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3476A -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3476A
CN113973476A CN202111251562.XA CN202111251562A CN113973476A CN 113973476 A CN113973476 A CN 113973476A CN 202111251562 A CN202111251562 A CN 202111251562A CN 113973476 A CN113973476 A CN 113973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hole
heat
fixedly connected
leakag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15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小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he Tianz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he Tianz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he Tianz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he Tianz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515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34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3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347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2Testing for short-circuits, leakage current or ground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包括箱体、箱盖、第一散热孔、散热组件、安装组件、防潮组件、壳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滑槽、第三通孔、安装腔、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散热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密封圈,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设计的散热组件,可以有效降低装置内的温度,延长了使用寿命,且能够避免电磁干扰,提高监测精度;本发明设计的安装组件便于传感器的拆装,有利于对其进行检修与更换;本发明设计的防潮组件,避免了内壳与外箱体直接接触,减少了水分的吸收,且增强了通风和干燥效果,保证了内壳的干燥。

Description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十分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各个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使用光伏发电时通常会监测其逆变器是否产生漏电,但现有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大量热量,造成其寿命的降低,且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导致监测结果不够精准;现有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其传感器多是固定住的,不好拆装,不利于对其进行维护与检修;现有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受到潮湿因素的影响,造成内部线路的受潮从而影响监测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包括箱体、箱盖、第一散热孔、散热组件、安装组件和防潮组件,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壳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滑槽、第三通孔、安装腔、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散热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二散热孔、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壳体,壳体的两侧外壁上电磁开设有第二通孔,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导热管,且第二通孔套接于第一导热管的一侧外壁上,第一导热管的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三导热管,第三导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管,且第二导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的一侧外壁上,第二导热管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散热片,且散热片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导热管的一侧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壳体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二连接件,且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于第三导热管的一端,第三导热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且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于第二导热管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且第一导热管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孔的一侧内壁上,散热片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且第二导热管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孔的一侧内壁上,散热片一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第二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一侧外壁上对称套接有第二密封圈,且第二密封圈固定连接于第一通孔的一侧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座、安装槽、传感器、卡槽、卡块和弹簧,第一导热管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的顶端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一侧内壁上套接有传感器,第一导热管的顶端外壁上对称滑动连接有卡块,传感器的梁朝伟不是对称设置有卡槽,且卡块卡合连接于卡槽的一侧内壁上,卡块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的一侧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端内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且卡块滑动连接于滑槽的一侧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防潮组件,防潮组件包括固定座、第四通孔、固定网、干燥层和负压风扇,所述壳体的底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固定连接于箱体的底端内壁上,壳体的底端外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干燥层,干燥层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网,且固定网固定连接于安装腔的一侧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对应第三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底端设置有负压风扇,且负压风扇固定连接于固定座的底端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端外壁上铰接有箱盖,箱体的四周分布开设有第一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设计的散热组件,可以有效降低装置内的温度,延长了使用寿命,且能够避免电磁干扰,提高监测精度;本发明设计的安装组件便于传感器的拆装,有利于对其进行检修与更换;本发明设计的防潮组件,避免了内壳与外箱体直接接触,减少了水分的吸收,且增强了通风和干燥效果,保证了内壳的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散热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C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散热组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散热组件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9为图7中E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10为图7中F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11为图7中G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12为本图7中H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固定座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箱盖;12、第一散热孔;2、散热组件;21、壳体;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13、滑槽;214、第三通孔;215、安装腔;22、第一导热管;23、第二导热管;24、第三导热管;25、第一连接件;26、第二连接件;27、散热片;271、第一安装孔;272、第二安装孔;273、第二散热孔;28、第一密封圈;29、第二密封圈;3、安装组件;31、安装座;311、安装槽;32、传感器;321、卡槽;33、卡块;34、弹簧;4、防潮组件;41、固定座;411、第四通孔;42、固定网;43、干燥层;44、负压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包括箱体1、箱盖11、第一散热孔12、散热组件2、安装组件3和防潮组件4,箱体1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组件2,散热组件2包括壳体21、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12、滑槽213、第三通孔214、安装腔215、第一导热管22、第二导热管23、第三导热管24、第一连接件25、第二连接件26、散热片27、第一安装孔271、第二安装孔272、第二散热孔273、第一密封圈28和第二密封圈29,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壳体21,壳体21的两侧外壁上电磁开设有第二通孔212,壳体2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导热管22,且第二通孔212套接于第一导热管22的一侧外壁上,第一导热管22的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三导热管24,第三导热管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管23,且第二导热管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21的一侧外壁上,第二导热管23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散热片27,且散热片27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导热管22的一侧外壁上;壳体2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1,壳体21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28,第一通孔211用于接入电线,第一密封圈28用于密封壳体21;第一导热管22的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二连接件26,且第二连接件26固定连接于第三导热管24的一端,第三导热管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25,且第一连接件25固定连接于第二导热管23的一端,第二连接件26用于连接第一导热管22和第三导热管24,第一连接件25用于连接第二导热管23和第三导热管24;散热片27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71,且第一导热管22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孔271的一侧内壁上,散热片27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72,且第二导热管23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孔272的一侧内壁上,散热片27一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第二散热孔273,第一安装孔271用于固定散热片27和第一导热管22,第二安装孔272用于固定散热片27和第二导热管23,第二散热孔273用于帮助散热;第一导热管22的一侧外壁上对称套接有第二密封圈29,且第二密封圈29固定连接于第一通孔211的一侧内壁上,第二密封圈29用于密封壳体21;壳体21的内部安装有安装组件3,安装组件3包括安装座31、安装槽311、传感器32、卡槽321、卡块33和弹簧34,第一导热管22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31,安装座31的顶端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311,安装槽311的一侧内壁上套接有传感器32,第一导热管22的顶端外壁上对称滑动连接有卡块33,传感器32的梁朝伟不是对称设置有卡槽321,且卡块33卡合连接于卡槽321的一侧内壁上,卡块33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固定有弹簧34,且弹簧3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21的一侧内壁上;壳体21的底端内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213,且卡块33滑动连接于滑槽213的一侧内壁上,滑槽213便于卡块33的滑动;壳体21的底部安装有防潮组件4,防潮组件4包括固定座41、第四通孔411、固定网42、干燥层43和负压风扇44,壳体21的底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1,且固定座41固定连接于箱体1的底端内壁上,壳体21的底端外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214,壳体2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215,安装腔215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干燥层43,干燥层4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网42,且固定网42固定连接于安装腔215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座41对应第三通孔214的位置开设有第四通孔411,第四通孔411的底端设置有负压风扇44,且负压风扇44固定连接于固定座41的底端外壁上,第四通孔411与负压风扇44用于通风;箱体1的顶端外壁上铰接有箱盖11,箱体1的四周分布开设有第一散热孔12,箱盖11可以盖住壳体21上方,第一散热孔12用于散热。
工作原理:使用本发明的散热组件2进行散热时,热量从传感器32散发,通过安装座31和卡块33传导至第一导热管22上,由第一导热管22经第三导热管24传导至第二导热管23,再由第一导热管22和第二导热管23传导至散热片27上,由散热片27上的第二散热孔273加速散热,最终通过箱体1上的第一散热孔12散发出去,箱盖11在盖上后可以压住第一密封圈28,第一密封圈28和第二密封圈29为导电屏蔽密封圈,可以实现对壳体21内部的电磁屏蔽,需要使用安装组件3时,将传感器32放入壳体21中,传感器32下压卡块33,卡块33受到排挤沿第一导热管22向两侧运动,并压缩弹簧34,等到传感器32底部装入安装槽311中时,卡块33在弹簧34的复位作用下卡入卡槽321中,完成固定,需要拆下时向两侧拨开卡块33就可将传感器32取出,需要使用防潮组件4时,启动负压风扇44,通过第四通孔411和第三通孔214对壳体21内部进行换气,而安装腔215中的干燥层43可以对壳体21吸附内部的潮湿空气,其中,第一通孔211用于外接电线,第二通孔212用于安装第一导热管22,滑槽213便于卡块33的滑动,第二连接件26用于连接第一导热管22和第三导热管24,第一连接件25用于连接第二导热管23和第三导热管24,第一安装孔271用于固定散热片27和第一导热管22,第二安装孔272用于固定散热片27和第二导热管23,固定座41可以使壳体21远离箱体1,从而避免壳体21潮气从箱体1上侵蚀壳体21,固定网42用于固定干燥层43。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包括箱体(1)、箱盖(11)、第一散热孔(12)、散热组件(2)、安装组件(3)和防潮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组件(2),散热组件(2)包括壳体(21),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壳体(21),壳体(21)的两侧外壁上电磁开设有第二通孔(212),壳体(2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导热管(22),且第二通孔(212)套接于第一导热管(22)的一侧外壁上,第一导热管(22)的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三导热管(24),第三导热管(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管(23),且第二导热管(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21)的一侧外壁上,第二导热管(23)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散热片(27),且散热片(27)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导热管(22)的一侧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1),壳体(21)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22)的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二连接件(26),且第二连接件(26)固定连接于第三导热管(24)的一端,第三导热管(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25),且第一连接件(25)固定连接于第二导热管(23)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27)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71),且第一导热管(22)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孔(271)的一侧内壁上,散热片(27)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72),且第二导热管(23)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孔(272)的一侧内壁上,散热片(27)一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第二散热孔(27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22)的一侧外壁上对称套接有第二密封圈(29),且第二密封圈(29)固定连接于第一通孔(211)的一侧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的内部安装有安装组件(3),安装组件(3)包括安装座(31)、安装槽(311)、传感器(32)、卡槽(321)、卡块(33)和弹簧(34),第一导热管(22)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31),安装座(31)的顶端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311),安装槽(311)的一侧内壁上套接有传感器(32),第一导热管(22)的顶端外壁上对称滑动连接有卡块(33),传感器(32)的梁朝伟不是对称设置有卡槽(321),且卡块(33)卡合连接于卡槽(321)的一侧内壁上,卡块(33)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固定有弹簧(34),且弹簧(3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21)的一侧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的底端内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213),且卡块(33)滑动连接于滑槽(213)的一侧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的底部安装有防潮组件(4),防潮组件(4)包括固定座(41)、第四通孔(411)、固定网(42)、干燥层(43)和负压风扇(44),所述壳体(21)的底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1),且固定座(41)固定连接于箱体(1)的底端内壁上,壳体(21)的底端外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214),壳体(2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215),安装腔(215)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干燥层(43),干燥层(4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网(42),且固定网(42)固定连接于安装腔(215)的一侧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41)对应第三通孔(214)的位置开设有第四通孔(411),第四通孔(411)的底端设置有负压风扇(44),且负压风扇(44)固定连接于固定座(41)的底端外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端外壁上铰接有箱盖(11),箱体(1)的四周分布开设有第一散热孔(12)。
CN202111251562.XA 2021-10-24 2021-10-24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 Withdrawn CN1139734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1562.XA CN113973476A (zh) 2021-10-24 2021-10-24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1562.XA CN113973476A (zh) 2021-10-24 2021-10-24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3476A true CN113973476A (zh) 2022-01-25

Family

ID=79588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1562.XA Withdrawn CN113973476A (zh) 2021-10-24 2021-10-24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34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5869B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就地化安装的电力二次设备
CN101600325A (zh) 一种密闭壳体电子设备的组合散热装置
CN201467613U (zh) 一种密闭壳体电子设备的组合散热装置
CN211265384U (zh) 一种微机智能保护塑壳断路器
CN111787752A (zh) 一种分体式导热器及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10957822U (zh) 一种散热型手机充电器
CN113973476A (zh)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漏电流的监测装置
CN216873721U (zh) 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
CN212541264U (zh) 一种计算机电源模组的散热装置
CN113676784B (zh) 一种外接式5g通信模块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210092063U (zh) 一种大功率场效应管压紧散热装置
CN209710590U (zh) 一种适用于全密封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
CN112152112A (zh) 一种高防护的有源不平衡补偿装置的散热机箱
CN220493457U (zh) 一种用电安全监测终端
CN219352237U (zh) 一种电池充电器的散热结构
CN211720963U (zh) 一种传导散热的模块化机柜
CN219843901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保护装置
CN217305375U (zh)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和保护动作仿真装置
CN220639531U (zh) 一种耐高温充电器
CN217770766U (zh) 一种耐高温路灯机箱
CN219961204U (zh) 一种工业电源模块装置
CN219780734U (zh) 一种防水自冷电源结构
CN220291468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箱
CN221079830U (zh) 一种电容器的散热结构
CN213460174U (zh) 一种充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