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2333A -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2333A
CN113972333A CN202010709685.2A CN202010709685A CN113972333A CN 113972333 A CN113972333 A CN 113972333A CN 202010709685 A CN202010709685 A CN 202010709685A CN 113972333 A CN113972333 A CN 113972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display
film layer
layer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096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秀南
王维年
苏兆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096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23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2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2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62Protection against mechanical damag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该显示模组包括柔性的显示功能叠层和设置在显示功能叠层上的柔性显示盖板,其中,柔性显示盖板包括基板,在基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后固化膜层,和/或显示功能叠层中包括有第二后固化膜层,通过在柔性显示盖板和/或显示功能叠层内分别设置第一后固化膜层和第二后固化膜层,利用第一后固化膜层和第二后固化膜层固化后的力学性能提高柔性显示盖板和/或显示功能叠层的抗冲击性能,降低显示盖板在受到冲击时碎裂的几率,同时缓解冲击对显示功能叠层的破坏,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模组的使用可靠性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基于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屏幕的可折叠终端电子设备由于其高的占屏比以及清晰度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以可折叠手机为例,手机折叠后只有传统手机大小(5-6英寸),方便随身携带,而打开后却可以有平板的显示尺寸(7-8英寸)。除了可折叠屏手机,柔性OLED屏幕在其它如柔性穿戴设备、可折叠电脑、可收卷电视等柔性电子设备上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柔性电子设备中的柔性显示模组通常包括柔性的显示功能叠层和贴合在显示功能叠层上的柔性显示盖板,显示盖板主要起到保护显示功能叠层的作用。其中,常见的柔性显示盖板方案是采用一层或几层可弯折的高分子薄膜通过软胶贴合到显示功能叠层上,高分子薄膜具备的良好的可弯折性能如0.1mm以下的透明聚酰亚胺(CPI)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一般可以弯折到曲率半径1mm以下,从而使显示模组具有很好的折弯性。
然而,上述的柔性显示模组中,高分子薄膜厚度较薄且弹性模量较低,受到局部冲击时易被击穿,抗冲击性较差,导致显示盖板易破碎,甚至会导致显示功能叠层的破损碎裂,降低显示模组冲击性的同时可能会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的柔性显示模组中显示盖板易碎,甚至可能导致显示功能叠层的损坏,显示模组的抗冲击性较差,且可能会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性能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柔性的显示功能叠层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上的柔性显示盖板;
所述柔性显示盖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后固化膜层,和/或,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中包括有第二后固化膜层。这样在柔性显示盖板和/或显示功能叠层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后固化膜层和第二后固化膜层,利用第一后固化膜层和第二后固化膜层固化后的力学性能提高柔性显示盖板和/或显示功能叠层的抗冲击性能,降低显示盖板在受到冲击时碎裂的几率,同时缓解冲击对显示功能叠层的破坏,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模组的使用可靠性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后固化膜层可以在于基板贴合后进行不同程度的固化,以对固化程度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优化设置,能够在保证弯折性能的情况下在基板表面贴合厚度高模量大的第一后固化膜层,保证更好的抗冲击和防爆性能。同时第一后固化膜可在与基板贴合后再进行不同程度的固化,可通过调节固化程度实现表面性能、抗冲等多种性能的优化,可调节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可量产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板为超薄玻璃板或高分子膜层。其中,超薄玻璃板形成的显示盖板表面更加的平整,且表面的质感更高,超薄玻璃板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抗冲击性,有助于提高柔性显示盖板的抗冲击性,提高显示模组的可靠性,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而高分子膜层具有良好的可折弯性能,能够提高显示模组的可折叠性。另外在显示模组发生破裂的情况下,高分子膜层还可以避免显示模组破裂形成的碎片或凸起的散落,避免对人造成伤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的一侧上。即第一后固化膜层可以位于基板的上方,起到在冲击时保护基板,进而保护显示功能叠层的作用,降低了基板和显示功能叠层破损的几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显示盖板还包括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位于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的一侧上。即功能膜层位于第一后固化膜层上方,第一后固化膜层位于显示功能叠层和功能膜层之间,这样就使功能膜层位于显示模组的最外侧,功能膜层就能够对位于内侧的超薄玻璃板、显示功能叠层等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功能膜层也可以赋予显示模组表面特殊的功能(如疏水、变色美观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之间。即第一后固化膜层位于基板的下方,显示功能叠层的上方,第一后固化膜层具有的抗冲击性能,仍可以起到提高柔性显示盖板抗冲击性能的作用,同时,即便在冲击作用下基板发生破裂,第一后固化膜层位于基板与显示功能叠层之间,第一后固化膜层可以对显示功能叠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降低冲击或破裂的碎片等对显示功能叠层的破坏,保证显示效果,减少或避免显示失效等现象的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显示盖板还包括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的一侧上。这样就使功能膜层位于显示模组的最外侧,对位于内侧的基板、显示功能叠层等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赋予显示模组表面特殊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包括第一后固化层和第二后固化层,所述第一后固化层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一侧上,所述第二后固化层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之间。即基板的上下两侧均具有后固化膜层分别为第一后固化层和第二后固化层,第一后固化层和第二后固化层均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共同对柔性显示盖板以及显示功能叠层起到保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显示盖板的抗冲击性能,即进一步提升了显示模组的抗冲击可靠性,减少了显示功能叠层破损的几率,保证了显示模组的显示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显示盖板还包括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位于所述第一后固化层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的一侧上。这样就使功能膜层位于显示模组的最外侧,对位于内侧的基板、显示功能叠层等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实现对显示模组表面的功能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显示盖板还包括高分子膜层,所述基板为超薄玻璃板,所述高分子膜层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的一侧。高分子膜层、可以提供一定的抗冲击性,进一步提高显示盖板的抗冲击性,另外,高分子膜层位于基板的上方,高分子膜层可以避免受到冲击等时基板玻璃等破碎形成的碎片或凸起的散落,有效的避免对人造成的伤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高分子膜层与所述基板之间。即第一后固化膜层位于高分子膜层和超薄玻璃板之间,第一后固化膜层的抗冲击性能可以提高显示盖板的抗冲击性能,进而提高显示模组的抗冲击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之间。即第一后固化膜层位于超薄玻璃板与显示功能叠层之间,高分子膜层位于超薄玻璃板上方,第一后固化膜层可以提高显示盖板的抗冲击性,同时,第一后固化膜层可以对显示功能叠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降低冲击或破裂的碎片等对显示功能叠层的破坏,保证显示效果,减少或避免显示失效等现象的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包括第一后固化层和第二后固化层,所述第一后固化层位于所述高分子膜层与所述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后固化层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之间。即基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后固化膜层,第一后固化层和第二后固化层共同对柔性盖板以及显示功能叠层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显示盖板的抗冲击性,提升显示模组的抗冲击可靠性,减少了显示功能叠层破损的几率,保证了显示模组的显示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盖板还包括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位于所述高分子膜层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的一侧上。这样就使功能膜层位于显示模组的最外侧,功能膜层可以对位于内侧的高分子膜层、超薄玻璃板以及显示功能叠层等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可以实现对显示模组表面的功能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完全固化。即第一后固化膜层具有较高的固化程度,固化程度高的第一后固化膜层具有高的交联度,也即具有更强的抗击穿性能,有效降到了冲击物体刺穿显示盖板表面的几率。另外固化程度高的第一后固化膜层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将冲击变形分散到更广的范围外,避免超薄玻璃板发生局部变形而碎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的固化率为10%-90%。即第一后固化膜层处于不完全固化状态,可以保证超薄玻璃板和显示功能叠层都具有最佳的抗冲击性能,提升显示盖板的抗冲击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固化层完全固化,所述第二后固化层的固化率为10%-90%。这样即可以有效提高显示盖板的抗冲击性,保护显示盖板不碎裂,同时也能够降低显示模组的形变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和/或所述第二后固化膜层的成型材料为紫外固化或热固化的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醇酸树脂、有机硅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中的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和/或所述第二后固化膜层的成型材料为树脂材料中掺杂有硅氧烷、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石墨烯、金刚石或其他无机材料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功能叠层包括支撑板,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背膜、发光层和偏光片,即在支撑板上方设置有背膜,发光层设置在背膜上方,偏光片设置在发光层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偏光片与所述柔性显示盖板之间。即第二固化膜层位于整个显示功能叠层的上方靠近柔性显示盖板,能够对显示功能叠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减少冲击时对显示功能叠层的破坏,降低显示失效等问题的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偏光片与所述发光层之间。具体的,偏光片与发光层之间可以具有第一压敏胶层,偏光片和发光层通过第一压敏胶层贴合,第二后固化膜层可以位于偏光片和第一压敏胶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背膜之间。具体的,发光层与背膜之间可以具有第二压敏胶层,发光层和背膜通过第二压敏胶层贴合,第二后固化膜层可以位于第二压敏胶层和背膜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背膜与所述支撑板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显示盖板与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之间具有光学胶层,即柔性显示盖板可以通过如OCA等光学透明胶与显示功能叠层进行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通过包括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的柔性显示盖板和/或显示功能叠层内分别设置第一后固化膜层和第二后固化膜层,利用第一后固化膜层和第二后固化膜层固化后的力学性能提高柔性显示盖板和/或显示功能叠层的抗冲击性能,降低显示盖板在受到冲击时碎裂的几率,同时缓解冲击对显示功能叠层的破坏,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有助于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可靠性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中第一后固化层的落笔测试结果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中第二后固化层的落笔测试结果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中第二后固化层固化程度对显示模组形变量影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盖板; 11-基板; 12-第一后固化膜层;
121-第一后固化层; 122-第二后固化层; 13-功能膜层;
14-高分子膜层; 15-粘接胶层; 20-显示功能叠层;
21-第二后固化膜层; 22-支撑板; 23-背膜;
24-发光层; 25-偏光片; 26-第一压敏胶层;
27-第二压敏胶层; 30-光学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基于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屏幕可折叠终端电子设备的问世突破了原来显示屏占比不超过100%的极限,通过简单的一次折叠就可以成倍提高信息交互的效率,未来多次折叠和卷轴式等新的设计更可以完全颠覆信息交互的方式。以可折叠手机为例,手机折叠后只有传统手机大小(5-6英寸),方便随身携带,而打开后却可以有平板的显示尺寸(7-8英寸)。除了可折叠屏手机,柔性OLED屏幕在其它柔性穿戴设备、可折叠电脑、可收卷电视等柔性电子设备上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柔性OLED屏幕为了保证可弯折性,用高分子薄膜取代了普通刚性屏幕中的玻璃载板,缺乏刚性的支撑和保护,比普通刚性屏幕要脆弱很多,亟需高强度的柔性盖板提供保护。
目前,最常见的柔性显示盖板方案是采用一层或几层可弯折的高分子薄膜通过软胶贴合到显示模组上。高分子薄膜最大的优势是具备良好的可弯折性能,如0.1mm以下的透明聚酰亚胺(CPI)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一般可以弯折到曲率半径1mm以下。然而,高分子薄膜的厚度较薄,通常小于100μm刚性较差,弹性模量较低,通常小于8Gpa,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如落笔、桌角磕碰、钥匙刮碰等),显示盖板的抗冲击性较差,易导致显示盖板破碎,甚至可能会导致对显示功能叠层的破坏,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即降低了显示模组的抗冲击性,同时可能导致显示失效等问题。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在柔性显示盖板和/或显示功能叠层内分别设置第一后固化膜层和第二后固化膜层,利用第一后固化膜层和第二后固化膜层固化后的力学性能提高柔性显示盖板和/或显示功能叠层的抗冲击性能,降低显示盖板在受到冲击时碎裂的几率,同时缓解冲击对显示功能叠层的破坏,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模组的使用可靠性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该显示模组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持计算机、触控电视、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带有柔性显示的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中。下面以不同的实施例对该显示模组进行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显示模组包括:柔性的显示功能叠层20和设置在显示功能叠层20上的柔性显示盖板10。其中,显示功能叠层20是指由能够实现显示功能的膜层组成的层组,具体的,显示功能叠层20可以包括有偏光片、触控层、封装层、发光层、背膜、底部支撑板等。显示盖板10设置在显示功能叠层20上,具有的,显示盖板10位于显示功能叠层20朝向显示屏幕的一侧上,显示盖板10主要起到保护显示功能叠层20的作用。
柔性的显示功能叠层20和柔性的显示盖板10是指显示功能叠层20和显示盖板10可变形可弯曲,即显示功能叠层20和显示盖板10在受力时可折叠,从而实现显示模组的可折叠,其中,显示模组可以实现一次折叠,或者也可以是多次折叠、收卷等。
其中,参见图1所示,柔性显示盖板10包括基板11,基板1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后固化膜层12,后固化膜层是指胶膜贴合之后还能够通过调整光照和温度等条件改变固化率及其力学性质(如储存模量、损耗模量、交联度、缓冲率和吸能率等性能参数)的一类高分子膜。固化后的第一后固化膜层12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可以提高柔性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能,能够有效的降低柔性显示盖板10受到冲击时碎裂的几率,进而提高了显示模组的抗冲击性,同时降低冲击对显示功能叠层20的破坏,保证了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后固化膜层12可以为紫外后固化膜层、加热后固化膜层等,如可以为紫外固化或热固化的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醇酸树脂、有机硅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也可以是在上述树脂材料中掺杂硅氧烷、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石墨烯或金刚石等无机材料的有机无机杂化的胶膜材料。
以紫外后固化膜层为例,后固化膜层的胶膜原液经过加热溶剂挥发后依然保留比较好的粘接能力,可以直接与基板11粘接。粘接后可以根据胶膜的吸收波长范围选择对应的紫外光照射,随着照射时间或辐照量的增加,胶膜中的交联反应不断发生,胶膜的固化率提升,力学性质也有明显改变。因此,后固化膜层可以完全固化胶膜到类似透明聚酰亚胺(CPI)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一样的硬膜,或者,后固化膜层也可以部分固化后停止固化反应,使胶膜处于完全固化和不固化之间的任意中间状态。
为提高柔性盖板的硬度以及抗冲击性能,现有技术中也有在基板表面上涂覆柔性抗冲或防爆涂层,该涂层需要同时保证基板的抗冲击性能、防爆性能和可弯折性能,通常涂层的厚度在10um到50um。而当涂层厚度比较薄时,不能够有效保护盖板使其在冲击时易碎。涂层厚度比较厚时,盖板的质感会下降,且在弯折时易开裂。另外,涂层的性质需要不断调整才能实现表面性能、抗冲等多种性能的最优化,而一次涂覆后固化涂层直接完全固化,性能不可调节和优化,可量产性较低。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将基板11和第一后固化膜层12贴合后可对第一后固化膜层12进行不同程度的固化,以对固化程度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优化设置,相比在基板11表面涂覆薄涂层,能够在保证弯折性能的情况下在基板11表面贴合厚度高模量大的第一后固化膜层12,保证更好的抗冲击和防爆性能。同时第一后固化膜层12可在与基板11贴合后再进行不同程度的固化,可通过调节固化程度实现表面性能、抗冲等多种性能的优化,可调节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可量产性。
另外,后固化膜层的胶膜原液具有一定的粘接能力,可以直接粘接在超薄玻璃板等基板11上,在第一后固化膜层12上也可以直接粘接其他膜层,如功能膜层13等,这样可以减少或者避免使用粘胶层,如光学透明胶(OCA)等软胶进行贴合,能够改善柔性显示盖板10表面的平整度,降低薄膜易被刺穿的风险,在保证冲击可靠性的同时有效降低柔性显示盖板10的厚度。
参见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显示盖板10与显示功能叠层20之间具有光学胶层30。即柔性显示盖板10可以通过如OCA等光学透明胶与显示功能叠层20进行贴合。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板11可以为超薄玻璃板,超薄玻璃板的厚度为小于等于0.1mm,常见的显示玻璃板通过超薄玻璃加工技术,可以实现弯折半径5mm以下的反复弯折。与高分子膜层基板相比,超薄玻璃板形成的显示盖板10表面更加的平整,且表面的质感更高,超薄玻璃板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抗冲击性,有助于提高柔性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提高显示模组的可靠性,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基板11背离显示功能叠层20的一侧上,以在使用时显示功能叠层20朝向用户的一侧为上方,与之相对的一侧为下方,即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超薄玻璃板的上方,起到在冲击时保护超薄玻璃板,进而保护显示功能叠层20的作用,降低了超薄玻璃板和显示功能叠层20破损的几率。
柔性显示盖板10还包括功能膜层13,具体的,功能膜层13是指能够赋予显示盖板10一定功能性的膜层,如防爆性、防水性、美观性等,功能膜层13位于第一后固化膜层12背离显示功能叠层20的一侧上,即功能膜层13位于第一后固化膜层12上方,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显示功能叠层20和功能膜层13之间,也就是使功能膜层13位于显示模组的最外侧,功能膜层13就能够对位于内侧的超薄玻璃板、显示功能叠层20等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功能膜层13也可以赋予显示模组表面特殊的功能(如疏水、变色美观等)。
其中,功能膜层13可以是能够实现一种功能的膜层,或者也可以是多种功能膜层13的叠层。功能膜层13可以是直接涂覆的方式在第一后固化膜层12上形成膜层,或者也可以是通过OCA贴合的方式,在第一后固化膜层12贴合具有该功能的高分子膜。
具体的,以在第一后固化膜层12上形成一种功能膜层13来提高显示盖板10表面的硬度和疏水性能为例,该功能膜层13可以包括硬化层和疏水层,硬化层和疏水层可以共同涂覆在第一后固化膜层12上形成一层功能膜层13,或者,也可以首先在第一后固化膜层12上涂覆一层硬化层,然后在硬化层上涂覆一层疏水层。功能膜层13的厚度可以在1μm到20μm之间,铅笔硬度≥HB,水滴角≥100°,摩擦系数<0.1,以进一步提高柔性显示盖板10表面的耐划伤和耐油污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后固化膜层12可以完全固化,即在后固化胶膜与超薄玻璃板以及功能膜层13贴合后,可以通过调节固化条件,使第一后固化膜层12的固化率接近100%,固化程度高的第一后固化膜层12具有较高交联度,也就具有更强的抗冲击性能,可以有效避免冲击物体刺穿超薄玻璃板表面。另外,固化程度高的第一后固化膜层12,其弹性模量也较高,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将冲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变形分散到更广的范围外,避免超薄玻璃板发生局部变形而碎裂。同时,也能够提高柔性显示盖板10表面的平整度,降低出现压痕和划痕等的几率。
完全固化后的第一后固化膜层12的弹性模量可以在10MPa到10GPa之间,损耗模量在1MPa到1GPa之间,厚度在10-200μm之间,第一后固化膜层12的透光率可以大于85%,雾度和黄度指数小于2%,与玻璃表面的180°剥离力大于4N/cm。
参见图2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基板11和显示功能叠层20之间,即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超薄玻璃板的下方,显示功能叠层20的上方,第一后固化膜层12具有的抗冲击性能,仍可以起到提高柔性显示盖板10抗冲击性能的作用,同时,即便在冲击作用下基板11发生破裂,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基板11与显示功能叠层20之间,第一后固化膜层12可以对显示功能叠层20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降低冲击或破裂的碎片等对显示功能叠层20的破坏,保证显示效果,减少或避免显示失效等现象的发生。
其中,参见图2所示,功能膜层13位于基板11背离显示功能叠层20的一侧上,即功能膜层13位于超薄玻璃板的上方,同样可以使功能膜层13位于显示模组的最外侧,对位于内侧的超薄玻璃板、显示功能叠层20等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赋予显示模组表面特殊的功能。
其中,第一后固化膜层12的固化率为10%-90%,即第一后固化膜层12不完全固化,这是由于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基板11下方,以基板11为超薄玻璃板为例,超薄玻璃板下方的第一后固化膜层12如果硬度较低,对超薄玻璃板没有好的支撑可能导致超薄玻璃板在受冲击时整体变形过大而导致碎裂。而如果第一后固化膜层12的硬度较高,虽然可以减小超薄玻璃板的整体变形,但是超薄玻璃板会处于上下两侧被硬度较大的物体夹持的状态,可能导致超薄玻璃板局部受力过大而碎裂,因此,使位于基板11下方的第一后固化膜层12不完全固化,而是固化到10%-90%某个中间状态,可以保证超薄玻璃板和显示功能叠层20都具有最佳的抗冲击性能,提升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能。
第一后固化膜层12部分固化后的弹性模量可以在10MPa到1GPa之间,损耗模量在1MPa到1GPa之间,厚度在10-200μm之间,透光率>85%,雾度和黄度指数<2%,与玻璃表面的180°剥离力>4N/cm。在对第一后固化膜层12进行固化率优化时,还应该考虑冲击力和冲击形变缓冲率和吸能指数等多个参数,其中,部分固化后的第一后固化膜层12的冲击力和冲击形变的缓冲率可以在5%到90%之间。
参见图3所示,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基板11的两侧均设置后固化膜,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后固化膜层12包括第一后固化层121和第二后固化层122,其中,第一后固化层121位于基板11背离显示功能叠层20一侧上,第二后固化层122位于基板11与显示功能叠层20之间。即超薄玻璃板的上下两侧均具有后固化膜层分别为第一后固化层121和第二后固化层122,第一后固化层121和第二后固化层122均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共同对柔性显示盖板10以及显示功能叠层20起到保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能,即进一步提升了显示模组的抗冲击可靠性,减少了显示功能叠层20破损的几率,保证了显示模组的显示性能。
其中,第一后固化层121可以完全固化,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后固化层121和第二后固化层122为紫外固化膜层为例,在超薄玻璃的上方贴合第一后固化层121后,对第一后固化层121进行不同程度的固化,研究固化程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其他影响冲击性能的力学参数如损耗模量、缓冲率、吸能率和附着力等也可以按照类似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
具体的,可使用365nm的LED进行辐照,辐照能量分别为0.5J/cm2,1J/cm2,1.5J/cm2,2J/cm2,如图4所示,辐照后第一后固化层121的弹性模量分别为0.3MPa,5MPa,50MPa,900MPa。在第一后固化层121的厚度为100um的情况下,用11g的中性笔做落笔测试,发现70um超薄玻璃板与第一后固化层121形成的显示盖板10发生碎裂对应的临界落笔高度分别为5cm,8cm,12cm,18cm。
即随着超薄玻璃板上方第一后固化层121固化程度的增加,固化模量提高,显示盖板10的抗落笔冲击的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固化程度高的第一后固化层121具有高的交联度,也即具有更强的抗击穿性能,有效降到了冲击物体刺穿显示盖板10表面的几率。另外固化程度高的第一后固化层121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将冲击变形分散到更广的范围外,避免超薄玻璃板发生局部变形而碎裂。
第二后固化层122的固化率可以为10%-90%。在超薄玻璃下方贴合第二后固化层122,参见图5所示,同样可以用365nm的LED分别辐照0.5J/cm2,1J/cm2,1.5J/cm2,2J/cm2,辐照后第二后固化层122的弹性模量从0.3MPa变化到900MPa,而落笔测试的结果为随着固化后模量从0.3MPa提升到5MPa,落笔测试显示盖板10的碎裂高度从15cm提高到30cm,但随着固化模量进一步提升到50MPa和900MPa,临界落笔高度从30cm下降到25cm和10cm。即第二后固化层122处于不完全固化状态时,显示盖板10具有较优的抗冲击性能。
参见图6所示,可以对如图3中的显示模组结构做计算机仿真,利用ABAQUS/explicit的相关数据包计算第二后固化层122在不同固化程度下的显示模组的变形量。参见图6所示,随着固化弹性模量的增加,落笔显示模组的变形量先减小,在50MPa附近减小到最小,约为0.21%,随着第二后固化层122的固化模量达到900MPa,显示模组的变形量迅速升高至0.38%。因此第二后固化层122的弹性模量在50MPa附近显示模组有最小的变形量,最不容易发生显示模组显示失效等问题。综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后固化层122的固化率为10%-90%,这样即可以有效提高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保护显示盖板10不碎裂,同时也能够降低显示模组的形变量。
第一后固化层121和第二后固化层122的成型材料可以相同,或者第一后固化层121和第二后固化层122的成型材料可以不同。
参见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膜层13位于第一后固化层121背离显示功能叠层20的一侧上,即功能膜层13位于第一后固化层121的上方,同样可以使功能膜层13位于显示模组的最外侧,对位于内侧的超薄玻璃板、显示功能叠层20等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实现对显示模组表面的功能化。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板11为高分子膜层,在高分子膜层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后固化膜层12,高分子膜层具有良好的可折弯性能,能够提高显示模组的可折叠性。而第一后固化膜层12可以提高显示盖板的抗冲击可靠性,进而提高显示模组的抗冲击可靠性,同时保证了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另外,在显示模组发生破裂的情况下,高分子膜层的设置还可以避免显示模组破裂形成的碎片或凸起的散落,避免对人造成伤害。
其中,高分子膜层可以是透明聚酰亚胺(C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芳纶、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等。高分子膜层的厚度可以为10-200μm。
参见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高分子膜层远离显示功能叠层20的一侧上,即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高分子膜层的上方,起到在冲击时保护高分子膜层和显示功能叠层20的作用。
柔性显示盖板10还包括功能膜层13,功能膜层13可以位于第一后固化膜层12上方,参见图7所示,也就使功能膜层13位于显示模组的最外侧,对位于内侧的高分子膜层、显示功能叠层20等起到保护的作用。
其中,功能膜层13的成型材料、成型方式以及膜层参数可参见实施例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后固化膜层12可以完全固化,这样就使位于高分子膜层上方的第一后固化膜层12具有更强的抗冲击性能,可以有效避免冲击物体刺穿显示盖板10表面,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将冲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变形分散到更广的范围外,避免高分子膜层发生局部变形而碎裂。第一后固化膜层12的成型材料以及第一固化膜层固化后的力学参数也可参见实施例一,在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8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高分子膜层和显示功能叠层20之间,即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高分子膜层下方,显示功能叠层20的上方,在提高柔性显示盖板10抗冲击性能的同时,可以对显示功能叠层20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以减小冲击对显示功能叠层20的破坏,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其中,参见图8所示,功能膜层13可以位于高分子膜层背离显示功能叠层20的一侧上,即功能膜层13位于高分子膜层的上方,也就是位于显示模组的最外侧,对位于内侧的高分子膜层、显示功能叠层20等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实现对显示模组表面的功能化。
其中,第一后固化膜层12的固化率可以为10%-90%,即第一后固化膜层12不完全固化,以保证高分子膜层14和显示功能叠层20具有最佳的抗冲击性,提升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进而保证显示模组的抗冲击可靠性。
参见图9所示,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高分子膜层的两侧均设置后固化膜层,如第一后固化膜层12包括第一后固化层121和第二后固化层122,其中第一后固化层121位于高分膜层背离显示功能叠层20的一侧上,第二后固化层122位于高分子膜层与显示功能叠层20之间,第一后固化层121和第二后固化层122共同对柔性显示盖板10以及显示功能叠层20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提升显示模组的抗冲击可靠性,减少了显示功能叠层20破损的几率,保证了显示模组的显示性能。
其中,第一后固化层121可以完全固化,第二后固化层122的固化率可以为10%-90%,这样即可以有效的提高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保证显示盖板10不碎裂,同时也能够降低显示模组的形变量,降低冲击对显示模组显示效果的影响。
参见图9所示,功能膜层13位于第一后固化层121背离显示功能叠层20的一侧上,即功能膜层13位于第一后固化层121的上方,这样功能膜层13就位于显示模组的最外侧,对位于内侧的高分子膜层以及显示功能叠层20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实现对显示模组表面的功能化。
实施例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柔性显示盖板10还包括高分子膜层14,基板11可以为超薄玻璃板,高分子膜层14位于基板11背离显示功能叠层20的一侧,即高分子膜层14位于超薄玻璃板的上方。
其中,高分子膜层14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抗冲击性,进一步提高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另外,高分子膜层14位于超薄玻璃板的上方,高分子膜层14可以避免受到冲击等时超薄玻璃破碎形成的碎片或凸起的散落,有效的避免对人造成的伤害。
高分子膜层14的厚度可以为10-200μm,高分子膜层14的成型材料可以是透明聚酰亚胺(C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芳纶、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膜层13位于高分子膜层14背离显示功能叠层20的一侧上,即功能膜层13位于高分子膜层14的上方,这样就使功能膜层13位于显示模组的最外侧,功能膜层13可以对位于内侧的高分子膜层14、超薄玻璃板以及显示功能叠层20等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可以实现对显示模组表面的功能化。
其中,参见图10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高分子膜层14与基板11之间,即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高分子膜层14和超薄玻璃板之间。第一后固化膜层12的抗冲击性能可以提高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能,进而提高显示模组的抗冲击可靠性。
其中,第一后固化膜层12和高分子膜层14之间可通过如OCA等光学胶进行粘合,即在第一后固化膜层12上可贴合一高分子膜层14,如图10所示,高分子膜层14与第一后固化膜层12之间具有一粘接胶层15。粘接胶层15与显示盖板10和显示功能叠层20之间的光学胶层30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一后固化膜层12可以完全固化,以使显示模组具有更强的抗冲击性,保证显示盖板10不会破裂,同时提高显示盖板10的表面平整度,降低压痕、划痕出现的几率。第一后固化膜层12的成型材料以及固化后的参数可参见实施例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参见图11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基板11与显示功能叠层20之间,即第一后固化膜层12位于超薄玻璃板与显示功能叠层20之间,高分子膜层14位于超薄玻璃板上方,第一后固化膜层12可以提高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同时,第一后固化膜层12可以对显示功能叠层20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降低冲击或破裂的碎片等对显示功能叠层20的破坏,保证显示效果,减少或避免显示失效等现象的发生。
其中,第一后固化膜层12可以不完全固化,其固化率可以为10%-90%,以保证高分子膜层14和显示功能叠层20具有最佳的抗冲击性,提升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进而保证显示模组的抗冲击可靠性。
参见图11所示,高分子膜层14和超薄玻璃板之间可通过如OCA等光学胶进行粘合,即在超薄玻璃板上可贴合一高分子膜层14,如图11所示,使高分子膜层14与超薄玻璃板之间具有一粘接胶层15。
参见图12所示,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基板11的两侧均设置后固化膜层,如第一后固化膜层12包括第一后固化层121和第二后固化层122,第一后固化层121位于高分子膜层14与基板11之间,第二后固化层122位于基板11与显示功能叠层20之间。第一后固化层121和第二后固化层122共同对柔性盖板以及显示功能叠层20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提升显示模组的抗冲击可靠性,减少了显示功能叠层20破损的几率,保证了显示模组的显示性能。
其中,第一后固化层121可以完全固化,第二后固化层122的固化率可以为10%-90%,这样即可以有效的提高显示盖板10的抗冲击性,保证显示盖板10不碎裂,同时也能够降低显示模组的形变量,降低冲击对显示模组显示效果的影响。
实施例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功能叠层20中包括有第二后固化膜层21,显示功能叠层20是由能够实现显示功能的膜层组成的叠层组,可以在任意两层之间设置第二后固化膜层21,或者也可以使第二后固化膜层21取代其中某一层或几层。第二后固化膜层21具有的高抗冲击性能,能够提高柔性的显示功能叠层20的抗冲击性能,进而提高显示模组的抗冲击性能,可降低或避免受冲击时对显示功能叠层20的破坏,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3所示,显示功能叠层20包括支撑板22,以及依次设置在支撑板22上的背膜23、发光层24和偏光片25,即在支撑板22上方设置有背膜23,发光层24设置在背膜23上方,偏光片25设置在发光层24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二后固化膜层21位于偏光片25与柔性显示盖板10之间,即第二固化膜层位于整个显示功能叠层20的上方靠近柔性显示盖板10,能够对显示功能叠层20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减少冲击时对显示功能叠层20的破坏,降低显示失效等问题的发生。
参见图14所示,第二后固化膜层21可以位于偏光片25与发光层24之间。具体的,偏光片25与发光层24之间可以具有第一压敏胶层26,偏光片25和发光层24通过第一压敏胶层26贴合,第二后固化膜层21可以位于偏光片25和第一压敏胶层26之间。
参见图15所示,第二后固化膜层21也可以位于发光层24与背膜23之间。具体的,发光层24与背膜23之间可以具有第二压敏胶层27,发光层24和背膜23通过第二压敏胶层27贴合,第二后固化膜层21可以位于第二压敏胶层27和背膜23之间。
参见图16所示,第二后固化膜层21也可以位于背膜23与支撑板22之间。具体的,第二后固化膜的设置位置可根据设计需求选择设定。第二后固化膜的固化状态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强度需求进行选择设置。
第二后固化膜层21的成型材料可以与第一后固化膜层12的成型材料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第二后固化膜层21可以为紫外后固化膜层、加热后固化膜层等,具体的,可以为紫外固化或热固化的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醇酸树脂、有机硅树脂等,也可以是在上述树脂材料中掺杂硅氧烷、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石墨烯或金刚石等无机材料的有机无机杂化的胶膜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柔性显示盖板10和/或柔性的显示功能叠层20中设置后固化膜层,提高了显示盖板10和/或显示功能叠层20的抗冲击性,需要说明的是,后固化膜层还可以应用于柔性电子设备中显示模组的背面(如后盖中),添加后固化膜层或取代其中的某一膜层。还可以应用于柔性电路板,以及其它任何用到可收卷或可折叠的柔性叠层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实施例一到实施例四中任一的显示模组。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持计算机、触控电视、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带有柔性显示的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5)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的显示功能叠层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上的柔性显示盖板;
所述柔性显示盖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后固化膜层,和/或,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中包括有第二后固化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超薄玻璃板或高分子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的一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盖板还包括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位于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的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盖板还包括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的一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包括第一后固化层和第二后固化层,所述第一后固化层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一侧上,所述第二后固化层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盖板还包括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位于所述第一后固化层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的一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盖板还包括高分子膜层,所述基板为超薄玻璃板,所述高分子膜层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高分子膜层与所述基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包括第一后固化层和第二后固化层,所述第一后固化层位于所述高分子膜层与所述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后固化层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显示功能叠层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盖板还包括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位于所述高分子膜层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叠层的一侧上。
14.根据权利要求3或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完全固化。
15.根据权利要求5或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的固化率为10%-90%。
16.根据权利要求7或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固化层完全固化,所述第二后固化层的固化率为10%-90%。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和/或所述第二后固化膜层的成型材料为紫外固化或热固化的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醇酸树脂、有机硅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中的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固化膜层和/或所述第二后固化膜层的成型材料为树脂材料中掺杂有硅氧烷、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石墨烯、金刚石或其它无机材料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功能叠层包括支撑板,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背膜、发光层和偏光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偏光片与所述柔性显示盖板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偏光片与所述发光层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背膜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固化膜层位于所述背膜与所述支撑板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盖板与所述柔性发光层之间具有光学胶层。
2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24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010709685.2A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972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9685.2A CN113972333A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9685.2A CN113972333A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2333A true CN113972333A (zh) 2022-01-25

Family

ID=79584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09685.2A Pending CN113972333A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23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0478A (zh) * 2022-04-14 2022-07-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0478A (zh) * 2022-04-14 2022-07-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18744A1 (en) Flexible Display Cover,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And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09073926B (zh) 具有弯曲边缘的无边界显示器
CN109326220B (zh) 盖板及其制造方法、柔性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US20180072022A1 (en) Curved stack structures,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nd curved electronic devices
US9785299B2 (en) Structu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glass covered electronic devices
US8482836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0437752B (zh) 光学胶、显示面板及光学胶的制作方法
WO2021159837A1 (zh) 柔性屏幕盖板、柔性显示面板、柔性屏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KR101954233B1 (ko) 시인성이 개선된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WO2013081068A1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102084060B1 (ko) 보호용 윈도우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작한 표시 장치
KR20170068823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보호하는 커버 윈도우, 이를 사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커버 윈도우 제조 방법
CN111095177A (zh) 具有可拆卸图案的显示装置
KR102368994B1 (ko) 초음파 지문 인식이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보호 유리 구조체
CN113643614A (zh) 柔性显示盖板组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72333A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210013434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6778808A (zh) 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在其中的下模组制造方法
KR20150072901A (ko) 커버 윈도우
CN113583584B (zh) 一种保护膜、屏幕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847785U (zh) 保护膜、保护膜组件、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TWI827189B (zh) 具有經改善強度的可撓性覆蓋窗
TWI226029B (en) Apparatu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230288956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06325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replacing window module of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