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0668A - 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0668A
CN113960668A CN202111225097.2A CN202111225097A CN113960668A CN 113960668 A CN113960668 A CN 113960668A CN 202111225097 A CN202111225097 A CN 202111225097A CN 113960668 A CN113960668 A CN 113960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points
radius
fresnel zone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50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60668B (zh
Inventor
丁建荣
薛永安
庞全康
陆树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Jiangsu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Jiangsu Oil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Jiangsu Oil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2250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06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0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0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60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0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3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velocity profiles or travel tim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4Displaying seismic recordings or 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or attributes
    • G01V1/345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or attributes, e.g. in 3D c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2Velocity, density or impedance
    • G01V2210/6222Velocity; travel tim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70Other details related to processing
    • G01V2210/74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包括:(1)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2)对每个输入地震道进行成像前的数据准备计算;(3)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对于每个成像点,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将菲涅尔带半径乘以一个比例系数,作为成像区域,比例系数可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将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剖分网格大小和范围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分别计算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将各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汇集到一起作为该成像点的成像结果;(4)所有输入道和成像点均进行步骤(3)的计算,形成最终的超CRP道集。本申请大幅提高了成像点的覆盖次数以及成像剖面的信噪比。

Description

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是目前油气地震勘探中广泛应用的成像方法,它将地下成像空间按一定的网格进行剖分,将成像孔径内的地表接收的地震数据振幅根据Kirchhoff时间偏移算法,按走时和振幅加权,置于成像空间的特点网格点上,以达到对地下结构进行成像的目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网格根据检波点间距等进行预设,从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通常根据检波点间距等信息确定。
成像点网格确定后,偏移成像的覆盖次数也就得到了确定,但在低信噪比地震数据中,希望通过增加覆盖次数的方式来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而现有叠前时间偏移流程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大幅提高了成像点的覆盖次数,进而提高了成像剖面的信噪比。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包括:
(1)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
(2)对每个输入地震道进行反假频计算等成像前的数据准备计算;
(3)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对于每个成像点,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将菲涅尔带半径乘以一个比例系数,作为成像区域,比例系数可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将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剖分网格大小和范围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分别计算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将各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汇集到一起作为该成像点的成像结果;
(4)所有输入道和成像点均进行步骤(3)的计算,形成最终的超CRP道集。
其中,步骤(3)包括:
根据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原理,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将加权后的振幅放置于成像点位置,获得成像点的像;
对于每个成像点在成像计算时,首先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并在菲涅尔带半径内,根据输入的扩展面元在纵向和联络测线扩展面元参数,再进行精细的成像网格剖分,计算成像点和菲涅尔带半径内各扩展面元的成像结果,如果没有输入的扩展面元参数,则扩展面元剖分大小默认为原面元的1/4,计算的菲涅尔带半径区域,亦可通过默认比例参数控制大小,默认大小为1;
计算结束后,将每个成像点精细剖分网格内的数据放置在一起,置上该成像点的点号,并将所有精细网格的数据汇集一起后按偏移距大小重排,形成该成像点的超CRP道集或者叠加结果。
其中,步骤(4)包括:
所有的成像网格点都进行所述步骤(3)的计算,所有输入的地震道都进行所有成像点的计算,形成最终的超CRP道集。
其中,步骤(1)包括:
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成像空间的设置包括:纵向测线起点、终点和间距,联络测线方向的起点、终点和间距,菲涅尔带半径百分比控制参数,如无则默认为1,菲涅尔带半径内的扩展面元在纵向和联络测线方向的精细网格参数,若无,则默认为原网格的1/4。
其中,比例系数可通过输入参数控制,比例系数默认为1;剖分网格大小和范围通过输入参数控制,默认为原网格的四分之一。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装置,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
数据准备单元,用于对每个输入地震道进行反假频等数据准备计算;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对于每个成像点,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将菲涅尔带半径乘以一个比例系数,作为成像区域,比例系数可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将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剖分网格大小和范围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分别计算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将各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汇集到一起作为该成像点的成像结果;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所有输入道和成像点均进行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的计算,形成最终的超CRP道集。
其中,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
根据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原理,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将加权后的振幅放置于成像点位置,获得成像点的像;
对于每个成像点在成像计算时,首先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并在菲涅尔带半径内,根据输入的扩展面元在纵向和联络测线扩展面元参数,再进行精细的成像网格剖分,计算成像点和菲涅尔带半径内各扩展面元的成像结果,如果没有输入的扩展面元参数,则扩展面元剖分大小默认为原面元的1/4,计算的菲涅尔带半径区域,亦可通过默认比例参数控制大小,默认大小为1;
计算结束后,将每个成像点精细剖分网格内的数据放置在一起,置上该成像点的点号,并将所有精细网格的数据汇集一起后按偏移距大小重排,形成该成像点的超CRP道集或者叠加结果。
其中,输入单元用于:
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成像空间的设置包括:纵向测线起点、终点和间距,联络测线方向的起点、终点和间距,菲涅尔带半径百分比控制参数,若无,则默认为1,菲涅尔带半径内的扩展面元在纵向和联络测线方向的精细网格参数,若无,则默认为原面元的1/4。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包括:(1)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2)对每个输入地震道进行反假频计算等成像前的数据准备计算;(3)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对于每个成像点,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将菲涅尔带半径乘以一个比例系数,作为成像区域,比例系数可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将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剖分网格大小和范围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分别计算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将各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汇集到一起作为该成像点的成像结果;(4)所有输入道和成像点均进行步骤(3)的计算,形成最终的超CRP道集。本申请大幅度提高了成像点的覆盖次数,进而提高了成像剖面的信噪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单个成像网格在菲涅尔带半径范围内的精细成像网格;
图4a为变范围叠加前的成像效果示意图;
图4b为变范围叠加后的成像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在下述介绍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为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述介绍提供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申请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B、D,那么本申请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下面的描述提供了示例,并且不对权利要求书中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示例进行限制。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描述的元素的功能和布置做出改变。各个示例可以适当省略、替代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所描述的方法可以以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可以添加、省略或组合各种步骤。此外,可以将关于一些示例描述的特征组合到其他示例中。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原理为:叠前时间偏移计算的核心是通过走时计算,将叠前地震数据的振幅映射到各成像点中,这其中包含了对所有数据的循环计算和对地下所有的成像点的循环,而本次方案的变范围叠加,是在成像点循环计算过程中实现的。对于每个成像点,计算其菲涅尔带半径,将该半径所规划的区域再进行更为精细的网格剖分,分别计算这些精细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并将之组合或者叠加,得到该成像点的成像结果。与单个成像点计算不同,精细网格内的每个点都会获得与单个成像点计算一样的成像结果,这些精细网格的成像结果组合叠加,可大幅度提高该成像点的覆盖次数和信噪比,对成像空间内所有的网格进行该操作,可大幅提高地震成像的成像质量,特别是低信噪比数据的成像质量。本申请技术方案计算流程在叠前时间偏移内部进行。
实施例一
本申请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包括:(1)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2)对每个输入地震道进行反假频等成像前的数据准备计算;(3)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对于每个成像点,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将菲涅尔带半径乘以一个比例系数,作为成像区域,比例系数可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将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剖分网格大小和范围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分别计算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将各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汇集到一起作为该成像点的成像结果;(4)所有输入道和成像点均进行步骤(3)的计算,形成最终的超CRP道集。
本申请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使得覆盖次数得到了大幅度增加,同时,叠加后的地震数据信噪比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实施例二
如图1-图4b所示,本申请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包括:S101,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
输入地震数据,并设置成像相关参数,其中成像空间的设置为:纵向测线起点(submin),终点(submax)和间距(subinc),联络测线方向的起点(crsmin),终点(crsmax)和间距(crsinc),还包含菲涅尔带半径百分比,菲涅尔带半径内的扩展面元在纵向和联络测线方向的精细网格参数,精细网格参数包含纵向测线方向的起点(subminf),终点(submaxf)和间距(subincf),联络测线方向的起点(crsminf),终点(crsmaxf)和间距(crsincf)。
S103,对每个输入地震道进行反假频等成像前的准备计算。
计算采用输入道模式,每个输入地震道经过反假频计算。
S105,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对于每个成像点,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将菲涅尔带半径乘以一个比例系数,作为成像区域,比例系数可通过输入参数控制,默认为1。将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剖分网格大小和范围通过输入参数控制,默认为原网格的四分之一(也可以为原网格的1/2,1/3……),分别计算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将各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汇集到一起作为该成像点的成像结果。
根据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原理,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将加权后的振幅放置于成像点位置,获得成像点的像。对于每个成像点在成像计算时,首先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并在半径内,根据输入的扩展面元在纵向和联络测线扩展面元参数,再进行精细的成像网格剖分,计算成像点和菲涅尔半径内各扩展面元的成像结果。计算结束后,将每个成像点精细剖分网格内的数据放置在一起,置上该成像点的点号,并将所有精细网格的数据按偏移距大小重排,形成该成像点的超CRP道集或者叠加结果。
S107,所有输入道和成像点均进行步骤S105的计算,形成最终的超CRP道集。
所有的成像网格点都进行步骤S105所示的精细剖分计算和组合、重排,而所有输入的地震道都进行所有成像点的计算,最终,形成最终的超CRP道集。
本方案在叠前时间偏移计算的成像网格循环计算时,针对每个成像网格,在一定区域内划分更为精细的网格分别进行偏移计算,将这个范围内所有精细网格的计算结果作为该成像点的偏移结果进行输出,以增加该成像点的覆盖次数,进而提高成像质量,而参与计算的更精细网格的大小,则由菲涅尔半径决定,因为各成像点因为位置和深度不一,所以菲涅尔带半径不同,因此,我们称该方法为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变范围叠加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
上述流程可如图2所示。这其中,对于单个成像点,在菲涅尔带半径的控制以及精细网格的剖分下,其成像网格变为图3所示。图3为单个成像网格在菲涅尔带半径范围内的精细成像网格,其中,黑色圆的半径为菲涅尔带半径,其内的虚线为精细剖分后的网格,其间距可通过输入参数控制。
采用上述流程计算的叠前时间偏移相对于传统的时间偏移计算而言,其覆盖次数大幅度增加,同时,叠加后的地震数据信噪比得到大幅度提高。如图4a、4b所示,前者为传统叠前时间偏移计算的结果,后者为本方案提出的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变范围叠加成果,整体数据的信噪比得到大幅度提高,箭头所示处的成像提高更为明显。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申请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装置包括:输入单元201,用于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数据准备单元202,用于对每个输入地震道进行反假频等数据准备计算;第一计算单元203,用于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对于每个成像点,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将菲涅尔带半径乘以一个比例系数,作为成像区域,比例系数可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将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剖分网格大小和范围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分别计算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将各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汇集到一起作为该成像点的成像结果;第二计算单元204,用于所有输入道和成像点均进行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的计算,形成最终的超CRP道集。
其中,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
根据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原理,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将加权后的振幅放置于成像点位置,获得成像点的像;
对于每个成像点在成像计算时,首先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并在菲涅尔带半径内,根据输入的扩展面元在纵向和联络测线扩展面元参数,再进行精细的成像网格剖分,计算成像点和菲涅尔带半径内各扩展面元的成像结果,如果没有输入的扩展面元参数,则扩展面元剖分大小默认为原面元的1/4,计算的菲涅尔带半径区域,亦可通过默认比例参数控制大小,默认大小为1;
计算结束后,将每个成像点精细剖分网格内的数据放置在一起,置上该成像点的点号,并将所有精细网格的数据汇集一起后按偏移距大小重排,形成该成像点的超CRP道集或者叠加结果。
其中,输入单元用于:
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成像空间的设置包括:纵向测线起点、终点和间距,联络测线方向的起点、终点和间距,菲涅尔带半径百分比控制参数,若无,则默认为1,菲涅尔带半径内的扩展面元在纵向和联络测线方向的精细网格参数,若无,则默认为原面元的1/4。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变范围叠加增强反射地震信号强度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该方法在叠前时间偏移内实现基于菲涅尔带原理的变范围叠加计算,将每个成像点再细化为菲涅尔带半径范围内的精细成像点,大幅提高了成像点的覆盖次数,进而提高了成像剖面的信噪比;2、该计算可以输出超级共成像点道集,也可以直接输出叠加剖面。3、每个成像点在菲涅尔带半径内的精细剖分参数可控,计算尺度可调节;4、该计算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点循环计算内进行,整个计算结构紧凑。
本专利提出了不改变输入数据,通过偏移计算增加共成像点覆盖次数的方式提高地震成像的信噪比的方法。本专利在叠前时间偏移计算中的成像点循环计算中,在成像点为中心的菲涅尔带半径规划的区域内,划分更精细的成像网格,将该系列网格的偏移结果组合或者叠加,作为该成像点的结果输出,提高了成像点的覆盖次数和信噪比。
本申请中,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装置实施例与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相关之处请参考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实施例的介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借助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本说明书中的“单元”和“模块”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或与其他部件配合完成特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其中硬件例如可以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步骤。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光盘、DVD、CD-ROM、微型驱动器以及磁光盘、ROM、RAM、EPROM、EEPROM、DRAM、VRAM、闪速存储器设备、磁卡或光卡、纳米系统(包括分子存储器IC),或适合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的任何类型的媒介或设备。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计算机设备例如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本申请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处理器401、存储器402、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可以通过总线405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存储器402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处理器401上运行,而且处理器401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步骤。
输入装置403例如为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入装置。输出装置4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和触摸屏。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介绍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
(2)对每个输入地震道进行成像前的数据准备计算;
(3)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对于每个成像点,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将菲涅尔带半径乘以一个比例系数,作为成像区域,比例系数可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将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剖分网格大小和范围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分别计算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将各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汇集到一起作为该成像点的成像结果;
(4)所有输入道和成像点均进行步骤(3)的计算,形成最终的超CRP道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
根据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原理,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将加权后的振幅放置于成像点位置,获得成像点的像;
对于每个成像点在成像计算时,首先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并在菲涅尔带半径内,根据输入的扩展面元在纵向和联络测线扩展面元参数,再进行精细的成像网格剖分,计算成像点和菲涅尔带半径内各扩展面元的成像结果,如果没有输入的扩展面元参数,则扩展面元剖分大小默认为原面元的1/4,计算的菲涅尔带半径区域,亦可通过默认比例参数控制大小,默认大小为1;
计算结束后,将每个成像点精细剖分网格内的数据放置在一起,置上该成像点的点号,并将所有精细网格的数据汇集一起后按偏移距大小重排,形成该成像点的超CRP道集或者叠加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包括:
所有的成像网格点都进行所述步骤(3)的计算,所有输入的地震道都进行所有成像点的计算,形成最终的超CRP道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
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成像空间的设置包括:纵向测线起点、终点和间距,联络测线方向的起点、终点和间距,菲涅尔带半径百分比控制参数,如无则默认为1,菲涅尔带半径内的扩展面元在纵向和联络测线方向的精细网格参数,若无,则默认为原网格的1/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比例系数可通过输入参数控制,比例系数默认为1;剖分网格大小和范围通过输入参数控制,默认为原网格的四分之一。
6.一种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
数据准备单元,用于对每个输入地震道进行成像前的数据准备计算;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对于每个成像点,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将菲涅尔带半径乘以一个比例系数,作为成像区域,比例系数可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将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剖分网格大小和范围通过输入参数控制,分别计算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将各剖分点上的成像结果汇集到一起作为该成像点的成像结果;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所有输入道和成像点均进行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的计算,形成最终的超CRP道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
根据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原理,对所有成像点进行走时计算和振幅加权,将加权后的振幅放置于成像点位置,获得成像点的像;
对于每个成像点在成像计算时,首先计算菲涅尔带半径,并在菲涅尔带半径内,根据输入的扩展面元在纵向和联络测线扩展面元参数,再进行精细的成像网格剖分,计算成像点和菲涅尔带半径内各扩展面元的成像结果,如果没有输入的扩展面元参数,则扩展面元剖分大小默认为原面元的1/4,计算的菲涅尔带半径区域,亦可通过默认比例参数控制大小,默认大小为1;
计算结束后,将每个成像点精细剖分网格内的数据放置在一起,置上该成像点的点号,并将所有精细网格的数据汇集一起后按偏移距大小重排,形成该成像点的超CRP道集或者叠加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入单元用于:
输入地震数据,速度模型,设置成像参数,成像空间的设置包括:纵向测线起点、终点和间距,联络测线方向的起点、终点和间距,菲涅尔带半径百分比控制参数,若无,则默认为1,菲涅尔带半径内的扩展面元在纵向和联络测线方向的精细网格参数,若无,则默认为原面元的1/4。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225097.2A 2021-10-21 2021-10-21 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9606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5097.2A CN113960668B (zh) 2021-10-21 2021-10-21 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5097.2A CN113960668B (zh) 2021-10-21 2021-10-21 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0668A true CN113960668A (zh) 2022-01-21
CN113960668B CN113960668B (zh) 2024-04-16

Family

ID=79465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5097.2A Active CN113960668B (zh) 2021-10-21 2021-10-21 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0668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8913A1 (en) * 2003-04-09 2005-04-28 Norsar Method for simulating local prestack depth migrated seismic images
US20080137478A1 (en) * 2006-11-01 2008-06-12 Walter Sollner Method for multi-azimuth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for general heterogeneous, anisotropic media
CN102866421A (zh) * 2012-09-04 2013-01-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识别小断距断点的散射波叠前成像方法
CN104297789A (zh) * 2014-10-23 2015-01-2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三维倾角域稳相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系统
CN104422953A (zh) * 2013-08-19 2015-03-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地震叠前时间偏移计算效率的方法
CN107728197A (zh) * 2016-08-11 2018-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avo反演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CN109856676A (zh) * 2018-11-30 2019-06-0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实现地震共反射面叠加参数优化的方法
CN110673213A (zh) * 2019-10-10 2020-01-10 吉林大学 基于不规则模型孔径的共偏移距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CN110907995A (zh) * 2018-09-14 2020-03-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井中vsp地震数据的逆时偏移方法及装置
CN113359184A (zh) * 2021-05-28 2021-09-0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对地震波沿传播路径进行q补偿的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13960669A (zh) * 2021-10-21 2022-01-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共成像点道集组合计算的反射信息增强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8913A1 (en) * 2003-04-09 2005-04-28 Norsar Method for simulating local prestack depth migrated seismic images
US20080137478A1 (en) * 2006-11-01 2008-06-12 Walter Sollner Method for multi-azimuth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for general heterogeneous, anisotropic media
CN102866421A (zh) * 2012-09-04 2013-01-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识别小断距断点的散射波叠前成像方法
CN104422953A (zh) * 2013-08-19 2015-03-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地震叠前时间偏移计算效率的方法
CN104297789A (zh) * 2014-10-23 2015-01-2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三维倾角域稳相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系统
CN107728197A (zh) * 2016-08-11 2018-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avo反演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CN110907995A (zh) * 2018-09-14 2020-03-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井中vsp地震数据的逆时偏移方法及装置
CN109856676A (zh) * 2018-11-30 2019-06-0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实现地震共反射面叠加参数优化的方法
CN110673213A (zh) * 2019-10-10 2020-01-10 吉林大学 基于不规则模型孔径的共偏移距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CN113359184A (zh) * 2021-05-28 2021-09-0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对地震波沿传播路径进行q补偿的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13960669A (zh) * 2021-10-21 2022-01-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共成像点道集组合计算的反射信息增强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NCHENG XU 等: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based on stationary-phase stacking in the dip-angle domin",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vol. 14, no. 02, pages 272 - 282, XP020314505, DOI: 10.1088/1742-2140/aa576f *
丁建荣 等: "基于菲涅尔带多个成像点叠加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 vol. 37, no. 04, pages 1535 - 1540 *
汪佳;: "共反射面元方法及在大庆油田深层目标勘探的应用", 地球物理学进展, vol. 32, no. 01, pages 287 - 291 *
石星 等: "叠前共反射面元叠加成像原理及应用", 新疆石油地质, vol. 32, no. 05, pages 537 - 540 *
覃天 等: "共反射面元叠加在复杂地区地震成像中的应用", 新疆石油地质, vol. 27, no. 05, pages 604 - 60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0668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e et al.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s of seismic-wave propagation in the Taipei basin with realistic topography based upon the spectral-element method
CN103582825A (zh) 同步源地震数据的变频滤波
EA032008B1 (ru) Двухэтапное построение скоростных моделей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я сейсмических волн
CN109100795A (zh) 一种面元的炮检点布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28668A (zh) 一种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4018132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gration velocity modeling
Gadylshin et al. Numerical dispersion mitigation neural network for seismic modeling
CN111239801B (zh) 地震数据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60668A (zh) 基于叠前时间偏移的增强反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81600A (zh) 地震数据线性噪声衰减方法及装置
CN104267434B (zh) 一种三维多分量地震观测系统炮检距分布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3960669A (zh) 基于共成像点道集组合计算的反射信息增强方法及装置
CN105403919B (zh) 一种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8508481A (zh) 一种纵波转换波地震数据时间匹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81645A (zh) 一种可控震源分频同时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036821B2 (en) User suite for interactive optimal stacking of wide azimuth seismic data
BRPI0617562A2 (pt) dispositivo e mÉtodo para realÇar uma imagem de dados sÍsmicos post-stack com caracterÍsticas de dados sÍsmicos pre-stack
CN116310177A (zh) 三维地质地貌扫描信息下的土壤地图协同绘制方法
CN109725350A (zh) 一种确定纵波方位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16349A (zh) 一种分析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状态的方法
Vaccari et al. A user-friendly approach to NDSHA computations
CN108761533B (zh) 一种确定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etukhin et al. Characterized source model of the M7. 3 2016 Kumamoto earthquake by the 3D reciprocity GFs invers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velocity pulse at KMMH16
Lyu et al. Error propagation and control in 2D and 3D hybrid seismic wave simulations for box tomography
CN108205156A (zh) 一种三维地震组合确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