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3813A - 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及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及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3813A
CN113963813A CN202111569229.3A CN202111569229A CN113963813A CN 113963813 A CN113963813 A CN 113963813A CN 202111569229 A CN202111569229 A CN 202111569229A CN 113963813 A CN113963813 A CN 113963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gnosis
hospital
treatment
internet
do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692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力
刘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115692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38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3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38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2Reservations, e.g. for tickets, services or ev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2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shopping syste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electronic clinical trials or questionnair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1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drugs or medications, e.g. for ensuring correct administration to patien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及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所述平台包括: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中心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以及API接口,本发明具有平台开放性,服务标准性的特点,可以支持一个互联网诊疗平台对多个互联网医院运营平台的对接。

Description

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及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及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2020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全国医疗机构纷纷投入抗击疫情的战役,互联网诊疗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突出作用,与此同时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大力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功能。
目前各三甲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主要依托于APP/小程序等互联网诊疗工具,在患者和医生之间建立连接,支撑诊疗过程的完成,但目前的移动互联网诊疗工具较为封闭,不能支持社区机构、医联体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运营机构等患者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对接,极大限制了互联网医院的发展。
也就是说,现有的互联网诊疗平台,一般是由拟开展互联网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组织开发或采购,统一将患者纳入该互联网诊疗平台进行管理并提供服务,其弊端在于三甲医院等高级别医院难以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民营互联网诊疗机构实现互联互通,患者被迫要在不同的互联网诊疗平台间进行切换,三甲医院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难以发挥,基层医院、民营医院等患者服务意识较强,但医师资源薄弱的医疗机构难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当前的主流互联网医院系统架构掣肘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及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包括:
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用于与医院业务系统连接并进行临床数据的提取,对提取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和转发,对医院服务流程的整合封装并提供相应服务,对诊疗过程数据进行留存;
中心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用于提供中心医院医生和基层医院医生、患者之间的交互服务;
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用于对接和整合本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和医院服务流程,整合下级医疗机构诊疗数据,支撑下级医疗机构医生问诊服务,对接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的访问,对接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
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用于支持基层医院的家庭医生为签约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用于提供基层医院签约医生的互联网诊疗服务,与上级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平台对接,通过API接口进行医疗数据的上传,提供与中心医院医生的实时通信服务,提供患者病历数据的查询服务,支持上级医疗机构面向互联网诊疗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
API接口,用于进行数据接口和服务接口的封装,向外部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提供系统对接接口,进行诊疗数据的传送,提供与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和其它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的对接服务。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基于上述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该方法包括:
通过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进行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的预约、挂号支付、网络问诊、处方支付以及取药服务,完成互联网诊疗患者端问诊过程;
通过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为患者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数据管理和展示、网络问诊、处方开立、以及申请上级医生会诊的服务,完成互联网诊疗基层医院家庭医生诊疗过程;
通过中心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提供基层医院的分级诊疗服务,实现基层医院会诊,完成互联网诊疗中心医院医生诊疗过程。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分级诊疗的开放式互联网诊疗平台及方法,其具有平台开放性,服务标准性的特点,可以支持一个互联网诊疗平台对多个互联网医院运营平台的对接。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装置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具体包括:
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用于与医院业务系统连接并进行临床数据的提取,对提取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和转发,对医院服务流程的整合封装并提供相应服务,对诊疗过程数据进行留存;
中心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用于提供中心医院医生和基层医院医生、患者之间的交互服务;具体用于为基层医院医生提供培训、指导、会诊、转诊服务,提供中心医院医生为各基层医院患者的各类别互联网诊疗服务。
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用于对接和整合本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和医院服务流程,整合下级医疗机构诊疗数据,支撑下级医疗机构医生问诊服务,对接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的访问,对接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
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用于支持基层医院的家庭医生为签约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具体用于提供基层医院的家庭医生为签约患者进行咨询、复诊、健康管理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用于提供基层医院签约医生的互联网诊疗服务,与上级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平台进行对接,通过API接口进行医疗数据的上传,提供与中心医院医生的实时通信服务,提供患者病历数据的查询服务,支持上级医疗机构面向互联网诊疗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
API接口,用于进行数据接口和服务接口的封装,向外部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提供系统对接接口,进行诊疗数据的传送,提供与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和其它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的对接服务。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进一步包括:
质控分析平台,用于基于诊疗过程数据对诊疗过程进行质控分析。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包括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中心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API接口、质控分析平台。
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实现对医院业务系统的连接和临床数据的提取,比如从收费系统中提取患者诊疗费用数据;从检验平台提取患者检验结果信息;从影像平台提取患者CT、放射、核磁等检验检查报告结果;2.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转发,通过对平台间交互数据的标准化,实现跨平台的图文、视频、病历、医疗影像数据互联互通;3.实现对医院服务流程的整合封装,如对患者预约挂号流程的约束、对电子病历书写内容的要求、对诊断名称的标准化、对患者身份识别要求等,从而面向不同医疗机构提供统一和标准化的患者服务;4.负责对诊疗过程数据的留存,比如对问诊过程中音视频数据、电子病历数据、处方数据等,用于后期对诊疗过程的事后质控。
中心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用于中心医院医生和基层医院医生、患者的连接,为基层医院医生提供培训、指导、会诊、转诊等服务内容,中心医院医生通过该移动终端为各基层医院患者提供包括远程会诊在内容的各类别互联网诊疗服务。
API主要用于数据接口和服务接口的封装,向外部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提供系统对接接口,实现诊疗数据的传送,支持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和其它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的对接。
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用于对接和整合本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和流程,整合下级医疗机构诊疗数据,支撑下级医疗机构医生问诊,面向患者对接患者端APP/小程序等诊疗终端,面向上级医疗机构对接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
基层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用于基层医院的家庭医生为签约患者提供咨询、复诊、健康管理等服务。
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患者通过该移动终端,实现和基层医院签约医生的互联网诊疗,同时对于需要中心医院医生介入的诊疗案例,患者可以通过该移动终端,实现和上级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对接,通过API标准接口传输视频、文本等数据,实现和中心医院医生的实时通信;实现患者病历数据的查询,实现上级医疗机构面向互联网诊疗患者提供的其它服务内容。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支持位于中心节点的互联网医院平台开放式的对接基层医院、其它互联网医院运营机构、专病管理和运营机构的互联网诊疗APP、小程序等诊疗终端或平台,打破了现有的互联网医院相对封闭的运营机制,使三甲医院等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医疗机构,通过标准化的技术接口实现和多个其它互联网诊疗运营机构的对接,为医院带来基层医院、民营医疗机构的患者资源;为基层医院、民营医疗机构带来标准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医师资源,实现三甲医院、患者、基层医院或民营医疗机构三方共赢的利益格局,有效促进国家分级诊疗工作的落地实施。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及方法,是指通过标准化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的方式为三甲医院或处于医疗资源密集位置的医疗机构,提供一种互联网诊疗平台,该平台内集成该医疗机构所能提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内容的技术接口和流程实现,如网络复诊、在线预约、医院介绍、费用查询、健康记录等,实现对来自各类别医疗机构患者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输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为中心医疗机构和基层医院提供了一种灵活的互联网诊疗系统平台架构和方法,充分释放三甲医院医师资源优势,和基层医院、民营医院患者运营优势,使三甲医院专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等医疗核心环节,使基层医院/民营医院专注于患者的管理和运营,通过该技术方案整合三甲医院疑难杂症诊治优势和基层医院/民营医院患者管理优势,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重塑医疗卫生行业产业链,实现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实施。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用于上述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01,通过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进行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的预约、挂号支付、网络问诊、处方支付以及取药服务,完成互联网诊疗患者端问诊过程;步骤201具体包括:
发起互联网诊疗申请的用户通过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进入互联网医院首页,获取“预约就诊”的医生列表,根据用户选择的医生展示医生详情;
根据用户选择的日期和具体时段,进行复诊预约申请,获取复诊人、关联病历、填写病情描述和上传补充病历资料,并提交复诊预约单;
在提交复诊申请单后,向用户提供支付服务,在用户支付成功后返回我的就诊列表,显示待就诊状态;
通过互联网医院首页的网络诊室模块获取候诊列表,提供复诊预约单的报到服务,并在报到成功后提供候诊等候人数的查看;
通过虚拟诊室模块,等待医生发起视频,提供与医生的视频通话进行问诊。
通过互联网医院首页获取待就诊的预约记录和历史就诊记录;
从历史就诊记录中已完成的就诊记录中获取医生开具处方的具体内容,并提供处方支付服务;
在完成处方支付后,根据患者的选择确定取药方式;
根据患者选择的取药方式提供相应的取药服务。
步骤202,通过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为患者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数据管理和展示、网络问诊、处方开立、以及申请上级医生会诊的服务,完成互联网诊疗基层医院家庭医生诊疗过程;
步骤202具体包括:
通过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获取该家庭医生签约患者的患者列表和基本健康数据,并将从患者可穿戴设备采集的健康数据汇总成趋势图,向家庭医生展示;
获取患者上次的就诊时间和健康数据变化,为家庭医生提供与患者的随诊沟通服务;
根据患者复诊请求发起与患者的音视频通信,提供复诊服务;
开立患者用药或检验检查处方并上传到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
通过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根据用药规则进行处方审核,审核医生开立处方中用药的合理性,在确定用药冲突或不合理用药时,将处方退回至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并进行提示;在处方通过处方审核后,通过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提示处方审核通过,完成处方开立过程;
为家庭医生提供申请上级医生会诊服务,将会诊申请将发送至上级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在上级互联网医院医生接受会诊申请后,提供家庭医生与上级互联网医院医生的交互服务。
通过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提供患者上转申请服务,实现患者的转诊。
步骤203,通过中心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提供基层医院的分级诊疗服务,实现基层医院会诊,完成互联网诊疗中心医院医生诊疗过程。步骤203具体包括:
通过中心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获取分级诊疗基层医院列表并展示医联体内的基层合作医疗机构,以及基层医院家庭医生;
在接受会诊后,获取会诊患者的健康数据并在会诊前进行展示,记录会诊要点,预先书写会诊病历;
建立上级医疗机构医生、家庭医生、患者之间的三方音视频通话连接,提供会诊服务;
在会诊结束后,保存输入的会诊意见并结束此次会诊。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开放式互联网诊疗平台的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包括互联网诊疗患者端问诊过程、互联网诊疗家庭医生诊疗过程、互联网诊疗中心医院医生诊疗过程;
其中,上述互联网诊疗患者端问诊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发起互联网诊疗申请的用户通过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进入互联网医院首页,点击“预约就诊”进入医生列表,选择医生进入医生详情,可查看医生出诊信息和医生介绍。
步骤1.2、选择日期并选择具体时段,点击“预约”,进入复诊申请页,选择复诊人、关联病历、填写病情描述和上传补充病历资料后提交复诊单。
步骤1.3、提交复诊申请单后,选择支付方式,点击“确定并支付”,支付成功后,返回我的就诊列表,显示待就诊状态。
步骤1.4、入互联网医院首页,点击“网络诊室”模块,进入候诊列表,待就诊列预约单可报到,报到成功后可查看候诊等候人数。
步骤1.5、点击进入“虚拟诊室”后,等待医生发起视频,接听后即可与医生视频通话,同时还支持语音、图片和文字形式沟通。
步骤1.6、进入互联网医院首页,点击“我的就诊”模块,默认为待就诊的预约记录,点击“历史就诊”切换到历史就诊列表,可查看已完成、已取消和爽约的就诊单。
步骤1.7、点击“已完成的就诊”,查看已完成的就诊记录,可查看开具处方的具体内容,点击“处方支付”,选择“支付方式”可支付处方。
步骤1.8、支付完成后,进入取药方式界面,患者可根据意愿选择取药方式,取药方式有“医院药房自取”、“附近药房取药”、“快递上门送药”。
步骤1.9、如患者选择“医院药房自取”,选择取药时间后提交。
步骤1.10、如患者选择“附近药房取药”,患者端APP将根据患者住址显示附近的药房列表,患者可从列表中选择其中一间药房,选择取药时间后提交。
步骤1.11、如患者选择“快递上门送药”,患者确认住址无误后,通过移动端支付快递费,完成快递预约。
上述互联网诊疗基层医院家庭医生诊疗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家庭医生打开“患者列表”,可以浏览该家庭医生签约患者的患者列表和基本健康数据,系统将从患者可穿戴设备采集的健康数据汇总成趋势图,向家庭医生展示。
步骤2.2、医生可根据患者上次的就诊时间、健康数据变化等,发起和患者的随诊沟通,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定时检验检查等。
步骤2.3、医生点击“签约患者复诊申请”,可根据患者复诊请求发起与患者的音视频通信,开展复诊工作。
步骤2.4、医生点击“处方开立”,诊疗过程中根据需要,开立患者用药或检验检查处方。
步骤2.5、医生点击“处方传送”,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根据用药规则审核医生开立处方中用药的合理性,如有用药冲突或不合理用药,处方将被退回至医生端,医生根据审方结果提示重新开立处方。
步骤2.6、处方通过处方审核系统审核后,医生端系统弹出“处方审核通过”,医生点击“确定”完成处方开立过程。
步骤2.7、互联网问诊结束后,医生点击“结束问诊”,结束本次问诊。
步骤2.8、如遇病情复杂等情况,家庭医生医生点击“申请上级医生会诊”,会诊申请将发送至上级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
步骤2.9、上级互联网医院医生接受会诊申请后,家庭医生可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讨论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
步骤2.10、对于有必要上转至上级医疗机构问诊的,家庭医生通过系统点击“交患者上转申请”,协助患者预约上级医疗机构门诊或住院时间。
上述互联网诊疗中心医疗机构医生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上级医疗机构医生点击“分级诊疗基层医院列表”,可浏览医联体内的基层合作医疗机构,以及基层医院家庭医生。
步骤3.2、上级医疗机构医生点击“基层医院会诊申请”,点击“接受会诊”后,可在会诊前浏览会诊患者的健康数据,在系统内记录会诊要点,预先书写会诊病历等文书。
步骤3.3、上级医疗机构医生点击“开始会诊”,系统可建立上级医疗机构医生、家庭医生、患者之间的三方音视频通话连接,开始会诊。
步骤3.4、会诊结束后,点击“会诊意见”,书写会诊意见,点击“完成会诊”结束此次会诊。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 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文件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文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文件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文件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文件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用于与医院业务系统连接并进行临床数据的提取,对提取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和转发,对医院服务流程的整合封装并提供相应服务,对诊疗过程数据进行留存;
中心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用于提供中心医院医生和基层医院医生、患者之间的交互服务;
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用于对接和整合本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和医院服务流程,整合下级医疗机构诊疗数据,支撑下级医疗机构医生问诊服务,对接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的访问,对接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
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用于支持基层医院的家庭医生为签约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用于提供基层医院签约医生的互联网诊疗服务,与上级医疗机构的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对接,通过API接口进行医疗数据的上传,通过所述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提供与中心医院医生的实时通信服务,提供患者病历数据的查询服务,支持上级医疗机构的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面向互联网诊疗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
API接口,用于进行数据接口和服务接口的封装,向外部的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提供系统对接接口,进行诊疗数据的传送,提供与中心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和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对接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进一步包括:
质控分析平台,用于基于诊疗过程数据对诊疗过程进行质控分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其特征在于,中心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模块具体用于:
为基层医院医生提供培训、指导、会诊、转诊服务,提供中心医院医生为各基层医院患者的各类别互联网诊疗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具体用于:
提供基层医院的家庭医生为签约患者进行咨询、复诊、健康管理的医疗服务。
5.一种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通过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进行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的预约、挂号支付、网络问诊、处方支付以及取药服务,完成互联网诊疗患者的问诊过程;
通过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为患者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数据管理和展示、网络问诊、处方开立、以及申请上级医生会诊的服务,完成互联网诊疗基层医院家庭医生诊疗过程;
通过中心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提供基层医院的分级诊疗服务,实现基层医院会诊,完成互联网诊疗中心医院医生诊疗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进行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的预约、挂号支付、网络问诊、处方支付以及取药服务,完成互联网诊疗患者问诊过程具体包括:
发起互联网诊疗申请的用户通过基层医院患者端应用进入互联网医院首页,获取预约就诊的医生列表,根据用户选择的医生展示医生详情;
根据用户选择的日期和具体时段,进行复诊预约申请,获取复诊人、关联病历、填写病情描述和上传补充病历资料,并提交复诊预约单;
在提交复诊申请单后,向用户提供支付服务,在用户支付成功后返回我的就诊列表,显示待就诊状态;
通过互联网医院首页的网络诊室模块获取候诊列表,提供复诊预约单的报到服务,并在报到成功后提供候诊等候人数的查看;
通过虚拟诊室模块,等待医生发起视频,提供与医生的视频通话进行问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与医生的视频通话进行问诊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互联网医院首页获取待就诊的预约记录和历史就诊记录;
从历史就诊记录中已完成的就诊记录中获取医生开具处方的具体内容,并提供处方支付服务;
在完成处方支付后,根据患者的选择确定取药方式;
根据患者选择的取药方式提供相应的取药服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为患者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数据管理和展示、网络问诊、处方开立、以及申请上级医生会诊的服务,完成互联网诊疗基层医院家庭医生诊疗过程具体包括:
通过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获取该家庭医生签约患者的患者列表和基本健康数据,并将从患者可穿戴设备采集的健康数据汇总成趋势图,向家庭医生展示;
获取患者上次的就诊时间和健康数据变化,为家庭医生提供与患者的随诊沟通服务;
根据患者复诊请求发起与患者的音视频通信,提供复诊服务;
开立患者用药或检验检查处方并上传到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
通过基层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根据用药规则进行处方审核,审核医生开立处方中用药的合理性,在确定用药冲突或不合理用药时,将处方退回至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并进行提示;在处方通过处方审核后,通过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提示处方审核通过,完成处方开立过程;
为家庭医生提供申请上级医生会诊服务,将会诊申请将发送至上级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在上级互联网医院医生接受会诊申请后,提供家庭医生与上级互联网医院医生的交互服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基层医院医生端应用提供患者上转申请服务,实现患者的转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中心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提供基层医院的分级诊疗服务,实现基层医院会诊,完成互联网诊疗中心医院医生诊疗过程具体包括:
通过中心医院医生端诊疗应用获取分级诊疗基层医院列表并展示医联体内的基层合作医疗机构,以及基层医院家庭医生;
在接受会诊后,获取会诊患者的健康数据并在会诊前进行展示,记录会诊要点,预先书写会诊病历;
建立上级医疗机构医生、家庭医生、患者之间的三方音视频通话连接,提供会诊服务;
在会诊结束后,保存输入的会诊意见并结束此次会诊。
CN202111569229.3A 2021-12-21 2021-12-21 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及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 Pending CN1139638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9229.3A CN113963813A (zh) 2021-12-21 2021-12-21 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及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9229.3A CN113963813A (zh) 2021-12-21 2021-12-21 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及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3813A true CN113963813A (zh) 2022-01-21

Family

ID=79473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9229.3A Pending CN113963813A (zh) 2021-12-21 2021-12-21 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及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381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3165A1 (zh) * 2022-05-05 2023-11-09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医院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0142A (zh) * 2012-10-10 2013-02-13 北京洛克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多级医院远程医学信息数字云集成平台系统及方法
CN107753024A (zh) * 2017-11-15 2018-03-06 袁方 一种远程肺信息医疗检测管理系统
CN107767949A (zh) * 2017-12-12 2018-03-06 北京倍肯恒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层医疗系统
CN107845421A (zh) * 2017-11-23 2018-03-27 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 一种基于数据交互的远程会诊系统及其方法
CN107887017A (zh) * 2017-12-29 2018-04-06 靖州鑫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卡的远程诊疗系统
CN109767847A (zh) * 2019-02-01 2019-05-17 深圳安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医疗就诊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90151A (zh) * 2019-11-18 2020-03-17 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CN110970127A (zh) * 2019-12-13 2020-04-07 东台市卫生信息中心 基于健康信息平台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0142A (zh) * 2012-10-10 2013-02-13 北京洛克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多级医院远程医学信息数字云集成平台系统及方法
CN107753024A (zh) * 2017-11-15 2018-03-06 袁方 一种远程肺信息医疗检测管理系统
CN107845421A (zh) * 2017-11-23 2018-03-27 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 一种基于数据交互的远程会诊系统及其方法
CN107767949A (zh) * 2017-12-12 2018-03-06 北京倍肯恒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层医疗系统
CN107887017A (zh) * 2017-12-29 2018-04-06 靖州鑫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卡的远程诊疗系统
CN109767847A (zh) * 2019-02-01 2019-05-17 深圳安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医疗就诊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90151A (zh) * 2019-11-18 2020-03-17 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CN110970127A (zh) * 2019-12-13 2020-04-07 东台市卫生信息中心 基于健康信息平台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3165A1 (zh) * 2022-05-05 2023-11-09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医院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ollander et al. The transition from reimagining to recreating health care is now
Baron What's keeping us so busy in primary care? A snapshot from one practice
US20190378608A1 (en) Dynamic Forms
Malvey et al. mHealth: transforming healthcare
US20190214116A1 (en) Digital health platform for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secure messaging, prescription management, and integrated e-commerce curation
US20170329922A1 (en) Telemedicine platform with integrated e-commerce and third party interfaces
US11101026B2 (en) Schedule-based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modules, applications, and uses thereof
US20140006055A1 (en) Integrated Medical Evaluation and Record Keeping System
Simmonds et al. Unplanned admissions and the organisational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a multicentre ethnographic, qualitative study
US20150332021A1 (en) Guided Patient Interview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s
WO2016144784A1 (en) Telemedicine platform with integrated e-commerce and third-party interfaces
US20230223126A1 (en) Digital Health Platform with Prescription Management and Integrated E-Commerce Curation
Vehko et al. How do health care workers manage a patient with multiple care needs from both health and social care services?–A vignette study
Park et al. Impact analysis of virtual ambulatory transplant pharmacists during COVID‐19
CN113963813A (zh) 互联网诊疗开放平台及支撑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
JP6661045B1 (ja) 医療関係者マッチングシステム
US20200134691A1 (en) Insurance Plan Rating and Ranking System
US20140257840A1 (en) Precise engagment in a medical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Amin et al.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medication-related interventions on 30-day readmission rates in a skilled nursing facility
AU2017100467A4 (en) Method of facilitating patient and doctor interaction with prescription and invoicing
McMahan Operationalizing MTM through the use of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lhorst et al. Psoplus: An integrated practice unit for psoriasis
Dong et al. Governance in the transformational journey toward integrated healthcare: The case of Ontario
Powell et al. The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
Brooman-White et al. Informing understanding of coordination of care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a secondary qualitative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