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4930A - 燃烧器和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和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4930A
CN113944930A CN202010687872.5A CN202010687872A CN113944930A CN 113944930 A CN113944930 A CN 113944930A CN 202010687872 A CN202010687872 A CN 202010687872A CN 113944930 A CN113944930 A CN 113944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heat
generation device
burner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78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康
谭争鸣
张炳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878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49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4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49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23D14/04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induction type, e.g. Bunsen burn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1/00Generators or motor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Alleged perpetua mobilia obtain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H02N11/002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900/00Special features of, or arrangements for burners using fluid fuels or solid fuels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 F23D2900/14Special features of gas burners
    • F23D2900/14062Special features of gas burners for cooking ranges having multiple flame 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燃烧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燃气通道,燃气通道适于供燃气流动;壳体上设有火孔,火孔与燃气通道连通,并适于供燃气通道内的燃气流出和燃烧;温差发电装置,用于发电,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吸热部,设于壳体的外侧,吸热部用于吸收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发电部,一端与吸热部连接;散热部,与发电部的另一端连接,散热部用于散发热量;其中,散热部设于燃气通道内,并适于被燃气通道内的燃气冷却。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增大了温差发电装置两端的温差,有利于利用温差发电,为电池补充电能,从而提升燃气灶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燃烧器和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烧器和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燃气灶绝大部分采用干电池进行供电,一旦干电池电量不足会导致灶具点不着火,因此干电池需要经常进行更换,使用不便;一些相关技术中,在燃气设备上设置了温差发电装置,温差发电装置的一端用于收集热量,另一端用于散发热量,通过两端产生温差来发电,以便为电池补充电能。但在这些相关技术中,温差发电装置用于散热的一端,往往散热效果不理想,导致两端温差小,难以实现利用温差发电的目的;或者结构复杂,或者需要消耗较大的能量才能散热而与另一端产生较大的温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燃气通道,燃气通道适于供燃气流动;壳体上设有火孔,火孔与燃气通道连通,并适于供燃气通道内的燃气流出和燃烧;温差发电装置,温差发电装置用于发电,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吸热部,设于壳体的外侧,吸热部用于吸收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发电部,一端与吸热部连接;散热部,与发电部的另一端连接,散热部用于散发热量;其中,散热部设于燃气通道内,且散热部适于被燃气通道内的燃气冷却。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部设于燃气通道内,有利于使散热部上的热量被燃气通道内流动的燃气带走,提升散热部的散热效果,从而增大散热部和吸热部之间的温差,有利于实现利用温差发电的目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燃烧器,是将散热部置于燃气通道内,利用流动的燃气为散热部持续降温散热,不需要额外增加辅助散热的部件,也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结构巧妙而简单,对燃烧器的整体结构改动小,占用空间小。流动的燃气,能够有效地带走散热部的热量,加快散热部的散热速度,使散热部和吸热部之间产生更大的温差。另外,流过散热部的燃气带走了散热部的热量,相应地,燃气的温度略有上升,有利于提升燃气的燃烧效果。
具体地,壳体内具有燃气通道,壳体上设有火孔,且火孔与燃气通道连通,使燃气通道内的燃气可以经火孔流向壳体外侧,以便于在壳体外侧进行燃烧,从而实现燃烧器的加热功能;燃气通道的设置,既可以容纳燃气,避免燃气四溢而发生安全事故,又可以为燃气的流动提供导向,使燃气通过火孔流出。温差发电装置的吸热部设于壳体的外侧,并吸收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吸热部具有和火焰接近的温度,例如在上千摄氏度;而温差发电装置的散热部设于燃气通道内,也就是在壳体的内部,并被流动的燃气冷却降温,因此温度较低,例如在数百摄氏度,使吸热部和散热部之间可以产生较大的温差,尤其是可以大于180℃,从而有利于实现利用温差发电的目的。散热部和吸热部之间通过发电部连接,有利于在两者之间产生电流。
还需要指出的是,散热部设置在燃气通道内,使散热部自然地位于火焰的下方,由于热气一般向上走,因此散热部本身就处在了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再通过流动的燃气带走散热部上的热量,从而可以实现在散热部和吸热部之间产生较大温差的目的,有利于温差发电装置进行发电。
关于温差发电装置进行发电,是利用了塞贝克效应,又称作第一热电效应,是指由于两种不同电导体或半导体的温度差异而引起两种物质间的电压差的热电现象。一般规定热电势方向为:在热端电子由负流向正。
在两种金属A和B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则在回路中将出现电流,称为热电流。相应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势,其方向取决于温度梯度的方向。
塞贝克效应的成因可以简单解释为在温度梯度下导体内的载流子从热端向冷端运动,并在冷端堆积,从而在材料内部形成电势差,同时在该电势差作用下产生一个反向电荷流,当热运动的电荷流与内部电场达到动态平衡时,半导体两端形成稳定的温差电动势。半导体的温差电动势较大,可用作温差发电器。两种不同导体联接成闭合回路,如果两个接点处有温度差,在回路中将产生所谓温差电动势。这样组成的回路称为温差电偶或热电偶。反过来,当电流流过上述闭合回路时,接点处将分别放出或吸收热量。这种现象称为珀尔帖效应。
根据上述塞贝克效应,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温差发电装置的吸热部用于吸热,而散热部用于散热,并利用流动的燃气带走散热部的热量,进一步降低散热部的温度,使吸热部和散热部之间产生了较大的温差,从而实现利用温差发电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具有进气口,进气口与燃气通道连通,散热部与进气口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部和进气口相对设置,使得燃气进入到燃气通道内就可以为散热部降温散热,此时燃气刚进入燃气通道,温度较低,具有更好的散热降温效果。进气口处燃气流速相对更高,也同样可以提升散热降温效果。进气口和燃气通道连通,便于燃气从进气口进入燃气通道,再沿着燃气通道流向火孔后流出壳体,进行燃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吸热部包括多个外肋片,多个外肋片间隔设置;和/或散热部包括多个内肋片,多个内肋片间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肋片的片状结构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大,热交换速度快,效率高。吸热部包括多个外肋片,则外肋片与火焰接触面积大,有利于在燃烧器进行燃烧时,提升吸热部的吸热速度,使吸热部快速达到较高的温度;多个外肋片间隔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增大吸热面积,提升吸热速度。散热部包括多个内肋片,则内肋片与燃气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提升散热部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使散热部快速降温;多个内肋片间隔设置,使燃气能够进入到多个内肋片之间的间隔内,进一步增大散热面积,提升散热速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发电部沿散热部向吸热部的方向起拱。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电部向吸热部的方向起拱,使得温差发电装置和壳体之间能够有更大的容纳空间来容纳燃气,并增大内肋片的长度,从而增加内肋片的散热面积。另外,燃气在流动至起拱的位置时,由于拱形的包围作用,还可以减缓燃气在起拱位置处的流速,增加燃气和内肋片的接触时长,带走更多热量。燃气在起拱位置处滞留,还有利于提升内肋片降温的均匀性。另外,起拱位置处,拱形结构和内肋片还可以降低气流旋涡的局部阻力,减少气流噪音。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吸热部和散热部为不同的金属材质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吸热部和散热部为不同的金属材质体,即吸热部和散热部这两者的导热性能不同,更容易产生温差,并增大温差大于180℃的概率,从而在两者之间产生温差电动势,有利于提升温差发电装置的发电效果。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分气盘,分气盘上开设有进气口;火盖,与分气盘合围出燃气通道,火盖上设有火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分气盘和火盖,分气盘和火盖合围出燃气通道,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即将分气盘和火盖盖合到一起即可合围,形成燃气通道。火孔设置在火盖上,燃气可以自然地经进气口和燃气通道流向火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火孔在火盖上均匀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火孔在火盖上均匀分布,有利于燃气均匀地从多个火孔流出,使火焰分布均匀,有利于温差发电装置受热均匀,减少受热不均而发生变形的现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火盖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安装温差发电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火盖上设置安装孔,使得温差发电装置的安装更为便利。通过火盖还可以将温差发电装置的吸热部、散热部分隔在燃气通道外和燃气通道内,有利于实现吸热部和散热部的温差。将温差发电装置设置在安装孔处,还便于吸热部和火盖上的火孔邻近,从而便于吸热部吸收火孔处的火焰散发的热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孔、火盖与进气口同轴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孔、火盖和进气口同轴设置,有利于简化温差发电装置的结构,避免温差发电装置上出现蜿蜒曲折的结构,且安装方便。另外,进气口和火盖同轴,有利于从进气口进入的燃气均匀地四散流动,从而均匀地从火盖上的多个火孔中流出,提升火焰分布的均匀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燃烧器还包括:风扇,设于燃气通道内,风扇由燃气驱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燃气通道内设置风扇,风扇通过燃气通道内持续流动的燃气带动而旋转,不需要驱动装置,减少了部件数量,节省了空间,有利于节能降耗,并且其结构巧妙而简单。风扇的设置,还有利于加速燃气流动速度,提升散热部的散热降温效果,增大散热部和吸热部之间的温差。另外,风扇还能够提高燃气通道内的静压,降低回火发生的几率。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燃烧器还包括:风扇,设于进气口处,风扇由燃气驱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进气口处设置风扇,通过进气口处持续进入的燃气可以带动风扇旋转,不需要驱动装置,减少了部件数量,节省了空间,有利于节能降耗,并且其结构巧妙而简单。风扇的设置,还有利于加速燃气流动速度,提升散热部的散热降温效果,增大散热部和吸热部之间的温差。另外,风扇还能够提高燃气通道内的静压,降低回火发生的几率。进一步地,风扇设置在进气口处,还有利于将燃气通道内的燃气均匀地分配到火盖的各个火孔上,从而提高了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扇与温差发电装置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扇与温差发电装置转动连接,这样便于和温差发电装置一起安装,而分气盘、火盖可以保持原有结构,这样对于燃烧器的原有结构改动小,装配方便。另外,风扇和温差发电装置转动连接,便于被流动的燃气带动而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燃烧器还包括:转轴,转轴的一端与温差发电装置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风扇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轴的另一端与风扇转动连接,即风扇可以绕转轴转动,或者说,仅有风扇转动,而转轴不转动,减少了转动部件的数量,有利于降低驱动力,提升风扇转动的顺畅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燃烧器还包括:蓄电装置,与温差发电装置连接,温差发电装置用于为蓄电装置充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蓄电装置,在使用燃烧器时,通过温差发电装置利用温差产生的电能可以补充到蓄电装置中进行储存,即蓄电装置中的电能能够通过温差发电装置得到补充,有效地减少了蓄电装置因电能不足而需要频繁更换的现象,提升了燃烧器使用的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灶体;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燃烧器,设于灶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燃烧器,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通过灶体的设置,便于承载燃烧器和烹饪器具,从而便于进行烹饪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燃气灶的结构示意框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燃烧器;10:壳体;100:分气盘;102:火盖;104:燃气通道;106:火孔;108:进气口;110:安装孔;12:温差发电装置;120:吸热部;1200:外肋片;122:发电部;124:散热部;1240:内肋片;14:风扇;16:转轴;18:蓄电装置;2燃气灶;20: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1,包括壳体10和温差发电装置12。
具体而言,壳体10内具有燃气通道104,燃气通道104适于供燃气流动。壳体10上设有火孔106,火孔106与燃气通道104连通。火孔106适于供燃气通道104内的燃气向壳体10外流出和燃烧。温差发电装置12用于发电,温差发电装置12包括吸热部120、发电部122和散热部124。发电部122的一端连接吸热部120,发电部122的另一端连接散热部124。吸热部120设于壳体10的外侧,吸热部120用于吸收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散热部124设于燃气通道104内,并用于散发热量。散热部适于被燃气通道104内流动的燃气冷却。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部124设于燃气通道104内,在燃烧器1使用时,源源不断流动的燃气,能够带走散热部124上的热量,提升散热部124的散热效果,从而增大散热部124和吸热部120之间的温差,尤其是能够将散热部124和吸热部120的温差提升至大于180℃,提升温差发电装置12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燃烧器1,是将散热部124置于燃气通道104内,利用流动的燃气为散热部124持续降温散热。本实施例的散热部124置于壳体10内,利用流动的燃气散热,不需要额外增加辅助散热的部件,也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结构巧妙而简单,不占用设备外部空间,对设备的现有结构改动小。流动的燃气,能够更为有效地带走散热部124的热量,加快散热部124的散热速度,使散热部124和吸热部120之间产生更大的温差,尤其是温差能够大于180℃,从而提升温差发电装置12利用温差发电的效果。另外,流过散热部124的燃气带走了散热部124的热量,相应地,燃气的温度略有上升,有利于提升燃气的燃烧效果。
发电部122可以是金属板、金属块或金属柱。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壳体10具有和燃气通道104连通的进气口108,以便于燃气通过进气口108进入燃气通道104。散热部124设置在和进气口108相对的位置处,使燃气从进气口108进入燃气通道104时就可以为散热部124降温散热。在进气口108处,燃气刚进入燃气通道104,温度较低,具有更好的散热降温效果。另外,进气口108处燃气流速相对更高,也同样可以提升散热降温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吸热部12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外肋片1200。散热部12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内肋片1240。
可以理解,内肋片1240、外肋片1200均呈片状,片状结构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大,热交换速度快,效率高。具体地,对于外肋片1200而言,其与火焰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提升吸热部120的吸热速度,使吸热部120快速达到较高的温度;多个外肋片1200间隔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增大吸热面积,提升吸热速度。对于内肋片1240而言,与燃气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提升散热部124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使散热部124快速降温。多个内肋片1240间隔设置,使燃气能够进入到多个内肋片1240之间的间隔内,进一步增大散热面积,提升散热速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部12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针状体或柱状体;吸热部120包括多个外肋片120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吸热部12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针状体或柱状体;散热部124包括多个内肋片1240。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吸热部12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针状体或柱状体;散热部12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针状体或柱状体。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发电部122沿散热部124向吸热部120的方向起拱,使散热部124一侧的空间增大,相应地,内肋片1240的长度可以适当增加,散热部124一侧的空间也可以容纳更多的燃气,从而从两个方面增加了内肋片1240和燃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散热面积。另外,拱起的结构还可减缓燃气在起拱位置处的流速,增加燃气和内肋片1240的接触时长,带走更多热量。燃气的流速降低,可以和内肋片1240进行较为充分的热交换,提升散热的均匀性,从而使内肋片1240各处都得到均匀的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108处还设有风扇14,通过起拱,可以更好地降低气流旋涡的局部阻力,相应地可以降低风扇14的噪音。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吸热部120和散热部124为不同的金属材质体,有利于使吸热部120和散热部124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从而更容易产生较大的温差,并增大温差大于180℃的概率,使散热部124和吸热部120之间产生温差电动势,有利于提升温差发电装置12的发电效果。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分气盘100和火盖102。分气盘100上开设有进气口108。火盖102上设有多个火孔106。火盖102与分气盘100合围出燃气通道104,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即将分气盘100和火盖102盖合到一起即可合围,形成燃气通道104。多个火孔106设置在火盖102上,燃气可以自然地经进气口108和燃气通道104流向火孔106,并从火孔106流出而进行燃烧。
进一步地,多个火孔106在火盖102上均匀分布,有利于燃气均匀地从多个火孔106流出,使火焰分布均匀。均匀分布的火焰,有利于吸热部120均匀吸热,减少受热不均而发生变形的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火盖102上设有安装孔110,安装孔110用于安装温差发电装置12。进一步地,安装孔110、火盖102与进气口108同轴设置,一方面有利于简化温差发电装置12的结构,避免温差发电装置12上出现蜿蜒曲折的结构。具体而言,由于散热部124相对于进气口108设置,安装孔110和进气口108同轴,则吸热部120和散热部124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可以避免整个温差发电装置12出现蜿蜒曲折的结构。另一方面,进气口108和火盖102同轴,有利于从进气口108进入的燃气均匀地四散流动,从而均匀地从火盖102上的多个火孔106中流出,提升火焰分布的均匀性。另外,安装孔110和火盖102同轴,有利于使吸热部120的四周均匀地分布有多个火孔106,从而均匀地吸收热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110偏心地设置在火盖102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110具有多个,多个安装孔110偏心地设置在火盖102上,相应地,温差发电装置12也为多个,每个安装孔110上设有一个温差发电装置12。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燃烧器1还包括风扇14,风扇14设置在燃气通道104内,并由燃气驱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风扇14设于进气口108处,并由燃气驱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风扇14设置在进气口108处或燃气通道104内,都是由流动的燃气带动旋转,不需要驱动装置,减少了部件数量,节省了空间,有利于节能降耗,并且其结构巧妙而简单。风扇14的设置,还有利于加速燃气流动速度,提升散热部124的散热降温效果,增大散热部124和吸热部120之间的温差。
另外,风扇14设置在进风口处时,有利于将燃气通道104内的燃气均匀地分配到火盖102的各个火孔106上,提高了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使燃气能够更为充分地燃烧。进一步地,不论风扇14设置在进风口处,还是设置在燃气通道104内,均可以提高燃气通道104内的静压,降低回火发生的几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风扇14与温差发电装置12转动连接。进一步地,风扇14通过转轴16和温差发电装置12连接。具体而言,温差发电装置12上固定连接有转轴16,转轴16和温差发电装置12之间可以是栓接或卡接固定。风扇14和转轴16转动连接,即风扇14可以绕转轴16转动,而转轴16本身不转动,因此减少了转动部件的数量,有利于降低驱动力,提升风扇14转动的顺畅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轴16和温差发电装置12转动连接,而风扇14和转轴16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燃烧器1还包括蓄电装置18,与温差发电装置12连接,蓄电装置18用于接收和存储温差发电装置12产生的电能,或者说温差发电装置12用于为蓄电装置18充电。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蓄电装置18,在使用燃烧器1时,通过温差发电装置12利用温差产生电能,产生的电能为蓄电装置18充电,从而补充了蓄电装置18中的电量,减少了蓄电装置18因为电量不足而需要频繁更换的现象,提升了燃烧器1使用的便利性。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2,包括:灶体20;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燃烧器1,设于灶体20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燃烧器1,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通过灶体20的设置,便于承载燃烧器1和烹饪器具,从而便于进行烹饪操作。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燃烧器1,解决了热量的收集和温差发电装置12两端温差需要达到180℃以上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燃烧器1,在燃烧器1的中心设置了一个温差发电装置12,此温差发电装置12包括设置在外表面上内的金属外肋片1200,以及设置在内表面的金属内肋片1240。外肋片1200用于吸收热量,内肋片1240用于散热冷却,保证温差发电装置12两端产生温差。
内肋片1240和外肋片1200可以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也可以错位设置。
技术方案如下:
燃烧器1包括分气盘100、外环火盖102、温差发电装置12和风扇14。外环火盖102盖在分气盘100上,两者合围出内部燃气通道104。
外环火盖102采用多孔平板燃烧方式,即火盖102的端面为平板,平板上设有多个火孔106,以使火焰分布均匀。均匀分布的火孔106,有利于温差发电装置12受热均匀。温差发电装置12采用两种不同的金属肋片进行焊接,分为外肋片1200和内肋片1240。外肋片1200和内肋片1240通过金属板(发电部122)连接起来,使两个肋片之间由于温差而产生的电流能够流动。温差发电装置12安装在外环火盖102的中心,同时置于分气盘100之上;进一步地,温差发电装置12、火盖102、分气盘100均为导电体,分气盘100设置在炉头(未示出)上,炉头也为导电体,且炉头上有导线和蓄电装置18连接,温差发电装置12产生的电流依次通过火盖102、分气盘100、炉头和导线输入到蓄电装置18中。温差发电装置12内部肋片的中心设置有风扇14,风扇14可以绕转轴16做360°旋转。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燃烧器1启动点火后,燃气经进气口108进入燃气通道104内,首先流经分气盘100,在燃气的带动下,风扇14开始旋转,并且将一部分气流均匀地直接分配到外环火盖102的火孔106上进行燃烧,另一部分气流则先流经内肋片1240。当火焰开始燃烧后,金属外肋片1200就开始吸收周围外环火盖102燃料燃烧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热量经过发电部122传递到金属内肋片1240上,由于燃气通道104内部会源源不断的有一部分气流流经内肋片1240表面,会对内肋片1240进行持续的冷却降温,从而使内外部金属肋片的温差达到180℃以上,便能在燃烧的过程中持续产生电流给蓄电池充电。
本具体实施例将温差发电装置12安装在燃烧器1中心位置,很好的解决了热量的收集,然后又通过内部的燃气气流进行自动降温,很好的解决了金属两端产生温差的难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散热部124放置在离燃烧器1外的方案,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燃烧器1能够更好地解决散热部124降温的难题。现有技术中的散热部124设置在燃烧器1外,仅依靠自然冷却降温,难以达到180℃以上的大温差,从而难以产生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燃烧器1在实现正常燃烧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火焰对物体进行均匀的加热,还能通过温差发电装置12进行电能转换。此种方案很好的解决了热量的收集,以及温差发电装置12内肋片1240的冷却问题。由于在燃烧过程中,温差发电装置12的外肋片1200在源源不断的吸收燃料燃烧所释放出来的热量,而温差发电装置12的内肋片1240又能通过持续不断的燃气和空气混合的气流进行降温散热。这就很好的解决了温差发电装置12两端的金属外肋片1200和金属内肋片1240的温差的问题,保证温差发电装置12两端的温差达到180℃以上,这样便能在温差发电装置12两端产生足够大的电流,能够给蓄电池充电。
2、本燃烧器1的由于在热收集器的内肋片1240中心装有风扇14,风扇14安置于燃气通道104内。在燃烧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可燃气体将风扇14自动带动旋转,不仅能够将燃气通道104内的燃气均匀的分配到火盖102的各个火孔106上,提高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使燃气燃烧更充分。还能提高燃气通道104内的静压,降低回火发生的几率。
3、本燃烧器1的风扇14还可以起到均匀降低内肋片1240温度的作用,当气流经过风扇14后会均匀掠过内肋片1240的表面,对内肋片1240起到很好的均匀冷却效果,使内肋片1240的温度更加均匀。并且气流在内肋片1240的协助下会降低气流涡旋的局部阻力,从而又能反过来降低风扇14的噪音。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上述实施例,有效地增大了温差发电装置两端的温差,有利于利用温差发电,为电池补充电能,从而提升燃气灶使用的便利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燃气通道,所述燃气通道适于供燃气流动;
所述壳体上设有火孔,所述火孔与所述燃气通道连通,并适于供所述燃气通道内的燃气流出和燃烧;
温差发电装置,所述温差发电装置用于发电,所述温差发电装置包括:
吸热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吸热部用于吸收所述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
发电部,一端与所述吸热部连接;
散热部,与所述发电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散热部用于散发热量;
其中,所述散热部设于所述燃气通道内,且所述散热部适于被所述燃气通道内的燃气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燃气通道连通,所述散热部与所述进气口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热部包括多个外肋片,多个所述外肋片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内肋片,多个所述内肋片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电部沿所述散热部向所述吸热部的方向起拱;和/或
所述吸热部和所述散热部为不同的金属材质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分气盘,所述分气盘上开设有所述进气口;
火盖,与所述分气盘合围出所述燃气通道,所述火盖上设有多个所述火孔,多个所述火孔在所述火盖上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盖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温差发电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所述火盖与所述进气口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扇,设于所述燃气通道内,所述风扇由所述燃气驱动;和/或
蓄电装置,与所述温差发电装置连接,所述温差发电装置用于为所述蓄电装置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扇,设于所述进气口处,所述风扇由所述燃气驱动。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灶体;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设于所述灶体上。
CN202010687872.5A 2020-07-16 2020-07-16 燃烧器和燃气灶 Pending CN1139449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7872.5A CN113944930A (zh) 2020-07-16 2020-07-16 燃烧器和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7872.5A CN113944930A (zh) 2020-07-16 2020-07-16 燃烧器和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4930A true CN113944930A (zh) 2022-01-18

Family

ID=79326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7872.5A Pending CN113944930A (zh) 2020-07-16 2020-07-16 燃烧器和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493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1478A (zh) * 2013-07-31 2013-11-20 重庆大学 一种燃气燃烧热发电与供电的装置
CN103697474A (zh) * 2013-12-16 2014-04-0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04515129A (zh) * 2014-12-25 2015-04-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04425206U (zh) * 2015-01-26 2015-06-24 谢启标 一种燃气灶具的余热发电结构
CN106301085A (zh) * 2016-10-23 2017-01-04 叶碧波 燃气冷却温差发电方法
CN110736111A (zh) * 2019-11-08 2020-01-31 浙江科技学院 基于温差发电的自供电节能型燃气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1478A (zh) * 2013-07-31 2013-11-20 重庆大学 一种燃气燃烧热发电与供电的装置
CN103697474A (zh) * 2013-12-16 2014-04-0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04515129A (zh) * 2014-12-25 2015-04-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04425206U (zh) * 2015-01-26 2015-06-24 谢启标 一种燃气灶具的余热发电结构
CN106301085A (zh) * 2016-10-23 2017-01-04 叶碧波 燃气冷却温差发电方法
CN110736111A (zh) * 2019-11-08 2020-01-31 浙江科技学院 基于温差发电的自供电节能型燃气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60819A1 (en) High Efficiency Combustion Stove
US20060172245A1 (en) Gas burner with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CN101882899B (zh) 一种便携式半导体热能发电装置
CN201966842U (zh) 一种耐高温热电半导体发电装置
CN106953548A (zh) 一种基于塞贝克效应和相变储热的热电燃气炉
CN104578975A (zh) 基于微尺度燃烧的便携式电源装置
CN204285617U (zh) 一种具有向下吹风功能的暖炉散热扇
CN113944930A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0657590B (zh) 一种温差发电炉
US20040118450A1 (en) Thermophotovoltaic generator apparatus
CN201742345U (zh) 一种小型温差烟囱发电装置
CN216628280U (zh) 一种带有温差发电功能的户外烧烤炉
CN102664565A (zh) 一种高效率直燃式热电半导体发电装置
CN110736111A (zh) 基于温差发电的自供电节能型燃气灶
KR101942040B1 (ko) 내염 방식의 발열기구
KR20000056018A (ko) 열전반도체를 이용한 야외용 휴대발전장치 및 그 발전제어방법
CN115777737A (zh) 一种旋转式披萨炉
CN201733256U (zh) 一种直流热电半导体发电装置
CN115597109A (zh) 热电联产装置、温差发电系统、电压控制方法及供暖设备
KR100332638B1 (ko) 가스 레인지의 폐열을 이용한 열전 발전 장치
TWI567345B (zh) Thermoelectric combustion furnace
CN208690988U (zh) 一种自供电的高效环保燃气烤炉
CN213119191U (zh) 一种燃气灶
CN205596041U (zh) 一种户外柴火炉余热发电装置
JPH06129680A (ja) 換気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