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9599A - 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9599A
CN113949599A CN202111208545.8A CN202111208545A CN113949599A CN 113949599 A CN113949599 A CN 113949599A CN 202111208545 A CN202111208545 A CN 202111208545A CN 113949599 A CN113949599 A CN 113949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ocol message
message
designated
address
protoc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85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9599B (zh
Inventor
黄凯兵
闫雪
李泽生
余启业
梁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085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95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9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9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9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95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6Notations for structuring of protocol data, e.g.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ASN.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08Bus network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bus standard
    • H04L2012/40215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计算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源节点上电时,按照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第一协议报文,以使以太网交换机将第一协议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监听指定端口的报文;若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则将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向以太网交换机转发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以使以太网交换机将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按照指定发送方式向指定目的地址转发。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尤其适合车辆日志数据等高频传输、容量较大的数据的传输。

Description

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计算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电子领域,汽车车身网络是以CAN总线为主,来传送整车数据。尽管车身网络的CAN总线在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上具有较大优势,然而,CAN总线的弱势在于传输速度普遍不高。例如,标准CAN总线理论最高传输速度为1Mbps,CAN-FD会更快一些,理论上的最高传输速度为8Mbps。考虑到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车身网络的CAN/CAN-FD总线实际配置的传输速度远小于其理论最高传输速度。如此,在需要传输日志数据等大容量的数据时,基于CAN/CAN-FD总线的传输系统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升传输汽车整车数据的速度或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包括:
当源节点上电时,按照所述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第一协议报文,以使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将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
监听指定端口的报文;
若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则将所述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二协议报文;
向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转发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以使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将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按照所述指定发送方式向所述指定目的地址转发。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包括:
当源节点上电时,接收按照所述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发送的第一协议报文;
按照所述预设配置参数,向目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一协议报文;
向指定端口发送报文,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用于所述源节点在监听到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时将所述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二协议报文;
接收所述源节点转发的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按照所述指定发送方式向所述指定目的地址转发所述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源节点上电时,按照所述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第一协议报文,以使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将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指定端口的报文;
封装模块,用于若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则将所述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二协议报文;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转发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以使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将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按照所述指定发送方式向所述指定目的地址转发。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当源节点上电时,接收按照所述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发送的第一协议报文;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预设配置参数,向目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一协议报文;
第二转发模块,用于向指定端口发送报文,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用于所述源节点在监听到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时将所述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二协议报文;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转发的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第三转发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指定发送方式向所述指定目的地址转发所述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系统,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和设置于车辆上以用于组装以太网的以太网交换机;
所述源节点,用于当源节点上电时,按照所述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向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发送第一协议报文,以使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将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向所述目的节点转发;监听指定端口的报文;若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则将所述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二协议报文;向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转发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以使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将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按照所述指定发送方式向所述指定目的地址转发;
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用于当所述源节点上电时,接收按照所述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发送的第一协议报文;按照所述预设配置参数,向所述目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向指定端口发送报文,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用于所述源节点在监听到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时将所述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二协议报文;接收所述源节点转发的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按照所述指定发送方式向所述指定目的地址转发所述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一方面,源节点的协议报文都是通过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转发,而以太网的通道传输速度远远大于CAN总线通道的传输速度,因此,相比于相关技术仅通过CAN总线传输整车数据,传输效率显著提高,尤其适合车辆日志数据等高频传输、容量较大的数据的传输;另一方面,除了可以设置以太网交换机用于组装以太网,由于车辆上仍然留存有CAN总线构成的CAN网络,可以使用CAN网络来传输容量小、但对安全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数据或命令,从而仍然可以发挥CAN网络相对于以太网在稳定、可靠方面的优势,稳定、可靠地传输这类数据或命令;第三方面,通过监听指定端口的报文接收用户发来的命令,以改变协议报文的默认发送方式(例如,广播),由于这些命令是用户基于特定场景或者实际需求而发送,因此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而且也有利于系统中计算、带宽等资源的合理利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申请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汽车电子领域,相关技术是以CAN总线为主来传送整车数据,而标准CAN总线理论最高传输速度为1Mbps(CAN-FD会更快一些,理论上的最高传输速度为8Mbps)。考虑到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车身网络的CAN/CAN-FD总线实际配置的传输速度远小于其理论最高传输速度。如此,在需要传输日志数据等大容量的数据时,基于CAN/CAN-FD总线的传输系统效率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能够提升传输汽车整车数据的速度或效率,也有利于系统中计算、带宽等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传输整车数据的系统的源节点。图1示例的方法主要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4,说明如下:
步骤S101:当源节点上电时,按照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第一协议报文,以使以太网交换机将第一协议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其中,以太网交换机设置于车辆上以用于组装以太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源节点可以是车辆上的电控单元(Electronic ControlUnit,ECU),也可以是车辆上的车载诊断(On-Board Diagnostic,OBD)设备,还可以是车载信息服务盒(Telematics BOX,Tbox)。预设配置参数主要包括预先配置的车辆整车数据的流向和发送方式,例如,数据是由哪些节点接收,这些接收节点的IP地址和端口是多少,是单播、多播还是广播方式发送,等等。可以将预设配置参数制作为配置文件,存储在车载ECU、OBD设备或Tbox等源节点的非易失存储器。当源节点上电时,读取非易失存储器中配置文件的预设配置参数,按照预设配置参数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协议报文,以太网交换机在收到该协议报文后将该协议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协议报文的协议,可以是任何适合以太网传输的协议,例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或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等。
如前所述,预设配置参数包括预先配置的第一协议报文的接收节点的地址和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步骤S101的实现具体可以是:当预先配置的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为单播时,将第一协议报文的单播地址封装在第一协议报文后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已封装单播地址的第一协议报文;当预先配置的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为多播时,将第一协议报文的多播地址封装在第一协议报文后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已封装多播地址的第一协议报文;当预先配置的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为广播时,将第一协议报文的广播地址封装在第一协议报文后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已封装广播地址的第一协议报文。以太网交换机在收到这些封装了地址的第一协议报文后即对第一协议报文解析,按照解析出来的单播地址、多播地址或广播地址发送第一协议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协议报文可以是车辆的日志数据,也可以是车辆在行驶时的其他数据,例如,速度、方向等车辆运和动力学数据。
步骤S102:监听指定端口的报文。
前述实施例的预设配置参数,是固定配置的一些参数,只要源节点上电,就按照固定的参数(例如,目的节点的IP地址、端口和报文的发送方式等)向目的节点发送协议报文。换言之,按照预设配置参数发送协议报文是一种默认方式,无需外界干扰,这些协议报文是其他单个节点、多个节点或所有节点经常需要的数据,因此,可以直接将发送方式制作为配置文件。然而,在有些场景下,一些协议报文可能没有必要广播给所有节点,只是需要发送给指定的几个节点,并且,这个指定的几个节点与预设配置参数配置的目的节点不同,即需要改变发送方式、目的节点等。在这此场景下,需要用户从OBD或Tbox设备提供的接口向源节点发送命令。这些命令实际是以报文的方式,从指定端口转发给源节点。因此,本申请的一种机制是源节点监听指定端口,以确认是否有来自OBD或Tbox设备的用户的命令。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指定端口,可以是源节点侧TCP/IP协议栈指定的逻辑端口,专门用于源节点侧监听来自以太网的报文,这些报文可以是用户通过OBD或Tbox设备的接口发来的命令。
步骤S103:若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则将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
一旦监听到指定端口发来报文,源节点即对报文进行解析。若解析出来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则将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由于预设配置参数是系统上电之前预设,而实际应用场景千变万化,此时可以通过解析出来的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更改预设配置参数,以适应应用场景的变化,并降低不相关节点的负载而合理利用资源。例如,预设配置参数的配置为所有协议报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给A、B、C和D四个节点,然而,当第二协议报文与节点D无关而无需发送给节点D时,则可以通过指定端口发来的报文携带用户基于实际需求而发送的命令,只将节点A、B和C配置为多播的节点,指定向节点A、B和C发送第二协议报文,将节点A、B和C即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如此,不仅可以降低节点D的负载,减少对资源的无谓消耗,而且可以免去对节点D处理其他数据或业务时的干扰;类似地,当第二协议报文只与节点A有关,与A、B、C和D四个节点中的B、C和D节点无关而无需发送给B、C和D节点时,则可以通过指定端口发来的报文携带用户基于该特定场景而发送的命令,将第二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配置为单播即指定只向节点A发送第二协议报文,将节点A即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如此,不仅可以降低节点B、C和D节点的负载,减少对资源的无谓消耗,而且可以免去对节点B、C和D节点处理其他数据或业务时的干扰。
步骤S104:向以太网交换机转发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以使以太网交换机将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按照指定发送方式向指定目的地址转发。
此处的指定发送方式与前述实施例预设配置参数配置的发送方式类似,例如,可以是单播方式或多播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而言,当预设配置参数配置的发送方式是广播方式时,无需在指定端口发送的报文中再次指定发送方式为广播方式。此外,指定目的地址可以是指定ECU、OBD设备或Tbox对应的地址。
尽管CAN总线在传输速度上具有劣势,但在稳定、可靠方面具有相对于以太网的优势,用户有可能通过CAN总线传输一些命令或数据。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监听CAN总线上指定ID的CAN报文,然后按照指定ID的CAN报文携带的控制命令,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以太网报文,以使以太网交换机将该以太网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显然,在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以太网报文之前,是将CAN报文进行了转换,将CAN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报文。需要说明的是,与以太网是以设备的地址来确定报文的来源不同,在CAN总线传输系统中,是以CAN报文的标识(ID)来唯一确定一个报文。当用户需要通过CAN总线向源节点发送命令时,可以通过指定ID的CAN报文来发送。一旦源节点监听到CAN总线上存在该指定ID的报文,则按照指定ID的报文携带的控制命令,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以太网报文,以使以太网交换机将该以太网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
本申请上述一个实施例中,实际是CAN总线和以太网并存。进一步地,在CAN总线和以太网并存的情形下,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还可以将多个节点进行功能域的划分,例如,车体控制域、动力控制域、安全控制域和媒体控制域等。如此,每个节点,包括源节点也有其所属功能域。上述实施例的CAN总线可以是源节点所属功能域的CAN总线。由于存在功能域的划分,因此,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存在域内数据的传输和跨域数据的传输之分。当数据量不大时,可以在域内进行数据的传输,当数量较大或有特定需求时,可以跨域传输。对于域内数据的传输,与传统CAN总线的数据传输没有区别。当涉及跨域数据的传输时,源节点向所属功能域的CAN总线发送协议报文,源节点所属功能域的第一数据转换模块(功能为将CAN总线数据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数据报文)检测CAN总线上的数据是否需要向以太网发送,若需要,则将对应的CAN数据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数据报文后发送第一集线器(Hub),第一集线器识别接收到的以太网数据报文,判断该以太网数据报文的目的节点所属功能域,将该以太网数据报文通过以太网专用通道发送至第二集线器,第一集线器接收到该以太网数据报文,通过第二数据转换模块(功能为将以太网数据报文转换为CAN总线数据报文)转换为CAN总线数据报文后发送至目的节点所属功能域的CAN总线,目的节点从目的节点所属功能域的CAN总线接收CAN总线数据报文。
从上述图1示例的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可知,一方面,源节点的协议报文都是通过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转发,而以太网的通道传输速度远远大于CAN总线通道的传输速度,因此,相比于相关技术仅通过CAN总线传输整车数据,传输效率显著提高,尤其适合车辆日志数据等高频传输、容量较大的数据的传输;另一方面,除了可以设置以太网交换机用于组装以太网,由于车辆上仍然留存有CAN总线构成的CAN网络,可以使用CAN网络来传输容量小、但对安全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数据或命令,从而仍然可以发挥CAN网络相对于以太网在稳定、可靠方面的优势,稳定、可靠地传输这类数据或命令;第三方面,通过监听指定端口的报文接收用户发来的命令,以改变协议报文的默认发送方式(例如,广播),由于这些命令是用户基于特定场景或者实际需求而发送,因此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而且也有利于系统中计算、带宽等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传输整车数据的系统的以太网交换机,该以太网交换机设置于车辆内,为车载以太网交换机。图2示例的方法主要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5,说明如下:
步骤S201:当源节点上电时,接收按照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发送的第一协议报文。
此处,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为前述实施例中提及的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可以参阅前述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做赘述。
步骤S202:按照预设配置参数,向目的节点转发第一协议报文。
目的节点也即第一协议报文的接收节点。如前所述,预设配置参数包括预先配置的第一协议报文的接收节点的地址和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按照预设配置参数,向目的节点转发第一协议报文可以是:当预先配置的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为单播时,按照第一协议报文封装的单播地址,向单播地址对应的节点转发第一协议报文;当预先配置的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为多播时,按照第一协议报文封装的多播地址,向多播地址对应的节点转发第一协议报文;当预先配置的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为广播时,按照第一协议报文封装的广播地址,向广播地址对应的节点转发第一协议报文。
步骤S203:向指定端口发送报文,其中,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用于源节点在监听到指定端口的报文时将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
如前所述,在有些场景下,一些协议报文可能没有必要广播给所有节点,只是需要发送给指定的几个节点,并且,这个指定的几个节点与预设配置参数配置的目的节点不同,即需要改变发送方式、目的节点等。在此场景下,需要用户从OBD或Tbox设备提供的接口向源节点发送命令。这些命令实际是以报文的方式,从指定端口转发给源节点。因此,本申请的一种机制是向指定端口发送报文,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用于源节点在监听到指定端口的报文时将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如前所属,此处的指定端口,可以是源节点侧TCP/IP协议栈指定的逻辑端口,专门用于源节点侧监听来自以太网的报文,这些报文可以是用户通过OBD或Tbox设备的接口发来的命令。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通过上述OBD或Tbox设备的接口发来的命令,通常是基于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更改预设配置参数。例如,预设配置参数的配置为所有协议报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给A、B、C和D四个节点,然而,当第二协议报文与节点D无关而无需发送给节点D时,则用户通过上述OBD或Tbox设备的接口发来命令,该命令以报文方式被源节点在监听指定端口时获取,其内容是只将节点A、B和C配置为多播的节点,指定向节点A、B和C发送第二协议报文,将节点A、B和C即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如此,不仅可以降低节点D的负载,减少对资源的无谓消耗,而且可以免去对节点D处理其他数据或业务时的干扰;类似地,当第二协议报文只与节点A有关,与A、B、C和D四个节点中的B、C和D节点无关而无需发送给B、C和D节点时,则用户通过上述OBD或Tbox设备的接口发来命令,该命令以报文方式被源节点在监听指定端口时获取,其内容是将第二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配置为单播即指定只向节点A发送第二协议报文,将节点A即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如此,不仅可以降低节点B、C和D节点的负载,减少对资源的无谓消耗,而且可以免去对节点B、C和D节点处理其他数据或业务时的干扰。
步骤S204:接收源节点转发的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一旦源节点监听到指定端口发来报文,则对报文进行解析。若解析出来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则将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后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以太网交换机接收源节点转发的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步骤S205:按照指定发送方式向指定目的地址转发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按照指定发送方式向指定目的地址转发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可以是:当指定发送方式为单播时,按照第二协议报文封装的单播地址,向单播地址对应的节点转发第二协议报文;当指定发送方式为多播时,按照第二协议报文封装的多播地址,向多播地址对应的节点转发第二协议报文;当指定发送方式为广播时,按照第二协议报文封装的广播地址,向广播地址对应的节点转发第二协议报文。
从上述图2示例的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可知,由于源节点的协议报文都是通过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转发,而以太网的通道传输速度远远大于CAN总线通道的传输速度,因此,相比于相关技术通过CAN总线传输整车数据,传输效率显著提高,尤其适合车辆日志数据等高频传输、容量较大的数据的传输。
尽管以太网在数据传输的速率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稳定、可靠方面具有相对于CAN总线的劣势。因此,为了增强上述实施例车载以太网的安全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从多个节点中确定出目标节点,其中,目标节点接收待分配IP地址的其他节点的IP地址请求,IP地址请求包括所述其他节点的标识;删除以太网中的IP地址列表中与其他节点的标识对应的IP地址,从可选IP地址范围中选取未被占用的IP地址作为目标IP地址;根据目标IP地址生成IP地址请求的响应,将该响应反馈至其他节点,以对多个节点的IP地址进行动态分配。上述实施例能够高效地实现车辆中各节点IP地址的动态分配,无需采用静态分配以及增加协议栈方式,有效保障整车车载以太网网络的安全。
与前述应用功能实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相应的实施例。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是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图3示例的传输整车数据的装置可以是传输整车数据的系统的源节点,例如可以是ECU、OBD设备或Tbox或者其中的功能模块。图3示例跌装置主要包括第一发送模块301、监听模块302、封装模块303和第二发送模块304,其中:
第一发送模块301,用于当源节点上电时,按照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第一协议报文,以使以太网交换机将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
监听模块302,用于监听指定端口的报文;
封装模块303,用于若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则将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
第二发送模块304,用于向以太网交换机转发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以使以太网交换机将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按照指定发送方式向指定目的地址转发。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是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图4示例的传输整车数据的装置可以是传输整车数据的系统的以太网交换机或者其中的功能模块,以太网交换机可以是设置于车辆内的以太网交换机即车载以太网交换机,用于组建车载以太网。图4示例跌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接收模块401、第一转发模块402、第二转发模块403、第二接收模块404和第三转发模块405,其中:
第一接收模块401,用于当源节点上电时,接收按照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发送的第一协议报文;
第一转发模块402,用于按照预设配置参数,向目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一协议报文;
第二转发模块403,用于向以指定端口发送报文,其中,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用于源节点在监听到指定端口的报文时将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
第二接收模块404,用于接收源节点转发的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第三转发模块405,用于按照指定发送方式向指定目的地址转发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再做详细阐述说明。
请参阅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是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图5示例的系统主要包括源节点502、目的节点503和设置于车辆上以用于组装以太网的以太网交换机501,其中:
源节点502,用于当源节点502上电时,按照源节点502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向以太网交换机501发送第一协议报文,以使以太网交换机501将第一协议报文向目的节点503转发;监听指定端口的报文;若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则将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向以太网交换机501转发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以使以太网交换机501将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按照指定发送方式向指定目的地址转发;
以太网交换机501,用于当源节点502上电时,接收按照源节点502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发送的第一协议报文;按照预设配置参数,向目的节点503转发第一协议报文;向指定端口发送报文,其中,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用于源节点502在监听到指定端口的报文时将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第二协议报文;接收源节点502转发的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按照指定发送方式向指定目的地址转发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请参阅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是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与图5示例的系统不同的是,图6示例的系统除了包括源节点502、目的节点503和设置于车辆上以用于组装以太网的以太网交换机501之外,还包括CAN总线601。源节点502和目的节点503可以挂载于CAN总线601,通过CAN总线601在源节点502和目的节点503之间传输整车数据,其中,双向箭头的虚线表示整车数据通过CAN总线601的流向。
请参阅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示出的传输整车数据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是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与图5示例的系统不同的是,图7示例的系统除了包括源节点502、目的节点503和设置于车辆上以用于组装以太网的以太网交换机501之外,还包括至少两条CAN总线701(途中仅示出了两条CAN总线)。源节点502和/或目的节点503与其中的任意一条CAN总线701构成一个功能域,在功能域内,整车数据可以通过CAN总线701进行传输,其中,双向箭头的虚线表示整车数据通过CAN总线701的流向。当需要进行跨域数据的传输时,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501进行传输。域内数据的传输和跨域数据的传输可参阅前述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做赘述。
参见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车辆800包括存储器810和处理器820。
处理器82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810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存储单元,例如系统内存、只读存储器(ROM)和永久存储装置。其中,ROM可以存储处理器820或者计算机的其他模块需要的静态数据或者指令。永久存储装置可以是可读写的存储装置。永久存储装置可以是即使计算机断电后也不会失去存储的指令和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永久性存储装置采用大容量存储装置(例如磁或光盘、闪存)作为永久存储装置。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永久性存储装置可以是可移除的存储设备(例如软盘、光驱)。系统内存可以是可读写存储设备或者易失性可读写存储设备,例如动态随机访问内存。系统内存可以存储一些或者所有处理器在运行时需要的指令和数据。此外,存储器810可以包括任意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介的组合,包括各种类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例如DRAM,SRAM,SDRAM,闪存,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磁盘和/或光盘也可以采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810可以包括可读和/或写的可移除的存储设备,例如激光唱片(CD)、只读数字多功能光盘(例如DVD-ROM,双层DVD-ROM)、只读蓝光光盘、超密度光盘、闪存卡(例如SD卡、min SD卡、Micro-SD卡等)、磁性软盘等。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介不包含载波和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的瞬间电子信号。
存储器810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820处理时,可以使处理器820执行上文述及的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还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的上述方法中部分或全部步骤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指令。
或者,本申请还可以实施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或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代码),当可执行代码(或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代码)被车辆(或服务器等)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本申请的上述方法的各个步骤的部分或全部。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3)

1.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源节点上电时,按照所述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第一协议报文,以使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将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设置于车辆上以用于组装以太网;
监听指定端口的报文;
若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则将所述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二协议报文;
向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转发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以使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将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按照所述指定发送方式向所述指定目的地址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配置参数包括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协议报文的接收节点的地址和所述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所述按照所述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第一协议报文,包括:
当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为单播时,将所述第一协议报文的单播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后向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发送所述已封装单播地址的第一协议报文;
当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为多播时,将所述第一协议报文的多播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后向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发送所述已封装多播地址的第一协议报文;
当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为广播时,将所述第一协议报文的广播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后向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发送所述已封装广播地址的第一协议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听CAN总线上指定ID的CAN报文;
按照所述指定ID的CAN报文携带的控制命令,向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发送以太网报文,以使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总线为所述源节点所属功能域的CAN总线。
5.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源节点上电时,接收按照所述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发送的第一协议报文;
按照所述预设配置参数,向目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一协议报文;
向指定端口发送报文,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用于所述源节点在监听到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时将所述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二协议报文;
接收所述源节点转发的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按照所述指定发送方式向所述指定目的地址转发所述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配置参数包括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协议报文的接收节点的地址和所述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所述按照所述预设配置参数,向目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包括:
当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为单播时,按照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封装的单播地址,向所述单播地址对应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一协议报文;
当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为多播时,按照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封装的多播地址,向所述多播地址对应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一协议报文;
当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协议报文的发送方式为广播时,按照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封装的广播地址,向所述广播地址对应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一协议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指定发送方式向所述指定目的地址转发所述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包括:
当指定发送方式为单播时,按照所述第二协议报文封装的单播地址,向所述单播地址对应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二协议报文;
当指定发送方式为多播时,按照所述第二协议报文封装的多播地址,向所述多播地址对应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二协议报文;
当指定发送方式为广播时,按照所述第二协议报文封装的广播地址,向所述广播地址对应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二协议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多个节点中确定出目标节点,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待分配IP地址的其他节点的IP地址请求,所述IP地址请求包括所述其他节点的标识;
删除以太网中的IP地址列表中与所述标识对应的IP地址,从可选IP地址范围中选取未被占用的IP地址作为目标IP地址;
根据所述目标IP地址生成所述IP地址请求的响应,将所述响应反馈至所述其他节点,以对所述多个节点的IP地址进行动态分配。
9.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源节点上电时,按照所述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向以太网交换机发送第一协议报文,以使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将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向目的节点转发;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指定端口的报文;
封装模块,用于若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则将所述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二协议报文;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转发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以使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将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按照所述指定发送方式向所述指定目的地址转发。
10.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当源节点上电时,接收按照所述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发送的第一协议报文;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预设配置参数,向目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一协议报文;
第二转发模块,用于向指定端口发送报文,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用于所述源节点在监听到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时将所述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二协议报文;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转发的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第三转发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指定发送方式向所述指定目的地址转发所述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11.一种传输整车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和设置于车辆上以用于组装以太网的以太网交换机;
所述源节点,用于当源节点上电时,按照所述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向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发送第一协议报文,以使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将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向所述目的节点转发;监听指定端口的报文;若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则将所述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二协议报文;向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转发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以使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将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按照所述指定发送方式向所述指定目的地址转发;
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用于当所述源节点上电时,接收按照所述源节点中的预设配置参数发送的第一协议报文;按照所述预设配置参数,向所述目的节点转发所述第一协议报文;向指定端口发送报文,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携带第二协议报文的指定目的地址和指定发送方式,用于所述源节点在监听到所述指定端口的报文时将所述指定目的地址封装在所述第二协议报文;接收所述源节点转发的已封装所述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按照所述指定发送方式向所述指定目的地址转发所述已封装指定目的地址的第二协议报文。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208545.8A 2021-10-18 2021-10-18 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9495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8545.8A CN113949599B (zh) 2021-10-18 2021-10-18 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8545.8A CN113949599B (zh) 2021-10-18 2021-10-18 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9599A true CN113949599A (zh) 2022-01-18
CN113949599B CN113949599B (zh) 2023-03-31

Family

ID=79330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8545.8A Active CN113949599B (zh) 2021-10-18 2021-10-18 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959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4582A (zh) * 2022-02-24 2022-06-03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车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844842A (zh) * 2022-05-07 2022-08-02 湖南戎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9092A1 (zh) * 2012-11-23 2014-05-30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节点设备
CN106961437A (zh) * 2017-03-24 2017-07-18 华东师范大学 Can和以太网络的混合网络网关网管装置及其交换方法
CN111901215A (zh) * 2020-07-31 2020-11-06 智车优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多总线混合路由方法及网关装置
CN113259200A (zh) * 2021-05-18 2021-08-13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以太网交换机硬件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72617A (zh) * 2020-03-30 2021-10-0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及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9092A1 (zh) * 2012-11-23 2014-05-30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节点设备
CN106961437A (zh) * 2017-03-24 2017-07-18 华东师范大学 Can和以太网络的混合网络网关网管装置及其交换方法
CN113472617A (zh) * 2020-03-30 2021-10-0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及电动汽车
CN111901215A (zh) * 2020-07-31 2020-11-06 智车优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多总线混合路由方法及网关装置
CN113259200A (zh) * 2021-05-18 2021-08-13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以太网交换机硬件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4582A (zh) * 2022-02-24 2022-06-03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车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584582B (zh) * 2022-02-24 2024-03-08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车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844842A (zh) * 2022-05-07 2022-08-02 湖南戎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9599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49599B (zh) 传输整车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783847B1 (en) Vehicle-mounted gateway communication method, vehicle-mounted gateway, and smart vehicle
US11368338B2 (en) Multi-protocol vehicle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gateway device, vehicle network system, transfer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KR101630729B1 (ko) 차량에 최적화된 이더넷 통신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US97559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SOME/IP stream through interworking with AVB technology
KR20140012673A (ko) Nfc 피어 투 피어 통신 환경에서 인터넷 프로토콜(ip) 데이터 통신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210274593A1 (en) Selective multiple-media access control
WO2024067336A1 (zh) 报文处理方法、可编程网卡设备、物理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7645433B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2422506B (zh) 一种基于DoIP协议的入侵检测防御方法及系统
WO2023016241A1 (zh) 一种车辆远程诊断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259348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2838983B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设备、代理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132364A (zh) Arp拟制表项的生成方法、电子设备
CN116074154A (zh) 基于can总线的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15555B (zh) 网关驱动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57684B (zh)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235076B (zh) 提高双系统之间通信速率的方法、系统与处理器
US20210410209A1 (en) Connec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ystem
US8644322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259956A (zh) LoRa数据传输方法、LoRa网关、LoRa节点以及LoRa网络
CN114553931B (zh) 车辆共享存储空间的处理方法、设备、车辆及系统
CN11563335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350957B (zh) 一种网络报文发送的方法、装置和网络处理器
CN118264729A (zh) 多协议通信装置、方法、设备、介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