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5223B - 信号发送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号发送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5223B
CN113965223B CN202010698472.4A CN202010698472A CN113965223B CN 113965223 B CN113965223 B CN 113965223B CN 202010698472 A CN202010698472 A CN 202010698472A CN 113965223 B CN113965223 B CN 113965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ntenna port
radio frequency
antenna
frequenc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84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65223A (zh
Inventor
陶雨婷
崔建明
张云翰
薛春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984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522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7101 priority patent/WO202201732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5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5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65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5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该方法中,接入网设备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其中,该第一天线端口上传输的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该第二天线端口上传输的第二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且,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频点不同,接入网设备再通过上述射频通道发送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该方法使得由相同的射频通道发出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不会占用相同的时域资源,因此,不会出现由于两个不同频点的信号同时经由同一射频通道而产生互调干扰信号,从而避免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同时,使用该方法不会影响下行覆盖降低以及下行吞吐率性能等。

Description

信号发送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发送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射频导体中,由于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功率射频信号时,会产生较多新的频率的信号,这种现象称为互调(intermodulation,IM)效应。互调可以分为有源互调和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其中,有源互调为有源器件产生的互调。PIM为无源器件产生的互调,无源器件例如包括接头、天线、馈线、滤波器等。在通信系统中,互调对系统可能产生广泛和严重的影响。例如,基站不同载波频点的下行发射信号产生的奇数阶互调产物会落入上行接收频段内,会干扰上行接收机的正常工作,降低上行接收灵敏度。因此,如何降低或消除互调干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于解决互调干扰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在该方法中,接入网设备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其中,该第一天线端口上传输的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该第二天线端口上传输的第二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且,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频点不同,接入网设备再通过上述射频通道发送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
由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频点不同,因此,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对于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该第一信号和该第二信号,接入网设备在进行天线端口至射频通道的映射时,可以将占用不同时域资源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与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相同的射频通道,经过这种映射之后,使得由该相同的射频通道发出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不会占用相同的时域资源,因此,不会出现由于两个不同频点的信号同时经由同一射频通道而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因此,可以避免两个不同频点的信号同时发送时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当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下行参考信号时,可以避免两个下行参考信号同时发送时产生互调干扰信号,从而避免对上行接收灵敏度产生影响。另外,方法在避免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同时,不会影响下行覆盖降低以及下行吞吐率性能等。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将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以避免产生互调干扰信号。
在该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将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其中,该第三天线端口上传输的第三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第四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所述第四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相同,且,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的频点不同。
如果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的频点不同,则上述第三信号和上述第四信号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传输第三信号的某个天线端口与传输第四信号的某个天线端口占用的时域资源相同,则可以将这两个天线端口映射至相同的射频通道,经过这种映射,由于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被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因此,经过该天线端口传输的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能够实现射频器件隔离,从而避免产生互调干扰信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接入网设备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时,可以根据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上述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可以预先保存,接入网设备进行天线端口至射频通道的映射时,可以基于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占用不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相同的射频通道,从而使得在发送下行参考信号时,可以快速完成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的映射,进而快速完成信号的发射。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设备例如可以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在该示例中,接入网设备除了基于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同时,还结合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以及该连接方式下的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进行天线端口至射频通道的映射,从而在消除互调干扰的同时,还能够使得传输同一信号的其中两个天线端口的天线的相关性最小,从而保证信号的发射质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接入网设备将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射频通道时,可以根据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上述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可以预先保存,接入网设备进行天线端口至射频通道的映射时,可以基于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从而使得在发送下行参考信号时,可以快速完成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的映射,进而快速完成信号的发射。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设备例如可以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在该示例中,接入网设备除了基于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同时,还结合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以及该连接方式下的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进行天线端口至射频通道的映射,从而在消除互调干扰的同时,还能够使得传输同一信号的其中两个天线端口的天线的相关性最小,从而保证信号的发射质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接入网设备可以预先根据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上行带宽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下行带宽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设备例如可以基于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带宽配置信息,确定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两个下行信号,以及该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如果该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与上行载波频带在频域上存在重叠,则接入网设备确定两个下行信号分别为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
在上述方法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分别为下行参考信号。
其中,上述下行参考信号例如可以包括小区参考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设计示例中的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相应功能的装置,例如该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中的装置或者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
处理模块,用于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第一天线端口上传输的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第二天线端口上传输的第二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且,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频点不同。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上述射频通道发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
将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所述第三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所述第三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第四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所述第四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相同,且,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的频点不同。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例如,处理模块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上述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上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处理模块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上述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上述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例如,处理模块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上述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上述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
根据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上行带宽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下行带宽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
例如,处理模块具体可以用于:
基于上述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带宽配置信息,确定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两个下行信号,以及上述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如果该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与上行载波频带在频域上存在重叠,则确定上述两个下行信号分别为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分别为下行参考信号。上述下行参考信号例如可以包括小区参考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单元、模块或电路。该通信装置可以为接入网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接入网的一个模块,例如,可以为应用于接入网设备的芯片。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流程交互图;
图3为CRS使用1个天线端口时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4为CRS使用2个天线端口时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5为CRS使用4个天线端口时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6为接入网设备中涉及信号发送的模块结构示例图;
图7为RRU与天线阵列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8为RRU与天线阵列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9为RRU与天线阵列的又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互调干扰可能严重影响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或消除互调干扰,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降低或消除互调干扰方法例如可以包括:在源头侧控制发射信号的发射,以减少互调干扰的产生或不产生互调干扰。互调规避的策略例如可以包括:
(1)控制下行发射信号的发射功率
由于多个下行载波信号是产生互调干扰的信号源,因此,通过控制信号源的发射功率,能够降低信号源所产生的互调干扰信号的功率大小,进而降低或消除互调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2)控制干扰载波下行调度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的数量和RB的位置
由于不同频域位置的下行信号产生的互调干扰信号击中上行频带的位置不同,因此,通过改变下行信号频域的资源调度位置和数量,可以使得产生的互调干扰信号不击中、或者尽量少击中上行频带,从而降低或消除互调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3)射频器件隔离
仅当多个下行载波发射信号和上行载波接收信号在射频器件中同时存在时,才可能出现上行频带被下行信号产生的互调干扰信号击中的情况,因此,通过将射频器件隔离,使得下行载波发射信号和上行载波接收信号不同时出现在相同的射频器件中,从而降低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可能性,进而降低或消除互调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将上述的这些互调规避方式应用于通信系统时,能够在消除下行数据信道所产生的互调干扰上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下行参考信号来说,下行参考信号对于发射功率、RB的数量及位置等均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使用上述这些方法,则在降低或消除互调干扰的同时可能引入下行覆盖降低、下行吞吐率性能降低等新的问题。因此,上述的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消除下行参考信号产生的互调干扰的场景。
互调干扰信号包含下行所有数据信道以及下行参考信号所产生的互调干扰信号,下行参考信号产生的互调干扰信号对通信系统可能产生严重的影响。以参考信号中的小区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为例,不同载波频点的CRS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CRS在时域上占用每个子帧的若干个符号,在频域上占用整个带宽上固定间隔的子载波。由于CRS占用较多的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并且,在时域和频域上持续存在,因此,即使在下行数据信道空载时,CRS仍然可以产生严重的互调干扰。因此,在任何下行负载情况下,CRS造成的互调干扰均可能对上行接收灵敏度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而如前文所述,如果使用传统的互调调度规避方式,在降低或消除互调干扰的同时会造成下行覆盖降低、下行吞吐率性能降低,因此,传统的方式无法适用于下行参考信号,例如CRS的互调干扰消除的场景。
考虑到传统的方法不能适用于消除下行参考信号产生的互调干扰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在将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多个下行参考信号映射至射频通道时,使映射至相同射频通道的下行参考信号在时域上错开,从而避免多个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的下行参考信号同时通过相同射频通道传输而产生互调干扰信号,从而使得在消除互调干扰的同时不会引入下行覆盖降低、下行吞吐率性能降低、系统复杂度增大等问题。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110、接入网设备120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和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接入网设备120相连,接入网设备120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110连接。核心网设备110与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110的功能与接入网设备120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110的功能和部分的接入网设备120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移动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例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等,在图1中未画出。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110、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核心网(core network,CN)设备110在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为不同的设备。例如,在3G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的服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和/或GPRS的网关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为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和/或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为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或者,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或者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
接入网设备120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网络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节点基站(nodebase station,NB)、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evolutional)NB(eNB或eNodeB)、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一代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者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接入网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120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5G和NR可以等同。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接入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UE终端、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等。
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吉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一移动通信系统,例如LTE通信系统、NR通信系统、未来其他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发送下行信号的场景中,例如接入网设备120发送下行信号的场景中,还可以应用于发送上行信号的场景中,例如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30和终端设备140)发送上行信号的场景中。示例性的,若终端设备130同时发送的两个上行信号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则终端设备可以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避免两个上行信号产生互调干扰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场景中,还可以应用于发送数据信道的场景中。
另外,本申请可以适用于PIM干扰信号的消除,同时,还可以适用于有源互调干扰信号的消除。
下述通过一些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下述以LTE系统下,接入网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CRS时消除互调干扰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说明介绍。本申请实施例在其他通信系统、其他设备或其他信号发送场景下的实施过程可以参照下述实施例进行相应适配,以下不再进行赘述。
应理解,可能产生互调干扰的信号可能为两个,也可能为两个以上。示例性的,3个不同频点的下行参考信号同时发送时,可能产生新的互调干扰信号。本申请以下实施例均以两个信号产生互调干扰信号为例进行说明。两个以上信号产生互调干扰的场景下的处理方式可以基于下述实施例的方式进行相应适配,不再进行赘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流程交互图,本实施例涉及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过程。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接入网设备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该第一天线端口上传输的该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该第二天线端口上传输的该第二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且,该第一信号和该第二信号的频点不同。
S202、接入网设备通过上述射频通道发送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
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
应理解,上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能为发送给同一终端设备的信号,也可能为发送给不同终端设备的信号。图2中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发送给同一终端设备为例进行示意。
以CRS为例,CRS可以使用1个、2个或4个天线端口。CRS使用1个天线端口时,使用的天线端口可以为端口0。CRS使用2个天线端口时,使用的天线端口可以为端口0和端口1。CRS使用4个天线端口时,使用的天线端口可以为端口0、端口1、端口2和端口3。
图3为CRS使用1个天线端口时的资源分布示意图,图4为CRS使用2个天线端口时的资源分布示意图,图5为CRS使用4个天线端口时的资源分布示意图,参照图3、图4和图5,CRS使用1个天线端口,即天线端口0时,天线端口0在时域上占用一个子帧内的符号0、4、7、11;CRS使用2个天线端口,即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时,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在时域上分别占用一个子帧内的符号0、4、7、11;CRS使用4个天线端口,即天线端口0、天线端口1、天线端口2和天线端口3时,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在时域上分别占用一个子帧内的符号0、4、7、11,天线端口2和天线端口3在时域上分别占用一个子帧内的符号1和8。
示例性的,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为CRS,并且分别使用上述的4个天线端口,则以第一信号为例,第一信号通过天线端口0、天线端口1、天线端口2和天线端口3传输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当接入网设备同时需要发送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时,如果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频点不同,则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传输第一信号的某个天线端口与传输第二信号的某个天线端口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则可以将这两个天线端口映射至相同的射频通道,经过这种处理,由该相同的射频通道发出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不会占用相同的时域资源,因此,不会出现由于两个不同频点的CRS同时经由同一射频通道发送而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即可以避免两个不同频点的CRS同时发送时产生互调干扰信号,从而不会对上行接收灵敏度产生影响。
图6为接入网设备中涉及信号发送的模块结构示例图,如图6所示,接入网设备中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以及天线阵列。RRU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通道,每个射频通道分别与天线阵列中的天线连接。对于需要发送的信息,由基带处理单元处理得到承载该信息的基带处理信号,基带处理单元再基于该基带处理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将天线端口映射至相应的射频通道。相应的,天线端口上传输的基带处理信号经由射频通道传输至天线,并由天线进行发送。
基于上述图6所示的结构,在发送上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时,由基带处理单元首先得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中,占用时域资源不同的天线端口映射至相同的射频通道。相应的,天线端口上传输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经由该射频通道传输至天线,并由天线进行发送。
示例性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为CRS,第一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的资源分配方式均为前述图4所示例的方式。则可以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端口0与第二信号对应的端口2映射至相同的射频通道A,由于端口0和端口2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存在重叠,因此,相应的,基于射频通道A传输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不会在相同的时域资源上传输,因此,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不会产生互调干扰信号。
应理解,第一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可能为一个,也可能为多个,当为多个时,上述第一天线端口为第一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中的任意一个天线端口。第二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可能为一个,也可能为多个,当为多个时,上述第二天线端口为第二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中的任意一个天线端口。
可选的,当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频点不同时,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而并非必然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预先确定哪些频点上发送的信号可以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并将这些频点的信号作为上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接入网设备确定哪些频点上发送的信号可以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过程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针对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不同频点上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将传输该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中以及传输该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中占用不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相同的射频通道,从而使得由该相同的射频通道发出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不会占用相同的时域资源,因此,不会出现由于两个不同频点的信号同时经由同一射频通道而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因此,可以避免两个不同频点的信号同时发送时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当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下行参考信号时,使用本实施例,可以避免两个下行参考信号同时发送时产生互调干扰信号,从而避免对上行接收灵敏度产生影响。本实施例在避免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同时,不会影响下行覆盖降低以及下行吞吐率性能等因此,能够有效地适用于下行参考信号的互调干扰消除场景中。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将频点不同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中占用时域资源不同的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以使得经由同一射频通道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不会产生互调干扰信号。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将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以避免产生互调干扰信号。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其中,该第三天线端口上传输的第三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该第四天线端口上传输的第四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相同,且,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的频点不同。
如果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的频点不同,则上述第三信号和上述第四信号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传输第三信号的某个天线端口与传输第四信号的某个天线端口占用的时域资源相同,则可以将这两个天线端口映射至相同的射频通道,经过这种处理,由于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被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因此,经过该天线端口传输的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能够实现射频器件隔离,从而可以避免两个不同频点的CRS同时发送时产生互调干扰信号,从而不会对上行接收灵敏度产生影响。
上述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可以基于前述图6所示的结构进行发送,具体执行过程与前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发送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第三信号与上述第一信号可能为同一信号,也可能为不同的信号。上述第四信号与上述第二信号可能为同一信号,也可能为不同的信号。如果第三信号与第一信号为同一信号,第四信号与第二信号为同一信号,则表明,针对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将其对应的天线端口中占用不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同时,将其对应的天线端口中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如果第三信号与第一信号为不同的信号,则表明,针对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信号,可以将其对应的天线端口中占用不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以避免出现互调干扰,或者,也可以将其对应的天线端口中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以避免出现互调干扰。
如前文所述,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还可以将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占用不同时域资源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还可以基于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为CRS,接入网设备的结构为前述图6所示的结构为例,基带处理单元在处理得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后,根据预设的配置,可以获知第一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以及第二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相应的,基带处理单元可以基于第一信号的各天线端口、第二信号的各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第一信号的各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的各天线端口分别映射至各射频通道。应理解,第一信号的各天线端口、第二信号的各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中包括上述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相应的,将第一信号的各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的各天线端口分别映射至各射频通道,包括将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以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均为CRS,接入网设备的结构为前述图6所示的结构为例,基带处理单元在处理得到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之后,根据预设的配置,可以获知第三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以及第四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相应的,基带处理单元可以基于第三信号的各天线端口、第四信号的各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第三信号的各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的各天线端口分别映射至各射频通道。应理解,第三信号的各天线端口、第四信号的各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中包括上述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相应的,将第三信号的各天线端口和第三信号的各天线端口分别映射至各射频通道,包括将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上述第一信号的各天线端口、第二信号的各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由接入网设备预先获得并进行保存。可选的,上述第一信号的各天线端口、第二信号的各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由用户进行配置,接入网根据用户配置的信息生成该映射关系,并以映射表的形式保存在接入网设备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接入网设备可以针对每一种下行参考信号,分别生成并保存该一种下行参考信号的一种或多种映射关系。例如,接入网设备为CRS生成一组映射关系,该一组映射关系中可以包括4天线端口CRS、2天线端口CRS与射频通道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以及,4天线端口CRS、4天线端口CRS与射频通道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等。当上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CRS时,假设接入网设备获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为4天线端口,则接入网设备基于4天线端口CRS、4天线端口CRS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第一信号的各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的各天线端口映射到各射频通道。又例如,接入网设备还可以为位置参考信号(positioningreference signal,PRS)生成一种或多种映射关系。
上述第三信号的各天线端口、第四信号的各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的获取和使用方式,与上述第一信号的各天线端口、第二信号的各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的获取和使用方式相同,可以参照上述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基于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将占用不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相同的射频通道,还可以将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从而使得在发送下行参考信号时,可以快速完成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的映射,进而快速完成信号的发射。
以下以CRS为例,对下行参考信号的各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进行举例说明。以下均以两个下行参考信号为前述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例进行说明,应理解,下述的映射关系举例对于前述的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同样适用。
以下各示例中,均以RRU包括4个射频通道为例进行说明。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同样适用于RRU包括其他数量的射频通道的场景。例如,RRU可以包括4射频通道、8射频通道、16射频通道或32射频通道等。另外,如前文所述,CRS对应的天线端口可以为1个、2个或4个。相应的,CRS的天线端口向射频通道映射时,至少可以包括如下的映射方式:4天线端口至4射频通道的映射、4天线端口至8射频通道的映射、4天线端口至16射频通道的映射、4天线端口至32射频通道的映射、2天线端口至4射频通道的映射、2天线端口至8射频通道的映射、2天线端口至16射频通道的映射、2天线端口至32射频通道的映射、1天线端口至4射频通道的映射、1天线端口至8射频通道的映射、1天线端口至16射频通道的映射、1天线端口至32射频通道的映射。
应理解,以下示例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部分示例,各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还可以包括各种数量的下行参考的天线端口与各种数量的视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本申请不再逐一穷举,但其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下述各示例中,RRU的4个射频通道分别为射频通道A、射频通道B、射频通道C和射频通道D。
第一种示例,为4天线端口CRS、4天线端口CRS与4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4天线端口的CRS的资源分布情况可以参照前述的图5。
在该示例中,第一信号对应4个天线端口,第二信号对应4个天线端口,则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包括如下四种。
第一种,如下述表1所示。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0 2 A
1 3 B
2 0 C
3 1 D
表1
以上述第一行的映射关系为例,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0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2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A。由上述图5所示的资源分布可知,CRS的天线端口0在时域上占用一个子帧内的符号0、4、7、11,天线端口2在时域上分别占用一个子帧内的符号1和8,即,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2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因此,将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0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2映射至射频通道A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不会在相同时域传输,因此,可以避免产生互调干扰信号。
将上述表1应用于前述的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时(将表1中的第一信号替换为第三信号,将表1中的第二信号替换为第四信号),由前述图5可知,CRS的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在时域上分别占用一个子帧内的符号0、4、7、11,则对于第三信号的天线端口0和第四信号的天线端口1,可以基于上述表1,将第三信号的天线端口0映射至射频通道A,同时,将第四信号的天线端口1映射至射频通道D,即,将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从而可以避免产生互调干扰信号。
下述的其他映射关系的映射原理以及技术效果与上述所描述的原理和效果类似,不再一一赘述。
第二种,如下述表2所示。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0 2 A
1 3 B
2 1 C
3 0 D
表2第三种,如下述表3所示。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0 3 A
1 2 B
2 0 C
3 1 D
表3第四种,如下述表4所示。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0 3 A
1 2 B
2 1 C
3 0 D
表4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表4仅是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一种示例。当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与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保持表4所示例的组合关系不变时,对应的射频通道可以不限于表4所示例的射频通道。例如,针对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0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3,该两个端口可以映射至射频通道A,也可以映射至射频通道B或者其他射频通道。又例如,针对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1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2,该两个端口可以映射至射频通道B,也可以映射至射频通道C或其他射频通道。
应理解,对于除表4之外的其他示例表格,即表1-表3以及表5-表8,也适用上述的描述。例如,对于表3,当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与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保持表3所示例的组合关系不变时,对应的射频通道可以不限于表3所示例的射频通道。
第二种示例,为4天线端口CRS、2天线端口CRS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4天线端口的CRS的资源分布情况可以参照前述的图5,2天线端口的CRS的资源分布情况可以参照前述的图4。
在该示例中,第一信号对应4个天线端口,第二信号对应2个天线端口,则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包括如下两种。
第一种,如下述表5所示。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0 A
1 B
2 0 C
3 1 D
表5
以上述第三行的映射关系为例,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2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0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A。由上述图5所示的资源分布可知,CRS的天线端口0在时域上占用一个子帧内的符号0、4、7、11,天线端口2在时域上分别占用一个子帧内的符号1和8,即,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2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因此,将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2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0映射至射频通道C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不会在相同时域传输,因此,可以避免产生互调干扰信号。
将上述表5应用于前述的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时(将表1中的第一信号替换为第三信号,将表1中的第二信号替换为第四信号),由前述图5可知,CRS的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在时域上分别占用一个子帧内的符号0、4、7、11,则对于第三信号的天线端口0和第四信号的天线端口1,可以基于上述表5,将第三信号的天线端口0映射至射频通道A,同时,将第四信号的天线端口1映射至射频通道D,即,将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从而可以避免产生互调干扰信号。
下述的其他映射关系的映射原理以及技术效果与上述所描述的原理和效果类似,不再一一赘述。
第二种,如下述表6所示。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0 A
1 B
2 1 C
3 0 D
表6
第三种示例,为4天线端口CRS、1天线端口CRS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4天线端口的CRS的资源分布情况可以参照前述的图5,2天线端口的CRS的资源分布情况可以参照前述的图3。
在该示例中,第一信号对应4个天线端口,第二信号对应2个天线端口,则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包括如下两种。
第一种,如下述表7所示。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0 A
1 B
2 0 C
3 D
表7
以上述第三行的映射关系为例,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2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0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C。由上述图5所示的资源分布可知,CRS的天线端口0在时域上占用一个子帧内的符号0、4、7、11,天线端口2在时域上分别占用一个子帧内的符号1和8,即,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2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因此,将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2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0映射至射频通道C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不会在相同时域传输,因此,可以避免产生互调干扰信号。
将上述表7应用于前述的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时(将表1中的第一信号替换为第三信号,将表1中的第二信号替换为第四信号),由前述图5可知,CRS的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在时域上分别占用一个子帧内的符号0、4、7、11,则对于第三信号的天线端口0和第四信号的天线端口1,可以基于上述表7,将第三信号的天线端口0映射至射频通道A,同时,将第四信号的天线端口0映射至射频通道C,即,将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从而可以避免产生互调干扰信号。
下述的其他映射关系的映射原理以及技术效果与上述所描述的原理和效果类似,不再一一赘述。
第二种,如下述表8所示。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0 A
1 B
2 C
3 0 D
表8
以上实施例说明了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占用不同时域资源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以及,基于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占用相同时域资源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射频通道的过程,并对各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了示例说明。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接入网设备在上述的各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的基础上,还可以同时结合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将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以及,将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图7为RRU与天线阵列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7所示,RRU为4发送4接收(4T4R)RRU。图8为RRU与天线阵列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8所示,RRU为4T4R RRU。图9为RRU与天线阵列的又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9所示,RRU包括2个2T2R RRU。
基于一种特定的RRU与天线阵列的连接方式,接入网设备可以建立CRS的天线端口与物理天线的映射关系,以使得传输同一信号的其中两个天线端口的天线的相关性尽可能小,以保证信号的发射质量。
以LTE通信系统为例,LTE中的发射分集技术采用了Alamouti编码方式。其中,2天线端口时采用空频分组编码(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ing,SFBC)技术,4天线端口时采用SFBC与频率切换发射分集(frequency switched time diversity,FSTD)结合的技术,可以称为SFBC+FSTD技术。在4天线端口SFBC+FSTD技术中,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2构成一组SFBC编码,天线端口1和天线端口3构成一组SFBC编码。构成一组SFBC编码的天线端口的天线相关性最小。由于天线端口2和天线端口3的导频密度与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相比,时域上降低一半,频域上没有变化,因此,上述的SFBC编码配对可以平均由于天线3和4导频密度较低而引起的Alamouti码字间的性能差异。
以上述图7所示的天线阵列的连接方式为例,接入网设备可以使用(0,2,1,3)这样的映射关系。即,将CRS的天线端口0映射至射频通道A所连接的天线,将CRS的天线端口2映射至射频通道C所连接的天线,CRS的天线端口1映射至射频通道D所连接的天线,CRS的天线端口3映射至射频通道B所连接的天线。
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例,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前述的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射频通道与天线的特定连接方式下的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将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示例性的,接入网设备的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为图7所示例的连接方式。假设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为4天线端口的CRS,如前文所述,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为前述表1表4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其他的映射关系。假设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的映射关系为前述表4所示的映射关系,则可以进一步结合图7所示例的连接方式下的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方式,得到如下所示例的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使用如下的映射关系,可以使得占用不同时域资源的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的同时,还使得传输同一信号的其中两个天线端口的天线的相关性尽可能小。应理解,下述的映射方式对于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同样适用。
第一种映射方式,如下述表9所示。
参照下述表9,对于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2,即构成一组SFBC编码的天线端口,可以选择的映射方式可以包括:将第一信号的端口0映射至射频通道A,将第一信号的端口2映射至射频通道C;对于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1和天线端口3,将第一信号的端口1映射至射频通道D,将第一信号的端口3映射至射频通道B。相应的,对于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1和天线端口3,可以选择的映射方式可以包括:将第二信号的端口3映射至射频通道A,将第二信号的端口1映射至射频通道C;对于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2,将第二信号的端口2映射至射频通道D,将第一信号的端口0映射至射频通道B。
利用表9的这种映射关系,使得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0和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3,即占用不同时域资源的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A。同时,对于第一信号的构成一组SFBC编码的天线端口0和2,分别映射至射频通道A和射频通道C,由图7所示出的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以及前述的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可知,传输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0的天线(射频通道A所连接的天线)和天线端口2的天线(射频通道C所连接的天线)的相关性最小。
后续表格的映射原理也遵循上述的描述,不再进行赘述。
表9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0 3 A
2 1 C
1 2 D
3 0 B
第二种映射方式,如下述表10所示。
表10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0 3 A
2 1 C
3 0 D
1 2 B
第三种映射方式,如下述表11所示。
表11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2 1 A
0 3 C
1 2 D
3 0 B
第四种映射关系,如下述表12所示。
表12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2 1 A
0 3 C
3 0 D
1 2 B
参照图7的天线端口与天线的连接关系可知,上述表9-表12所实现的传输同一信号的其中两个天线端口的天线的相关性尽可能小,是指天线的交叉极化相关性尽可能小。
第五种映射关系,如下述表13所示。
表13
第六种映射方式,如下述表14所示。
表14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0 3 A
3 0 C
2 1 D
1 2 B
第七种映射方式,如下述表15所示。
表15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2 1 A
1 2 C
0 3 D
3 0 B
第八种映射方式,如下述表16所示。
表16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2 1 A
3 0 C
0 3 D
1 2 B
参照图7的天线端口与天线的连接关系可知,上述表13-表16所实现的传输同一信号的其中两个天线端口的天线的相关性尽可能小,是指距离最远的天线的相关性最小。
第九种映射方式,如下述表17所示。
表17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0 3 A
1 2 C
3 0 D
2 1 B
第十种映射方式,如下述表18所示。
表18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0 3 A
3 0 C
1 2 D
2 1 B
第十一种映射方式,如下述表19所示。
表19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2 1 A
1 2 C
3 0 D
0 3 B
第十二种映射方式,如下述表20所示。
表20
第一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二信号的天线端口 射频通道
2 1 A
3 0 C
1 2 D
0 3 B
参照图7的天线端口与天线的连接关系可知,上述表17-表20所实现的传输同一信号的其中两个天线端口的天线的相关性尽可能小,是指天线的交叉极化相关性尽可能小,同时,距离最远的天线的相关性最小。
本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结合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各天线端口与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进行天线端口到射频通道的映射,既能够消除互调干扰,同时,还能够保证信号的发送质量。
以下说明接入网设备确定哪些频点上发送的信号可以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过程。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上行带宽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下行带宽配置信息,确定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
应理解,上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频点不同,为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两个信号,上述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也为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两个信号,因此,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基于上述方式确定上述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并且,还可以基于上述方式确定其他任何可能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均以确定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上述的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上行带宽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下行带宽配置信息可以由用户预先配置并保存在接入网设备。当接入网设备上电并进行小区的初始化之后,接入网设备可以获取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上行带宽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下行带宽配置信息,并基于该信息确定哪些频点的信号可以产生互调干扰信号。在确定出这些频点之后,接入网设备可以将这些频点以干扰频点组或干扰频点对的形式进行保存。如果某些信号,例如CRS信号的频点为这些干扰频点组或干扰频点对中的频点,则接入网设备确定信号为可以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信号。进而,在前述的步骤S201-S202中,接入网设备在确定需要发送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时,如果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为可以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信号,则使用前述实施例的方式进行端口映射和信号发送。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带宽配置信息,确定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的一种可选方式包括:
S1001、接入网设备基于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上行带宽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下行带宽配置信息,确定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两个下行信号以及该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基于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上行带宽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下行带宽配置信息,可以获知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两个频点,如果某两个下行信号为该频点的信号,则该两个下行信号为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两个下行信号。同时,还可以获知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可选的,还可以获知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中心位置。
S1002、接入网设备判断上述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是否与上行载波频带在频域上存在重叠,若是,则执行步骤S1003,否则,结束。
S1003、接入网设备确定上述两个下行信号分别为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
应理解,接入网设备确定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下行信号可能为两个,也可能为两个以上,上述实施例以两个为例进行说明。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装置的模块结构图,如图11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101和发送模块1102。
处理模块1101,用于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该第一天线端口上传输的上述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该第二天线端口上传输的上述第二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且,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的频点不同。
发送模块1102,用于通过上述射频通道发送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模块1101还可以用于:
将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该第三天线端口上传输的上述第三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该第四天线端口上传输的上述第四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相同,且,上述第三信号和上述第四信号的频点不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模块1101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例如,处理模块1101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上述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上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模块1101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上述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上述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例如,处理模块1101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上述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上述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模块1101还可以用于:
根据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上行带宽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下行带宽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
例如,处理模块1101具体可以用于:
基于上述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带宽配置信息,确定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两个下行信号,以及上述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如果该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与上行载波频带在频域上存在重叠,则确定上述两个下行信号分别为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分别为下行参考信号。
上述下行参考信号例如可以包括CRS。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2至图10所示的接入网设备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描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流程或功能。上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上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接入网设备1200可以包括:处理器121(例如CPU)、存储器122、收发器123;收发器123耦合至处理器121,处理器121控制收发器123的收发动作。存储器122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步骤。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源124、系统总线125以及通信端口126。收发器123可以集成在接入网设备的收发信机中,也可以为接入网设备上独立的收发天线。系统总线125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信端口126用于实现接入网设备与其他外设之间进行连接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21用于与存储器122耦合,读取并执行存储器122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步骤。收发器123与处理器121耦合,由处理器121控制收发器123进行消息收发。
上述处理器121可以用于:
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该第一天线端口上传输的上述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该第二天线端口上传输的上述第二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且,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的频点不同,并通过上述射频通道发送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
可选的,处理器121还可以用于:
将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该第三天线端口上传输的上述第三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该第四天线端口上传输的上述第四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相同,且,上述第三信号和上述第四信号的频点不同。
可选的,处理器121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例如,可选的,处理器121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上述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上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可选的,处理器121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上述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上述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例如,处理器121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上述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上述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可选的,处理器121还可以用于:
根据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上行带宽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下行带宽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
例如,可选的,处理器121具体可以用于:
基于上述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带宽配置信息,确定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两个下行信号,以及上述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如果该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与上行载波频带在频域上存在重叠,则确定上述两个下行信号分别为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
该图12中提到的系统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存储器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处理过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行指令的芯片,该芯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处理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上述存储介质读取上述计算机程序,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处理过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16)

1.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设备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所述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所述第二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且,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点不同;
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射频通道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
所述接入网设备将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所述第三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所述第三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第四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所述第四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相同,且,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的频点不同;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为互调干扰信号,且所述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与上行载波频带在频域上存在重叠;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基于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带宽配置信息,确定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两个下行信号,以及所述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
若所述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与上行载波频带在频域上存在重叠,则所述接入网设备确定所述两个下行信号分别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将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分别为下行参考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包括小区参考信号CRS。
8.一种信号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所述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所述第二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同,且,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点不同;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射频通道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所述第三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所述第三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第四天线端口上传输的所述第四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相同,且,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的频点不同;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为互调干扰信号,且所述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与上行载波频带在频域上存在重叠;
基于上行频点配置信息、下行频点配置信息以及带宽配置信息,确定产生互调干扰信号的两个下行信号,以及所述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
若所述互调干扰信号的频域覆盖范围与上行载波频带在频域上存在重叠,则确定所述两个下行信号分别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天线端口映射至同一射频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射频通道与天线的连接方式、天线端口与天线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以及射频通道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三信号对应的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信号对应的第四天线端口映射至不同的射频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分别为下行参考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包括小区参考信号CRS。
15.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CN202010698472.4A 2020-07-20 2020-07-20 信号发送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965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8472.4A CN113965223B (zh) 2020-07-20 2020-07-20 信号发送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1/107101 WO2022017321A1 (zh) 2020-07-20 2021-07-19 信号发送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8472.4A CN113965223B (zh) 2020-07-20 2020-07-20 信号发送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5223A CN113965223A (zh) 2022-01-21
CN113965223B true CN113965223B (zh) 2023-07-28

Family

ID=79459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8472.4A Active CN113965223B (zh) 2020-07-20 2020-07-20 信号发送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5223B (zh)
WO (1) WO20220173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70880B (zh) * 2022-12-28 2023-10-27 深圳市瑞科慧联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同频双模基站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7960A (zh) * 2008-09-04 2010-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系统、终端、数据传输方法、调度终端的方法
CN102917460A (zh) * 2011-08-03 2013-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复用发射通道的方法及系统
WO2017147759A1 (zh) * 2016-02-29 2017-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互调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
CN107959646A (zh) * 2016-10-15 2018-04-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同步信号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1831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2283B2 (en) * 2016-03-07 2019-10-01 Satixfy Uk Limited Digital beam form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9302271B (zh) * 2017-07-24 2022-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无线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7960A (zh) * 2008-09-04 2010-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系统、终端、数据传输方法、调度终端的方法
CN102917460A (zh) * 2011-08-03 2013-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复用发射通道的方法及系统
WO2017147759A1 (zh) * 2016-02-29 2017-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互调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
CN107959646A (zh) * 2016-10-15 2018-04-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同步信号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1831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17321A1 (zh) 2022-01-27
CN113965223A (zh) 2022-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91212B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configur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JP7241707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装置、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US114321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broadcast beam domain
WO2020088571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1435875B (zh) 发送和接收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US1166487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ining downlink beams
KR102285020B1 (ko) 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기지국
CN110768698B (zh) 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78148A (zh) 并发的蜂窝式装置间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WO2020199902A1 (zh) 一种选择接收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US11284425B2 (en)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US20190090207A1 (en) Remote radio unit channel transmit power sett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13965223B (zh) 信号发送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89859A1 (en) Utilizing nr guard band for efficient deployment of lte-m in coexistence with nr
US11581993B2 (en) Reception timing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113504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ons in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within a radio device
CN115989705A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160357A1 (zh) 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4032795A1 (zh) 中继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通信装置
CN112751593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KR20160143235A (ko) 무선망 환경에서의 간섭정렬 및 다중안테나 신호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EP4017162A1 (e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7856839A (zh)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EP2988569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KR20120071115A (ko)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 인접 셀간 간섭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