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9087A - 壳体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59087A
CN113959087A CN202010629171.6A CN202010629171A CN113959087A CN 113959087 A CN113959087 A CN 113959087A CN 202010629171 A CN202010629171 A CN 202010629171A CN 113959087 A CN113959087 A CN 113959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upport
support section
handle
inn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91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麻泽磊
蒋大永
王进
傅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ek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ek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ek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ek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91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5908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4266 priority patent/WO202200225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959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9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4Arrangements for portabil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2Mounting a compressor unit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包括底板和与底部连接的第一内框支架,在内框支架上设有第一把手部,该第一把手部的前端向前下延伸的第一支架段,以及第一把手部的后端向后下延伸的第二支架段,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在靠近底板处通过第一连接段连接,且第一支架段、第二支架段和第一连接段分别于底板连接,第一把手部、第一支架段第二支架段和第一连接段一体成型,第一把手部、第一支架段、第二支架段和第一连接段围成中空的开口。以此实现对第一把手部的受力传递到与之连接的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从而对于连接的底板产生拉力,以将承担重物的底板平稳的上提。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便携式空调器因体积小重量相对传统的整体式空调器轻,适宜户外携带,现有的市场上销售的便携式空调器壳体的样式单一与传统的移动空调类似,但是由于便携式空调器采用长条形设计,与移动空调器的立式结构不同,以此使得便携式空调器的壳体在被手提移动过程中,其壳体承受长度方向的上的重量较大,在壳体上产生较大的应力以导致壳体长期使用产生形变,既影响了壳体的整体外观也导致影响壳体的连接固定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便携式空调器的壳体由于承受应力导致其变形和连接固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壳体组件,包括底板,第一内框支架,该内框支架在上部有第一把手部,该第一把手部的前端向前下延伸的第一支架段,以及第一把手部的后端向后下延伸的第二支架段,所述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在靠近所述底板处通过第一连接段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把手部、第一支架段第二支架段和第一连接段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把手部和第一连接段之间形成受力形变结构。
可选地,所述的受力形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的开口,以及与该开口通过弹性形变卡接配合的侧板;该侧板设置并覆盖所述开口,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或第二支架段朝向所述侧板的面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段朝向所述侧板的面设置有卡接结构和/或紧固连接结构,所述侧板有与以上卡接结构和紧固连接结构对应的配合结构。
可选地,所述的受力形变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的进风格栅;该格栅形成有长度为至少侧面长度1/3至2/3的长形,所述进风格栅包括间隔设置的竖向栅,该竖向栅分别于所述壳体上下结构一体连接,且与所述竖向栅连接的面形成有外宽内窄的开口形式。
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前面板,该前面板有连接所述底板的连接边,所述前面板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架段前侧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连接结构对应设置有配合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外还设置有支架装饰条,该支架装饰条覆盖所述连接结构,并与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或前面板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段有形成尾部开口的围框,该围框包括竖向设置的立筋,以及水平沿所述底板后边延伸的水平筋;所述第二支架段向后延伸与所述立筋一体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段向下延伸,与所述水平筋一体连接;所述水平筋与所述底板后部有连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框支架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段,其与所述第一把手部之间形成把手通道,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段形成有与所述侧板连接的卡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连接并一体成型。
可选地,包括第二内框支架,该第二内框支架与所述第一内框支架对称设置,形成对应第二把手部、所述第一支架段、所述第二支架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及所述第二连接段,并对应连接至所述底板、所述前面板以及第二侧板,其中所述第一把手部侧面形成有插接结构,其与所述第二把手部侧面对应形成的插接结构连接以形成把手部;还设置有通道底盖,与所述第一把手部和第二把手部共同形成把手通道,其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内框支架的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二内框支架的第二连接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所述第二支架段包括朝外的露出面,该露出面位于所述装饰条和所述侧板之间,该露出面与所述把手部连接且沿所述把手部的后部方向延伸,并向所述底板方向延伸;还包括把手装饰条,所述把手装饰条用于覆盖所述把手部的插接结构,并与所述把手部卡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便携式空调器,包括冷媒系统和上述的壳体组件,底板上设置有压缩机,以及与压机排气口连接的冷凝器,与压缩机吸气口连接的蒸发器。
可选地,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内框支架的围框和所述第二内框支架的围框分别形成冷凝入风口和冷凝排风口;所述便携式空调器包括便携状态和放置状态,当从所述放置状态至便携状态时,所述把手部、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所述第二支架段发生弹性形变,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或第二支架段连接的至少一卡接结构发生滑动或形变;当从所述放置状态至便携状态时,所述把手部,所述第一支架段,所述第二支架段发生弹性形变,所述通道底盖分别向外支撑所述第一内框支架的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一内框支架的第二连接段;或者当从所述放置状态至便携状态时,所述把手部、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所述第二支架段发生弹性形变,所述进风格栅的竖向栅发生被拉长的形变,与所述竖向栅连接的面的开口变宽。
采用本发明的壳体组件,包括底板和与底部连接的第一内框支架,在内框支架上设有第一把手部,该第一把手部的前端向前下延伸的第一支架段,以及第一把手部的后端向后下延伸的第二支架段,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在靠近底板处通过第一连接段连接,且第一支架段、第二支架段和第一连接段分别于底板连接,第一把手部、第一支架段第二支架段和第一连接段一体成型,且第一把手部、第一支架段、第二支架段和第一连接段围成中空的开口。以此实现对第一把手部的受力传递到与之连接的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从而对于连接的底板产生拉力,以将承担重物的底板平稳的上提,而且通过连接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下端的第一连接段,将第一把手部的拉力进一步形成三段式的传递于底板,对底板产生平稳的上升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部分分解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的放大图;
图7为针对图5的便携式空调器的第一内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B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另一视图方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蒸发换热器、接水盘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另一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另一视图方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A-A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6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8为图16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空调器的仰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C-C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把手部101,出风口102,进风口103,冷凝排风口104,冷凝入风口105,冷凝换热器106,压缩机107,进风风机108,蒸发换热器109,排风风机117,第一内框支架120,第一支架段121,第二支架段122,第一把手部123,第二连接段124,露出面125,第一连接段126,立筋127,水平筋128,第二内框支架130,第二把手部131,进风格栅132,上凹段132a,竖向栅132b,下凹段132c,前面板141,底板142,第一装饰条143,第二装饰条144,把手装饰条145,冷凝过滤网146,风管连接环147,第一侧板148,固定环149,第二侧板151,通道底盖152,电控盒161,接水盘162,第一接水段1621,第二接水段1622,毛细管163,冷媒管连接段164,固定块165,挡水筋166,排水孔167,集水腔168,显示板169,按键板170,固定耳171,第一发光体172,第二发光体173,导电弹簧174,前卡接部175,后卡接部176,发光腔室177,壳体199,电池盒60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构或功能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根据实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公开一种壳体组件,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底板142,第一内框支架120,该第一内框支架120在上部有第一把手部123,该第一把手部123的前端向前下延伸的第一支架段121,以及第一把手部123的后端向后下延伸的第二支架段122,第一支架段121和第二支架段122在靠近底板142处通过第一连接段126连接,且第一连接段126于底板142连接,第一把手部123、第一支架段121第二支架段122和第一连接段126一体成型,且第一把手部123和第一连接段126之间形成受力形变结构。由于壳体组件内部安装有重物,以此在第一把手部123受力提起时,其第一把手部123的受力会向前向后传递至与之连接的第一支架段121和第二支架段122,并将受力传递至把手部123和第一连接段126之间的受力形变结构,以此使得受力形变结构的变形消除在第一支架段121和第二支架段122上产生的应力,防止第一支架段121和第二支架段122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承受应力导致的形变,以此影响到对底板产生稳定的拉力。
以此保证了这两个支架段产生对连接于底板142的前后端的稳定的拉力,以将承担重物的底板142平稳的上提,而且通过连接第一支架段121和第二支架段122下端的第一连接段126,将第一把手部123的拉力进一步形成三段式的传递于底板142,对底板142产生平稳的上升拉力,从而保证了整个课堂组件对其内部重物支撑的稳定性。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的受力形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部123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26之间的开口,以及与该开口通过弹性形变卡接配合的侧板,即图2中的第一侧板148;该第一侧板148设置并覆盖开口,第一支架段121和/或第二支架段122朝向第一侧板148的面设置有卡接结构;第一连接段126朝向第一侧板148的面设置有卡接结构和/或紧固连接结构,第一侧板148有与以上卡接结构和紧固连接结构对应的配合结构。其中第一侧板148为用于外观的装饰板,在底板142上的重物重量较大时,第一把手部123受力时,其与之连接的第一支架段121和第二支架段122会因拉力产生形变,而通过覆盖其形成开口的第一侧板148与第一支架段121和第二支架段122的卡接结构,其形变会在这些卡接结构处的间隙处得到消除,不会对第一侧板148形成形变,从而保证了壳体组件所在整机的外观一致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还包括前面板141,该前面板141有连接底板142的连接边,前面板141还设置有与第一支架段121前侧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一支架段121前侧连接结构对应设置有配合结构;连接结构外还设置有支架装饰条即图2中的第一装饰条143,该装饰条覆盖连接结构,并与第一支架段121和/或前面板141卡接。其中前面板141与第一支架段121可通过卡接结构实现连接,前面板141在该实施例中为弧形,与第一支架段121的连接边为弧形边,以此实现前面板141的外观的美感,而且弧形边可以增大与第一支架段121的连接结构的长度,从而加强与其连接的可靠性。而第一装饰条143通过可通过卡接覆盖于连接结构的连接面上,实现将连接结构的卡接结构隐藏于第一装饰条143下,从而增强整机的外观美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段122有形成尾部开口的围框,该围框包括竖向设置的立筋127,以及水平沿底板142后边延伸的水平筋128;第二支架段122向后延伸与立筋127一体连接;第二支架段122向下延伸,与水平筋128一体连接;水平筋128与底板142后部有连接结构。通过水平筋128和立筋127,与第二支架段122的向后下段中的弯曲段共同围合成中部开口的围框,其开口供所在的整机实现其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框支架120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段124,其与第一把手部123之间形成中空的把手通道,开口位于第二连接段124与第一连接段126之间,第二连接段124形成有与第一侧板148连接的卡接结构,第二连接段124与第一支架段121和第二支架段122连接并一体成型。其中第二连接段124的两端连接第一支架段121和二支架段122,从而通过第一连接段126、第二连接段124、第一支架段121和第二支架段122围合成大致的四边形,以此在把手部件受力形成力传递时,通过此四边形实现承重的加强,可以使得与之连接的底板142上承载更重的重物件。而第一侧板148的四周边通过卡接结构与上述形成的四边形连接,从而在这四边形因为把手部的受力产生形变时,更多的将形变通过卡接结构的结合缝隙处消除,从而使得第一侧板148不会发生形变,以此使得增加的外观上看起来没有形变,保持在把手部受力时不影响外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二内框支架130,该第二内框支架130与第一内框支架120对称设置,形成对应的第二把手部、第一支架段、第二支架段、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并对应连接至底板142、前面板141以及侧板即图中的第二侧板151,对应的,第二内框支架130还设置有与第一装饰条143对应位置的第二装饰条144,起到与第一装饰条143相同的作用,其中第一把手部123侧面形成有插接结构,其与第二把手部131侧面对应形成的插接结构连接以形成把手部101,还设置有通道底盖152,与把手部101共同形成把手通道,其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至第一内框支架120的第二连接段124和第二内框支架130的第二连接段。以此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形成内部中空的立体框架架构,使得在中空部可以设置重物部件。而把手部101通过插接结构形成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方便握持,在握持把手部101上提时,其受力均匀传递到分布两侧的第二内框支架130和第一内框支架120中,并通过这两个内框支架与底板142的连接,实现可靠对底板142产生拉力以将整机稳定地上提。
进一步地,还包括把手装饰条145,把手装饰条145用于覆盖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的把手部的插接结构,并与把手部101卡接。从而将插接结构隐藏于把手装饰条145之下,增强壳体组件所在的整机的外观一致性美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段121和的第二支架段122包括朝外的露出面125,该露出面125位于第一装饰条143和第一侧板148之间,该露出面125与把手部连接且沿把手的后部方向延伸,并向底板142方向延伸。其中露出面125形成外表光滑的装饰面,与装饰条和第一侧板148共同形成壳体组件所围成的壳体整体的外表面,使得壳体外观形成整体,其露出面125的外表可采用与装饰条和第一侧板148不同的颜色,增强不同颜色相间形成的外观的美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受力形变结构为设置在第一把手部123与第一连接段126之间的进风格栅132;该格栅形成有长度为至少侧面长度1/3至3/4的长形,进风格栅132包括间隔设置的竖向栅132b,该竖向栅132b分别于壳体上下结构一体连接,且与竖向栅132b连接的面形成有外宽内窄的开口形式。其中进风格栅132与第一把手部123和第一连接段126一体连接,如图5所示,进风格栅132设置于第一把手部101123和第一连接段126的中间区域,其进风格栅132上下方向通过整体的板面与第一把手部123和第一连接段126一体连接,以此实现整个壳体组件的强度可靠性,具体地,进风格栅132包括间隔排列的格栅段,每一个格栅段包括朝向壳体组件内凹的上下两段即上凹段132a和下凹段132c和连接这两段的竖向栅132b,这三段一体连接形成格栅段,格栅段间隔排列优选为间隔均匀在前后方向排列以形成进风格栅132。上述的进风格栅132设置于第一内框支架120,第二内框支架130可以同样设置相同的进风格栅132,以此形成对称分布于壳体组件的左右两侧。当把手部101受力上提时,其壳体组件内部的重物使得把手部101的受力产生应力,此应力在内框支架传递,使得进风格栅132的格栅段产生微小的形变从而消除此应力,具体为上凹段132a和下凹段132c相对竖向栅132b产生形变被拉长,以此消除了应力,避免了内框支架长期受力变形,从而影响到整个壳体组件承载重物的稳定性。优选地,格栅形成有长度为侧面长度的1/3至2/3,这样既在保持壳体组件整体的美观的前提又保证其能承受应力。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便携式空调器(以下简称空调器),包括冷媒系统以及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组件,如图1至图9所示,其中壳体组件形成该空调器的壳体199,其内部为中空腔体,其内部腔体设置冷媒系统以形成空调器的主体100,具体地,底板142上设置有压缩机107,以及与压缩机107排气口连接的冷凝换热器106,与压缩机107吸气口连接的蒸发换热器109,还进一步包括进风风机108、节流装置和排风风机117,其中压缩机107、冷凝换热器106、蒸发换热器109和节流装置通过冷媒管密封连接,以此形成冷媒系统。在前面板的141的前侧设置斜向上的出风口102以及与出风口102靠近的进风口103,在壳体199的后侧设置有冷凝入风口105和冷凝排风口104,具体由第一内框支架120的围框和所述第二内框支架130的围框分别形成冷凝入风口105和冷凝排风口104。
空调器还进一步包括设置于壳体199下方的电池壳体,该电池壳体通过连接结构与壳体199连接,电池壳体内部设置有设置有电池模组以形成电池盒600,以对壳体199中的控制系统的工作进行供电,在壳体199中还设置有电控盒161,以控制进风风机108、压缩机107和排风风机117的工作。
其中出风口102和进风口103具体设置于前面板141上,第一内框支架120的围框和第二内框支架130的围框分别形成冷凝入风口105和冷凝排风口104,其冷凝入风口105和冷凝排风口104与冷凝换热器106和排风风机117共同形成冷凝风道,对其冷凝风道内的气流对冷凝换热器106进行换热,带走其冷凝换热器106上的热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固定环149,固定环149套设于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的围框的外壁面,以此将两个围框实现对称的一起固定,且还设置有分别与两个围框对应连接的两个风管连接环147,其风管连接环147的大小与围框大小适配,二者之间形成卡接结构,共同固定于固定环149之内,这两个风管连接环147分别位于冷凝入风口105和冷凝排风口104的四周,以分别连接冷凝入风软管(图中未示出)和冷凝排风软管(图中未示出),实现对冷凝器进行热交换时远距离进风和远距离排风。在冷凝入风口105和冷凝排风口104还可分别设置冷凝过滤网146,冷凝过滤网146设置于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的壁面与固定环149之间,以实现对入风和排风的杂质过滤,同时也防止异物伸入以损坏壳体199内部的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空调器包括便携状态和放置状态,其受力变形结构针对第一内框支架120而言,其为设置在第一把手部123和与第一连接段126之间的开口,并在该开口通过弹性形变卡接配合第一侧板148时,当从放置状态至便携状态时,把手部101,第一支架段121,第二支架段122发生弹性形变,第一侧板148与第一支架段121和/或第二支架段122连接的至少一卡接结构发生滑动或形变;当从放置状态至便携状态时,把手部101,第一支架段121,第二支架段122发生弹性形变,通道底盖152分别向外支撑第一内框支架120的第二连接段124和第一内框支架120的第二连接段12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空调器包括便携状态和放置状态,当从放置状态转换至便携状态时,把手部101、第一支架段121和第二支架段122发生弹性形变,第一侧板148与第一支架段121和/或第二支架段122连接的至少一卡接结构发生滑动或形变。在人手提起空调器时把手部101受力,其底板142上设置的冷媒系统的部件的重量使得把手部101和与之连接的第一支架段121和第二支架段122都产生形变,而与第一支架段121和第二支架段122的第一侧板148由于连接处的卡接结构存在小的缝隙,以此使得形变产生卡接结构在缝隙处的滑动,从而消除了在第一支架段121和第二支架段122上产生的应力,从而不会将形变传递到做为外观件的第一侧板148上,而且从而保证了空调器整机外观的一致性。
第二内框支架130的受力变形结构与第一内框支架120相同,其消除应力的原理与第一内框支架相同。
其中把手部101的位置处于空调器的重心所在的位置,方便便携时的稳定性。而且把手部101的长度优选为大于人手一倍的宽度,如其长度为人手宽度的两倍,从而方便通过一只手握持把手在便携状态时提起空调器整机,或者同时两只手同时握持把手提起整机。
当从放置状态至便携状态时,把手部101,第一支架段121,第二支架段122发生弹性形变,通道底盖152分别向外支撑第一内框支架120的第二连接段124和第一内框支架120的第二连接段124。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内框支架而言,其受力变形结构为设置在第一把手部和第一连接段之间的进风格栅,此时在空调器从放置状态至便携状态时,所述把手部、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所述第二支架段发生弹性形变,所述进风格栅的竖向栅发生被拉长的形变,与所述竖向栅连接的面的开口变宽。具体而言,是格栅段的上凹段和下凹段相对竖向栅产生形变被拉长,以此消除了受力带来的应力,避免了内框支架长期受力变形,从而影响到整个壳体组件承载重物的稳定性,进而使得整个空调器的外观不会产生形变导致影响其美感,也增强了空调器的整个外壳机身的牢固性。
第二内框支架130的受力变形结构与第一内框支架120相同,其消除应力的原理与第一内框支架相同。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携式空调器(以下简称空调器),如图8至图20所示,包括底板142和与底板142固定连接的外壳,以形成内部的安装腔室,以安装空调器的部件,其中在安装腔室内,在底板142前侧设置有蒸发换热器109,在底板142后侧设置有冷凝换热器106,还包括接水盘162,该接水盘162有设置在蒸发换热器109下的第一接水段1621,该接水盘162从前向后倾斜设置,该接水盘162位于底板142以上,且和底板142之间存在间隔。其中接水盘162的四周为竖直的壁面,以此形成容水的腔体,以此通过设置接水盘162,并将接水盘162的第一接水段1621安装在蒸发换热器109下方,从而收集空调器制冷时蒸发换热器109产生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直接流到底板142上,而且将接水盘162和底板142上存在一定间距,如图20所示,如设置间距为0.5cm至5cm,以此使得接水盘162和底板142之间存在空气间隔,从而使得接水盘162上的冷凝水的低温不会传递到底板142上,因而不会使得底板142温度降低产生凝露现象,即使在接水盘162的外表面产生凝露,其凝露产生的小水珠的水量相对冷凝水要少很多,即使滴落到底板142上,其非常少量的水会被温度相对高的底板142蒸发掉,不会对底板142的温度产生实质性的降温。而且接水盘162设置为从蒸发换热器109的前侧向冷凝换热器106的后侧倾斜,从而使得蒸发换热器109滴落的冷凝水能被接水盘162快速的流走,而不会在第一接水段1621的位置集聚导致外溢现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162还包含第二接水段1622,该接水段为窄片状,其设置在冷媒管路下,该冷媒管路为连接压缩机107吸气管至蒸发换热器109的管路具体为图3中所示的冷媒管连接段164。根据空调器的工作原理,从压缩机107的排气口出来冷媒管中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过冷凝换热器106向外排放热量以对冷媒管路中的冷媒进行冷却后,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并经节流降压部件如毛细管163节流降压后成为温度稍低的中温高压液态冷媒,再进入蒸发换热器109,经蒸发换热器109对周围环境吸热以降温,其冷媒温度升高,而贯穿蒸发换热器109中的冷媒管中的温度非常低,使得安装于冷媒管的蒸发换热器109的翅片的温度也同样非常低,因而产生冷凝水,滴落至蒸发换热器109下方的接水盘162的第一接水段1621,从蒸发换热器109出来后变成低温的气态冷媒,最后进入压缩机107的吸气口再由压缩机107对气态冷媒进行压缩成高温高压冷媒,如此循环。因此连接蒸发换热器109的入口和出口的冷媒管也会对外进行吸热使得冷媒管的温度很低,一般低于2°以下,因此这段冷媒管也会容易产生冷凝水,特别是连接压缩机107的吸气口的冷媒管即冷媒管连接段164,而连接蒸发换热器109和冷凝换热器106之间的冷媒管由于主要为毛细管163,其管径相对其他位置的冷媒管要小很多,因此产生的冷凝水少很多,不易滴落。因而首选需要将连接压缩机107的吸气口的冷媒管即冷媒管连接段164设置于接水盘162上方,即设置于第二接水段1622的上方,以此承接滴落的冷凝水。进一步可将连接蒸发换热器109和冷凝换热器106之间的冷媒管段即毛细管163也同时设置于第二接水段1622的上方,以此降低其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到接水盘162上的现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162上设置有定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保持接水盘162与底板142的间隔从前侧向后侧逐渐减低。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底板142上设置了若干个固定块165,接水盘162安装在这些固定块165之上,具体在第一接水段1621下有一个与之形状适配的长条形固定块165,在第二接水段1622下有两个面积较小的方形固定块165,并可在这些固定块165上的其中一个或者全部设置用于固定接水盘162的结构,如固定柱,以此方便通过固件件如螺钉将接水盘162固定于固定块165上。并通过合理的调整这些固定块165的高度,使得接水盘162从蒸发换热器109侧的前方往冷凝换热器106侧的后方所在的高度逐渐降低,也即使得接水盘162和底板142之间的间隔从上述方向逐渐降低,以此在接水盘162的表面形成一个从前至后的倾斜向下的坡度,从而使得蒸发换热器109滴落的冷凝水沿此坡度顺利的排走而不会在第一接水段1621聚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162与蒸发换热器109的换热器翅片保持间距,换热器翅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冷凝水从蒸发换热器109滴落至接水盘162,沿接水盘162与翅片的缝隙,流出第一接水段1621,实现将冷凝水的顺利排走。这里蒸发换热器109的翅片沿前后方向平行排列,而进风风机108设置于蒸发换热器109的前后方向的一侧,具体如图20所示,进风风机108设置于蒸发换热器109的后侧,从而使得进风风机108工作时,从外界的空气沿前后方向从蒸发进风口103进入,并经翅片进行换热,对空气进行冷却后再从蒸发出风口102排出,以实现对周围空气的制冷,同时蒸发换热器109的翅片和冷媒管上产生的冷凝水沿着翅片的表面下流并滴落至第一接水段1621,并沿着前后倾斜方向的第二接水段1622排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二接水段1622有形成尾部开口的围框,该围框包括竖向设置的立筋,以及水平沿底板142两侧延伸的水平筋。其中第一接水段1621形成四周竖直壁面的容水腔体,该接水段成左右方向的长条形设置,以与蒸发换热器109的底面适配,而与之连接的第二接水段1622呈前后方向的长条形设置,其两侧设置有由立筋形成的竖直壁面,其底部为沿底板142前后方向的两侧延伸的水平筋,且立筋向下延伸与水平筋一体连接,以形成围框,第二接水段1622的走向与第一接水段1621大致呈直角,在立筋的位于后部的一端设置有与底板142的后部的连接结构,具体为设置于靠近水平筋且位于两侧立筋的固定耳171,其固定耳171中间设置螺钉孔,在底板142上对应位置设置有固定柱,以通过螺钉将固定耳171固定于固定柱上从而将第二接水段1622固定于底板142上。在底板142位于冷凝换热器106的下方还设置有由四周的竖直壁面围合而成的集水腔168,该集水腔168的一侧与第二接水段1622连接,以收集从第二接水段1622流出的冷凝水,集水腔168设置于冷凝换热器106下方,其目的在于利用空调器工作时冷凝换热器106温度相对环境温度较高,而对集水腔168中的水起到一定的蒸发作用,以降低其水位,且在集水腔168位于底板142的后端还设置有排水孔167,其排水孔167在正常工作时通过橡胶塞堵住,在用户需要排水时将橡胶塞拔出,以实现将集水腔168中的水排放掉,或者进一步可设置排水管(图中未示出)与排水孔167连接,以将集水腔168中的水排放至较远的位置,如可将排水管的另一端放置在体积较大的盛水桶中,以持续的承接集水腔168中的冷凝水。
进一步地,可在集水腔168内设置打水轮(图中未示出),以将集水腔168中的水不断的打水至冷凝换热器106的翅片表面,以通过较高温度的翅片将水分快速蒸发,从而加速集水腔168中的水的蒸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20所示,底板142上还设置有压缩机107,并通过减震装置连接压缩机107,在底板142上还形成增强结构强度的凸筋和/或槽,以增加底板142的强度,从而承受较重的器件如压缩机107、冷凝换热器106、蒸发换热器109和风机组件,并在搬运过程中保持底板142的强度。由于底板142的较大的面积没有冷凝水的集聚,因而不会因为冷凝水的低温产生凝露,因此底板142的上下表面无需设置保温层如保温海绵,其上下面为光滑的塑料表面,从而减少了底板142的需要贴保温海绵的安装工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空调器还包括与底板142连接的壳体199,壳体199上设置有把手部101,在把手部101上设置有按键板170和显示板169,在底板142上位于集水腔168的另一侧设置有挡水筋166以形成隔水区域,在壳体199内位于隔水区域所在位置安装有电控盒161,按键板170、显示板169和电控盒161之间的电连接线(图中未示出)的走线位于隔水区域所在位置。如图8至图20所示,把手部101设置于壳体199的上方,以便于握持把手部101将空调器提携。在把手部101所在壳体199的前后部,具体如图图11、图14、图16至图18所示,设置有按键板170和显示板169,其中按键板170设置于把手部101的前方,显示板169设置于把手部101的后方,按键板170用来设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风速等功能,在按键板170上还可以设置指示灯,以进行各个运行模式的指示,显示板169可拥有显示当前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或者显示与空调器下方连接的电池盒600中电池的电量多少。其中在与集水腔168相邻的底板142上的区域为安装排风风机117的位置,为了防止集水腔168中的水较高时溢出进入与之相邻的区域,导致对底板142的其他区域积水,在安装排风风机117的区域还设置了挡水筋166,以将溢出的冷凝水限制在此区域内,防止扩散到底板142的其他区域。因为电控盒161安装于与接水盘162的第二接水段1622靠近的区域,如图12和图13所示,压缩机107安装于底板142的靠近中心位置,电控盒161与第二接水段1622分别设置于压缩机107的两侧,为了防止电控盒161下方的底板142上积水使得积水较高时进入电控盒161内部引起电控盒161内部的电路板短路从而引起空调器故障,在电控盒161下方的底板142区域应该尽量保持干燥,因而在安装排风风机117的区域进一步设置挡水筋166,以此避免集水腔168溢出的水扩散到电控盒161下方区域,从而保证了电控盒161内部电控板工作的安全性。而且与电路板电连接从电控盒161引出的连接电线的走线分布于相对集水腔168和接水盘162的另一侧,其连接电线与上述的按键板170和显示板169电连接,即图3中底板142上远离集水腔168和接水盘162的一侧,以此远离底板142上的容水区域如接水盘162和集水腔168,降低连接电线上于冷凝水接触的可能性,避免冷凝水沿着连接电线进入电控盒161和按键板170以及显示板169带来工作故障问题,从而提升整个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99为长条形设置,从前到后设置有蒸发换热器109,压缩机107,冷凝换热器106。通过将空调器的壳体199设置为长条形,相对市面上常见的竖直外形的移动空调器,其空调器高度大大降低且底部面积增加,有利于放置得平稳降低翻倒的风险,以此方便携带。且包括蒸发换热器109在内的制冷循环部件与包括冷凝换热器106在内的制热循环部件分别设置在压缩机107的两侧,使得整个空调器的重心分布均匀,更加适宜方便携带。
壳体199包括设置于其前方的前面板141,前面板141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蒸发进风口103和蒸发出风口102,壳体199和壳体199内部形成有连接蒸发进风口103至蒸发出风口102的风道,在风道上顺序设置有过滤网、蒸发换热器109和进风风机108;
还包括排风风道,在壳体199的后端设置有冷凝入风口105,和并排设置的冷凝排风口104,在排风风道上设置有排风机(图中未示出),从冷凝入风口105吸风,经过冷凝换热器106加热后,被吸入排风机,加压从冷凝排风口104排出。在空调器的壳体199的上表面通过设置把手部101,以此通过握持把手部101可轻松的将整个空调器稳定的提起来进行搬运。
在空调器的下方还可设置于底板142连接的电池盒600,其内部安装有电池模组,以对空调器的工作进行供电,从而方便空调器工作于野外等不方便提供电源的外部环境中。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光组件,如图1至图20所示,包括设置有第一发光体172的第一PCB电路板,还包括具有外观面的壳体199,第一发光体172朝向该壳体199设置,第一PCB电路板设置于该壳体199内的第一区域;包括运行处于降温状态的风道壳体199和/或处于降温状态的蒸发换热器109,在该风道壳体199和/或蒸发换热器109外侧形成降温区域;第一区域和降温区域连通。有外观面的壳体199使得该局部的壳体的外侧有光滑的外观面,为了更好的显示第一发光体172的透光效果,对应第一发光体172处的外观面会局部减薄,或者采用局部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形式,从而利于用户的观看。该发光组件设置于空调器内,空调器包括外部的壳体199和与壳体199的下部连接的底板142,以此形成内部的安装腔室,以安装空调器的制冷/制热运行的部件如蒸发换热器109、进风风机108、压缩机107、节流部件、冷凝换热器106、排风风机117等部件从而使得空调器能进行制冷/制热运行。因为蒸发器工作时其温度低,因此蒸发换热器109和于蒸发换热器109连通的风道壳体的四周形成降温区域,此区域的温度比壳体199内其他区域的要低,而第一发光体172工作时会发热使得第一PCB电路板温度较高导致其周围温度也升高,而将其所在的第一区域与降温区域连通,以此使得降温区域的冷空气会由于对流使第一区域的空气向下流动,其他位置的空气进行补充,从而使得第一区域的温度降低,以此实现第一PCB电路板可靠性提高,也随之保证发光体的温度不会过热,以此提升整个电路板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99在发光体朝向的区域有图案,在发光体工作时,从外侧可以看到被点亮的图案;壳体199内侧有触控感应器,该触控感应器位于壳体199的内侧面,用于感触在图案位置的触控信号;触控感应器为导电海绵或导电弹簧174,该导电海绵或导电弹簧174连接至电容检测电路,且通过该电容检测电路连接至触控芯片。其中如14、图16至图18所示,第一PCB电路板为图中的按键板170,按键板170设置的发光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设置与导电弹簧174内部,以作为触控按键响应是对应的功能指示,一部分设置于按键板170另一侧,作为单独的其他功能指示如风速指示,其在按键板170设置上方设置有用于装饰条的薄片状的塑料件,其装饰条对应抵接导电弹簧174的位置的表面设置图案,且该位置为可透光区域,当对应的图案位置被按下,导电弹簧174将人手的感应信号传输至按键板170上的触摸感应检测电路,以此被检测到,如该位置为制冷功能按键,其对应标识制冷模式图案如雪花状的图案,当该位置被人手接触,则设置于导电弹簧174内的发光体如LED灯被点亮,从而使得对应的图案点亮,以此空调器接收到制冷模式的按键指令运行制冷模式,用户通过图案的点亮清楚知道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而当按下其他按键如风速按键,则进入风速设置状态,在风速指示的发光体的上方也有对应的图案被点亮,从而使得用户清楚知道当前的设定风速。以上结构使得壳体199内部面与第一PCB电路板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可以从其他位置补充空气进入,而降低第一区域的实际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位于降温区域上侧,降温区域内形成下降的空气流,第一区域的空气加入下降的空气流。如图16所示,第一PCB电路板所在的第一区域位于壳体199的上部,而蒸发器、进风风机108所在的降温区域位于壳体199的一侧并与第一区域靠近,以此使得降温区域被冷却下降,而周围的空气包括第一区域的较热空气进行补充,从而形成对流气体,使得第一区域的较热空气被源源不断的带走,而其他位置的空气进行补充,以此起到更好的对第一区域的降温作用,从而保证第一PCB电路板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2至图7以及图16至图18所示,壳体199包括内框支架,该内框支架形成有固定部,其连接并固定第一PCB电路板,使得该第一PCB电路板贴近外观面壳体199内壁面。其中具体如图8所示,内框支架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设置有连接结构,以通过固定件实现二者的连接,在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的上部分别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把手部123和第二把手部131,第一把手部123和第二把手部131形成有插接结构,以此通过插接结构实现二者的连接形成把手部101,还设置有通道底盖,与把手部101共同形成过手通道,其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至第一内框支架120的第二连接段和第二内框支架130的第二连接段。以此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壳体199形成内部中空的立体框架架构,使得在中空部可以设置重物部件。而把手部101通过插接结构形成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方便握持,在握持把手部101上提时,其受力均匀传递到分布两侧的第二内框支架130和第一内框支架120中,并通过这两个内框支架与底板142的连接,实现可靠对底板142产生拉力以将空调整机稳定地上提。在把手部101的上部还设置有把手装饰条145即上述实施例提到的装饰条,把手装饰条145用于覆盖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的把手部的插接结构,并与把手部101卡接。从而将插接结构隐藏于把手装饰条145之下,增强壳体组件所在的空调整机的外观一致性美感。
而第一PCB电路板通过设置于把手部101内的固定部固定于把手部101内部,如图6所示,具体的固定部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把手部123和第二把手部131内的前卡接部175和后卡接部176,这些卡接部由上下设置的卡筋组成,以此将第一PCB电路板卡接在上下的卡筋之间的形成的空间内,安装于第一PCB电路板上的导电弹簧174与把手装饰条145的底面抵接,在把手装饰条145的表面对应导电弹簧174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空调器功能的图案,以此实现检测此区域内用户的触摸感应信号。而在导电弹簧174内的电路板上还安装有发光体如贴片封装的LED灯,以在第一PCB电路板的触控芯片检测到此区域按键被触发时控制LED灯执行点亮或者关闭,以实现开启或关闭该区域对应的空调器功能。进一步地,在后卡接部176还形成有由卡筋围合而成的多个发光腔室177,每个发光腔室177内所在的第一PCB电路板区域安装有发光体,且卡筋与把手装饰条145抵接的部分形成导光柱,以此将发光腔室177内的发光体的光传导至把手装饰条145抵接的此部分底面,并通过把手装饰条145的透明或者半透明材质将发光显示于其表面,以此实现对应的空调器功能显示,如此用于空调器的风速显示,当设定风速的触控按键被触发,依此设定空调器不同的风速等级,对应的在多个发光腔室177形成的指示风速等级的发光体点亮,从而实现风速等级的对应显示。而通过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的连接,以此使得第一PCB电路板在左右方向上可靠的卡接,从而将第一PCB电路板可靠的固定于把手部101内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便携式空调器(以下简称空调器),如图8至图20所示,包括上述实施例提到的发光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空调器内部的冷媒循环系统,其顺序连接有蒸发换热器109,压缩机107,冷凝换热器106,节流装置;第一PCB电路板设置在蒸发换热器109的一侧。其中壳体199为长条形设置,从前到后设置有蒸发换热器109,压缩机107,冷凝换热器106。通过将空调器的壳体199设置为长条形,相对市面上常见的竖直外形的移动空调器,其空调器高度大大降低且底部面积增加,有利于放置得平稳降低翻倒的风险,以此方便携带。且包括蒸发换热器109在内的制冷循环部件与包括冷凝换热器106在内的制热循环部件分别设置在压缩机107的两侧,使得整个空调器的重心分布均匀,更加适宜方便携带。
壳体199包括设置于其前方的前面板141,前面板141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蒸发进风口103和蒸发出风口102,壳体199和壳体199内部形成有连接蒸发进风口103至蒸发出风口102的风道,在风道上顺序设置有过滤网、蒸发换热器109和进风风机108;
还包括排风风道,在壳体199的后端设置有冷凝入风口105,和并排设置的冷凝排风口104,在排风风道上设置有排风风机117,从冷凝入风口105吸风,经过冷凝换热器106加热后,被吸入排风风机117,加压从冷凝排风口104排出。在空调器的壳体199的上表面通过设置把手部101,以此通过握持把手部101可轻松的将整个空调器稳定的提起来进行搬运。
壳体199内还安装有电控盒161,电控盒161内部安装有对空调器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板,按键板170、显示板169和电控盒161之间的电连接线(图中未示出),以此将按键板170检测到的按键信号输出值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空调器的各个电控部件进行工作,实现制冷或者制热运行,且输出显示信息到显示板169,以实现对应的空调器功能显示。
在空调器的下方还可设置于底板142连接的电池盒600,其内部安装有电池模组,以对空调器的工作进行供电,从而方便空调器工作于野外等不方便提供电源的外部环境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换热器106位于远离蒸发换热器109的一端,在冷凝换热器106连接的风道壳体199和/或冷凝换热器106外侧形成有升温区域,在升温区域形成有上升的空气流;在蒸发换热器109与冷凝换热器106之间有设置压缩机107的安装位。如图8至图20所示,蒸发换热器109与冷凝换热器106分别设置于壳体199内部的前方与后方,中间区域设置压缩机107,与冷凝换热器106连接的风道壳体199内设置有排风风机117,由于冷凝换热器106在制冷运行时温度高,以此在其周围形成较热的空气以此形成升温区域,其升温区域的热空气扩散至蒸发换热器109四周形成的降温区域并被降温后下降,再从壳体199的较低位置流回升温区域,以此在壳体199内形成空气的流动循环,实现对壳体199内的热空气起到热交换的降温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换热器106连接的风道壳体199和/或冷凝换热器106上有第二区域,在该第二区域内有第二发光体173,以及与第二发光体173对应设置的透光体,发光体通过卡接结构固定于内框支架的后方,透光体的一端靠近第二发光体173,另一端抵接壳体199底面,以将发光体的发光传导至壳体199底面。如图16至图18所示,在把手部101所在壳体199位置的后方,其对应冷凝换热器10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PCB电路板,第二PCB电路板设置有第二发光体173,其第二PCB电路板的固定结构类似第一PCB电路板的固定结构,也通过分别设置于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内的卡接结构实现对其卡接进行固定,在第二发光体173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透光体(图中未示出),以将第二发光体173的发光传导至把手装饰件的底部,再经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把手装饰件的此处位置将发光显示与把手装饰件的表面,以此实现显示。其中第二PCB电路板为显示板169,第二发光体173的指示可对应空调器的其他功能,如压缩机107运行状态指示、与空调器连接的电池盒600内的电池的充电状态的指示,电池的电量指示灯等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连通,上升的空气流经过第二发光体173,并从第二区域流向第一区域,且壳体199形成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有弧形的上升段,以及与上升段连接的下降段,气流通道的最高点靠近第一区域。如图16所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别位于的壳体199内部靠近把手部101所在的前后位置,把手部101所在的内框支架的表面形成一个弧面,其弧面在把手部101的位置向后部降低,在把手部101的位置向前升高并达到弧面的最高位置然后朝向蒸发进风口103下降,以此在冷凝换热器106的上方的第二区域朝向蒸发换热器109的上方的第一区域为高度上升,从而适应第二区域的热空气的上升的物理属性,即第二区域的热空气沿着内框支架的内壁即弧形的上升段从后至前方向缓缓上升,并达到第一区域位置,第一区域由于靠近蒸发换热器109,因而该区域的空气温度比第二区域要稍低,以此在此进行初步的换热被初步的冷却,然后继续朝前方的下降段下降至蒸发换热器109所在的降温区域,因为热空气被冷却会形成下降的物理特性,以此下降段的设置适应此区域的空气被冷却下降的物理属性,从而使得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物理属性与上升段和下降段的位置适配,更好的促进气流的流通速度,从而促进第一PCB电路板和第二PCB电路板所在区域的降温,更好的维持空调器的工作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上形成有中空的把手通道,第二区域可通过把手通道连通至第一区域,而使得第二区域的空气穿过该把手通道进入第一区域,在把手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发光体173,并透过把手通道的外壁面显示。内框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设置有连接结构,在第一内框支架120和第二内框支架130的上部分别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把手部123和第二把手部131,第一把手部123和第二把手部131形成有插接结构,以此通过插接结构实现二者的连接形成中空的把手通道。该把手通道中形成空气流动通道,在其中设置第二发光体173,利于发光元件的散热,提高其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组件,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内框支架,该内框支架在上部有第一把手部,该第一把手部的前端向前下延伸的第一支架段,以及所述第一把手部的后端向后下延伸的第二支架段,所述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在靠近所述底板处通过第一连接段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把手部、所述第一支架段、所述第二支架段和所述第一连接段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把手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形成受力形变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力形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的开口,以及与该开口通过弹性形变卡接配合的侧板;该侧板设置并覆盖所述开口,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或第二支架段朝向所述侧板的面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段朝向所述侧板的面设置有卡接结构和/或紧固连接结构,所述侧板有与以上卡接结构和紧固连接结构对应的配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力形变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的进风格栅;该格栅形成有长度为至少侧面长度1/3至3/4的长形,所述进风格栅包括间隔设置的竖向栅,该竖向栅分别于所述壳体上下结构一体连接,且与所述竖向栅连接的面形成有外宽内窄的开口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有连接所述底板的连接边,所述前面板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架段前侧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连接结构对应设置有配合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外还设置有支架装饰条,该支架装饰条覆盖所述连接结构,并与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或前面板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段有形成尾部开口的围框,该围框包括竖向设置的立筋,以及水平沿所述底板后边延伸的水平筋;所述第二支架段向后延伸与所述立筋一体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段向下延伸,与所述水平筋一体连接;所述水平筋与所述底板后部有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框支架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段,其与所述第一把手部之间形成把手通道,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段形成有与所述侧板连接的卡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连接并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内框支架,该第二内框支架与所述第一内框支架对称设置,形成对应第二把手部、所述第一支架段、所述第二支架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及所述第二连接段,并对应连接至所述底板、所述前面板以及第二侧板,其中所述第一把手部侧面形成有插接结构,其与所述第二把手部侧面对应形成的插接结构连接以形成把手部;还设置有通道底盖,与所述第一把手部和第二把手部共同形成把手通道,其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内框支架的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二内框支架的第二连接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所述第二支架段包括朝外的露出面,该露出面位于支架装饰条和侧板之间,该露出面与所述把手部连接且沿所述把手部的后部方向延伸,并向所述底板方向延伸;还包括把手装饰条,所述把手装饰条用于覆盖所述把手部的插接结构,并与所述把手部卡接。
9.一种便携式空调器,包括冷媒系统,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压缩机,以及与所述压机排气口连接的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吸气口连接的蒸发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便携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内框支架的围框和所述第二内框支架的围框分别形成冷凝入风口和冷凝排风口;所述便携式空调器包括便携状态和放置状态,当从所述放置状态至便携状态时,所述把手部、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所述第二支架段发生弹性形变,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或第二支架段连接的至少一卡接结构发生滑动或形变;当从所述放置状态至便携状态时,所述把手部,所述第一支架段,所述第二支架段发生弹性形变,所述通道底盖分别向外支撑所述第一内框支架的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一内框支架的第二连接段;或者当从所述放置状态至便携状态时,所述把手部、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所述第二支架段发生弹性形变,所述进风格栅的竖向栅发生被拉长的形变,与所述竖向栅连接的面的开口变宽。
CN202010629171.6A 2020-07-03 2020-07-03 壳体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Pending CN1139590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9171.6A CN113959087A (zh) 2020-07-03 2020-07-03 壳体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PCT/CN2021/104266 WO2022002254A1 (zh) 2020-07-03 2021-07-02 壳体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9171.6A CN113959087A (zh) 2020-07-03 2020-07-03 壳体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9087A true CN113959087A (zh) 2022-01-21

Family

ID=79317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9171.6A Pending CN113959087A (zh) 2020-07-03 2020-07-03 壳体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59087A (zh)
WO (1) WO20220022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5924B (zh) * 2022-04-06 2023-09-2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77049U (zh) * 2009-11-28 2010-09-08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翻转式太阳能多功能便携电源
CN203099367U (zh) * 2013-02-05 2013-07-31 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手持式led应急灯
EP3014190A1 (en) * 2013-06-24 2016-05-04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An air-conditioner
CN203980508U (zh) * 2014-04-29 2014-12-0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外壳
CN204534862U (zh) * 2015-02-15 2015-08-05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7354249U (zh) * 2017-09-21 2018-05-11 深圳市晶昶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携带式太阳能大头灯带收音机
CN208170687U (zh) * 2018-03-19 2018-11-30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壳体及空调器
CN213019550U (zh) * 2020-07-03 2021-04-20 深圳市刻酷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CN213334698U (zh) * 2020-07-03 2021-06-01 深圳市刻酷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空调器
CN212806026U (zh) * 2020-07-03 2021-03-26 深圳市刻酷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02254A1 (zh) 2022-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06026U (zh) 壳体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CN205174613U (zh) 室外机
CN213019550U (zh) 发光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KR20100046388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113959087A (zh) 壳体组件和便携式空调器
CN213334698U (zh) 便携式空调器
CN210625091U (zh) 集成式散热系统及冰箱
CN21134555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861882U (zh) 嵌入式制冷设备
JP5356093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06556092B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立式空调冷藏一体机
CN207422397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3020475U (zh) 风冷冰箱底部冷凝装置
CN213334892U (zh) 壳体组件和除湿机
CN212390505U (zh) 空调器
CN219607230U (zh) 空调器
CN101688727A (zh) 具有通风组件的制冷装置
CN21590923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1197555U (zh) 一种窗户空调
CN111735115A (zh) 空调器
CN212930264U (zh) 设置有提手散热孔的空调室外机
KR100308383B1 (ko) 에어콘실내기
CN213479952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led线条灯
CN219995441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空调
CN220017761U (zh) 一种模块式制冷组件及凉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