机同步驱动。
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工作过程中:当N1≠0且N2≠0时,传动轴输出扭矩NO=N1Z3/Z1+N2Z4/Z2,双电机同步驱动、动力合成输出;当N2=0时,第二电机以转速M2空转,第一电机输入扭矩N1,传动轴输出扭矩NO=N1Z3/Z1,第一电机独立驱动;当N1=0时,第一电机以转速M1空转,第二电机输入扭矩N2,传动轴输出扭矩NO=N2Z4/Z2,第二电机独立驱动,实现双电机冗余驱动。
上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选用伺服电机、或者伺服减速电机。
上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中,所述的弹性元件选用弹性联轴器。
上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为圆锥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轴线分别与第三齿轮、第四齿轮轴线垂直相交。
上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为直齿圆柱齿轮或者斜齿圆柱齿轮,各圆柱齿轮轴线相互平行。
上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中,省却一个弹性元件,第三齿轮(3)与传动轴(5)同轴线固连,第四齿轮(4)与传动轴(5)同轴线转动连接,弹性元件(6)约束第四齿轮(4)与传动轴(5)的相对转动、并保持第四齿轮(4)至传动轴(5)的扭矩传递,传动轴(5)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输出扭矩,第一齿轮(1)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一齿轮(1)与第三齿轮(3)正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2)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与第四齿轮(4)正确啮合传动,第一电机(7)驱动第一齿轮(1),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齿轮(2),形成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控制装置,实现传动轴的动力合成输出与角位移控制。
上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中,省却两个弹性元件,第三齿轮(3)与传动轴(5)同轴线固连,第四齿轮(4)与传动轴(5)同轴线固连,传动轴(5)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输出扭矩,第一齿轮(1)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一齿轮(1)与第三齿轮(3)正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2)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与第四齿轮(4)正确啮合传动,第一电机(7)驱动第一齿轮(1),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齿轮(2),形成一种双电机同步控制装置;以便消除传动系统的间隙、实现传动轴输出角位移的高精度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提出的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采用弹性元件联接驱动齿轮与输出轴,传动过程中电机转速波动引起的输入转速同步差异,由弹性元件补偿,避免齿轮啮合运动干涉,实现双电机同步驱动,提供双电机动力合成输出和双电机冗余驱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
图2为双电机同步驱动控制装置简图;
图3为双电机同步控制装置简图;
图4为圆柱齿轮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
图5为圆柱齿轮双电机同步驱动控制装置简图;
图6为圆柱齿轮双电机同步控制装置简图;
图7为对置式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
图中: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三齿轮,4--第四齿轮,5--传动轴,6--弹性元件,7--第一电机,8--第二电机,9--传动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所示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齿轮(3)与传动轴(5)同轴线转动连接,弹性元件(6)约束第三齿轮(3)与传动轴(5)的相对转动、并保持第三齿轮(3)至传动轴(5)的扭矩传递,第四齿轮(4)与传动轴(5)同轴线转动连接,另一弹性元件(6)约束第四齿轮(4)与传动轴(5)的相对转动、并保持第四齿轮(4)至传动轴(5)的扭矩传递,传动轴(5)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输出扭矩,第一齿轮(1)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一齿轮(1)与第三齿轮(3)正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2)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与第四齿轮(4)正确啮合传动,第一电机(7)驱动第一齿轮(1),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齿轮(2),形成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
其中:第一齿轮齿数Z1、第二齿轮齿数Z2、第三齿轮齿数Z3、第四齿轮齿数Z4,第一电机输入扭矩N1、输入转速M1,第二电机输入扭矩N2、输入转速M2,两电机输入转速同步条件M1Z1/Z3=M2Z2/Z4,传动轴输出转速MO=M1Z1/Z3、输出扭矩NO=N1Z3/Z1+N2Z4/Z2,传动过程中电机转速波动引起的输入转速同步差异,由弹性元件补偿,避免齿轮啮合运动干涉,实现双电机同步驱动。
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工作过程中:当N1≠0且N2≠0时,传动轴输出扭矩NO=N1Z3/Z1+N2Z4/Z2,双电机同步驱动、动力合成输出;当N2=0时,第二电机以转速M2空转,第一电机输入扭矩N1,传动轴输出扭矩NO=N1Z3/Z1,第一电机独立驱动;当N1=0时,第一电机以转速M1空转,第二电机输入扭矩N2,传动轴输出扭矩NO=N2Z4/Z2,第二电机独立驱动,实现双电机冗余驱动。
图1所示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和图4所示的圆柱齿轮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中,所述的弹性元件选用弹性联轴器;所述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选用伺服电机、或者伺服减速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选用伺服减速电机时,可以降低双电机的转速同步控制精度要求。
图1所示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中,所述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为直齿、斜齿、或者弧齿圆锥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轴线分别与第三齿轮、第四齿轮轴线垂直相交;直齿圆锥齿轮正确啮合传动条件为: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大端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同时两齿轮的锥距相等,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大端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同时两齿轮的锥距相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为准双曲面齿轮、或者锥蜗杆副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轴线分别与第三齿轮、第四齿轮轴线垂直交错。
图4所示的圆柱齿轮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中,所述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为直齿圆柱齿轮或者斜齿圆柱齿轮,各圆柱齿轮轴线相互平行,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具备承载能力高、运动平稳的优点;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传动条件为: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具有相同的模数m13和压力角,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轴线距离为m13(Z1+Z3)/2,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具有相同的模数m24和压力角,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轴线距离为m24(Z2+Z4)/2。
图2所示的双电机同步驱动控制装置简图,由图1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中,省却一个弹性元件,第三齿轮(3)与传动轴(5)同轴线固连,第四齿轮(4)与传动轴(5)同轴线转动连接,弹性元件(6)约束第四齿轮(4)与传动轴(5)的相对转动、并保持第四齿轮(4)至传动轴(5)的扭矩传递,传动轴(5)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输出扭矩,第一齿轮(1)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一齿轮(1)与第三齿轮(3)正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2)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与第四齿轮(4)正确啮合传动,第一电机(7)驱动第一齿轮(1),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齿轮(2),形成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控制装置,实现传动轴的动力合成输出与角位移控制。
图3所示的双电机同步控制装置简图,由图1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中,省却两个弹性元件,第三齿轮(3)与传动轴(5)同轴线固连,第四齿轮(4)与传动轴(5)同轴线固连,传动轴(5)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输出扭矩,第一齿轮(1)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一齿轮(1)与第三齿轮(3)正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2)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与第四齿轮(4)正确啮合传动,第一电机(7)驱动第一齿轮(1),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齿轮(2),形成一种双电机同步控制装置;以便消除传动系统的间隙、实现传动轴输出角位移的高精度控制。
图5所示的圆柱齿轮双电机同步驱动控制装置简图,由图4圆柱齿轮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中,省却一个弹性元件,第三齿轮(3)与传动轴(5)同轴线固连,第四齿轮(4)与传动轴(5)同轴线转动连接,弹性元件(6)约束第四齿轮(4)与传动轴(5)的相对转动、并保持第四齿轮(4)至传动轴(5)的扭矩传递,传动轴(5)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输出扭矩,第一齿轮(1)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一齿轮(1)与第三齿轮(3)正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2)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与第四齿轮(4)正确啮合传动,第一电机(7)驱动第一齿轮(1),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齿轮(2),形成一种圆柱齿轮双电机同步驱动控制装置,实现传动轴的动力合成输出与角位移控制。
图6所示的圆柱齿轮双电机同步控制装置简图,由图4圆柱齿轮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中,省却两个弹性元件,第三齿轮(3)与传动轴(5)同轴线固连,第四齿轮(4)与传动轴(5)同轴线固连,传动轴(5)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输出扭矩,第一齿轮(1)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一齿轮(1)与第三齿轮(3)正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2)在传动箱体(9)上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与第四齿轮(4)正确啮合传动,第一电机(7)驱动第一齿轮(1),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齿轮(2),形成一种圆柱齿轮双电机同步控制装置;以便消除传动系统的间隙、实现传动轴输出角位移的高精度控制。
图7所示的对置式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由图1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简图中,双电机对置,实现传动箱体小型化,第一电机转速M1、第二电机转速M2、传动轴转速MO,转向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当Z1=Z2且Z3=Z4时,两电机输入转速同步条件M1=M2,传动过程中电机转速M1、M2波动引起的输入转速同步差异,由双弹性联轴器补偿,可以降低双电机的转速同步控制精度要求。
Claims (7)
1.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齿轮与传动轴同轴线转动连接,弹性元件约束第三齿轮与传动轴的相对转动、并保持第三齿轮至传动轴的扭矩传递,第四齿轮与传动轴同轴线转动连接,另一弹性元件约束第四齿轮与传动轴的相对转动、并保持第四齿轮至传动轴的扭矩传递,传动轴在传动箱体上转动连接、输出扭矩,第一齿轮在传动箱体上转动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正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在传动箱体上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正确啮合传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齿轮,第二电机驱动第二齿轮;
其中:第一齿轮齿数Z1、第二齿轮齿数Z2、第三齿轮齿数Z3、第四齿轮齿数Z4,第一电机输入扭矩N1、输入转速M1,第二电机输入扭矩N2、输入转速M2,两电机输入转速同步条件M1Z1/Z3=M2Z2/Z4,传动轴输出转速MO=M1Z1/Z3、输出扭矩NO=N1Z3/Z1+N2Z4/Z2,传动过程中电机转速波动引起的输入转速同步差异,由弹性元件补偿,避免齿轮啮合运动干涉,实现双电机同步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选用伺服电机、或者伺服减速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元件选用弹性联轴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为圆锥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轴线分别与第三齿轮、第四齿轮轴线垂直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为直齿圆柱齿轮或者斜齿圆柱齿轮,各圆柱齿轮轴线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省却一个弹性元件,第三齿轮与传动轴同轴线固连,第四齿轮与传动轴同轴线转动连接,弹性元件约束第四齿轮与传动轴的相对转动、并保持第四齿轮至传动轴的扭矩传递,传动轴在传动箱体上转动连接、输出扭矩,第一齿轮在传动箱体上转动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正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在传动箱体上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正确啮合传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齿轮,第二电机驱动第二齿轮,形成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控制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省却两个弹性元件,第三齿轮与传动轴同轴线固连,第四齿轮与传动轴同轴线固连,传动轴在传动箱体上转动连接、输出扭矩,第一齿轮在传动箱体上转动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正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在传动箱体上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正确啮合传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齿轮,第二电机驱动第二齿轮,形成一种双电机同步控制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23702.2A CN113983153A (zh) | 2021-10-17 | 2021-10-17 | 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23702.2A CN113983153A (zh) | 2021-10-17 | 2021-10-17 | 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83153A true CN113983153A (zh) | 2022-01-28 |
Family
ID=79739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23702.2A Pending CN113983153A (zh) | 2021-10-17 | 2021-10-17 | 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8315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55389A (zh) * | 2022-03-29 | 2022-08-30 | 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左右同步驱动装置 |
-
2021
- 2021-10-17 CN CN202111223702.2A patent/CN11398315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55389A (zh) * | 2022-03-29 | 2022-08-30 | 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左右同步驱动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22968B (zh) | 合成输入齿轮系统 | |
CN104121335A (zh) | 双星轮行星减速机 | |
CN202955184U (zh) | 复波式谐波传动减速器 | |
CN202203345U (zh) | 复式精密摆线减速器 | |
CN102518756B (zh) | 复合传动变传动比面齿轮副 | |
CN113983153A (zh) | 双电机同步驱动装置 | |
CN106015474B (zh) | 太阳跟踪齿轮传动装置 | |
CN105465315A (zh) | 一种多进两出式组合差速减速机 | |
CN208428017U (zh) | 一种蜗轮蜗杆无间隙配合装置 | |
CN210111779U (zh) | 新型双速减速电机 | |
CN106346293B (zh) | 一种两轴数控坡口机主轴传动装置 | |
CN108044645B (zh) | 一种变厚机器人关节传动结构 | |
CN208252678U (zh) | 内齿柔轮减速机 | |
CN215509003U (zh) | 一种车铣中心主轴结构 | |
CN217073571U (zh) | 一种瓦楞辊的同步传动机构 | |
CN206754289U (zh) | 双伺服蜗轮蜗杆减速机以及机床 | |
CN215280044U (zh) | 一种机械主轴式ac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 | |
CN212672365U (zh) | 一种行星齿轮传动减速装置 | |
CN110541923A (zh) | 同向分动差速传动器 | |
CN114696533A (zh) | 双电机同步驱动机构 | |
CN116442748A (zh) | 双电机冗余驱动机构及车辆驱动轮总成 | |
CN209886767U (zh) | 一种对称布置减速机双传动铣头结构 | |
CN109780141B (zh) | 共轭凸轮内摆线减速器 | |
CN110667823B (zh) | 一种双向自动折叠装置 | |
CN113494581A (zh) | 动力合成传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