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0696A - 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和试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和试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0696A
CN113960696A CN202111106638.XA CN202111106638A CN113960696A CN 113960696 A CN113960696 A CN 113960696A CN 202111106638 A CN202111106638 A CN 202111106638A CN 113960696 A CN113960696 A CN 113960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it
hole
geologic body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66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茂鑫
张开
薛翊国
王鹏
刘轶民
李聪聪
马啸寅
刘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1066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06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0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06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18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ept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和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设定的不良地质体埋深位置开挖坑洞,所述坑洞采用倒梯形坑洞;在坑洞的底部坑面插入多个支护挡板,支护挡板的外侧面贴合坑洞的侧壁,在支护挡板之间放置横向支撑件,横向支撑件与支护挡板接触,将支护挡板压在坑洞的侧壁上;在坑洞中放入不良地质体,不良地质体放置好后,取出支护挡板和横向支撑柱,对坑洞进行回填,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靠性及数据准确性好。

Description

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和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和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指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方法,具有设备轻便、成本低、效率高、工作空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考古、隧道建设、城市管线探测、水文地质勘察等领域。常用的物探方法有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跨孔电阻率CT法、地震映像法、瞬变电磁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单一的物探方法容易造成地质信息的失真,数据准确度达不到相应要求,往往采用综合物探的方法,将多种物探方式同时应用,通过数据融合或共同解译来提高物探数据分辨率。
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等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然而都具有一定的技术局限性。野外物探试验是通过在野外实际地层中预埋不良地质体进行探测,以获取各物探手段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全面、真实反应的试验方法。它结合了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的优点,能够尽可能得还原场地原有特性,探究实际复杂环境中的物探响应特征,克服尺寸效应影响,提供人为预设地质条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现有的野外试验方法使用较少,原因是其时间和经济成本高、设备适用性窄。开展综合物探的野外试验能够有效提高野外试验的设备适用性和试验性价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物探方法具有不同的要求,综合物探更要统筹各方法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在不良地质体的填埋过程中应解决跨孔电阻率耦合,坑洞坍塌,不良地质体的选择,不良地质体的定位等各类问题。例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良地质体的填埋往往会遇到水位、埋深、不良地质体的挑选、不良地质体的定位等各类问题:当水位较高时,开挖预埋不良地质体时会发生坑洞坍塌事故,使坑洞越挖越大,超过跨孔电阻率CT的钻孔间距、影响后续钻孔电阻率CT设备的布设;当水位较低时,跨孔电阻率CT上部导电性极差,无法采集到有效数据,影响跨孔电阻率CT探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解决了不良地质体在地下水位较高、埋深较大、场地范围受限时难以填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设定的不良地质体埋深位置开挖坑洞,所述坑洞采用倒梯型坑洞;
在坑洞插入多个支护挡板,支护挡板的外侧面贴合坑洞侧壁,在支护挡板之间放置横向支撑件,横向支撑件与支护挡板接触,将支护挡板压在坑洞的侧壁上;
在坑洞中放入不良地质体,不良地质体放置好后,取出支护挡板和横向支撑柱,对坑洞进行回填。
可选的,支护挡板和横向支撑件放置完成后,测量坑洞深度,如果满足试验所需要的设定埋设深度,则在坑洞中放入不良地质体,否则继续开挖直至坑洞深度达到实验所需要的设定埋设深度。
可选的,坑洞深度的测量方法为:在坑洞外部选取设定的点为基准点,将直杆固定卷尺的一端与基准点对齐,另一端伸至坑洞的正上方,释放卷尺,卷尺穿过直杆另一端的圆环后垂落至卷尺的零刻线端部与坑洞的底部坑面接触,卷尺伸出部分的长度减去直杆的长度,即为坑洞的深度。
可选的,所述支护挡板设置两块,支护挡板采用倒梯形。
可选的,所述横向支撑件采用横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一端与其中一块支护挡板接触,另一端与另一块支护挡板接触,将两块支护挡板压紧在坑洞的侧壁上。
可选的,对坑洞进行回填后,对回填的土体进行压实。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综合物探的野外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埋设回填物;
根据预先设计的试验方案施作物探试验并获取试验数据;
开挖并清理不良地质体,对试验场地进行恢复。
可选的,当物探试验采用跨孔类方法试验时,在埋设回填物前在试验场地的设定位置进行钻孔,在钻孔中放入底部加装堵盖的PVC管,在PVC管与钻孔孔壁之间的位于地下水位上方的空间注入发泡剂。
可选的,当跨孔类方法采用跨孔电阻率CT测试时,在PVC管的管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多个通孔,并在PVC管的外管面包裹筛布。
可选的,不良地质体采用并排的PVC管灌装碎石和泥水,封口后模拟含水断层破碎带;
或采用并排的PVC管灌装碎石,封口后模拟不含水断层破碎带;
或采用金属桶装水,封口后模拟低阻含水体;
或采用绝缘桶,内部添加绝缘支撑,封口后模拟高阻孤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通过利用支护挡板和横向支撑件对坑洞的侧壁进行支撑,避免了坑洞深度过深导致的坑洞坍塌事故,满足了在地下水位较高时的埋深难题。
2.本发明的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通过直杆、卷尺及基准点的设置,测量方法简单、方便,使用现有工具即可,能够使得坑洞深度达到实验所需要的设定深度,保证了不良地质体的定位精度,提高综合物探野外试验的可行性和数据准确性。
3.本发明的综合物探的野外试验方法,不良地质体填埋前进行钻孔,而且坑洞不会发生坍塌而影响钻孔的布设,可同时施作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跨孔电阻率CT法、地震映像法、瞬变电磁法等多种物探方法,有利于数据的综合解译,提高场地利用率和研究适用性。
4.本发明的综合物探的野外试验方法,在PVC管和钻孔孔壁之间注入发泡剂,发泡剂具有低阻导电特性,解决了地下水位线过低带来的干扰。
5.本发明的综合物探的野外试验方法,通过PVC管、碎石、泥水、高强度金属桶、高强度绝缘筒等材料的组合设计,满足断层破碎带、低阻含水体、高阻孤石等多类不良地质体的模拟要求,材料易得、成本低、试验效果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坑洞开挖支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坑洞深度测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研究横向分辨率时不良地质体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研究纵向分辨率时不良地质体布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研究倾斜断层时不良地质体布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钻孔示意图;
其中,1、地面,2、场地,3、不良地质体,4、钻孔,401、地下水位线,402、PVC管,403、堵盖,404、跨孔电缆,405、筛布,5、发泡剂,6、坑洞,601、支护挡板,602、横向支撑柱,7、基准点,8、直杆,801、圆环,9、卷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地面1用于埋设不良地质体的设定位置开挖坑洞。
本实施例中,采用挖掘机对坑洞进行开挖,所述坑洞采用倒梯形坑洞。
步骤2:当坑洞6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利用支护挡板对坑洞的侧壁进行支护,防止坑洞产生坍塌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护挡板设置多块,优选的,所述支护挡板采用两块,分别为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所述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的结构相同,均为与坑洞形状相匹配的半圆锥型挡板,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组合后,能够形成与坑洞形状相匹配的倒梯形结构。
所述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底部具有稍尖,方便将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通过坑洞的底部坑面插入土体内部。
将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插入土体,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的外侧面与坑洞的侧壁相贴合,能够对坑洞进行支护。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护挡板也可设置为3块或更多块。
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插入土体后,为了防止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向坑洞中心倾倒,在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之间放置横向支撑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撑件采用横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放置在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之间,横向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护挡板接触,横向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护挡板接触,从而将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压在坑洞的侧壁上,起到更好的支护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取材方便,所述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采用木板或铁板,所述横向支撑杆采用木条或铁棍,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材质制成支护挡板和横向支撑杆。
当支护挡板设置3块或更多块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横向支撑杆,使得多个支撑挡板均能够压紧在坑洞的侧壁上。
为了实现综合物探野外试验的可行性和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不良地质体的方位进行精确的控制。
本实施例中,采用直杆8和卷尺9对坑洞的深度进行测量,具体方法为:
在坑洞外部选取基准点7,将卷尺固定直杆的一端端部上,直杆的另一端设有圆环,卷尺和直杆另一端的距离即为不良地质体和基准点的距离。
将直杆放置到地面上,并使卷尺位置和基准点位置重合,直杆所指方向为不良地质体所在方向,直杆另一端位置即为不良地质体水平投影位置。
卷尺沿直杆穿过直杆另一端的固定圆环自然下垂,释放卷尺,直至卷尺的零刻线端部垂落至与坑洞的底部坑面接触。
读取卷尺上的刻度线的数值,卷尺伸出部分的长度减去直杆的长度,即为坑洞的深度。
当读取的坑洞深度小于物探试验所需要的不良地质体设定埋设深度时,对坑洞继续开挖,直至坑洞深度达到试验所需要的设定埋设深度,如果读取到的坑洞的深度大于物探试验所需要的不良地质体设定埋设深度时,则对坑洞进行回填直至坑洞深度达到设定埋设深度。
由于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具有一定的稳定能力,因此当对坑洞继续开挖时,无需取出第一支护挡板、第二支护挡板和横向支撑杆,为了方便挖掘机对坑洞继续开挖,所述横向支撑杆设置在坑洞的偏心位置处。
步骤3:当坑洞开挖达到设定埋设深度后,清理坑洞内的杂物,按要求取不同深度地层样品和不良地质体进行性能测试,并在坑洞内吊装放置不良地质体。
不良地质体用来模拟断层破碎带、低阻含水体、高阻孤石等不良地质体;不良地质体可采用并排的PVC管灌装碎石和泥水,封口后模拟含水断层破碎带;不良地质体可采用并排的PVC管灌装碎石,封口后模拟不含水断层破碎带;不良地质体可采用高强度金属桶装水,封口后模拟低阻含水体,当周边地层电阻率过低时,可适量添加金属在桶内以降低电阻率;不良地质体可采用高强度绝缘桶,内部适当添加绝缘支撑,封口后模拟高阻孤石;
通过PVC管、碎石、泥水、高强度金属桶、高强度绝缘筒等材料的组合设计,满足断层破碎带、低阻含水体、高阻孤石等多类不良地质体的模拟要求,材料易得、成本低、试验效果好。
所述的高强度金属桶可以采用化工铁桶;所述的高强度绝缘桶可以采用化工塑料桶;所述的绝缘支撑可以采用粗木棍。
步骤4:不良地质体放置完成后,取出第一支护挡板、第二支护挡板及横向支撑杆,对坑洞进行回填,回填后,对回填的区域进行压实,使开挖区域密实。
对回填的区域进行压实不需要过度碾压,可采用挖掘机行走两次使其简单凝实,以防止不良地质体被挤压破坏。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避免了坑洞深度过深导致的坑洞坍塌事故,满足了在地下水位较高和场地受限时的不良地质体填埋需要,采用基准点、直杆和卷尺解决了不良地质体难以定位的困难,指导了不良地质体放置设计、不良地质体3的材料选择、开挖区域回填后的处理,提高综合物探野外试验的可行性和数据准确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综合物探的野外试验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根据所研究的物探设备和方法要求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且不限于地面1上的场地2范围、不良地质体(不良地质体)3位置、试验耗材、试验设备等。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场地2应地层分布均匀,以提高物探方法解译效果;场地2边缘应距所布测线或不良地质体位置大于5米,以削弱环境干扰;场地2应距周边建筑物、电线杆或其他电磁场密集处大于10米,以防止环境电磁对物探方法的干扰;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a中的不良地质体(不良地质体)3位置,如图4所示,当研究横向分辨率时,可水平间隔、放置两个不良地质体3;如图5所示,当研究纵向分辨率时,可上下间隔、放置两个不良地质体3;如图6所示,当研究倾斜断层时,可倾斜放置不良地质体3;
当在竖向放置多个不良地质体时,首先放置最下方的不良地质体,然后对坑洞进行回填至深度达到第二个不良地质体的设定埋设深度,然后放置第二个不良地质体。
步骤b:如果物探方法中采用了跨孔类方法如跨孔电阻率CT、跨孔地震层析成像等,则在场地2施作钻孔4,优选的,采用钻机进行钻孔的施工,钻孔施工后,对地下水位线401以上的钻孔部分进行封堵耦合,钻孔的具体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预先准备长度等于钻孔深度的中空PVC管402,依次连接,内部通透,PVC管的直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所述PVC管的直径为75mm。
步骤b2:采用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
步骤b3:在PVC管底部加装堵盖403,将加装好堵盖的PVC管放入钻孔内部,以便于跨孔电缆404伸入地层。
步骤b4:在PVC管与钻孔孔壁之间的位于地下水位线401上方的空间注入发泡剂,利用发泡剂5填充空隙,使PVC管与周边泥土地层接触良好。
当跨孔类方法采用跨孔电阻率CT法时,所述PVC管的管壁上沿PVC管轴线方向设置多个通孔,以传导电流,同时在PVC管的管壁外周包裹筛布,以阻挡泥沙流进入PVC管内部。优选的,相邻两个通孔的间隔为15cm,设置四个通孔,通孔的孔径为6mm,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通孔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所述筛布405包裹两层,优选的,所述筛布采用100目的筛布。
当地下水位较低时,跨孔电阻率CT上部导电性极差,无法采集到有效数据,影响跨孔电阻率CT探测效果,因此在PVC管与钻孔孔壁之间的位于地下水位上方的空间注入的发泡剂为导电发泡剂,具有低阻导电特性。
当跨孔类方法采用跨孔地震层析成像测试法时,所述发泡剂具有设定的强度和密度,便于地震波的传导。
步骤c: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埋设,其具体埋设方法在此不进行重复叙述。
步骤d:布设物探试验设备并依次实施各物探方法,所述物探方法包括且不限于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跨孔电阻率CT法、地震映像法、瞬变电磁法。
上述方法均采用现有试验方法即可,对其具体步骤在此不进行详细叙述。
步骤e:获取物探试验数据,整理物探测量数据,对物探结果进行综合解译;根据解译结果和研究方案要求调整钻孔4或不良地质体3参数,重复步骤b-步骤d;若钻孔4或不良地质体3位置需要更改,重复步骤f、步骤b-步骤d。
本实施例中,可同时施作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跨孔电阻率CT法、地震映像法、瞬变电磁法等多种物探方法,有利于数据的综合解译,提高场地利用率和研究适用性。
步骤f:拔出步骤b所述的PVC管,清理所述发泡剂5,开挖并清理不良地质体3,恢复场地原有状态。
本实施例的方法中,在0℃以下天气施工时,可尽量采取下午步骤b开挖、早上步骤c测量的安排,以使地层冻结、提高场地密实度和强度;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为类似综合物探野外试验的设计施作和研究提供了较为精确的方法指导,有效模拟物探方法实际使用环境,促进物探设备校正、物探现场操作、物探方法环境抗干扰能力、物探分辨率提升、综合物探方法组合特征、综合物探多数据融合成像等各方面研究,提高物探方法应用能力;并降低了试验造价,具有良好的科研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设定的不良地质体埋深位置开挖坑洞,所述坑洞采用倒梯型坑洞;
在坑洞插入多个支护挡板,支护挡板的外侧面贴合坑洞侧壁,在支护挡板之间放置横向支撑件,横向支撑件与支护挡板接触,将支护挡板压在坑洞的侧壁上;
在坑洞中放入不良地质体,不良地质体放置好后,取出支护挡板和横向支撑柱,对坑洞进行回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护挡板和横向支撑件放置完成后,测量坑洞深度,如果满足试验所需要的设定埋设深度,则在坑洞中放入不良地质体,否则继续开挖直至坑洞深度达到实验所需要的设定埋设深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坑洞深度的测量方法为:在坑洞外部选取设定的点为基准点,将直杆固定卷尺的一端与基准点对齐,另一端伸至坑洞的正上方,释放卷尺,卷尺穿过直杆另一端的圆环后垂落至卷尺的零刻线端部与坑洞的底部坑面接触,卷尺伸出部分的长度减去直杆的长度,即为坑洞的深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挡板设置两块,支护挡板采用倒梯形挡板,底部具有锥尖结构,支护挡板插入土体后,其外侧面能够与坑洞的侧壁贴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件采用横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一端与其中一块支护挡板接触,另一端与另一块支护挡板接触,将两块支护挡板压紧在坑洞的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坑洞进行回填后,对回填的土体进行压实。
7.综合物探的野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埋设不良地质体;
根据预先设计的试验方案施作物探试验并获取试验数据;
开挖并清理不良地质体,对试验场地进行恢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综合物探的野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物探试验采用跨孔类方法试验时,在埋设回填物前在试验场地的设定位置进行钻孔,在钻孔中放入底部加装堵盖的PVC管,在PVC管与钻孔孔壁之间的位于地下水位上方的空间注入发泡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综合物探的野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跨孔类方法采用跨孔电阻率CT测试时,在PVC管的管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多个通孔,并在PVC管的外管面包裹筛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物探的野外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不良地质体采用并排的PVC管灌装碎石和泥水,封口后模拟含水断层破碎带;
或采用并排的PVC管灌装碎石,封口后模拟不含水断层破碎带;
或采用金属桶装水,封口后模拟低阻含水体;
或采用绝缘桶,内部添加绝缘支撑,封口后模拟高阻孤石。
CN202111106638.XA 2021-09-22 2021-09-22 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和试验方法 Pending CN1139606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6638.XA CN113960696A (zh) 2021-09-22 2021-09-22 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和试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6638.XA CN113960696A (zh) 2021-09-22 2021-09-22 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和试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0696A true CN113960696A (zh) 2022-01-21

Family

ID=79461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6638.XA Pending CN113960696A (zh) 2021-09-22 2021-09-22 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和试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0696A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53877A1 (en) * 2004-04-27 2006-03-16 Keita Okuyam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subterranean environments
CN102928881A (zh) * 2012-11-07 2013-02-13 山东大学 一种地面跨孔电阻率ct耦合线缆
CN103744129A (zh) * 2014-01-07 2014-04-23 山东大学 一种隧道施工大型综合地球物理超前探测模型试验装置
CN105096718A (zh) * 2015-07-03 2015-11-25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水库大坝防渗帷幕的试验方法及模型
CN107724399A (zh) * 2017-06-30 2018-02-23 中建六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中等富水地区开挖受限地段深基坑开挖施工的方法
CN108535126A (zh) * 2018-05-07 2018-09-14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模拟深埋隧道爆破开挖的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CN108802824A (zh) * 2018-06-15 2018-11-13 山东大学 一种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8951718A (zh) * 2018-06-08 2018-12-07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6部队 模拟基坑开挖的物理模型试验设备及方法
CN208983996U (zh) * 2018-11-29 2019-06-14 内蒙古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新型桩基孔孔深测量装置
CN110221357A (zh) * 2019-05-20 2019-09-10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浅埋灰岩采空区综合勘察方法
CN110805076A (zh) * 2019-11-27 2020-02-18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模拟基坑被动区加固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0853118A (zh) * 2019-11-21 2020-02-28 云南冶金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浅覆盖层区矿产勘查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方法
CN111719369A (zh) * 2020-05-15 2020-09-29 龙德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风景园林路面施工结构
CN111765834A (zh) * 2020-06-24 2020-10-13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孔深或水位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3006163A (zh) * 2021-02-24 2021-06-22 重庆大学 含溶洞基坑开挖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3189667A (zh) * 2021-03-19 2021-07-30 山东大学 一种野外物探试验填埋物空间定位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53877A1 (en) * 2004-04-27 2006-03-16 Keita Okuyam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subterranean environments
CN102928881A (zh) * 2012-11-07 2013-02-13 山东大学 一种地面跨孔电阻率ct耦合线缆
CN103744129A (zh) * 2014-01-07 2014-04-23 山东大学 一种隧道施工大型综合地球物理超前探测模型试验装置
CN105096718A (zh) * 2015-07-03 2015-11-25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水库大坝防渗帷幕的试验方法及模型
CN107724399A (zh) * 2017-06-30 2018-02-23 中建六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中等富水地区开挖受限地段深基坑开挖施工的方法
CN108535126A (zh) * 2018-05-07 2018-09-14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模拟深埋隧道爆破开挖的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CN108951718A (zh) * 2018-06-08 2018-12-07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6部队 模拟基坑开挖的物理模型试验设备及方法
CN108802824A (zh) * 2018-06-15 2018-11-13 山东大学 一种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08983996U (zh) * 2018-11-29 2019-06-14 内蒙古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的新型桩基孔孔深测量装置
CN110221357A (zh) * 2019-05-20 2019-09-10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浅埋灰岩采空区综合勘察方法
CN110853118A (zh) * 2019-11-21 2020-02-28 云南冶金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浅覆盖层区矿产勘查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方法
CN110805076A (zh) * 2019-11-27 2020-02-18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模拟基坑被动区加固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1719369A (zh) * 2020-05-15 2020-09-29 龙德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风景园林路面施工结构
CN111765834A (zh) * 2020-06-24 2020-10-13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孔深或水位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3006163A (zh) * 2021-02-24 2021-06-22 重庆大学 含溶洞基坑开挖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3189667A (zh) * 2021-03-19 2021-07-30 山东大学 一种野外物探试验填埋物空间定位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1357B (zh) 一种大跨度浅埋灰岩采空区综合勘察方法
JP4066196B2 (ja) 石灰質地盤を支持層とする基礎の施工方法
CN102912780B (zh) 黄土湿陷性变形的砂土浸水测试方法
CN102561330B (zh) 人工挖孔桩与钢管混凝土柱一体化的施工方法
Ikar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focused seepage through an earthfill dam using geoelectrical methods
CN105386474B (zh) 确定基坑开挖面上方止水帷幕渗漏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方法
Chambers et al. 3D resistivity imaging of buried oil-and tar-contaminated waste deposits
KR101495836B1 (ko) 3차원 전기비저항 탐사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널의 붕락구간 탐사방법
Karlovsek et al. Investigation of voids and cavities in bored tunnels using GPR
Kiflu et al. Improving resistivity survey resolution at sites with limited spatial extent using buried electrode arrays
Roth et al. Evaluation of multi-electrode earth resistivity testing in karst
Su et al. Detection method of pile foundation on subway lines based on cross-hole resistivity computed tomography
CN103410136A (zh) 一种土壤水分计的钻孔埋设方法
Jolly et al. Resolution of electrical imaging of fluid movement in landfills
CN113960696A (zh) 综合物探的野外不良地质体填埋方法和试验方法
CN104819700A (zh) 一种填筑体沉降监测用沉降磁环的埋设方法
JP3099025B2 (ja) 土留壁の漏水探査方法
Farooq et al. Time-laps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nvestigations for imaging the grouting injection in shallow subsurface cavities
Reynolds et al. Use of geophysical surveys during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remediation of landfills
Mooney et al. Assessment of jet grout column diameter during construction us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maging
Hebbache et al. APPLICATION OF 2D SURFAC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TO DETECT THE UNDERGROUND CAVITIES A CASE SITE STUDY: TOLGA AREA (ALGERIA)
Bullock et al. Sinkhole detection in Florida using GPR and CPT
Yonli et al. Contribution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to the Anticipation of Potential Disasters: Case of Pipe Ramming Works Under Road Embankments
Amini et al. Diameter Measurement of Jet-Grouting Column Using Geo-Electrical Probe: Construction and Field Testing
Shamkhi et al.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maging (ERI) for Identifying Near-surface Bodies at Diyala University site, NE of Iraq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