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9074A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59074A CN113959074A CN202111189339.7A CN202111189339A CN113959074A CN 113959074 A CN113959074 A CN 113959074A CN 202111189339 A CN202111189339 A CN 202111189339A CN 113959074 A CN113959074 A CN 1139590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rotating speed
- fan
- air conditioner
- c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获取初始室内温度T内环与初始排气温度T排气;运行防冷风模式,在达到退出防冷风模式的设定条件后退出防冷风模式;通过初始室内温度T内环与初始排气温度T排气来判断冷凝器是否处于冷态,当判断冷凝器处于冷态时,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调整内风机转速。本发明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空调器可降低空调器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室内换热器管温偏低,启动风机后有冷风吹人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当空调器制热模式启动或化霜结束时,由于此时室内换热器温度较低,为避免吹出冷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空调器一般均设有防冷风控制模式。但常规的防冷风控制系统需等待至室内换热器温度上升至一定温度后,才会启动风机,致使空调器制热开机后无法迅速吹出热风,影响用户的热舒适性。同时,在寒冷的冬季,若空调器室外机长期静置于冰冷的室外,再次开机时需要大量的热量去预热整机管路及室内换热器,此时若采用常规防冷风程序,样机退出防冷风时刻室内换热器管温偏低,有冷风吹人的风险,热舒适性较差。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解决空调器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室内换热器管温偏低,启动风机后有冷风吹人的风险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获取初始室内温度T内环与初始排气温度T排气;
运行防冷风模式,在达到退出防冷风模式的设定条件后退出防冷风模式;
通过初始室内温度T内环与初始排气温度T排气来判断冷凝器是否处于冷态,当判断冷凝器处于冷态时,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调整内风机转速。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通过初始室内温度T内环与初始排气温度T排气来判断冷凝器是否处于冷态,当判断冷凝器处于冷态时,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调整内风机转速,包括
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退出防冷风模式后根据用户设定转速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
T内环≤第一设定温度T1’;
初始排气温度T排气与初始室内温度T内环的差值T排气-T内环满足:T排气-T内环<第一设定温差ΔT1’;
当其中任意一个条件不满足时,退出防冷风模式后控制内风机以用户设定转速运行。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退出防冷风模式后根据用户设定转速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包括
比较用户设定转速与最低转速的大小;
当用户设定转速≤最低转速时,控制内风机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以设定转速运行;
当用户设定转速>最低转速时,根据内管温度T内管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内管温度T内管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包括
当内管温度满足:T内管≥第二温度T2’,控制内风机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以设定转速运行;
当内管温度满足:T内管<第二温度T2’,控制内风机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以最低转速运行或以退出防冷风模式时的转速运行。
进一步可选地,当内风机以用户设定转速运行时,导风板打开至用户设定角度;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室内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和/或导风板打开角度。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室内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和/或导风板打开角度,包括
每隔设定间隔时间获取室内机所在位置处的第一室内温度T内1,以及获取遥控器所在位置处的第二室内温度T内2;
计算第一室内温度T内1和第二室内温度T内2的差值T内1-T内2;
当满足:T内1-T内2<ΔT2’时,控制空调器保持当前内风机转速及导风板打开角度;
当T内1-T内2≥ΔT2’时,调整内风机转速和/或导风板打开角度。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当T内1-T内2≥ΔT2’时,调整内风机转速和/或导风板打开角度,包括
当判断用户设定转速<最高转速时,将内风机转速在用户设定转速的基础上提升一个转速等级;
和/或,当判断用户设定导风板打开角度<导风板最大打开角度时,调整导风板打开角度至最大打开角度。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的运行防冷风模式,在达到退出防冷风模式的设定条件后退出防冷风模式,包括
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控制空调器进入防冷风模式,内风机不转动;
实时获取内管温度T内管,在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的第一时间t1内,通过比较根据内管温度T内管与第三温度T3’的大小来决定是否退出防冷风模式。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通过比较内管温度T内管与第三温度T3’的大小来确定是否退出防冷风模式,包括
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退出防冷风模式;
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保持内风机停止状态,在空调器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第一时间t1后,通过比较内管温度T内管与第四温度T4’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启动内风机。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通过比较内管温度T内管与第四温度T4’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启动内风机,包括
当空调器内管温度T内管≥第四温度T4’时,控制内风机以最低转速启动;
当空调器内管温度T内管<第四温度T4’时,控制内风机保持停止状态;
满足:第四温度T4’<第三温度T3。
进一步可选地,内风机以最低转速运行第二时间时间t2后,通过内管温度T内管与第三温度T3的大小来确定是否退出防冷风模式,
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退出防冷风模式;
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控制内风机继续以最低转速运行,直至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退出防冷风模式。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提出了一种控制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有程序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提出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包括上述的控制装置,或具有上述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冷风直吹的控制逻辑,在开机初期判断样机是否处于冷态,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内风机转速耦合室内环境参数及用户设定风档梯度控制,减少快速切换风档过程的冷风吹人的风险。同时,本发明提出了在遥控器及空调器出风口处安装感温包,通过对出风温度进行检测,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控制流程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控制流程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控制流程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控制流程图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控制流程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控制流程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控制流程图三。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冬季空调器长期置于冰冷环境,整机温度极低,若此时启动,需要大量的热量对整机管路进行预热,常规的防冷风控制系统退出防冷风后室内换热器管温仍然较低,有冷风吹人的风险,影响用户的热舒适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如图1的控制流程图,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获取初始室内温度T内环与初始排气温度T排气;
S2、运行防冷风模式,在达到退出防冷风模式的设定条件后退出防冷风模式;
S3、通过初始室内温度T内环与初始排气温度T排气来判断冷凝器是否处于冷态,当判断冷凝器处于冷态时,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调整内风机转速。
上述方案中,通过室内温度判断室内供暖需求的大小,从而对空调器防冷风期间或退出防冷风后的转速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出风舒适性的同时,提升空调器的制热速度。本实施例通过空调器排气温度T排气与室内温度T内环来判断空调器是否处于冷态。当判断空调器处于冷态时开机后压缩机的做功无法快速对室内换热器管路进行预热,室内换热器管温升温较慢,退出防冷风后内管温虚高,存在冷风吹人的风险,因此空调器退出防冷风后需对内风机转速进行微调防止冷风吹人。当空调器处于热态时,空调器压缩机内蓄有一定的热量,室内换热器管温升温较快,退出防冷风后冷风吹人风险较小。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判断空调器是否处于冷态来决定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防止冷风吹人,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2所示的控制流程图,步骤S3中包括:
S31、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退出防冷风模式后根据用户设定转速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
T内环≤第一设定温度T1’;
初始排气温度T排气与初始室内温度T内环的差值T排气-T内环满足:T排气-T内环<第一设定温差ΔT1’;
S32、当其中任意一个条件不满足时,退出防冷风模式后控制内风机以用户设定转速运行。
本实施例通过检测空调器排气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差值来判断空调器是否处于热态。当满足T内环>第一设定温度T1’,则判定室内温度较高,室内供暖需求不大,空调器可快速退出防冷风模式后直接进行制热,防冷风模式期间或退出防冷风模式后均不涉及内风机转速调整。当满足T内环≤第一设定温度T1’,则判定室内温度偏低,空调器启动时需考虑是否存在冷风吹人的风险。当T排气-T内环>第一设定温差ΔT1’时说明空调器处于热态开机,空调器压缩机内蓄有一定的热量,室内换热器管温升温较快,退出防冷风后冷风吹人风险较小,则空调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直接进行制热,防冷风模式器件或退出防冷风模式后均不涉及内风机转速调整;当T排气-T内环<第一设定温差ΔT1’,说明此时空调器处于冷态,开机后压缩机的做功无法快速对室内换热器管路进行预热,室内换热器管温升温较慢,退出防冷风后内管温虚高,存在冷风吹人的风险,因此空调器退出防冷风后需对内风机转速进行微调。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2所示的控制流程图,步骤S31中包括步骤S311-S313,
S311、比较用户设定转速与最低转速的大小;
S312、当用户设定转速≤最低转速时,控制内风机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以设定转速运行;
S313、当用户设定转速>最低转速时,根据内管温度T内管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当内管温度满足:T内管≥第二温度T2’,控制内风机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以设定转速运行;当内管温度满足:T内管<第二温度T2’,控制内风机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以最低转速运行或以退出防冷风模式时的转速运行,直至满足T内管≥T2后,再升至用户设定风档运行;其中:第一温度T1’<第二温度T2’。
本实施例在空调器处于冷态时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通过控制内风机以较小的转速运行,同时结合内管温度T内管来对内风机转速进行调控,在内管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始终以较小的转速运行,在内管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才将内风机提速至用户设定转速,可有效防止冷风直吹用户,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对空调器常规防冷风控制逻辑进行优化,可在开机初期对室内温度及排气温度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样机是否处于冷态。若样机处于冷态,在退出防冷风后,内风机转速耦合室内环境参数及用户设定风档梯度控制,减少快速切换风档过程的冷风吹人的风险。
在以上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方案为:通过检测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情况来调整内风机转速和挡风板打开角度,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内风机以用户设定转速运行时,导风板打开至用户设定角度;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4,
步骤S4、根据室内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和/或导风板打开角度。
本实施例主要通过对空调器室内感温包检测温度与遥控器环境感温包检测温度的差值进行监测,以防止由于用户设定风档和/或导风板角度不佳,导致房间垂直方向温差较大,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检测空调器室内感温包检测温度与遥控器环境感温包检测温度的差值,进而及时调整空调器的风档或扫风方式,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遥控器感温包的位置可安装于遥控器的上端、下端或面板正面等不易与人体或其余物品互相的表面。
如图3所示的控制流程图,步骤S4包括步骤S41-S43,
S41、每隔设定间隔时间获取室内机所在位置处的第一室内温度T内1,以及获取遥控器所在位置处的第二室内温度T内2;
S42、计算第一室内温度T内1和第二室内温度T内2的差值T内1-T内2;
S43、当满足:T内1-T内2<ΔT2’时,控制空调器保持当前内风机转速及导风板打开角度;当T内1-T内2≥ΔT2’时,调整内风机转速和/或导风板打开角度。
本实施例中,当T内1-T内2<ΔT2时,说明室内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差较小,室内温度均匀,当前内风机转速及导风板打开角度适当,无需对风机转速及导风板角度进行调整。当T内1-T内2≥ΔT2时,说明室内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差较大,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当前内风机转速及导风板打开角度不适当,需要对风机转速和/或导风板角度进行调整。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为,在空调器出风口及空调遥控器上分别安装出风感温包及环境温度感温包,通过检测出风温度及房间下部空调温度,T内1为出风口所在室内环境的温度,T内2为遥控器所在室内环境的温度。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3所示的控制流程图,步骤S43包括步骤S431和/或S432
S431、当判断用户设定转速<最高转速时,将内风机转速在用户设定转速的基础上提升一个转速等级;
S432、当判断用户设定导风板打开角度<导风板最大打开角度时,调整导风板打开角度至最大打开角度。
本实施例中,当T内1-T内2≥ΔT2时通过提升转速可增大室内空气流动,使室内温度快速分布均匀,通过增大导风板打开角度,可使由出风口吹风的风能分布在室内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减小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差,提高用户舒适性。本实施例可以同时提升内风机转速和增大导风板打开角度,也可以择其一进行控制。
在以上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方案为:如图4所示的控制流程图,步骤S2包括步骤S21-S22,
S21、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控制空调器进入防冷风模式,内风机不转动;
S22、实时获取内管温度T内管,在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的第一时间t1内,通过比较根据内管温度T内管与第三温度T3’的大小来决定是否退出防冷风模式。
本实施例中根据内管温度T内管来确定是否退出防冷风模式,在内管温度T内管较高时说明此时冷凝器产生了足够的热量,由出风口吹风的风不会使用户感觉不适,此时可以退出防冷风模式,当内管温度T内管较低说明冷凝器产生的热量不够,内风机启动后吹出的风较冷,会让用户感觉不适,需继续运行防冷风模式。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4所示的控制流程图,步骤S22包括步骤S221-S222,
S221、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退出防冷风模式;
S222、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保持内风机停止状态,在空调器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第一时间t1后,通过比较内管温度T内管与第四温度T4’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启动内风机。
本实施例中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说明此内管内的热量足够,由出风口吹风的风不会使用户感觉不适,此时可以退出防冷风模式,当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说明冷凝器产生的热量不够,内风机启动后吹出的风较冷,会让用户感觉不适,需继续运行防冷风模式。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4所示的控制流程图,步骤S222中包括步骤S2221-S2222,
S2221、当空调器内管温度T内管≥第四温度T4’时,控制内风机以最低转速启动;
S2222、当空调器内管温度T内管<第四温度T4’时,控制内风机保持停止状态,且,第四温度T4’<第三温度T3。
本实施例中,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四温度T4的情况下,由出风口吹出的温度是冷风,此时保持内风机不启动的状态。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四温度T4’时,说明冷凝器已经产生了少量热量,此时通过控制内风机以低转速运行可将空调器产生的少量热量吹入室内,由于转速较低,因此不会出现冷风吹人让用户感觉不适的情况。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4所示的控制流程图,步骤S222中还包括步骤S2223-S2224,
S2223、内风机以最低转速运行第二时间时间t2后,通过内管温度T内管与第三温度T3的大小来确定是否退出防冷风模式,
S2224、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退出防冷风模式;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控制内风机继续以最低转速运行,直至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退出防冷风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内风机以最低转速运行的过程中,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说明此时冷凝器产生了足够的热量,由出风口吹风的风不会使用户感觉不适,此时可以退出防冷风模式,然后内风机以用户设定转速运行。
上述方案中,在防冷风模式中在冷凝器产生一定热量后通过启动内风机转动,可以将空调器产生的热量及时送入室内并且不会出现冷风吹人,提高室内的制热效率。
实施例2
由于常规的防冷风控制系统防冷风时间较长,致使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后无法迅速吹出热风,影响用户的热舒适性,因此,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的控制逻辑图,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当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满足进入防冷风模式的设定条件时,控制空调器进入防冷风模式;如图5所示的流程图,防冷风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P1、实时获取内管温度T内管,当内管温度T内管满足第一温度条件时,控制内风机以第一转速启动;
P2、内风机以第一转运行过程中,当内管温度T内管满足第二温度条件时,控制内风机提速至第二转速;
P3、内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过程中,当内管温度T内管满足第三温度条件时,退出防冷风模式。
本实施例在内管温度T内管满足第一温度条件时,说明此时启动风机吹出的风具有一定温度,此时以第一转速启动风机可以向室内输送少量热量,不至于长时间吹不到热风。但由于此时热风温度不高,风机转速不能太大,只能以较小转速启动风机。当内管温度达到第二温度条件后,吹出的风的温度较高,用户舒适性较好,此时增大风机转速不会让用户感觉不适。本实施例在整个防冷风模式期间,通过监测内管温度来调整风机转速,从而实现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后能向室内快速吹出热气,提高用户的舒适性。第一温度条件和第一转速与室内环境温度有关;第二温度条件和第二转速可以为固定值,也可与室内环境温度有关。第三温度条件可以为固定值,也可与室内环境温度有关。
进一步可选地,在进入防冷风模式之后,如图2所示的流程图,还包括步骤P0,
P0、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与第一温度条件、第一转速的预设对应关系来确定所述第一温度条件和所述第一转速。
本实施例通过防冷风模式期间将风机启动的条件(即第一温度条件)、以及风机启动时的初始转速(即第一转速)与室内环境温度温度相结合,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判断所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第一温度条件和第一转速,从而执行相应的控制功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温度条件和第一转速的确定包括步骤P01-P02:
P01、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与第一温度条件、第一转速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位于的温度区间;
P02、根据所述温度区间在所述预设对应关系中所对应的第一温度条件和第一转速,确定为当前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下的第一温度条件和第一转速。
具体的,根据不同室内环境温度下的制热需求,将室内环境温度划分为低温区、中温区及高温区,例如,相同室外环境温度下,室内环境温度14℃以下可划为低温区,15℃—29℃为中温区,30℃以上为高温区。具体温度区间的划分可根据空调器使用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调整。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判断空调器所处温度区间,根据确定的温度区间在预设对应关系中所对应的第一温差ΔT1、第二温差ΔT2、第三温差ΔT3、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即可确定当前室内温度所对应的第一温差ΔT1、第二温差ΔT2、第三温差ΔT3、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本实施例通过将室内环境温度划分为多个温度区间,优化后的防冷风控制逻辑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判断所处温度区间,执行相应的控制功能。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6所示的流程图,步骤P1中包括步骤P11-P12,
P11、获取内管温度T内管,计算内管温度T内管和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的差值T内管-T内环;
P12、当满足T内管-T内环>第一温差ΔT1时,控制内风机以第一转速启动。
本实施例中,当满足T内管-T内环>第一温差ΔT1时,蒸发器内管中产生了少量热量,此时以第一转速启动风机可以向室内输送少量热量,不至于长时间吹不到热风。但由于此时热风温度不高,风机转速不能太大,只能以较小转速启动风机。当不满足T内管-T内环>第一温差ΔT1时,此时蒸发器内管温度较低,内风机不启动,可选地,5℃>ΔT1≥3℃)。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6所示的流程图,步骤P2中包括步骤P21-P23,
P21、内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过程中,再次获取内管温度T内管;
P22、计算内管温度T内管和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的差值T内管-T内环;
P23、当满足T内管-T内环>第二温差ΔT2时,控制内风机升速至第二转速,第二温差ΔT1>第一温差ΔT1。
本实施例中当内管温度满足T内管-T内环>第二温差ΔT2后,吹出的风的温度较高,吹出的风温度较高,用户舒适性较好,此时增大风机转速加快热量向室内输出,不会让用户感觉不适。当不满足T内管-T内环>第二温差ΔT2时,内风机维持第一转速运行,可选地,9℃>ΔT2≥5℃。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6所示的流程图,当满足T内管-T内环>第二温差ΔT2时,还包括步骤P231-P232,
P231、判断第二转速与用户设定转速的大小;
P232、当满足用户设定转速<第二转速时,控制内风机以用户设定转速运行;当满足用户设定转速≥第二转速时,控制内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二转速和用户设定转速大小进行判断以确保风机运行转速在用户设定转速范围内,满足用户需求。本实施例中将第二运行转速与用户设定转速耦合,若用户设定转速较低(如静音档或低转速),则第二运行转速采用用户设定转速;若用户设定转速较高(如超强档),则控制内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可选地,第二转速的大小为在用户设定转速的基础上降低一档转速,以防止内风机转速过高吹出冷风。
本实施例中,可根据T内管的大小来确定是否退出防冷风模式,当T内管>设定管温,例如T内管>32℃时,退出防冷风模式,此时内管温度的热量T内管>32℃设定管温既可设为定值,不受室内环境温度区间的影响,亦可根据不同室内环境温度区间变化。
本实施例可根据内管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的差值来确定是否退出风冷风模式,具体的,如图6所示的流程图,步骤P3包括步骤P31-P32,
P31、内风机以第二转运行过程中,再次获取内管温度T内管;
P32、计算内管温度T内管和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的差值T内管-T内环,当满足T内管-T内环>第三温差ΔT3时,控制内风机以用户设定转速运行并退出防冷风模式,第三温差ΔT3>第二温差ΔT2。
本实施例中,当T内管-T内环>第三温差ΔT3时说明由蒸发器吹出的热风的温度已足够让人感觉到热量,此时可以直接退出防冷风模式,控制内风机以设定转速运行。当不满足T内管-T内环>第三温差ΔT3时,仍然运行防冷风模式。可选地,ΔT3≥15℃。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当室内环境温度满足进入防冷风模式的设定条件时,控制空调器进入防冷风模式,包括
当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满足:T内环<预设温度T1时,进入防冷风模式;
当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满足:T内环≥预设温度T1时,不进入防冷风模式,控制内风机以用户设定转速启动。
本实施例中,当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预设温度T1时,说明室内环境温度较低,在内管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此时直接以设定转速转速启动风机会导致冷风直吹用户,引起用户不适,此时控制空调器进入防冷风模式来防止冷风直吹用户。当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预设温度T1时,室内温度较高,此时直接以设定风机启动风机吹出的风并不会使用户感觉不适。
本实施例的防冷风控制逻辑,可在防冷风模式中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等控制参数,梯度调节内风机转速,保障防冷风期间可向室内供给少量热量,提升用户的热舒适性。本实施例提及的防冷风控制逻辑,防冷风期间内风机转速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等控制参数梯度调节,可向室内供给少量热量,提升用户的热舒适性。
在以上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空调器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P4步骤,如图7所示的控制流程图,
P4、当内管温度T内管达到第四温度条件后,根据用户设定温度T设定与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的大小来调整内风机的转速。
本实施例中当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接近或达到用户设定温度T设定时,在内管温度T内较低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内风机的转速来防止冷风直吹。
进一步可选地,步骤P4包括步骤P41-P43,
P41、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内管温度T内管;
P42、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二温度T2时,计算用户设定温度T设定与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的差值T设定-T内环;
P43、当满足:T设定-T内环≤第四温差ΔT4,控制内风机降速;当满足:T设定-T内环>第四温差ΔT4,控制内风机以当前转速运行。
本实施例中,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二温度T2时说明内管温度较低,当满足T设定-T内环≤第四温差ΔT4,说明设定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如果此时依然以设定转速运行可能会出现冷风直吹用户的情形,因此需要降低内风机转速。当不满足T设定-T内环≤第四温差ΔT4,则依然以设定转速运行。当内风机降低转速运行后,依然满足T设定-T内环≤第四温差ΔT4,则继续降低内风机转。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二温度T2,则不执行上述控制流程。本实施例的控制逻辑避免了在室内温度达到用户设定温度时冷风直吹的情形,提高了用户舒适性。ΔT4可选为-0.5~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控制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有程序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5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包括上述的控制装置,或具有上述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获取初始室内温度T内环与初始排气温度T排气;
运行防冷风模式,在达到退出防冷风模式的设定条件后退出防冷风模式;
通过初始室内温度T内环与初始排气温度T排气来判断冷凝器是否处于冷态,当判断冷凝器处于冷态时,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调整内风机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初始室内温度T内环与初始排气温度T排气来判断冷凝器是否处于冷态,当判断冷凝器处于冷态时,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调整内风机转速,包括
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退出防冷风模式后根据用户设定转速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
T内环≤第一设定温度T1’;
初始排气温度T排气与初始室内温度T内环的差值T排气-T内环满足:T排气-T内环<第一设定温差ΔT1’;
当其中任意一个条件不满足时,退出防冷风模式后控制内风机以用户设定转速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防冷风模式后根据用户设定转速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包括
比较用户设定转速与最低转速的大小;
当用户设定转速≤最低转速时,控制内风机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以设定转速运行;
当用户设定转速>最低转速时,根据内管温度T内管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内管温度T内管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包括
当内管温度满足:T内管≥第二温度T2’,控制内风机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以设定转速运行;
当内管温度满足:T内管<第二温度T2’,控制内风机在退出防冷风模式后以最低转速运行或以退出防冷风模式时的转速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内风机以用户设定转速运行时,导风板打开至用户设定角度;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室内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和/或导风板打开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室内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大小来决定是否调整内风机转速和/或导风板打开角度,包括
每隔设定间隔时间获取室内机所在位置处的第一室内温度T内1,以及获取遥控器所在位置处的第二室内温度T内2;
计算第一室内温度T内1和第二室内温度T内2的差值T内1-T内2;
当满足:T内1-T内2<ΔT2’时,控制空调器保持当前内风机转速及导风板打开角度;
当T内1-T内2≥ΔT2’时,调整内风机转速和/或导风板打开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T内1-T内2≥ΔT2’时,调整内风机转速和/或导风板打开角度,包括
当判断用户设定转速<最高转速时,将内风机转速在用户设定转速的基础上提升一个转速等级;
和/或,当判断用户设定导风板打开角度<导风板最大打开角度时,调整导风板打开角度至最大打开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行防冷风模式,在达到退出防冷风模式的设定条件后退出防冷风模式,包括
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控制空调器进入防冷风模式,内风机不转动;
实时获取内管温度T内管,在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的第一时间t1内,通过比较根据内管温度T内管与第三温度T3’的大小来决定是否退出防冷风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比较内管温度T内管与第三温度T3’的大小来确定是否退出防冷风模式,包括
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退出防冷风模式;
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保持内风机停止状态,在空调器空调器启动制热或化霜结束第一时间t1后,通过比较内管温度T内管与第四温度T4’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启动内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比较内管温度T内管与第四温度T4’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启动内风机,包括
当空调器内管温度T内管≥第四温度T4’时,控制内风机以最低转速启动;
当空调器内管温度T内管<第四温度T4’时,控制内风机保持停止状态;
满足:第四温度T4’<第三温度T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风机以最低转速运行第二时间时间t2后,通过内管温度T内管与第三温度T3的大小来确定是否退出防冷风模式,
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退出防冷风模式;
当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控制内风机继续以最低转速运行,直至内管温度T内管<第三温度T3’时,退出防冷风模式。
12.一种控制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有程序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其采用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装置,或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89339.7A CN113959074B (zh) | 2021-10-12 | 2021-10-12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89339.7A CN113959074B (zh) | 2021-10-12 | 2021-10-12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59074A true CN113959074A (zh) | 2022-01-21 |
CN113959074B CN113959074B (zh) | 2022-10-25 |
Family
ID=79463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89339.7A Active CN113959074B (zh) | 2021-10-12 | 2021-10-12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59074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8170A (zh) * | 2016-10-28 | 2017-04-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及其制热防冷风装置和方法 |
JP2017155942A (ja) * | 2016-02-29 | 2017-09-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110332664A (zh) * | 2019-05-31 | 2019-10-1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CN110793159A (zh) * | 2019-11-19 | 2020-02-14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制冷防冻结保护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11023417A (zh) * | 2019-12-26 | 2020-04-17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防冷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12361547A (zh) * | 2020-10-22 | 2021-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运行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CN113280399A (zh) * | 2021-06-15 | 2021-08-20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冷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2021
- 2021-10-12 CN CN202111189339.7A patent/CN1139590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155942A (ja) * | 2016-02-29 | 2017-09-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106568170A (zh) * | 2016-10-28 | 2017-04-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及其制热防冷风装置和方法 |
CN110332664A (zh) * | 2019-05-31 | 2019-10-1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CN110793159A (zh) * | 2019-11-19 | 2020-02-14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制冷防冻结保护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11023417A (zh) * | 2019-12-26 | 2020-04-17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防冷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12361547A (zh) * | 2020-10-22 | 2021-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运行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CN113280399A (zh) * | 2021-06-15 | 2021-08-20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冷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59074B (zh) | 2022-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59075B (zh)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06288239B (zh) | 一种空调运行的控制方法 | |
CN104374048B (zh) | 空调器送风角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
CN108068577B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电动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175283B (zh) | 空调器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3940058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
US9211777B2 (en) |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104729018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
CN104596039B (zh) | 空调器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6500242B (zh) | 一种空调运行控制方法 | |
CN106766007B (zh) | 一种空调器及提高空调器除霜过程舒适度的方法 | |
CN112682930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
JP5983753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及び車両用空調方法 | |
CN107084490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13623839B (zh) | 空调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06196408A (zh) | 空调器的参数的控制方法、参数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
CN112781198A (zh)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
CN104175833A (zh) | 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 | |
CN113007881A (zh) |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6642550A (zh)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 | |
CN107166635B (zh) | 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 | |
CN113959074B (zh)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09774408B (zh) | 一种客车空调的温度控制方法 | |
CN106288216A (zh) | 空调蒸发器自清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2440655A (zh) | 车辆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