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9759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9759A
CN113949759A CN202111392882.7A CN202111392882A CN113949759A CN 113949759 A CN113949759 A CN 113949759A CN 202111392882 A CN202111392882 A CN 202111392882A CN 113949759 A CN113949759 A CN 1139497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region
camera
display
pixel poi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28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9759B (zh
Inventor
周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9288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97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9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9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9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97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驱动件和摄像头,第一显示屏设置于壳体上,第一显示屏与壳体围合形成容置空间,第二显示屏、驱动件和摄像头均设置在容置空间中;摄像头朝向第一显示屏设置,第二显示屏设置在第一显示屏与摄像头之间;驱动件与第二显示屏连接,在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二显示屏可相对于第一显示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二显示屏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显示屏的部分像素点与第一显示屏的像素点重叠;当第二显示屏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显示屏的像素点与第一显示屏的像素点错位。这样,可以使得电子设备对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和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兼顾性较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前通常需要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开设摄像头的进光孔,使得光线可以透过进光孔照射至摄像头上,以增强摄像头的成像效果,但是上述显示屏上开设有进光孔的位置不能用于显示,从而造成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较低,可见,当前电子设备对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和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兼顾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电子设备对屏占比和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兼顾性较差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驱动件和摄像头;
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显示屏、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摄像头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
所述摄像头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摄像头之间;
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显示屏连接,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第二显示屏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显示屏的部分像素点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像素点重叠;当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像素点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像素点错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第二显示屏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显示屏的部分像素点与第一显示屏的像素点重叠,这样,光线可以依次穿过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照射至摄像头上,增大了摄像头的进光量,从而提升了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当第二显示屏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显示屏的部分像素点与第一显示屏的像素点错位,第二显示屏和第一显示屏内的像素点可以均处于显示状态,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屏和第一显示屏形成叠加,增强了整个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这样,通过驱动第二显示屏相对第一显示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从而使得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和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均较好,即可以使得电子设备对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和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兼顾性较好。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导轨和摄像头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位置关系图之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位置关系图之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二显示屏和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二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第一显示屏20、第二显示屏30、驱动件40和摄像头50;
第一显示屏20设置于壳体10上,第一显示屏20与壳体10围合形成容置空间,第二显示屏30、驱动件40和摄像头50均设置在容置空间中;
摄像头50朝向第一显示屏20设置,第二显示屏30设置在第一显示屏20与摄像头50之间;
驱动件40与第二显示屏30连接,在驱动件40的驱动下,第二显示屏30可相对于第一显示屏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当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显示屏30的部分像素点与第一显示屏20的像素点重叠;当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显示屏30的部分像素点与第一显示屏20的像素点错位。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见以下表述:
当驱动件40驱动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显示屏30的部分像素点与第一显示屏20的像素点重叠,且第二显示屏30与第一显示屏20的像素点重叠区域的像素点之间的间隙较大,这样,光线可以透过上述像素点重叠区域的像素点之间的间隙照射至摄像头50上,从而可以保证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较好,当然,第二显示屏30与第一显示屏20的像素点非重叠区域的像素点之间的间隙也可以较大,而光线也可以通过上述像素点非重叠区域的像素点之间的间隙照射至摄像头50上,进而也可以保证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较好。同时,在保证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较好的同时,由于光线可以通过像素点之间的间隙照射至摄像头50上,即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上无需开设有进光孔,从而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摄像头50可以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这样,当第二显示屏30的部分像素点与第一显示屏20的像素点重叠时,可以控制摄像头50移动至目标位置,目标位置为摄像头50朝向第一显示屏30上的像素点之间间隙较大的位置,从而增强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
另外,第二显示屏30上的像素点之间的间隙与第一显示屏20上的像素点之间的间隙可以相同,即第二显示屏30上的像素点之间的间隙可以等于第一显示屏20上的像素点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光线更好的通过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上像素点之间的间隙。
另外,当第二显示屏30上的像素点之间的间隙与第一显示屏20上的像素点之间的间隙不相同时,这样,即使第二显示屏30的部分像素点与第一显示屏20的像素点重叠时,由于间隙不同,则光线同样可以透过间隙照射至摄像头50上。
当驱动件40驱动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显示屏30的部分像素点与第一显示屏20的像素点错位,且第二显示屏30和第一显示屏20的像素点均处于显示状态,即第二显示屏30和第一显示屏20两者的显示效果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从而增强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驱动件40驱动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一位置时,参见图4,第二显示屏30的部分像素点与第一显示屏20的像素点重叠,光线可以依次穿过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照射至摄像头50上,增大了摄像头50的进光量,而此时摄像头50也可以处于工作状态,从而提升了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当驱动件40驱动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二位置时,参见图3,第二显示屏30的部分像素点与第一显示屏20的像素点错位,第二显示屏30和第一显示屏20内的像素点可以均处于显示状态,此时摄像头50可以处于非工作状态,即光线无需穿过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照射至摄像头50上,此时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形成叠加,即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可以实现相互弥补,从而增强了整个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这样,通过驱动第二显示屏30相对第一显示屏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从而使得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和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均较好,即可以使得电子设备对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和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兼顾性较好。
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一位置时,光线依次穿过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照射至摄像头50上,且摄像头50处于工作状态。这样,可以使得摄像头50的进光效果较好,从而保证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较好。
当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显示屏30和第一显示屏20均处于显示状态,且摄像头50处于非工作状态。
这样,当摄像头5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此时无需考虑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因此,第二显示屏30和第一显示屏20同时处于显示状态,则两者的显示效果可以起到互相补充的效果,从而增强了整个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较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的分辨率可以达到2K以及以上,从而提高了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的分辨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显示屏20包括第一区域21,第二显示屏30包括第二区域31;
参见图4,当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区域31的像素点与第一区域21的像素点重叠;参见图3,当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区域31的像素点与第一区域21的像素点错位。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显示屏20包括第一区域21,第二显示屏30包括第二区域31,这样,只有第一区域21内的像素点和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会在重叠状态和错位状态之间切换,与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所有的像素点在重叠状态和错位状态之间切换的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减小了需要设计特殊结构的第一区域21内的像素点和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的个数,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上述需要设计特殊结构的第一区域21内的像素点和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的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以将第一区域21内的像素点和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排列成特殊形状,特殊形状内部空白;或者,将第一区域21内的像素点和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集中分布在某一部分,其余部分空白设置;或者,将第一区域21内的像素点和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调低,使得可以设置更多的空白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区域21内包括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屏20除第一区域21外的区域内包括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第二区域30内包括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屏30除第二区域31外的区域内包括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
也就是说,第一区域21内包括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屏20除第一区域21外的区域内包括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第二区域31内包括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屏30除第二区域31外的区域内包括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因此,第一区域21内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相对于第一显示屏20上其他区域的分布密度较低,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相对于第二显示屏30上其他区域的分布密度较低。上述分布密度的高低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构成具体限定。
这样,由于第一区域21内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相对于第一显示屏20上其他区域的分布密度较低,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相对于第二显示屏30上其他区域的分布密度较低,从而可以使得光线在通过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31照射至摄像头50上时,可以更加顺利的通过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31,减少了光线照射至像素点上反射或者折射的现象的出现,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
另外,由于摄像头50设置在壳体10内,即摄像头50可以位于第二显示屏30和壳体10的底壁之间,从而无需在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上开设摄像头50的通光孔,增大了整个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的屏占比,从而同时可以兼顾屏占比较大和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较好。
其中,第一显示屏20、第二显示屏30、摄像头50和壳体10的底壁可以依次设置,即第一显示屏20也可以被称作为主屏,第二显示屏30也可以被称作为副屏。
另外,参见图1,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盖板70、粘接层80和导电层90,盖板70、粘接层80和第一显示屏20依次连接,而导电层90可以设置在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之间,导电层90可以用于导静电,同时,为了增强防水防尘效果,导电层90上还可以铺设有泡棉层。
为了增强对摄像头50的固定效果,参见图1,壳体10上还可以开设有固定凹槽51,而摄像头50可以嵌设于上述固定凹槽51内,从而增强了对摄像头50的固定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件4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驱动件40可以为电磁感应件、记忆合金件或者马达等结构。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驱动件40为电致伸缩件,且电致伸缩件与第二显示屏30的至少一端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电致伸缩件可以采用电致伸缩材料制成,而电致伸缩材料具有结构紧凑、调节精度高、传动损耗小和响应快等优点,从而可实现对第二显示屏30的位置的高精度的无级调节,使得驱动效果较好。
其中,电致伸缩件的电致伸缩功能也叫逆压电效应,逆压电效应是指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就在一定方向上产生机械变形或机械压力,当外加电场撤去时,这些变形或应力也随之消失。
而电致伸缩件的上述效应,即电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感应极化作用而产生应变,应变大小与电场平方成正比,与电场方向无关。这种效应可以实现能量转换、传感、驱动、频率控制等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致伸缩件未通电时,第二显示屏30可以位于第二位置;当上述电致伸缩件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电致伸缩件通电,电致伸缩件伸长,从而可以驱动第二显示屏30运动,使得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一位置。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31的形状与摄像头50的形状匹配。这样,使得光线可以依次透过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31照射至摄像头50的进光面的各个位置,增强成像效果,同时,又可以保证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31的面积较小,使得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的显示效果较好。即兼顾了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较好和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较好两个方面。
其中,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31和摄像头50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例如: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31和摄像头50的形状均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图6和图8,第一区域21内包括第一透光区域211,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区域31内包括第二透光区域311。
这样,由于第一区域21内包括第一透光区域211,第二区域31内包括第二透光区域311,从而使得光线可以通过第一透光区域211和第二透光区域311照射至摄像头50上,即使得光线可以更容易的通过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31,减少了光线在通过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31被阻挡的现象的出现,进而进一步增强了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
其中,上述第一透光区域211和第二透光区域311可以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或者,上述第一透光区域211和第二透光区域311也可以分别指的是第一区域21内未设置有像素点的区域和第二区域31内未设置有像素点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同时实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6,第一区域21内包括的像素点构成N条间隔分布的第一像素条,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像素条之间的区域为第一透光区域211,N为正整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8,第二区域31内包括的像素点构成M条间隔分布的第二像素条,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像素条之间的区域为第二透光区域311,M为正整数。
其中,每一个第一像素条均可以由多个像素点依次排布构成,同理,每一个第二像素条也可以由多个像素点依次排布构成。
其中,上述第一像素条以及第二像素条均可以均匀分布,也就是说:任意两个第一透光区域211的宽度可以相同,任意两个第二透光区域311的宽度可以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驱动,驱动件40在驱动第二显示屏30移动时,移动距离可以为上述第一透光区域211或者第二透光区域311的宽度,且第一透光区域211和第二透光区域311的宽度可以相同。
这样,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使得光线在穿过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31时更加均匀,避免部分区域集中反射光线,即使得照射至摄像头50上的各个位置的光线也较为均匀,从而进一步提升成像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可以同时实施,也可以单独实施,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当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同时实施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透光区域211在第二显示屏30上的投影与第二透光区域311重合,也就是说:第二透光区域311在第一显示屏20上的投影与第一透光区域211重合;当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在第一显示屏20上的投影与第一透光区域211重合。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当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透光区域211在第二显示屏30上的投影与第二透光区域311重合,也就是说:第二透光区域311在第一显示屏20上的投影与第一透光区域211重合;即光线可以依次通过第一透光区域211和第二透光区域311照射至摄像头50上,这样,可以方便光线照射至摄像头50上,减少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31对光线的阻挡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照射至摄像头50中的光线量,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摄像头50的成像效果。
另外,当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在第一显示屏20上的投影与第一透光区域211重合,且根据上述可知:当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区域21内的像素点和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均处于显示状态,则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可以弥补第一透光区域211不能进行显示的缺陷,即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可以对第一透光区域211起到补充作用,相当于第一显示屏20上的第一透光区域211以及其他区域均可以处于显示状态,从而增强了第一显示屏2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显示屏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区域21内的像素点在第二显示屏30上的投影与第二透光区域311重合,这样,第一区域21内的像素点同样可以对第二显示屏30上的第二透光区域311的显示起到补充作用,进而增强第二显示屏3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的分布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区域21内包括的像素点和第二区域31内包括的像素点均阵列分布。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21内包括的像素点和第二区域31内包括的像素点均阵列分布,这样,同样可以使得光线可以较为均匀的穿过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31,从而使得照射至摄像头50上的各个位置的光线也较为均匀,从而进一步提升成像效果。同时,还可以增强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31内的像素点的分布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电子设备还包括导轨60,导轨60与第二显示屏30连接,驱动件40驱动第二显示屏30沿导轨60移动。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件40驱动第二显示屏30沿导轨60移动,这样,上述导轨60可以对第二显示屏30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屏30可以更加精准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同时,由于导轨60的存在,还可以减少第二显示屏30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二显示屏30的滑动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7,导轨60包括第一子导轨61和第二子导轨62,第一子导轨61与第二显示屏30的第一表面连接,第二子导轨62与第二显示屏30的第二表面连接,驱动件40与第二显示屏30的第三表面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第三表面分别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子导轨61和第二子导轨62,既可以对第二显示屏30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又可以使得第二显示屏30在第一子导轨61和第二子导轨62之间的区域运动,即对第二显示屏30起到了限位作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驱动件和摄像头;
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显示屏、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摄像头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
所述摄像头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摄像头之间;
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显示屏连接,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第二显示屏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显示屏的部分像素点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像素点重叠;当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显示屏的部分像素点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像素点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光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进入所述摄像头,且所述摄像头处于工作状态;
当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显示屏和所述第一显示屏均处于显示状态,且所述摄像头处于非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屏包括第二区域;
当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区域的像素点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像素点重叠;当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区域的像素点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像素点错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内包括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屏除所述第一区域外的区域内包括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所述第二区域内包括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屏除所述第二区域外的区域内包括的像素点的分布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电致伸缩件,且所述电致伸缩件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至少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二显示屏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屏沿所述导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子导轨和第二子导轨,所述第一子导轨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第一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子导轨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第三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像素点构成N条间隔分布的第一像素条,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像素条之间的区域为第一透光区域,N为正整数;
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像素点构成M条间隔分布的第二像素条,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像素条之间的区域为第二透光区域,M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透光区域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重合,当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像素点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形状与所述摄像头的形状匹配。
CN202111392882.7A 2021-11-23 2021-11-23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9497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2882.7A CN113949759B (zh) 2021-11-23 2021-11-23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2882.7A CN113949759B (zh) 2021-11-23 2021-11-23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9759A true CN113949759A (zh) 2022-01-18
CN113949759B CN113949759B (zh) 2023-07-21

Family

ID=79338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2882.7A Active CN113949759B (zh) 2021-11-23 2021-11-23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975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09076A1 (en) * 2015-04-17 2016-10-20 mPerpetuo,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amera Using a Touch Slider
CN108376019A (zh) * 2018-05-28 2018-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8384468U (zh) * 2018-06-04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8386636U (zh) * 2018-06-04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9472640U (zh) * 2018-12-29 2019-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10007736U (zh) * 2019-05-28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764300A (zh) * 2019-10-31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634767A (zh) * 2019-10-08 2021-04-09 北京易美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icro LED显示屏
CN113674642A (zh) * 2021-08-23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09076A1 (en) * 2015-04-17 2016-10-20 mPerpetuo,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amera Using a Touch Slider
CN108376019A (zh) * 2018-05-28 2018-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8384468U (zh) * 2018-06-04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8386636U (zh) * 2018-06-04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9472640U (zh) * 2018-12-29 2019-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10007736U (zh) * 2019-05-28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634767A (zh) * 2019-10-08 2021-04-09 北京易美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icro LED显示屏
CN110764300A (zh) * 2019-10-31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674642A (zh) * 2021-08-23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9759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25699U (zh) 输入装置
CN101123128B (zh) 电缆装置
CN104349656B (zh) 相机模块
CN108648615A (zh) 显示面板
CN109148537A (zh) 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KR100676480B1 (ko) 도광판과 일체화된 휴대폰 키패드의 인쇄회로기판
JP2009507257A (ja) 電気機械的動的力プロファイル型連接機構
CN107193169A (zh) 一种电子纸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检测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6133435A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KR20200127838A (ko) 팝업식 촬영 모듈 및 단말기
EP3822738A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025153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2024733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3917896A (zh) 用于构建大探测器的无缝铺排
CN110147018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制作方法
CN113689790B (zh) 显示装置
CN113949759A (zh) 电子设备
CN107563317A (zh) 感光模组及感光装置
CN110707417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698088A (zh) 一种按键模组
CN110752770B (zh) 电子设备
CN11004738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70045199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08418919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4343644B2 (ja) シャッ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